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农牧业
⑴ 生态农业包括哪些
生态农业建设区域类型是结合本地自然条件建设的具有地区特色、符合生态规律和经济规律的区域生态经济系统。具体可分为以下几类:
1、水田生态农业。
2、旱地生态农业。
3、山地生态农业。
4、水域生态农业。
5、低地生态农业。
6、草地生态农业。
7、园地生态农业。
8、庭院生态农业。
9、村镇生态农业
⑵ 什么是生态农业
生态农业是美国土壤学家艾布瑞克1971年发起,其主张与有机农业相似,不用化肥、农药等,生态上能自我维持,低投入的、经济上有生命力的小型农业。提倡农牧结合、浅耕、生物固氮、豆科作物轮作、生物防治,重视土壤有机质和水土保持,注意物质的再循环利用,农田与草田比重为1︰2,草田养畜和提供厩肥与作物轮作。美国土壤学家威廉姆·阿尔伯里奇认为生态农业应是:生态上能自我维持,经济上又有高效益的农业。尽管各国对生态农业的叫法不同,但宗旨和目的是一致的,这就是在洁净的土地上,用洁净的生产方式生产洁净的食品,提高人们的健康水平,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⑶ 什么是生态农业
生态农业就是以生态学原理为指导,根据生态系统内有生命的生物群体与无生命的环境之间物质循环和能量转化规律建立起来的一个综合型的生产结构,在这个生产结构中植物通过生长发育和新陈代谢过程,从周围环境中吸收光、热、水、气和养料,二部分通过植物转化后,又归还给环境;一部分为植物体积蓄、贮藏。这些贮藏的能量和物质,因动物吞食而转移到动物体内;动植物的残体被各种各样的微生物分解,复杂的有机物质转化为简单的无机物质,重新又回到环境中,为植物再一次吸收利用,这就是自然界的能量和物质的循环转移过程。在我国广东、浙江等地,农民利用生物互生互养的原理,建立起田塘生态系统。他们挖塘养鱼,在塘面上种桑,利用桑叶养蚕,再用蚕沙喂鱼,含有鱼屎的塘泥作肥料还塘基,形成一个闭合的生态链环,称为“桑基鱼塘型”生态系统。在这个食物链中,桑树是生产者,蚕是一级消费者,鱼是二级消费者,鱼塘中的微生物则是分解者,物质在其中周而复始地循环,生生不息,废物得到了全面的利用。
现在国内外对生态农业发展的总的精神就是要求农业生态系统中起主导作用的人,善于遵循自然规律,立足今天,放眼未来,在发展生产的过程中,创造最佳的生态环境。
有人对我国的生态农业提出一种观点:切实根据生态学原理组织农业生产,充分利用当地自然资源,利用动物、植物、微生物之间相互依存关系,实行无废物生产,提供尽可能多的清洁产品。既有效地利用机械设备、化肥、农药,又尽量减少其污染影响,也充分吸收传统农业的经验,力争实现绿色植被最大,生物产量最高,光合作用最合理,经济效益最好,生态平衡最佳等目标。
生态农业并不排斥化肥、农药、除草剂等化学物质的使用,所以可能获得较高产量。它比较注意生态平衡,做到山、水、日综合利用,在施肥上看重有机肥料,在病虫防治上注意生物防治和综合防治,减少农药污染。所以我国大多数农业科学工作者认为,我国农业现代化只有走生态农业的道路,才能避免发达国家农业生产中所遇到的一系列问题,在产出大量优质产品的同时,也可望建立一个优美宜人的环境。
⑷ 什么是生态农业
在我国浙江、江苏、广东等地农村,人们挖塘填基,塘中养鱼,基上栽桑,桑下种草,以桑养蚕,用蚕粪、牧草喂鱼,塘泥肥桑,形成了一个合理、高效、稳定的人工生态农业系统。这种人工生态农业系统,人们称它为“桑基鱼塘”。
在这里,“桑基鱼塘”构成了一个奇妙的生物食物链:桑树是生产者,蚕是一级消费者,鱼是二级消费者,鱼塘中的微生物则是分解者。在这一食物链中,物质周而复始,循环不断,废物也得到全面利用。现在“桑基鱼塘”的生态模式,已被联合国粮农组织誉为“最佳人工生态系统”。
生态农业既改善了生产生活环境,又开辟了能源,使环境污染、能源浪费、土地资源的破坏降低到最低限度,从而获得了经济、生态、社会三个效益的高度统一。所以说,它是一种久兴不衰的现代农业模式,在未来农业中将占主要地位。
⑸ 生态农业!
生态农来业优点与缺点优源点一,产品质量好而且卫生安全优点二,市场前景好容易被人们接受优点三,未来世界的发展必定是生态为主缺点一,种植及维护难度加大缺点二,由于使用的肥料力度有限产量上不去缺点三,产品到达客户手中后难以确认是否生态造成不信任无论有多少缺点 生态农业都会前进发展壮大生态农业新浪微博三位粉 交流与合作咨询西部将来会成为生态农业巨大的基地产业区域
⑹ 什么是生态农业
生态农业是以生态学理论为主导,以合理利用农业自然资源和保护良好的生态环版境为前提,运用系统权工程方法,因地制宜地规划、组织和进行农业生产的一种农业总称。它也是农、林、牧、副、渔各业综合起来的大农业,又是农业生产、加工、销售综合起来,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现代农业。生态农业是20世纪60年代末,作为“石油农业”的对立面而出现的概念,被认为是继石油农业之后世界农业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它主要是通过提高太阳能的固定率和利用率、生物能的转化率、废弃物的再循环利用率等手段,促进物质在农业生态系统内部的循环利用和多次重复利用,以尽可能少的投入求得尽可能多的产出,并获得生产发展、能源再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经济效益等相统一的综合性效果,使农业生产处于良性循环中。通过适量施用化肥和低毒高效农药等措施,突破传统农业的局限性,但又保持其精耕细作、施用有机肥、间作套种等优良传统。生态农业具有多样性、高效性、持续性三个特点,它既是有机农业与无机农业相结合的综合体,又是一个庞大的综合系统工程、高效复杂的人工生态系统以及先进的农业生产体系。因此,生态农业是一种知识密集型的现代农业体系,是农业发展的新型模式。
⑺ 什么是生态农业
随着我国农业进入新阶段,农业生产从注重数量转向注重质量和效益。在这种背景下,生态农业越来越受到社会关注。那么,何谓“生态农业”?它有什么特点?
据农业专家解释,生态农业是指在保护、改善农业生态环境的前提下,遵循生态学、生态经济学规律,运用系统工程方法和现代科学技术,集约化经营的农业发展模式。生态农业是一个农业生态经济复合系统,将农业生态系统同农业经济系统综合统一起来,以取得最大的生态经济整体效益。它也是农、林、牧、副、渔各业综合起来的大农业,又是农业生产、加工、销售综合起来,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现代农业。
生态农业要求农业发展同其资源、环境及相关产业协调发展,强调因地、因时制宜,以便合理布局农业生产力,适应最佳生态环境,实现优质高产高效。生态农业能合理利用和增殖农业自然资源,重视提高太阳能的利用率和生物能的转换效率,使生物与环境之间得到最优化配置,并具有合理的农业生态经济结构,使生态与经济达到良性循环,增强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生态农业建设的主要内容有:通过调查统计掌握生态与经济的基本情况,进行农业生态经济系统诊断和分析,进行生态农业区划和农业生态系统的工程优化设计;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和农业经济结构;优先保护农业生态环境,建设生态工程,合理利用与增殖农业资源,改善农业生态环境;按照生态学原理和农业生态工程方法,从当地资源与生态环境实际出发,设计与实施适宜的生态农业模式;发展太阳能利用、小型水利水电、风力发电、沼气等清洁能源;使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对其进行多层次综合、循环利用,实现无污染的清洁生产;对农业生态经济系统进行科学调控,实行现代集约化经营管理等。
⑻ 如何发展生态农业
如果说企业的清洁生产主要从工业的角度来考虑生态伦理建设的问题,那么,农业发展过程中的生态伦理建设也是我们不能回避的。现代常规农业是依靠化肥和农药来解决农田营养问题和病虫及杂草控制问题。化肥和农药的施用是农业发展史上一次重大变革,它极大地提高了农作物的产量,缓解了全球的粮食紧张局面,为世界经济的稳步发展创造了条件。但是,化肥和农药的施用也带来了许多弊端,其中一个最大的弊端是造成了环境污染,导致农业生态系统的失衡。美国生物学家蕾切尔·卡逊的《寂静的春天》,就是揭示农药大量施用对环境造成的危害,并由此引发了现代环境保护运动。现在,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化肥和农药像一把双刃剑,对农业的发展既有有利的一面,也有不利的一面,因此必须对其做出全面正确的评估。
要控制化肥对环境的不良影响,既要控制其施用量,又要严格执行使用规程。目前国外实施一系列法定的一般预防性措施和农业技术措施:前者的方向是消灭不合理地使用化肥,控制其在环境中的积累,如利用有机肥在最佳时期按规定用量、用适合当地的方法施肥,在轮作中栽培过渡性作物,施用长效肥料等。一般预防性措施包括对肥料的正确运送、保存和施用等。
农药是消灭对人类和植物的病虫害的有效药物,在农牧业的增产、保收和保存以及人类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等方面都起很大的作用。但农药有其利也有其害。由于长期大量使用农药,空气、水源、土壤和食物受到污染,毒物累积在牲畜和人体内引起中毒,造成农药公害问题。为了防止农药的污染和危害,主要采取综合防治的方法,研究新的杀虫除害途径,联合或交替使用化学、物理、生物和其他有效方法,克服单纯依赖化学农药的做法。搞好农药安全性评价和安全使用标准的制定工作。对目前广泛使用的农药品种和剂型进行安全评价;并从急性、蓄积性和慢性的毒性,致突变性、致癌性、致畸性,联合毒性,对眼和皮肤刺激性和变态反应,农药代谢产物的毒性,农药的残留行为,对水生动物和益虫的毒性等方面综合分析,全面比较,然后制定允许残留标准和安全间隔期。安全合理地使用现有的农药。搞好植物病虫害的预测预报工作,合理调配农药,改进喷洒方法和农药使用的性能,以便用药及时适量,提高药效,减少污染和防止产生抗药性,做到经济有效地消灭病虫害,并充分发挥农药的积极作用。发展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化学农药来代替剧毒和残留性高的农药。
除了要控制化肥和农药的使用,改善常规农业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另一个思路就是发展生态农业。所谓生态农业,就是以生态学理论为依据,在一定的区域内,因地制宜地规划、组织和进行农业生产。我们也可以说,生态农业就是要按照生态学原理,建立和管理一个生态上自我维持的低输入、经济上可行的农业生产系统,该系统能在长时间内不对其周围环境造成明显改变的情况下具有最大的生产力。生态农业以保持和改善该系统内的生态动态平衡为总体现化的主导思想,合理地安排生产结构和产品布局,努力提高太阳能的固定率和利用率,促进物质在系统内部的循环利用和多次重复利用,以尽可能减少燃料、肥料、饲料和其他原材料输入,以求得尽可能多的农、林、牧、副、渔产品及其加工制品的输出,从而获得生产发展、生态环境保护、能源的再生利用、经济效益四者统一的综合性效果。当前生态农业的概念和理论已得到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的重视。走生态农业的道路,是当今世界农业发展的总趋势,所以不少人士认为,世界农业的发展已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即生态农业阶段。
⑼ 什么叫生态农业
生态农业就是在农业生产中合理安排种植业、养殖业和加工业,使农作物得到合理的循环利用,太阳能和生物能得到高效率的转化从而提高生物产品的生产率、利用率和能量的转化率,最终达到改善农业生态环境,提高农业资源再生产能力的目的。
我国山东省聊城市郊已悄然兴起以日光、沼气、种植和养殖相结合的“四位一体”生态农业模式,成为当地农民的“致富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