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标签
1. 什么是生态产品
由于生态产品的概念是一个新兴的概念,又涉及到材料学、物理学、化学、环境学、生理学等多门学科领域,因此目前对生态产品的理解存在着不同,关于生态产品的定义也就不同,各种生态产品认证体系对产品的生态性能的评估准则也不同。
有的生态标签体系强调产品在生产过程中不能够对环境造成危害,有的生态标签体系强调产品在使用过程中不能对环境以及消费者造成危害,还有的标签体系对产品的再循环使用提出了要求。除了认识范畴上的不同,许多生态标签在具体标准的规定方面,认证程序方面都存在着差异。有的生态标签没有对产品生态性能评级的规定,有的产品仅仅是对产品中某些方面的性能的信息反应。
第一类型:考察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从原材料的提取、到产品的运输、生产、使用和废弃处理),自愿加入,多产品种类,第三方标签体系。
第二类型:自我声明的标签。或是考察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或是考察产品的某方面的生态性能。
第三类型:环境行为的声明和报告(Non-selec tive)。
由各发达国家政府制定的各生态标签基本上都属于第一类型,他们代表了当今生态标签发展的主流。这些生态标签计划强调的是从整个生命周期内考察产品的生态性能,包括产品的原材料的生产和制备、产品的生产、使用和废弃处理。这些生态标签适用于多产品品种领域甚至是服务领域,对每一类别的产品使用LCA的原则制定生态产品的标准。其评审原则为由第三方试验室检验和现场审核,由申请厂商自愿加入执行。其中较有代表性的、较著名的生态标签有:德国的“蓝色天使”,北欧地区“白天鹅”,欧盟的“花型标签”,加拿大的(ECP),日本的Eco-Mark等。这些生态标签由于受到政府的支持,在生态产品领域都进行了比较深入的研究,对生态产品的发展,形成一致的、科学的评审标准方面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往往被各国政府作为制定环保生态法规和法令的依据。
第二类型的生态标签,主要是由一些民间组织机构、行业协会建立的生态标签。这些生态标签往往是考察产品的某一方面的生态性能(如产品的使用性能、产品的废弃处理等),对产品使用的原材料、产品中的有害物质或是产品的再循环使用提出了评审的标准,其评审原则也并不强调由第三方试验室或是现场审核,有的还允许申请厂商自我声明。这些生态标签由于满足了一定的需求,因此,在市场上也获得了一定的支持。如:“Oeko-Tex”,“EcO-Tex”,“Bioland”,“Demeter”等。
第三类型的生态标签,是由一些买家制定的,用于对自己的供应商所提供的商品的生态性能进行标识。供应商无需进行申请,只要产品经过指定试验室的检验满足了供应商制定的生态产品标准即可。这些生态标准的制定往往同产品售卖地的产品的生态环保法规、法令一致,有时较严格一些。
除了上述三类标签外,还有一部分标签没有被归类其中。由于ISO的标准只能作为一个制定生态标签的方法参考,而并没有给出各个产品领域内在如何使用LCA分析,如何对原材料、包括生产过程、废弃处理对生态产生的危害进行评定,也没有给出各类生态产品的具体的标准。目前各种生态标签体系对各类产品的评估标准依然有很大的差异。
以北欧的白天鹅标志、日本的生态标签、加拿大的生态标签ECP为例,白天鹅标志对纺织品和服装使用的原材料并没有限制,只是对原材料在加工过程中所使用的化学品、对环境的释放以及原材料中含有的可能对人体造成危害的物质以及原材料的质量都有明确的规定。而日本的生态标签对于由合成纤维构成,则作出明确的规定,如所使用的PET涤纶纤维必须是由再循环材料制成(废弃的塑料瓶等)。至于加拿大的生态标签ECP则更为苛刻,要求棉花纤维必须是有机生长的棉花,而且加工过程中不能够使用染料。从上面我们可以看出,虽然这三个评审标准都使用了LCA分析的方法来制定产品的评审标准,但评审标准之间的差异仍然非常大。加拿大生态标签ECP的生态评审标准给未来的生态纺织品提出了努力的方向,相对而言,白天鹅标志的评审标准更具有实际操作的可能性。
除了对于生态产品的认证标准的规定外,各生态标签的认证程序、有效期、认证费用、对生态标签的授权、使用和监控等方面,各生态标签也存在着不同。由于消费者普遍对自我声明的标签缺乏信任,现在各国政府制定的生态标签的认证主要采取第三方试验室检测并现场评审,并接受消费者组织机构的监督等方法和措施。那些不经过第三方试验室检验或是不经过现场评审,认证过程不严格的生态标签正在逐渐失去影响力
2. 我们为什么需要生态标签 in english
我们为什么需要生态标签
Why do we need eco label
why should we need eco label on this?
3. 如何选择绿色服装
2002年,欧盟公布禁止使用22种偶氮染料指令;2004年1月1日起,国家质检总局对纺织品中甲醛含量进行严格限定;今年1月1日起,国家对服装的甲醛含量、偶氮染料等五项健康指标强制设限。“穿着健康”日益受到人们关注,绿色、环保成为各类服装的卖点。
服装纷纷称环保
市售标称绿色环保的服装还真不少:①“信心纺织品”标志,同时标有“通过对有害物质检验”等字样;②“I型环境标志”;③“符合国家纺织产品安全规范”标志;④十环相扣的“中国环境标志”;⑤中国纤维检验局“生态纤维制品标志”;⑥中国纤维检验局“天然纤维产品标志”;⑦某某民间组织“生态纺织品标志”。
除“生态纤维制品标志”、“天然纤维产品标志”的发证单位为“我国纤维产品的法定检验和执法检查部门”——中国纤维检验局外,其余几个标志的发证单位要么是民间组织,要么是私营公司。而且,它们无一不标榜自己“唯一”、“权威”。
“绿色服装”有乾坤
目前,市售服装挂绿色、环保标签的情况比较混乱,主要存在四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挂有绿色、环保标签的产品pH值、甲醛、致癌染料等安全指标达不到安全性要求;二是发证单位根本未对产品进行检验,只要企业给钱就给发证;三是管理不规范,企业使用标签的过程缺少监督,标签随便印;四是发证单位多是一些民间组织以及一些私营企业,一旦发证产品出现重大质量问题或发证单位解散、倒闭,消费者维权无门。
所谓生态、绿色、环保服装,应当是经过毒害物质检测,具有相应标志的服装。此类服装必须具备以下条件:从原料到成品的整个生产加工链中,不存在对人类和动植物产生危害的污染;服装不能含有对人体产生危害的物质或不超过一定的极限;服装不能含有对人体健康有害的中间体物质;洗涤服装不得对环境造成污染等。另外,它还应该经过权威检测、认证并加饰有相应的标志。
“生态标签”最权威
目前的服装环保标志中,以“生态纤维制品标志”、“天然纤维产品标志”两个影响力最大、最权威。两个标志均为在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注册的证明商标,受到《商标法》和有关法规双重保护。两个标志的发证单位中国纤维检验局——是全国最高纤维检验管理机构,直属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领导。其所属的国家纤维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具有国内一流及国际领先的检测设备及技术水平。
两种标志的使用范围、品牌品种、使用期限、数量都有严格的规定,申领这两种标志必须经过严格的审批。产品质量须经严格的现场审核和抽样检验,检验项目除包括甲醛、可萃取重金属、杀虫剂、含氯酚、有机氯载体、PVC增塑剂、有机锡化合物、有害染料、抗菌整理、阻燃整理、色牢度、挥发性物质释放、气味等13类安全性指标外,还要求产品的其他性能如缩水率、起毛起球、强力等必须符合国家相关产品标准要求。而且,企业使用两种标志情况由中国纤维检验局及其设在各地的检验所实行监控。中国纤维检验局每年定期召开多次“全国生态纤维制品管理监控质量工作会议”,根据监控中发现的问题,及时总结、改善、提高管理监控质量。
生态纤维制品标签证明商标是以经纬纱线编织,成树状图形,意为“常青树”,生态纤维制品是绿色产品,拥有绿色就拥有一切。天然纤维产品标志证明商标由N、P两个字母构成图形,N为英文Natural的第一个字母,意为“天然”;P为Pure的第一个字母,意为“纯”。天然纤维产品标志证明商标证明其产品的原料是天然的,质量是纯正的。如果产品拥有生态纤维制品标签,消费者就可以在纸吊牌、粘贴标志、缝入商标处看到这种树状图形。
4. 国外生态补偿的典型案例
一、美国:绿色偿付
绿色偿付的中心内容是享受保护成果的人们向提供保护服务的人们付费。美国纽约市向哈得孙河上游农民付费,保证其清洁水源项目是典型案例。纽约市90%的饮用水来自于哈得孙河上游——距该市200km的特拉华州的乡村,那儿居住着7万多人,并且分布着约3个奶牛场,开发压力比较大,河流水质受到威胁。假如河水受到污染,纽约市政将必须建设标准更高的净水厂,为此预计将花费70亿~90亿美元的投资(包括第1个10年的运行费)。纽约市政府权衡利弊,决定用向上游农民付费的方式保护水源。1993年,纽约市成立了非营利性的流域农业委员会(WAC),委员会通过引导土地使用方式的办法保护河流生态和水质。他们的主要做法:一是为保护和恢复森林的土地使用者提供补贴;二是为按照推荐的环境友好方式经营牧场、农场的农民提供补贴和服务;三是通过购买土地发展权限制土地开发。付费的主要资金来源是在水费中增加了9%附加费,此外还有少量资金来自市政公债和信托基金。
二、哥斯达黎加:国家森林基金
哥斯达黎加建立了全国性的环境服务付费制度(Payment for Environmental Services,简称PES),该项制度开始于1996年的森林法。哥斯达黎加的森林法规定,来自于天然林、树木种植、经济林种植所提供的固碳、水资源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以及观光风景服务可以得到补偿。补偿标准的制定依据土地利用的机会成本,通常高于放牧地的租金费,具体补偿标准是:通过植树提供上述服务的土地拥有者可以得到平均540美元/hm2的补助;通过保护和恢复森林提供上述服务的土地拥有者可以得到平均210美元/hm2的补助(上述两项补助均分5年支付);通过经济林种植提供上述服务的土地拥有者可以得到每棵树0.8美元的补助;每5年为1个合同期,到期时根据监测和评估结果进行下一期合同谈判。
哥斯达黎加通过多种渠道筹集生态补偿资金。哥斯达黎加除了通过立法手段来保证生态效益的内部化外,还采用市场手段对私人生产者所提供的生态效益进行补贴或为政府保护生态效益提供财政支持。哥斯达黎加1996年7575号森林法规定把向化石燃料征收的销售税作为生态效益补偿资金的来源之一。另外,哥斯达黎加还利用可确认的贸易补偿这种市场手段从国际市场上为哥斯达黎加政府进行生态保护寻求财政支持。可确认的贸易补偿(CTO)是指能在国际市场上转让或销售温室气体补偿权的财政手段。一个CTO代表了一定量的温室气体释放物,这些释放物用减少的或被吸收的碳当量来表示。当一个外国投资者购买了一个CTO(如通过重新造林或开展林业保护的方式来购买CTO),该投资者就额外地为哥斯达黎加提供了财政支持。目前,环境服务付费项目的资金85%来源于化石燃料税,8%来自政府财政、世界银行、全球环境基金和其他国家银行的政府贷款,7%来自企业自愿付费和国际碳汇交易收入。还有一些流域通过附加水费为上游提供水资源保护的补偿资金。
环境服务付费项目由哥斯达黎加国家森林基金管理。国家森林基金组织通过与环境能源部、有关民间咨询机构和非政府组织等项目执行机构签订项目协议实施环境服务付费项目。保护区域的土地拥有者与项目执行机构签订协议,承诺具体的保护义务,获得相应的补偿。这些补偿提高了土地拥有者保护植被的积极性和保护能力,同时也为保护区的居民(多数是穷人)提供了额外的经济收入,改善了他们的生活。
三、欧盟:生态标签认证
为鼓励在欧洲地区生产及消费“绿色产品”,欧盟于1992年出台了生态标签体系。欧盟生态标签制度是一个自愿性制度,欧盟建立生态标签体系的初衷是希望把各类产品中在生态保护领域的佼佼者选出,予以肯定和鼓励,从而逐渐推动欧盟各类消费品的生产厂家进一步提高生态保护,使产品从设计、生产、销售到使用,直至最后处理的整个生命周期内都不会对生态环境带来危害。生态标签同时提示消费者,该产品符合欧盟规定的环保标准,是欧盟认可并鼓励消费者购买的“绿色产品”。如果生产商希望获得欧盟生态标签,必须向欧盟各成员国指定管理机构提出申请,完成规定的测试程序并提交规定的测试数据,证明产品达到了生态标签的授予标准。欧盟对于每一种产品都规定了相应的环保性能标准,这些标准主要是关于自然资源与能源节省情况、废气(液、固体)及噪声的排放情况等。
四、德国:跨流域国际生态补偿和区域横向转移支付
德国易北河的生态补偿政策是比较典型的区域合作机制成功范例。易北河贯穿两个国家,上游在捷克,中下游在德国。1980年前从未开展流域整治,水质日益下降。1990年后德国和捷克共和国达成共同整治易北河的协议,成立双边合作组织。整治的目的是长期改良农用水灌溉质量,保持流域生物多样,减少流域两岸排放污染物。双边组织由8个专业小组组成:行动计划组,确定、落实目标计划;监测小组,确定监测参数目录、监测频率,建立数据网络;研究小组,研究采用何种经济、技术等手段保护环境;沿海保护小组,解决物理方面对环境的影响;灾害组,解决化学污染事故,预警污染事故,使危害减少到最低限度;水文小组,收集水文资料数据;公众小组,从事宣传工作,每年出一期公告,报告双边工作组织工作情况和研究成果。
根据协议,德国在易北河流域边建起了7个国家公园,占地500km2;两岸流域有200个自然保护区,禁止在保护区内建房、办厂或从事集约农业等影响生态保护的活动。经整治,目前易北河上游水质已基本达到饮用水标准。
易北河流域整治的经费来源包括以下几个部分:一是排污费(居民和企业的排污费统一交给污水处理厂,污水厂按一定的比例保留一部分资金后上交国家环保部门);二是财政贷款;三是研究津贴;四是下游对上游经济补偿。如2000年德国环保部拿出900万马克给捷克,用于建设捷克与德国交界的城市污水处理厂。
目前国际上只有德国在生态补偿方面实行州际间横向转移支付制度,并且以法律的形式固定下来。其最大的特点是资金到位,核算公平。横向转移支付就是由富裕地区直接向贫困地区转移支付。也就是说,通过横向转移改变地区间既得利益格局来实现地区间公共服务水平的均衡,并且设计出了一整套复杂的计算依据以及确定转移支付的数额标准。德国的横向转移支付基金由两部分构成,一是增值税由州分享部分的1/4;二是财政较富裕的州按照统一标准计算结果拨给穷州的补助金。德国通过州际财政平衡基金实施州际间横向转移支付制度的主要目的是保持社会稳定。
五、澳大利亚:水分蒸发信贷
澳大利亚Mullay-Darling流域位于澳大利亚东部,大规模的森林采伐使土壤盐渍化问题日益严重。为此,下游一个由600个灌溉农场主组成的食物与纤维协会,与上游新南威尔士州林务局达成协议,将植树造林作为一种成本有效的策略予以资助。该协会根据在流域上游建设100hm2森林的蒸腾水量,向州林务局购买盐分信贷,即下游使用水灌溉土地的农场主向林务局支付“蒸腾作用服务费”,现在是按照每100万m3水交纳17澳元的价格来支付,或按每公顷土地85澳元的价格来补偿,支付10年。林务局利用这一经费采取在上游地区种植脱盐植物、栽植树木或多年生深根系植物等措施,可以有效地保护水质,避免盐碱化。
六、厄瓜多尔:流域水土保持基金
1998年在基多成立了流域水土保持基金,基金的资金收自于用水费,具体有以下来源:MBS-Cangahua灌区、流域下游农户、水电公司HCJB、Papallacta温泉、基多市政水务公司(交纳水销售额的1%)以及国家和国际补充资金;流域水保基金用于保护上游40万hm2的Cayambe-Coca流域的水土,以及上游的Antisana生态保护区,具体的活动包括购买生态敏感区土地、为上游居民提供替代的生计方式、农业最佳模式示范、教育和培训;该水保基金交由一个公司来运作(Enlace Fondos),公司设有理事会,成员来自地方社区、水电公司、保护区管理局、地方NGO以及政府。
5. 生态板上的标签纸如何清理!
用个吹风机,开热风打开吹一会,标签纸上的胶水遇到热后就很容易,撕掉!你可以试试,我用过很多次了这种方法!不要怀疑有用没哦!我家装修用的兔宝宝的!很好撕掉的!回答不容易加精哦
6. 欧盟生态标签的企业意义
生态标签是欧盟规定的一种自愿性产品标志,其使用及申请价格不菲,申请标准也较为严格。欧盟市场上的产品即使没有贴加生态标签,只要产品符合欧盟现行的健康、安全及环保标准一样可以进入欧盟市场。但如果企业获得生态标签,可以享有以下几个益处: (一)生态标签有助于提高产品档次并赢得更广泛的客户群。
为促进生态标签的推广,欧盟通过各种途经积极向消费者推荐获得欧盟生态标签的产品和生产厂家。欧盟在“欧盟环境通讯”及其它欧盟官方杂志上刊登并介绍获利生态标签的产品及厂家名录,并经常举办“生态绿色周”或“环保将大会”等活动向欧洲地区的消费者介绍获得生态标签的产品和生产厂家。各成员国生态标签管理机构也有责任出资举办各种宣传生态环保产品的活动。通过这一系列的宣传推广活动,“贴花产品”可以很快在欧盟市场上获得消费者的注意及知名度。根据欧盟2002年的调查结果,有75%的欧盟消费者愿意购买“贴花产品”。
产品获得生态标签认证,可以塑造企业良好的社会形象、赢得消费者及社会的信赖、提高产品的附加值。一般而言,即使“贴花产品”的价格稍高于常规产品,消费者仍倾向于绿色产品。如目前,欧盟市场上的“贴花纺织品”的价格比普通纺织品要高出20-30%,但绝大部分欧盟消费者仍愿意购买前者。 (二)生态标签是产品畅销“大欧洲”的通行证。
欧盟所制订的生态标签在其现有15个成员国内都予以认可。在欧洲经济区(EEA)的其它国家,包括瑞士、挪威、列支敦士登及冰岛等四国也同样认可。2004年5月,另10国将成为欧盟新成员国,包括:塞浦路斯、利陶宛、捷克共和国、马尔它、爱沙尼亚、波兰、匈牙利、斯洛文尼亚、拉脱维亚、斯洛伐克。2007年,保加利亚、罗马尼亚、土耳其等三国可能加入欧盟。可以说,欧盟所制订的生态标签体系,是目前世界上使用地域最为广泛的环保认证制度。在欧盟一成员国申请的生态标签将成为上述几十个国家消费者所认可的产品环保标志。
近年来,欧盟出台了一系列的环保性政策法规,通过“绿色壁垒”来抬高产品进入欧盟市场的门槛。如果产品获得生态标签,则企业可以不用担心产品被欧盟的环保性法规阻于欧盟大门之外。 (三)产品“绿色化”是国际消费品市场发展的潮流。
2002年9月,联合国在南非召开了“世界可持续发展高峰会议”。该次会议成功地将世界各国的注意力集中到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具体行动上,奠定了世界经济发展走“绿色道路”的大趋势。可以说,国际贸易目前已进入“绿色时代”。
2000年来,欧洲“贴花产品”的销售额增长了300%,并呈持续迅速增长之势。欧盟酝酿了一系列长短期计划,极力向消费者宣传“绿色产品”。欧盟决定于2004年在整个欧盟地区组织大规模的“生态标签”普及宣传活动,以求提高消费者的环保意识,让“生态标签”深入人心。
为使政府带头使用“绿色产品”,欧盟出台了一项《政府采购应符合生态标准》的指南,鼓励政府采购并使用“绿色产品”。如2004年希腊雅典奥运村室内用漆全部都是贴加“生态标签”的产品。
中国目前只有广州省的博汇咨询管理顾问有限公司成功为以诺葳国际有限公司成功申请了该认证。
7. 中国有没有公认的床垫生态标签如果有,它们是什么
据我了解国内没有权威部门发布的床垫生态标签。
但是欧盟有,欧盟生态标签(回Eco-label)又名“花朵标志”,“欧洲答之花”。为鼓励在欧洲地区生产及消费“绿色产品”,欧盟于1992年出台了生态标签体系。是可以作为权威认证。
8. 微生态饲料添加剂中标签上常见的CFU和U(IU)是什么意思
CFU:即为菌落形成单位,是平板计数法的常用单位。平板计数法是检测样品中细菌总数、活酵母数、芽孢杆菌数及乳酸菌数的常用方法之一,因此CFU值的准确与否直接关系到产品的质量好坏。
U(IU)酶活单位定义:在特定温度、pH条件下,1分钟水解某种糖产生1μmol还原糖(以葡萄糖计)所需的酶量为1个酶活单位。
9. 生态标志认证和中国环境标志认证有什么区别
生态标志认证即生态标签制度,是欧共体一种自愿性认证。法规归口European Union Eco-labeling Board,欧盟生态标识委员会;
建立生态标签体系的初衷是希望把各类产品中在生态
保护领域的佼佼者选出,予以肯定和鼓励,从而逐渐推动各类消费品的生产厂家进一步提高生态保护,使产品从设计、生产、销售到使用,直至最后处理的整个生命周期内都不会对生态环境带来危害。
中国环境标志认证属于体系认证一种,法规归口单位为国家环境保护部环境认证中心。
对产品从设计、生产、使用到废弃处理处置,乃至回收再利用的全过程的环境行为进行控制。
区别:前者是欧共体认证,后者是国内认证;认证及监管机构不同;
10. 如何选择“绿色服装”
2002年,欧盟公布禁止使用22种偶氮染料指令;2004年1月1日起,国家质检总局对纺织品中甲醛含量进行严格限定;2005年1月1日起,国家对服装的甲醛含量、偶氮染料等五项健康指标强制设限。“穿着健康”日益受到人们关注,绿色、环保成为各类服装的卖点。
1.服装纷纷称环保市场上销售的、标称绿色环保的服装还真不少:①“信心纺织品”标志,同时标有“通过对有害物质检验”等字样;②“I型环境标志”;③“符合国家纺织产品安全规范”标志;④十环相扣的“中国环境标志”;⑤中国纤维检验局“生态纤维制品标志”;⑥中国纤维检验局“天然纤维产品标志”;⑦某民间组织“生态纺织品标志”。
除“生态纤维制品标志”、“天然纤维产品标志”的发证单位为我国纤维产品的法定检验和执法检查部门——中国纤维检验局外,其余几个标志的发证单位要么是民间组织,要么是私营公司,而且,它们无一不标榜自己是“唯一”、“权威”的。
2.“绿色服装”有乾坤目前,市场上销售的服装挂绿色、环保标签的情况比较混乱,主要存在四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挂有绿色、环保标签的产品pH值、甲醛、致癌染料等安全指标达不到安全性要求;二是发证单位根本未对产品进行检验,只要企业给钱就给发证;三是管理不规范,企业使用标签的过程缺少监督,标签随便印;四是发证单位多是一些民间组织以及一些私营企业,一旦发证产品出现重大质量问题或发证单位解散、倒闭,消费者则维权无门。
所谓生态、绿色、环保服装,应当是经过毒害物质检测,具有相应标志的服装。此类服装必须具备以下条件:从原料到成品的整个生产加工链中,不存在对人类和动植物产生危害的污染;服装不能含有对人体产生危害的物质或不超过一定的极限;服装不能含有对人体健康有害的中间体物质;洗涤服装不得对环境造成污染等。另外,它还应该经过权威部门检测、认证并加饰相应的标志。
3.“生态标签”最权威目前的服装环保标志中,以“生态纤维制品标志”、“天然纤维产品标志”两个影响力最大、最权威。这两个标志均为在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注册的证明商标,受到《商标法》和有关法规双重保护。这两个标志的发证单位——中国纤维检验局是全国最高纤维检验管理机构,直属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其所属的国家纤维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具有国内一流及国际领先的检测设备及技术水平。
这两种标志的使用范围、品牌品种、使用期限、数量都有严格的规定,申领这两种标志必须经过严格的审批。产品质量须经严格的现场审核和抽样检验,检验项目除包括甲醛、可萃取重金属、杀虫剂、含氯酚、有机氯载体、PVC增塑剂、有机锡化合物、有害染料、抗菌整理、阻燃整理、色牢度、挥发性物质释放、气味等13类安全性指标外,还要求产品的其他性能如缩水率、起毛起球、强力等必须符合国家相关产品标准要求。而且,企业使用这两种标志情况由中国纤维检验局及其设在各地的检验所实行监控。中国纤维检验局每年定期召开多次“全国生态纤维制品管理监控质量工作会议”,根据监控中发现的问题,及时总结、改善、提高管理监控质量。
生态纤维制品标签证明商标是以经纬纱线编织,成树状图形,意为“常青树”。生态纤维制品是绿色产品,拥有绿色就拥有一切。天然纤维产品标志证明商标由N、P两个字母构成图形,N为英文Natural的第一个字母,意为“天然”;P为Pure的第一个字母,意为“纯”。天然纤维产品标志证明商标证明其产品的原料是天然的,质量是纯正的。如果产品拥有生态纤维制品标签,消费者就可以在纸吊牌、粘贴标志、缝入商标处看到这种树状图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