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生态游
㈠ 西安金滩生态文化旅游有限公司怎么样
西安金滩生态文化旅游有限公司是2017-03-22在陕西省西安市高陵区注册成立的其他有限责任公司,注册地址位于西安市高陵区耿镇周家村村民委员会院内。
西安金滩生态文化旅游有限公司的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注册号是91610117MA6U2QAC9M,企业法人齐鹏飞,目前企业处于开业状态。
西安金滩生态文化旅游有限公司的经营范围是:住宿;客运服务;餐饮服务;园林绿化工程的设计、施工;房地产开发、销售;旅游资源开发;景区的营运管理;酒店管理;生态农业项目开发;农副产品的销售;市场营销策划;旅游商品开发、销售;旅游景区配套设施建设;文化艺术交流活动的组织、策划;工艺品研发、制作及销售;会议会展服务。(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
通过爱企查查看西安金滩生态文化旅游有限公司更多信息和资讯。
㈡ 西安SPA养谁去过,觉得哪家好
西安好的地方真的很多
一纸沉烟,烽火九州,笑谈里,说你看我,多少多,梦里花散人生曲,浮生笑,江湖梦,词愁泪多。眼角的每一个泪珠,都是缘聚缘散,再也不见,诉说风景的琳琅,才知道你是曾经,我是流浪。相思赋,眉弯笑我,情眼一句否,来世再温柔,风相望,花问情,莲花一笑此情散。逗留,一个频频一笑,一个花月动容,才知道此生非我有。
大堂设计将时尚元素使用到极致,打造出不同的空间层次。设计中大的亮点是水幕生态鱼缸,沿整个墙面设计,各类漂亮的观赏鱼自由自在的游来游去,水藻也水波摇曳,配合灯光设计,完美展现海底世界之美,不单单是个鱼缸而应该称为水族馆了,让整个大堂空间,有了自然之美、原生态之美。前台设计也是配合海底世界的水幕设计,将前台设计成冲浪板的造型,远远望去,白色冲浪板、蓝色海洋,好像真的是在享受海边度假的休闲惬意。吊顶设计也是别有新意,不再是采用普通的龙骨吊顶设计,也不是循规蹈矩的规律排列,错落有致的排列打造出更活泼、更自然的感觉,并用水晶吊片和绿色藤蔓植物装点,紫色水晶在灯光映衬下,像一串串紫葡萄,垂涎欲滴,又像一簇簇紫藤萝,芳香四溢,光影陆离间,仿若爱丽丝进入世外桃源的仙境之梦。
这就是我在的这家的环境情况,真的特别
㈢ 西安最值得去的十二个地方有哪些可以说说吗
耿峪峡谷漂流、秦岭大寺、陕西省历史博物馆、西安半坡国际艺术区、鲸鱼沟都是西安值得去的地方
1、耿峪峡谷漂流:耿峪丛林峡谷漂流距离西安40公里,西汉高速、环山旅游线等多条公路均可到达,是最刺激、最生态、最便捷的西安漂流地,是陕西丛林峡谷漂流唯一的绿荫漂流。船在水中漂,人在画中游,就是耿峪丛林峡谷漂流的真实写照。耿峪丛林峡谷漂流周边有道家圣地楼观台、财神庙、爱情谷、薰衣草庄园、玫瑰庄园等景区,景区服务设施完善,无论是家庭享受山水之乐,情侣携手避暑游玩,都市白领远离喧嚣,这里都是纳凉避暑休闲娱乐的绝佳去处。
4、西安半坡国际艺术区:半坡国际艺术区原名纺织城艺术区,被称为“西安的798”,由原先西北第一印染厂改建而来。约60年前,在这片土地上曾诞生出工业文明的辉煌传奇,整片纺织城区域也曾是西安最繁华的区域之一,被美誉为“小香港”。外观看起来是一个废弃的工厂,院内最让人印象深刻的是那个复古火车头,还有墙壁上各式各样的涂鸦。很有特色的一个地方,艺术氛围浓厚,有许多有创意的小店,人不很多,安静,你可以静下心慢慢去欣赏,品味。
5、鲸鱼沟:鲸鱼沟位于白鹿原狄寨镇南2公里,距西安约30公里,为灞桥区与长安区交界。植被茂盛,竹林青翠蓊郁,优美的湖光山色,使人如入仙境。这里是西安郊区最近、也是唯一拥有天然竹林的旅游景点,置身竹海静静地漫步,竹叶清香令人心旷神怡。沟内自然风光秀丽,一年四季景色各异。阳春山花遍野,争奇斗艳;炎夏浓荫蔽日,凉意袭人;深秋红叶烂漫,如火如荼;朔冬群岭银装,玉树梨花。
㈣ 秦岭大力发展生态旅游的有利条件
秦岭生态保护区 记者 王健 摄
秦岭的美,四季分明。
告别了郁郁葱葱的春夏时节和层林尽染的深秋,在一场初冬大雪的装扮下,巍巍秦岭展现出了另外一种大气磅礴的美,让人们更深刻地体会到了银装素裹、分外妖娆的含义,也更增加了世人对于大秦岭的依恋和热爱。
2012年7月,西安市提出了要抓好事关西安长远发展的五项重点工作,在全市上下形成共识,其中就包括对秦岭北麓生态环境的保护,并明确提出要以对历史、对人民负责的态度,持续推进秦岭北麓生态环境保护,努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西安。
保护好大秦岭,让绿水青山永续,是西安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更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历史责任。近5年来,全市上下持之以恒、齐心协力、攻坚克难,为保护秦岭北麓的生态环境与维护其生态功能不懈努力,并取得了显著成效。
长效机制
建立法治框架下的“治本”路径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只有实行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才能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可靠的制度保障。
2013年10月1日,《西安市秦岭生态环境保护条例》颁布实施,这是全国大中城市中,首次为一座山而专门设立的地方性法规,标志着西安对秦岭生态环境的保护进入了“法治”时代。这部条例与《陕西省秦岭生态环境保护条例》《西安市秦岭生态环境保护区内投资项目管理办法(试行)》《秦岭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考核暂行办法》及各部门法规一起编织起了一道“法网”,构成了较为完备的秦岭保护法规体系。
同时,我市在《西安市秦岭生态环境保护十三五规划》的基础上,推进“多规合一”工作,相继完成《大秦岭西安段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大秦岭西安段保护利用总体规划》《翠华-五台、楼观、太平、沣峪、汤峪五个片区控制性规划》,形成较为完善的秦岭生态环境保护规划体系,从根本上解决空间规划冲突、资源环境保护和利用等现实矛盾。
市秦岭办多次进行专题研究讨论,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研判,提出调整理顺市、区(县)秦岭保护机构职责,夯实区(县)政府主体责任和镇(街道)直接责任,推动执法力量下沉等建议,有效推动了管理机制的完善。
秦岭生态环境的保护,西安已经建立起法治框架下的“治本”路径。
主动作为
全面实施秦岭生态环境保护工程
如今,提起环山公路的绿道,许多骑行爱好者都非常熟悉,这一标志性路段,不仅成为沿山群众工作休闲的便利通道,也是秦岭北麓一条最重要的景观长廊。
近年来,全市上下主动作为,多措并举,精心施工,已累计投资30亿元,全方位整治提升秦岭北麓生态环境,踏踏实实地做了许多深受百姓好评的工作。2011至2014年,开展了秦岭北麓直观坡面绿化工程造林2.89万亩;2015年起,高品质推进环山路两侧166公里的绿化、亮化、美化工程,共栽植各类乔、灌木310万株,绿化面积104万平方米。太乙宫至沣峪口转盘21公里太阳能路灯建成点亮。2个生态节点广场、4个农贸市场和21个停车场正式投入使用。户县21公里绿道示范工程建成投入使用;重要节点、重点峪口、子午大道及东西出入口等7个界碑标识建设完成;沣峪口片区综合改造提升工程第一阶段建设已完成;老沿山路连接改造工程和秦岭北麓18条河道的综合治理提升工程实施顺利;秦岭终南山世界地质博物馆建成开放。
数字的背后,是艰辛而扎实的工作。“保一山碧绿,护八水长流,建美丽西安”的目标已经取得实效,树多了、灯亮了、路宽了、景美了,百姓的口碑也越来越好了。
一方面是加大生态建设的投入力度,另一方面我市在遵循最大保护原则的基础上,严格建设项目准入审批,严格执行禁止在秦岭北麓生态保护区内新建污染水源和破坏环境的建设项目这一规划保护要求。2013年以来,共审核准入生态保护、生态旅游、基础设施、国防建设等方面的项目88个,多个影响生态环境保护的项目被“拒之门外”,秦岭北麓的生态也一天天地向好发展。
铁腕治乱
对破坏生态环境行为说“不”
保护秦岭北麓的生态环境,要对那些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说“不”。近5年来,我市持续开展秦岭生态环境保护常态化整治,严打“乱占乱建、乱采滥挖、乱排乱放、乱砍滥伐”行为,“四乱”得到有效遏制。
市国土局矿管处处长郑世骅介绍说,近年来我市严格执行《西安市矿产资源规划(2006年-2020年)》,持续开展对秦岭非法采砂采石的严厉打击,非法开采问题已得到全面遏制,没有发生大面积、系统性非法开采现象,矿山监管形势总体可控。2015年,违法勘查开采行为已全部取缔到位;有序关闭各类矿产资源开发,由2004年的106个合法矿权减至45个。4年来,已关闭矿山40个。到2020年底前,采矿权控制在17个以内,全市矿山数量比2014年减少72%,达到国家绿色矿山建设标准。
在对环山路开展环境综合整治过程中,市秦岭办按照“一根绿线穿到底”的思路,协调组织区县秦岭办开展常态化的环山路两侧旅游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及时拆除清理违规乱设门头立柱、灯笼、门头牌匾、占道经营摊点;及时清理生活、建筑垃圾;及时清查整改违规超高建筑,如今那条纵横东西的环山路景观廊道,变得更加亮丽多姿。
曾几何时,秦岭北麓违法建设愈演愈烈,使青山绿水伤痕累累,伤疤不断,使原本属于西安市民的后花园变成了少数人私人领地。2014年3月,西安市委、市政府主动出击,在法治的框架下,加大对违法建筑的打击力度,让破坏秦岭生态环境的行为“无处藏身”,使秦岭生态环境保护出现了崭新局面,这一作为得到了中、省领导的充分肯定。
2014年,我市全面完成202栋违法建筑处置任务,依法拆除145栋、没收57栋,并对拆除点及周边环境实施了生态恢复145.06亩。2015年,新查处违法建筑10栋(周至县2栋、长安区8栋),依法拆除5栋,整改4栋,没收1栋;重新核定拆除202栋违法建筑中的3栋(户县)。西安以实际行动遏制了破坏秦岭生态环境行为的蔓延、扩散,不仅极大震慑了秦岭生态环境破坏行为,也从整治规模、执法程序、惩罚方式上,为全国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依法整治违建提供了“西安方案”。
全民参与
为后代留下一片完美的青山绿水
在保护秦岭生态环境的过程中,我市始终坚持保护与富民工程相结合。2013-2015年,西安3年扶贫攻坚工作中,全市涉贫镇(街办)共72个,秦岭保护区内就有40个,占总数的56%。为尽快帮助秦岭地区当地人民群众脱贫致富,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和旅游业,取代传统经济模式,形成了以周至猕猴桃、户县葡萄、蓝田核桃及长安区现代农业为代表的规模农业;形成了以自然资源和采摘旅游为依托的农家乐经济模式;进行蓝田县玉山古镇、葛牌古镇和周至县厚畛子古镇为代表的古镇建设,推进户县化羊庙、阿姑泉等美丽乡村建设,打造灞桥区洪庆山风情小镇;对6个水源地一级保护区8.4万群众进行移民搬迁,加强水源保护,为脱贫致富创造了条件。
与此同时,大力发展秦岭生态旅游经济,与以人文景观为主体的关中平原旅游带优势互补,共同构成西安旅游资源开发的基本框架。依托6个自然保护区、14个森林公园、1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38个旅游景区、2个地质公园及世界文化遗产、文化古迹、6个佛教宗祖庭、8个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宗教寺庙,开发旅游资源,突出“秦岭山、水、森林自然美与古长安悠久历史文化美”相结合的地域特色;建设以秦岭野生动物园为核心,向东西两翼扩展的沿山文化旅游带,辐射和带动周边经济快速发展。
为了让保护秦岭的理念更加深入人心,市秦岭办举办了一系列活动,向市民展示秦岭的人文生态,让更多的人参与到保护秦岭、爱护秦岭的行动中来。从2012年起,连续4年组织开展“感恩秦岭——我为秦岭植棵树”志愿者活动;2013年组织“第三届秦岭高峰论坛”和“呵护与守望——大美秦岭”当代国画名家邀请展、百年经典影像展、城市定向赛活动;2014年举办“重走红军路,感恩大秦岭”教育活动;2015开展“守望大秦岭——问道终南山”专题活动,就秦岭保护问计于群众、问计于社会、问计于名家;今年,还组织了2000余名志愿者参加“志愿者护绿行动”公益活动。润物无声,这些活动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每一位西安人,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效果。
今天,西安对秦岭生态环境的保护已进入新阶段,这种保护还将持续下去,也必将成为一项惠及西安长远发展的战略工程、生态工程、文化工程和民生工程。
㈤ 西安火车站到长安区阳光雨露际旅游生态园坐那路车
公交线路:9路 → 地铁2号线 → 游9/320路,全程约33.4公里
1、从西安站步行约260米,到达版火车权站
2、乘坐9路,经过3站, 到达北大街站
3、步行约260米,到达北大街站
4、乘坐地铁2号线,经过10站, 到达航天城站
5、步行约130米,到达东长安街西口站
6、乘坐游9/320路,经过29站, 到达花园村站
7、步行约430米,到达秦岭光谷摄影基地(长安区滦镇环山路中段西安阳光雨露城际旅游示范园内)
公交线路:41路 → 游9/320路,全程约34.1公里
1、从西安站步行约230米,到达火车站
2、乘坐41路,经过8站, 到达大雁塔站(也可乘坐500路、500路区间、5路、30路)
3、乘坐游9/320路,经过42站, 到达花园村站
4、步行约430米,到达秦岭光谷摄影基地(长安区滦镇环山路中段西安阳光雨露城际旅游示范园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