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生态温泉 » 县级生态环境监测

县级生态环境监测

发布时间: 2020-12-15 04:15:45

生态环境遥感监测系统存在的问题

我国正处在经济发展的高速增长期,对自然资源的掠夺性开采和不合理利用,使资源、生态和环境问题日益严重,土壤侵蚀,土地退化、沙化,湿地、绿地减少或消失,草场承载力下降等问题已在我国西北、华北、东北大部分地区广泛出现,成为影响我国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障碍之一。尽管遥感和GIS在生态环境领域已有了大量应用,做了很多工作,但研究的手段还很不完善。前生态遥感监测系统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1)遥感和GIS不能有机集成。无论使用哪一种图像处理软件进行分类获得专题信息,在图像处理平台下编辑都是很困难的事情。自然界普遍存在同物异谱和同谱异物现象,即使分类精度再高的软件也不可能达到100%的准确,也需要人为编辑修改。其次,图像处理软件仅仅是获取信息的工具,大多数都不具有分析功能,需要到GIS平台下才能进行空间分析,而GIS系统又缺乏遥感影像处理能力,因此给实际工作带来很多困难。如何把遥感和GIS有机结合在一起,成为一个完整的系统,是当前遥感和GIS界一项极富挑战性的任务,是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领域。

(2)影像信息提取技术是利用海量遥感数据来更新和生成GIS的瓶颈。目前目视解译仍是遥感图像信息提取的主要手段,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操作和长时间的工作周期。新型影像数据的产生也对自动分类技术有着极大的需求。因此,发展自动化提取技术和专家系统技术,将成为未来几年内遥感信息提取研究重要的目标。

(3)生态环境研究多学科、多时空尺度的特点和遥感、GIS技术的引入,使生态环境数据来源复杂多样和巨量化。如果建立大尺度、大比例尺的数字流域系统则更是海量数据,如何组织海量的数据是系统成败的关键。从目前的应用来看,在系统中对数据之间的逻辑关系分析、流程关系分析和数据的图层关系分析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4)在网络应用环境下,各种软件、工具和数据库不能很好地集成,需要在应用系统框架下取得各项技术及系统集成的整体性突破,而在这一方面研究还比较少。

(5)现有的图像处理和GIS商业软件都是面向专业人员,普通用户很难方便运用。另一方面,研究开发的系统和实际需求差别较大,应用模型开发少,导致建设的系统多,实际运行的少(郁文贤等,2004)。如何构建面向用户,完成从RS到GIS一体化的,操作简单、使用方便的业务化运行系统,推动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的平民化使用,具有强烈的社会需求。

(6)如果没有比较完善的数据和信息共享政策,容易导致盲目的数据壁垒,造成许多数据不能充分利用,或者导致数据采集的低水平重复工作。现在,虽然也开发了许多生态环境数据的Internet网上查询工作,但是并不是所有生态环境数据和信息都可以自由共享,这其中涉及了许多数据和信息所有权和使用权的问题。将生态环境数据和信息进行分类和用户分级,采用合理的数据发布方式,进行多层次数据共享,对于系统的开发和发展都是非常重要的。

② 生态环境监测档案的内容和期限都有哪些要求

按一定的规则对生态环境档案的内容和形式特征进行 分析、选择和记录的过程

③ 野外生态环境监测包括的技术有哪些

我知道的有这些
《山东省生态环境监测技术规范》,作为山东省推荐性环境保护地方标准之一,率先在国内建立了生态系统监测、生物群落监测、污染生态监测和生态影响类建设项目竣工环保验收调查的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
其中,生态系统监测指标体系分为两级:一级指标包括农田、森林、草地、水域湿地、城乡居民点和工矿用地、未利用地等6类生态系统。二级指标包括水田、旱田等24类次一级生态系统。对每一类生态系统类型监测其区域分布、面积及其动态变化。
生态系统监测方法采用遥感监测技术,其技术方法步骤主要包括遥感数据获取、遥感影像处理、遥感影像解译、地面核查和建立生态系统遥感监测数据库。
在生物群落监测方面,《规范》将山东省生物群落分为陆地生物群落、水生生物群落和海洋生物群落等3种主要类型。陆地生物群落监测方法主要包括样方法、样线法和访问调查法;水生生物群落监测和海洋生物群落监测采用实验室分析法。
在污染生态监测方面,以SO2为例,《规范》选用树生苔藓、地衣和紫花苜蓿作为SO2反应指示生物,选用垂柳和加拿大杨作为SO2污染累积指示生物,选用鲤鱼、鲫鱼和鲢鱼作为水环境污染累积指示生物。
通过生物伤害指数法和生物污染指数法判断生物伤害度指数和生物污染指数的特征,并将污染生态状况划分为4类,即无污染、轻污染、中污染和重污染。
生态影响类建设项目主要是指对生态环境产生影响的建设项目,主要包括交通运输、矿产资源开采、油田及输油气管线开发等建设项目。建设项目产生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包括生物多样性减少,自然资源减少或质量下降,生态格局与生态功能变化,景观变化,水土流失,环境污染。因此,在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调查中应将环境污染监测作为工作的重点。
希望能帮到你

④ 如何建立完善的生态环境监测体系

1、建立和完善严格监管所有污染物排放的环境保护管理制度,独立进行环境监管和行政执法。
2、针对当前监测与监管结合不紧密、对追究各级政府和企业相关生态环境保护责任支撑不足的问题,要充分利用生态环境监测结果考核问责地方政府环保责任落实情况,依托重点排污单位污染源监测建立监测与执法相结合的快速响应体系,实现监测与监管有效联动。
3、进一步明确国家各部委在生态环境监测网络中的职责和任务,以及国家和地方的监测事权划分具体落实方式及时间节点。
在明晰监测事权方面,除了要明确划分各级政府环境监测事权,还要明确划分政府和企业环境监测事权。
4、开展环境监测标准化建设,规范监测机构的单位属性、职能定位、编制管理和经费保障。

⑤ 最新的景区生态环境监测系统有哪些,具体的都可以监测哪些数据

景区生态环境站抄服务于多种袭生态和自然资源环境领域,可以监测和记录气象学、水文学和土壤以及人为活动对自然的影响。景区生态环境站观测的要素有风速、风向、太阳辐射、空气温度、水温、土壤温湿度、相对湿度、降水、雪深、大气压力空气环境因子(二氧化碳、负氧离子仪)和水位、水质等环境要素。目前有方大天云景区生态环境站就是专为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防治污染,维护生态平衡,提高农产品的安全性而设计开发的一套全天候连续监测气象环境的自动监测站。不但可以对生态保护区内的气象环境因子实时监测,也可以为地区的环境保护提供科学气象数据资料。

⑥ 生态环境监测系统都能监测什么

郑州托莱斯专业研发生态环境监测系统,生态环境监测系统可以检测:环境温度、湿度、风速、风向、气压、土壤温度、土壤湿度传感器、雨量传感器、总辐射传感器等环境数据信息。

⑦ 生态环境监测

植被生产力水平和多样性是直接度量陆地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的优良指标。而植被生产力水平可以通过地面植被调查、遥感等手段获取。当前,通过植被多光谱和高光谱数据定量反演植被生产力、叶面积指数等关键参数的方法和技术已日臻成熟。并且通过长期、定量和高频监测区域植被健康状况来间接监测大区域CO2地质储存的环境影响情况,是一种极具潜力的低成本、高效率技术。

1.高光谱数据对比

高光谱数据主要是通过可见光到近红外的植被反射光谱(通常为400~2500nm)来反演植被的生长状况。高光谱传感器可以搭载在卫星、飞机以及安装在地面观测平台上(例如监测塔或者三脚架等),不同搭载平台的主要差异是地面覆盖范围和空间分辨率不同。对于健康正常的植被,叶绿素吸收400~650nm波段的太阳辐射,在蓝光和红光波段的吸收率非常强,而在绿光波段的吸收率相对很弱,从而在可见光谱曲线中形成了绿光的反射峰,大约在550nm。植被对太阳光的反射曲线在1300nm出现较强低谷,同时在1400nm 和1900nm 两个波段由于水的吸收也出现波谷(Keith,2009)。

由于植被在不同波段的吸收特性取决于植被有机体的化学组成和结构,因此当植被生理健康出现问题时,其对于太阳辐射的反射和吸收特征会相比正常植被出现偏差。利用多光谱和高光谱遥感同时也可以定量反演植被的能量交换、植被净第一生产力(NPP)(误差范围低于20%)。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和植被净第一生产力,植被叶面积指数(LAI)都是评价植被生长状况和健康状况的关键参数,而这些指标都可以通过已有卫星遥感多光谱和高光谱数据基于较为成熟的方法获取。直接监测和评价植被的生长和健康状况,可以及时和有效地掌握植被是否受到损伤,以及间接推测储存于地下的CO2是否泄漏。生态系统对于CO2浓度变化的敏感性会随物种及种群结构的不同而有所不同,因此长期的本底值观测非常重要,同时要注意监测期间内的气象条件(温度、积温和降雨等)的变化,防止对植被生产力变化的错误归因。

对于水生生态系统,水质特别是p H值对于诊断水域系统是否受到CO2泄漏影响非常重要。直接测量和监测水生生态系统的生产力和生物多样性也是评价海洋生态系统受CO2浓度变化影响的重要手段。

土壤中高浓度的CO2容易对植被长势造成压力,植被压力可以作为一个独立的指标用来表征CO2是否从地下泄漏。植被压力可以用航空摄影、卫星图像和光谱图像方法测得。调查前必须建立背景基线条件,包括特定场地的温度、湿度和光线的季节性自然变化以及场地的营养变化等。一旦基线建立后,就可能观察到异常的植被压力。

2.高光谱成像技术

高光谱成像技术的定义是在多光谱成像的基础上,在从紫外到近红外(200~2500nm)的光谱范围内,利用成像光谱仪,在光谱覆盖范围内的数十或数百条光谱波段对目标物体连续成像。在获得物体空间特征成像的同时,也获得了被测物体的光谱信息。在研究与应用中,通过现场测量高浓度CO2胁迫条件下植被样本光谱曲线,并根据其他实验组测量的土壤CO2通量、大气CO2浓度及生物量等要素,能够分析不同CO2浓度胁迫条件下与植被光谱之间的相关性等。

3.多光谱成像监测技术

利用植物叶面在可见光红光波段有很强的吸收特性及其在近红外波段有很强的反射特性,进行植被长势遥感监测,通过这两个波段测值的不同组合得到不同的植被指数,从而识别植被种类及其长势差异,同时可利用波段组合计算的指数反映植被生长对土壤背景的变化。该指数随生物量的增加而迅速增大。比值植被指数又称为绿度,为二通道反射率之比,能较好地反映植被覆盖度和生长状况的差异,特别适用于植被生长旺盛、具有高覆盖度的植被监测。归一化植被指数为两个通道反射率之差除以它们的和。在植被处于中、低覆盖度时,该指数随覆盖度的增加而迅速增大,当达到一定覆盖度后增长缓慢,所以适用于植被早、中期生长阶段的动态监测。蓝光、红光和近红外通道的组合可大大消除大气中气溶胶对植被指数的干扰,所组成的抗大气植被指数可大大提高植被长势监测和作物估产精度。

⑧ 生态环境监测测什么怎么测

《山东省生态环境监测技术规范》,作为山东省推荐性环境保护地方标准之一,率先在国内建立了生态系统监测、生物群落监测、污染生态监测和生态影响类建设项目竣工环保验收调查的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
其中,生态系统监测指标体系分为两级:一级指标包括农田、森林、草地、水域湿地、城乡居民点和工矿用地、未利用地等6类生态系统。二级指标包括水田、旱田等24类次一级生态系统。对每一类生态系统类型监测其区域分布、面积及其动态变化。

生态系统监测方法采用遥感监测技术,其技术方法步骤主要包括遥感数据获取、遥感影像处理、遥感影像解译、地面核查和建立生态系统遥感监测数据库。
在生物群落监测方面,《规范》将山东省生物群落分为陆地生物群落、水生生物群落和海洋生物群落等3种主要类型。陆地生物群落监测方法主要包括样方法、样线法和访问调查法;水生生物群落监测和海洋生物群落监测采用实验室分析法。
在污染生态监测方面,以SO2为例,《规范》选用树生苔藓、地衣和紫花苜蓿作为SO2反应指示生物,选用垂柳和加拿大杨作为SO2污染累积指示生物,选用鲤鱼、鲫鱼和鲢鱼作为水环境污染累积指示生物。
通过生物伤害指数法和生物污染指数法判断生物伤害度指数和生物污染指数的特征,并将污染生态状况划分为4类,即无污染、轻污染、中污染和重污染。
生态影响类建设项目主要是指对生态环境产生影响的建设项目,主要包括交通运输、矿产资源开采、油田及输油气管线开发等建设项目。建设项目产生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包括生物多样性减少,自然资源减少或质量下降,生态格局与生态功能变化,景观变化,水土流失,环境污染。因此,在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调查中应将环境污染监测作为工作的重点。

⑨ 生态环境监测及评价主要技术

主要工作包括 2005 影像资料的购买及控制影像的准备、土地利用/覆盖数据的解译。

本次生态环境遥感监测与评价中土地利用/覆盖数据的解译主要是在 2005 年全省生态监测工作基础上进行。主要方法和步骤如下:

( 1) 检查投影参数

检查 2005 年解译数据的投影参数是否与标准投影一致 ( 即 Albers Conical Equal Area,椭球体为 Krasovsky,中央经线为东经 110°,双标准纬线为北纬 25°和北纬 47°,投影起始纬度 12°,中央经线偏差和起始点偏差都为 0) ,如果不一致,就利用 ArcGIS 的投影转换模块转化成标准投影。

( 2) 解译标志

采用专题组建立的土地资源解译标志,进行人机交互判读分析研究区域的土地利用/覆盖数据。

( 3) 解译图层精度要求

判读提取目标地物的最小单元: 一般规定变化的面状地类应大于 4 ×4 个像元 ( 120m ×120m) ,线状地物图斑短边宽度最小为 2 个像元,长边最小为 6 个像元; 屏幕解译线画描迹精度为两个像元点,并且保持圆润。判读精度要求: 各图斑要素的判读精度具体如下:一级分类 >95% ,二级分类 >80% ,三级分类 >70% 。

⑩ 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县域生态环境质量考核工作实施方案怎么写有范例吗

陕西省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县域生态环境质量考核工作方案

陕西省环境保护厅

陕西省财政厅

陕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二○一一年五月

一、适用范围

本工作方案适用于我省列入《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县域生态环境质量考核办法》(以下简称《考核办法》)中“附件3: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县域名单”中的41个县区(见附件2)的生态环境质量考核评价。

西安市:周至县

宝鸡市:凤县、太白县

延安市:子长县、安塞县、志丹县、吴起县

榆林市:绥德县、米脂县、佳县、吴堡县、清涧县、子洲县

汉中市:汉台区、南郑县、城固县、洋县、西乡县、勉县、宁强县、

略阳县、镇巴县、留坝县、佛坪县

安康市:汉滨区、汉阴县、石泉县、宁陕县 、紫阳县、岚皋县、平利县、镇坪县、旬阳县、白河县

商洛市:商州区、洛南县、丹凤县、商南县、山阳县、镇安县、柞水县。

其中试点县:志丹县、吴起县、镇坪县、旬阳县。

二、组织机构

为指导各市做好考核工作,省环保厅、省财政厅及省发改委联合成立陕西省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县域生态环境质量考核工作领导小组。

组 长:省环保厅厅长 何发理

副组长:省财政厅副厅长 韩中林

省发改委总工程师 樊维斌

省环保厅副厅长 李孝廉

成 员:省财政厅经建处处长 秦孝忠

省发改委规划处处长 温志刚

省环保厅监测处处长 李大虎

省环保厅规财处副处长 马占斌

省环境监测中心站站长 黄国全

领导小组下设陕西省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县域生态环境质量考核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以下简称省考核办),办公室设在省环保厅监测处,具体负责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县域生态环境质量考核各项日常工作。办公室主任由李大虎兼任。

三、任务分工

省财政厅:负责对考核评价工作的全过程进行指导与监督。

省发改委:负责对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汉中、安康、商洛三市的28个县(区)考核评价工作的过程进行指导与监督。

省环保厅:负责考核评价工作的组织实施,编制从2010年开始每年度的陕西省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县域生态环境质量考核报告。

省环境监测中心站:负责考核评价的技术支持工作,整理汇总和审核各市县区报送的数据资料,编写技术审核报告,协助省环保厅完成考核评价工作。

有关市级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负责组织辖区内的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县域开展生态环境质量考核工作,协调组织水质、空气质量监测、数据整理和审核。

被考核县域人民政府:按照环保部和财政部、省环保厅要求填报相关数据、编写自查报告,完成县域水质、空气质量监测工作。

四、考核程序

(一)列入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县域名单中的县级人民政府负责本县生态环境质量考核的自查工作,于每年1月底前向省考核办报送自查报告。

(二)省考核办于每年3月底前将全省的审核报告和审核意见上报环境保护部,同时抄报省财政厅、省发改委(省汉丹江流域水污染防治和水土保持联席会议办公室)。

五、2011年工作计划

以2009年为基准年,考核评价41个县(区)2010年的县域生态环境质量变化情况。

2011年4月20日前:省环保厅联合省财政厅转发环境保护部、财政部联合印发的《考核办法》。

省环保厅和省环境监测中心站参加国家相关培训,准备试点县域生态遥感影像。

省环保厅组织全省7市41县相关人员开展培训,制订陕西省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县域生态环境质量考核工作方案。

2011年4月25日前:被考核县级人民政府按照《考核办法》及《实施方案》的要求,将自查报告(见附件1)、数据资料报所在市级环保主管部门,各市审核后统一报送省环保厅。

2011年4月30日前:省环保厅对省域内被考核县域的数据进行汇总整理,对数据质量进行审核,形成省级数据审核表并报送环境保护部。

2011年6月30日前:省环境监测中心站于5月15日前完成4个试点县域遥感解译工作。被考核县级人民政府做好迎接环保部抽查准备工作。

六、指标解释

(一)林地覆盖率:指标解释按照国家林业部门概念,数据由县级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提供。

计算公式:林地覆盖率=县域内林地面积/县域面积×100%

(二)草地覆盖率:指标解释按照国家农业部门概念,数据由县级人民政府农业主管部门提供。

计算公式:草地覆盖率=县域内草地面积/县域面积×100%

(三)水域湿地覆盖率:指标解释按照国家水利、林业部门概念。数据由县级人民政府水利、林业主管部门提供。

计算公式:水域湿地覆盖率=(县域内河流面积+湖库面积+滩涂面积+沼泽面积)/县域面积×100%

(四)耕地和建设用地比例:指标解释按照国家农业、国土资源、城建主管部门概念。数据由县级人民政府农业、国土资源、城建主管部门提供。

计算公式:耕地和建设用地比例=(县域内耕地(水田、旱地)面积+建设用地(城镇用地、农村居民地及其他建设用地)面积)/县域面积×100%。

(五)坡度大于15度耕地面积:县域内山区、丘陵地区耕地及坡度≥15°的耕地面积。由县级人民政府农业主管部门提供。

(六)未利用土地面积:县域内沙地、戈壁、裸地、盐碱地等未利用地面积。由县级人民政府国土资源主管部门提供。

(七)SO2排放强度:指单位面积SO2的排放量,单位:千克/平方公里。

计算公式:二氧化硫排放强度= SO2排放量/县域面积

数据来源:环境保护部门环境统计数据,县域面积由国土资源主管部门提供。

(八)COD排放强度:指单位面积COD的排放量,单位:千克/平方公里。

计算公式:COD排放强度=COD排放量/县域面积

数据来源:环境保护部门环境统计数据,县域面积由国土资源主管部门提供。

(九)固体废物排放强度:指单位面积固体废物排放量,单位:千克/平方公里。

计算公式:固体废物排放强度=固体废物排放量/县域面积

数据来源:环境保护部门环境统计数据,县域面积由国土资源主管部门提供。

(十)污染源排放达标率:污染源排放达标率包括工业污染源排放达标率和城镇污水集中处理设施排放达标率。污染源主要是指县级以上重点污染企业,包括国控、省控、市控和县控的重点排污单位;城镇污水集中处理设施指县城、乡镇工业区、开发区等的污水集中处理设施。

计算公式:污染源排放达标率=达标排放的污染源数量/区域内污染源总数或县域内污染源监测达标次数总和/县域内污染源监测次数总和

数据来源:数据来自环境保护主管部门的环境监测数据。采用污染源监督性监测数据,严格按照地方或者国家颁布的行业污染物排放(控制)标准规定的项目进行监测,暂时没有针对性排放标准的企业,监测项目按地方或国家颁布的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规定中的项目进行,具体监测项目由监督管理的环境保护部门确定。未按照《考核办法》要求监测的,未监测频次按不达标次数计算。

(十一)水质达标率:指达到Ⅰ-Ⅲ类水质要求的断面占全部监测断面比例。数据来自环境保护部门环境监测数据。

计算公式:水质达标率=认证断面达标频次之和/认证断面监测总频次×100%。

数据来源:环境保护部门环境监测数据。未按照《考核办法》要求监测的,未监测频次按不达标次数计算。

(十二)空气质量达标率:指县域城镇空气质量优良以上的监测天数占全年监测总天数的比例。空气质量评价使用API指数法,用污染物日均值评价。

计算公式:空气质量达标率=优良质量天数/全年监测总天数×100%。

数据来源:环境保护部门环境监测数据。未按照《考核办法》要求监测的,未监测频次按不达标次数计算。

七、自查报告

自查报告由被考核县级人民政府完成。自查报告包括被考核县域“数据指标汇总表”和“上报指标与2009年指标比较情况的说明”两部分。

(一)数据指标汇总表

数据指标汇总表分为考核指标汇总表和副填报表两部分。考核指标汇总表主要用于计算被考核县域2009年、2010年EI值以及EI的年际动态值(△EI)。数据副填报表作为判别县域生态环境保护效果的辅助依据。

各县按照各自所属生态功能类型,填写汇总表中特征指标的相关项目。

(二)数据填报要求及注意事项

1.县级人民政府要认真准备,及时收集相关材料,客观填报数据,编写自查报告,保证数据填报规范性、可靠性及报送材料完整性。

2.县级人民政府填报的数据需具有相关部门(如环保、农业、水利、林业、城建等)加盖公章的证明。数据填报表、自查报告及相关的监测报告、数据提供证明报送省级环保主管部门。对于无法收集或获取的数据,需说明原因。

3.填报数据时须注意数据量纲的转换,避免填报出现差错。

4.副填报表中C表空气质量监测数据填报表,若为手工监测应逐次填写监测日的日均值,不得填报月均值或年均值。

八、有关考核指标环境监测方案

被考核县级人民政府每年度按照以下监测方案开展环境监测工作。本县不具备环境监测能力的,应当委托省环境监测中心站或市环境监测站进行监测。

(一)环境质量监测

1.水环境质量监测

水环境监测主要监测地表水。

地表水监测以手工监测为主,自动监测作为补充。

(1)监测断面布设 地表水监测断面的设置应符合国家地表水环境监测技术规范要求。评价县域内至少布设2个监测断面,已有2个水质监测断面(包括国控、省控或市控)的,则按照已有点位开展监测,不足2个监测断面的,应在县域范围内选择最大的河流(水系)和第二大河流(水系)各布设一个监测断面。县域范围内无地表水体的不监测。

(2)监测项目 手工监测项目为《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表1的指标(粪大肠菌群指标不监测),并增加流量和电导率项目。

自动监测项目为水温、pH值、溶解氧、电导率,浊度,高锰酸盐指数和氨氮7项指标。

(3)监测时间及频次 手工监测每年监测12次,每月监测一次。

自动监测时间为每日的0:00、4:00、8:00、12:00、16:00、20:00时采样监测。

2.空气质量监测

空气质量监测以自动监测为主,尚未具备自动监测条件的采用手工监测或流动监测。

(1)监测点位 已开展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的,按已有点位开展监测;尚未开展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的,在县城人口密集区布设监测点位,至少布设1个点位,开展手工或流动监测。

(2)监测项目 监测项目为总悬浮颗粒物(TSP)、可吸入颗粒物(PM10)、二氧化硫(SO2)和二氧化氮(NO2).

(3)监测时间及频次 手工监测和流动监测每月监测1次,连续监测5天;自动监测为每小时监测1次,手工监测方法按《环境空气质量手工监测技术规范》(HJ/T194-2005)所规定的方法和技术要求进行。

3.污染源排放达标率

污染源监测按污染源监督性监测有关规定执行,对国控、省控和市控和县控污染源每季度至少监测一次。

(二)质量保证

水、空气环境质量监测,执行相关的技术规定和标准,建立全程序的质量管理措施。

1.水质监测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地表水和污水监测技术规范》(HJ/T 91—2002),《环境水质监测质量保证手册(第二版)》及《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第四版)的有关要求。

2.空气质量监测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手工监测技术规范》 (HJ/T194—2005)、《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技术规范》(HJ/T193—2005)、《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及《空气和废气监测分析方法指南》的有关要求。

3.水、空气监测从样品采集、样品流转、样品分析到数据审核都有完整的记录,并三级审核,同时建立电子或纸质档案。

九、质量控制

质量控制工作要贯穿整个考核评价工作。相关参与单位或部门都必须开展严格的质量控制工作。

(一)被考核县域抽查

环境保护部负责组织开展结果抽查工作。抽查方式包括现场核查、高分辨率遥感核查、以及无人机监测等。重点检查具有以下情况的县域:

(1)与2009年及上一年度相比,报送的指标数据或计算获得的指标发生明显变化的县域;

(2)数据来源不明确,未能提供有效证明的县域;

(3)未能按照《考核办法》或实施方案要求提供数据材料的县域。

(4)工作组织不力,数据填报不规范,存在胡填、乱填嫌疑的县域;

(二)数据搜集质量控制

被考核县域在收集数据资料或组织开展监测时,要严格执行相关的技术规范及规定。各部门提供的数据(如自然生态指标数据),均需有相应部门加盖公章的证明文件;对于SO2、COD、固废等指标数据必须是上级环保部门文件认定的数据;水质、空气质量监测严格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地表水和污水监测技术规范》(HJ/T 91-2002)、《环境水质监测质量保证手册(第二版)》及《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第四版)、《环境空气质量手工监测技术规范》(HJ/T194-2005)、《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技术规范》(HJ/T193-2005)、《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及《空气和废气监测分析方法》(第四版)的有关要求,同时从样品采样、流转、分析测试、数据审核、监测报告都有完整的记录,建立电子或纸质档案。

十、县级人民政府数据报送

(一)报送对象:省环境保护厅

(二)报送内容:自查报告、水质、空气质量监测报告、污染源监督性监测报告等,以及有关数据提供说明和证明材料(按此顺序装订成册)。

(三)报送时间:被考核县级人民政府于每年1月底前,向所在地的市级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报送自查报告,由市级环保部门审核后统一报送省级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

(四)报送方式:电子版(光盘)和纸版一式两份同时报送。附件:1.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县域生态环境质量考核自查报告

2.陕西省41个县(市)生态功能区类型表

热点内容
一部国外电影,一个老男人骑个摩托车 发布:2024-08-19 09:13:10 浏览:920
脖子上有睾丸是什么电影 发布:2024-08-19 09:03:17 浏览:374
变形金刚撒谁家的 发布:2024-08-19 08:43:06 浏览:478
美国男电影双胞胎 发布:2024-08-19 08:42:20 浏览:764
黑人橄榄球少年收养电影 发布:2024-08-19 08:25:26 浏览:918
夏目哉大片 发布:2024-08-19 08:09:22 浏览:806
他第一部出演的电视剧是,的英语 发布:2024-08-19 08:07:54 浏览:654
电影检索 发布:2024-08-19 07:48:52 浏览:198
谁有视频 发布:2024-08-19 07:41:55 浏览:141
成龙香港鬼片电影大全 发布:2024-08-19 07:39:46 浏览: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