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库湖沼化
㈠ 水蛭属于什么类动物
水蛭属于环节动物门、水蛭纲、咽蛭目、水蛭科的冷血环节动物。
水蛭体长稍扁,乍视之似圆柱形,体长约2~15厘米,宽约2毫米~1.5厘米。背面绿中带黑,有5条黄色纵线,腹面平坦,灰绿色,无杂色斑,整体环纹显著,体节由5环组成,每环宽度相似。眼10个,呈∩形排列,口内有3个半圆形的颚片围成一Y形,当吸着动物体时,用此颚片向皮肤钻进,体大型,体长60-120mm,宽13-14mm。背面暗绿色,有5条纵纹,吸取血液,由咽经食道而贮存于整个消化道和盲囊中。身体各节均有排泄孔,开口于腹侧。雌雄生殖孔相距4环,各开口于环与环之间。前吸盘较易见,后吸盘更显著,吸附力也强。
水蛭生活在稻田、沟渠、浅水污秽坑塘等处,嗜吸人畜血液,行动非常敏捷,会波浪式游,也能作尺蠖式移行。每到春暖即行活跃,6~10月均为其产卵期,到冬季往往蛰伏在近岸湿泥中,不食不动,生存能力强。在中国南北方均可生长繁殖,它主要生活在淡水中的水库、沟渠、水田、湖沼中,以有机质丰富的池塘或无污染的小河中最多。生长适温为10-40℃,北方地区低于3℃时在泥土中进入蛰伏冬眠期,次年3-4月份高于8℃左右出蜇活动。水蛭为杂食性动物,以吸食动物的血液或体液为主要生活方式,常以水中浮游生物、昆虫、软体动物为主饵,人工条件下以各种动物内脏、熟蛋黄、配合饲料、植物残渣,淡水螺贝类、杂鱼类、蚯蚓等作饵。中国大部地区的湖泊、池塘以及水田中均有生产。主产于山东微山、东平、南阳湖等湖中,以微山湖产量最大。
㈡ 水利枢纽对环境有何影响
从生态环境的观点来看,水利枢纽也是人类通 过对水资源的调节、控制以改善生态环境,维持新的 生态平衡的工作。 水利与生态相联系就是把水利枢 纽和生态问题相结合, 促进生态环境的良性发 展 〔1〕 。 但是水利枢纽也会对水环境造成一定的影 响,就此问题开展研究分析与总结。 1 水利枢纽对水环境的影响 〔2 -7〕 由于水库建成蓄水,改变了河流原来的水文条 件,小的水库由于库容有限,基本不改变河流的水文 条件。 但大、中型水库(有的是年调节水库,有的是 多年调节水库) 会改变河流的水文条件和水流状 态,使泥沙等在库内沉积,库水及下游河段水流含沙 量减少,会对有些物质产生吸附与解吸,水质变化。 水的流速变小,库内滞留时间加长,扩散能力减弱, 致使水库局部污染超标,受氧能力减少,库区接纳 BOD 污染负荷能力下降和降解量增加,即流速减 缓,降低自净能力。 另一方面,水的滞留时间增加, 增大了自净能。 水库蓄水淹没的土壤中有毒有害物 质和营养物质被水溶出,可能引起水库的水质下降, 水库也会拦蓄营养物质(氮、磷、钾等),促进藻类的 生长,有可能出现富营养化现象,如昆明滇池,在夏 季甚至会出现深水层缺氧现象。 随着库水位的上升,两岸地下水位也相应上升, 因而出现浸没、湿陷、塌井、沼泽化、盐渍化等。 同时 也造成库水向库外渗漏,使库外某些地区的水文地 质状况发生改变。 如云南以礼河水槽子水库,开始 蓄水5d 后就发现库水外漏,库水经过80d 在西南侧 低地那姑盆地的白雾三村出流,造成房屋破坏或由 于地面出水而不能居住。 由于兴修水利工程造成泥沙淤积移位形成的生 态环境问题。 例如,三门峡水库末端泥沙淤积使潼 关河床抬高,致使上游渭河洪水下泄不畅,两岸农田 排水困难,局部沼泽化。 永定河官厅水库库区淤积 泥沙导致上游支流沩水河河口形成拦门沙,影响沩 水河泄洪排水。 不仅如此,水库还能通过影响水质对人类产生 影响。 水利枢纽蓄水后,由于多方面的原因,使水体 中的微量元素发生变化,又通过食物链的浓缩作用 到达人体。 除一些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外,另一些 如汞、铅、镉等对人体有害的元素,可能对人体会产 生畸变、突变。 水中有机物质的污染也不可忽视,要 研究有机污染物的转化规律,以便寻求解决的对策。 在水库下游,一般情况下排放水的含沙量减少, 下游河床发生冲刷,河床沉积的沙变,吸附能力降 低,自净能力变差。 但当水库冲沙时,下游河段水浊 度增加,铅、汞等有害物质有所增加,溶解氧、氨、氮、 硝酸盐等的浓度在冲沙时会有增加,总体水质变差。 水库下游还可能会出现缺乏营养物现象。 由于水库 蓄放水,将影响其下游河段和地下水位的升降时间 发生改变,进一步影响下游洪灾的防御及下游潜育 化、沼泽化程度。 由于水库蓄水,入海口部位河流水 位在有些时候会下降,产生咸水入侵,造成入海口三 角洲地区土壤盐渍化。 河水来沙量的减少,会造成 入海口处海岸的侵蚀。 水库对营养物质的拦截,影 响下游河段及入海处近海鱼类的生存。 水库清水对下游河段的冲刷,可改善航道,提高 泄洪能力。 但也会造成岸坡、河堤坍滑,对防洪、人 居、航运造成负面影响。 水库拦截泥沙,使下游的土 地得不到正常肥力补给,需增加肥料的使用。 如尼 罗河下游自建阿斯旺水库后,农业生产得增加化肥 的使用。 2 降低水利枢纽对水环境影响的对策 分析 2 1 树立生态水利的意识 正确认识、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协调处理水 利工程可能造成的负面影响,“以人为本”就是要以 全人类包括我国人民发展的要求为基本出发点,努 力满足人民改善生活条件的需求。 但是,首先要规 范人类自身的行为。 不能使人口无限增加,甚至超 过环境容量; 不能浪费资源,使资源提早枯竭。 要 认真分析不同历史时期的水土资源承载能力和环境 承载能力,特别是水资源承载能力。 要限制在水资 源紧张的地区发展高耗水工业和扩大灌溉面积; 不 允许在洪泛区特别是河道行洪范围内围垦或修建公 共和民用建筑物等。 “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是要发展,但不能以当代 人的发展侵占后代人可以发展的权利。 这就要求在 发展中非常注意对资源合理利用、对生态突出关注、 对环境倍加保护。 对水利工作者来说,更重要的是 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支撑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 展。 在修建水利工程之前,要通过合理的规划设计, 研究确定对生态环境造成负面影响的对策。 在修建 工程中要按设计要求,妥善安排好各种实施工作。 在修建工程之后要充分利用调度管理发挥工程正面 效益,设法修复或弥补因修建水利工程而造成的生 态环境负面影响。 自有人类社会以来,人与自然都在发展。 宏观 上大自然的发展变化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例 如,地壳的变动、河道的切割、大江大河三角洲的冲 淤等等。 但是人类仍然能够在微观的尺度上改变自 然环境,以求得自身的发展。 水利工程也正是在一 定条件下修堤、筑坝、开渠、建闸、安装水力机械,改 变水环境,以求得人类在防洪、灌溉、供水以及发电、 通航各方面取得有利的生存发展条件。 人类越发 展,改造自然的能力越强,对自然环境的影响也越 大。 所有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干预,都会造成对生态 不可逆转的破坏。 例如:甘肃的黄羊河流域由于水 资源过度开发,特别是上游的过度用水,使下游干旱 缺水,土地沙化加剧,当土地沙化形成沙漠时,就很 难逆转。 人类对湖沼、湿地的过度围垦也会造成一 系列生态环境失衡问题。 因此,我们必需高度重视 水利发展中的生态环境问题,用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的理念来认识和妥善处理水利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 响,确保水利事业健康快速发展。 2 2 加强负面影响的调查分析和评价,提出处理方 案 兴修水利工程的目的是为改造水环境,使之向有利于人类生存发展的方向转化。 这里所谓负面影 响指的是兴修水利工程所带来对生态环境的副作 用。 这些副作用往往不容易为人们正确认识,或因 出发点不同而认识有很多分歧。 因此必须对水利工 程的副作用有正确的评估和处理的对策。 这就需要 积累大量观测调查资料,加强分析研究工作,对负面 影响进行实事求是的评价,并提出正确的处理方案。 目前,在水利工程的规划设计规范中,都要求进 行环境影响评价,并需进行严格的审批。 应予以充 分重视并加强此方面工作。 1997 年水利部发布的 《江河流域规划编制规范》 中也提出了对江河流域 治理开发规划方案进行环境影响评价,要求从宏观 上识别、预估、分析其对生态环境的有利和不利影 响,研究减免不利影响的对策和措施并纳入规划方 案。 上述规定是减免水利工程对生态环境产生负面 影响的有力措施。 可以防止过去一些地区因缺乏流 域统筹规划,造成水利工程修建越多,生态环境负面 影响越重的状况。 对七大江河流域综合规划修编 时,特别需要注意加强对环境影响评价方面的工作。 有些生态环境脆弱地区对河流已进行了比较全 面的流域治理规划。 如位居我国西北内陆干旱区的 黑河流域,过去由于缺乏统一规划,近半个世纪来, 中游引用水量过多,下游河湖干涸,沙生植物包括胡 杨、梭梭林及柽柳、沙枣等大面积死亡,土地荒漠化 加剧。 经过加强水资源统一管理,1999 年成立了黑 河流域管理局,编制了黑河流域近期治理规划。 从 2000 年起开展跨省水量调度,成功地促进了中游地 区节约用水,下泄流量显著增加,河道断流时间减 少,黑河水流不仅进入东居延海,还进入了干涸40 多年的西居延海。 既开发利用了水资源,促进了张 掖地区节水型社会的发展,也有效地保护了生态环 境。 2 3 加强多学科合作,为修复或补救生态环境提供 支持 在修建三峡时,渔业工作者曾就中华鲟保护问 题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采取人工繁殖取得很大成 功。 南水北调工作中,生态学者对血吸虫病是否会 随调水而转移也做了大量工作,明确它的寄生母 体———钉螺不会越过纬度33°15′线而生长。 其他在 湿地保护、退耕还林还草等方面更需要地理学、林 学、生物学多学科研究。
㈢ 水蛭的作用和功效
1、对血液的作用
水蛭素能阻止凝血酶对纤维蛋白的作用,阻碍血液凝固。水蛭素不受热或乙醇之破坏。水蛭尚可分泌一种组胺样物质,因而可扩张毛细血管而增加出血。水蛭醇提取物抑制血液凝固的作用较虻虫、虫、桃仁为强,水蛭醇制剂的作用较水制剂的作用为强。
2、清淤血的功效
古医学利用水蛭来吮吸外伤病人有血,达到清理瘀血的目的;中医内科将干燥后的虫体泡制成药,治疗瘕块、血瘀、闭经、跌打损伤等。
(3)水库湖沼化扩展阅读:
生活环境
生活在稻田、沟渠、浅水污秽坑塘等处,嗜吸人畜血液,行动非常敏捷,会波浪式游,也能作尺蠖式移行。每到春暖即行活跃,6~10月均为其产卵期,到冬季往往蛰伏在近岸湿泥中,不食不动,生存能力强。
生活习性:水蛭属冷血环节动物,在中国南北方均可生长繁殖,它主要生活在淡水中的水库、沟渠、水田、湖沼中,以有机质丰富的池塘或无污染的小河中最多。生长适温为10-40℃,北方地区低于3℃时在泥土中进入蛰伏冬眠期,次年3-4月份高于8℃左右出蜇活动。
水蛭为杂食性动物,以吸食动物的血液或体液为主要生活方式,常以水中浮游生物、昆虫、软体动物为主饵,人工条件下以各种动物内脏、熟蛋黄、配合饲料、植物残渣,淡水螺贝类、杂鱼类、蚯蚓等作饵。
㈣ 水库捡的请问这个贝类叫啥名
背角无复齿蚌
背角无齿蚌(制学名:Anodonta woodiana或Sinanodonta woodiana)俗名菜蚌、河蚌、湖蚌、蚌壳、无齿蚌、圆蚌等,是蚌科无齿蚌属的一种。壳长达20厘米,呈有角突的卵圆形,前端圆,后端略呈斜截形。壳薄,微膨胀,壳面平滑,生长线细,3条肋脉。无铰合齿。我国各地江河、湖沼中均有分布。肉可食,也适作鱼类、禽类的饵料和家禽、家畜的饲料。有的地区用为淡水育珠蚌,但珍珠的质量次于三角帆蚌及褶纹冠蚌所育的珍珠。壳可入药。
㈤ 杜泽铜山源水库作文140
徐州市位于江苏省西北部.东经116°22′~118°40′、北纬33°43′~ 34°58′之间。东西长约210公里,南北宽约140公里,总面积11258平方公里,占江苏省总面积的11%。域内除中部和东部存在少数丘岗外,大部皆为平原。丘陵海拨一般在00-200米左右,丘陵山地面积约占全市9.4%。丘陵山地分两大群,一群分布于市域中部,山体高低不一,其中铜山县东北的大洞山为全市最高峰 ,海拔361米;另一群分布于市域东部,最高点为新沂市北部的马陵山,海拔122.9米。平原总地势由西北向东南降低,平均坡度1/7000--1/8000,平原约占土地总面积的90%,海拨一般在30-50米之间。 徐州市地处古淮河的支流沂、沭、泗诸水的下游,以黄河故道为分水岭,形成北部的沂、沭、泗水系和南部的濉、安河水系。境内河流纵横交错,湖沼、水库星罗棋布,废黄河斜穿东西,京杭大运河横贯南北,东有沂、沭诸水及骆马湖,西有夏兴、大沙河及微山湖。 拥有大型水库两座,中型水库5座,小型水库84座,总库容3.31亿立方米,以及众多的桥、函、渠、闸等水利设施,初步形成具有防洪、灌溉、航运、水产等多功能的河、湖、渠、库相连的水网系统。 徐州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年气温14℃,年日照时数为2284至2495小时,日照率52%至57%,年均无霜期200至220天,年均降水量800至930毫米,雨季降水量占全年的56%。气候资源较为优越,有利于农作物生长。主要气象灾害有旱、涝、风、霜、冻、冰雹等。气候特点是: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量适中,雨热同期。四季之中春、秋季短,冬、夏季长,春季天气多变,夏季高温多雨,秋季天高气爽,冬季寒潮频袭。 徐州地处南北相交之处,历史上有英雄美人的传说。湖光山色,刚柔相济,自然风光兼有北方的豁然大气和南方的钟灵秀丽。这里依山带水,岗岭四合,山围着城,城环着山,山水特色十分明显。故黄河穿城而过,大运河傍城而流。向来被誉为“北国锁钥,南国门户”,自古便为兵家必争之地,素称“五省通衢”
㈥ 水库怎么样捉水蛭,还有死水里的水蛭多还是活水里的水蛭多,河流或是水库上游有污水排放水蛭多么
水蛭属冷血环节抄动物袭,在中国南北方均可生长繁殖,它主要生活在淡水中的水库、沟渠、水田、湖沼中,以有机质丰富的池塘或无污染的小河中最多。生长适温为10-40℃,北方地区低于3℃时在泥土中进入蛰伏冬眠期,次年3-4月份高于8℃左右出蜇活动
水质污染了很多水生生物成活不了 所以不是有污染才有
水蛭是杂食 可以用砸开壳的田螺或则蚌放在细网中 最好晚上放 早上去收网 你试试
㈦ 徐州为什么在古代军事中的地理位置如此重要
徐州历史上为华夏九州之一,自古便是北国锁钥、南国门户、兵家必争之地和商贾云集中心。徐州地处苏、鲁、豫、皖四省交界,东襟淮海,西按中原,南屏江淮,北扼齐鲁,素有“五省通衢”之称,是国家重要的综合交通枢纽。从北往南打的话,攻下了徐州,扬州的门户大开,扬州不保,南京也就危险了。从南往北打,只要占领了徐州,整个中原就像一个大棋盘一样摊了开来。
徐州在历史上的别称叫做彭城。
徐州历史悠久,6000多年前,徐州的先民就在此生息劳作。原始社会末期,尧封彭祖于今市区所在地,为大彭氏国,徐州称彭城自始起。春秋战国时,彭城属宋,后归楚,秦统一后设彭城县。楚汉时,西楚霸王都彭城。西汉设彭城郡,东汉设彭城国、都彭城。
三国时,曹操迁徐州刺史部于彭城,彭城自始称徐州。魏晋南北朝各代曾设彭城国或徐州,都城或治所多在彭城。隋时设徐州,后改彭城郡,治彭城。唐初,徐州与彭城郡名称多次互易,中后期徐州为节度使驻地。
(7)水库湖沼化扩展阅读
徐州市的地理区位优越,在我国实行沿海、沿江、沿线开放开发战略中,处于东部沿海开放带和陇兰地带的交汇处,也是长江三角洲与环勃海湾两大经济区的结合部。
具有东靠西移、南北对接、双向开放、梯度推进的战略区位特征。1986年苏鲁豫皖四省接壤地区18个地市成立淮海经济区。
徐州客观形成了南京以北、济南以南、连云港以西、郑州以东这一区域的中心城市,辐射范围近20万平方公里,人口1.09亿。
《国家国土规划纲要》将徐州列为近期发展的特大城市,建设部在《新亚欧大陆桥陇海兰新线城镇体系规划纲要》中,把徐州列为新亚欧大陆桥东端第一个中心城市。
㈧ 河流湖沼水库池塘中沉积的泥沙什么词语
(淤泥)yu ni【名】河流、湖沼、水库、池塘中沉积的泥沙,所含有机物多,常呈灰黑色。(选自现代汉语词典第五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