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包括
『壹』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包括哪些方面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是指人类从生态系统中获得的效益。生态系统给人类提供各种效益,包括供给功能、调节功能、文化功能以及支持功能。
『贰』 生态系统服务的功能价值主要有哪些类型
1、直接使用价值:
包括消费性直接使用价值和非消费性直接使用价值。消费性使用价值反应的是被入侵影响的某些基于市场的某些商品和服务的货币价值,如城市水供应、牲畜、粮食等。采用基于价格的评价方法可以很容易地进行评价。但应当注意区分社会价格和私人价格。
私人价格是指在市场上直接看到的价格,因为其中包括政府政策影响导致的变形,如税收、补贴、高估的交换率等,它们往往不能反应与环境损害有关的成本和在劳动力、土地、资本市场方面的失败,因此就不能代表商品和服务对社会的真正价值。
如果一个农民在用水方面得到了政府的补贴,则他付出的市场价格往往是低于社会价格的。因此,在收益一成本分析中应当采用社会价格(在计算中对私人价格中政策影响部分、环境外部性、市场失效进行了调整后的价格)。
2、间接使用价值:
间接使用价值主要包括由于入侵造成的某些生态系统服务的损失,更难评价。例如,一种外来植物入侵影响到某流域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并且影响该系统的火发生频率和原来森林对缓解温室气体的作用。
这种情况下可以采用替代成本法进行评价,即替代自然水资源的某种供水计划的成本,替代自然温室气体吸收的某些工业排放的降低成本。但这样得到的结果只是对已经损失的生态系统服务的价值的一个大致的估计,替代成本不一定和丧失的服务价值有直接的关系。
另外一种评价方式是估计在一个没有入侵发生的生态系统中水供应和温室气体吸收的价值,它反应的是已经被入侵种占领的一片土地的机会成本。当机会成本高到一定程度,表明采取控制和恢复项目以消灭入侵种在经济上和社会方面是值得的。机会成本区别与替代成本在于它只是针对已经损失的收益进行计算,而不是总体成本。
3、总价值和边际价值:
在评价入侵的各种价值时,应注意区分总价值评价和边际价值评价。许多入侵的经济分析研究中主要分析了随时间变化不同控制策略的总的成本和收益。但是对于入侵,相关政策问题可能是核心问题,即不采取某种有效控制就会导致入侵增加。
(2)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包括扩展阅读:
价值评价方法:
(1)市场价格法:用生态系统产品或服务在商品市场上买卖的价格来估计其经济价值。
(2)生产力方法:通过生态系统产品和服务对商品市场上货物的贡献率来估计其经济价值。
(3)享乐价值法:通过评价生态系统产品和服务对其他商品的市场价格的影响来估计其经济价值。如房子价格变化反映地区环境特性的价值。
(4)旅行费用法:估计用于休憩的生态系统或立地的经济价值,假定立地的价值在有多少人愿意去旅游上得到反映。
(5)损失避免、取代成本、替代成本法:用避免导致生态系统服务损失的成本、采用其他方式取代相应生态系统服务的成本和提供替代服务的成本来估计其经济价值。
(6)条件价值法:基于假定的场景,直接询问人们对特定环境服务的支付意愿,主要用于估计非使用价值。
『叁』 生态系统的重要功能主要表现在______和______两方面.
生态系统的重要功能主要表现在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能量流动:能量流动指生态回系统中能量输入、传递、转答化和丧失的过程.能量流动是生态系统的重要功能,在生态系统中,生物与环境,生物与生物间的密切联系,可以通过能量流动来实现;物质循环: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推动着各种物质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间循环.这里的物质包括组成生物体的基础元素:碳、氮、硫、磷,以及以DDT为代表的,能长时间稳定存在的有毒物质;
故答案为:能量流动; 物质循环.
『肆』 生态系统的三大功能和特点
生态系统的三大功能分别是能量流动、物质循环、信息传递。
1、能量流动有两大特点分别是能量流动是单向的和能量逐级递减。
2、物质循环是指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推动着各种物质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间循环。这里的物质包括组成生物体的基础元素:碳、氮、硫、磷,以及以DDT为代表的,能长时间稳定存在的有毒物质
3、信息传递是指物理信息(physical information)指通过物理过程传递的信息,它可以来自无机环境/也可以来自生物群落,主要有:声、光、温度、湿度、磁力、机械振动等。
(4)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包括扩展阅读:
一、生态价值
1、潜在价值
潜在价值指的是人类尚不清楚的价值。
2、直接价值
直接价值包括对人类的医药、仿生、文艺、旅游等非实用意义的价值。
3、间接价值
间接价值亦称“生态功能”,指的是对生态环境起稳定调节作用的功能,常见的有:湿地生态系统的蓄洪防旱功能、森林和草原防止水土流失的功能。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远大于直接价值。(稳态与环境125~126)
二、生态系统的组成
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其中生产者为主要成分。不同的生态系统有: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分为湖泊生态系统、池塘生态系统、河流生态系统等)、农田生态系统、冻原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
其中,无机环境是一个生态系统的基础,其条件的好坏直接决定生态系统的复杂程度和其中生物群落的丰富度。
生物群落反作用于无机环境,生物群落在生态系统中既在适应环境,也在改变着周边环境的面貌,各种基础物质将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紧密联系在一起。
而生物群落的初生演替甚至可以把一片荒凉的裸地变为水草丰美的绿洲。生态系统各个成分的紧密联系,这使生态系统成为具有一定功能的有机整体
『伍』 什么是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包括那些内容
是指人类直接或间接从生态系统得到的利益,主要包括向经济社会系统输入有用物质和能量、接受和转化来自经济社会系统的废弃物,以及直接向人类社会成员提供服务(如人们普遍享用洁净空气、水等舒适性资源)。生态系统产品和服务是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同义词。
生态系统服务(ecosystem
services)指人类生存与发展所需要的资源归根结底都来源于自然生态系统。这就是生态系统服务的基本原则。
『陆』 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不包括()A.能量流动B.物质循环C.信息传递D.物质合
能量流动、物质循环、信息传递是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D错误.
故选:D.
『柒』 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包括哪三个方面
能量流动 物质循环 信息传递
『捌』 生态系统有哪些主要的组成成分它们是如何构成生态系统的
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1、无机环境
无机环境是生态系统的非生物组成部分,包含阳光以及其它所有构成生态系统的基础物质:水、无机盐、空气、有机质、岩石等。
阳光是绝大多数生态系统直接的能量来源,水、空气、无机盐与有机质都是生物不可或缺的物质基础。
2、生产者
生产者在生物学分类上主要是各种绿色植物,生产者在生物群落中起基础性作用,它们将无机环境中的能量同化,同化量就是输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维系着整个生态系统的稳定。
其中,各种绿色植物还能为各种生物提供栖息、繁殖的场所。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生产者是连接无机环境和生物群落的桥梁。
3、分解者
分解者可以将生态系统中的各种无生命的复杂有机质(尸体、粪便等)分解成水、二氧化碳、铵盐等可以被生产者重新利用的物质,完成物质的循环,
因此分解者、生产者与无机环境就可以构成一个简单的生态系统。分解者是生态系统的必要成分。分解者是连接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的桥梁。
4、消费者
消费者指以动植物为食的异养生物,消费者的范围非常广,包括了几乎所有动物和部分微生物(主要有真细菌),它们通过捕食和寄生关系在生态系统中传递能量。
其中,以生产者为食的消费者被称为初级消费者,以初级消费者为食的被称为次级消费者,其后还有三级消费者与四级消费者。
同一种消费者在一个复杂的生态系统中可能充当多个级别,杂食性动物尤为如此,它们可能既吃植物又吃各种食草动物,有的生物所充当的消费者级别还会随季节而变化。
生态系统的构成
一个生态系统只需生产者和分解者就可以维持运作,数量众多的消费者在生态系统中起加快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作用,可以看成是一种催化剂。
(8)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包括扩展阅读:
生态系统基本结构
1、时间结构
生态系统随时间的变动结构也发生变化。一般有3个时间长度量,一是长时间度量,以生态系统进化为主要内容。二是中等时间度量,以群落演替为主要内容。三是短时间度量。
2、营养结构
生态系统各要素之间最本质的联系是通过营养来实现的,食物链和食物网构成了物种间的营养关系。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生态系统
『玖』 生态学定义是什么生态系统的基本组成包括哪些主要功能是什么
生态学就是研究生物与生物、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并在实践中应用的科学。
生态内系统结容构包括生态系统的成分和营养结构(食物链、食物网),生态系统的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物质和能量。
生态系统的功能: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停息传递
『拾』 简述生态系统的三大功能,并说出其中两个主要功能的区别和联系
地球生态系统的组成及功能
1.生态系统的概念
在自然界,任何生物群落总是通过连续的能量—物质交换与其生存的自然环境不可分割地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着,共同形成统一的整体,这样的生态功能单位就是生态系统.
按照生态系统的上述定义,我们既可以从类型上去理解,例如森林、草原、荒漠、冻原、沼泽、河流、海洋、湖泊、农田和城市等;也可以从区域上理解它,例如分布有森林、灌丛、草地和溪流的一个山地地区或是包含着农田、人工林、草地、河流、池塘和村落与城镇的一片平原地区都是生态系统.生态系统是地球表层的基本组成单位,它的面积大小很悬殊,从整个生物圈到一滴水及其中的微生物,都可看作是生态系统.因此,整个地球表层就是由大大小小各种不同的生态系统镶嵌而成.
作为一个开放系统,生态系统并不是完全被动地接受环境的影响,在正常情况下的一定限度内,其本身都具有反馈机能,使它能够自动调节,逐渐修复与调整因外界干扰而受到的损伤,维持正常的结构与功能,保持其相对平衡状态.因此,它又是一个控制系统或反馈系统.
生态系统概念的提出,使我们对生命自然界的认识提到了更高一级水平.它的研究为我们观察分析复杂的自然界提供了有力的手段,并且成为解决现代人类所面临的环境污染、人口增长和自然资源的利用与保护等重大问题的理论基础之一.
2.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
任何一个生态系统都可以分为两个部分:无生命物质——无机环境和有生命物质——生物群落(图10-6).
无机环境包括作为系统能量来源的太阳辐射能;温度、水分、空气、岩石、土壤和各种营养元素等物理、化学环境条件;以及生物物质代谢的原料如CO2、H2O、O2、N2和无机盐类等,它们构成生物生长、发育的能量与物质基础,又称为生命支持系统.
生物群落是生态系统的核心,可以分为三大类群:
第一类为自养型生物,包括各种绿色植物和化能合成细菌,称为生产者.绿色植物能够通过光合作用把吸收来的水、CO2和无机盐类转化成为初级产品——碳水化合物,并将其进一步合成成为脂肪和蛋白质等,用来建造自身,这样,太阳能便通过生产者的合成与转化源源不断地进入生态系统,成为其他生物类群的唯一食物与能量来源.化能合成细菌也能将无机物合成为有机物,但它们利用的能量不是来自太阳,而是来自某些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时产生的能量.例如,氮化细菌能将氨(NH3)氧化成亚硝酸和硝酸,利用这一氧化过程中放出来的能量把CO2和水合成为有机物.
第二类为异养型生物,包括草食动物和食肉动物,称为消费者.顾名思义,这些消费者不能直接利用太阳能来生产食物,只能通过直接或间接地以绿色植物为食获得能量.根据不同的取食地位,又可以分为直接依赖植物的枝、叶、果实、种子和凋落物为生的一级消费者,如蝗虫、野兔、鹿、牛、马、羊等食草动物;以草食动物为食的肉食动物为二级消费者,如黄鼠狼、狐狸、青蛙等;肉食动物之间存在着弱肉强食的关系,其中的强者成为三级和四级消费者.这些高级的消费者是生物群落中最凶猛的肉食动物,如狮、虎、鹰和水域中的鲨鱼等.有些动物既食植物又食动物,称为杂食动物,如某些鸟类和鱼类等.
第三类为异养型微生物,如细菌、真菌、土壤原生动物和一些小型无脊椎动物,它们靠分解动植物残体为生,称为分解者.微生物分布广泛,富含于土壤和水体的表层,空气中含量较少且多数为腐生的细菌和霉菌.微生物是生物群落中数量最大的类群,据估计,1克肥沃土壤中含有的微生物数量可达108个.细菌和真菌主要靠吸收动植物残体内的可溶性有机物来生活,在消化过程中,把无机养分从有机物中释放出来,归还给环境.可见,微生物在生态系统中起着养分物质再循环的作用.土壤中的小型无脊椎动物如线虫、蚯蚓等将植物残体粉碎,起着加速有机物在微生物作用下分解和转化的作用.此外,这些土壤动物也能够在体内进行分解,将有机物转化成无机盐类,供植物再次吸收、利用(图10-6).
3.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
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是指生态系统中的无机环境与生物群落之间和生产者、消费者与分解者之间,通过营养或食物传递形成的一种组织形式,它是生态系统最本质的结构特征.
生态系统各种组成成分之间的营养联系是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来实现的.食物链是生态系统内不同生物之间类似链条式的食物依存关系,食物链上的每一个环节称为营养级.每个生物种群都处于一定的营养级,也有少数种兼处于两个营养级,如杂食动物.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包括活食食物链和腐食食物链两个主要类型.活食食物链从绿色植物固定太阳能、生产有机物质开始,它们属于第一营养级,食草动物属于第二营养级,各种食肉动物构成第三、第四及更高的营养级.腐食食物链则从有机体的残体开始,经土壤动物的粉碎与分解和细菌、真菌的分解与转化,以无机物的形式归还给环境,供绿色植物再次吸收.从营养级来划分,分解者处于第五或更高的营养级.老鼠以谷物为食,鼬鼠以老鼠为食,鹰又以鼬鼠为食,鹰死后的残体被各种微生物分解成无机物质,便是简单食物链的一个例子.然而,自然界中的食物链并不是孤立存在的,一个易于理解的事实是,几乎没有一种消费者是专以某一种植物或动物为食的,也没有一种植物或动物只是某一种消费者的食物,如老鼠吃各种谷物和种子,而谷物又是多种鸟类和昆虫的食物,昆虫被青蛙吃掉,青蛙又是蛇的食物,蛇最终被鹰捕获为食;谷物的秸杆还是牛的食物,牛肉又成为人类的食物(图10-7).可见,食物链往往是相互交叉的,形成复杂的摄食关系网,称为食物网.一般来说,一个生态系统的食物网结构愈复杂,该系统的稳定性程度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