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岩河水库
㈠ 彬县哪里能野钓
现在好像是野钓的地方越来越少了,最好找靠谱的地方。
㈡ 红岩河水库高渠村搬迁户详细名单
这种名单只有当地村委才能够看得到。
㈢ 咸阳市2010年政府工作报告的预期目标
今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收关之年,也是建设西安(咸阳)国际化大都市的开局之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是:紧紧抓住关中—天水经济区建设的大好机遇,着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围绕生产总值过千亿元、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过千亿元、固定资产投资过千亿元和增加城乡居民收入的目标,以解放思想为动力、以完善基础设施为抓手、以壮大产业为支撑、以健全机制为保障,振奋精神,坚定信心,开拓创新,真抓实干,切实做到思想境界有新提升、结构调整有新成效、项目建设有新突破、城市面貌有新变化、群众生活有新改善、干部作风有新气象,奋力实现建设国际化大都市的良好开局。
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生产总值完成1000亿元,增速超过14%;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完成1130亿元,增长1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040亿元,增长30%;财政总收入增长15%;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16.2%;农业总产值增长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均增长15%;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控制在3%左右;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以内;万元生产总值能耗下降4%;COD、SO2排放量分别控制在3.68万吨、10.85万吨以内。
为实现上述目标,我们将更加注重调结构与保增长相结合,更加注重改革开放与增强内生动力相统一,更加注重自主创新与新型产业相推进,更加注重经济发展与节能环保相协调,更加注重改善民生与构建和谐社会相促进,推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
(一)以推进西咸一体化为重点,积极建设国际化大都市
国务院《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及省政府《西咸新区规划建设方案》的相继出台,把建设西安(咸阳)国际化大都市提升为国家战略。这为我们在更大范围、更高层面整合发展优势提供了强大支持,咸阳发展的比较优势更加凸显,积聚国际国内现代产业、先进技术和各类生产要素的能力显著增强,咸阳已经迎来了千载难逢的大好机遇。我们将以开展国际化大都市主题教育活动为抓手,引导各级公务人员牢固树立大都市意识、大产业意识和大局意识,以国际化的视野、国际化的方式和国际化的标准,审视全局,谋划发展,推动工作,努力开创国际化大都市建设的新局面。
全面启动泾渭新区建设。坚持“规划引领、板块启动、基础突破、产业支撑、体制创新”,加快泾渭新区发展。上半年完成泾渭新区《总体规划》编制工作。开工建设“两桥三路一带”等六大基础设施;年内兰池大道全面建成通车、渭河横桥主体完工,形成“三纵两横”道路主骨架。围绕空港物流产业园、五陵塬历史文化聚集区、现代产业聚集区、渭河生态景观带四大板块和渭北综合商务区建设,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力争引进10亿元以上项目5个,到位资金超过30亿元。
积极推进沣渭新区建设。主动与西安一起做好新区规划编制和开发建设工作。围绕产业发展继续加强新区基础设施建设,尽早启动沣渭生态新城项目,加快建设一泓碧水、两岸绿林的特色水岸新城。发展现代服务业、总部经济、高新技术和装备制造等产业,努力建设西安(咸阳)国际化大都市特色功能区、高校园区和新型都市商务中心。
着力完善中心城市功能。全面启动“万亩水面、万亩绿林、万亩花卉”工程,打造城市景观新亮点。进一步维护和完善城市基础设施,改造建设过双路等城市南北干道,畅通市区南北交通。完成市广电中心建设任务和实验中学新校区年度建设任务。启动市青少年宫、体育中心、博物院建设工作。抓好旧城改造,新建高层建筑60栋以上。深入推进“双创”工作,启动省级园林城市创建,确保通过国家卫生城市和省级环保模范城市验收。开展“城市环境品质提升年”活动,进一步提高城市竞争力。
加速推进县域城镇化。做好新一轮城镇规划编制工作,完成市域城镇体系规划、11个县城总体规划、95个建制镇规划修编和300个村庄规划编制任务。启动彬县-长武-旬邑和礼泉-乾县两个城乡统筹重点示范区建设。支持淳化县创建国家级生态园林县城。加快县城、重点镇和县城特色街区建设,每个省级重点镇完成基础设施投入超过 3000万元。加快户籍制度改革,建立城乡统一的户口登记管理制度。支持重点镇发展住宅商品房,引导农民进入城镇买房、经商、办厂。年内力争南部6县市城镇化率提高2个百分点,北部5县提高1.5个百分点,全市城镇化率达到42%以上。
(二)以壮大支柱产业为重点,不断扩张工业经济规模
做大重点企业。加强对长庆石化、兴化集团、彩虹集团、西北橡胶、彬煤集团 、彬长矿业、步长制药、西北石油陕西销售公司等优势企业的服务,加大对企业技术改造、争创名牌产品、发展配套产业等支持力度,鼓励企业做大做强,尽快形成一批产值过50亿元、100亿元的大型企业集团,带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做强主导产业。加快雅店、小庄、旬峰、胡家河等煤矿和长武煤基二甲醚等项目建设,加强与神华集团、国电集团、陕西煤业、中石油等大企业的衔接引进,扩张能化工业产能。加快风润新能源、咸阳钢管钢绳厂迁建等项目建设,推动装备制造业快速发展。推进彩虹液晶玻璃基板和光伏玻璃二期等项目建设,支持电子企业提升竞争力。抓好泾阳冀东、礼泉海螺、乾县众喜等水泥生产项目,稳步发展建材产业。实施华润纺织、西北二棉高档服装面料生产线等技改项目,推进纺织业向服装业转化升级。抓好金龙鱼、步长君寿堂二期等食品医药项目,支持医药企业开展新产品研发。
发展新兴产业。依托半导体照明和多晶硅产品优势,发展下游产业,培育太阳能光伏和半导体照明等产业。争取大型客机改货机、航空零部件维修基地、支线飞机维修基地等项目落户,支持中航起落架公司、西航公司、秦岭电气等企业加快发展,打造航空产业新基地。支持陕船重工风电设备总装和核应急发电组集群建设,着力壮大新能源产业。制定全市环保产业发展规划,引进大型环保和节能设备,支持礼泉微量重金属吸附材料生产项目建设,发展适应低碳经济需要的设备制造产业和新型洁净产品,环保产业增速保持在30%以上。实施建筑企业品牌战略,支持建筑和房地产业发展壮大,年内建筑业完成产值350亿元以上。
做优产业园区。完善泾渭新区、沣渭新区、高新区、彬长旬能化基地等3个省级、1个市级产业园区基础设施。全面落实《咸阳市彬长旬能源化工基地(2009—2020)发展规划纲要》,争取彬长旬能化基地早日列入省级经济开发区。重点扶持省上认定的10个县级园区,加大对县市区特色产业园区建设的支持力度,不断提升园区建设水平。
壮大县域工业。制定出台《加快工业经济发展的意见》,创新财政资金支持产业发展的机制。再筹措1亿元,充实市中小企业融资担保资本金。鼓励有条件的县市区组建县级小额贷款公司。市本级安排8000万元、南部县市区各安排500万元、北部县各安排300万元用于工业建设投入。年内各县市区工业经济占生产总值(GDP)的比重力争提高2个百分点。
同时,深入开展县域经济争先进位竞赛活动,力争彬县进入全省十强县,其余各县在全省县域经济排名中的位次不断前移,县域经济平均规模超过55亿元。
(三)以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资为重点,切实增强经济发展后劲
狠抓项目建设。今年安排重点项目100个,总投资1254亿元,年度计划投资329亿元。做好征地拆迁、环境保障工作,确保机场二期扩建、西铜公路改扩建、西宝高速扩建、西平铁路等项目顺利实施。抓好信贷资金配套和相关审批,促进咸旬高速、亭口水库、柏岭寺水库和红岩河水库加快建设,确保兴化技改、丰益粮油、子午轮胎、彬长矿区服务中心等项目建成投产,西电变压器、法士特100万套同步器、中电投4×100千瓦电厂等项目早日开工建设。
扩大招商引资。围绕新能源、现代中医药、环保产业、商贸物流和重大基础设施,积极策划包装一批大项目。市财政继续拿出1000万元支持招商项目前期工作。加强与央企、省属大中型企业的衔接,争取这些企业在咸阳建立和扩大生产基地。新设立三个招商分局,紧盯东部沿海地区产业转移动向,有针对性地开展主题招商活动。力争年内秦都、渭城、彬县、兴平在引进投资20亿元的项目,武功、永寿、淳化在引进投资5亿元的项目,其余各县在引进投资10亿元的项目上实现突破,全市招商引资到位资金300亿元,其中工业项目到位资金200亿元。
(四)以促进农民增收为重点,深入推进新农村建设
始终把农业作为安天下、稳民心的战略产业,继续毫不松懈地抓好“三农”工作,落实好各项强农惠农政策,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巩固和发展农业农村大好形势。
加快建设现代农业。积极承接杨凌农业高新技术的辐射带动,狠抓粮食高产创建、果业提质增效、百万亩设施蔬菜、畜牧收入倍增四大工程。大力扶持粮食生产,粮食总产稳定在180万吨以上;努力发展林果业、畜牧业等特色高效农业,新增果园10万亩、大棚蔬菜2万亩、奶牛5万头、生猪100万头。加快雨润集团10万头肉牛屠宰、西瑞粮油等产业化项目建设,支持光明乳业、康师傅等企业加快发展,新增规模以上龙头企业超过20户。壮大各类农产品销售经纪人队伍,健全交易市场体系,拓宽销售渠道,促进农民增收。
抓好“一村一品”。以北部及旱腰带地区为重点,实施百万亩经济林工程,发展葡萄、石榴、核桃、柿子等杂果生产;以沿渭河县市区为重点,发展清水莲菜、辣蒜、花卉等无公害设施蔬菜、特色种植养殖专业村和专业乡镇;以民间工艺和食品加工为重点,培育一批手织布、草编、刺绣专业村镇,建设“一村一品”达标示范村50个、“一乡一业”示范乡镇12个。支持武功、乾县等地与杨凌共建各类农业产业示范园区。
加大扶贫开发力度。积极实施整村推进、连片开发战略,新建扶贫开发重点村100个。投资6000万元,加快“三告别”工程建设进度,完成3000户特困户搬迁任务,总体搬迁户数达到5000户。继续抓好旱腰带地区基础设施建设与特色产业开发。推进互助资金试点村工作,帮助贫困群众发展致富产业,确保贫困地区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幅高于全市平均增幅。
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认真贯彻中央1号文件,大力推进农村水电气路房建设,再为农民办好20件实事。投资6000万元,改造中低产田11万亩;投资1.6亿元,解决30万人的饮水不安全问题;发展节水灌溉11万亩。投资2亿元,新建改建农村公路300公里,行政村通班车率达到100%。鼓励县市区加快村间道路改造。实施农民安居工程,解决2.6万人的住房困难问题。实施新一轮农村电网改造工程。加快829个广播电视“村村通”项目建设。抓好新农村“百村示范”创建,确保实现“五通、五配套”。加大旧村庄整治和土地复垦力度,推进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保持耕地占补平衡。
(五)以发展现代服务业为重点,着力扩大城乡消费
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继续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双百市场”和“社区菜市场标准化建设”工程,推进农超对接。加快西部商贸物流基地、明珠原点新城、酒钢物流基地、旬邑商业水街等建设进度。鼓励知名物流公司在咸阳设立采购中心,探索建立租赁、速递、运输等分销体系,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产业。
积极发展新兴服务业。进一步提升餐饮、宾馆、酒店等服务业水平,鼓励发展节庆会展、电子商务、信用评估、广告创意等新兴产业和拍卖、典当、家政等特色服务业。吸引国内外金融机构来咸阳设立分支机构,培育壮大金融业。
加快发展文化旅游产业。以打造国际旅游目的地为目标,推动周、秦、汉、唐文化旅游精品区建设和泾、渭、沣三河自然景观休闲产业带发展。编制《五陵塬秦汉文化旅游精品线路规划》,策划、包装、推介一批精品文化旅游项目。加大乾陵、昭陵开发建设力度,加快茂陵、大佛寺等申遗步伐,推动文化演出进景区。依托“中华养生文化名城”品牌,提升温泉洗浴、养生保健等特色服务业水平。
着力扩大消费需求。继续抓好家电、汽车、摩托车、农机具下乡工作。开发社区商业、物业、文化等服务性消费。强化市场监管,抓好“放心肉”、“放心奶”、“放心油”市场工程和商业诚信体系建设工程。优化进出口结构,提高机电产品、鲜活农产品的出口份额,全年外贸进出口总额完成2.5亿美元。
(六)以建设生态文明为重点,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重视生态治理。抓好植树造林,推进中心城区、主干道路、重点河流、景区和景观林带建设,城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1%。完成造林32.5万亩,新建绿色家园生态示范村100个。完成国家水保工程和省级水保专项资金项目,治理水土流失350平方公里。
加强环境保护。强化对重点排污企业和污水处理厂的在线监控,确保达标排放和持续减排。建成市南郊污水处理厂。县级垃圾填埋场上半年全部建成投入使用。市区空气质量二级和好于二级的天数超过311天。实施农村环保“双百工程”,建成3—5个省级环境优美乡镇、10个省级生态村。
狠抓节能降耗。扎实开展节能降耗全民行动。加强重点用能企业能源审计、能源统计监测和节能计量工作,引导企业节能降耗。实施节能建筑和绿色照明示范工程,推进企业内部资源循环综合利用、废物回收和再利用体系建设。
(七)以深化各项改革为重点,切实增强经济发展活力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完成风轮公司、方圆集团等4户企业资产重组、咸阳氮肥厂等4户企业比照政策性破产、兴平造纸厂等3户企业依法破产和陕西粮油机械厂等4户企业公司制改造。全面完成县属49户国有企业改革任务。
深化农村改革。加强和改进乡镇工作,完善乡镇干部激励机制和财力保障机制,解决乡镇干部“三难”问题。积极稳妥地推进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扩大农村金融市场准入,加大农户小额贷款投放,积极发展小额信贷和联户贷款,努力满足农民信贷需求。加快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年内完成秦都、渭城、永寿、长武、旬邑、淳化6个县区的改革任务。
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新农合补助标准提高到120元,参合率巩固在90%以上。简化报销手续,统筹基金当年结余率原则上控制在15%以内,累计结余不超过当年统筹基金的25%。建立基本药物制度政府补偿机制,政府举办的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乡镇卫生院全部配备和使用基本药物,并实行“零差率”销售,减轻群众负担。加强基本药物质量安全监管,保证用药安全。建立城乡居民健康档案和电子信息管理系统,实现医疗卫生机构间的互联互通。
深化财政金融体制改革。完善公共预算编制,积极开展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及社会保险基金预算试点。强化银企和银政对接,加快金融创新,增加信贷投入。扩大市城投公司融资规模,加快泾渭新区、沣渭新区融资平台及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建设。建立中小企业上市培育工作机制,拓展融资渠道。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把市电影公司等10个经营性单位改制成5户文化企业,把市群众艺术馆等10家公益性单位整合为7个文化事业单位,成立市文化市场综合执法大队,全面完成市级文化体制改革任务。推进县市区文化体制改革,促进文化事业大繁荣,推动文化产业大发展。
(八)以改善民生为重点,不断提升公共服务水平
抓好就业和再就业。实施“咸阳百万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计划”,投资1.3亿元,发放小额担保贷款2亿元以上,培训农村劳动力21.8万人次,扶持创业3000人,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0万人,转移就业规模达到100万人次。切实维护农民工权益。认真落实就业再就业各项政策,促进城镇新增劳动力、大学生充分就业,帮助下岗职工再就业,援助零就业家庭实现就业。
加快民生八大工程建设。按照走在全省前列的要求,确保初步安排投资35亿元的民生项目早开工、快推进、收效好。继续抓好“蛋奶工程”,不断扩大覆盖面。农村育龄妇女健康检查率达到80%、治疗率达到90%、治愈率达到75%以上。加快各县市区中心敬老院建设,其中6个县年底前“五保户”入住。完成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50%以上的建设任务。实施120个村的“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和7个县级人力资源市场建设项目。完成5所县医院、22所乡镇中心卫生院、3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抓好7个地震受灾县卫生服务机构的灾后重建和641个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完成2.9万户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建设。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促进农民工、灵活就业人员、城镇居民、大中专学生等群体参加城镇职工、城镇居民社会保险。做好城镇职工医疗市级统筹,提高城镇职工、居民住院医疗费用报销比例。启动秦都新农保省级试点,继续抓好彬县全县和其余11个县市区的11个乡镇新农保试点。企业离退休人员养老金人均月增加120元左右。市区低保标准人均月增加到200元,其它县市低保标准人均月增加到180元;将农村人均年收入低于1196元的25万人全部纳入农村低保。继续实施农村孕产妇免费住院分娩补助项目,认真开展65岁以上老人免费健康检查活动。
抓好各类保障性住房建设。投资4.5亿元,建设经济适用住房4000套、30万平方米。投资3.4亿元,建设廉租住房4000套、20万平方米。新增租赁补贴保障家庭1356户。规范物业市场秩序,依法维护广大业主的合法权益。
全面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扩大职业教育规模,规范民办教育管理,重视发展特殊教育,大力扶持学前教育,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加大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完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确保事业单位绩效工资发放到位。足额落实科技三项经费,提升科技对经济的贡献率。抓好大戏、大剧、大作的创作,加快文化产业发展。做好第二轮方志编纂工作。切实维护妇女和未成年人权益。促进老龄事业健康发展。完善助残服务体系。推进人口和计划生育综合改革,持续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出生人口素质。
(九)以创建“平安咸阳”为重点,维护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抓好信访工作。建立一站式接待群众来访、一条龙办理信访事项、一揽子解决实际问题的信访工作新机制,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积极预防和有效化解矛盾纠纷,加强社会舆论引导,有效防止群体性事件发生。实行更严格的信访考核机制,加大信访责任追究,确保实现“一控双降”目标。
狠抓安全生产。认真落实各项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健全重大危险源、重大隐患排查治理和监控机制。强化企业安全生产责任和行业安全监管责任,突出道路交通、建设工程、石油化工、煤矿、消防等重点行业和领域的隐患排查,有效防范和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
切实维护社会稳定。更加自觉、更加坚定地落实稳定是硬任务、是第一责任的要求,确保社会大局稳定。严厉打击以“两抢一盗”为重点的各类违法犯罪。深入开展“平安咸阳”创建,扩大平安社区、平安村镇、平安企业的创建覆盖面,提升群众的安全感和满意度。加强应急预案体系、救援队伍和指挥平台建设,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重视双拥共建和民族宗教工作。深入开展双拥共建活动,重视民兵预备役建设,认真落实各项优抚政策,发挥驻军在咸阳建设中的作用。切实做好民族宗教工作,进一步增进民族团结、宗教和睦、社会和谐。
(十)以编制十二五规划为重点,科学谋划咸阳未来发展
根据国家西部大开发新的十年规划和《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进一步深化对产业结构、产业布局及国际化大都市建设等一系列全局性、战略性重大问题的研究,认真谋划未来五年的发展思路、发展目标和重点项目。提升规划编制理念,加强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合作,扩大社会参与度,提高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水平。重点策划大项目,培育大产业,搞好大配套,形成大格局,努力使“十二五”规划成为我市建设国际化大都市的纲领性文件。
着力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依法行政,提升法治水平。加快法治政府建设,集中受理行政复议案件,有效化解矛盾纠纷。自觉接受人大依法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完善政府新闻发言人制度,坚持重大事项及时向新闻媒体和社会公开,广泛接受社会监督。
科学理政,提升行政效能。完善重大事项民主科学决策机制,简化行政审批程序。全面完成市、县两级政府机构改革任务,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推进政务公开。强化政府工作人员服务意识,积极主动、尽心尽力地为公民、企事业单位以及其他对象搞好服务。推广电子政务和无纸化办公。落实行政问责制、服务承诺制,完善考核评价体系,提高行政效能,优化投资环境。
求真务实,提升执政能力。贯彻群众路线,切实转变作风,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做到一心一意谋发展,千方百计解民忧,尽职尽责保平安。加强公务员能力素质建设,提高项目运作和资本运作水平。建立政府、企业、干部、群众之间的互促互动机制,形成整体工作合力。
从严治政,提升政府形象。认真履行“一岗双责”,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和反腐倡廉各项规定,坚持教育、预防、监督、惩治相结合,规范行政行为。加强责任审计,监督权力运行,严肃查处违法违纪案件,大力建设清正廉洁的政府。
㈣ 咸阳市与渭南市相比的经济状况等一系列。。。
咸阳市统计局
2015年3月13日
2014年,面对严峻复杂的经济形势和经济下行的压力,全市上下牢牢把握“稳中求进、改革创新”的总基调,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努力化解“三期叠加”新压力,积极统筹推进稳增长、调结构、抓改革、促开放、优环境、惠民生等工作,实现发展新跨越,全市经济总体运行平稳,呈现“总体平稳,稳中向好,稳中有优”的良好态势。
一、综合
初步核算,全年生产总值2077.3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0.9%。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21.72亿元,增长5.0%,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5.5%;第二产业增加值1219.88亿元,增长13.5%,占58.7%;第三产业增加值535.73亿元,增长8.2%,占25.8%。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生产总值41971元,按年平均汇率折合约为6833美元。全市县域经济平均规模123.28亿元,比上年增加12.92亿元。
全年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1068.39亿元,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为51.43%,比上年提高0.64个百分点。
二、农业
全年粮食种植面积586.48万亩,比上年下降2.0%。其中,夏粮335.55万亩,下降0.2%;秋粮250.97万亩,下降4.2%。棉花种植2767亩,下降1.4%。油料种植36.11万亩,下降1.4%。蔬菜种植138.16万亩,增长2.8%。
全年粮食总产184.14万吨,比上年减少5.29万吨,减产2.8%。其中,夏粮产量95.78万吨,增产7.7%;秋粮产量88.36万吨,减产12.1%。其中,主要粮食产品中,小麦产量95.64万吨,增产7.7%;玉米产量84.44万吨,减产12.4%。全年棉花产量130吨,与上年持平;油料产量4.77万吨,增长14.8%;蔬菜产量411.85万吨,增产6.3%。
全年果园面积420.75万亩,比上年增长1.2%,挂果面积342.23万亩。其中,苹果面积322.66万亩,增长0.3%。水果产量561.73万吨,增长2.9%。其中,苹果产量461.6万吨,增长1.7%。
全年肉类总产量21.87万吨,比上年增长2.3%。其中,猪肉产量16.49万吨,增长3.3%;牛肉产量1.49万吨,增长3.2%;羊肉产量1.11万吨,增长5.4%;禽肉产量1.66万吨,增长0.4%。年末生猪存栏202.27万头,下降2.1%;生猪出栏229.76万头,增长2.9%。禽蛋产量11.21万吨,下降0.2%。奶类产量80.99万吨,增长2.4%。其中,牛奶产量70.05万吨,增长2.2%。
当年造林38万亩,其中人工造林27.31万亩。零星(四旁)植树849.66万株,新育苗14.1万亩。
全年水产品产量9300吨,较上年增长4.5%。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年全部工业增加值1034.98亿元,比上年增长13.8%。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不含军工)912.83亿元,增长14.5%。
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不含军工)775户,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2987.34亿元,同比增长15.7%。在规模以上工业中,国有企业123.23亿元,增长6.5%;集体企业55.48亿元,增长7.2%;股份合作企业4.56亿元,增长12.4%;股份制企业2477.18亿元,增长16.7%;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243.34亿元,增长13.1%;其他经济类型企业83.55亿元,增长17.9%。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中,七大支柱产业完成总产值2813.81亿元,比上年增长15.4%。其中,能化工业1206.8亿元,增长10.3%;装备制造工业570.49亿元,增长22.5%;食品工业505.32亿元,增长21.7%;建材工业232.69亿元,增长17.0%;医药工业125.3亿元,增长16.4%;纺织服装工业117.48亿元,增长17.7%;电子工业55.72亿元,下降1.1%。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中,35个大类行业中32个比上年增长。其中,农副食品加工业产值279.1亿元,增长18.2%;纺织业产值97.4亿元,增长17.2%;通用设备制造业152.5亿元,增长19.2%;专用设备制造业102.3亿元,增长24.9%;煤炭开采和洗选业392.95亿元,增长4.0%。六大高耗能行业工业产值1031.98亿元,比上年增长13.3%。其中,非金属矿物制品业208.11亿元,增长18.8%;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176.52亿元,增长31.1%;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33.88亿元,增长30.5%;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144.23亿元,增长13.4%;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138.52亿元,增长4.8%;石油加工、炼焦和核燃料加工业330.72亿元,增长4.6%。
在统计的78种主要工业产品中有58种比上年增长。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2688.53亿元,比上年增长12.3%;利润总额317.21亿元,增长16.0%;税金总额216.79亿元,增长27.1%。
全年全社会建筑业增加值184.9亿元,比上年增长11.5%。全市具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企业106户,比上年增加20户;建筑业总产值547.51亿元,比上年增长6.0%。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303.27亿元,增长0.4%。资质以上建筑企业共签订合同额946.11亿元,增长4.4%。全市建筑企业房屋建筑施工面积3176.4万平方米,增长17.0%。其中,新开工面积1114.57万平方米,下降5.3%。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492.43亿元,比上年增长21.3%。其中,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2398.57亿元,增长21.6%;跨地区投资42.78亿元,下降6.0%;农户投资51.08亿元,增长0.2%。
在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中,第一产业投资97.83亿元,增长33.1%;第二产业投资786.32亿元,增长14.3%;第三产业投资1514.42亿元,增长25.0%。
全年民间投资1477.92亿元,比上年增长45.0%,占全市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59.3%。
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195.95亿元,比上年增长12.1%。房屋施工面积1226.1万平方米,增长4.1%。其中,新开工面积218.1万平方米,下降14.7%。商品房销售面积218.6万平方米,增长7.2%;商品房销售额92.4亿元,增长10.0%。
五、国内贸易和市场价格
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25.22亿元,比上年增长14.3%。其中,限额以上企业(单位)消费品零售额250.29亿元,增长22.7%。按经营地分,城镇消费品零售额398.18亿元,增长14.7%;乡村消费品零售额127.04亿元,增长13.0%。按消费形态分,餐饮收入66.91亿元,增长16.3%;商品零售458.31亿元,增长14.0%。在商品零售中,石油及制品类增长14.4%,家具类增长75.3%,建筑及装潢类增长34.6%,中草药及中成药类增长32.1%,日用品类增长34.3%,五金、电料类增长28.6%,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增长19.7%,粮油、食品、饮料、烟酒类增长24.3%,汽车类增长27.9%。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2.1%。其中,城市上涨2.2%,农村上涨2.0%。
六、对外经济和旅游
全年外贸进出口总值(海关口径)35.39亿元,比上年下降5.5%。其中,出口28.28亿元,下降4.4%;进口7.11亿元,下降9.7%。
全年引进合同项目274个,合同引进资金2856.56亿元,实际完成投资762.65亿元。外商直接投资合同项目1个,当年实际使用外资10356万美元,比上年增长37.0%。
全年共接待国内外游客4305万人次,比上年增长7.6%;旅游总收入230.0亿元,增长15.0%。其中,接待乡村游客1300万人次,同比增长30.0%;实现旅游收入7.5亿元,增长25.0%。
七、交通和邮电
全年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71.25亿元,比上年增长6.8%。
全年公路客运量7575万人次,客运周转量314799万人公里;公路货运量11188万吨,货运周转量2017036万吨公里。市辖区年末实有公共汽车营运车辆641辆,公共汽车客运总量14632万人次,实有出租汽车3275辆。境内公路里程15073.66公里,其中高速公路里程428.34公里。
全年邮电业务总量32.63亿元,其中,邮政业务总量3.03亿元,电信业务总量29.6亿元,年末全市电话用户达502.75万户,其中固定电话用户57.3万户,移动电话用户445.45万户,移动电话中的3G用户202.12万户。电话普及率达到102部/百人,国际互联网用户达到64.02万户,增长12.7%。
八、财政、金融和保险业
全市财政总收入210.19亿元,同口径比上年增长10.3%。其中,公共财政一般预算收入85.3亿元,同口径增长16.3%。公共财政一般预算收入中,税收收入58.2亿元,增长6.4%;非税收入27.1亿元,增长11.5%。全市财政支出272.27亿元,增长5.6%。
年末全市金融机构(不含外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1965.31亿元,比上年增长8.5%;比年初新增153.64亿元,同比少增87.53亿元。其中,个人储蓄存款余额1285.79亿元,比上年增长12.0%;比年初新增137.6亿元,同比少增29.01亿元。各项贷款余额901.82亿元,比上年增长18.3%;比年初新增139.46亿元,同比多增23.15亿元。其中,短期贷款余额252.64亿元、比上年增长6.6%,比年初新增15.57亿元,同比少增27.86亿元;中长期贷款余额605.55亿元、比上年增长21.2%,比年初新增105.83亿元、同比增加28.92亿元。金融存贷比为45.9%,比上年提高3.8个百分点。
全市保险主体机构39家,其中产险公司20家,寿险公司19家。全年保险保费收入51.42亿元,同比增长11.3%。其中,产险保费收入13.64亿元,增长17.1;寿险保费收入37.77亿元,增长9.4。全年保险业机构支付各类赔(给)付款18.03亿元,赔(给)付率为35.1。其中,产险赔付6.61亿元,赔付率为48.4%;寿险赔(给)付11.42亿元,其中长期险给付10.63亿元,给付率30.6%,比上年提高7.76个百分点,短期险赔付0.8亿元,赔付率29.0,比上年提高6.68个百分点。
九、教育和科学技术
全年普通中学297所,专任教师26508人,在校学生28.13万人,初中毕业生升学率97.37%。中等职业教育学校33所,专任教师1570人,在校学生5.0万人。小学1026所,专任教师22537人,在校学生30.67万人。幼儿园893所,在园幼儿17.99万人。
评审了咸阳市2013年度科学技术科技成果奖63项,其中,最高成就奖2项,一等奖7项,二等奖22项,三等奖32项。申报17项科技成果获省科技奖,其中一等奖2项,二等奖5项,三等奖10项。全年专利申请受理量2049项,专利申请授权量1110项,其中发明347项。全市技术合同成交总金额21.7亿元。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全市共有剧场、影剧院11个,公共图书馆图书总藏量1196.5千册(件),广播节目综合人口覆盖率99.45%,电视节目综合人口覆盖率99.6%,有线电视入户率50.4%。
全市拥有医院161家,卫生院197家,社区服务中心(站)101家,妇幼保健院(所、站)14个。医院床位21508张,卫生院床位4285张,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床位534张,妇幼保健院(所、站)床位787张。共有卫生技术人员37596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9690人,注册护士14141人。
全市共有体育场馆31个。成功申办省十六运,成为我省实行省运会申办制度之后第二个承办省运会的城市。全市共有372名体育健儿参加省十五运16个项目的比赛,以89枚金牌、总分8821.2分的成绩位列于金牌榜、团体总分第六名。先后承办了2014年国际搏击金腰带争霸赛、中美篮球对抗赛、全国跆拳道锦标赛和全国女子足球联赛等比赛活动。全年共实施乡镇健身工程90个,实施社区健身路径工程15个,人均健身场地面积达到1.8平米。全年新增体彩网点22个,全市体彩网点达294台,销售总量2.03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1.6%。
十一、水利
全年完成水利总投资18.9亿元,发展节水灌溉面积16.5万亩,建设基本农田5.8万亩,治理水土流失面积515平方公里,解决饮水不安全人数50.3万人。东庄水库、亭口水库、柏岭寺水库、红岩河水库建设顺利。渭河综合治理投资1.2亿元,完成堤防改造工程1公里,堤顶绿化6公里,堤外绿化3.2公里。
全年完成投资1.2亿元,新打、修复机井137眼,改造抽水站14座,衬砌渠道110公里,发展节水灌溉面积16.5万亩。羊毛湾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累计完成投资2400多万元,建成抽水站4座,衬砌渠道14.3公里。
十二、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年末全市常住人口495.68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46万人。全年出生人口5.03万人,人口出生率10.14‰;死亡人口3.05万人,人口死亡率6.16‰;人口增长率3.98‰,比上年下降0.04个千分点。从城乡结构看,城镇常住人口236.59万人,比上年末增加6.53万人;乡村常住人口259.09万人,减少5.07万人,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重为47.73%。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1530元,比上年名义增长10.7%,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8.3%。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9612元,比上年名义增长12.6%,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0.4%。全市城乡居民收入比为3.28:1(以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为1,上年该比值为3.34:1),比上年缩小0.06。
全年城镇新增就业人数5.2万人,登记失业人数1.99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2%。就业培训3.05万人,创业培训0.92万人。发放小额担保贷款8.21亿元。
全年参加失业保险人数39.25万人,发放失业保险金6300多万元;参加城镇基本养老保险人数54.35万人,发放基本养老金39亿元;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人数122.62万人,参保率稳定在98%以上;参加工伤保险人数45.82万人,参加生育保险人数26.49万人。城乡居民社会养老参保249.86万人,56.87万人享受养老保险待遇,参保率和发放率分别达到99.65%和100%。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人数389.65万,共为919.18万人次补偿医药费16.11亿元。
全市社会福利院59个,共有床位19064张。全年共发放城乡低保金5.72亿元、医疗救助和临时救助资金0.92亿元、孤儿基本生活补助资金899万元、高龄补贴2.74亿元、抚恤补助资金2.26亿元。
十三、环境保护和安全生产
市区空气质量二级和好于二级天数达到216天。全市二氧化硫排放量8.19万吨,比上年削减2.43%。氮氧化物排放量8.66万吨,削减6.67%。化学需氧量排放量6.11吨,削减1.5%。其中工业和生活化学需氧量排放量2.92万吨;农业化学需氧量排放量3.19万吨。氨氮排放量0.57万吨,削减1.44%。其中工业和生活氨氮排放量0.43万吨;农业氨氮排放量0.14万吨。
全年发生各类安全生产事故1007起,死亡64人,经济损失1687.4万元。道路交通事故造成117人死亡,交通事故损失271.97万元,火灾事故造成4人死亡,火灾事故损失1314.1万元。
注释:
1、本公报中数据均为初步统计数。部分数据因四舍五入的原因,存在着与分项合计不等的情况。
2、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不变价计算;
3、2012年起,国家统计局执行新的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标准,工业行业大类由原来的39个调整为41个,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行业分类也按新的标准进行了调整。
4、六大高耗能行业分别为: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石油加工炼焦和核燃料加工业、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
渭南市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部分
渭南市2014年生产总值完成1460.9亿元,增长10.5%,高于全省0.8个百分点;地方财政收入完成67.5亿元,同口径增长15%;城乡居民收入分别达到26725元和8534元,增长10.6%和12.8%。
一是投资持续较快增长,发展后劲不断增强。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765.6亿元,增长20.3%。280个市级重点项目完成投资1263.7亿元,国道108渭南至汉村段升等改造等33个项目建成投用,渭玉高速等76个项目超额完成年度投资任务,沿黄公路渭洛河大桥等40个前期项目提前开工建设。渭南热电联产、富平热电联产等项目相继获批,秦电8号机组通过国家核准。成功举办了第二届黄河金三角投资合作交流大会和3D打印暨医疗器械产业化推进会,全年签订招商引资合同项目335个,到位资金570亿元,增长12.9%。
二是产业转型步伐加快,经济质量稳步提升。富平生态水泥、蒲城70万吨烯烃等一批重大工业项目建成投产,陕西黑猫焦化成功上市,3D打印产业培育基地建设迈出实质性步伐,市中小企业服务中心被认定为国家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淘汰小水泥、小钢铁等落后产能185万吨,关闭烟花爆竹生产点104家。工业园区发展到20个,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55家,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增加值分别增长8.1%和12.3%。现代农业园区发展到346个,市级以上龙头企业达到357家。“大荔冬枣”、“蒲城西瓜”取得国家地理标志认证,富平荣获“中国羊乳之都”称号,白水被评为“中国有机苹果第一县”。大华山旅游目的地建设扎实推进,“史记韩城·风追司马”、少华山、潼关古城、合阳洽川、富平陶艺村等景区建设全面提升,潼关国家级黄金矿山公园通过评审,华阴荣获“中国十大生态文化旅游城市”称号,全市接待游客3200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52亿元,增长19.7%。信达商业街加快建设,万达城市综合体主体完工,湭河老街美食城一期建成运营,电子商务企业蓬勃发展,我市被确定为全国农产品现代流通网络建设试点市。新增限额以上贸易企业101家,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418.6亿元,增长14%。新引进、设立金融机构5家,全市金融机构存款余额1664.6亿元,贷款余额811.4亿元,分别增长9.3%和11.8%。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9.7%,增速位居全省第一。
三是城乡面貌深刻变化,生态建设成效明显。中心城市首位度不断提升,实施建设项目190个,完成投资200亿元。打通了6条“断头路”,实施了三座大桥及湭河亮化,完成了民生路中段拓宽改造及连霍高速西出入口改造主体工程,渭河城区段退耕还河还湿地初见成效。县城建设全面提升,形成了大荔同州湖、富平两河一路综合改造、合阳省级文明县城创建达标等新的亮点。19个省市重点镇和文化旅游名镇实施项目130个,完成投资21.9亿元。12个市级新型农村社区完成投资3.9亿元。108个美丽乡村示范村建设基本达标,洽川等4镇5村被命名为省级生态镇村,大荔美丽乡村建设受到省上肯定。秦东大地园林化工程新增绿地74.2万亩,白水林皋湖、富平石川河被确定为国家级湿地公园试点,蒲城被评为全国生态工程示范县。渭河治污三年行动圆满收官,“治污降霾·保卫蓝天”行动扎实有效,在全省地级市中率先引进纯电动公交车24辆,市区二级以上优良天数达到220天,超出省考目标80天。二氧化硫、化学需氧量、氨氮和氮氧化物等四项减排任务超额完成,万元GDP能耗下降4.3%。
四是民生改善力度加大,安全稳定得到加强。全年财政民生支出242.9亿元,占财政支出的82.8%。备受群众关注的市体育中心、文化艺术中心、市民综合服务中心等重大民生工程建成投用,中心城市供热“煤改气”投入运行,新增供热面积110万平方米。抽黄供水工程试验段基本建成,多年未解决的乡镇机关供暖设施改造全面完成。新增城镇就业7.2万人,启动建设扶贫移民搬迁安置社区(村)48个、涉及1.4万人,实现脱贫18.6万人。33.5万人饮水安全得到解决,30.4万城乡低保人口应保尽保,城乡居民养老参保277万人,基本建成各类保障房5.47万套,农民进城落户13.7万人。库区移民后期扶持政策持续实施,移民生产生活条件进一步改善。渭南中学、渭南初级中学和渭南青少年体育学校建成投用,改建公办幼儿园31所,城区“大班额”问题基本解决,大学区改革受到中省肯定。合阳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均衡县验收,韩城通过省级“双高双普”验收,渭南技师学院被确定为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9个县市列入国家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澄城医改得到国家肯定,城乡居民医疗保险政府补助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350元,单独两孩政策平稳实施。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深入推进,群众文体活动丰富多彩,市第十二届运动会成功举办,《天国的百合花》荣获全国秦腔艺术节优秀剧目奖。地方志第二轮修志工作顺利完成,智慧城市建设稳步推进,我市列入全国公交一卡通试点城市,潼关在全省率先实施农村免费数字电视。“六五”普法通过中省中期验收,信访“三无”创建得到加强,临渭区医患调解经验在全国推广。安全生产力度进一步加大,平安渭南建设扎实推进,公众安全感持续上升,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五是改革创新卓有成效,对外开放不断扩大。积极推进简政放权改革和“权力清单”制度,分三轮先后下放、取消、转移市级经济社会管理权限1171项,市场活力充分释放。食品药品监管体制改革成果进一步巩固,工商登记制度改革成效明显。市县行政机构改革方案报省上审批,镇村综合改革全面铺开,县市区事业单位清理规范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国企国资改革稳步推进,市属经营性国有资产基本实现集中统一监管。工业企业改制遗留问题化解和商业企业改制基本完成,公务用车改革在全省率先启动,惠民补贴“一卡通”担保贷款惠及群众5万多户,农村土地确权等全面推进。市科技资源统筹中心建成运行,韩城被确定为全省第一批创新型县市试点,“大荔模式”实现乡镇全覆盖。全市科技研发投入占GDP比重达到1.31%,技术合同交易额突破1亿元,招引高层次人才346名。渭南海关和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正式开关开检,我市与韩国龟尾市缔结为友好城市,西渭融合发展、黄河金三角区域合作等进一步加强。
六是政府自身建设全面提升,干部作风切实改进。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纪律作风大整顿大排查、“当好标杆,向我看齐”等活动深入开展,全市集中整改“四风”问题3974个,会议经费、“三公”经费支出分别下降43.5%和21.7%。机关效能建设向纵深拓展,“百姓问政”、“向人民报告”、邀请公民进政府等活动受到群众好评。依法行政示范市通过省级验收,人民网留言办理被评为全国示范市。行政监察、审计监督等工作力度持续加大。自觉接受市人大、市政协监督和社会监督,积极回应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对社会热点问题的关注,市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提案全部按期办结答复,办理质量明显提高。
同时,国防动员、双拥工作、国家安全、人民防空、民族宗教、外事侨务不断加强,妇女、儿童、老龄、残疾人、红十字事业全面进步,统计、气象、地震、档案、新闻出版和广播电视等各项工作都取得了新的成绩。
各位代表,过去的一年,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面临诸多不利因素的情况下,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稳中有进、稳中趋好,主要指标增速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经济总量首次进入全省前五;渭南3D打印产业化培育基地破土而生,华山旅游门票收入首次突破3亿元;简政放权、医改、教育等多项工作受到国家表彰,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食品药品监管体制改革、工商登记制度改革、公务用车改革等走在了全省前列。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市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市人大、市政协和社会各界监督支持的结果,是全市人民团结奋斗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广大干部群众、驻渭部队指战员、武警官兵和公安干警致以崇高的敬意!向大力支持政府工作的各位代表、各位委员和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
㈤ 彬州市红岩河水务有限责任公司怎么样
彬州市红岩河水务有限责任公司是2012-11-19注册成立的有限责任公司(国有控股),注册地址位于陕西省咸阳市彬州市姜塬街12号(水利局院内)。
彬州市红岩河水务有限责任公司的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注册号是91610427056927219R,企业法人李建涛,目前企业处于开业状态。
彬州市红岩河水务有限责任公司的经营范围是:红岩河水库建设,自来水的生产和供应(上述范围中国家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务院决定必须报经批准的,凭许可证在有效期内经营;未经批准不得从事经营活动)(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
彬州市红岩河水务有限责任公司对外投资1家公司,具有0处分支机构。
通过爱企查查看彬州市红岩河水务有限责任公司更多信息和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