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生态温泉 » 社会生态

社会生态

发布时间: 2020-11-23 00:58:17

Ⅰ 什么是社会生态环境

社会生态环境是一个西方政治学概念,它的基本思路是:社会就是一个生态系统,其中社会的各个单元或组成部分也就是一个个的支生态系统,如政治与政府子系统、居民与社区子系统、经济子系统、观念形态子系统等,要保持社会生态系统及其各子系统处于平衡稳定的发展状态,就要注意这些生态系统所处的环境。在社会生态环境中最应注意的就是政治与政府生态环境。政治与政府生态环境主要包括政治文化环境、经济环境、管理环境、法制环境、地域环境、人事环境等。在此,我主要谈谈政治文化环境及其在社会生态环境发生变化时政府效能的转变。
http://cache..com/c?word=%C9%E7%BB%E1%3B%C9%FA%CC%AC%3B%BB%B7%BE%B3&url=http%3A//column%2Ebokee%2Ecom/87512%2Ehtml&b=0&a=1&user=

Ⅱ 社会、经济、生态三大系统的区别是什么

社会系统、经济系统和自然(生态)系统,是三个性质各不相同的系统,有着各自的结构、功能、存在条件和发展规律,但他们并不是彼此孤立,而是互相依存相互制约。并通过人这一“耦合器”耦合成为复合生态系统。
●社会系统,即人类社会系统,是人的群体共同劳动和生活的有机整体,系由“人口、自然环境和文化 ”等要素子系统所构成。
●自然生态系统,是自然界的生命子系统 (动物、植物、微生物等 ) 与其生存环境子系统 (无机物、阳光、温度等 ) 在特定时空的有机结合。按其功能特征来分析 , 自然生态系统是由四种结构要素构成的:一是自然环境(理化因子);二是生产者(植物);三是消费者(动物);四是分解者(微生物)。
●经济系统,社会经济系统,是人类社会经济系统的简称。经济系统是人类物质资料的生产和消费过程中,各种不同地区、部门、单位和环节等所构成的社会经济统一体。由此,经济系统的整体结构,包括了相依共存的下述三个要素子系统:
1. 由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等经济活动环节所组成的有机体系;
2. 由国民经济系统中的工业、农业、商业和交通运输等物质生产部门所组成的有机体系;
3. 由人类系统中的科学技术、文化教育、体育竞技和休闲娱乐等非物质生产部门所组成的有机体系。
社会系统、生态系统、经济系统,是人类社会客观存在的,也是不可或缺的。
正是它们的有机结合,才耦合为社会•生态•经济复合型系统,并成为人类社会生态系统(内含经济子系统)的基本构型。因此,不能将这三个系统割裂开来,而必须将它们视为一个统一的整体。

Ⅲ 党的十八大提出了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

  1. 信息缺失无法做出判断;

  2. 所谓的生态文明就是以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的社会形态,生态文明的核心要素是公正、高效、和谐和人文发展。对于公民要求应正确认识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法律上任何对环境造成危害的个人和单位都要补偿环境损失、检举揭发各种环境违法行为,推动环境公益诉讼、在发展规划上,进一步优化重化工业的布局,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

  3. 而对于自身,则更多的是从小事做起。随时关灯、节约用水、购买小排量汽车、使用清洁能源等等。

Ⅳ 什么是社会生态

社会生态系统理论是社会工作的重要基础理论之一。该理论强调人与社会系统各要素在环境中相互作用,并对人类社会行为具有重大影响。人们参与的系统可分为微观系统、中观系统和宏观系统。三个系统的相互作用对人类行为具有重要影响。其中微观系统中的生物因素、心理因素和社会因素的互动,是评估人类行为的一个重要方面。系统模式状况全面反映了各系统间的互动关系。

Ⅳ 若要生态环境更美好,社会怎么做

保护环境是人类有意识地保护自然资源并使其得到合理的利用,防止自然环境受到污染和破坏;对受到污染和破坏的环境必须做好综合的治理,以创造出适合于人类生活、工作的环境。让人民的生活更美好。
(1)防止由生产和生活活动引起的环境污染,包括防治工业生产排放的“三废”(废水、废气、废渣)、粉尘、放射性物质以及产生的噪声、振动、恶臭和电磁微波辐射,交通运输活动产生的有害气体、液体、噪声,海上船舶运输排出的污染物,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使用的有毒有害化学品,城镇生活排放的烟尘、污水和垃圾等造成的污染; (2)防止由建设和开发活动引起的环境破坏,包括防止由大型水利工程、公路干线、大型港口码头、机场和大型工业项目等工程建设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和破坏,农垦和围湖造田活动、海上油田、海岸带和沼泽地的开发、森林和矿产资源的开发对环境的破坏和影响,新工业区、新城镇的设置和建设等对环境的破坏、污染和影响。
(3)保护有特殊价值的自然环境,包括对珍稀物种及其生活环境、特殊的自然发展史遗迹、地质现象、地貌景观等提供有效的保护。 另外,城乡规划,控制水土流失和沙漠化、植树造林、控制人口的增长和分布、合理配置生产力等,也都属于环境保护的内容。
环境保护已成为当今世界各国政府和人民的共同行动和主要任务之一。 我国则把环境保护宣布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并制定和颁布了一系列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以保证这一基本国策的贯彻执行。
(4) 在全球范围内都不同程度地出现了环境污染问题,具有全球影响的方面有大气环境污染、海洋污染、城市环境问题等。随着经济和贸易的全球化,环境污染也日益呈现国际化趋势,近年来出现的危险废物越境转移问题就是这方面的突出表现。

Ⅵ 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阶段,推进生态建设有何意义

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共十七大提出的理论创新成果,是国家治国理念的一个新发展,是根据中国国情条件、顺应社会发展规律而做出的正确决策.它体现了党和政府对新世纪新阶段我国发展呈现的一系列阶段性特征的科学判断和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深刻把握,是对人类文明发展理论的丰富和完善,是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深刻洞察,是实现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基本要求,也是对日益严峻的环境问题国际化主动承担大国责任的庄严承诺.
一、建设生态文明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选择
二、建设生态文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客观要求
三、建设生态文明是促进社会和谐的基础和保障
四、建设生态文明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
五、建设生态文明是提高中国国际竞争力的重大举措,也是中国对世界发展所作的贡献
如何加强:
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从源头上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贡献.
一.
要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
要按照人口资源环境相均衡、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相统一的原则,控制开发强度,调整空间结构,促进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给自然留下更多修复空间,给农业留下更多良田,给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加快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
推动各地区严格按照主体功能定位发展,构建科学合理的城市化格局、农业发展格局、生态安全格局.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坚决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建设海洋强国.
二.
要全面促进资源节约.
要节约集约利用资源,推动资源利用方式根本转变,加强全过程节约管理,大幅降低能源、水、土地消耗强度,提高利用效率和效益.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支持节能低碳产业和新能源、
可再生能源发展,确保国家能源安全.加强水源地保护和用水总量管理,建设节水型社会.严守耕地保护红线,严格土地用途管制.加强矿产资源勘查、保护、合理开发.发展循环经济,促进生产、流通、消费过程的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
三.
要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
要实施重大生态修复工程,增强生态产品生产能力,推进荒漠化、石漠化、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加快水利建设,加强防灾减灾体系建设.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以解决损害群众健康突出环境问题为重点,强化水、大气、土壤等污染防治.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公平原则、各自能力原则,同国际社会一道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
四.
要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
要把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建立体现生态文明要求的目标体系、考核办法、奖惩机制.建立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完善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水资源管理制度、环境保护制度.深化资源性产品价格和税费改革,建立反映市场供求和资源稀缺程度、体现生态价值和代际补偿的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补偿制度.加强环境监管,健全生态环境保护责任追究制度和环境损害赔偿制度.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增强全民节约意识、环保意识、生态意识,形成合理消费的社会风尚,营造爱护生态环境的良好风气.
意义: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也是一个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深入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是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的重要支撑.我们要深刻认识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始终坚持和全面落实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下大气力抓好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
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必然要求和重要着力点.近年来,我国在坚持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注重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既讲求经济效益,也重视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坚持资源开发与节约并举,把节约放在首位,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坚持统筹规划,加大投入,标本兼治,突出重点,有步骤地进行环境治理和建设;坚持依靠科技进步推进环境保护和治理,推进资源开发与节约,依法严格保护环境与生态;坚持深化改革,创新机制,实行政府调控与市场机制相结合,从体制和机制上促进可持续发展.在全社会进一步树立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形成有利于节约资源、减少污染的生产模式和消费方式,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生态保护型社会.但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当前,一些地区出现水、大气、土壤等污染较重,生态系统整体功能下降,抵御各种自然灾害的能力减弱等现象.因此,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必须加强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力度,完善有利于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体制机制、产业结构和技术体系.

Ⅶ 我国社会当前的生态环境形式及我国为此制定的相关法律有哪些

我国社会当前的生态环境形式及我国为此制定的相关法律有《清洁生产促进法》、《放射性污染防治法》、《大气污染防治法》、《排污费征收使用管理条例》、《自然保护区条例》

1、《清洁生产促进法》:为促进清洁生产,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和避免污染物的产生,保护和改善环境,保障人体健康,促进经济与社会可持续发展,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经2002年6月29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修订通过,自2003年1月1日起施行。

2、《中华人民共和国放射性污染防治法》是为了防治放射性污染,保护环境,保障人体健康,促进核能、核技术的开发与和平利用,制定本法。由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次会议于2003年6月28日通过,自2003年10月1日起施行。

3、《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是为保护和改善环境,防治大气污染,保障公众健康,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制定。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于1987年9月5日发布,自1988年6月1日起实施。

4、《排污费征收使用管理条例》第十四条 排污费数额确定后,由负责污染物排放核定工作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向排污者送达排污费缴纳通知单。排污者应当自接到排污费缴纳通知单之日起7日内,到指定的商业银行缴纳排污费。商业银行应当按照规定的比例将收到的排污费分别解缴中央国库和地方国库。具体办法由国务院财政部门会同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制定。

5、《自然保护区条例》:第十四条自然保护区的范围和界线由批准建立自然保护区的人民政府确定,并标明区界,予以公告。确定自然保护区的范围和界线,应当兼顾保护对象的完整性和适度性,以及当地经济建设和居民生产、生活的需要。

Ⅷ 什么是真正的生态社会

真正的生态社会,不仅是免除了有毒物质和生态灾难的社会,而且也是版免除了种族歧视、性权别压迫、帝国主义等毒害的社会,是一个免除了统治和等级毒害的、伟大而美丽的绿色世界。可见,普遍联系、多元共存、环保、和平、可持续发展的世界,才是真正的绿色世界。这一论断包含了这样一个前提:生态世界不支持极端女性主义以女权取代父权、以女性压倒男性的未来社会构想。这基于一个人人皆知的道理,即自然既不单是雄性的,也不单是雌性的,它是包含两性的、复杂的、神秘的和多方面的统一体。这种伙伴关系社会模式的建立,无疑是女性、男性乃至整个地球得到彻底拯救的唯一途径。

Ⅸ 经济,文化,政治,社会,生态,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中的地位

(1) 总体来看,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布局。生态文明、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是一个有机整体,其中经济建设是根本,政治建设是保证,文化建设是灵魂,社会建设是条件,生态文明建设是基础。故从而可知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密不可分、相辅相成。只有坚持五位一体建设全面推进、协调发展,才能形成经济富裕、政治民主、文化繁荣、社会公平、生态良好的发展格局,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2)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是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的基础。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是必不可少的、重要的、需摆在首要位置的,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只有生态文明建设好了,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的建设才是有意义的。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的建设是建立在生态文明建设之上的,人们只有处理好了人与自然地关系,意识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的性,在积极努力改造和利用自然地同时,懂得保护自然,优化和改善自然,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坚持节约为先,保护为先,自然恢复为主;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在生态文明的建设过程中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那么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的建设随之而来,才能更好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文化建设。
(3)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的建设相辅相成,密不可分。五者缺一不可,都是把我国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然而没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空谈生态文明建设也毫无意义可言。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生态文明的核心是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必须立足于当然特殊的自然生态环境现状、经济发展水平、文化建设状况、社会政治条件以及人口素质等,走符合国情的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道路。
(4)生态文明建设,是指人类在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过程中,主动保护自然,积极改善和优化人与自然的关系,建设健康有序的生态运行机制和良好的生态环境。人们生活在地球上,自然是根本,可以说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可见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中国人民已经意识到以前的不顾自然的可持续发展,只顾发展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破坏了自然带来的意想不到的后果,那样的后果是没有人可以承受的,而且也是没有必要的。人们只有做到与自然和谐相处下,发展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这样才是正确的选择,得到了双赢的结果。
总而言之,生态文明建设是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的建设的基础,五者却又相辅相成、密不可分,都是我国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同时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的建设离不开生态文明的建设,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

Ⅹ 有哪些对于生态型社会新颖的想法

新能源汽车就是非常好的一种设想,因为在未来的社会这种交通方式是比较清洁环保的,而且相对来说成本也是比较低的。

热点内容
一部国外电影,一个老男人骑个摩托车 发布:2024-08-19 09:13:10 浏览:920
脖子上有睾丸是什么电影 发布:2024-08-19 09:03:17 浏览:374
变形金刚撒谁家的 发布:2024-08-19 08:43:06 浏览:478
美国男电影双胞胎 发布:2024-08-19 08:42:20 浏览:764
黑人橄榄球少年收养电影 发布:2024-08-19 08:25:26 浏览:918
夏目哉大片 发布:2024-08-19 08:09:22 浏览:806
他第一部出演的电视剧是,的英语 发布:2024-08-19 08:07:54 浏览:654
电影检索 发布:2024-08-19 07:48:52 浏览:198
谁有视频 发布:2024-08-19 07:41:55 浏览:141
成龙香港鬼片电影大全 发布:2024-08-19 07:39:46 浏览: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