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生态温泉 » 生态辩证法

生态辩证法

发布时间: 2020-12-14 23:34:56

❶ 从唯物辩证法角度分析如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

从唯物主义辩证法角度分析,如和黄河流域生态的保护,向黄河流域的生态的保护,有很多的专家或学者他们,都曾经写过这方面的内容,也分析过建议可以参考一下。

❷ 分析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意义(用关于 唯物辩证法 永恒发展和普遍联系的原理)

①从联系的普遍性看,人类为了眼前的经济利益破坏性利用自然,导致生态环境回恶化,与人类没有重视事物答之间都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不是孤立存在的有直接联系。(3分)
②从联系的客观性看,地球生态系统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联系。要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就必须事物客观联系中把握事物,不能肆意掠夺、破坏自然。(3分)
③从联系的多样性看,生态环境问题表现千差万别,人们往往从短期利益出发,看到直接的、表面的、眼前的联系,忽视间接的、本质的长远的联系,这加剧了地球生态环境的危机。(3分)

❸ 用唯物辩证法五大范畴解释生态文明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自学考试大纲》规定,本课程考试的题型有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简答题和论述题。满分为100分。

❹ 运用唯物辩证法的相关原理分析下科技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关系

(1)
①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生态文明理念的确立有利于我国经济的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4分)
②文化是经济、政治的反映并反作用于一定的经济、政治,给与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文化是综合国力的重要因素。生态文明建设不仅是一个重大发展问题,也是一个重大民生问题,它有利于建设美丽中国、提高国家可持续发展能力。(4分)
③文化影响人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生态文明理念的确立有利于人们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观念,规范人们的日常行为。(4分)
(2)
①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这要求我们加快生态文明建设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2分)
②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我国进行生态文明建设要一切从实际出发,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3分)
③意识对人们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我国进行生态文明建设就要坚持正确的的思想意识为指导,要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3分)
④意识具有能动作用。建设生态文明,必须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努力建设美丽中国。(3分)⑤事物发展是具有规律性的。建设生态文明要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按客观规律办事。(3分)

❺ 生态自然观属于自然辩证法内容吗

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是自然存在物
人是自然界发展的产物,决定了人与自然之间成先后的关系。马克思的生态自然观确认自然界先于人、先于人类社会,把人类社会看作自然界的一部分[2]。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依赖于自然界。马克思恩格斯认为,人与自然二者之间是密不可分的,人是自然界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人本身就是自然存在物,是自然界中的一部分;人离不开自然界,要靠自然界来生活。关于人的自然属性,马克思恩格斯首先指出,人是自然界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人始源地依寓于自然之中,与自然界浑然一体,不可分割,必然地要进行物质的交换和循环。作为人的外部环境的自然,首先主要地表现为人类物质生产活动的自然环境、自然条件,即活动要素。这是在外部自然条件下把人自身的自然能力激发起来的自然,是人的自身自然支配外界自然物质的自然,是两种自然在人的活动、人的劳动中

require.async(['wkcommon:widget/ui/lib/sio/sio.js'], function(sio) { var url = 'https://cpro.static.com/cpro/ui/c.js'; sio.callByBrowser( url, function () { BAIDU_CLB_fillSlotAsync('u2845605','cpro_u2845605'); } ); });

2
的统一[3]。在这里,自然毫无疑问表现为人类物质生产活动的要素,但又不是作为劳动过程的几个要素相并列的单独的要素。自然渗透在劳动对象、劳动资料、劳动者和整个劳动过程中。
1.2人与自然以劳动为中介相互改造
恩格斯说过,人类与自然界的关系优于动物与自然界的关系的标志就是人类的生产劳动,人同动物的根本区别就在于人能通过生产劳动自觉地利用和支配自然。劳动是人与自然对立统一的基础,是马克思恩格斯生态自然观的立足点。正如马克思所说:“劳动首先是人和自然之间的过程,是人以自身的活动来引起、调整和控制人和自然之间的物质交换过程。”劳动不断改造、支配自然界,使自然界深深地打上人类的烙印[4]。人在改造自然的同时也改造了自己。人使自然变化,自然又使人多方面地变化,二者相互作用。那种利润驱动下的,以对自然单方面的征服为价值追求的,只考虑向自然索取,完全不顾人的持续健康、环境的持续清洁和资源的永续利用的异化劳动,扰乱了自然界物质的正常循环,造成人与自然、人与人关系的扭曲。
恩格斯又特别警告人们,作为自然存在物的人必须和自然界和谐相处。人类不要站在自然之外去统治自然。如果这样做,自然界必然无情地报复人类。人类活动的每一步成功,都意味着对自然规律的认识和利用。人越是主动地去改变自然,越是受制于自然,实践愈深入,受制愈深刻;而受制愈深刻,认识的难度就愈大。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一书中指出:“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报复。”既然自然界存在着客观规律,我们在劳动中就必须正确地认识和尊重自然规律。只有不断地认识和尊重自然规律,人类才能维持生态平衡,免遭自然的报复[5]。
1.3生态危机的社会根源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是在利润驱动下的生产,以对自然的征服为价值追求。在资本家来看,只要生产能为自己带来利润,就可以不顾环境污染和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正是资本家的这种短视行为造成了对生态的破坏。马克思强调,要立足社会关系去认识和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马克思指出:社会化的人,联合起来的生产者,将合理地调节他们和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把它置于他们共同控制之下,而不让它作为盲目的力量来统治自己[6];靠消耗最小的力量,在最无愧于和最适合他们的人类本性的条件下进行这种物质变换。

❻ 运用唯物辩证法的相关原理分析科技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关系

论科技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关系
生态文明,从广义上讲是人类遵循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规律,推进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所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从狭义上讲,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的一个方面,即人类在处理与自然的关系时所达到的文明程度,是指人类社会与自然界和谐共处、良性互动的状态。科技进步是指国家坚持科学发展观,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实行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持续发展、引领未来的科学技术工作指导方针,构建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手段和成就。本文科技进步和创新的内涵主要是指科学技术对经济发展及社会环境影响力的增强。人类社会的每一步发展都离不开科学技术的进步,科技进步在人类对自然界和社会的改造和征服中,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从以四大文明古国为代表的农业文明到以西方工业革命为代表的工业文明,再发展到当代社会的生态文明,我们不难发现,人类改造和征服自然界的方法多种多样,其中最为重要、影响最为深刻的手段就是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人类利用科学技术发明了许多自然界本不存在的事物,提高了社会生产力和物质生活水平,实现了人类社会的空前繁荣和发展。但同时,科学技术在各个领域的广泛应用,也造成了一定程度的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和资源匮乏,尤其是核技术的滥用,可能会对人类生活的整个地球造成毁灭性的潜在威胁。因此我们要科学地看待生态文明建设和科技进步的辩证关系,合理地运用现代科技手段造福人类。 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的理念,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科技的发展对我们建设生态文明具有重要的意义。马克思主义作为共产党员看待社会,改造社会的基本的理论基础,为建设生态文明提供了思想基础和方法论的指导。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要求我们用辩证的观点看问题。 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联系是之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和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关系。联系具有普遍性,包含三个方面,第一、任何事物内部的不同部分和要素是相互联系的。第二、任何事物都不能孤立存在,都同其他事物处于一定的相互联系中。第三、整个世界是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联系具有客观性,事物的联系是本身固有的,不是主观臆想的。科技和生态文明建设之间处于一定的相互联系之中,科技的进步会影响到生态文明的建设。
近几年我国发生了许许多多的生态环境灾害,2013年芦山地震(中国地震局定名为四川省芦山“4·20”7.0级强烈地震),是一场发生于北京时间(UTC+8)2013年4月20日(星期六)上午8时02分46秒的强烈地震,震中位于中国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龙门乡马边沟,距离省会成都市约100千米。中国地震局测定此次地震的面波震级为Ms7.0,震源深度13千米。中国科学院评估此次地震的烈度为IX度,受灾范围约15,720平方千米(按照地震烈度6度区域计算)[15]。除了雅安市及成都市外,四川省其他地区及周边的重庆市、甘肃省、陕西省、贵州省及云南省也有震感。地震造成四川省直接经济损失851.71亿,灾区的地貌、水利、生态、通讯、 电力、 交通、 铁路、 航空、 公路、文物古迹等亦收到影响或破坏。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04秒,四川汶川、北川发生里氏8.0级地震,地震造成69227人遇难,374643人受伤,17923人失踪。此次地震为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内破坏性最强、波及范围最广、总伤亡人数最多的一次地震,被称为“汶川大地震”。为表达全国各族人民对四川汶川大地震遇难同胞的深切哀悼,国务院决定,2008年5月19日至21日为全国哀悼日。自2009年起,每年5月12日为全国防灾减灾日。
还有甘肃舟曲的泥石流等一系列我国最近几年发生的自然灾害,
都深深的危
及我们百姓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我们有必要更好的防治这些灾害,
这就需要科技
的发展和进步。
科技的发展能够让我们更好的预测这些自然灾害,
能够给人们流
出更多的生命时间。更准确的预报,能够更好更积极的防御。同时,科技的进步
能为我们的救灾提供更好的,
更适合的,
更有效的救援工具,
能够在灾害发生后
更及时,更有效的救出被困的群众,能节约宝贵的救援时间,救出更多的人们。

事物是永恒发展的,
发展是前进的上升的运动,
发展的实质是扬弃。
事物发
展的前途是光明的,
道路是曲折的。
否定之否定规律告诉我们,
事物的发展是在
不断的否定中不断发展的,事物的发展过程是肯定与否定的相互转化的过程。

2005

11

13
日,位于吉林省吉林市的中国石油吉林石化公司双苯厂一
车间发生连续爆炸。
在这之后,
监测发现苯类污染物流入该车间附近的第二松花
江(即松花江的上游),造成水质污染。
14

10
时,吉化公司东
10
号线入江
口水样有强烈的苦杏仁气味,苯、苯胺、硝基苯、二甲苯等主要污染物指标均超
过国家规定标准。松花江九站断面
5
项指标全部检出,以苯、硝基苯为主。随着
污染物逐渐向下游移动,
这次污染事件的严重后果开始显现。
特别是黑龙江省省
会、
北方名城哈尔滨市,
饮用水多年以来直接取自松花江,
为避免污染的江水被
市民饮用、造成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市政府决定自
2005

11

23
日起在全
市停止供应自来水,这在该市的历史上从未发生过。停水之后,苏家屯断面(哈
尔滨市饮用水源取水口上游
16
公里处)
硝基苯浓度
24

18
时为
0.4417
毫克/
升,超标
25

19
时为
0.5177
毫克/升,超标
29.45
倍;
25
日零时为
0.5805

克/升,超标
33.15
倍,达到最大值,随后浓度开始下降。在松花江水各项指标
符合国家标准之后,该市于
11

27
日恢复供水。

工业技术的发展,大量工厂的建立,造成了大量废弃物、污染物。废水、废
气、废渣。污染着我们的生存环境,影响着我们的正常生活,损害者我们的身体
健康。
这是科技的发展带来的社会进步,
生产力提高,
同时它也带来了环境的污
染,
生态的破坏。
科技在不断的发展与否定中朝着正确的、
有利于人们生产生活
及生存环境的方向发展,
科技的进步也将在破坏生态和保护生态的博弈中不断推
动生态建设,推动生态文明的发展。

矛盾具有普遍性和特殊性。
对立统一规律是事物发展的根本规律。
科技的发
展与生态文明建设之间既对立又统一。
一方面,
科技的发展会在一定程度上破坏
生态,
人们有更好的技术来改造自然,
同时也可能破坏了自然,
人们大胆的改造
自然本身就是一种破坏自然地行为,科技的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是对立的关系;
另一方面,
科技的发展也为人们更好的进行生态文明的建设提供有效的工具和方
式。

总而言之,
生态文明建设和科技发展之间有密切的关系,
我们可以通过正确
的利用现有的科技和以后待发展的科技来推动生态文明的建设,
同时,
生态文明
建设的需要也将推动科技的发展

❼ 自然辩证法 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有何重要意义

十八大报告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这一重要论述,反映了我们党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的再深化,标志着我们党对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规律、自然资源永续利用规律和生态环境规律的认识进入了一个新的境界。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对于我们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一、建设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必然要求;
二、建设生态文明是改善生态环境的迫切需要;
三、建设生态文明是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四、建设生态文明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迫切需要。
建设生态文明,是党中央为了实现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从现阶段我国面临的国际国内形势出发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标志着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的认识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和水平。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十八大报告关于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论述,在全社会广泛开展生态文明教育,努力践行生态文明建设的新要求,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就能够加快实现,一个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中国必将展现在世界人民的面前。

❽ 唯物辩证法的自然观对生态学专业的意义

内容:主要以科学技术及其与社会的关系为研究内容,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方法论是自然辩
证法的基石,自然辩证法仍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织部分。

范围:它的研究对象与研究范围涉及如下广泛的领域:自然界—科学—技术—社会。

体系:自然辩证法的体系和主要内容是:自然观—科学观—技术观—科学技术与社会。

研究和学习自然辩证法的意义

我们的时代,正处于一个伟大的转变时期。
“非常值得注意的是科学自身也在转变之中”,
并且正是科学的转变深刻地影响着时代的转变进程,所以人们都把科学看作一种希望。科学
家们也更加自觉地“追随我们时代的主要潮流,并把时代的发展、变比和向前的趋势反映到
科学之中。
整整一个世纪以来,
经典力学经历了一场深刻的革命,
已经突破厂它几百年来所
遵循的古典决定论的、
精确的和解析的传统。
如果说在19世纪以进化论的创立为标志,
生物学首先发展为一门演化的科学的话,
那么20世纪尤其是近几十年的科学进展——关于基本粒子的复杂性的发现,关于早期宇宙演化的宇宙学的建立,关于非平衡的、相干的、一致的结
构的研究——使物理学和化学也已发展成为演化的科学。科学本身的发展正在改变着我们对
自然界的看法,也改变着科学关于平衡与非平衡、有序与无序、可逆与不可逆、对称与非对
称、进化与退化、渐变与突变、简单性与复杂性、精确性与模糊性、系统与要素、结构与功
能等一系列最基本的观念。
在这一过程小,

自然科学的发展不但没有远离哲学,
而且在自然
观、认识论和方法论方面部提出厂越来越多的问题需要在哲学认识层次上加以认真的研究。
处于科学前沿的理论自然科学家们,也不能不对这些问题进行严肃的哲学思考。这样,对自
然辩证法的研究,就个是游离与科学发展之外,更不是强加于科学研究之上的什么多余的东
西。而是自然科学本身发展的一种需要。

“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现代科学的发展、已经完全证实厂
这一论断。在当今世界上,新的科学革命正在引起新的技术革命,新的技术革命正在引起社
会生产力的巨大飞跃和社会经济结构的剧烈变革。以致生活环境、职业性质、文化教养迥然
不同的人们都同样深切地感受到科学技术的力量和价值;不管西方学者还是东方学者都同样
把科学技术视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决定性因素;不论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同样在
它们所面临的战略选择中把科学技术的发展置于首要地位,与此同时,科学技术本身也已发
展成为庞大而复杂的社会建制,它又与经济、政治、文化、教育等各种社会要素发生和发展
着极为密切的联系,因此它的发展也在越来越大的程度上受到社会为它提供的条件和环境的
制约。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要更加自觉地推进科学技术的发展,并通过它的发展来推动经济
发展与社会进步。要做到这一点,就不仅需要更加深入地研究科学技术发展的内在规律,而
且必须更加深入地研究它在社会小发展的规律、包括科学技术的发展如何转化为经济、社会
发展的机制。因而,自然辩证法关于科学技术观的研究,也就具有了特别突出的意义。

20世纪科学技术的高度发展和广泛应用,
一方面导致了许多积极结果,
实现着人们利用
科学造福于社会的理想;另一方面也带来了不少未曾预料的消极后果,引起了诸如在环境、
生态、资源、人口、粮食等方面所产生的一系列全球性问题。被科学技术不断扩大着的人对
自然界的影响,已 经超过作为一个自然系统的地球的自我调节和所能承载的界限。人类把越
来越强大的科学技术手段用于社会,其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影响更难以为人们所预料。于是,
几个世纪以来一直被人们所尊崇的理性与自然的和谐似乎已经破裂,代之而起的是两种对立
的思潮:一种认为科学技术的进步是一个用计划和控制的世界来扫除习俗和无知的世界的有
益过程;一种认为科学技术使人间自然,并同自己的本质相分离,它以对人本身的侵犯代价
去征服自然,以内部的精神的丧失为代价去换取外部的物质的满足。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不
能不认真地进行反思:人类在自然界和社会面前,以及在科学技术发展画前,到底获得了多大自由?

而为了扩大人类活动的自由度,
我们就得更多地认识必然。
为了更充分地理解自己行
动的意义和后果,理解由于这种行动将给周围世界带来的变化,我们就得更深刻地把握和更
自觉地遵循科学技术发展的客观规律。所自然辩证发的研究、对于真正实现人和自然的协调
发展以及科学、技术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都是绝对必需的。

研究自然辩证法,还是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需要。辩证唯物主义作为适用于自然界、
社会和人类思维的最一般的发展规律的科学。是在自然科学对自然界的认识、社会科学对社
会的认识和思维科学对思维的认识的基础上总结和概括出来的。它必须随着这些科学的发展
不断丰富、更新自己的内容改变自己的形式。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马克思主义哲学充分
体现时代的精神,就必须从当代迅速发展的自然科学中吸取营养,也就必须发展自然辩证法
的研究,这是显而易见的,如果自然辩证法的研究被冷落,马克思主义哲学联系科学技术的
纽带被阻断,哲学的发展就会失去其最重要的基础之一,也就难以摆脱陷于贫困的危机。

当代中国正在进行前所未有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科学技术现代化无疑是整个现代化的关
键。
恩格斯早就指出:
“一个民族想要站在科学的最高峰,
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
在科学革命的过程中,哲学对科学的促进作用就巫为明显。它可以启迪科学家的思维,开阔科
学家的思路。如果说用唯物辩证法武装我们科学家的头脑,使之变得更加高明,对厂推动我
国科学技术的发展是十分重些的;那么以唯物辩证法为指导、真正在切实掌握科学技术发展
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制定发展科学技术的方针和政策就更为重要、因为对一个国家来说,这种
方针、政策的指导是否正确将从根本上决定科学家个人努力的成败。自然辩证法对科学技术
观的研究,可以为科学技术方针和政策的制定、科学技术发展的规划、科学技术工作的领导
和管理提供科学基础,其重要性正日益突出。

自然辩证法只有被科学技术认识与实践的主体所掌握,才能更好地实现其存在价值。对
于科学技术工作者来说、学习和研究自然辩证法、行助于提高自己的哲学素养、进一步树立
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用正确观点去分析科学技术发展,提出的各种问题,并分析科学技术
领域中的各种哲学、社会思潮以增强自身的鉴别能力;有助于增进辩证思维能力,掌握和运
用科学的思维工具去探索自然界和科学技术发展的规律性;增强自身从事科学技术活动的自
觉性;有助于加深对党和国家的科学技术方针、政策的理解,并密切结合自身的科学技术工
作实际,更自觉地贯彻、执行这些方针、政策。

❾ 试用唯物辩证法关于事物普遍联系的观点,说明保持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保持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历史证明,由于人类的盲目自大,破坏了生态平衡,屡屡招来毁灭人类自己的生态灾难。破坏生态平衡的诱因归结为三类:一、破坏环境:由于环境是生态系统的成分之一,它的改变会影响生态系统的稳定。由于破坏环境打破生态环境平衡的例子很多,诸如:湖沼富营养化的形成;日本汞中毒事件;氟化物破坏了臭氧层;阿斯旺水坝生态环境恶化;“六六六”、“DDT”施用后的恶果;地球的“湿室效应”等。二、破坏植被,以森林为主体的植被是陆地生态平衡的杠杆,地球上由于破坏植被导致的生态灾难最多,如1934年发生在美国西部的黑风暴,毁掉耕地4500余万亩;1963年发生在前苏联农垦区的大风暴,毁田3亿多亩;同样因森林的破坏,使古老的巴比仑文明灭亡;印度与巴基斯坦之间的塔尔平原,因森林破坏沦为沙漠,沙漠面积达65万平方公里;中国黄河流域生态条件的变坏,源于其中上游森林植被的破坏,当今长江将变成第二条黄河;东北林区生态条件变坏,主要原因是对西南林区和东北林区森林的不合理采伐和过度采伐。三、破坏食物链:破坏食物链打破生态平衡的例子如:因过量捕杀害虫的天敌引发林木病虫害;印度曾大量捕杀水獭使病鱼增多,鱼产量下降;牧业发达的澳大利亚,因牛粪覆盖草地成灾引发蜣螂解救的例子更为新鲜。当然在生物圈内往往是几种诱因并存的。

中国是一个生态灾难多发的国家,中国感受最早最深的生态灾难是水土流失、土地沙化、气候变坏、洪水泛滥、库坝被淤等。近年来,我国水域污染增多:网眼小了,鱼虾少了。科学家们预言:“生态危机将成为21世纪人类共同面临的最大危机。”这就告诉人们,随着工业化的发展和人口压力的加大,人类必须学会与大自然和谐相处。

人的身体机能失去平衡,就要得病甚至死亡;

一个地方的生态失去平衡,别的地方也会品尝苦果;

整个生态失去平衡,人类整体的生存环境就会恶化……

人们已逐渐认识到,人类并不是地球的主宰,野生动物和人一样,都是生物链中的一环,都有着生存的权利。对野生动物的残忍,就是对生命的漠视,保护野生动物,就是保护我们的生态环境,保护人类自己。所以,关爱野生动物,弘扬人的善心,是在更深层次的意义上体现出人类关怀自己的生存与发展,改善动物处境的同时,也完善了人类。

这不仅是一个观念问题,也是社会进步的必然要求,体现了一个国家文明的程度。正因如此,在德国、英国、印度、菲律宾等国家,不要说捕杀野生动物,就是普通动物在情感上受到了虐待,都会受到法律的追究。

热点内容
一部国外电影,一个老男人骑个摩托车 发布:2024-08-19 09:13:10 浏览:920
脖子上有睾丸是什么电影 发布:2024-08-19 09:03:17 浏览:374
变形金刚撒谁家的 发布:2024-08-19 08:43:06 浏览:478
美国男电影双胞胎 发布:2024-08-19 08:42:20 浏览:764
黑人橄榄球少年收养电影 发布:2024-08-19 08:25:26 浏览:918
夏目哉大片 发布:2024-08-19 08:09:22 浏览:806
他第一部出演的电视剧是,的英语 发布:2024-08-19 08:07:54 浏览:654
电影检索 发布:2024-08-19 07:48:52 浏览:198
谁有视频 发布:2024-08-19 07:41:55 浏览:141
成龙香港鬼片电影大全 发布:2024-08-19 07:39:46 浏览: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