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生态温泉 » 土地生态

土地生态

发布时间: 2020-11-22 23:31:33

① 土地生态系统的介绍

土地生态是以陆地土壤、地形、水文和大气为环境介质和一定相应的生物回群落组成一个紧密实体的生答态系统。也称陆地生态系统。作为生态系统的特征之一,它是指生物群落与生物环境两者的有机结合。土地生态的生物环境则是代表土地的气候、地形、表层地质、水文、土壤等无机物质的总体;其生物群落主要是绿色植物(生产者)、异养生物-各类动物(消费者)及各类微生物(分解者)等。由于主体绿色植物群落的不同而分别有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荒漠生态系统、冻原生态系统、水域湿地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和城镇生态系统等。

② 土地生态的定义

土地生态是以陆地土壤、地形、水文和大气为环境介质和一定相应的生物群落组成一个紧密实体的生态系统。也称陆地生态系统。作为生态系统的特征之一,它是指生物群落与生物环境两者的有机结合。土地生态的生物环境则是代表土地的气候、地形、表层地质、水文、土壤等无机物质的总体;其生物群落主要是绿色植物(生产者)、异养生物-各类动物(消费者)及各类微生物(分解者)等。由于主体绿色植物群落的不同而分别有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荒漠生态系统、冻原生态系统、水域湿地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和城镇生态系统等。所以它们和土地利用与土地覆盖的划分基本一致,并受人类活动因素影响较大。特别是世界人口数量剧增。受粮食生产和牲畜放牧的影响,首先是大量的自然绿色植被遭到破坏,影响光合作用而增加大气中CO2浓度;其次是大量的土地资源退化,如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盐碱化等;第三是城市大量无控制的发展及工业交通等等的CO2排放。所有这些不仅仅引起地球表面的土地生态系统退化,而日益引起全球性的气候变异,如大气变暖、大气干旱和水旱灾害,进而影响全球性的陆地生态系统的退化和区域性变异等,这正是土地生态系统宏观研究的全球性问题。

③ 土壤的生态是什么

土壤是岩石圈表面的疏松表层,是陆生植物生活的基质和陆生动物生活的基底。土壤不仅为植物提供必需的营养和水分,而且也是土壤动物赖以生存的栖息场所。土壤的形成从开始就与生物的活动密不可分,所以土壤中总是含有多种多样的生物,如细菌、真菌、放线菌、藻类、原生动物、轮虫、线虫、蚯蚓、软体动物和各种节肢动物等,少数高等动物(如鼹鼠等)终生都生活在土壤中。据统计,在一小勺土壤里就含有亿万个细菌,25克森林腐植土中所包含的霉菌如果一个一个排列起来,其长度可达11千米。可见,土壤是生物和非生物环境的一个极为复杂的复合体,土壤的概念总是包括生活在土壤里的大量生物,生物的活动促进了土壤的形成,而众多类型的生物又生活在土壤之中。

土壤无论对植物来说还是对土壤动物来说都是重要的生态因子。植物的根系与土壤有着极大的接触面,在植物和土壤之间进行着频繁的物质交换,彼此有着强烈影响,因此通过控制土壤因素就可影响植物的生长和产量。对动物来说,土壤是比大气环境更为稳定的生活环境,其温度和湿度的变化幅度要小得多,因此土壤常常成为动物的极好隐蔽所,在土壤中可以躲避高温、干燥、大风和阳光直射。由于在土壤中运动要比大气中和水中困难得多,所以除了少数动物(如蚯蚓、鼹鼠、竹鼠和穿山甲)能在土壤中掘穴居住外,大多数土壤动物都只能利用枯枝落叶层中的孔隙和土壤颗粒间的空隙作为自己的生存空间。

土壤是所有陆地生态系统的基底或基础,土壤中的生物活动不仅影响着土壤本身,而且也影响着土壤上面的生物群落。生态系统中的很多重要过程都是在土壤中进行的,其中特别是分解和固氮过程。生物遗体只有通过分解过程才能转化为腐殖质和矿化为可被植物再利用的营养物质,而固氮过程则是土壤氮肥的主要来源。这两个过程都是整个生物圈物质循环所不可缺少的过程。

④ 土地有哪些生态功能

土地生态系统是一个由土地、自然环境、技术、政策、人等生态因子组合而成的有机整体,系统中的任何一种因子的变化都会使自然界原有的土地生态平衡被打破,尽管土地生态系统自身具有一定的恢复功能,但这个功能是有他自身的限度的,超过了这个限度将不能恢复.
对土地生功能应可以从不同的层次与方面来认识:
① 首先从土地生态系统内部,即生物与土地环境的相互影响来看.一般只了解到生物对土地环境条件的要求与适应性,但也应当看到生物对土地环境的改造.
② 作为一个土地单元的土地生态系统的总体了解,如森林生态系统的涵养水源,防风固沙、保持水土、调节气候、保护农田等多方面的生态功能.
③ 一个单元的土地生态效应决不仅限于该地块的土地单元.其生态效应还是要进一步影响典附近地区,如水土保持、风沙危害等的上下游地区,甚至扩大形成一个区域效应.
④ 在看到土地生态效应的环境效应时,还应当看到更大的上地生态经济效应,如环境价值等.

⑤ 土地生态的保护


将土地作为一个生态整体并用生态学综合手段进行保护。土地首先是植物生长的生态环境,因此要选择适于该土地生长的植物种植。只有先形成一个土地生态系统,才有基础来保护其土地。在正确认识土地资源与地面生态系统之间的科学关系基础上,全面采取土地/生态保护措施。它不仅仅是保护地面植被,还包括土地生态已经退化的土地和即将开发的土地等。要根据区域土地的地学和环境条件,土地利用及其经济区位条件要求,合理安排土地利用类型的格局,正确处理生态格局区及土地管理要求,使土地/生态/生产关系不断走向良性发展。这也是当前某些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重要差距之一。

⑥ 土地生态利用是什么意思

土地生态学(Land Ecology)是应用生态学的一般原理,研究土地生态系统的能量流、物质流和价值流等的相互作用和转化,,开展土地利用优化与调控的学科。按照这个定义,土地生态学的任务为:一是揭示土地生态系统的能量流、物质流和价值流等的作用规律; 二是应用生态学原理开展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
想写论文,给你几个链接参考参考:
湖南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生态安全评价
http://www.cqvip.com/onlineread/onlineread.asp?ID=6548021&SUID=

北京城乡结合部土地生态利用研究初探
http://www.cqvip.com/onlineread/onlineread.asp?ID=23928825&SUID=

黄土丘陵区小流域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以延安市羊圈沟?…
http://www.cqvip.com/qk/90059x/1999003/3486462.html

⑦ 土地生态的介绍

土地生态,抄即土地生态系统,是土地各组成要素之间,及其与环境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依存和制约所构成的开放的、动态的、分层次的和可反馈的系统。该系统是一个由土地、自然环境、技术、政策、人等生态因子组合而成的有机整体,系统中的任何一种因子的变化都会使自然界原有的土地生态平衡被打破,尽管土地生态系统自身具有一定的恢复功能,但这个功能是有他自身的限度的,超过了这个限度将不能恢复。

⑧ 土地生态的特征

(一)土地生态系统是具有多层次结构的复合系统。土地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水平结构和垂直结构,占有三维空间
1.水平结构方面:
第一,各种子系统在地球表面连续不断地分布,如农田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森林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等,不同子系统有其独特的能量交换和系统功能,是进行土地利用系统分析和研究土地利用结构布局的基础;
第二,与气候、土壤、生物地带性分布具有相对应的景观生态结构,即土地类型宏观地带性地域分异,体现在纬向地带性分异和经向地带性分异;
第三,与区域性地质、地貌、水文等要素具有相对应的区域景观结构,是形成区域土地类型结构和分布模式的基础。
2.垂直结构方面:
第一,任何一种土地生态系统都可以根据其剖面性质不同分成几个不同的层次:地上层——气候、小气候、植被、动物;地表层——土壤、河川径流、浅层地下水、植物和微生物;地下层——土壤层以下的岩石、深层地下水等。
第二,土地生态系统的垂直结构还体现在随着海拔高度的不同所造成的气候、土壤、植被的垂直地带性分布,以及随之而引起的景观生态结构的垂直地带性演变,研究土地生态系统的这种垂直地带性结构演变,对于山区土地资源的综合开发具有特殊意义。 (二)土地生态系统是一个开放的动态系统
土地生态系统存在着内外物质和能量的交换。
首先,土地生态系统与人类之间的物能交换,使之具有物质生产能力。人类通过对
土地的投入和改造利用,源源不断地获取基本生活用品,这种投入与产出的关系应该是一种双向的平衡交流,如果人类不遵守这种自然规则,对土地进行掠夺性经营,则土地生态系统就会退化。反之,人类也可通过生态工程设计使土地生态系统向更高效的方向发展。其次,土地生态系统与地球外部环境的能量交换,特别是与太阳之间的关系,使之处于一种周期性的动态状态。
第三,土地生态系统内部的四大基本循环——大气循环、地质循环、水分循环和生物循环都在不同程度上决定了土地生态系统的功能差异。只要某一循环发生变化,土地生态系统的功能就会发生改变,甚至出现退化现象。 (三)生态系统是自然界最活跃的场所,是人类的活动基地 首先,土地生态系统是地球表层的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同时包含了生物圈、土壤圈等的复合界面,是各种物理过程、化学过程、生物过程、物质与能量的转化与交换过程最活跃的场所。自然界的四大基本循环使有机界和无机界相互作用,将土地的各个自然要素连接成一个有机的统一整体,即土地生态系统,具有统一的功能,即土地生产力。
另一方面,土地生态系统由于有了人类活动的参与,使之具有明显的经济特点,因此土地生态系统又是一个生态经济系统。 (四)土地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功能和代偿作用
土地生态系统在自然演替过程中,表现出自我调节的功能,往往通过生物种群数量的改变以抵制环境的变化。同时系统内的能流和物流可以通过多渠道进行,如某一渠道受阻,可以改由其他渠道继续进
行,即所谓代偿作用。在这种代偿过程中,某些生物的种类会发生变异,或进化或退化,一些自然过程所取代等。但是,土地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作用和代偿功能是有一定限度的。

⑨ 什么是土壤的生态

土壤是岩石圈表面的疏松表层,是陆生植物生活的基质和陆生动物生活的基底。土壤不仅为植物提供必需的营养和水分,而且也是土壤动物赖以生存的栖息场所。土壤的形成从开始就与生物的活动密不可分,所以土壤中总是含有多种多样的生物,如细菌、真菌、放线菌、藻类、原生动物、轮虫、线虫、蚯蚓、软体动物和各种节肢动物等,少数高等动物(如鼹鼠等)终生都生活在土壤中。据统计,在一小勺土壤里就含有亿万个细菌,25克森林腐植土中所包含的霉菌如果一个一个排列起来,其长度可达11千米。可见,土壤是生物和非生物环境的一个极为复杂的复合体,土壤的概念总是包括生活在土壤里的大量生物,生物的活动促进了土壤的形成,而众多类型的生物又生活在土壤之中。

土壤无论对植物来说还是对土壤动物来说都是重要的生态因子。植物的根系与土壤有着极大的接触面,在植物和土壤之间进行着频繁的物质交换,彼此有着强烈影响,因此通过控制土壤因素就可影响植物的生长和产量。对动物来说,土壤是比大气环境更为稳定的生活环境,其温度和湿度的变化幅度要小得多,因此土壤常常成为动物的极好隐蔽所,在土壤中可以躲避高温、干燥、大风和阳光直射。由于在土壤中运动要比大气中和水中困难得多,所以除了少数动物(如蚯蚓、鼹鼠、竹鼠和穿山甲)能在土壤中掘穴居住外,大多数土壤动物都只能利用枯枝落叶层中的孔隙和土壤颗粒间的空隙作为自己的生存空间。

土壤是所有陆地生态系统的基底或基础,土壤中的生物活动不仅影响着土壤本身,而且也影响着土壤上面的生物群落。生态系统中的很多重要过程都是在土壤中进行的,其中特别是分解和固氮过程。生物遗体只有通过分解过程才能转化为腐殖质和矿化为可被植物再利用的营养物质,而围氮过程则是土壤氮肥的主要来源。这两个过程都是整个生物圈物质循环所不可缺少的过程。

⑩ 土地生态系统的划分

土地生态系统和土地利用与土地覆盖的划分基本一致,并受人类活动因素影响较大。特别是世界人口数量剧增。受粮食生产和牲畜放牧的影响,首先是大量的自然绿色植被遭到破坏,影响光合作用而增加大气中CO2浓度;其次是大量的土地资源退化,如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盐碱化等;第三是城市大量无控制的发展及工业交通等等的CO2排放。

热点内容
一部国外电影,一个老男人骑个摩托车 发布:2024-08-19 09:13:10 浏览:920
脖子上有睾丸是什么电影 发布:2024-08-19 09:03:17 浏览:374
变形金刚撒谁家的 发布:2024-08-19 08:43:06 浏览:478
美国男电影双胞胎 发布:2024-08-19 08:42:20 浏览:764
黑人橄榄球少年收养电影 发布:2024-08-19 08:25:26 浏览:918
夏目哉大片 发布:2024-08-19 08:09:22 浏览:806
他第一部出演的电视剧是,的英语 发布:2024-08-19 08:07:54 浏览:654
电影检索 发布:2024-08-19 07:48:52 浏览:198
谁有视频 发布:2024-08-19 07:41:55 浏览:141
成龙香港鬼片电影大全 发布:2024-08-19 07:39:46 浏览: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