当前位置:首页 » 生态温泉 » 自然生态标本

自然生态标本

发布时间: 2021-03-15 12:04:10

㈠ 如何制作标本

网络资源,共享之:

兽类标本制作方法
兽类标本制作方法

兽类标本是研究兽类学的重要资料之一,也是我们国家的宝贵财富。它可长期保存以便为科研、教学、陈列、观展服务。可根据需要制成假剥制标本、骨骼标本、液浸标本、附属物等标本。现将制作各种标本所需工具及制作方法分述如下。
1.剥制工具 解剖刀、解剖剪、骨剪、长镊子(尖形,前端内侧不要带锯齿形的)、解剖盘或塑料布、细铅丝或竹筷、取脑勺(取铅丝一段,前端砸扁弯成勺状)、针、线、棉花、竹丝、亚砷酸与明矾相混合的防腐剂。

2.标本的测量 制作前,对标本有关部位的测量是兽类分类学研究必不可少的步骤,只有获得准确的数据方能更好地鉴别物种。测量的工具和物品包括钢卷尺、秤、标签、采集本。测量的内容包括以下几项(图3-1)。体重:兽体的全重;体长:吻端至肛门,大型兽为吻端至尾基部;尾长:尾基部到尾端(尾端毛除外)的长度;后足长:自跗关节的最后端至足的最前端(爪除外),对有蹄类动物要测到蹄的前端;耳长:耳壳基部至顶端(簇毛除外)的长度。大型兽类还需测量肩高(肩背中线至前指尖)、胸围(前肢后面胸部最大周长)、腰围(后肢前面腰部最小的周长)和臀高(臀部背中线至后趾尖)(图3-2)。

3.兽类标本的制作

(1)小型兽类标本 可分为科研用的假剥制标本及教学、展览用的生态标本。

① 假剥制标本(以鼠类为例)
剥皮 将鼠体仰放在解剖盘和塑料布上用解剖刀沿腹部正中肛门前部 开始向胸骨后端切开皮肤,操作时用力不要太猛,以免将腹腔切破而污染皮毛,然后用刀背或小镊子将切口与后肢相连的皮肤与肌肉分离,将后肢分别往切口处推出,剪断膝关节并除去小腿上的肌肉(图3-3a),剥离背部等周围的肌肉,再把生殖器、直肠与皮肤联接处剪断,清理好尾基部周围的结缔组织,用左手捏紧尾基部,右手捏住尾椎骨缓慢往上拉 ,直至完全抽出(图3-3b),继续剥至前肢,在肘关节处剪断,清除肌肉再剥至头部,用解剖刀紧贴头骨至耳部,剪或切断耳根至眼部时,可看到一层白色网膜状的眼睑缘,细心切开网膜的下端后,即露出眼球了。剥离上下唇时,先在鼻尖的软骨处剪断,然后再用解剖刀剥离下唇,这时皮与肉体已分离,去掉皮内脂肪和贴在皮上的肌肉,均匀涂抹防腐剂,并在四肢骨骼上缠以少许棉花以代替原来的肌肉,再翻转鼠皮,呈皮朝外直筒状即可。
填充 削好1根比原尾椎骨稍细而又均匀光滑的竹的假尾椎骨或用铅丝紧缠棉花制成假尾,插入鼠的尾部末端,假尾要比原尾长一些,以达到腹腔开口处的1/2处为好,这样一方面可固定尾巴,也可支撑整个身体。然后将蓬松的棉花捏成前细后粗形状,用大镊子夹紧棉花的前端,从开口处紧插至头部,再在四肢和躯干部不足处,适当填上蓬松的棉花。这时,削制的尾椎骨应紧贴腹部压住棉花,使尾椎不至上翘。缝合切口时,要将标本摆正,针从里向外交叉缝制。
整形与固定 标本制做的好坏与整形关系很大。整形时,需将标本横放在桌面上,头部向左,将前肢往里缩,掌面朝下,后肢伸直,跖面朝上与尾平放,眼部用小镊子将棉花挑开,似微凸的眼球,毛要理齐,两耳要竖立,头部稍尖,臀部要拱起(图3-4)。标签系于右足,将标本置于固定板上,四肢用大头针固定,阴干后就制成了假剥制标本了。

② 生态标本 在博物馆、教学等单位,常将兽类标本制成生活时的姿态,做为科普用。剥制的方法基本与假剥制标本相同。只是在填装时还需用铅丝(大型动物用钢筋或钢板)支撑其肢体。所用的铅丝型号要根据动物本身的大小而定。在头部、四肢、尾部各用1根铅丝支撑。头部的铅丝先用棉花卷成与颈部原有肌肉粗细长短相同,一端固定在头骨上。也可将原头骨保留。另取铅丝1根由足底沿肢骨后侧插入肢内,外留一段做为固定用。穿入的铅丝沿肢骨弯曲,用线缚于骨骼上,四肢处仍需补充棉花以代替原来的肌肉。尾椎骨的制作不宜用竹子,而必须以铅丝方能捏成各种姿态。

(2)中型兽类标本制作 中型兽类一般泛指兔、旱獭、巨松鼠、鼬科各种,如黄鼬等,制作方法与小型兽类标本基本相同。这类标本由于体大,腹部开口处要稍大些,用竹丝等做填充物填充躯体时,需加一个竹棍,以便支撑身体。

(3)大型兽类标本制作 大型兽类泛指虎、豹、野猪、鹿类等,其制作方法一般有两种,即生态标本和不作假体填装而只保留皮张、头骨等,做为科研上分类鉴定用。以此类标本为例,制作时可从尾基部至吻端及四肢内侧大开口。但在处理带角的偶蹄类动物时,需在两角间及颈背开一“丫”字形口,沿角基周围切离皮肤;角形较大时还需在颈侧开刀,此外,四肢的蹄、爪均需留在皮上。

(4)液浸标本制作 对某些小型兽,一次性捕获较多(如蝙蝠、鼠类等),因野外工作条件无法一次制作完毕或因分类的目的标本干后收缩无法看清、因内部器官的研究需要等目的,为防止腐烂掉毛可使用此法。方法是从腹部开口露出内脏浸泡在75%酒精溶液中,或浸制在5~10%福尔马林溶液内。浸泡前,需将每个标本系上已编号的竹签,便于查阅数据。

(5)虫蚀法骨骼标本的制作 本法适于制作脊椎动物的各类骨骼标本。以兽类标本为例,过去常采取剥皮去掉内脏再用清水煮熟,用镊子剔去附着在骨头上的肌肉制作,但费时费力而且易损伤标本从而影响标本的分类鉴定和收藏。近年来,国内采用鞘翅目昆虫—皮蠧幼虫嗜食肉类的习性来清除骨骼上附着的肌肉,收到了较好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① 形态与虫源 我们采用的皮蠧身体呈椭圆形,黑色或赤褐色,或具有花纹,身体长度在2~12毫米;幼虫身体分节,周身有长毛。皮蠧在我国南北方均有分布。它们不但喜食肉类,也咬书籍、衣服、生皮张、药材等。进行此法时,首先要采集和培殖虫群,采集皮蠧的时间最好是温暖的春夏季,这时可用带骨肉来招引,也可以到皮蠧经常活动的屠宰场、卖骨肉的摊头、畜产公司皮毛仓库采集。

② 培养 虫蚀方法将采集的皮蠧放进四周光滑的容器内,如长方形铁皮箱、大口的玻璃容器,容器的底面可以铺上一层棉花,如果容器较大,也可以在一定距离内加上一层大眼的隔板或铁丝网。为使容器内的空气流通皮蠧不易爬出,顶端开一窗口,上面盖细丝网罩即可。将野外捕获的动物或拟虫蚀的动物尸体剥皮去掉内脏清洗凉干,风干后放入容器内,这时容器的温度要保持在27~29℃,湿度不超过70%,为保持一定的温湿度,可在容器内放进一个盛水的小碟,如温湿度适中,小型兽类的头骨仅需十几个小时即可清除干净,中型以上动物有时要2~3天。实施此法时要随时查看,以免虫蚀过度导致筋骨脱落。完全脱水的干标本,要放人水中浸泡,待肌肉松软晾干后再进行此法。虫蚀后的骨骼标本仍保留骨骼的原色,如不做为分类鉴定用,可用4%过氧化氢涂抹骨骼表面,即可获得洁白的标本。

③ 注意事项 皮蠧是一类重要害虫,饲养时要严防跑出来造成危害,虫数量过多或停止饲养时可用沸腾的开水浇烫或用火焚烧。

(6)蝙蝠标本的制作 根据用途制作的方法一般有两种。

① 液浸标本 蝙蝠为群栖动物,有时一次性捕获较多,除部分制成标本外,其余的可存放在70%酒精溶液中。方法是在蝙蝠腹部剪一个缺口,其大小以使溶液浸入内脏为准。如搞科研,在液浸前还需将各种测量数据记录下来,再用绘图墨水或铅笔将标本编号写在竹杆上拴在左足(线要短,以免互相缠绕)放入容器。野外工作结束后,要尽快鉴定,以“种”为单位放人盛有70%酒精溶液的广口瓶内,瓶外尚需注明学名、产地和采集时间。

② 假剥制标本 利用此法可制成科研用标本。
剥皮 分为背剥与腹剥两种。由于背毛绒厚不易损伤标本分类,特征明显,故以背剥为好。具体操作方法如下。自背部距尾未端1~2厘米处入剪,沿背线剪至腰部,用刀柄轻轻将皮肉分离,至后肢用手捏住,在股骨和身体的连接处剪断,肌肉除尽,另一后肢也同样处理。*骨可从基部割下,当切断生殖器和直肠后,用镊子夹住尾基部,左手将尾椎拉出,然后将皮翻转,从胸部剥离皮肉,在上膊骨和肩胛骨处剪断,拉出并剃去筋肉;处理头部时,应用刀紧贴头骨依次切断耳根、眼缘、上下唇。最后为避免虫蛀在皮内各处均匀涂以砒霜。
填装 将毛朝外翻转,把上膊骨、前臂桡骨及后肢拉回原处,以剥好的竹棍或细铅丝代替尾椎。取一团比原体积大1倍的棉花,一端折迭成头骨状,用镊子夹住自背开口处向上推至吻端,再用余棉补于不足之处,此时假尾椎要放在棉花的上部。填满后缝合,吻部不用缝,只需将上唇拉下,遮住下唇即可。将毛理顺,腹部朝上进行初步整形。整形时胸部要比原形稍许丰满,腹部自然低平,其它部位按原形整理。
固定 蝙蝠标本的翼膜阴干后较脆易折,因此,须缝制在硬皮纸上,这样不仅不易变形,长期使用也不至损坏。方法是先取一张大于单边展翼标本的硬纸(马粪纸即可),将已整形的标本腹部朝上平放在纸上缝制。习惯上将右翼折迭,舒展左翼,一个定点一针(图3-5)。蝙蝠外部形态特征大都集中于头部,因此在缝制完毕后,需将耳部(包括耳屏)、鼻叶整理好,在阴干过程中,应小心地加以整形,使其在阴干后仍能保持原来形状。蝙蝠头骨也是分类鉴定必不可少的,可随同标本缝在纸上。

昆虫标本制作方法:

昆虫针的使用方法(一)

一般是将昆虫针直刺入虫体胸部的中央。为保证分类上的重要特征不被损伤,并使同一大类标本制作规格化,针叉甲虫时要避开胸部腹面的胸足基节窝,将针穿刺在右翅鞘的内前方,使针正好穿过右册中足和后足之间。蝽科等半翅目昆虫,虫针应穿插在小盾片略偏右方,这不但保护了小盾片的完整,也不会损坏胸部腹面的喙及喙槽。直翅目的昆虫,如蝗虫等,要将昆虫针插到前胸背板的后方,背中线偏右侧,这样不会破坏前胸背板及腹板上分类特征的完整性。膜翅目(蜜蜂蚂蚁等)及鳞

翅目(蝴蝶、蛾类)昆虫,是从中央插入,通过中足基节的中间穿出。
短针(二重针)的使用方法,是在一根长针上插上用硬白纸或透明胶片作成的长7.65毫米、宽1.8毫米的小三角纸(或一段长10毫米的火柴棍),再将00号短针刺在三角纸或火柴棍上(针尖向上),最后将昆虫标本插在短针上。这种方法是专门为制作微小昆虫设计的。

制作微小不需要展翅的昆虫标本还有一种方法,是把特制的小三角纸插在昆虫针上,然后在尖端粘上透明胶液,将虫体的右侧面粘在上面。

二浸制昆虫标本的制作方法
浸制昆虫标本保存的大部分是无翅亚纲中的原尾目、弹尾目、双尾目、缨尾目,以及蜻蜓目、蜉蝣目等等生活在水中的稚虫和完全变态昆虫的卵、幼虫、蛹等。为使虫体经浸泡后不致变形,采到后比较大的虫体首先要用开水去煮一下。煮的时间要看虫体的大小、老嫩以及种类而定,一般煮至虫体伸直稍硬即可。虫体较大皮肤厚的幼虫,煮5-10分钟才行,小的柔软的2-3分钟就够了。

未经煮过的幼虫浸在保存液中,往往要收缩改变大小和形状,

甚至使虫体变黑。因此,浸泡昆虫的幼期及其它必要标本时,这个步骤是不可缺少的。如果条件有限,也可以使用开水热浴的方法,具体情况和泡方便面类似^0^
经过水煮或热浴的标本,立即投入保存液中保存。但较大的虫体或体内含水过多的种类,经过一段时间,要换液几次,才能长久保存,不然会因带入保存液的水分过多而使标本腐烂或污染。

三展示标本的制作方法
供展览用的昆虫标本,主要用于普及昆虫知识、教学及参观等使用。制作方法是将昆虫的标本,按照一生的发育次序,如卵、幼虫的不同龄、蛹、成虫等,艺术的安排在展览标本盒里。同时要将相关材料也放入盒中:被害植物的叶片、天敌、防治或利用的照片等等。使观众通过一盒展览标本就能了解一种昆虫一生的概貌,以及和环境、天敌的关系。制作展览盒中的成虫标本时,需要展翅的种类,则不需要用昆虫针刺穿固定。而是将标本背面向下,平放在整姿台上,用真尖钉住胸部

展翅整姿。干燥后将虫针拔下来,贴在展览盒适当的位置。幼虫、卵、蛹可以用吹胀法制作,也可以用浸制标本,不过要将之密封好。浸制标本制作方法特别之处如下:先将标本放入质地好的玻璃瓶中,在标本下衬托上棉花或各种颜色的泡沫塑料,使虫体不能在玻璃瓶中滚动然后用酒精喷灯或氧化喷火嘴,将玻璃开口的一端烧软,用镊子拉成极小的细口,用注射器将保存液注入,再用火烧软细口使其愈合。按照需要固定在展览盒中适当的位置。
也可以用玻璃装标本法,与展览盒相似,但不用棉花,在标本上下都用玻璃,由于篇幅问题不作介绍,如果需要,请与本站联系。

四有机玻璃包埋昆虫标本的方法
采用甲基丙烯酸甲酯(俗名有机玻璃),把昆虫标本包埋起来,作成一种类似人造琥珀的昆虫标本。优点是不怕虫蛀,不生酶和避免损坏的优点,由于透明度强,便于观察,作为展览、教学材料尤为适宜。

材料及工具:
制作有机玻璃包埋的原材料,是从化工原料商店买来的生、熟单体。⑴生单体,是未经过聚合的甲基丙烯酸甲酯,为无色透

明的液体,在包埋标本时起溶剂的作用。⑵熟单体,是经过聚合的甲基丙烯酸甲酯,为无色透明的粘稠状液体,只有在5摄氏度的低温下才能保持原来的性状,在高温下即聚合硬化。因此,生、熟单体应盛于大型玻璃塞广口瓶中,放在冰箱中保存;为应用时方便和避免处置不当浪费的材料,可用两个50毫升的小广口瓶,倒取部分单体以便随时应用。
准备包埋的昆虫标本:

最好选择肢体完整,色泽鲜艳,外表皮比较坚硬些的如鞘翅目、直翅目、半翅目、膜翅目等以及鳞翅目的成虫,较大昆虫的内部器官及各种昆虫的幼体也可用来包埋,只是由于含水量多,需要的手续比较复杂。无论包埋哪种昆虫,都要事先做好整姿及清洁工作,以便提高清晰美观度。

制模:

用具是玻璃板(垫底)和载玻片(围边)。制模取决于包埋标本的有机玻璃外部形状:方形、长方形、菱形(如果制作成圆形,也可选用质量较好的不同大小的平底玻璃皿,作为模具)。决定好模具的形状后,先将所需的玻璃模具擦洗干净,而且要反复检查,表面已经有伤痕或起毛的便不能用,以避免脱模时发生困难或制作出来的标本埋块表面不平整。制模时,先在玻璃板下垫一块方格纸,以便用载玻片围出另人满意的形状。然后用镊子蘸少许熟单体滴在载玻片的接缝处的上方使其沿切缝外方自行下流将缝粘合,这样的粘合处理方法要经过两次进行。随后放置在40摄氏度的温箱中约半小时,使熟单体聚合硬化。

模具制好后,即可注入4-5毫米的熟单体(不能过厚,以免接缝处的黏着部溶解,如有气泡用解剖针将其刺破)。在放入40摄氏度温香中12小时使其聚合硬化,作为固定层。如是注入几次,使硬化后的单体厚度不少于3毫米。为了标记所包埋昆虫的名称,在第二次注入熟单体前,将在生单体中浸泡过的,用绘图墨水清晰书写的标签放入,使其溶于熟单体中。摆放的姿势因情况而定。

包埋:

先将经过整资的干燥昆虫标本,浸在生单体中约一小时,使虫体完全浸透。这时便在预先制好的模具中注入熟单体,但这一次的量决不能超过虫体厚度的一半,以免放入标本后虫体漂移位置。然后从生单体中取出标本,使虫体背面向下,放在模具中的熟单体上。用镊子或解剖针调整标本的位置,待稳定后,移到有玻璃盖的盒中,避免灰尘以便日后观察。这样聚合虽然时间较长,但不易产生气泡。2日后用解剖针试探,当熟单体已聚合成半固体状态尚未完全硬化之前,便可再加入5毫米的熟单体。以后每隔1-2日按上述方法检查再加入熟单体。但以后的注入最好从模具的一端注入,以免不规则的注入相互挤压产生不易排出的气体。

脱模整形:

脱模后,可用剪刀、钢挫、磨石等修整,尤其是最后聚合的部分。修整后,有些部分会失去光泽,可用布*抛光机进行抛光。

昆虫标本上的标签,是一个标本上最原始的记录,相当于单页户口本。制作好的标本要及时插上标签。 ================
返回

初做好的标本,就要立即插上两个标签(有1.5厘米长1.0厘米宽的黑框):上面一个标签写有采集地点,海拔高度,采集时间;下面一个写上寄主或采集方法、环境,采集人姓名。经过研究查对已经有学名的和经过系统研究起出中文名字的昆虫标本,下面要再加上写有中名、学名及鉴定人姓名的第三个标签。经过研究,前人还未发现的新种,在标本下还要加上新种或新亚种标签。
新种标签用三种不同的颜色来代表等级,在新种标本中选取最典型的一个,定为正模标本,下面用红色标签;在选与正模标本完全相同但性别不同的一个,作为配模标本,用兰色标签;其余的,作为副模,标签应该是黄色的。

标签要用绘图墨水写清楚,防止日久褪色或不易识别。浸泡在标本瓶中的更要小心。

㈡ 如何制作生物标本

植物标本:1.先将取得植物进行压制(标号植物的名称0
2.每天定期更换纸,再压制
3.将本本固定在标签纸上(茎的部位和或、果实用细线进行缝固)
4.取一张小纸,计入植物的属种名,生活环境等
动物标本:1.将捕获得动物用针将乙醚注入动物体内猝死
(昆虫) 2将标本固定在泡沫板上(用福尔马林进行清洗)
3.在风扇下晒干.

㈢ 动植物标本怎么制作简易图

1)压榨干燥。将采来并经过修整后的标本,铺垫好吸水性强的纸数张,矫正好标本花和叶的位置。摆放标本时,应注意显示植物的自然状态,避免花、叶压在一起,互相重叠。应该使标本有一个或几个花、叶转过来,以观察它们的背面。然后把它们用压榨板或标本夹压好,并用绳子捆绑紧。

换纸必须勤快,刚采回的新鲜标本,头3天要每天换纸3~4次,至少换2次,以后可每日换1次。换下来的湿纸晒干,以便再次使用。干燥需要时间长短,以植物本身性质而定,一般植物的干燥处理约需要4~5天。鉴别标本干燥得是否适度的简单方法是,当我们拿起标本时,如果是没有干的标本,个别柔软的部分,容易弯曲下垂;过于干燥的标本,很容易弯曲折断;干燥适度的标本有弹性,且不易破损。

2)消毒处理。因为植物体上往往有虫子或卵在其内部,如不消毒,则会被虫子蛀食破坏。

消毒方法可以将压干的标本放在消毒室或消毒箱内,再放敌敌畏于玻璃器皿内,置入室内或箱内,利用气熏法杀虫。约3天后取出即可装帧。

3)上台纸、贴标签。把已经干燥的标本放在台纸上,摆好位置,尽量作到美观,尤其应注意标本的花枝不可太近台纸边缘,否则易碰坏。固定的方法有多种。可用线将标本牢固地缝在台纸上;也可以用纸条贴在台纸上,或在台纸上要固定植物枝条的地方。用刀各割一个小口(宽窄正好能穿过纸条),穿过纸条,把纸条的两端粘贴在台纸的背面。

每件腊叶标本必须附有标签。标签是标本的科学证明,标签要按野外记录逐项填写清楚。通常贴在台纸的右下角。

4)贴标本衬纸。最后,将一张跟台纸同样大小的油光纸贴在台纸上端的边缘,使油光纸盖在标本上面,以保护标本。

目的要求:初步掌握制作腊叶标本的方法。

材料用具: 采集来的植物,旧报纸或草纸,刷子或纱布,标本夹或两块比台纸大一些的木板和书,吸水纸或棉絮,台纸,标签,胶水,胶带或缝衣针和线,毛笔,刀片,剪刀,玻璃纸。

制作方法 :

从采集来的同一种植物中选择各个器官最完备的做标本。用刷子或纱布擦掉标本上的污物,保持标本清洁美观。把整理好的标本夹在干燥的旧报纸或草纸中,用标本夹压起来,或者放在两块木板中间,上面用书或砖头压紧。在压的时候,应该注意标本是否平整,叶和花的位置是否自然,避免互相遮盖。如果标本过长过大或者枝叶过密,应该加以适当修剪或弯折。如有硬刺,要先压平。有些植物的叶片背腹面是有显著区别的,要把一部分叶片翻过来。

压标本的地方要通风、有阳光,否则标本就不容易干燥,而且会卷曲、变黑,失去原有的绿色。花的上面必须放吸水纸或棉絮。每天要用干纸替换湿纸,湿纸晒干或烘干以后还可以用。在换纸的时候要注意摆正植物的姿态。也可以把植物夹在吸水纸里,用熨斗熨平。

植物压干以后,就用线或胶带选几个点固定在台纸上。小的植物或枝叶柔软的标本,可以用毛笔蘸胶水涂在标本的一面,粘贴在台纸上,略微用力按一按,搁置半天到一天,等它阴干后再用胶带把胶水

没有粘牢的部分在台纸上固定起来。如果用针叶树的枝条做标本,最好先把它浸泡在开水里,或者放在稀薄的胶水中蘸一下,然后压平,这样可以防止针叶散落。

腊叶标本制作完毕以后,要在台纸的右下角贴上标签,注明编号、

科名、学名、中名、俗名、产地、采集日期、采集者

㈣ 保护环境的标本有什么

环境保护一般是指人类为解决现实或潜在的环境问题,协调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保护人类的生存环境、保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而采取的各种行动的总称。其方法和手段有工程技术的、行政管理的,也有经济的、宣传教育的等。
环境保护方式包括:采取行政、法律、经济、科学技术、民间自发环保组织等等,合理利用自然资源,防止环境的污染和破坏,以求自然环境同人文环境、经济环境共同平衡可持续发展,扩大有用资源的再生产,保证社会的发展。
自然环境
为了防止自然环境的恶化,对山脉、绿水、蓝天、大海的保护。这里就涉及到了不能私自采矿或滥伐树木, 尽量减少乱排(污水)乱放(污气)、不能过度放牧、不能过度开荒、不能过度开发自然资源、不能破坏自然界的生态平衡等等,这个层面属于宏观的,主要依靠各级政府行使自己的职能、进行调控,才能够解决。对自然的保护要做到人人有责!
地球生物
包括物种的保全,植物植被的养护,动物的回归,维护生物多样性,转基因的合理、慎用,濒临灭绝生物的特殊保护,灭绝物种的恢复,栖息地的扩大,人类与生物的和谐共处,不欺负其他物种等等。
人类环境
使环境更适合人类工作和劳动的需要。这就涉及到人们的衣、食、住、行、玩的方方面面,都要符合科学、卫生、健康、绿色的要求。这个层面属于微观的,既要靠公民的自觉行动,又要依靠政府的政策法规作保证,依靠社区的组织教育来引导,要工学兵商各行各业齐抓共管,才能解决。地球上每一个人都是有权力保护地球,也有权力享有地球上的一切,海洋、高山、森林这些都是自然,也是每一个人应该去爱护的。
作为公民来说,我们对于居住生活环境的保护,就是间接或直接地保护了自然环境;我们破坏了居住生活环境,就会间接或直接地破坏了自然环境。

㈤ 标本怎么做

网络资源,共享之:

兽类标本制作方法
兽类标本制作方法

兽类标本是研究兽类学的重要资料之一,也是我们国家的宝贵财富。它可长期保存以便为科研、教学、陈列、观展服务。可根据需要制成假剥制标本、骨骼标本、液浸标本、附属物等标本。现将制作各种标本所需工具及制作方法分述如下。
1.剥制工具 解剖刀、解剖剪、骨剪、长镊子(尖形,前端内侧不要带锯齿形的)、解剖盘或塑料布、细铅丝或竹筷、取脑勺(取铅丝一段,前端砸扁弯成勺状)、针、线、棉花、竹丝、亚砷酸与明矾相混合的防腐剂。

2.标本的测量 制作前,对标本有关部位的测量是兽类分类学研究必不可少的步骤,只有获得准确的数据方能更好地鉴别物种。测量的工具和物品包括钢卷尺、秤、标签、采集本。测量的内容包括以下几项(图3-1)。体重:兽体的全重;体长:吻端至肛门,大型兽为吻端至尾基部;尾长:尾基部到尾端(尾端毛除外)的长度;后足长:自跗关节的最后端至足的最前端(爪除外),对有蹄类动物要测到蹄的前端;耳长:耳壳基部至顶端(簇毛除外)的长度。大型兽类还需测量肩高(肩背中线至前指尖)、胸围(前肢后面胸部最大周长)、腰围(后肢前面腰部最小的周长)和臀高(臀部背中线至后趾尖)(图3-2)。

3.兽类标本的制作

(1)小型兽类标本 可分为科研用的假剥制标本及教学、展览用的生态标本。

① 假剥制标本(以鼠类为例)
剥皮 将鼠体仰放在解剖盘和塑料布上用解剖刀沿腹部正中肛门前部 开始向胸骨后端切开皮肤,操作时用力不要太猛,以免将腹腔切破而污染皮毛,然后用刀背或小镊子将切口与后肢相连的皮肤与肌肉分离,将后肢分别往切口处推出,剪断膝关节并除去小腿上的肌肉(图3-3a),剥离背部等周围的肌肉,再把生殖器、直肠与皮肤联接处剪断,清理好尾基部周围的结缔组织,用左手捏紧尾基部,右手捏住尾椎骨缓慢往上拉 ,直至完全抽出(图3-3b),继续剥至前肢,在肘关节处剪断,清除肌肉再剥至头部,用解剖刀紧贴头骨至耳部,剪或切断耳根至眼部时,可看到一层白色网膜状的眼睑缘,细心切开网膜的下端后,即露出眼球了。剥离上下唇时,先在鼻尖的软骨处剪断,然后再用解剖刀剥离下唇,这时皮与肉体已分离,去掉皮内脂肪和贴在皮上的肌肉,均匀涂抹防腐剂,并在四肢骨骼上缠以少许棉花以代替原来的肌肉,再翻转鼠皮,呈皮朝外直筒状即可。
填充 削好1根比原尾椎骨稍细而又均匀光滑的竹的假尾椎骨或用铅丝紧缠棉花制成假尾,插入鼠的尾部末端,假尾要比原尾长一些,以达到腹腔开口处的1/2处为好,这样一方面可固定尾巴,也可支撑整个身体。然后将蓬松的棉花捏成前细后粗形状,用大镊子夹紧棉花的前端,从开口处紧插至头部,再在四肢和躯干部不足处,适当填上蓬松的棉花。这时,削制的尾椎骨应紧贴腹部压住棉花,使尾椎不至上翘。缝合切口时,要将标本摆正,针从里向外交叉缝制。
整形与固定 标本制做的好坏与整形关系很大。整形时,需将标本横放在桌面上,头部向左,将前肢往里缩,掌面朝下,后肢伸直,跖面朝上与尾平放,眼部用小镊子将棉花挑开,似微凸的眼球,毛要理齐,两耳要竖立,头部稍尖,臀部要拱起(图3-4)。标签系于右足,将标本置于固定板上,四肢用大头针固定,阴干后就制成了假剥制标本了。

② 生态标本 在博物馆、教学等单位,常将兽类标本制成生活时的姿态,做为科普用。剥制的方法基本与假剥制标本相同。只是在填装时还需用铅丝(大型动物用钢筋或钢板)支撑其肢体。所用的铅丝型号要根据动物本身的大小而定。在头部、四肢、尾部各用1根铅丝支撑。头部的铅丝先用棉花卷成与颈部原有肌肉粗细长短相同,一端固定在头骨上。也可将原头骨保留。另取铅丝1根由足底沿肢骨后侧插入肢内,外留一段做为固定用。穿入的铅丝沿肢骨弯曲,用线缚于骨骼上,四肢处仍需补充棉花以代替原来的肌肉。尾椎骨的制作不宜用竹子,而必须以铅丝方能捏成各种姿态。

(2)中型兽类标本制作 中型兽类一般泛指兔、旱獭、巨松鼠、鼬科各种,如黄鼬等,制作方法与小型兽类标本基本相同。这类标本由于体大,腹部开口处要稍大些,用竹丝等做填充物填充躯体时,需加一个竹棍,以便支撑身体。

(3)大型兽类标本制作 大型兽类泛指虎、豹、野猪、鹿类等,其制作方法一般有两种,即生态标本和不作假体填装而只保留皮张、头骨等,做为科研上分类鉴定用。以此类标本为例,制作时可从尾基部至吻端及四肢内侧大开口。但在处理带角的偶蹄类动物时,需在两角间及颈背开一“丫”字形口,沿角基周围切离皮肤;角形较大时还需在颈侧开刀,此外,四肢的蹄、爪均需留在皮上。

(4)液浸标本制作 对某些小型兽,一次性捕获较多(如蝙蝠、鼠类等),因野外工作条件无法一次制作完毕或因分类的目的标本干后收缩无法看清、因内部器官的研究需要等目的,为防止腐烂掉毛可使用此法。方法是从腹部开口露出内脏浸泡在75%酒精溶液中,或浸制在5~10%福尔马林溶液内。浸泡前,需将每个标本系上已编号的竹签,便于查阅数据。

(5)虫蚀法骨骼标本的制作 本法适于制作脊椎动物的各类骨骼标本。以兽类标本为例,过去常采取剥皮去掉内脏再用清水煮熟,用镊子剔去附着在骨头上的肌肉制作,但费时费力而且易损伤标本从而影响标本的分类鉴定和收藏。近年来,国内采用鞘翅目昆虫—皮蠧幼虫嗜食肉类的习性来清除骨骼上附着的肌肉,收到了较好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① 形态与虫源 我们采用的皮蠧身体呈椭圆形,黑色或赤褐色,或具有花纹,身体长度在2~12毫米;幼虫身体分节,周身有长毛。皮蠧在我国南北方均有分布。它们不但喜食肉类,也咬书籍、衣服、生皮张、药材等。进行此法时,首先要采集和培殖虫群,采集皮蠧的时间最好是温暖的春夏季,这时可用带骨肉来招引,也可以到皮蠧经常活动的屠宰场、卖骨肉的摊头、畜产公司皮毛仓库采集。

② 培养 虫蚀方法将采集的皮蠧放进四周光滑的容器内,如长方形铁皮箱、大口的玻璃容器,容器的底面可以铺上一层棉花,如果容器较大,也可以在一定距离内加上一层大眼的隔板或铁丝网。为使容器内的空气流通皮蠧不易爬出,顶端开一窗口,上面盖细丝网罩即可。将野外捕获的动物或拟虫蚀的动物尸体剥皮去掉内脏清洗凉干,风干后放入容器内,这时容器的温度要保持在27~29℃,湿度不超过70%,为保持一定的温湿度,可在容器内放进一个盛水的小碟,如温湿度适中,小型兽类的头骨仅需十几个小时即可清除干净,中型以上动物有时要2~3天。实施此法时要随时查看,以免虫蚀过度导致筋骨脱落。完全脱水的干标本,要放人水中浸泡,待肌肉松软晾干后再进行此法。虫蚀后的骨骼标本仍保留骨骼的原色,如不做为分类鉴定用,可用4%过氧化氢涂抹骨骼表面,即可获得洁白的标本。

③ 注意事项 皮蠧是一类重要害虫,饲养时要严防跑出来造成危害,虫数量过多或停止饲养时可用沸腾的开水浇烫或用火焚烧。

(6)蝙蝠标本的制作 根据用途制作的方法一般有两种。

① 液浸标本 蝙蝠为群栖动物,有时一次性捕获较多,除部分制成标本外,其余的可存放在70%酒精溶液中。方法是在蝙蝠腹部剪一个缺口,其大小以使溶液浸入内脏为准。如搞科研,在液浸前还需将各种测量数据记录下来,再用绘图墨水或铅笔将标本编号写在竹杆上拴在左足(线要短,以免互相缠绕)放入容器。野外工作结束后,要尽快鉴定,以“种”为单位放人盛有70%酒精溶液的广口瓶内,瓶外尚需注明学名、产地和采集时间。

② 假剥制标本 利用此法可制成科研用标本。
剥皮 分为背剥与腹剥两种。由于背毛绒厚不易损伤标本分类,特征明显,故以背剥为好。具体操作方法如下。自背部距尾未端1~2厘米处入剪,沿背线剪至腰部,用刀柄轻轻将皮肉分离,至后肢用手捏住,在股骨和身体的连接处剪断,肌肉除尽,另一后肢也同样处理。*骨可从基部割下,当切断生殖器和直肠后,用镊子夹住尾基部,左手将尾椎拉出,然后将皮翻转,从胸部剥离皮肉,在上膊骨和肩胛骨处剪断,拉出并剃去筋肉;处理头部时,应用刀紧贴头骨依次切断耳根、眼缘、上下唇。最后为避免虫蛀在皮内各处均匀涂以砒霜。
填装 将毛朝外翻转,把上膊骨、前臂桡骨及后肢拉回原处,以剥好的竹棍或细铅丝代替尾椎。取一团比原体积大1倍的棉花,一端折迭成头骨状,用镊子夹住自背开口处向上推至吻端,再用余棉补于不足之处,此时假尾椎要放在棉花的上部。填满后缝合,吻部不用缝,只需将上唇拉下,遮住下唇即可。将毛理顺,腹部朝上进行初步整形。整形时胸部要比原形稍许丰满,腹部自然低平,其它部位按原形整理。
固定 蝙蝠标本的翼膜阴干后较脆易折,因此,须缝制在硬皮纸上,这样不仅不易变形,长期使用也不至损坏。方法是先取一张大于单边展翼标本的硬纸(马粪纸即可),将已整形的标本腹部朝上平放在纸上缝制。习惯上将右翼折迭,舒展左翼,一个定点一针(图3-5)。蝙蝠外部形态特征大都集中于头部,因此在缝制完毕后,需将耳部(包括耳屏)、鼻叶整理好,在阴干过程中,应小心地加以整形,使其在阴干后仍能保持原来形状。蝙蝠头骨也是分类鉴定必不可少的,可随同标本缝在纸上。

昆虫标本制作方法:

昆虫针的使用方法(一)

一般是将昆虫针直刺入虫体胸部的中央。为保证分类上的重要特征不被损伤,并使同一大类标本制作规格化,针叉甲虫时要避开胸部腹面的胸足基节窝,将针穿刺在右翅鞘的内前方,使针正好穿过右册中足和后足之间。蝽科等半翅目昆虫,虫针应穿插在小盾片略偏右方,这不但保护了小盾片的完整,也不会损坏胸部腹面的喙及喙槽。直翅目的昆虫,如蝗虫等,要将昆虫针插到前胸背板的后方,背中线偏右侧,这样不会破坏前胸背板及腹板上分类特征的完整性。膜翅目(蜜蜂蚂蚁等)及鳞

翅目(蝴蝶、蛾类)昆虫,是从中央插入,通过中足基节的中间穿出。
短针(二重针)的使用方法,是在一根长针上插上用硬白纸或透明胶片作成的长7.65毫米、宽1.8毫米的小三角纸(或一段长10毫米的火柴棍),再将00号短针刺在三角纸或火柴棍上(针尖向上),最后将昆虫标本插在短针上。这种方法是专门为制作微小昆虫设计的。

制作微小不需要展翅的昆虫标本还有一种方法,是把特制的小三角纸插在昆虫针上,然后在尖端粘上透明胶液,将虫体的右侧面粘在上面。

二浸制昆虫标本的制作方法
浸制昆虫标本保存的大部分是无翅亚纲中的原尾目、弹尾目、双尾目、缨尾目,以及蜻蜓目、蜉蝣目等等生活在水中的稚虫和完全变态昆虫的卵、幼虫、蛹等。为使虫体经浸泡后不致变形,采到后比较大的虫体首先要用开水去煮一下。煮的时间要看虫体的大小、老嫩以及种类而定,一般煮至虫体伸直稍硬即可。虫体较大皮肤厚的幼虫,煮5-10分钟才行,小的柔软的2-3分钟就够了。

未经煮过的幼虫浸在保存液中,往往要收缩改变大小和形状,

甚至使虫体变黑。因此,浸泡昆虫的幼期及其它必要标本时,这个步骤是不可缺少的。如果条件有限,也可以使用开水热浴的方法,具体情况和泡方便面类似^0^
经过水煮或热浴的标本,立即投入保存液中保存。但较大的虫体或体内含水过多的种类,经过一段时间,要换液几次,才能长久保存,不然会因带入保存液的水分过多而使标本腐烂或污染。

三展示标本的制作方法
供展览用的昆虫标本,主要用于普及昆虫知识、教学及参观等使用。制作方法是将昆虫的标本,按照一生的发育次序,如卵、幼虫的不同龄、蛹、成虫等,艺术的安排在展览标本盒里。同时要将相关材料也放入盒中:被害植物的叶片、天敌、防治或利用的照片等等。使观众通过一盒展览标本就能了解一种昆虫一生的概貌,以及和环境、天敌的关系。制作展览盒中的成虫标本时,需要展翅的种类,则不需要用昆虫针刺穿固定。而是将标本背面向下,平放在整姿台上,用真尖钉住胸部

展翅整姿。干燥后将虫针拔下来,贴在展览盒适当的位置。幼虫、卵、蛹可以用吹胀法制作,也可以用浸制标本,不过要将之密封好。浸制标本制作方法特别之处如下:先将标本放入质地好的玻璃瓶中,在标本下衬托上棉花或各种颜色的泡沫塑料,使虫体不能在玻璃瓶中滚动然后用酒精喷灯或氧化喷火嘴,将玻璃开口的一端烧软,用镊子拉成极小的细口,用注射器将保存液注入,再用火烧软细口使其愈合。按照需要固定在展览盒中适当的位置。
也可以用玻璃装标本法,与展览盒相似,但不用棉花,在标本上下都用玻璃,由于篇幅问题不作介绍,如果需要,请与本站联系。

四有机玻璃包埋昆虫标本的方法
采用甲基丙烯酸甲酯(俗名有机玻璃),把昆虫标本包埋起来,作成一种类似人造琥珀的昆虫标本。优点是不怕虫蛀,不生酶和避免损坏的优点,由于透明度强,便于观察,作为展览、教学材料尤为适宜。

材料及工具:
制作有机玻璃包埋的原材料,是从化工原料商店买来的生、熟单体。⑴生单体,是未经过聚合的甲基丙烯酸甲酯,为无色透

明的液体,在包埋标本时起溶剂的作用。⑵熟单体,是经过聚合的甲基丙烯酸甲酯,为无色透明的粘稠状液体,只有在5摄氏度的低温下才能保持原来的性状,在高温下即聚合硬化。因此,生、熟单体应盛于大型玻璃塞广口瓶中,放在冰箱中保存;为应用时方便和避免处置不当浪费的材料,可用两个50毫升的小广口瓶,倒取部分单体以便随时应用。
准备包埋的昆虫标本:

最好选择肢体完整,色泽鲜艳,外表皮比较坚硬些的如鞘翅目、直翅目、半翅目、膜翅目等以及鳞翅目的成虫,较大昆虫的内部器官及各种昆虫的幼体也可用来包埋,只是由于含水量多,需要的手续比较复杂。无论包埋哪种昆虫,都要事先做好整姿及清洁工作,以便提高清晰美观度。

制模:

用具是玻璃板(垫底)和载玻片(围边)。制模取决于包埋标本的有机玻璃外部形状:方形、长方形、菱形(如果制作成圆形,也可选用质量较好的不同大小的平底玻璃皿,作为模具)。决定好模具的形状后,先将所需的玻璃模具擦洗干净,而且要反复检查,表面已经有伤痕或起毛的便不能用,以避免脱模时发生困难或制作出来的标本埋块表面不平整。制模时,先在玻璃板下垫一块方格纸,以便用载玻片围出另人满意的形状。然后用镊子蘸少许熟单体滴在载玻片的接缝处的上方使其沿切缝外方自行下流将缝粘合,这样的粘合处理方法要经过两次进行。随后放置在40摄氏度的温箱中约半小时,使熟单体聚合硬化。

模具制好后,即可注入4-5毫米的熟单体(不能过厚,以免接缝处的黏着部溶解,如有气泡用解剖针将其刺破)。在放入40摄氏度温香中12小时使其聚合硬化,作为固定层。如是注入几次,使硬化后的单体厚度不少于3毫米。为了标记所包埋昆虫的名称,在第二次注入熟单体前,将在生单体中浸泡过的,用绘图墨水清晰书写的标签放入,使其溶于熟单体中。摆放的姿势因情况而定。

包埋:

先将经过整资的干燥昆虫标本,浸在生单体中约一小时,使虫体完全浸透。这时便在预先制好的模具中注入熟单体,但这一次的量决不能超过虫体厚度的一半,以免放入标本后虫体漂移位置。然后从生单体中取出标本,使虫体背面向下,放在模具中的熟单体上。用镊子或解剖针调整标本的位置,待稳定后,移到有玻璃盖的盒中,避免灰尘以便日后观察。这样聚合虽然时间较长,但不易产生气泡。2日后用解剖针试探,当熟单体已聚合成半固体状态尚未完全硬化之前,便可再加入5毫米的熟单体。以后每隔1-2日按上述方法检查再加入熟单体。但以后的注入最好从模具的一端注入,以免不规则的注入相互挤压产生不易排出的气体。

脱模整形:

脱模后,可用剪刀、钢挫、磨石等修整,尤其是最后聚合的部分。修整后,有些部分会失去光泽,可用布*抛光机进行抛光。

昆虫标本上的标签,是一个标本上最原始的记录,相当于单页户口本。制作好的标本要及时插上标签。 ================
返回

初做好的标本,就要立即插上两个标签(有1.5厘米长1.0厘米宽的黑框):上面一个标签写有采集地点,海拔高度,采集时间;下面一个写上寄主或采集方法、环境,采集人姓名。经过研究查对已经有学名的和经过系统研究起出中文名字的昆虫标本,下面要再加上写有中名、学名及鉴定人姓名的第三个标签。经过研究,前人还未发现的新种,在标本下还要加上新种或新亚种标签。
新种标签用三种不同的颜色来代表等级,在新种标本中选取最典型的一个,定为正模标本,下面用红色标签;在选与正模标本完全相同但性别不同的一个,作为配模标本,用兰色标签;其余的,作为副模,标签应该是黄色的。

标签要用绘图墨水写清楚,防止日久褪色或不易识别。浸泡在标本瓶中的更要小心。

㈥ 养的宠物死了 怎样把它们做成标本

兽类标本制作方法

兽类标本是研究兽类学的重要资料之一,也是我们国家的宝贵财富。它可长期保存以便为科研、教学、陈列、观展服务。可根据需要制成假剥制标本、骨骼标本、液浸标本、附属物等标本。现将制作各种标本所需工具及制作方法分述如下。

1.剥制工具 解剖刀、解剖剪、骨剪、长镊子(尖形,前端内侧不要带锯齿形的)、解剖盘或塑料布、细铅丝或竹筷、取脑勺(取铅丝一段,前端砸扁弯成勺状)、针、线、棉花、竹丝、亚砷酸与明矾相混合的防腐剂。

2.标本的测量 制作前,对标本有关部位的测量是兽类分类学研究必不可少的步骤,只有获得准确的数据方能更好地鉴别物种。测量的工具和物品包括钢卷尺、秤、标签、采集本。测量的内容包括以下几项。体重:兽体的全重;体长:吻端至肛门,大型兽为吻端至尾基部;尾长:尾基部到尾端(尾端毛除外)的长度;后足长:自跗关节的最后端至足的最前端(爪除外),对有蹄类动物要测到蹄的前端;耳长:耳壳基部至顶端(簇毛除外)的长度。大型兽类还需测量肩高(肩背中线至前指尖)、胸围(前肢后面胸部最大周长)、腰围(后肢前面腰部最小的周长)和臀高(臀部背中线至后趾尖)。

3.兽类标本的制作

(1)小型兽类标本 可分为科研用的假剥制标本及教学、展览用的生态标本。

① 假剥制标本(以鼠类为例)

剥皮
将鼠体仰放在解剖盘和塑料布上用解剖刀沿腹部正中肛门前部 开始向胸骨后端切开皮肤,操作时用力不要太猛,以免将腹腔切破而污染皮毛,然后用刀背或小镊子将切口与后肢相连的皮肤与肌肉分离,将后肢分别往切口处推出,剪断膝关节并除去小腿上的肌肉,剥离背部等周围的肌肉,再把生殖器、直肠与皮肤联接处剪断,清理好尾基部周围的结缔组织,用左手捏紧尾基部,右手捏住尾椎骨缓慢往上拉 ,直至完全抽出,继续剥至前肢,在肘关节处剪断,清除肌肉再剥至头部,用解剖刀紧贴头骨至耳部,剪或切断耳根至眼部时,可看到一层白色网膜状的眼睑缘,细心切开网膜的下端后,即露出眼球了。剥离上下唇时,先在鼻尖的软骨处剪断,然后再用解剖刀剥离下唇,这时皮与肉体已分离,去掉皮内脂肪和贴在皮上的肌肉,均匀涂抹防腐剂,并在四肢骨骼上缠以少许棉花以代替原来的肌肉,再翻转鼠皮,呈皮朝外直筒状即可。

填充
削好1根比原尾椎骨稍细而又均匀光滑的竹的假尾椎骨或用铅丝紧缠棉花制成假尾,插入鼠的尾部末端,假尾要比原尾长一些,以达到腹腔开口处的1/2处为好,这样一方面可固定尾巴,也可支撑整个身体。然后将蓬松的棉花捏成前细后粗形状,用大镊子夹紧棉花的前端,从开口处紧插至头部,再在四肢和躯干部不足处,适当填上蓬松的棉花。这时,削制的尾椎骨应紧贴腹部压住棉花,使尾椎不至上翘。缝合切口时,要将标本摆正,针从里向外交叉缝制。

整形与固定
标本制做的好坏与整形关系很大。整形时,需将标本横放在桌面上,头部向左,将前肢往里缩,掌面朝下,后肢伸直,跖面朝上与尾平放,眼部用小镊子将棉花挑开,似微凸的眼球,毛要理齐,两耳要竖立,头部稍尖,臀部要拱起。标签系于右足,将标本置于固定板上,四肢用大头针固定,阴干后就制成了假剥制标本了。 ② 生态标本 在博物馆、教学等单位,常将兽类标本制成生活时的姿态,做为科普用。剥制的方法基本与假剥制标本相同。只是在填装时还需用铅丝(大型动物用钢筋或钢板)支撑其肢体。所用的铅丝型号要根据动物本身的大小而定。在头部、四肢、尾部各用1根铅丝支撑。头部的铅丝先用棉花卷成与颈部原有肌肉粗细长短相同,一端固定在头骨上。也可将原头骨保留。另取铅丝1根由足底沿肢骨后侧插入肢内,外留一段做为固定用。穿入的铅丝沿肢骨弯曲,用线缚于骨骼上,四肢处仍需补充棉花以代替原来的肌肉。尾椎骨的制作不宜用竹子,而必须以铅丝方能捏成各种姿态。

(2)中型兽类标本制作 中型兽类一般泛指兔、旱獭、巨松鼠、鼬科各种,如黄鼬等,制作方法与小型兽类标本基本相同。这类标本由于体大,腹部开口处要稍大些,用竹丝等做填充物填充躯体时,需加一个竹棍,以便支撑身体。

(3)大型兽类标本制作 大型兽类泛指虎、豹、野猪、鹿类等,其制作方法一般有两种,即生态标本和不作假体填装而只保留皮张、头骨等,做为科研上分类鉴定用。以此类标本为例,制作时可从尾基部至吻端及四肢内侧大开口。但在处理带角的偶蹄类动物时,需在两角间及颈背开一“丫”字形口,沿角基周围切离皮肤;角形较大时还需在颈侧开刀,此外,四肢的蹄、爪均需留在皮上。

(4)液浸标本制作 对某些小型兽,一次性捕获较多(如蝙蝠、鼠类等),因野外工作条件无法一次制作完毕或因分类的目的标本干后收缩无法看清、因内部器官的研究需要等目的,为防止腐烂掉毛可使用此法。方法是从腹部开口露出内脏浸泡在75%酒精溶液中,或浸制在5~10%福尔马林溶液内。浸泡前,需将每个标本系上已编号的竹签,便于查阅数据。

(5)虫蚀法骨骼标本的制作 本法适于制作脊椎动物的各类骨骼标本。以兽类标本为例,过去常采取剥皮去掉内脏再用清水煮熟,用镊子剔去附着在骨头上的肌肉制作,但费时费力而且易损伤标本从而影响标本的分类鉴定和收藏。近年来,国内采用鞘翅目昆虫—皮蠧幼虫嗜食肉类的习性来清除骨骼上附着的肌肉,收到了较好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① 形态与虫源
我们采用的皮蠧身体呈椭圆形,黑色或赤褐色,或具有花纹,身体长度在2~12毫米;幼虫身体分节,周身有长毛。皮蠧在我国南北方均有分布。它们不但喜食肉类,也咬书籍、衣服、生皮张、药材等。进行此法时,首先要采集和培殖虫群,采集皮蠧的时间最好是温暖的春夏季,这时可用带骨肉来招引,也可以到皮蠧经常活动的屠宰场、卖骨肉的摊头、畜产公司皮毛仓库采集。

② 培养
虫蚀方法将采集的皮蠧放进四周光滑的容器内,如长方形铁皮箱、大口的玻璃容器,容器的底面可以铺上一层棉花,如果容器较大,也可以在一定距离内加上一层大眼的隔板或铁丝网。为使容器内的空气流通皮蠧不易爬出,顶端开一窗口,上面盖细丝网罩即可。将野外捕获的动物或拟虫蚀的动物尸体剥皮去掉内脏清洗凉干,风干后放入容器内,这时容器的温度要保持在27~29℃,湿度不超过70%,为保持一定的温湿度,可在容器内放进一个盛水的小碟,如温湿度适中,小型兽类的头骨仅需十几个小时即可清除干净,中型以上动物有时要2~3天。实施此法时要随时查看,以免虫蚀过度导致筋骨脱落。完全脱水的干标本,要放人水中浸泡,待肌肉松软晾干后再进行此法。虫蚀后的骨骼标本仍保留骨骼的原色,如不做为分类鉴定用,可用4%过氧化氢涂抹骨骼表面,即可获得洁白的标本。

③ 注意事项
皮蠧是一类重要害虫,饲养时要严防跑出来造成危害,虫数量过多或停止饲养时可用沸腾的开水浇烫或用火焚烧。

(6)蝙蝠标本的制作 根据用途制作的方法一般有两种。

① 液浸标本
蝙蝠为群栖动物,有时一次性捕获较多,除部分制成标本外,其余的可存放在70%酒精溶液中。方法是在蝙蝠腹部剪一个缺口,其大小以使溶液浸入内脏为准。如搞科研,在液浸前还需将各种测量数据记录下来,再用绘图墨水或铅笔将标本编号写在竹杆上拴在左足(线要短,以免互相缠绕)放入容器。野外工作结束后,要尽快鉴定,以“种”为单位放人盛有70%酒精溶液的广口瓶内,瓶外尚需注明学名、产地和采集时间。

② 假剥制标本
利用此法可制成科研用标本。

剥皮 分为背剥与腹剥两种。由于背毛绒厚不易损伤标本分类,特征明显,故以背剥为好。具体操作方法如下。自背部距尾未端1~2厘米处入剪,沿背线剪至腰部,用刀柄轻轻将皮肉分离,至后肢用手捏住,在股骨和身体的连接处剪断,肌肉除尽,另一后肢也同样处理。阴茎骨可从基部割下,当切断生殖器和直肠后,用镊子夹住尾基部,左手将尾椎拉出,然后将皮翻转,从胸部剥离皮肉,在上膊骨和肩胛骨处剪断,拉出并剃去筋肉;处理头部时,应用刀紧贴头骨依次切断耳根、眼缘、上下唇。最后为避免虫蛀在皮内各处均匀涂以砒霜。

填装
将毛朝外翻转,把上膊骨、前臂桡骨及后肢拉回原处,以剥好的竹棍或细铅丝代替尾椎。取一团比原体积大1倍的棉花,一端折迭成头骨状,用镊子夹住自背开口处向上推至吻端,再用余棉补于不足之处,此时假尾椎要放在棉花的上部。填满后缝合,吻部不用缝,只需将上唇拉下,遮住下唇即可。将毛理顺,腹部朝上进行初步整形。整形时胸部要比原形稍许丰满,腹部自然低平,其它部位按原形整理。

固定
蝙蝠标本的翼膜阴干后较脆易折,因此,须缝制在硬皮纸上,这样不仅不易变形,长期使用也不至损坏。方法是先取一张大于单边展翼标本的硬纸(马粪纸即可),将已整形的标本腹部朝上平放在纸上缝制。习惯上将右翼折迭,舒展左翼,一个定点一针。蝙蝠外部形态特征大都集中于头部,因此在缝制完毕后,需将耳部(包括耳屏)、鼻叶整理好,在阴干过程中,应小心地加以整形,使其在阴干后仍能保持原来形状。蝙蝠头骨也是分类鉴定必不可少的,可随同标本缝在纸上。

㈦ 生物标本怎么做

这里向楼主推荐兽类标本制作方法
兽类标本是研究兽类学的重要资料之一,也是我们国家的宝贵财富。它可长期保存以便为科研、教学、陈列、观展服务。可根据需要制成假剥制标本、骨骼标本、液浸标本、附属物等标本。现将制作各种标本所需工具及制作方法分述如下:
1.剥制工具 解剖刀、解剖剪、骨剪、长镊子(尖形,前端内侧不要带锯齿形的)、解剖盘或塑料布、细铅丝或竹筷、取脑勺(取铅丝一段,前端砸扁弯成勺状)、针、线、棉花、竹丝、亚砷酸与明矾相混合的防腐剂。
2.标本的测量制作前,对标本有关部位的测量是兽类分类学研究必不可少的步骤,只有获得准确的数据方能更好地鉴别物种。测量的工具和物品包括钢卷尺、秤、标签、采集本。测量的内容包括以下几项。体重:兽体的全重;体长:吻端至肛门,大型兽为吻端至尾基部;尾长:尾基部到尾端(尾端毛除外)的长度;后足长:自跗关节的最后端至足的最前端(爪除外),对有蹄类动物要测到蹄的前端;耳长:耳壳基部至顶端(簇毛除外)的长度。大型兽类还需测量肩高(肩背中线至前指尖)、胸围(前肢后面胸部最大周长)、腰围(后肢前面腰部最小的周长)和臀高(臀部背中线至后趾尖)。
3.兽类标本的制作
(1)小型兽类标本 可分为科研用的假剥制标本及教学、展览用的生态标本。
① 假剥制标本(以鼠类为例)
剥皮
将鼠体仰放在解剖盘和塑料布上用解剖刀沿腹部正中肛门前部开始向胸骨后端切开皮肤,操作时用力不要太猛,以免将腹腔切破而污染皮毛,然后用刀背或小镊子将切口与后肢相连的皮肤与肌肉分离,将后肢分别往切口处推出,剪断膝关节并除去小腿上的肌肉,剥离背部等周围的肌肉,再把生殖器、直肠与皮肤联接处剪断,清理好尾基部周围的结缔组织,用左手捏紧尾基部,右手捏住尾椎骨缓慢往上拉,直至完全抽出,继续剥至前肢,在肘关节处剪断,清除肌肉再剥至头部,用解剖刀紧贴头骨至耳部,剪或切断耳根至眼部时,可看到一层白色网膜状的眼睑缘,细心切开网膜的下端后,即露出眼球了。剥离上下唇时,先在鼻尖的软骨处剪断,然后再用解剖刀剥离下唇,这时皮与肉体已分离,去掉皮内脂肪和贴在皮上的肌肉,均匀涂抹防腐剂,并在四肢骨骼上缠以少许棉花以代替原来的肌肉,再翻转鼠皮,呈皮朝外直筒状即可。
填充
削好1根比原尾椎骨稍细而又均匀光滑的竹的假尾椎骨或用铅丝紧缠棉花制成假尾,插入鼠的尾部末端,假尾要比原尾长一些,以达到腹腔开口处的1/2 处为好,这样一方面可固定尾巴,也可支撑整个身体。然后将蓬松的棉花捏成前细后粗形状,用大镊子夹紧棉花的前端,从开口处紧插至头部,再在四肢和躯干部不足处,适当填上蓬松的棉花。这时,削制的尾椎骨应紧贴腹部压住棉花,使尾椎不至上翘。缝合切口时,要将标本摆正,针从里向外交叉缝制。
整形与固定
标本制做的好坏与整形关系很大。整形时,需将标本横放在桌面上,头部向左,将前肢往里缩,掌面朝下,后肢伸直,跖面朝上与尾平放,眼部用小镊子将棉花挑开,似微凸的眼球,毛要理齐,两耳要竖立,头部稍尖,臀部要拱起。标签系于右足,将标本置于固定板上,四肢用大头针固定,阴干后就制成了假剥制标本了。 ② 生态标本在博物馆、教学等单位,常将兽类标本制成生活时的姿态,做为科普用。剥制的方法基本与假剥制标本相同。只是在填装时还需用铅丝(大型动物用钢筋或钢板)支撑其肢体。所用的铅丝型号要根据动物本身的大小而定。在头部、四肢、尾部各用1根铅丝支撑。头部的铅丝先用棉花卷成与颈部原有肌肉粗细长短相同,一端固定在头骨上。也可将原头骨保留。另取铅丝1根由足底沿肢骨后侧插入肢内,外留一段做为固定用。穿入的铅丝沿肢骨弯曲,用线缚于骨骼上,四肢处仍需补充棉花以代替原来的肌肉。尾椎骨的制作不宜用竹子,而必须以铅丝方能捏成各种姿态。
(2)中型兽类标本制作 中型兽类一般泛指兔、旱獭、巨松鼠、鼬科各种,如黄鼬等,制作方法与小型兽类标本基本相同。这类标本由于体大,腹部开口处要稍大些,用竹丝等做填充物填充躯体时,需加一个竹棍,以便支撑身体。
(3)大型兽类标本制作大型兽类泛指虎、豹、野猪、鹿类等,其制作方法一般有两种,即生态标本和不作假体填装而只保留皮张、头骨等,做为科研上分类鉴定用。以此类标本为例,制作时可从尾基部至吻端及四肢内侧大开口。但在处理带角的偶蹄类动物时,需在两角间及颈背开一“丫”字形口,沿角基周围切离皮肤;角形较大时还需在颈侧开刀,此外,四肢的蹄、爪均需留在皮上。
(4)液浸标本制作对某些小型兽,一次性捕获较多(如蝙蝠、鼠类等),因野外工作条件无法一次制作完毕或因分类的目的标本干后收缩无法看清、因内部器官的研究需要等目的,为防止腐烂掉毛可使用此法。方法是从腹部开口露出内脏浸泡在75%酒精溶液中,或浸制在5~10%福尔马林溶液内。浸泡前,需将每个标本系上已编号的竹签,便于查阅数据。
(5)虫蚀法骨骼标本的制作本法适于制作脊椎动物的各类骨骼标本。以兽类标本为例,过去常采取剥皮去掉内脏再用清水煮熟,用镊子剔去附着在骨头上的肌肉制作,但费时费力而且易损伤标本从而影响标本的分类鉴定和收藏。近年来,国内采用鞘翅目昆虫—皮蠧幼虫嗜食肉类的习性来清除骨骼上附着的肌肉,收到了较好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① 形态与虫源
我们采用的皮蠧身体呈椭圆形,黑色或赤褐色,或具有花纹,身体长度在2~12毫米;幼虫身体分节,周身有长毛。皮蠧在我国南北方均有分布。它们不但喜食肉类,也咬书籍、衣服、生皮张、药材等。进行此法时,首先要采集和培殖虫群,采集皮蠧的时间最好是温暖的春夏季,这时可用带骨肉来招引,也可以到皮蠧经常活动的屠宰场、卖骨肉的摊头、畜产公司皮毛仓库采集。
② 培养
虫蚀方法将采集的皮蠧放进四周光滑的容器内,如长方形铁皮箱、大口的玻璃容器,容器的底面可以铺上一层棉花,如果容器较大,也可以在一定距离内加上一层大眼的隔板或铁丝网。为使容器内的空气流通皮蠧不易爬出,顶端开一窗口,上面盖细丝网罩即可。将野外捕获的动物或拟虫蚀的动物尸体剥皮去掉内脏清洗凉干,风干后放入容器内,这时容器的温度要保持在27~29℃,湿度不超过70%,为保持一定的温湿度,可在容器内放进一个盛水的小碟,如温湿度适中,小型兽类的头骨仅需十几个小时即可清除干净,中型以上动物有时要2~3天。实施此法时要随时查看,以免虫蚀过度导致筋骨脱落。完全脱水的干标本,要放人水中浸泡,待肌肉松软晾干后再进行此法。虫蚀后的骨骼标本仍保留骨骼的原色,如不做为分类鉴定用,可用4%过氧化氢涂抹骨骼表面,即可获得洁白的标本。
③ 注意事项
皮蠧是一类重要害虫,饲养时要严防跑出来造成危害,虫数量过多或停止饲养时可用沸腾的开水浇烫或用火焚烧
(6)蝙蝠标本的制作 根据用途制作的方法一般有两种。
① 液浸标本
蝙蝠为群栖动物,有时一次性捕获较多,除部分制成标本外,其余的可存放在70%酒精溶液中。方法是在蝙蝠腹部剪一个缺口,其大小以使溶液浸入内脏为准。如搞科研,在液浸前还需将各种测量数据记录下来,再用绘图墨水或铅笔将标本编号写在竹杆上拴在左足(线要短,以免互相缠绕)放入容器。野外工作结束后,要尽快鉴定,以“种”为单位放人盛有70%酒精溶液的广口瓶内,瓶外尚需注明学名、产地和采集时间。
② 假剥制标本
利用此法可制成科研用标本。
剥皮分为背剥与腹剥两种。由于背毛绒厚不易损伤标本分类,特征明显,故以背剥为好。具体操作方法如下。自背部距尾未端1~2厘米处入剪,沿背线剪至腰部,用刀柄轻轻将皮肉分离,至后肢用手捏住,在股骨和身体的连接处剪断,肌肉除尽,另一后肢也同样处理。阴茎骨可从基部割下,当切断生殖器和直肠后,用镊子夹住尾基部,左手将尾椎拉出,然后将皮翻转,从胸部剥离皮肉,在上膊骨和肩胛骨处剪断,拉出并剃去筋肉;处理头部时,应用刀紧贴头骨依次切断耳根、眼缘、上下唇。最后为避免虫蛀在皮内各处均匀涂以砒霜。
填装
将毛朝外翻转,把上膊骨、前臂桡骨及后肢拉回原处,以剥好的竹棍或细铅丝代替尾椎。取一团比原体积大1倍的棉花,一端折迭成头骨状,用镊子夹住自背开口处向上推至吻端,再用余棉补于不足之处,此时假尾椎要放在棉花的上部。填满后缝合,吻部不用缝,只需将上唇拉下,遮住下唇即可。将毛理顺,腹部朝上进行初步整形。整形时胸部要比原形稍许丰满,腹部自然低平,其它部位按原形整理。
固定
蝙蝠标本的翼膜阴干后较脆易折,因此,须缝制在硬皮纸上,这样不仅不易变形,长期使用也不至损坏。方法是先取一张大于单边展翼标本的硬纸(马粪纸即可),将已整形的标本腹部朝上平放在纸上缝制。习惯上将右翼折迭,舒展左翼,一个定点一针。蝙蝠外部形态特征大都集中于头部,因此在缝制完毕后,需将耳部(包括耳屏)、鼻叶整理好,在阴干过程中,应小心地加以整形,使其在阴干后仍能保持原来形状。蝙蝠头骨也是分类鉴定必不可少的,可随同标本缝在纸上。

㈧ 北京自然博物馆里都有哪些一级二级保护动物标本

许多标本在国内、国际上都堪称孤品,包括世界闻名的古黄河象头骨化石、长26米的巨型井研马门溪龙化石亚洲象标本、朱德同志转送的鳄鱼标本等各类礼品标本。其中比较珍贵的还有新西兰坎特伯雷国家博物馆赠送我国的恐鸟骨骼标本,这种地球上巨大的鸟已经于1885年在我们这个星球上灭绝,而这件标本也是保存在我国的唯一的恐鸟标本。
为了更好地向公众展示这些珍贵标本,北京自然博物馆的基本陈列以生物进化为主线,展示了生物多样性以及与环境的关系,构筑起一个地球上生命发生发展的全景图。古生物陈列厅向我们展示了生物的起源和早期的演化进程,透过化石的印痕,人们似乎又看到了已经灭绝的生物。这些生物的遗迹,似乎带领人们穿越时空,聆听来自遥远太古代的声音;而植物陈列厅又似一部绿色的史诗,叙述着植物亿万年的演变。由水生到植物登陆,即使是一朵花的盛开,即使是一粒种子的传播,都蕴藏了无数的奥秘,留给我们无数的疑问;动物陈列厅,则向我们讲述了这些“人类的朋友”身上的奥秘,这里将世界上最具代表性的野生动物及其生态环境还原再现,生动地向我们展示了动物之美,动物界的神奇;人类陈列厅,让我们一睹人类由来的壮阔历史。由猿到人,历经万年,才有今日的容颜。一个人的诞生,看似平淡无奇,却展示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中国唯一的恐龙木乃伊化石、北极熊、犀牛等。

㈨ 怎么做生物标本

制作昆虫标本的方法主要有两类:即针插和液浸。
对于昆虫来说,一般多采用针插法制作标本。

用针插法制作标本都需经过下列8个步骤:

1.杀死 要想制作形体完整、色彩和形态都栩栩如生的标本,常常需要用刚刚捕捉到的新鲜活虫,让其在短时间内迅速死亡,可用毒性大,击倒力强的杀虫剂如三氯甲烷、四氯化炭等药剂来自制毒瓶或毒管。
毒瓶和毒管可采用广口的玻璃瓶来制作,瓶口的大小可根据虫体的大小而定,瓶塞宜用软木塞,不能用易被腐蚀的橡皮塞。先在瓶底放些木屑,然后将药液倒入,以达到刚好饱和,药液不外流为度,再用厚长纸或软木片将药层盖住。纸片或木片上要有几个透气孔,使毒气能够透出。

2.去除内脏 在制作标本前,必须先将昆虫的内脏取出,便于针插后能迅速干燥。但像蜻蜓中的豆娘那样身体极细的昆虫,则可不必去除内脏。
解剖时,可用镊子直接从虫的颈部和前胸背连接膜处插入,取出各个脏器。或在腹部侧面沿背板和腹板的连接膜处剪开一个口子,然后用镊子取出脏器。
接着用脱脂棉捏成一长条状的棉花栓,用镊子将其慢慢的塞人已掏空的昆虫腹腔内,保持虫体原来的体形。

3.临时保存 昆虫被毒气杀死后,应尽早将其从毒瓶中取出,除去内脏后,放在预先制备好的棉花纸包内,以避免携带时使虫子遭到挤压而变形受损。
棉花纸包的纸,宜选用吸水性好的,将其剪成方块,大小根据虫体的大小而定,以恰好能包住虫体为度。脱脂棉可扯取一块约0.5厘米厚、比纸稍小一点的小块,压平后放在纸片中间。
最好再备一小张白纸附置在脱脂棉上,作为临时棉签,以记载采集的时间和地点等。
准备就绪后,就可以在将虫子取去内脏之后,将其临时包裹在里面,防止其受到损坏变形。
保存期不宜过长,应在1~2天内,注意及时将包打开,让其通气干燥,不使变质。

4.还软 干燥变硬后的虫壳一般都会发脆,若不采取措施使其软化,很可能一碰就会碎成小片,所以在插针之前必须使其还软。
还软的方式是:用玻璃换软缸或别的器皿,底部加进蒸馏水,加入几滴石炭酸,在架空的架子上面放置虫子,加盖密闭2~3天后就可换软。
没有换软缸设备的,也可直接将虫浸于温水中,用热气也能使其还软。

5.针插 固定昆虫标本用的昆虫针,系用不锈钢制成,由细至粗,共有00号、0号、1号、2号、3号、4号、5号等7个级别。
从0至5号,6个级别的针都带有针帽。只有00号不带针帽,其长度仅为其他各号针长的一半,是作为双重针插标本用的。
对于死后还未干燥变硬的或是还软后的昆虫,就是用上述的针将其固定起来的。使用哪号针,应根据虫体的大小来定。
插针开始时,先将要制作的虫体放在刺虫台或桌缝上,再根据虫的大小,选用合适的号针,昆虫针插前翅基部背中线稍右部位,半翅目昆虫插前胸中央或小盾板中线偏右方,其他昆虫插中胸中央。

6.整姿 完成针插后的昆虫,还须根据该种昆虫最正确的姿势,对针插后的昆虫作局部调整,如翅膀的位置、虫足的弯曲度、触角的伸长方向等逐项加以调整,使其完全与活昆虫具有相同的姿态。
有些昆虫爱好者喜欢按他所喜欢的姿态来固定昆虫,可以根据自己的要求,适当调整昆虫身躯、翅、腿或触角的姿势和位置。

7.干燥 当插针和整姿之后,下一步就可将昆虫放置到安全通风出去干燥一段时间,这个阶段一般需时1~2周,就可以完全干透。

8.防腐和保存 最后一道程序就是在制成的昆虫标本上加放适量的防蛀防霉药剂,然后插上标签。若标本的数量较多,则需分门别类将标本置入标本盒内,将其置于避光的干燥处保存。
若需要制成昆虫生态景箱,还可将昆虫标本与经过干燥处理的植物、花草配置在同一个玻璃罩内,也可配置在其他艺术镜框中.

植物标本制作需要标本夹,粗燥吸水纸.

绿色植物标本的制作方法:(此法可以使植物保持绿色)
是用醋酸铜粉末,徐徐加入50%的醋酸液中,用玻璃棒搅拌,使其达到饱和状态时为止,作为原液。用时加水稀释,其比例为1:4。制作时将稀释液及植物标本同时放人大型烧杯中加热至沸时,植物即褪去绿色变黄,再继续加热,则醋酸铜的绿色便浸人到植物组织中去,又变为绿色,直加热到与原来颜色相同时,即停止加热,加热时间要看植物叶片的厚薄、软硬而定。
将标本取出,放人清水中漂洗,直到水中不显绿色时用镊子夹起,滴尽叶面上的水,放在植物标本夹中,使其干燥后备用。
如需浸渍保存的植物标本,只要在漂洗干净后,浸泡在50%的福尔马林液中即可长久保存。

如果是其他颜色的植物标本,采来后夹在植物标本夹的粗糙吸水纸中(要经常翻动透风,防止发霉),干后粘贴在图画纸上,进行消毒处理,再用油色按原来颜色着色,既真实又鲜艳。

如果做简易的植物标本,标本体积较小,也可以直接押在较粗燥的厚书中.采新鲜的植物来押,押前擦干水,押好后书上面压一定的重量,保持一周不要动,自然干燥即可.此法适用于很薄的植物.如叶片,可以很久不褪绿,而且十分平整,美观.

热点内容
一部国外电影,一个老男人骑个摩托车 发布:2024-08-19 09:13:10 浏览:920
脖子上有睾丸是什么电影 发布:2024-08-19 09:03:17 浏览:374
变形金刚撒谁家的 发布:2024-08-19 08:43:06 浏览:478
美国男电影双胞胎 发布:2024-08-19 08:42:20 浏览:764
黑人橄榄球少年收养电影 发布:2024-08-19 08:25:26 浏览:918
夏目哉大片 发布:2024-08-19 08:09:22 浏览:806
他第一部出演的电视剧是,的英语 发布:2024-08-19 08:07:54 浏览:654
电影检索 发布:2024-08-19 07:48:52 浏览:198
谁有视频 发布:2024-08-19 07:41:55 浏览:141
成龙香港鬼片电影大全 发布:2024-08-19 07:39:46 浏览: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