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被冲水库
㈠ 为什么河流冲刷泥沙,水库竣工会导致冲击力减弱
水库竣工,水库会对上游的水起到拦截作用,那么流到下游的水量会减少,从而导致下游侵蚀减弱,使得下游河道淤积。
㈡ 三峡倾淤减轻了下游防洪压力这么多泥沙冲倒下游,势必让河床抬高啊
不会的,三峡泄淤的同时虽然加大了水中的输沙量,但同时也增加了水流速度专。
水流速度的影属响很明显,以水冲沙,沙浊而不沉,以至于结果反而是会使下游河道因冲刷而河床降低。起到调水调沙的作用。
其实,真正下游河床升高的时候是在三峡正常运行(不泄洪泄淤)的时候,这个时候上游来水被拦截在三峡水库,下游水量变少,水流速度变慢,导致泥沙淤积比不建三峡大坝的时候更严重。
以黄河流域的调水调沙最为典型。
请参见网络—调水调沙
http://ke..com/view/1112149.htm
㈢ 水库如何清理淤泥
1、水力学方法清淤主要是指采用水力学方法疏浚水库。这种方法是最为常用的,而且一般是在水库修建之初就由设计单位将其考虑在了主体工程之中。其形式有这么几种:用异重流排沙、设冲沙孔冲沙、用泄水底孔排沙。水力学方法的优点是:清淤工程不需要预先排空水库,也不需要停止运行。在清淤过程中,水库可以照常运行。该方法的缺点是:疏浚只能对挖淤进行有限控制,在洪水期间,已开挖的都分可能再淤塞。采用这种方法进行挖淤需要淤泥运输装置和堆料场。
因此,必须在淤积物中预先设置排水系统。用水力冲沙法排沙通常是行之有效的,但这些方法的缺点是耗水量大,此外还须保证水库的重新蓄水量。
干清淤法顾名思义,就是在将水库完全排空后进行清淤。而且这种方法弊多于利。该方法优点:易于掌握清淤方量(可见坑底,也能准确了解边坡的清淤量)。清除的淤积料可直接运走和堆放。缺点:这种清淤方法本身没有弊端,只存在不可估算的风险,下雨时,现场机械装置无法操作;很难估计淤泥深处的排沙速度,这会导致工程开工时间的不确定性;在整个清淤过程中水库必需停止运行。本方法适合于个别条件特殊的小型水库。
2、虹吸式清淤指虹吸式放水涵管工作时,先排除管内空气,使管内形成真空,此时涵管起虹吸作用,使水库的水沙从涵管进口上升到涵管的顶部,从而源源不断向下游涵管出口流出。虹吸式清淤一般设计成放水涵管的形式。虹吸清淤装置( 水力吸泥装置) 的优点在于:不需泄空水库 , 不必专为清淤消耗水量,清淤不受来水季节限制,可以结合各季灌溉常年排沙。缺点在于: 依靠上下游水位差决定输出流量的大小,清淤范围局限在坝前一定范围,且耗水量大,本方法适用于较大坝高的水库。
3、横向冲蚀是利用死库所特有的高滩深槽形态,依靠强烈的重力侵蚀与水力冲刷作用对淤滩进行破离与输移。其具体做法是在库首河床或库区支流沟口,设低坝(闸)挡水,截引河水到沿库周修建的渠道或管道内,居高临下,对淤滩进行冲蚀。横向冲蚀辅助工程包括三部分:一是取水设施,主要形式有低坝(闸)或扬水机械,其作用在于抬高水位,满足冲蚀所需要的流量,二是输水设施,一般形式有渠道,明槽或管道,其作用在于输送水流至待冲库段,三是冲滩设施,主要包括泄水口与集流槽,其作用在于将输水设施中水流有计划地分配和导引至淤滩表面,以利冲滩拉淤。
实践证明,横向冲蚀技术具有以下特点:
(1).清淤效率高;
(2).清淤成本低廉;
(3).耗水量少;
(4).应用范围广。对泥沙淤积严重,且水资源贫乏的干旱与半干旱地区水库较为适用。
4、引水冲滩法清淤
引水冲滩,其实质就是利用库区高滩深槽的淤积形态,截引河水到沿库周修建的引水渠内,人为地增大水流势能,依靠重力侵蚀与水力冲刷作用对淤滩进行破坏与输移。
在中小型水库内进行引水冲滩,首先必须具备以下几个条件:
(1)要有放空水库或低水位运用的机会。以使滩面能够充分暴露;
(2)要有较低的排沙底洞;
(3)要有一定的清水基流;
(4)下游最好有浑水淤灌的条件,使出库浑水和泥沙能充分得到利用。
引水冲滩的工程设施主要包括三部分:
(1)挡水低坝或水闸,它位于水库末端或靠近水库末端的地方,其作用在于调蓄一定的水量,抬高水位,导水入渠;
(2)引水渠或输水管道,它的作用是将水流输送到滩面上;
(3)冲刷沟沿滩面的最大坡降方向布设在滩面上,从引水渠延伸到主槽,其作用是集中水流,加大单宽流量,提高冲蚀效果。本方法适合于中小型尤其是小型水库。
㈣ 三门峡水库因泥沙淤积造成洪水位抬高多少米
不同地区河床抬高情况不同。
据悉,三门峡水库蓄水后的第二年即1961年10月下旬,从上游冲下来的泥沙就达36亿吨(三门峡防汛办公室主任张冠军语),泥沙淤积堵塞在三门峡至潼关的河道里,使渭河水流不出去,渭河流域水位连同地下水位全面升高。当库水位到332.5米时,渭河的一场小洪水即在河口形成较严重的拦门沙。洪水淹地30万亩,有5000群众被困,其上游的河槽也受到淤积。1962年3月起,三门峡水库虽改为低水位滞洪排沙运行,但因潼关河底淤高,回水倒灌现象更为频繁严重。1964、1966、1967年都发生倒灌。其中1967年将8.8公里河口段全部淤塞,抬高水位2.5米,淹耕地30万亩。即使在三门峡水库两次增建泄洪排沙措施后的1971年和1977年,也发生比较严重的倒灌淤积。由于近年黄河及渭河中上游大量调蓄和用水的影响,来水减少,河道萎缩,潼关河床继续淤高,现已到海拔328米,渭河淤积也继续发展,淤积末端离河口已超过200公里。为抵御河床严重淤积而抬高的洪水位,在渭河、北洛河及南山诸支流,不得不修建堤防,并已两次加高。但标准较低,防汛困难,并且堤外涝水无法自排入渭河,加重了洪涝灾害,威胁堤外170万人和滩区10万水库返迁移民的安全和生产、生活。
㈤ 水库泥沙淤积与冲刷有哪些不同类型
水库淤积主要是河水挟带的泥沙在水库回水末端至拦河建筑物之间库区的堆积。拦河筑坝后抬高了水位,形成了在建筑物前近似水平、而在上游末端与天然河流原水面线相切的水面曲线,称回水曲线。
㈥ 三峡在解决库区泥沙淤积方面采取的应对措施是什么
泥沙与水库使用寿命息息相关。由于泥沙的长年淤积,古代的云梦泽消亡了,近代的洞庭湖逐步萎缩,黄河的三门峡水库也差点淤废,三峡水库会不会面临同样的命运?
据测算,三峡水库年平均入库泥沙量达5亿吨左右,如处理不好,不仅会影响水库正常效益的发挥,缩短水库使用寿命,而且会影响长江“黄金水道”的通畅。
“三峡大坝不会成为淤满泥沙的死坝!”中国工程院院士、长江委总工程师郑守仁肯定地说。
原来,专家们已找到了对付泥沙的妙方——“蓄清排浑”,这一招已让三门峡水库起死回生。
“蓄清排浑”,就是汛期来沙较多时,在下游防洪承受能力范围内降低三峡水库水位运行,让含沙量较大的洪水顺利排到下游;汛期过后,水中的含沙量少了,10月份水库开始存蓄清水,保证发电和航运。
郑守仁介绍,三峡工程的泥沙问题已研究了近半个世纪,目前在北京、南京、武汉、重庆四地仍建有泥沙模型。
根据泥沙专家的计算,采取“蓄清排浑”的运用方式,三峡水库运行100年后、水库冲淤基本达到平衡时,防洪库容仍能保持86%,兴利调节库容仍能保留92%,这意味着三峡水库可以长期使用。
而在水库建筑物的布置上,更充分考虑了泥沙问题,他们已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增加排沙出库量。
如,三峡工程船闸、泄洪闸高程比两岸电站低18米,下面布设了冲沙孔,保证了电站不会被淤积。还借鉴了葛洲坝的经验,设置了冲沙闸。
郑守仁说,要减少入库泥沙量,必须加强坝址上游流域内水土保持工作。同时,三峡水库的泥沙60%来自长江金沙江段,在长江上游干支流建造大型水库可以拦截相当比例的泥沙。
据悉,长江上游金沙江上即将兴建溪洛渡与向家坝两座大型水库,工程建成后,将减少金沙江流向下游的泥沙量达46%以上。
㈦ 水库是有寿命的 到三峡水库按设计 被泥沙填满后
楼主有点杞人忧天了,黄河小浪底用了那么久,也没被泥沙填满,何况三峡?长江水的含沙量比黄河低多了。再者,水库可以用大流量冲砂的方法排走库区的泥沙的。
㈧ 三峡大坝的泥沙问题什么叫冲淤平衡,三峡
解决三峡大坝的泥来沙问自题,水利专家们提出1、“定期蓄水”用以增加枯水期的下泄水量,在有控制作用的河段中铺设护底防冲工程以避免河床进一步下切。2、改建大江船闸,提高船闸的通航效率。3、调节水库水位,当洪水流量超过一定标准时,将坝前水位下降并控制支流的流量,在洪水到达大坝之前水库内泥沙将被冲刷,然后水库水位将升高到拦洪需要的高度。4、为了确保通航船舶的安全和航道的畅通,在上、下引航道的外侧,布置修建防淤隔流堤和冲沙闸。
“冲淤平衡”是水土保持学术语。
冲淤平衡包括三种——纵向平衡、断面平衡、平面平衡。
纵向平衡:就是来水含沙量与支流挟沙能力的平衡问题,包括不冲不淤平衡和冲淤平衡两种情况。
断面平衡:就是水库或河流床面上水流的作用流速与床面土质的抗冲能力以及断面内的横向输沙都能相互平衡,不致引起断面形状的改变。
平面平衡:主要是指水库或游荡型河流的稳定问题。
㈨ 水库什么时候冲淤
解决三峡大坝抄的泥沙问题,水利专家们提出1、“定期蓄水”用以增加枯水期的下泄水量,在有控制作用的河段中铺设护底防冲工程以避免河床进一步下切。2、改建大江船闸,提高船闸的通航效率。3、调节水库水位,当洪水流量超过一定标准时,将坝前水位下降并控制支流的流量,在洪水到达大坝之前水库内泥沙将被冲刷,然后水库水位将升高到拦洪需要的高度。4、为了确保通航船舶的安全和航道的畅通,在上、下引航道的外侧,布置修建防淤隔流堤和冲沙闸。
“冲淤平衡”是水土保持学术语。
冲淤平衡包括三种——纵向平衡、断面平衡、平面平衡。
纵向平衡:就是来水含沙量与支流挟沙能力的平衡问题,包括不冲不淤平衡和冲淤平衡两种情况。
断面平衡:就是水库或河流床面上水流的作用流速与床面土质的抗冲能力以及断面内的横向输沙都能相互平衡,不致引起断面形状的改变。
平面平衡:主要是指水库或游荡型河流的稳定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