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生态温泉 » 封河水库

封河水库

发布时间: 2020-12-19 06:27:52

A. 东北的主要河流有哪些

松花江、嫩江、乌苏里江、图们江、鸭绿江等。

1、松花江

中国七大河之一,黑龙江在中国境内的最大支流。松花江在隋代称难河,唐代称那水,辽金两代称鸭子河、混同江,清代称混同江、松花江。松花江流经吉林、黑龙江两省;流域面积55.72万平方公里,涵盖东北四省区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年径流量762亿立方米。

2、嫩江

嫩江,发源于内蒙古自治区境内大兴安岭伊勒呼里山的中段南侧,正源称南瓮河(又称南北河)。嫩江干流流经黑龙江省与内蒙古自治区、吉林省的交界,最后在吉林省松原市三岔河与松花江南源汇合为松花江,是黑龙江水系最长的一条支流。

3、乌苏里江

乌苏里江是中国黑龙江支流,中国与俄罗斯的界河。上游由乌拉河和道比河汇合而成。两河均发源于锡霍特山脉西南坡,东北流到哈巴罗夫斯克(伯力)与黑龙江汇合。江面宽阔,水流缓慢。主要支流有松阿察河、穆稜河、挠力河等。

4、图们江

图们江,亚洲东北部河流,发源中朝边境长白山山脉主峰东麓,江水由南向北流经中国的和龙市、龙井市、图们市、珲春市四县市,朝鲜两江道、咸镜北道,俄罗斯的滨海边疆区的哈桑区,在俄朝边界处注入日本海。干流总长525公里,中朝界河段长510公里,俄朝界河15公里。

5、鸭绿江

鸭绿江(满语:Yalu ula,韩语:압록강,罗马音:amnokgang),原为中国内河,现为中国和朝鲜之间的界河。江中的朝方岛屿——绸缎岛和薪岛等与中国陆地接壤。河口为双方共用。

鸭绿江发源于吉林省长白山南麓,上游旧称建川沟,流向在源头阶段先向南,经长白朝鲜族自治县后转向西北,再经临江市转向西南。干流流经吉林和辽宁两省,并在辽宁省丹东市东港市附近流入黄海北部的西朝鲜湾。

B. 河流水库水源保护区划分

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技术规范
前 言
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实施细则》,防治饮用水水源地污染,保证饮用水安全,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规定了地表水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地下水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的基本方法和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技术文件的编制要求.
本标准为首次发布.
本标准为指导性标准.
本标准由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科技标准司提出.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本标准国家环境保护总局2007 年1 月9 日批准.
本标准自2007 年2 月1 日起实施.
本标准由国家环境保护总局解释.
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技术规范
1 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集中式地表水、地下水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包括备用和规划水源地)的划分.农村及分散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的划分可参照本标准执行.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本标准内容引用了下列文件中的条款.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有效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 3838-2002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GB 5749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GB 15618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
GB/T14848 地下水质量标准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饮用水水源保护区
指国家为防治饮用水水源地污染、保证水源地环境质量而划定,并要求加以特殊保护的一定面积的水域和陆域.
3.2 潮汐河段
指河流中受潮汐影响明显的河段.
3.3 潜水
指地表以下第一个稳定隔水层以上,具有自由水面的地下水.
3.4 承压水
指充满两个隔水层之间的含水层中的地下水.
3.5 孔隙水
指赋存并运移于松散沉积物颗粒间孔隙中的地下水.
3.6 裂隙水
指赋存并运移于岩石裂隙中的地下水.
HJ/T338—2007
3.7 岩溶水
指赋存并运移于岩溶化岩层中的地下水.
4 总则
4.1 水源保护区的设置与划分
4.1.1 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分为地表水饮用水源保护区和地下水饮用水源保护区.地表水饮用水源保护区包括一定面积的水域和陆域.地下水饮用水源保护区指地下水饮用水源地的地表区域.
4.1.2 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包括备用的和规划的)都应设置饮用水水源保护区;饮用水水源保护区一般划分为一级保护区和二级保护区,必要时可增设准保护区.
4.1.3 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的设置应纳入当地社会经济发展规划和水污染防治规划;跨地区的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的设置应纳入有关流域、区域、城市社会经济发展规划和水污染防治规划.
4.1.4 在水环境功能区和水功能区划分中,应将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的设置和划分放在最优先位置;跨地区的河流、湖泊、水库、输水渠道,其上游地区不得影响下游(或相邻)地区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对水质的要求,并应保证下游有合理水量.
4.1.5 应对现有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进行评价和筛选;对于因污染已达不到饮用水水源水质要求,经技术、经济论证证明饮用水功能难以恢复的水源地,应采取措施,有计划地转变其功能.
4.1.6 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的水环境监测与污染源监督应作为重点纳入地方环境管理体系中,若无法满足保护区规定水质的要求,应及时调整保护区范围.
4.2 划分的一般技术原则
4.2.1 确定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的技术指标,应考虑以下因素:当地的地理位置、水文、气象、地质特征、水动力特性、水域污染类型、污染特征、污染源分布、排水区分布、水源地规模、水量需求.其中:
地表水饮用水源保护区范围应按照不同水域特点进行水质定量预测并考虑当地具体条件加以确定,保证在规划设计的水文条件和污染负荷下,供应规划水量时,保护区的水质能满足相应的标准.
地下水饮用水源保护区应根据饮用水水源地所处的地理位置、水文地质条件、供水的数量、开采方式和污染源的分布划定.各级地下水源保护区的范围应根据当地的水文地质条件确定,并保证开采规划水量时能达到所要求的水质标准.
4.2.2 划定的水源保护区范围,应防止水源地附近人类活动对水源的直接污染;应足以使所选定的主要污染物在向取水点(或开采井、井群)输移(或运移)过程中,衰减到所期望的浓度水平;在正常情况下保证取水水质达到规定要求;一旦出现污染水源的突发情况,有采取紧急补救措施的时间和缓冲地带.
4.2.3 在确保饮用水水源水质不受污染的前提下,划定的水源保护区范围应尽可能小.
4.3 水质要求
4.3.1 地表水饮用水源保护区水质要求
4.3.1.1 地表水饮用水源一级保护区的水质基本项目限值不得低于GB 3838-2002 中的Ⅱ类标准,且补充项目和特定项目应满足该标准规定的限值要求.
4.3.1.2 地表水饮用水源二级保护区的水质基本项目限值不得低于GB 3838-2002 中的Ⅲ类标准,并保证流入一级保护区的水质满足一级保护区水质标准的要求.
4.3.1.3 地表水饮用水源准保护区的水质标准应保证流入二级保护区的水质满足二级保护区水质标准的要求.
4.3.2 地下水饮用水源保护区水质要求
地下水饮用水源保护区(包括一级、二级和准保护区)水质各项指标不得低于GB/T14848 中的Ⅲ类标准.
5 河流型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的划分方法
5.1 一级保护区
5.1.1 水域范围
5.1.1.1 通过分析计算方法,确定一级保护区水域长度.
5.1.1.1.1 一般河流型水源地,应用二维水质模型计算得到一级保护区范围,一级保护区水域长度范围内应满足GB 3838-2002Ⅱ类水质标准的要求.二维水质模型及其解析解参见附录B,大型、边界条件复杂的水域采用数值解方法,对小型、边界条件简单的水域可采用解析解方法进行模拟计算.
5.1.1.1.2 潮汐河段水源地,运用非稳态水动力-水质模型模拟,计算可能影响水源地水质的最大范围,作为一级保护区水域范围.
5.1.1.1.3 一级保护区上、下游范围不得小于卫生部门规定的饮用水源卫生防护带1) 范围.
5.1.1.2 在技术条件有限的情况下,可采用类比经验方法确定一级保护区水域范围,同时开展跟踪监测.若发现划分结果不合理,应及时予以调整.
5.1.1.2.1 一般河流水源地,一级保护区水域长度为取水口上游不小于1000 米,下游不小于100 米范围内的河道水域.
5.1.1.2.2 潮汐河段水源地,一级保护区上、下游两侧范围相当,范围可适当扩大.
5.1.1.3 一级保护区水域宽度为5 年一遇洪水所能淹没的区域.通航河道:以河道中泓线为界,保留一定宽度的航道外,规定的航道边界线到取水口范围即为一级保护区范围;非通航河道:整个河道范围.
5.1.2 陆域范围
一级保护区陆域范围的确定,以确保一级保护区水域水质为目标,采用以下分析比较确定陆域范围.1)卫监发[2001]161 号文 生活饮用水集中式供水单位卫生规范
5.1.2.1 陆域沿岸长度不小于相应的一级保护区水域长度.
5.1.2.2 陆域沿岸纵深与河岸的水平距离不小于50 米;同时,一级保护区陆域沿岸纵深不得小于饮用水水源卫生防护2) 规定的范围.
5.2 二级保护区
5.2.1 水域范围
5.2.1.1 通过分析计算方法,确定二级保护区水域范围.
5.2.1.1.1 二级保护区水域范围应用二维水质模型计算得到.二级保护区上游侧边界到一级保护区上游边界的距离应大于污染物从GB 3838-2002Ⅲ类水质标准浓度水平衰减到GB3838-2002Ⅱ类水质标准浓度所需的距离.二维水质模型及其解析解参见附录B,大型、边界条件复杂的水域采用数值解方法,对小型、边界条件简单的水域可采用解析解方法进行模拟计算.
5.2.1.1.2 潮汐河段水源地,二级保护区采用模型计算方法;按照下游的污水团对取水口影响的频率设计要求,计算确定二级保护区下游侧外边界位置.
5.2.1.2 在技术条件有限情况下,可采用类比经验方法确定二级保护区水域范围,但是应同时开展跟踪验证监测.若发现划分结果不合理,应及时予以调整.
5.2.1.2.1 一般河流水源地,二级保护区长度从一级保护区的上游边界向上游(包括汇入的上游支流)延伸不得小于2000 米,下游侧外边界距一级保护区边界不得小于200 米.
5.2.1.2.2 潮汐河段水源地,二级保护区不宜采用类比经验方法确定.
5.2.1.3 二级保护区水域宽度:一级保护区水域向外10 年一遇洪水所能淹没的区域,有防洪堤的河段二级保护区的水域宽度为防洪堤内的水域.
5.2.2 陆域范围
二级保护区陆域范围的确定,以确保水源保护区水域水质为目标,采用以下分析比较确定.
5.2.2.1 二级保护区陆域沿岸长度不小于二级保护区水域河长.
5.2.2.2 二级保护区沿岸纵深范围不小于1000 米,具体可依据自然地理、环境特征和环境管理需要确定.对于流域面积小于100 平方公里的小型流域,二级保护区可以是整个集水范围.
5.2.2.3 当面污染源为主要水质影响因素时,二级保护区沿岸纵深范围,主要依据自然地理、环境特征和环境管理的需要,通过分析地形、植被、土地利用、地面径流的集水汇流特性、集水域范围等确定.
5.2.2.4 当水源地水质受保护区附近点污染源影响严重时,应将污染源集中分布的区域划入二级保护区管理范围,以利于对这些污染源的有效控制.
5.3 准保护区
根据流域范围、污染源分布及对饮用水水源水质影响程度,需要设置准保护区时,可参照二级保护区的划分方法确定准保护区的范围.2)卫监发[2001]161 号文 生活饮用水集中式供水单位卫生规范
6 湖泊、水库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的划分方法
6.1 水源地分类
依据湖泊、水库型饮用水水源地所在湖泊、水库规模的大小,将湖泊、水库型饮用水水源地进行分类,分类结果见表1.
表1 湖库型饮用水水源地分类表
水源地类型 水源地类型

水库 小型,V<0.1 亿m3
湖泊 小型,S<100km2
中型,0.1 亿m3≤V<1 亿m3 大中型,S≥100km2

大型,V≥1 亿m3
注:V 为水库总库容;S 为湖泊水面面积.
6.2 一级保护区
6.2.1 水域范围
6.2.1.1 小型水库和单一供水功能的湖泊、水库应将正常水位线以下的全部水域面积划为一级保护区.
6.2.1.2 大中型湖泊、水库采用模型分析计算方法确定一级保护区范围.
6.2.1.2.1 当大、中型水库和湖泊的部分水域面积划定为一级保护区时,应对水域进行水动力(流动、扩散)特性和水质状况的分析、二维水质模型模拟计算,确定水源保护区水域面积,即一级保护区范围内主要污染物浓度满足GB 3838-2002Ⅱ类水质标准的要求.具体方法参见附录B,宜采用数值计算方法.
6.2.1.2.2 一级保护区范围不得小于卫生部门规定的饮用水源卫生防护3) 范围.
6.2.1.3 在技术条件有限的情况下,采用类比经验方法确定一级保护区水域范围,同时开展跟踪验证监测.若发现划分结果不合理,应及时予以调整.
6.2.1.3.1 小型湖泊、中型水库水域范围为取水口半径300 米范围内的区域.
6.2.1.3.2 大型水库为取水口半径500 米范围内的区域.
6.2.1.3.3 大中型湖泊为取水口半径500 米范围内的区域.
6.2.2 陆域范围
湖泊、水库沿岸陆域一级保护区范围,以确保水源保护区水域水质为目标,采用以下分析比较确定.
6.2.2.1 小型湖泊、中小型水库为取水口侧正常水位线以上200 米范围内的陆域,或一定高程线以下的陆域,但不超过流域分水岭范围.
6.2.2.2 大型水库为取水口侧正常水位线以上200 米范围内的陆域.
6.2.2.3 大中型湖泊为取水口侧正常水位线以上200 米范围内的陆域.3)卫监发[2001]161 号文 生活饮用水集中式供水单位卫生规范
6.2.2.4 一级保护区陆域沿岸纵深范围不得小于饮用水水源卫生防护范围.
6.3 二级保护区
6.3.1 水域范围
6.3.1.1 通过模型分析计算方法,确定二级保护区范围.二级保护区边界至一级保护区的径向距离大于所选定的主要污染物或水质指标从GB 3838-2002Ⅲ类水质标准浓度水平衰减到GB 3838-2002Ⅱ类水质标准浓度所需的距离,具体方法参见附录B,宜采用数值计算方法.
6.3.1.2 在技术条件有限的情况下,采用类比经验方法确定二级保护区水域范围,同时开展跟踪验证监测.若发现划分结果不合理,应及时予以调整.
6.3.1.2.1 小型湖泊、中小型水库一级保护区边界外的水域面积设定为二级保护区.
6.3.1.2.2 大型水库以一级保护区外径向距离不小于2000 米区域为二级保护区水域面积,但不超过水面范围.
6.3.1.2.3 大中型湖泊一级保护区外径向距离不小于2000 米区域为二级保护区水域面积,但不超过水面范围.
6.3.2 陆域范围
二级保护区陆域范围确定,应依据流域内主要环境问题,结合地形条件分析确定.
6.3.2.1 依据环境问题分析法
6.3.2.1.1 当面污染源为主要污染源时,二级保护区陆域沿岸纵深范围,主要依据自然地理、环境特征和环境管理的需要,通过分析地形、植被、土地利用、森林开发、地面径流的集水汇流特性、集水域范围等确定.二级保护区陆域边界不超过相应的流域分水岭范围.
6.3.2.1.2 当水源地水质受保护区附近点污染源影响严重时,应将污染源集中分布的区域划入二级保护区管理范围,以利于对这些污染源的有效控制.
6.3.2.2 依据地形条件分析法
6.3.2.2.1 小型水库可将上游整个流域(一级保护区陆域外区域)设定为二级保护区.
6.3.2.2.2 小型湖泊和平原型中型水库的二级保护区范围是正常水位线以上(一级保护区以外),水平距离2000 米区域,山区型中型水库二级保护区的范围为水库周边山脊线以内(一级保护区以外)及入库河流上溯3000 米的汇水区域.
6.3.2.2.3 大型水库可以划定一级保护区外不小于3000 米的区域为二级保护区范围.
6.3.2.2.4 大中型湖泊可以划定一级保护区外不小于3000 米的区域为二级保护区范围.
6.4 准保护区
按照湖库流域范围、污染源分布及对饮用水水源水质的影响程度,二级保护区以外的汇水区域可以设定为准保护区.
7 地下水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的划分方法
地下水饮用水源保护区的划分,应在收集相关的水文地质勘查、长期动态观测、水源地开采现状、规划及周边污染源等资料的基础上,用综合方法来确定.
7.1 地下水饮用水水源地分类
地下水按含水层介质类型的不同分为孔隙水、基岩裂隙水和岩溶水三类;按地下水埋藏条件分为潜水和承压水两类.地下水饮用水源地按开采规模分为中小型水源地(日开采量小于5 万立方米)和大型水源地(日开采量大于等于5 万立方米).
7.2 孔隙水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方法
孔隙水的保护区是以地下水取水井为中心,溶质质点迁移100 天的距离为半径所圈定的范围为一级保护区;一级保护区以外,溶质质点迁移1000 天的距离为半径所圈定的范围为二级保护区,补给区和径流区为准保护区.
7.2.1 孔隙水潜水型水源保护区的划分方法
7.2.1.1 中小型水源地保护区划分
7.2.1.1.1 保护区半径计算经验公式:
R = α × K × I ×T / n …………………………(1)
式中,R—保护区半径,米;
α —安全系数,一般取150%,(为了安全起见,在理论计算的基础上加上一定量,以防未来用水量的增加以及干旱期影响造成半径的扩大);
K—含水层渗透系数,米/天;
I—水力坡度(为漏斗范围内的水力平均坡度);
T—污染物水平迁移时间,天;
n—有效孔隙度.
一、二级保护区半径可以按公式(1)计算,但实际应用值不得小于表2 中对应范围的上限值.
表2 孔隙水潜水型水源地保护区范围经验值
介质类型 一级保护区半径R(米) 二级保护区半径R(米)
细砂 30~50 300~500
中砂 50~100 500~1000
粗砂 100~200 1000~2000
砾石 200~500 2000~5000
卵石 500~1000 5000~10000
7.2.1.1.2 一级保护区
方法一:以开采井为中心,表2 所列经验值是指R 为半径的圆形区域.
方法二:以开采井为中心,按公式(1)计算的结果为半径的圆形区域.公式中,一级保护区T 取100 天.
对于集中式供水水源地,井群内井间距大于一级保护区半径的2 倍时,可以分别对每口井进行一级保护区划分;井群内井间距小于等于一级保护区半径的2 倍时,则以外围井的外接多边形为边界,向外径向距离为一级保护区半径的多边形区域(示意图参见附录C).
7.2.1.1.3 二级保护区
方法一:以开采井为中心,表2 所列经验值为半径的圆形区域.
方法二:以开采井为中心,按公式(1)计算的结果为半径的圆形区域.公式中,二级保护区T取1000 天.
对于集中式供水水源地,井群内井间距大于二级保护区半径的2 倍时,可以分别对每口井进行二级保护区划分;井群内井间距小于等于保护区半径的2 倍时,则以外围井的外接多边形为边界,向外径向距离为二级保护区半径的多边形区域(示意图参见附录C).
7.2.1.1.4 准保护区
孔隙水潜水型水源准保护区为补给区和径流区.
7.2.1.2 大型水源地保护区划分
建议采用数值模型(参见附录D),模拟计算污染物的捕获区范围为保护区范围.
7.2.1.2.1 一级保护区
以地下水取水井为中心,溶质质点迁移100 天的距离为半径所圈定的范围作为水源地一级保护区范围.
7.2.1.2.2 二级保护区
一级保护区以外,溶质质点迁移1000 天的距离为半径所圈定的范围为二级保护区.
7.2.1.2.3 准保护区
必要时将水源地补给区划为准保护区.
7.2.2 孔隙水承压水型水源保护区的划分方法
7.2.2.1 中小型水源地保护区划分
7.2.2.1.1 一级保护区
划定上部潜水的一级保护区作为承压水型水源地的一级保护区,划定方法同孔隙水潜水中小型水源地.
7.2.2.1.2 二级保护区
不设二级保护区.
7.2.2.1.3 准保护区
必要时将水源补给区划为准保护区.
7.2.2.2 大型水源地保护区划分
7.2.2.2.1 一级保护区
划定上部潜水的一级保护区作为承压水的一级保护区,划定方法同孔隙水潜水大型水源地.
7.2.2.2.2 二级保护区
不设二级保护区.
7.2.2.2.3 准保护区
必要时将水源补给区划为准保护区.
7.3 裂隙水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方法
按成因类型不同分为风化裂隙水、成岩裂隙水和构造裂隙水,裂隙水需要考虑裂隙介质的各向异性.
7.3.1 风化裂隙潜水型水源保护区划分
7.3.1.1 中小型水源地保护区划分
7.3.1.1.1 一级保护区
以开采井为中心,按公式(1)计算的距离为半径的圆形区域.一级保护区T 取100 天.
7.3.1.1.2 二级保护区
以开采井为中心,按公式(1)计算的距离为半径的圆形区域.二级保护区T 取1000 天.
7.3.1.1.3 准保护区
必要时将水源补给区和径流区划为准保护区.
7.3.1.2 大型水源地保护区划分
需要利用数值模型(参见附录D),确定污染物相应时间的捕获区范围作为保护区.
7.3.1.2.1 一级保护区
以地下水开采井为中心,溶质质点迁移100 天的距离为半径所圈定的范围作为水源地一级保护区范围.
7.3.1.2.2 二级保护区
一级保护区以外,溶质质点迁移1000 天的距离为半径所圈定的范围为二级保护区.
7.3.1.2.3 准保护区
必要时将水源补给区和径流区划为准保护区.
7.3.2 风化裂隙承压水型水源保护区划分
7.3.2.1 一级保护区
划定上部潜水的一级保护区作为风化裂隙承压型水源地的一级保护区,划定方法需要根据上部潜水的含水介质类型并参考对应介质类型的中小型水源地的划分方法.
7.3.2.2 二级保护区
不设二级保护区.
7.3.2.3 准保护区
必要时将水源补给区划为准保护区.
7.3.3 成岩裂隙潜水型水源保护区划分
7.3.3.1 一级保护区
同风化裂隙潜水型.
7.3.3.2 二级保护区
同风化裂隙潜水型.
7.3.3.3 准保护区
同风化裂隙潜水型.
7.3.4 成岩裂隙承压水型水源保护区划分
7.3.4.1 一级保护区
同风化裂隙承压水型.
7.3.4.2 二级保护区
不设二级保护区.
7.3.4.3 准保护区
必要时将水源的补给区划为准保护区.
7.3.5 构造裂隙潜水型水源保护区划分
7.3.5.1 中小型水源地保护区划分
7.3.5.1.1 一级保护区
应充分考虑裂隙介质的各向异性.以水源地为中心,利用公式(1),n 分别取主径流方向和垂直于主径流方向上的有效裂隙率,计算保护区的长度和宽度.T 取100 天
7.3.5.1.2 二级保护区
计算方法同一级保护区,T 取1000 天.
7.3.5.1.3 准保护区
必要时将水源补给区和径流区划为准保护区
7.3.5.2 大型水源地保护区划分
利用数值模型(参见附录D),确定污染物相应时间的捕获区作为保护区.
7.3.5.2.1 一级保护区
以地下水取水井为中心,溶质质点迁移100 天的距离为半径所圈定的范围作为一级保护区范围.
7.3.5.2.2 二级保护区
一级保护区以外,溶质质点迁移1000 天的距离为半径所圈定的范围为二级保护区.
7.3.5.2.3 准保护区
必要时将水源补给区和径流区划为准保护区.
7.3.6 构造裂隙承压水型水源保护区划分
7.3.6.1 一级保护区
同风化裂隙承压水型.
7.3.6.2 二级保护区
不设二级保护区.
7.3.6.3 准保护区
必要时将水源补给区划为准保护区.
7.4 岩溶水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方法
根据岩溶水的成因特点,岩溶水分为岩溶裂隙网络型、峰林平原强径流带型、溶丘山地网络型、峰丛洼地管道型和断陷盆地构造型五种类型.岩溶水饮用水源保护区划分须考虑溶蚀裂隙中的管道流与落水洞的集水作用.
7.4.1 岩溶裂隙网络型水源保护区划分
7.4.1.1 一级保护区
同风化裂隙水.
7.4.1.2 二级保护区
同风化裂隙水.
7.4.1.3 准保护区
必要时将水源补给区和径流区划为准保护区.
7.4.2 峰林平原强径流带型水源保护区划分
7.4.2.1 一级保护区
同构造裂隙水.
7.4.2.2 二级保护区
同构造裂隙水
7.4.2.3 准保护区
必要时将水源补给区和径流区划为准保护区.
7.4.3 溶丘山地网络型、峰丛洼地管道型、断陷盆地构造型水源保护区划分
7.4.3.1 一级保护区
参照地表河流型水源地一级保护区的划分方法,即以岩溶管道为轴线,水源地上游不小于1000米,下游不小于100 米,两侧宽度按公式(1)计算(若有支流,则支流也要参加计算).同时,在此类型岩溶水的一级保护区范围内的落水洞处也宜划分为一级保护区,划分方法是以落水洞为圆心,按公式(1)计算的距离为半径(T 值为100 天)的圆形区域,通过落水洞的地表河流按河流型水源地一级保护区划分方法划定.
7.4.3.2 二级保护区
不设二级保护区.
7.4.3.3 准保护区
必要时将水源补给区划为准保护区.
8 其他
8.1 如果饮用水源一级保护区或二级保护区内有支流汇入,应从支流汇入口向上游延伸一定距离,作为相应的一级保护区和二级保护区,划分方法可参照上述河流型水源地保护区划分方法划定.根据支流汇入口所在的保护区级别高低和距取水口距离的远近,其范围可适当减小.
8.2 完全或非完全封闭式饮用水输水河(渠)道均应划为一级保护区,其宽度范围可参照河流型保护区划分方法划定,在非完全封闭式输水河(渠)道、及其支流可设二级保护区,其范围参照河流型二级保护区划分方法划定.
8.3 湖泊、水库为水源的河流型饮用水水源地,其饮用水水源保护区范围应包括湖泊、水库一定范围内的水域和陆域,保护级别按具体情况参照湖库型水源地的划分办法确定.
8.4 入湖、库河流的保护区水域和陆域范围的确定,以确保湖泊、水库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水质为目标,参照河流型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的划分方法确定一、二级保护区的范围.
9 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的最终定界
9.1 为便于开展日常环境管理工作,依据保护区划分的分析、计算结果,结合水源保护区的地形、
地标、地物特点,最终确定各级保护区的界线.
9.2 充分利用具有永久性的明显标志如水分线、行政区界线、公路、铁路、桥梁、大型建筑物、水库大坝、水工建筑物、河流汊口、输电线、通讯线等标示保护区界线.
9.3 最终确定的各级保护区坐标红线图、表,作为政府部门审批的依据,也作为规划国土、环保部门土地开发审批的依据.
9.4 应按照国家规定设置饮用水水源地保护标志.
10 监督实施
本标准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监督实施.

C. 封冻河段上游的水库,在封冻前,调放较大流量,抬高冰盖的原因

不理解为什么“抬高冰盖”能预防凌汛呢

D. 湖北省最大的水库

湖北省最大的水库是青山水库。

湖北省崇阳青山水库位于崇阳县城西南10公里处的青山镇,青山水库于一九六七年底动工兴建,一九七三年基本建成。

该水库坝高127.5米,坝长507米,顶面宽60米,承雨面积441平方公里,总库容4.48亿立方米,年均来水量3.72亿立方米,平均水面18平方公里。

具有防洪、发电、灌溉、航运、养殖等综合效应。

(4)封河水库扩展阅读:

青山水库自1967年筹建,至1985年工程全部竣工,累计完成土方353.79万立方米,石方28.84万立方米,混凝土5.47万立方米,浆码石1.84万立方米,标工2830万个。

国家拨款1792.86万元,自筹144.87万元。

在修建青山水库和开凿发电隧道的过程中,有舒胜侯等22位同志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他们的名字和事迹同水库工程永垂青史!

在东副坝的坡上,用毛泽东字体书写着忒大的“青山水库”四字,在阳光的照射下,熠熠放光。有人作诗曰:

巍巍大坝矗山间,夕照平湖起紫烟。

毛体题名辉日月,丰碑一座映长天。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青山水库

E. 沁阳从消遥河水库去封门好走吗

不好走,首先地方有点远,然后呢路程也比较艰难,拐弯的地方有很多

F. 叶尼塞河的水文特征,并分析原因

俄罗斯水量最大的河流。位于亚洲北部,中西伯利亚高原西侧。由源出东萨彦岭和唐努乌拉山的大、小叶尼塞河汇合而成,曲折向北流,注入北冰洋喀拉海的叶尼塞湾。汇合点以下长3487千米,若从小叶尼塞河河源起算 ,长4092千米 。流域面积258万平方千米。主要支流有安加拉河、石泉通古斯卡河、下通古斯卡河以及库列伊卡河等。
米努辛斯克凹地出口以上为上游,长474千米。从河源起至克姆契克河口流经地区为宽阔的草原盆地,河床宽200~400米。到克姆契克河口以下,河流急转向北流,深切西萨彦岭,谷深、水急,多险滩、跌水。米努辛斯克凹地出口以下至安加拉河河口处为中游,长876千米。在阿巴坎河注入后,河流水量大增,河谷展宽至5千米,河床宽500米以上。接着进入长达386千米的克拉斯诺亚尔斯克水库 ,又穿过东萨彦岭的西北支脉。在克拉斯诺亚尔斯克以下,河谷重新展宽,但河谷多水府垅岗,流急多跌水。从安加拉河汇合处至河口为下游,长2137千米。相继接纳了几条支流,水量猛增,河床展宽,河谷也扩展。下通古斯卡河以下,流速减缓,水流平稳,河谷中出现了沙岛心滩、沼泽和湿地。三角洲地区出现许多河汊和岛屿,河口宽度达80千米。河口处年平均流量1.98万立方米/秒,年径流量624立方千米。由于水系极不对称,东岸支流水量为西岸支流水量的5~6倍。各季径流占全年径流量之比是冬季(12~次年2月)6%,春季(3~6月)51%,夏季(7~8月)22%,秋季(9~11月)21%。河水补给以冰雪融水为主,次为夏秋降雨。春汛量大且长,伏汛量小又短,春夏泛滥,汛期2~3个月。支流安加拉河源出贝加尔湖,对干流有调节作用。最大洪枯流量(河口处)之比为53∶1。冬季枯水期流量为2500立方米/秒。因河流跨纬度大,封冻期和解冻期有较大差异,春季多浮冰,阻塞河道,造成中游水位猛涨;秋季多流冰,个别地区形成冰块,易造成泛滥。10~11月全河封冻,持续6~8个月,上游4月解冻,下游6月解冻。通航期约3~5个月。

水力资源丰富。在干流上建有大型克拉斯诺亚尔斯克水电站和萨彦-舒申斯克水电站 。河流还是附近地区重要的水运干线,海轮可上溯至伊加尔卡,萨彦诺戈尔斯克以下定期通航。流域内富森林、煤炭、铁、铜、有色金属以及水产资源。下游渔业发达。两岸景色秀丽,雄伟壮观,夏季旅游航线可达迪克森。主要河港有阿巴坎、叶尼塞斯克、伊加尔卡、杜金卡等。

G. 崇礼区附近有河或者水库吗

这附近也有盒或者是空直接封。

H. 河南信阳修初山店水库上下十公里要封河是真的吗

出山店

I. 求凌汛的起因 危害和防治措施。重点是措施

摘要:黄河凌汛灾害是黄河下游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历史上曾以频繁决口、难以防治而著名。黄河下游河道上宽下窄,弯曲连绵,险工、控导交错对峙,容易形成冰塞、冰坝的河段较多。人民治黄以来,党和政府十分关心黄河的治理,多次加高加固黄河堤防,兴建河道整治工程,修建水库和南、北展宽区等分滞洪工程,特别是1998年长江大水之后,国家加大了黄河治理力度,按照2000年设防标准,加高、加固两岸堤防,加修、改建了许多河道整治工程和病险涵闸,近期又进行了标准化堤防建设,将黄河堤防建成“防洪保障线、抢险交通线、生态景观线”,防洪工程的抗洪能力大大增强。防洪非工程措施也随着国家法律、法规的逐步健全和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而逐步完善。

关键词:黄河 凌汛 成因 防御 措施

1概况
黄河凌汛灾害是黄河下游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历史上曾以频繁决口、难以防治而著名。黄河下游河道上宽下窄,弯曲连绵,险工、控导交错对峙,容易形成冰塞、冰坝的河段较多。人民治黄以来,党和政府十分关心黄河的治理,多次加高加固黄河堤防,兴建河道整治工程,修建水库和南、北展宽区等分滞洪工程,特别是1998年长江大水之后,国家加大了黄河治理力度,按照2000年设防标准,加高、加固两岸堤防,加修、改建了许多河道整治工程和病险涵闸,近期又进行了标准化堤防建设,将黄河堤防建成“防洪保障线、抢险交通线、生态景观线”,防洪工程的抗洪能力大大增强。防洪非工程措施也随着国家法律、法规的逐步健全和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而逐步完善。小浪底与三门峡水库联合运用,可有效调节下游河道流量,减轻黄河下游凌汛灾害,但河道主槽逐年淤积抬高,“二级悬河”的不利局面进一步加剧,局部河段仍不断发生凌汛灾害,应引起各级各部门的高度重视,凌汛期要密切注视凌情变化,采取一切措施,将凌灾的损失降低到最低限度。
2凌汛的成因
黄河下游是一个不稳定的封冻河段,据统计,1950-2004年的55年间,山东河段有48年封冻,8年出现较严重凌情。黄河下游凌汛是由河道所处的地理位置决定的,除上游水库下泄流量控制不当、涵闸引水等人为因素外,主要是气温、水温、流量和河道形态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2.1气温
河道冰凌是低气温的产物,气温变化是造成凌汛的重要因素。黄河下游河道呈西南东北流向,上首位于北纬34度50分,黄河入海口位于北纬38度00分,上下相差3度10分。气温的变化使上段河道冷得晚,回暖早,负气温持续时间短;下段河道冷得早,回暖晚,负气温持续时间长。沿程纬度不断变化,造成气温“上暖下寒”,上游河段的气温明显高于下游河段气温,决定了黄河下游河段先封河后解冻的特性。当气温转暖升高时,上段河道先解冻,下段河道还处于固封状态,上段已解冻的冰水流至处于固封状态的下段,卡冰结坝造成凌汛。
2.2水温
气温对凌汛的影响是通过水温的变化体现出来的,冬季气温上暖下寒,温差较大,上段河道封冻晚、开河早、冰层薄、封冻时间短,下段河道封冻早、开河晚、冰层厚、封冻时间长,在上段冰层解冻开河、冰水齐下时,下段冰层仍较坚固,容易导致冰凌阻塞,严重时形成冰坝,致使河道水位迅速上涨,形成严重凌洪。
2.3流量
黄河下游封冻期流量较小,封冻冰盖较低,冰下过流能力小,封冻后,河槽内增加的槽蓄水量大部分积存在宽河道内,当上游河段因气温升高或流量增加时,冰下蓄水量自上而下沿程释放,流量逐渐增大,加上下游河道狭窄,因气温差异开河较晚,在上游来水的动力作用下,迫使冰盖上涨,容易形成水鼓冰开的“武开河”,致使水位陡涨,形成冰坝,壅高水位,漫滩偎堤造成严重的凌汛灾害,对黄河下游防凌十分不利。
2.4河道形态
黄河下游河道上游宽浅散乱,下游狭窄多弯,封河、开河期间极易出现冰凌卡塞,形成冰塞、冰坝,造成凌汛灾害。主要表现在:艾山窄河段,该河段有黄河下游河道最窄的艾山卡口,险工与山体对峙,河宽仅275m,河道窄,弯道多,排冰能力小,易卡冰阻水;河道急转弯或连续转弯处,如河段呈“L”形、“S”形,流冰经过这些河段时,主流顶冲凹岸后,急转90度,或连转数弯下泄,很容易在弯道处卡冰壅水,形成冰坝。
3凌汛的危害及影响因素
3.1凌汛的危害
凌汛成因的复杂性和表现的特殊性决定了黄河凌汛的危害性,河道封冻后,阻拦了部分上游来水,使河槽的蓄水量不断增加,水位上涨,解冻开河时,部分被拦蓄的水量急剧释放出来,向下游推移,沿途冰水增多,形成凌峰。凌峰自上而下传播时往往是一个递增的过程,凌汛期的水位由于冰凌施加水流的阻力作用,相同流量的水位比无冰期高。凌情严重年份,局部河段水位壅高,造成滩区漫滩,堤防出现坍塌、管涌、渗水等险情,甚至发生决口。凌汛洪水虽不如主汛期洪水量大,但在水流的动力作用下,对河道、堤防工程具有极大的破坏作用。
3.2凌汛的影响因素
3.2.1黄河下游从八十年代初至今已连续发生二十多年的暖冬天气,近几年异常天气、极端气候频繁出现,冬季气温可能由暖转冷。
3.2.2小浪底水库能有效控制下泄流量,但黄河下游冬季引水量明显增大,且受天气影响引黄流量变幅较大,易引起大河流量骤变。凌汛期既要确保防凌安全,又要保证引黄水量。如遇强冷空气侵袭,引黄渠道极易发生卡冰,甚至发生渠道决口,一旦停止引水,将导致黄河流量陡增,有可能引发“武开河”,甚至出现局部漫滩,发生凌灾。
3.2.3黄河下游河道狭窄弯曲,易卡冰壅水的边界条件并未改变,近年来黄河下游河道淤积严重,“二级悬河”的不利局面进一步加剧,排洪能力下降,漫滩几率增加,一旦凌水漫滩,不仅滩区群众损失巨大,也将危及堤防安全。
3.2.4黄河凌情复杂。黄河凌汛受气温、流量、引水、河道边界条件等多种因素影响,变化十分复杂。黄河冰凌运动规律尚未完全掌握,凌灾发生的时间、地点等还不能准确预测。防凌信息化建设仍不能满足黄河防凌的需要。
3.2.5防洪工程存在一些薄弱环节。临黄堤存在不少险点、险段,部分新修工程没有经过洪水考验,险工、控导工程易出现根石走失、坦石下蛰等险情。南、北展宽区,东平湖滞洪区分水分凌受各方面条件的限制,实施难度较大。
3.2.6防凌抢险难度大。凌汛期间,天寒地冻,取土困难,对防守和抢险十分不利,特别是冰水偎堤后,一旦出现险情,许多抢险方法、抢险措施难以实施,致使险情不能得到有效控制而造成较大灾害。
4防凌措施
凌汛的防治措施是在认识冰凌演变规律的基础上不断提高的,在实践的基础上,人们逐步认识到凌汛危害的主要原因是水不是冰。随着防凌工程的不断增加,防凌措施在理论和实践中逐步得到改进,对保证凌汛安全将起到很大的作用。
4.1明确防凌责任
坚强有力的领导是确保防凌胜利的首要条件,黄河防凌工作实行行政首长负责制,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把防凌当作一项重要工作来抓,统一指挥,分级分部门负责,逐级签订责任书,及时抓好检查落实。当发生重大险情、分滞凌洪或实施冰凌爆破时,各级防指视情派工作组赴现场进行指导,按照各自的责任分工开展工作,从队伍建设、物料储备、工程防护、凌汛观测、迁安救护及凌汛抢险等方面采取措施,做好冰凌测报工作,准确、及时地提供观测数据,搞好防凌准备工作,对确保防凌安全将起到重要作用。
4.2加强防凌队伍建设
黄河防凌队伍由黄河防汛抢险专业队伍、群众队伍、人民解放军和武警支援黄河防凌部队三部分组成,实行专业队伍和群众队伍相结合,军民联防。黄河专业队伍由黄河职工组成,是防凌的技术骨干力量,担负着水情与工情测报、通信联络、冰凌观测、冰凌爆破、工程防守与抢险和群众队伍防凌抢险技术指导等任务。群众防凌队伍是黄河防凌的主力军,主要负责堤线防守、防洪工程查险、抢险、料物运输及滩区、蓄滞洪区群众迁移安置。人民解放军是黄河防凌的突击力量,主要承担重点河段、重大险情抢险,分凌闸闸前围堰、行洪障碍及冰凌爆破、滩区群众紧急迁安救护等任务。凌汛期间,积极组织防凌队伍,加强队伍建设,搞好防凌人员培训,提高防凌人员的业务素质和操作能力,进行必要的爆破演练,使防凌队伍真正担负起防凌责任,提高防凌抢险水平,一旦需要,即可投入防凌抢险。
4.3加强凌情观测和预报
凌情观测是防凌的依据,是防凌工作的耳目,其目的是了解和掌握全部冰凌、气象资料,研究冰凌的发展变化。冰情观测主要是观测结冰地点、面积、冰量、淌凌密度、速度,封冻地点、长度、宽度、封冻形式、冰厚以及冰色、冰质变化、冰堆形成的位置等。凌情严重时,适当增加观测点,增加观测次数,及时分析凌情,预测冰凌的发展趋势,及早采取防凌措施。凌情预报可增加防凌的预见性和主动性,是指挥防凌工作的重要依据,凌汛期间,密切注视天气变化,加强水文、气象观测,提高凌情预报的准确度,争取防守的主动性。加强水文站网建设,改善施测设备和技术,加大观测力度,提高预报水平和预报精度,为防凌决策提供可靠的依据。
4.4利用水库防凌
小浪底水库和三门峡水库联合运用,再辅以东平湖水库,能够有效控制黄河下游河道的流量,消减凌汛期河道的槽蓄水量,控制开河期凌汛流量,减轻对黄河下游的凌汛威胁。利用水库发电泄流水温,使水库下游一定距离的河段不封冻。
4.5分水分凌
把受冰凌阻水而壅蓄在河道中的部分水量,通过沿岸涵闸或分水工程,有计划地分泄出去,有效减少河道内的槽蓄水量,消减凌峰流量,避免冰水泛滥成灾。为此,凌汛期间,要搞好涵闸检修及渠道清淤,封冻前泄空渠道,避免渠道存水结冰后,在开河期分水时造成渠道卡凌。涵闸凌汛期引水要统一调度,实行计划引水,保持适宜的河道流量,促使凌情向有利于防凌的方向发展。在下游狭窄河段,为解决凌洪威胁,可利用南、北展宽工程进行分凌,根据临时卡冰情况,一旦需要,开闸分凌,减轻冰凌威胁。
4.6破冰防凌
破冰对黄河防凌至关重要,在历年的防凌工作中发挥着极大的作用。根据冰凌的发展情况,在开河期,确需破冰时可采用炸药爆破、打冰、炮击、撒土等方式,其中炸药爆破法是较为有效、实用的破冰方法。其作用是扩大断面、增大排冰能力,疏导冰凌的下泄,减少冰凌堵塞。实施爆破前,需准备一定数量的防凌机械和破冰工具,事先详细勘察封冰河段的河势溜向,根据冰凌预报、河道封冻、断面过流等情况,制定爆破计划。爆破队员要熟悉破冰技术和安全操作规程,按照“宽河道不破、窄河道破”的原则,选好破冰河段,预测可能形成冰凌卡塞、产生冰坝的河段,掌握破冰经验和注意事项,严格实行岗位责任制,选择好破冰时机,确保爆破工作的顺利实施。
5建议
黄河防凌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作,冰凌的变化规律还没有完全掌握,凌情预报水平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凌汛期黄河流量小,防凌意识差,加之黄河下游河道宽浅、弯曲、游荡多变的特点,一旦出险,取土、抢险困难,防凌难度会进一步增加。建议,在今后的防凌工作中,加强领导,严格实行地方行政领导负责制,建立健全各项责任制和防凌工作制度,强化防凌意识;在防凌实践中,熟练掌握防凌业务知识,逐步认识和掌握凌汛的演变规律,积极研究防凌抢险方法,提高抢险能力;加大投入力度,逐步修订和完善防凌预案,增强预案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各相关单位相互配合,提高凌情的预报、测报水平,协调好防凌、发电、灌溉三者之间的关系;做好抢险和滩区群众的迁安救护与救灾准备,搞好物资、交通、通信等各种后勤保障工作。结合当年凌情的实际情况,采取灵活的防凌措施,齐心协力,确保黄河下游凌汛安全。

J. 哈尔滨水库有多少

1461个
哈尔滨周边水库钓场简介
龙凤山水库:
大型水库,位于牦牛河中游,五常县城东南50公里,1958-1963年建,国家投资4259万元,
双凤水库:
中型水库,位于方正县黄泥河上,距县城十公里,1958-1965年建。控制流域面积175平方公里,坝长0.95公里,坝高11米,以防洪灌溉为主,兼做养鱼之用。养鱼水面5000亩,产全国名贵鱼“方正鲫”。
鱼种:方正鲫、鲤鱼、草鱼、鲶鱼、彭德鲫等。
东津水库:
别名:《津河水库》。中型水库。位于绥化市东部津河上,1958-1965年建,控制流域面积90平方公里,坝长900米,最大坝高9米。以防洪、灌溉为主兼事养鱼,养鱼水面3200亩。
鱼种:以鲤鱼、鲫鱼为主。
钓鱼费:每天10元。
最佳垂钓季节:5月下旬至6月上旬。

新城水库:
中型水库,位于延寿县石头河上,1958年至1969建,控制流域面积99平方公里,坝长0.42公里,坝高18米

关门山水库:
位于延寿县的六团镇,距哈市210公里,途经宾县、胜利、会发,1983年建成。控制流域面积190平方公里,坝长0.5公里,坝高18米,以防洪灌溉为主,兼做养鱼发电。
小柳河水库:
香磨山水库:
中型水库,位于木兰县东兴镇,距哈尔滨190公里,途经八彦县,木兰的东兴镇。水库距东兴镇六公里,1971年建成,控制流域面积388平方公里,坝长0.75公里,坝高22米,以防洪、灌溉为主

三股流水库:
中型水库,位于尚志市石头河,因有石头河、亮河、蚂蚁河三条河流入这个水库,故起名叫三股流。1942—1945年是日本鬼子用劳工建成,它的控制流域面积73公里,总库容量4750万立方米,以防洪灌溉为主,兼做养鱼之用,养鱼水面2500亩。2004年放养草鱼、鲤鱼、鳊花及鳙鱼,2005年最大鳊花已达三斤多,鲤鱼四斤多,鳙鱼四斤多,坐堂鱼以草鱼为主,钓上的最大28斤。05年因水大垂钓效果不太好,没出多少大鱼。在9月初时我和几个钓友去了一趟,钓了一天一夜每人均收获在40斤左右。看起来06年那的鱼情能不错,最佳垂钓时间6月末至7月末。八月份开始涨水,钓鲫鱼效果好。此库山清水秀是休闲钓的好地方。

柳河水库:
中型水库,位于庆安县城50公里,距哈市220公里,途经绥化、庆安。1960—1970年建成,控制流域面积166平方公里,坝长2.2公里,养鱼水面7000亩,鱼种以草鱼、鲤鱼、鲫鱼、鳙鱼(白鲢、花鲢,花鲢俗称胖头),最佳垂钓季节六月末至七月中旬。05年放养了毛爪螃蟹,每个垂钓者都能无意中钓到十个八个螃蟹,有的钓友用一把2.7米的杆专钓螃蟹,一天能钓七八十只,单只重一两以上。最佳垂钓季节收费一昼夜40元,摆渡费每人10元,免费存车。此库用海杆垂钓上大的,一般都在十斤以上。手杆宜用6米3以上的杆。笔者05年去了两次,(八月上旬和八月下旬)第一次钓了十五条约有三十多斤,第二次由于涨水只钓了十多斤鲫鱼和十多个螃蟹。同行的钓友用海杆钓了一条十多斤以上的大鱼,因收线时鱼串到水面的柳条通里,线断鱼跑!可惜他和鱼博斗了一个小时,呵呵……。

共和水库:
中型水库,位于桦楠县倭肯河之流双龙河上,1958-1980年建。控制流域面积168平方公里,坝长0.89公里,最大坝高10.9 米。以防洪灌溉为主,兼事养鱼。养鱼水面8900亩。
笔者04年六月到云山水库垂钓,因封库返回时在公路上看到了这个水库有人在垂钓。
我们下车看到他们钓的大多数是小鲫鱼,收费一天5元,哥几个操竿在那钓了小半天,总共5人钓了有3斤多鱼吧。最大的有二两,该库年年放鱼,年年打鱼。我们钓的鱼那是漏网之鱼啊。

蛤蟆通水库:
大型水库,位于宝清县东部,挠力河支流蛤蟆通河上游,1958年至1974年建成。控制流域面积472平方公里,坝长0.8公里,坝高13.1米。以防洪灌溉为主兼做养鱼之用,养鱼水面2.64万亩。该库设有旅游区和垂钓区,宜乘火车前往,途经密山、虎林在迎春火车站下车,换乘公汽直达水库。该水库隶属于853国营农场,设有水上民警队,负责保护旅游和垂钓者的安全,旅游区的船只不得进入垂钓区,以保证垂钓者不受干扰。鱼种以鲤鱼为主,还有草鱼、鲶鱼、黑鱼并有扁型白鲫鱼(该鲫鱼形状如边花鱼、味道极其鲜美)。最佳垂钓时间六月中旬至八月中旬,最佳钓点*群山的岸边。山的对岸有一米多厚的漂伐,鱼虽然很厚但不安全,望钓友勿去。此库宜驻钓,并有鱼商收鱼,鱼价很高。驻钓需备豆饼打窝,竿长5米4以上。水库还卖月票、年票,相对比日票要便宜的多。由于该库属于国营农场,治安很好。真乃人好、山好、水好、鱼更好。

大兴水库:
小型水库,位于五常市南27公里处,1958年建成。控制流域面积60平方公里,坝长0.54公里,最大坝高20米
距哈尔滨160公里,途经五常、杜家、山河屯。
鱼种:鲫鱼,鲤鱼,鳙鱼为主,其它为杂鱼。
最佳垂钓季节:六月中旬至月末。
钓费:一天10元(旺节20元)。
水库临近山河屯林场,三面环山,风光怡人。由于有多处山泉溪水流入库内因而水质清澈、甘甜可口。
大坝及水库长大约一公里内均可垂钓,大坝水深在5米左右,两边山凹处一般水面宽30多米,长100多米,水深2米左右。由于凹处多,鲫鱼繁殖较快,从而那里是钓鲫鱼的好地方,鲫鱼都在0.2斤以上,大一些的都在深水处。
该库设有管理处,治安良好。当地居民也平易近人热情好客。钓友们有时间可到那里享受一下垂钓之乐。

红星水库:
中型水库,位天阿城市阿什河之流海沟河上,1958-1975年建。流域面积114.8平方公里,坝长0.47公里,

对于钓水库来说,我认为在五月份钓鱼,红星水库是首选(其它的水库都在六月份以后)。其原因是:
一、由于雪融化山水入库,这里的鱼开口早。
二、作为中型水库,这里距哈尔滨路程短,仅有40多公里。
三、道路平坦,走高速和阿城老路都可。
四、山水相间,库的周围都可以做钓点,钓深、钓浅、热闹、清静都有选择的余地。

泥河水库:
大型水库。位于呼兰河支流泥河下游,在呼兰区、兰西县、绥化市三地交界处。1975-1978年建,曾投资2323万元。控制流域面积1515平方公里,坝长4.31公里,最大坝高6.2米,以防洪治涝为主,结合灌溉、养鱼综合利用。养鱼水面1.5万亩。
距哈尔滨70公里。途径呼兰走绥化老公路,在里程碑52公里处向左捌9公里即到。
石人沟水库:
中型水库,位于双城市万龙乡保国村,距离哈尔滨128公里,途经双城的希勤、韩甸、万隆三乡,水源引自拉林河。1958年—1960年建,控制流域面积540平方公里,以灌溉为主,是引拉工程的调蓄水库,养鱼水面1.5万亩。由于是拉林河水,该库的鱼毛皮特别好,垂钓以鲤鱼鳊花为主,马口、鲶鱼、鲫鱼为付,鱼饵用该湖的虾钓效果甚佳,商品饵以腥型和荒食为好。可常驻钓,但要千万保管好自己的物品。

大兴水库:
小型水库,位于五常市南27公里处,1958年建成。控制流域面积60平方公里,坝长0.54公里

热点内容
一部国外电影,一个老男人骑个摩托车 发布:2024-08-19 09:13:10 浏览:920
脖子上有睾丸是什么电影 发布:2024-08-19 09:03:17 浏览:374
变形金刚撒谁家的 发布:2024-08-19 08:43:06 浏览:478
美国男电影双胞胎 发布:2024-08-19 08:42:20 浏览:764
黑人橄榄球少年收养电影 发布:2024-08-19 08:25:26 浏览:918
夏目哉大片 发布:2024-08-19 08:09:22 浏览:806
他第一部出演的电视剧是,的英语 发布:2024-08-19 08:07:54 浏览:654
电影检索 发布:2024-08-19 07:48:52 浏览:198
谁有视频 发布:2024-08-19 07:41:55 浏览:141
成龙香港鬼片电影大全 发布:2024-08-19 07:39:46 浏览: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