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成就
❶ 淮安在我国改革开放四十年来的经济,文化,政治,社会,生态文明建设的建设成就有哪些
经济快速发展了,文化素养改善了,政治意识增强了,社会越见稳定了,生态开始重视了。
❷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取得了哪些历史性成就,原因是什么
第一,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经济结构不断优化。5年来,我国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在世界主要国家中名列前茅,国内生产总值从54万亿元增长到80万亿元,经济总量稳居世界第二位,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30%。
第二,人民生活不断改善,社会大局保持稳定。深入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一大批惠民举措落地实施,人民获得感显著增强。
脱贫攻坚战取得决定性进展,6000多万贫困人口稳定脱贫,贫困发生率从10.2%下降到4%以下,贫困地区发展步伐加快。教育事业全面发展,中西部和农村教育明显加强。高度重视就业工作,就业状况持续改善,城镇新增就业年均1300万人以上。
第三,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显著,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日益深入人心。大力度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全党全国贯彻绿色发展理念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显著增强,忽视生态保护的状况明显改变。
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强调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全面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全面加强生态环境整治,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最强烈的突出环境问题,在生态文明建设上的重视程度、投入力度前所未有。
从经济发展长周期和全球政治经济的大背景出发,作出了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重大判断,提出了新发展理念,明确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工作主线,加快完善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体制机制,推出一系列新的重大战略,推动我国发展加快从速度规模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不断朝着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方向前进。
❸ 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成就
——修复陆生生态,还人间以更多绿色。五年来,我国年均新增造林超过9000万亩。森版林质量提升,良种使权用率从51%提高到61%,造林苗木合格率稳定在90%以上,累计建设国家储备林4800万亩。恢复退化湿地30万亩,退耕还湿20万亩。118个城市成为“国家森林城市”。三北工程启动两个百万亩防护林基地建设。
——防治水土流失,还大地以根基。五年来,我国治理沙化土地1.26亿亩,荒漠化沙化呈整体遏制、重点治理区明显改善的态势,沙化土地面积年均缩减1980平方公里,实现了由“沙进人退”到“人进沙退”的历史性转变。
——修复水生生态,还生命以家园。全国地表水国控断面I-III类水体比例增加到67.8%,劣V类水体比例下降到8.6%,大江大河干流水质稳步改善。
❹ 党的十八大以来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取得的主要成就有哪些
党的十八大报告对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作出了全面战略部署,其中最显著的亮点有三个:一是确立了生态文明建设的突出地位,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五位一体”的总布局;二是明确了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就是努力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三是指明了建设生态文明的现实路径,就是“转(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节(全面促进资源节约)”、“保(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建(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这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理念的重要升华,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整体布局顶层设计的科学完善,意义重大而深远。
生态文明建设的地位: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
生态文明作为人类文明的基础,延续了人类社会原始文明、农耕文明、工业文明的历史血脉,承载了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的建设成果,贯穿在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各方面和全过程。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因此,必须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
生态文明之所以摆上如此重要地位,有其历史的必然性和重大的现实意义。人类自从进入工业文明以来,在创造辉煌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的同时,也带来了难以承受的资源危机、生态灾难、环境危机,以致发展不能持续,民生不能有效改善,人类的生存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生态文明是工业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超越工业文明的新型文明境界,是正在积极推动、逐步形成的一种社会形态,是人类社会文明的高级形态。以生态文明取代工业文明成为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这是全人类智慧的结晶,也是克服危机的明智之举。
多年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建设生态文明,注重节约资源,注重产业结构的调整,注重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党的十七大作出了建设生态文明的战略部署。5年来,举国上下在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推进上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全国近半数的省份积极开展了生态省(区、市)创建活动,生态文明建设的形势喜人。但是,我们也应看到,生态文明建设任重而道远,需要下大力气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理论体系和实践模式。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生态文明建设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有机组成部分,这是很有远见、很有深意的重大战略举措。
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努力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
选择这样一个宏大的生态文明建设目标,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就是针对我国面临的生态环境状况。
目前,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资源环境制约越来越明显,环境状况总体恶化趋势没有根本遏制,生态系统退化,自然灾害频发。
努力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就是要尽快消除生态环境危机,推动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建设天蓝、地绿、水净为主要标志的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贡献。
生态文明建设的路径:转方式、调结构、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建设生态文明制度
按照党的十八大报告要求,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抓手应当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设“两型社会”、搞好制度建设。
第一,建设生态文明必须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个源头上抓起。在我国现阶段的产业结构中,第二产业比重较大,第三产业比重始终没有突破50%。第二产业消耗了全国70%的能源资源,而重化工又消耗了这70%中的70%。加上一些地方和行业“三高一低”的粗放式生产方式,给生态环境带来了危机。所以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要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从源头上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
第二,建设生态文明必须搞好“两型社会”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既是生态文明的本质特征,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内在要求,两者是一个有机整体:资源节约了,有利于环境友好;环境友好的社会,资源的产出率一定是高的。所以我们必须节水、节地、节能,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大力保护和治理生态环境,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
第三,建设生态文明必须加强制度建设。一要改革干部考评制度,坚决摒弃以GDP论英雄的考核标准,代之以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考评标准,也就是党的十八大报告要求的把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建立体现生态文明要求的目标体系、考核办法、奖惩机制。二要完善资源环境经济政策,健全并严格执行资源环境法律法规。三要强化公民生态道德教育,提高广大干部群众的生态道德文化水平,在全社会牢固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
如今,我们已经取得了生态文明建设的初步成效。可以预见,未来的中国,在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的征程上,一定会取得更加辉煌的成就。
❺ ①现阶段贵州省的生态文明建设的实施情况、面临的问题以及所取得的成果
现阶段贵州省的生态文明建设的实施情况,面临的问题及取得的成果,贵州省的生态文明建设在不断的发展,随着旅游业的不断开发,面临的情况也是不断的好转,所以取得的成就也是有目共睹的
❻ 谈谈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生态文明取得了哪些成就
一是确立了生态文明建设的突出地位,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五位一体”回的总布局;二是明确了答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就是努力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三是指明了建设生态文明的现实路径,就是“转(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节(全面促进资源节约)”、“保(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建(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这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理念的重要升华,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整体布局顶层设计的科学完善,意义重大而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