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脆弱
Ⅰ 青藏生态脆弱的意义
青藏高原:我国典型的生态脆弱区
(一)生态脆弱区的含义
一般而言,当生态环境退化超过了在现有社会经济和技术水平下能长期维持目前人类利用和发展的水平时,称为脆弱生态环境。所以,生态脆弱地区是在自然、人为等因素的多重影响下,生态环境系统抵御干扰的能力较低,恢复能力不强,且在现有经济和技术条件下,逆向演化趋势不能得到有效控制的连续区域。
据研究,我国脆弱生态环境与工业化和贫困分布之间有一定的相关性,尤其在我国西部省区,脆弱生态环境与贫困分布呈高度正相关。所以,我国生态脆弱地区面临着保护生态环境和通过发展经济来缓解贫困的尖锐矛盾。
(二)青藏高原生态环境的脆弱性表现
主要包括西藏、青海以及四川、云南、甘肃各省藏区的青藏高原,既是我国藏族人口的聚居地区,又是我国生态环境非常脆弱的区域。其中,西藏、青海、甘肃三省区整体上属于我国极强度生态脆弱区,其脆弱度分别为0.833、0.805、0.782,四川、云南属于强度生态脆弱区,其脆弱度分别为0.629、0.593,而甘肃、四川、云南三省的藏区皆位于本省的生态脆弱地区。
本就脆弱多变的青藏高原,再加上人类不合理的开发和利用,已在不同地域出现了较为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现象,如冰川消融,雪线上升,河流水量减少,森林植被减少,水土流失严重,土地风蚀沙化日益扩大,珍稀野生动植物资源急剧减少,生物多样性遭到严重破坏,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等等。这些都使目前仍在继续隆升的青藏高原生态系统更加脆弱和不稳定。
Ⅱ 我国生态环境的脆弱性表现有哪些
生态环境脆弱性的概念有很多种,也不统一(随便查点期刊文章看看就明白了).有人对脆弱生态环境的概念做了总结,认为目前存在3种理解和认识:
第1种是以自然属性或生态方面的变化类型和程度来定义的,认为生态系统的正常功能被打乱,超过了弹性自调节的“阀值”并由此导致反馈机制的破坏,系统发生了不可逆变化,从而失去恢复能力的生态环境,称为“脆弱生态环境”.
第2种理解属自然(地学)一(狭义)人文理解,认为当生态系统发生了变化,以至于影响当前或近期人类的生存和自然资源利用时称为“脆弱生态环境”.这种理解把人地关系系统视为一个静态的、封闭的系统,从中去探求系统内部的自然因素和人文条件的变化及其后果.
第
3种理解,属广义的人文理解的范畴.它认为当生态环境退化超过了在现有社会经济和技术水平下能长期维持目前人类利用和发展的水平时,称为脆弱生态环境,也
就是在保持和增大人类利用环境的程度和规模的条件下,可以通过经济、技术改革和调整,也可以靠外来资源和向外输出来缓解环境退化和资源耗竭.
最明
显也是最直接的表现形式和结果就是土地退化,脆弱生态环境的出现,可以说都是由于不合理的土地利用方式造成的,比如,土地荒漠化,沙化,盐渍化,水土流
失,森林植被减少,这些结果都跟人类的土地利用方式有关.你还记得1998年的长江大洪水吧,原因可以从中得到揭示,也直接导致我们国家从此后的退耕还林
还草工程的实施.再比如,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严重的区域,西南的喀斯特石漠化地区等,都是属于生态环境脆弱的地区
Ⅲ 生态系统的脆弱性指的是什么
生态系统脆弱性概念:生态脆弱性是指生态系统在特定时空尺度中相对于外界干扰所具有的敏感反应和恢复能力,是生态系统的固有属性在干扰作用下的表现,是自然属性和人类活动行为共同作用的结果。
生态系统的脆弱性是一个含义广泛的概念,是生态系统内固有的特性,脆弱性只能在干扰的状态下才显现出来。而干扰(包括自然干扰和人为干扰)又是引起退化生态系统的原因,种类的入侵和消亡、种类组成的变化、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和稳定性、生产力、生态位的分化及生态系统小环境变化等,则是导致生态系统退化和恢复的重要因素。
Ⅳ 生态环境敏感性与脆弱性有何区别
生态环境敏感性指在自然状况下生态系统某一生态过程潜在的活动强度,用于标明其对人类活动反应的敏感程度,说明产生生态失衡与生态环境问题的可能性大小。采用GIS技术,做出各单项影响因子的敏感性空间分布图,再按一定的规则进行叠加综合,得到某一生态问题的综合敏感性分布图,进行敏感性等级评价和分区。敏感性分为5级,即极敏感、高度敏感、中度敏感、轻度敏感、不敏感。
1.土壤侵蚀敏感性评价
Ⅳ 什么叫生态环境脆弱
生态环境脆弱性的概念有很多种,也不统一(随便查点期刊文章看看就明白了)。有人对脆弱生态环境的概念做了总结,认为目前存在3种理解和认识:
第1种是以自然属性或生态方面的变化类型和程度来定义的,认为生态系统的正常功能被打乱,超过了弹性自调节的“阀值”并由此导致反馈机制的破坏,系统发生了不可逆变化,从而失去恢复能力的生态环境,称为“脆弱生态环境”。
第2种理解属自然(地学)一(狭义)人文理解,认为当生态系统发生了变化,以至于影响当前或近期人类的生存和自然资源利用时称为“脆弱生态环境”。这种理解把人地关系系统视为一个静态的、封闭的系统,从中去探求系统内部的自然因素和人文条件的变化及其后果。
第3种理解,属广义的人文理解的范畴。它认为当生态环境退化超过了在现有社会经济和技术水平下能长期维持目前人类利用和发展的水平时,称为脆弱生态环境,也就是在保持和增大人类利用环境的程度和规模的条件下,可以通过经济、技术改革和调整,也可以靠外来资源和向外输出来缓解环境退化和资源耗竭。
最明显也是最直接的表现形式和结果就是土地退化,脆弱生态环境的出现,可以说都是由于不合理的土地利用方式造成的,比如,土地荒漠化,沙化,盐渍化,水土流失,森林植被减少,这些结果都跟人类的土地利用方式有关。你还记得1998年的长江大洪水吧,原因可以从中得到揭示,也直接导致我们国家从此后的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的实施。再比如,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严重的区域,西南的喀斯特石漠化地区等,都是属于生态环境脆弱的地区。
Ⅵ 生态脆弱的意思
生态脆弱是指岩性、地貌、土壤、水热、大气和生物相互之间关系不协调
Ⅶ 中亚生态脆弱的原因
从1954年开始,在前苏联中亚地区哈萨克、乌拉尔等地的伊希姆、图尔盖等半干旱草原,10年之内开垦了约60万平方公里土地,一度使苏联粮食年产量增加了三分之二。但植被和表土结构被破坏的结果是1960年3月和4月两次出现大面积黑风暴,仅哈萨克新垦区农田就被毁约20万平方公里,新垦区农耕系统几乎瘫痪,连上千公里以外的罗马尼亚、匈牙利和南斯拉夫都尘雾迷漫。
比黑风暴波及更广、持续更长且已覆水难收的是在临近地区后来发生并绵延至今的白风暴。
前苏联在今土库曼斯坦东南部的中央卡拉库姆沙漠附近修建卡拉库姆列宁运河,每年可从原世界第四大内陆湖——咸海的主要水源——阿姆河中调水灌溉沙漠南缘约10万平方公里的新垦棉田和草场,另一主要水源——锡尔河上也修建了多个水库将河水截留用于农田灌溉,超过80%的河水被两岸的新耕地“吃干榨尽”。这种“创造性地再造自然――在荒漠地带种植棉花”带来了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两大水源都被截走,下游的咸海水位急剧下降,湖水含盐浓度和矿化度急剧升高。不仅湖中的物种80%死于非命,更可怕的是——咸海三十年间面积从6.6万平方公里锐减为2.5万平方公里,湖岸线后退了40至60公里。一望无垠的裸露的湖底盐碱,在中亚半干旱的气象条件和风力作用下,成为孕育“白风暴”(含盐尘的风暴)的温床。
Ⅷ 生态环境脆弱性从哪几个方面分析
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一是生态环境的修复能力;二是自然环境恶劣程度,生物多样性、生物更新能力;三是生态系统脆弱性;生态位丰富度;四是环境容量
Ⅸ 黄土高原生态环境脆弱的原因
近代社会仅仅数百年时间,频发的战乱使
黄土高原的原始植被遭到严重破坏。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口的剧增,人
们为了满足其自身生存的需求,对土地、植被等自然资源实行掠夺式开
发利用,特别是广种薄收这一古老的农业生产方式直接地、彻底地破坏
了农业生产自身的生态环境条件。
Ⅹ 黄土高原地区生态环境脆弱的原因是什么
(1)黄土高原地处多种地理环境的过渡地带,生态环境处于过渡状况,比较脆弱;(2)气候干旱,植被覆盖率低,调节环境的能力差;(3)人口增长快,对生态环境的压力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