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生态温泉 » 舆论生态

舆论生态

发布时间: 2020-11-22 18:45:32

A. 当前舆论环境下我军开展舆论战面临的挑战主要有哪些

互联网时代,传统主流媒体主导舆论的格局被打破,传统媒体、政府部门等多个主体在建设网络空间中的主流舆论阵地方面做了很多探索和努力,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同时也面临诸多问题与挑战。

一、社会转型打破传统利益格局,成为舆论引导复杂化的现实基础

1、利益格局深刻调整导致利益冲突频发、价值观多元,凝聚社会共识难度加大。

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呈现出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等特点。社会经济结构、所有制及其利益分配制度、生产和生活方式、文化形态、价值观念等都在相应发生或明或暗的全新变化。分化的利益格局和多元的利益群体导致利益冲突频发,社会矛盾凸显,民众普遍存在的被剥夺感和不平衡的社会心态使得社会矛盾一触即发。多样化的社会思潮和心理心态使得主流价值观的建构与社会共识的凝聚困难重重。

2、社会转型过程中官员权力异化使官民冲突时有发生,政府公信力下降。

随着改革开放进程的推进和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国权力异化的现象呈现出不断扩大的趋势,老百姓对此种现象深恶痛绝,而国家一时很难从根本上彻底杜绝此类事件的发生,长期的不满情绪累积到一定程度就导致了心理的严重失衡,官民冲突时有发生并不断扩大化。从孙志刚事件到“躲猫猫”,从“天价烟”到重庆“不雅视频”,从郭美美炫富到“我爸是李刚”,近年来我国社会舆情热点事件中,涉官涉腐类事件一直是舆论关注的焦点,政府公信力面临“塔西佗陷阱”的巨大挑战,给舆论引导带来很大难度。

二、新媒介技术改变传播格局和舆论生态,成为舆论引导复杂化的技术背景

1、媒体泛社会化导致主流媒体议程设置权力弱化。

新媒介技术深刻改变了社会传播格局,传统媒体的垄断地位被打破,信息的发布权向草根阶层转移。从主流声音一统天下到草根阶层众声喧哗,主流媒体的议程设置权力被弱化。执政党通过掌握有限的媒介资源控制舆论场的局面已被打破,面对众声喧哗的网络舆论场,如何倾听民意、正本清源、有效沟通、凝聚共识成为网络空间中主流舆论阵地建设面临的重要任务和使命。

2、新媒体改变舆论生成演化路径,网络舆论场充满变数和不可控性。

新媒体成为舆论生成和发酵的重要场域,并深刻地改变了舆论生成和演化路径。在新媒体语境中,信息和意见的复杂程度非以往任何时候可比,一些偶然发生的“小事件”或“小事端”在新媒体语境中借助于舆论的放大作用而被瞬间引爆,从而演绎成重大公共危机事件。2012年受到公众关注的四川什邡事件、微笑局长事件、重庆官员不雅视频事件等均源自网络,并在网络空间瞬间发酵。另外,拥有大量粉丝的意见领袖深刻影响着网络舆论的走向。这给主流媒体舆论引导带来极大挑战。

三、主流媒体的传统思维和舆论引导技巧难以适应新媒体环境下的舆论引导形势

1、自上而下的宣传意识使主流舆论在立场和话语体系等方面缺乏与受众的接近性。

传统媒体时代,拥有传播权的主流媒体在舆论引导方面具有绝对权威,在长期自上而下的宣传报道中,形成了特定的报道方式和话语体系。在网络空间中的主流舆论建设过程中,虽然在努力改变,但还是存在不少问题。在当前的传播格局和多元化的舆论生态下,舆论引导效力并不来自权力,而是必须通过和其他媒介的自由竞争来实现影响力,面对这种局面,主流媒体的报道方式和话语体系缺乏接近性,不能很好地“接地气”,很难使舆论引导真正入耳入脑入心。

2

、“内容为王”的意识使主流舆论阵地的渠道建设较为有限,用户体验、市场推广、品牌建设等方面的竞争力不足使主流舆论的到达率、影响力受到限制。

互联网时代,内容、渠道和品牌是新媒体发展的三个重要维度。作为内容生产者,传统媒体及其网站的专长在于新闻内容,并且有传统媒体的品牌优势,但在渠道建设方面还存在欠缺,而渠道是实现传播力和影响力的重要一环,渠道建设不足严重影响着传统媒体网站及其新媒体形态的舆论引导能力。借助即时通讯、社交平台、邮箱服务,一些商业网站凭借良好的用户体验和强有力的市场推广而网罗了庞大的用户群,在渠道建设方面占得先机,基于庞大的用户基础,在信息传播方面具有传统媒体网站不可比拟的优势。如何加强渠道建设、提升用户体验、做好品牌推广是建设好网络空间中的主流舆论阵地面临的一大挑战。

3、传统媒体缺乏危机意识,进军新媒体的动力不足。

大多数传统媒体已经意识到进军新媒体的必要性,但危机感不足。是否进军新媒体对传统媒体来说尚未达到生死攸关的程度;从投入产出比来看,在新媒体方面的投入还没有收到显著的效果,前景并不十分明朗;另外,缺乏激励机制也是主流媒体积极性不高的重要原因。在这种情况下,一些传统媒体在进军新媒体方面持观望态度;已经开发的新媒体平台,由于缺乏危机意识,往往不能充分利用新媒体平台和终端的特性进行创造性使用。这些都直接影响着网络舆论引导的成效。

B. 谈一谈新媒体环境下,对于社会舆情的控制与传统媒体相比有哪些异同

谈一谈新媒体环境下,对于社会舆情的控制与传统媒体相比有哪些异同
业界认为媒体微博主要有三个功能:形象塑造、关系建设、公共信息服务。微博有很多优点,诸如稳定、简单、快捷;但微博也有其致命缺陷,例如其庞大、广泛、不确定的受众面让用户不好把握这样的多元互动。基于视野窄化的原理,从个人情趣爱好出发,微博用户会选择具有某些一致性的人进行关注,这种用户偏好聚合下的自我的议程设置,逐渐形成一个舆论群体。要想使得自我议程设置成为公众议题,媒体微博必须要善于分析自身受众心理,发布适合一部分受众的内容,不断提高粉丝的参与度。媒体微博在运营时要注重策略调整,通过形象塑造、信息推送、意见领袖、话题策划等策略增加自身微博的影响力。

微博言论空间的自由性及巨大的发表空间极大地促进了信息的公开透明,其裂变的传播效果增强了微博舆论监督功能。媒体微博在其传统媒体的强大的影响力基础上提高了信息的实效性,通过强互动凝聚舆论力量,在热点事件当中自成一派,引导舆论走向,形成密集的监督网。在新媒体时代,如何做好舆论话题的引导,如何掌握主动权,这是我们当下急需的。

一、学习认识新媒体,进一步认识新媒体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新媒体有着明显不同于报刊、户外、广播、电视四大传统媒体的特性,认清这些特性,才能更好地把握机遇、迎接挑战。新媒体在信息发送上具有即时性。传统媒体反映的是新近发生的事实,而新媒体却能将正在发生的事实瞬间告知公众。这给党和政府的执政能力带来了新的挑战,政府部门和传统媒体必须转变观念,学习认识新媒体,通过新的传播渠道及时发言、传播资讯。一些政府部门已经开设了官方网站、博客、微博等,积极疏通传播渠道。事实证明,善于运用新媒体,及时回应民意诉求,对密切与群众的关系,对提升自身影响力,都十分有利。

新媒体在信息传播上具有互动性。无论是参与网上讨论、转发手机短信,还是转载网络言论,受众常常集信息的接受与传播于一体,传统媒体时代“我播你看”的单向流动,正向“全民参与”的传播模式发展变革。这带来了传播内容的极大丰富,各种信息都被拓展到了前所未有的深度和广度,社会思想意识加速多元化,传统的舆论引导格局正经受着深刻的冲击。新媒体的出现,既为公众参与政治生活开辟了新通道,也为党和政府与公众之间的良性互动提供了无限可能。领导干部需要改变执政理念与方式,充分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和途径,搭建起党务公开、政务公开、优化决策流程和执政方式的新平台,及时、全面地与公众沟通。

新媒体在信息接收上具有集群性。集群式接收、个性化传播是新媒体的又一明显特征。不同年龄、收入、职业、兴趣的人们在对信息的鉴别、筛选上,具有一定范围内的趋同性,这种趋向促进了新媒体的发展,新媒体的出现又加速集群性进一步走向深入。舆论格局的变化,对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如果继续延续以往“批量生产”式的传播方式,传播效果必然要大打折扣。

二、善于运用新媒体,是提高舆论引导能力的新突破口

置身新媒体时代,怎样更好地传播主张、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怎样更好地化解矛盾、在危机事件发生后掌握主动地位,怎样更好地听取群众呼声、进一步改进工作,都是摆在执政党和各级政府面前的重要命题。媒体技术、传播手段的更新,为进一步联系群众、更好地服务群众提供了更大的可能性。

一要合理设置议程。传统媒体主导的传播形态,其特点是“一对多”,媒体往往能够引导和控制舆论,起到议程设置的作用。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如果点击率够高、转发量或转载量够大,普通人的言论一样能成为全民关注的焦点,引发社会大讨论,传播形态变为“多对多”。研究发现,在新媒体环境下,媒体与受众之间存在着双向互动设置议程的复杂关系。这就要求执政党、政府部门必须遵守新闻传播规律,主动出击,善于运用传播技巧,使媒体愿意围绕自己发布的信息进行报道,并通过传统媒体和新媒体之间的互动,产生放大效应,合理地为公众设置议程。

二要处理好突发事件。突发事件消息的瞬间广泛传播,是新媒体凸显威力的重要表现。然而,怎样恰当处理好突发事件消息的发布,一直以来都是政府部门深受困扰的一个问题,新媒体的介入,使这种困惑更加凸显。当前,新媒体逐渐成为热点新闻的首发媒体,而政府部门和传统媒体却频频在第一时间失语。公众被具有震撼性的消息“击中”后,很快开始参与各种猜测和讨论,这固然印证了新媒体传播之快、影响之大,但从某种程度上来看,也是权威解释缺席后情绪焦虑的一种反映。在传播技术足以颠覆传播形态的今天,不敢说、不愿说、说不好都需要摒弃和改变,人们呼唤政府部门改变心态,尊重公众的知情权,真正从有利于事情解决的立场出发,在提高执政能力和水平的前提下,利用好新媒体这支利器,将事件真相和处理结果及时告知公众,平息不实传闻,主导社会舆论。

三要做好舆情分析。从根本上讲,网络舆情监测要求达到实时性、全面性和准确性。多瑞科舆情数据分析站能满足系统舆情信息服务市场三个要素,实时性:舆情获得越早,给应对和处置留下的余地就越大,而网络舆情的发展往往是爆发式的,机会稍纵即逝,一旦错失最佳时机将追悔莫及;全面性:网络舆情容易攻其一点,不及其余,信息量大,容易使很多重要信息被忽略;准确性:海量信息条件下,如何准确地掌握问题核心,不为纷扰所困,是得出正确判断的关键。“舆情是社会的脉搏”,随着网民队伍不断壮大,网络舆情越来越受重视。源自网络的言论和现实意见相互影响、融合,往往成为社会情绪的晴雨表。由于参与的门槛低,同时具有一定的隐匿性,网络舆情某种程度上更为真实地反映了大众心声。善于倾听,及时捕捉网络舆论热点,了解不同阶层群众的想法和愿望,并对公众的诉求整理、吸纳之后转化为决策依据,对密切党群关系、构建和谐社会,都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

三、善于管理新媒体,打造积极健康的话语场

新媒体发展迅猛,出乎很多人的预料。人们在为它推动公众知情权、参与权建设叫好的同时,也逐渐认识到,作为一种技术手段,它需要接受相应的监督管理,规避可能带来的弊端。首先要正视新媒体时代的舆论特点。匿名发言会降低传播者的责任感,致使网络上出现一些不负责任的言论;身处信息爆炸的时代,很多时候人们来不及辨识事实真相,就开始表态发言,加速了不实消息的散播;有的网站或网民为了提高点击率,将一些垃圾信息、不健康不道德的信息也放到了网上……网络传播的即时性、广泛性在这些时候“助纣为虐”,致使网络舆论走向暴力和失范,网络监管也成了一个世界难题。其次要加强立法,促进新媒体健康发展。很多国家都在网络安全、信息自由、未成年人上网保护等领域进行了立法。当前急需建立和完善与新媒体直接相关的法律制度,将新媒体置于相关部门有效监管之下。新媒体存在的舆论风险,不仅需要执政党和政府部门高度关注,公众也需对此廓清认识,提高媒介素养。要使公众了解,在享受言论自由的同时,虚拟世界同样也要讲大局、负责任,网络世界中的个人言行,一样要接受法律法规的监管。监督的作用体现在一方面优化自媒体舆论生态,另一方面培养网民的权利意识,鼓励网民以公开的、合法的途径保护自身合法权益。

综上所述,新的传播格局,给传统媒体带来了极大挑战,但挑战与机遇往往并存。适时开通微博,利用这个传播平台,给信息插上飞速传播的翅膀,粘合更多的网友扩大自己的网上阵地,从而在这个网络舆论场中查知民意、发出声音、引导舆情,这是时代赋予传统媒体的使命,更是传统媒体转型的契机。

C. 不同时代下舆情的区别和特点

主要分两个时代,即认知阶段与发展阶段:

1,网络舆情认识阶段

舆情行业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有了一定的市场认识基础,不管是厂家还是客户,对舆情都有了比较的深入的理解,分食蛋糕的人也逐渐多了起来。

但是随着对舆情的了解加深,客户也变得逐渐刁钻起来,变得不太好伺候。单纯的信息监测与推送已经无法满足他们的胃口,他们需要更加深入的分析,从数据中发现一些规律性的东西。此时他们需要舆情服务的时候,不仅仅是指监测,事实上是他们需要的是一整套舆情解决方案。舆情已经成为一种常态化的工作,摆上了政府以及企业的议事日程。有相当一部分政府或企业单位,设立了舆情工作小组,专门处理舆情工作,国家也倡导领导“多上网”,注重网络舆论生态。全社会独舆情的重视度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这有很大一部分得缘于互联网的飞速发展,网民上网的场景发生了革命,依赖于互联网信息的舆情行业也必将掀起一场革命。

这一时期,一些以“舆情监测系统”的产品出现了,它们相对于之前认识时代的产品,功能更强大,产品体验相对提升了很多。可以从不同纬度分析数据来源以及载体分布、舆情特征分布、传播路径分布、地域分布、站点分布等,通过可视化的图表来展现。

市场上出现了多家资深软件公司凭借强大的研发实力组件的舆情公司,以烽火舆情等公司为代表,它们的技术实力较为雄厚,互联网信息资源整合、语义分析技术、智能搜索引擎技术、抓取网络舆情数据能力较强,而且配置一支专业的舆情服务团队。

互联网时代,舆情从产生到传播都是依赖于电脑,贴吧、论坛、微博是舆情的高发地带。而移动互联网时代,舆情依赖于手机,除了贴吧、论坛、微博以外,微信以及APP、秒拍等直播软件都成为舆情的高发地带,而传播时效性更强,更容易扩散,几乎是短时间内迅速爆破。“和颐酒店”事件便是其中的一例。

深度整合大数据,不仅仅是得出一份舆情报告,还要注重舆情事件的关联性和规律性。“要对横向的相关领域舆情、纵向的历时性舆情进行数据对比、归纳研究,从而为现实的舆论疏导、矛盾解决提供借鉴。这就需要复合型的知识结构与团队构成。多学科配合、培养专门的舆情人才是未来的一个发展方向。”

D. 如何掌握舆论主导权

一是权威声音。网民依据自身所知所感所思发布信息和看法,往往受到特定环境的限制,片面的信息、主观的感受往往造成网络舆论的碎片化、情绪化甚至极端化。面对网络带来的“困惑之海”,党和政府的权威声音,专家学者的精辟分析,成为指点迷津的“定海神针”。因此,各级党委和政府首先要善于发出权威声音。通过网络传递党和政府的主张,普及法律,宣讲政策,用党和政府的立场态度引领社会思想,用当代中国的核心价值观凝聚社会共识,多提供有益于群众生产生活、学习交流的信息服务,最大限度地满足人们的信息需求。其次要回应社会关切。当越来越多的人把互联网作为公众参与、问政、监督的渠道时,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借此搭建与群众坦诚沟通、平等互动的桥梁,疏通民意表达,让积压的声音释放出来,在网络的对话和协商中,把实现群众诉求与维护公共利益结合起来。要及时梳理、回应群众反映的问题,统筹好舆论引导和问题处置、网上诉求和网下调解,对群众反映的问题能解决的有着落,难解决的有回音,增强人们的信心。最后要提高反应速度。网络把信息传播提高到“秒杀”状态,行政系统层层请示审批,往往显得滞后。要健全快速反应机制,对重大突发事件、自然灾害等,第一时间发现,迅速作出反应,及时发布最新信息,抢占舆论第一落点,挤压负面信息的传播空间。
二是传统媒体。传统媒体是网络新闻的重要来源,对网络舆论的走势、倾向有很大的引领作用,关键时刻有“定音鼓”之效。要充分发挥信息采集能力强、可信度高、深度权威等优势,为互联网提供大量准确、优质的新闻信息。同时,规范网络传播秩序,防止转载传统媒体信息时随意篡改、断章取义。对网上热点问题,传统媒体要跟踪关注,主动加以引导。对网络谣言,及时刊播澄清报道,消除负面影响。
三是网络意见领袖。自媒体时代产生了一批有影响的网络“意见领袖”,他们来自知识界、媒体、商界、文艺界等领域,具有一定专业背景,对一些网络舆情发展会起到推动、放大、加速的作用。要树立统一战线的观念,放下身段,同他们交朋友,深入沟通,帮助他们更好地了解实际情况,增强担当意识,培养理性、建设性精神,发挥他们网上号召力、影响力较大的优势,引导网上言论,强化主流舆论。尊重他们的思考独立性和意见多样性,对积极建言给予鼓励,对不尽合理的意见给予包容,对极个别人的违法行为依法处理。
四是网民自身。网民是网络的主人,他们的共同参与造就了网上舆论生态。要充分把握网络自身的组织特点,发掘网民中的积极因素,发现平凡生活中的亮点,点燃网民激情,放大网民积极向上的声音,使网民成为主流舆论的建造者、参与者。近年来,一些地方组织网民展示当地的文化习俗、风土人情,反映人们对生存环境、生活状态的真实感受,汇聚了一大批网民提供和创作的作品,活跃了网上文化生活,丰富了网上精神家园。
网络技术在几十年的发展中,形成了新闻网站、社交媒体、终端平台等不同特色的传播业态。掌握网络舆论主导权,还应当把握不同传播载体的特点,有针对性地采取不同策略。
新闻网站是网络媒体的基本形态。由于主办主体、资本来源、管理体制、经营方式、人才队伍等各有特色,新闻网站的社会影响、价值倾向、风格特点存在一定的差异。要采取措施加快重点新闻网站的发展,壮大重点新闻网站的实力和影响力,发展新业务、培育新业态,积极利用各类网络载体、渠道发出正面声音。要加强对商业网站的团结引导,发挥传播优势,放大党和政府声音,共同唱响网上主旋律。
论坛、播客、博客、即时通信工具等使网络进入Web2.0时代,微博、微信等社交媒体进一步强化了网络的互动功能,带来网络舆论的根本性变化。当前,仅微博每天发布的信息就有2亿多条。要把新媒体作为了解民情、倾听民意、汲取民智的有效途径,随时随地倾听百姓的声音,在群众的智慧中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基层党员干部要学会运用社交媒体,写博客、发微信,把思想、工作与广大网民进行交流,从中找准联系群众的契合点、做好群众工作的着力点,使自己融入网民汇聚的“群”中。
随着3G、4G网络技术的发展,移动智能网络客户端成为公众获取新闻资讯、体验数字生活的重要方式。目前我国具有新闻发布功能的移动客户端产品达3万个,在手机网民中的渗透率超过70%。对此要有阵地意识,把信息服务与思想引导结合起来,根据网民的习惯和喜好,选择相应的内容形式,用个性化、有特色的网络产品占领终端平台。

E. 如何解决舆情引发的企业品牌传播“四重效应”

1、当前舆论生态的“四个判断”
一是国际舆论场和国内舆论场相互打通。这一点从“王立军逃馆”等事件可以看出,国际舆论和国内舆论实时互通,再也没有时差了。
二是官方话语体系和民间话语体系相互博弈。同一件事情、同一片稿件,新华网和新浪网、新浪微博的标题总是不同,突出的重点是不一样的,这里面就有博弈。
三是网上舆情信息和网下现实环境相互交织。一个舆情事件,网上舆情会影响现实决策,现实中新的进展、行为,很快有会反映到网上,相互作用。
四是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相互融合。这是我们每个人都看到的,也是中央和各大媒体正在极力推动的新变化。
2、舆情引发的企业品牌传播“四重效应”
全民围观的全媒体时代,舆情突发是常态,高发是状态。对企业和政府来说,被误读和误解的机率是非常高的。因为舆情的沉淀和累积,公众对某些品牌和机构往往会形成一种标签化的认识,甚至成为一种“语境”。
在当前“三期叠加”的经济新常态和“四个相互”的舆论新生态下,因为网络舆情而引发企业品牌传播呈现四重效应:
长尾效应。从舆情属性来看,企业正面中性报道一般占据主流,但负面舆情绝对数量仍然可观,而且一直沉淀在网上,累积了巨大负能量,历史地看,负面舆情的“长尾”的穿透力、破坏力,远远大于正面品牌策划或公关活动的传播力、影响力。“长尾效应”亟待引起重视。
首因效应。从舆情成因来看,少量媒体成为多数负面舆情源头、少数问题成为企业负面渊薮,经常报道企业负面消息的首发媒体也就那么几个,问题也固定在几方面:环保、质量、竞争等。“首因效应”严重影响品牌形象。
破窗效应。从舆情主体来看,实情决定舆情,企业因为自身问题频发负面舆情事件,舆论持续关注,“溢出效应”比较明显。比如有的企业因为发生腐败案,窗子被打破了,之后它的所有事情都被放大检视了,最后很小的一个事却上升为一个国际新闻。
晕轮效应。从传播渠道来看,一些媒体以偏概全、主观判断,存在着标签化扩大化的普遍现象。标签化、“标题党”给企业、行业带来的伤害相当大,模糊了企业本来的品牌形象,扭曲了企业的脸谱。
3、舆论格局和舆情发生的“五大变化”
目前舆论格局最大的变化,是从用户生产内容(UGC)向专业生产内容(PGC)、职业生产内容(OGC)演进。近年来,我们企业的公关传播人员忽然发现,苦哈哈忙活了一年生产的内容,只占网上内容的十分之一甚至更少。这就是自媒体的发展结果。现在,更强大的是专业内容的专业生产团队出现了,需要投入成本和人力、设备的职业团队出现了,它们具有一定的专业或者职业门槛,但是对舆论的导向具有较强的影响。
一是舆情的主体和客体开始易位。法人(包括政、企、媒、NGO)和个人都是舆情的主体,但是,过去经常涉及舆情的主体是企业和政府,如今越来越多的媒体和个人也会陷入舆论漩涡。过去“3.15”晚会都是监督别人的,后来“大概八点二十发”及其主持人出事,甚至频道总监更迭,央视财经频道却变成被围观的对象,成为舆情的主体。其实媒体本身应对舆情事件的能力是相当差的,因为过去总是曝光别人的舆情,还不适应这种易位。
二是去中心化。新媒体的特征就是去中心化,但是每个主体总是期望成为新的中心。就议题设置的主导来看,前两年微博最活跃的时候是大V在主导,这两年则是企业、政府以及官方的媒体和新媒体平台等。大V的黄昏,正好赶上官V的“新婚”。这体现了话语权的转移、影响力的迁移。
三是去中介化。某企业发言人说去年少开了大概20场发布会,因为他们企业在微博微信等平台有了一千多万粉丝之后,很多事情都通过新媒体平台发布了。企业的舆论传播越来越去中介化。企业和企业的产品、渠道等本身也是媒体,再加上运用新媒体,就会省略了媒体这个中介,这可以算得上目前传统媒体焦虑的原因之一。
四是泛意识形态化。我们会发现,有很多正面报道会引发负面效应。像《辽宁日报》调查报道,最近参评中国新闻奖又站在了舆论的风口浪尖,这在过去是不可想象的,正能量的传播也会引发质疑。还有加多宝的“感谢”系列公关营销案例,虽然表面看起来是很新奇的策划,其实容易引发意识形态方面的关联。不作死就不会死,这种泛意识形态化的策划要不得。
五是路径依赖固化。目前移动互联网的入口比较多,诸如微博微信客户端等,公众喜欢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和路径获取信息。在微信去媒体化的情况下,微博的活跃度在降但是影响力并没有降,很多舆情事件都是通过微博发酵发展的。相比之下,微信制造话题、引发话题的能力还是稍弱。
4、企业危机识别及其演变机制
企业危机基本可以分为四类:政治危机、道德危机、法律危机和事件危机。大部分的危机都属于事件危机,法律危机比较好处理,最难处理的是道德危机,因为从道德上直接就把企业否定了。
互联网时代下大多数危机也有一个发生、发展、发酵、传播、演变的机制。一般通过媒体报道或是网友爆料,危机就发生了;网友讨论形成舆论即为危机发展时期;舆论领袖加入形成舆论压力,舆情继续发酵;然后多家媒体就会深入去挖,危机升温,这时有些企业会采用鸵鸟政策不回应,也可能就此沉寂,也可能带来更大的风波。主动引导,还是必要的。如果应对失当,有可能产生次生舆情。即使处理得当,也会在网上留下痕迹、形成段子,影响仍然长期存在。所以我们强调危机预防为主,从预防到研判、控制、解决再到化危为机,化危为机是理想状态,一般情况下能够化危为安就算达成目标了。
5、舆情研判远比处置更重要
企业舆情的处理一般遵循两个闭环。内部闭环从舆情监测、舆情研判到舆情处置,外部闭环是从媒体公关到议题设置到主动引导。
就舆情监测来讲,它是基础。目前国内一些监测平台已经从过去的垂直搜索系统到大数据的云平台,但是还存在着一些盲区,比如微信(朋友圈)、视频(音像图文转换)、海外舆情(语种转换)、客户端(封闭平台)。
就舆情研判来讲,是实操中最需要考虑的问题,它比处置更重要。一是从定量到定性。定性好说,而定量则需要认真衡量,比如微博转发多少算热门,是著名的“500条”么?微信阅读多少算热点舆情,是目前的平台的最大显示“10万+”么?网络媒体转载多少篇算热点舆情?主流媒体多少家报道算热点舆情?都需要研究。二是从研判到预判。过去我们根据报道和事实进行判断,现在更倾向于依据情绪、搜索和口碑。比如从搜索平台上看关联词,从而发现和关注问题;口碑成为研判的依据,根据自媒体被转发、被 、被围观的情况进行判断。
就舆情处置来讲,主要把握好战略、战术、执行三个层面,也就是道、术、势。在一定程度上,研判比处置重要。只有准确地识别危机种类,准确判断危机事件处于什么阶段,才会更有利地解决危机。
6、企业舆情处置的“道、术、势”
就舆情处置的战略而言,要拥有三个制高点,即舆论制高点、理论制高点、道德制高点。过去我们往往只在舆论的制高点上做文章,而忽略了后两个更高的需要占据的高地。那些从理论上否定企业存在的价值、行业发展的趋势,那些从道德上一棍子打死的问题,对企业的伤害更大。因此,加强理论研究、积极履行企业社会责任,也是预防企业危机的战略布防。
就舆情处置的战术而言,要要把握三个第一,即第一时间、第一定义、第一态度。首先是“第一时间”。自媒体时代,人人都是记者,舆情处置没有黄金时间,只有第一时间。其次是“第一定义”。即怎样定义这个事件。大家对某一事件会更加注重它的性质和精神,所以定义权特别重要。定义权掌握在事件当事人、媒体、意见领袖手中,也掌握在政府领导和企业手中,关键在于“口径”,口径原本是一个军事术语,20mm以下为枪,20mm以上为炮,枪和炮的威力不可同日而语。危机越是严重,企业的口径越能体现它的战略。比如近期的刘春宁被拘事件,阿里的声明先切割、再打感情牌,突出人文关怀,有文艺范儿;而其后腾讯的回应则出于理性、条分缕析。这两个都获得不错的反响,算是应对比较好的公关文案。三是第一态度。比如2013年被剪辑的中石化咸宁“见死不加油”事件,很快就上升为道德危机。中石化湖北公司第一时间发布声明,表示尊重生命、主动致歉、严肃调查、辞退职工。之后全媒体还原真相,原来的报道忽略了很多事实和细节,赢得公众理解。
就舆情处置的执行而言,要分级分类处理,还要发挥三种力道:硬实力、软实力和巧实力。具体操作中,失实报道一定要辟谣;局部出错要切割;出现问题,就要表态认错负责任。总之,全媒体时代的舆情处置,一是回应要快,解决什么时候说的问题,因为你说或者不说,麦克风就在那里,总会有人抢着去说……;二是回答要准,解决说什么的问题。你可以什么都不说,但开口必须讲真话……;三是互动要诚,解决怎么说的问题,把媒体、粉丝当朋友,他们才能接受你的观点……。

F. 将一个舆论最快掩盖过去的方法

舆论生态的新变化提醒一些地方,有必要改变对舆论环境的习惯性期待,应该意识到,出了问题不丢人,回避问题才丢人,才让民众真正失望。舆论看得越来越清楚,现在多数地方面对的问题和矛盾只是量的差异,并无本质的不同,一个地方的问题,在另一个地方完全可能出现,因为问题得以产生的基础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只不过有些地方问题还没有积累到极端程度,或者已经到了极端程度,尚未遇到爆发的机缘而已。所以舆论更看重的,是敢不敢直面问题,而不是问题是否浮出了水面。

G. 如何写关于网络舆论监督对公务员职业生态环境之影响研究的论文,思路是什么

你可以多看看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和范文,对你对写作会有帮助

H. 传播谣言 散布虚假信息有什麽危害

在五年以下有期徒刑范围内酌情从重处罚。

编造恐怖信息,传播或者放任传播,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依照刑法第二百九十一条之一的规定,应认定为编造虚假恐怖信息罪。编造、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严重扰乱社会秩序,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依照刑法第二百九十一条之一的规定,在五年以下有期徒刑范围内酌情从重处罚。

编造、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严重扰乱社会秩序,同时又构成其他犯罪的,择一重罪处罚。编造虚假的险情、疫情、警情、灾情,在信息网络或者其他媒体上传播,或者明知是上述虚假信息,故意在信息网络或者其他媒体上传播,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8)舆论生态扩展阅读:

编造、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罪相关规定:

1、致使机场、车站、码头、商场、影剧院、运动场馆等人员密集场所秩序混乱,或者采取紧急疏散措施的;影响航空器、列车、船舶等大型客运交通工具正常运行的。

2、致使国家机关、学校、医院、厂矿企业等单位的工作、生产、经营、教学、科研等活动中断的;造成行政村或者社区居民生活秩序严重混乱的。

3、编造爆炸威胁、生化威胁、放射威胁等恐怖信息,或者传播编造的恐怖信息的行为,可以被用来煽动他人进行其他犯罪,如煽动分裂国家,煽动颠覆国家政权,煽动民族仇恨、民族歧视,煽动聚众扰乱社会秩序,煽动聚众冲击国家机关,煽动聚众扰乱公共场所、交通秩序。

I. 试分析当下社会网络舆论生态的利弊

遭遇突发事件,面对骤升的舆论压力,需要处变不惊,沉着应对。必要时通过应用舆情监测工具(比如军犬舆情),及时获取网络舆情动态,了解突发事件后公众和媒体的所说所想,了解舆论背后的民意诉求,然后做出相应的回应和采取合理的措施,从而化解舆情危机。

热点内容
一部国外电影,一个老男人骑个摩托车 发布:2024-08-19 09:13:10 浏览:920
脖子上有睾丸是什么电影 发布:2024-08-19 09:03:17 浏览:374
变形金刚撒谁家的 发布:2024-08-19 08:43:06 浏览:478
美国男电影双胞胎 发布:2024-08-19 08:42:20 浏览:764
黑人橄榄球少年收养电影 发布:2024-08-19 08:25:26 浏览:918
夏目哉大片 发布:2024-08-19 08:09:22 浏览:806
他第一部出演的电视剧是,的英语 发布:2024-08-19 08:07:54 浏览:654
电影检索 发布:2024-08-19 07:48:52 浏览:198
谁有视频 发布:2024-08-19 07:41:55 浏览:141
成龙香港鬼片电影大全 发布:2024-08-19 07:39:46 浏览: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