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库图片
① 谁知道哪有平顶山鱼陵山水库的图片
曹镇没有鱼陵山水库,曹镇有白龟山水库,但是曹镇有鱼陵山着个地名,
鱼陵山位于湛河区曹镇乡西部,是一座位于沙河之南、有着明显堆积层的土山。鱼陵山的历史
可追溯至春秋时期。《左传》记载:“楚师伐郑,次于鱼陵,涉于鱼齿之下。”这段话所讲的就是春秋时期著名的“湛阪之战”,楚国的公子格率领军队驻扎在鱼陵山之后,再涉水到达对岸的鱼齿山。关于鱼陵山,当地历史上最闻名的文化人物李绿园的祖父李玉琳曾写过这样的诗句:“红烧尚剩前朝砌,绿碣还封旧喝僧;千载楚垒迷井灶,一捧汉墓委田塍。”这首诗基本上涉及了鱼陵山的重要特征:有春秋及汉朝遗迹,有庙和僧人。
http://www.pdsdaily.com.cn/images/2007-06/27/xin_3406042711230151551719.JPG
今天的鱼陵山
沿公交4路线向鱼陵山进发是一段愉快的行程。6月21日早上,记者一行中原本有人因头天晚上休息得较晚而感到困倦,但进入曹镇境内后,精神立即为之一爽。不知道是天要下雨的原因还是人本来就少,高大整齐的行道树以及稍远处静谧的杨树林,好像是为路过这里的人所独享,车内充满了清新湿润的气息。
到路的尽头——白龟山水库大坝也就到了鱼陵山。听说大坝脚下就是鱼陵山,初到的人往往会很惊讶:既然称为山,为啥没有高度,和大坝下面的村庄落差仅有十多米?当地人告诉记者,鱼陵山原来较高,但由于土质好,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这里建起了很多砖窑场,经过长时间的挖掘,大部分山体都被挖成了平地,有些地方甚至被挖成了坑。大坝把鱼陵山分为两半,往大坝以北,鱼陵山伸入白龟山水库,形成一个半岛;往南,地势略高,有几家住户,中间是一座孤零零的山冈,冈上有道观。
两移道观
在坝南山冈上,记者见到了道长井至顺。井至顺今年60岁,俗名井国顺,原籍襄城县,据其本人称,他于40岁时入中岳庙学习道教,为道教全真龙门派21代传人。几年前被派往鱼陵山掌管道观。至顺道长所居道观为新建,不过数年。可能是为了增加历史感,新道观从原道观中移了一古石碑置于观后,此碑为清咸丰六年所立,题为“创建土地祠拜殿墉垣石阶记”,由双榴居士李韩撰文。距新道观以南约50米处,就是所谓的老道观。与新道观相比,老道观更有气度,东、北、西三处建筑和南面大门围成一个整齐的四方形,北边大殿前两棵碧绿的梧桐树分立两侧,南大门高大宽阔,地上石砖铺路,呈十字形。观内有清光绪年间立的石碑,题为“重修鱼陵庙宗纪”。不过尽管此道观清幽庄严,颇有古意,却也不是鱼陵山最早的道观,而是上世纪80年代所建,鱼陵山有籍可查的道观在此道观以南约百米处,已毁于大兴砖窑时。
打开紧闭的南大门,正前方两三米就是高十多米的断壁,下面是一个大水塘。当地人告诉记者,这就是老道观的原址。从断壁上南望,到处都是毁弃的砖窑场和大小不等的水塘,还有一个高大的烟囱没有扒。
汉砖处处
坝北的鱼陵山是另一番景色,记者到达时已是下午,天下起了雨,但这让我们的行程别有情趣。小岛上种植了很多杨树,坡下是大片的草地。雨水让植物显得更青翠,还升起了一层水雾。岛上很静,偶尔可看到一个穿着雨衣的老农在树林里耕作及水边清理鱼网的人。在岛的最北端,记者发现有许多汉砖散落在地上和岸边。有一处可能是古墓遗址或者是古砖窑遗址。同行一人发现了一块可能是次品的汉砖,这块砖没有成形,经过上千年的腐蚀,已经变得很松软,即便小心捧起,还是裂开来了。这位同事觉得很稀罕,就细心地随身携带。
转过弯儿来到草滩上,一老农正在放牛,这位同事随即拿着砖上前询问此砖的成因,老农当然也无从说起,但看到这块砖,就马上认了出来:“是在北头儿捡的吧,在那儿好长时间了。”显然,经常在此放牧的老农对这里的一草一木都很熟悉。据他向记者介绍,这里曾出土大量汉墓,几年前,有很多对此有兴趣的人来这儿采集遗物。
李绿园及其后人
鱼陵山下的宋寨村是清代文化名人、长篇小说《歧路灯》的作者李绿园的故乡。李绿园,名海观,字孔堂,号绿园,晚年又称碧圃老人。李绿园生于1707年,终年84岁。据说他自幼聪明好学,酷爱文学,且为人忠厚,谦虚谨慎,又社交广泛,言行有信。13岁时即应童子试,30岁中乾隆元年恩科举人。但李绿园中举后科名就不太顺利了,曾3次参加会试而未能及第,于是开始了长篇小说《歧路灯》的创作,开始了“舟车海内二十年”的宦游生涯,足迹遍及北京、天津、河北、山东、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湖南、四川、贵州等地,舟行长江重庆以下及大运河北全程,行迹半个中国。晚年在贵州省思南府印江县做过一任知县。印江县志称其“兴利除弊,爱民如子,疾盗如仇”。他在80岁时仍写诗表达爱民情怀:“老觉文章终有价,官惟山水不曾贫;梦中偶到印江县,犹见呼吁待抚民。”
现在宋寨村中有李绿园的后人——七代子李春林和八代子李登僚。当天记者前去采访时,因李春林老人患病而未能得见,其子李登僚接待了我们,他告诉记者,李春林今年已逾九旬,前几天忽然吃不下去饭,卧病在床。而就在半个多月前,湛河区有关人员还到家中看望、采访。可能是有感于过多地造访影响了老人的健康,李登僚近段时间一直代父谢绝见客,记者询问李春林是否保存有《歧路灯》手稿时,李登僚也予以否认,流露出不愿被打扰的心态。据宋寨村村民说,李登僚现在家务农,其两个儿子中的一个现供职于某国有银行总行,颇有学识,“可能他会更懂得《歧路灯》的价值。”
《歧路灯》
李绿园约71岁时完成《歧路灯》的创作,历时30多年。完稿后未付印,200多年来仅有抄本流传。1927年经冯友兰、冯沅君兄妹将前20回校勘标点,在北京出版,后经河南省社会科学院栾星教授整理校注,于1980年全册出版,从而使更多的人得以阅读和欣赏。《歧路灯》总长一说为108回,还有120回和105回之说,写的是一个官宦子弟从堕落到自新的经历,是一部典型的“文以载道”小说。1918年,商务印书馆出版蒋瑞藻的《小说考证》,其卷八著录《歧路灯》一则,引《阙名笔记》云:
吾乡前辈李绿园先生所撰《歧路灯》120回,虽纯从《红楼梦》脱胎,然描写人情,千态毕露,亦绝世奇文也。惜其后代零落,同时亲旧,又无轻财好义之人为之刊行,遂使有益世道之大文章,仅留三五部抄本于穷乡僻壤间,此亦一大憾事也。
这是本世纪见知的最早的有关《歧路灯》的记载。1924年,洛阳清义堂将《歧路灯》石印行世,共105回,前有杨懋生《序》及张青莲《跋》,对李绿园及其《歧路灯》作了介绍,并给予很高的评价。这是《歧路灯》成书以来的第一个印本,在《歧路灯》流传史上有很重要的意义。1927年,北京朴社(景山书社)开始排印出版冯友兰、冯沅君兄妹的校点本,可惜只印了第一册26回,未见下文。朴社排印本前冠有冯友兰写的一篇长序,对《歧路灯》的思想内容及艺术上的得失作了全面的评价。
冯友兰《序》中说:“《歧路灯》的道学气太重,的确是一个大毛病。幸而李绿园在书中所写的,大部分是在上述‘此义’之反面……他那一管道学先生的笔,颇有描写事物的能力,其中并且含有许多刺。”冯友兰对《歧路灯》所描写的当时社会生活的种种情况均作了比较公允客观的评论,非常欣赏小说的语言(尤其是河南方言)运用、人物塑造方面取得的成就。朱自清尤其对《歧路灯》在情节结构上取得的成就极为赞赏,指出:“全书滴水不漏,圆如转环,无臃肿和断续的毛病”,“在结构上它是中国旧来唯一的真正长篇小说。”朱自清还说:“若让我估量本书的总价值,我以为只逊于《红楼梦》一筹,与《儒林外史》是可以并驾齐驱的。”题图为鱼陵山伸入水库的部分。(本报记者娄刚/文王庆祥/图)
② 东阳横锦水库吃人鱼的图片看看
东江根本就没有什么食人鱼的。。造谣的,,我哥哥几乎天天去横锦水库钓鱼,根本就没有听说什么东江有什么食人鱼,,汗,做假啊
③ 随州龙脉村龙脉水库位置相关图片
随州316国道静明铺路口走x001县道,尚市镇龙脉路口下去500米就到了
④ 谁有自贡荣县双溪水库的图片
网络有,请输入“双溪水库”网络一下~
⑤ 重庆开县龙安水库图片
⑥ 谁有甘肃武威的西营水库的图片
http://www.wwsww.cn/UploadFile/201132592048299.jpg
⑦ 乐平共产主义水库,图片和介绍
共产主义水库位于赣东北的乐平市境内,是一座以灌溉为主,兼防洪、发电、养殖和旅游等综合利用为一体的大(二)型水库,也是江西省23座大型水库之一。共产主义水库于1958年开工,1960年竣工。兴建时每天有近4万民工奋战在工地上,形成了一派群情激昂、气吞山河的壮丽画卷。它是乐平人民战胜自然灾害,建设美好家园而意气风发、众志成城、战天斗地的成果,维系着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具有积极的历史教育意义。 共产主义水库工程分为大坝枢纽工程和渠系工程两大部分。大坝枢纽工程分为主坝、副坝、正常溢洪道、非正常溢洪道和输水涵管等五大工程。渠系工程分为主干渠和北干渠两大渠系,全长101公里,支渠175条,全长298公里。它是乐平农业的命脉,担负着下游15.9万亩农田的灌溉用水,占全市农田总面积的三分之一,为乐平的农业和经济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如今,共库还担负着乐北建材基地工业用水和乐平市城市供水保障。
⑧ 三门峡水库大坝图片
搜一下,很多的,选了几张,看看吧。
⑨ 想知道:中国 长江三峡水库在哪要图片!
三峡大坝是世界第一大的水电工程,位于西陵峡中段的湖北省宜昌市境内的三斗坪,距下游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38公里,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也是全国首批5A级景区之一。
希望对你有帮助!望采纳!
⑩ 谁有新疆乌拉泊水库旁边那么多小溪的图片啊,
唉,现在我在外地上学,我很能体谅你的心情。但是我是山东人,我去不了新疆,更到不了乌拉泊水库,看到你对那里那么的向往,想必那一定是个很美的地方。很想帮你,但帮不了你,我无法给你照片,我在网上也没有搜索到。我不为了要你的悬赏分,只是,偶然看到你的这个提问,我的心好像也想家了。回味的感觉既酸楚也甜蜜,毕竟留在脑海里的才是最美的。我相信,你总有一天能够回到童年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