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乐园门票 » 都江堰清明放水节门票

都江堰清明放水节门票

发布时间: 2020-12-28 01:08:33

❶ 清明节都江堰旅游

都江堰景区和青城前山景区已经开放门票各是90,学生可以凭学生证买到半票,由内于都江堰景区是位容于城中心,所以吃东西不是问题。都江堰景区半天就可以游览完,青城前山也是,不过也可以选在在青城前山找个农家院住一晚,住店的话,要和老板砍下价。(后山由于地震后恢复重建,还没有开放,不建议前往)
你到成都过后可以在成都西的茶店子车站乘坐都江堰的直达车,单人票价大概是16元,到了都江堰车站后可以出站乘坐公交车1块钱/人,或者打车8元钱(不超过10元)

❷ 都江堰清明放水节是不是记念李冰父子的

每年清抄明时节,都江堰袭市便迎来了从公元978年开始的一年一度的清明放水节大型旅游活动,以纪念率众修建都江堰水利工程、造福成都平原的李冰父子。古时,每到冬季,人们便用杩槎筑成临时围堰,使岷江水或入内江,或入外江,然后淘修河床,加固河堤,这就是岁修。到了清明时节,举行既隆重又热烈的仪式,祭祀李冰父子,祈求五谷丰登、国泰民安,然后拆除杩槎,滚滚岷江水直入内江,灌溉成都平原千里阔野。
参见网络:http://ke..com/view/882096.htm

❸ 清明放水节这一地区性节日是为了纪念谁人们为什么要纪念他们

是都江堰人民纪念李冰的.因为李冰修筑都江堰,使得人民摆脱水患之灾.

这个是都江堰的简介.
世界古老水利工程之一。位于四川省都江堰市,岷江中游。又称百大堰、犍尾堰、金堤等。始建于公元前250年,公元1335年正式命名为都江堰。现为中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渠首在灌县境内,包括“鱼嘴”、“金刚堤”、“飞沙堰”和“宝瓶口” 4个主要工程和数以千计的渠道与分堰。岷江水流至玉垒山下时,被“鱼嘴”工程分成两股,南侧称外江,是岷江正流,以排泄洪水为主,兼有灌溉之利;北侧为内江,又称都江堰,长约160公里,以灌溉农田为主。其下游分汊为走马河、柏条河、蒲阳河等渠系。其中,走马河和柏条河的一部分尾水,在成都以南入府河后,再重返岷江正流。“鱼嘴”后面是由巨大的鹅卵石筑成的内外“金刚堤”,与“鱼嘴”连成一体,是分水工程的主要部分。“金刚堤”后是“飞沙堰”,以排洪排沙为主,使内江江水保持适当的水量。堰后即为离堆巨崖,崖下就是“宝瓶口”工程。都江堰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利用成都平原上河流走向与等高线相垂直的天然地形条件而建造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对都江堰灌区工程进行了彻底改造和扩展,使灌区面积由原来的14县市,17.3万多公顷农田,迅速扩大到30县市,57.3万多公顷农田。

❹ 都江堰放水节- 放水节的由来

http://www.confucianism.com.cn/Show.asp?id=2623

都江堰:清明放水节

发布时间: 2006-4-5 上午 10:01:27 被阅览数: 11 次 来源: 中国国学网

李冰主持创建都江堰,使长期苦于水旱灾害的川西平原一下成了富庶的、世人瞩目的“天府之国”,人民对他的感戴之情是没齿难忘的。纪念李冰的活动始于何时,史无明文记载,已无从查考。

东汉李冰圆雕石像的出土提供了有力的佐证,说明在1800多年前的东汉时代,灌区人民已经开始纪念李冰了。齐建武(公元494—498年)时,益州刺史刘季连将都江堰渠首“望帝词”迁到郸县,以原庙改招李冰,名祟德庙。唐太宗时(公元712—756年),褒封李冰“神勇大将军”。玄宗幸蜀,迟封李冰为“司空相国”。唐代“春秋设斗牛”纪念李冰。宋太祖赵匡撤治修崇德庙,扩大了庙基,增塑了二郎像。伏龙构也成了纪念李冰的庙宇。陆放翁有《伏龙洞观孙太古画英惠王像》诗,足以说明李冰在宋代已经封王。宋开宝七年改封李冰“广济王”,定为每年祭招一次。宋代中期改为春秋二祭。宋代的祭招活动,规模宏大。范成大《离堆行》中有“到羊五万大作社,春秋伐鼓苍烟根”的诗句。《独醒记》中说:“水康军祟德庙招李冰父于……词把之盛,每岁用羊四万余头。凡买羊以祭,偶产羊羔者亦不敢留。”

《灌县乡土志》亦说:“唐宗时蜀民以羊把李王,庙前江际皆屠宰之家。”元至顺元’年(公元1330年),封李冰为“圣德广裕英惠王”,祭祀规格为“帛一、羊一、系一、登一、删一;箕二、簇二;四、豆四、尊一、爵三、炉一、蹬二”;二郎祭品与冰同。典礼程序为:主祭官公服,行二跪六叩礼,奠帛、读祝;送神、望燎;告礼成,退。祝文为:“维神世德,兴利除‘e。作绷穿江,舟行清宴。灌溉三郡,沃野千里。膏破绵络,至今称美。盐并没开,蜀用以饶。石人镇立,蜀害以消。报祟功德,园朝褒封‘兹值春灌,理宜肃恭’。尚给这种祭把规格一 直沿用到明末。

清雍正五年(公元1727年),加封李冰“敷泽兴济通佑王”,并赐“绩垂保障”额。光绪三年(公元1887年)加封李冰“通佑显英王”,并赐“功昭蜀道”额。次年加封为“通佑显惠襄护王”,赐“陆海金堤”额。灌区为李冰立庙很多,称为川主庙。“李二郎:于宋景德年间(公元1004—1007年)御赐“二郎神碑”,称二郎为“川主二郎神”,并钦定了祭文。元至顺元年(公元1330年)国封二郎为“英烈昭惠灵通显仁佑王”。清雍正五年(公元1727年)封二郎“承绩广惠显英王”。清光绪三年(公元1877年)加封二郎“显英普济王”,赐“锦江普佑”额,次年加封为“显英普济昭福王”,赐“安流利济”额。清代的祭把规格是,雍正五年(公元1727年),准四川巡抚都察院宪德奏请颁定每年“春秋仲月,照吉致祭”。清乾隆三十五年(公元1770年)《察捐春秋祭典碑》中定为:“每年仲春仲秋把龙王,次日记(李)王父子。牲用少幸,祭列九品。”每祭由县捐银两,具“猪、羊、烛、富、香、褚以及庶盖”。

1938年,四川省政府颁定《祟祀显英王庙伏龙现典‘礼仪式’》。程序为:举行祟把敷泽兴济通佑显惠襄护王、承绩广惠显英普济昭福王典礼,全体肃立;奏乐,设迎神位;还神;授花;引赞导主祭,官恭谊王位前立正;唱纪念歌;进席,献帛;进爵,献爵;进食,献食;主祭官诣读祝位前肃立读祝’;全体向李二郎父子位前行三鞠躬礼;奠爵;焚祝帛;奏乐;设送神位送神(唱民工歌送);礼成,鸣炮。祭:把时·,先到伏龙观祭李冰,再到二王庙祭二郎。官祭一般清明岁修完毕结合放水庆典二道举行。祭完李冰父子后即到杨泅庙江边祭招后鸣饱放水。

官祭之外,还有民祭。传说旧历六月二十四日是二郎生日,后两日为李冰生日。因此六月二十四日前后。川西受益区人民不辞艰苦跋涉,扶老携幼,带着祭品,来庙祭把,每日多达万人以上抓《灌县乡土志》中说:“每岁插秧毕,蜀人奉香烛,把李王,络绎不绝吁。至今民祭之日,二王庙里人山人海,香烟缭绕,虔诚之态,令人感动。

将军庙前江边鸣炮放水。随着三声炮响,两岸顿时鞭炮齐鸣,鼓乐喧天,堰工们先卸去压盘石和压盘木,将士埂挖至水面,拆去水面以上搪梁,砍断岭子木、再砍断盘杠结点竹线,拉倒撑子木和座兜,最后用大绳绑住“揭脑顶”,拉倒揭搓放水。砍揭搓放水后,主祭官等即离座策马奔成都;祈求人快水多。堰工们要用竹杆打水头,告诉流水:不要好坏朗不要冲毁桥梁,要安通顺轨,为民造福。年轻人沿江用石于迟打“水脑壳”。有的人放下鸭子,年轻人下水争抢水头鸭’。老人们则争舀?头水”敬神,祈祷五谷丰登。

1949年12月中国入民解放军与民工一道抢修都江堰,次年清明举行了解放后第一个清明放水节,川西北临时军政委员会副主席李井泉主持庆典,英国《泰晤士报》为重建新闻予以报道。1957年后,修建了节制闸门,都江堰不用全部断流,砍杩槎放水仪式不再举行。

1990年,都江堰市委为了弘扬民族文化,决定恢复都江堰清明模拟放水活动。1991年的清明放水节活动丰富多采。‘节日’期间,举办了为期三天的清明艺术节、迎春花会,李冰灯会和物资交流会,恢复了仿古祭祀表演,使中外来宾交口称赞放水节是富有民族特色和文化内涵的“天府第一盛会”。 1993年的放水节,增设了祭坛,增加了面具舞等表演,城区举行了盛大的文艺表演,街头装饰一新。入夜,礼花冲天而起,灿烂夺目。文化搭台,经贸唱戏,对吸引投资,发展经济,起到了很好的作用。1994是都江堰建堰2250周年,四川省人民政府都江堰管理处,都江堰市人民政府联合举办规模宏大的都江堰国际清明放水节,更是盛况空前。

都江堰是天府源头,李冰是建堰的第一功臣元勋。都江堰将与世长存,永放光彩,李冰将会永远永远受到世人的顶礼膜拜。
--------------------------------------------------------------------------------------------------
http://www.confucianism.com.cn/Show.asp?id=2625

放水节的由来

发布时间: 2006-4-5 上午 10:59:20 被阅览数: 7 次 来源: 央视国际

翻开厚重的中华历史,我们不难看出,中华民族是以农业繁衍生息的古老民族,水是人们最重要的资源。在远古洪荒年代,没有科学知识,每遇洪涝灾害,人们就以为是水神在作怪,为了免除灾难,风调雨顺,就只好祈求虚幻的“水神”,于是古代便出现了“祀水”仪式。传说中的水神叫“河伯”,西门豹治邺说的就是这类故事。
岷江流域也不例外,秦以前的岷江水患无常,沿江两岸的人们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民不聊生,纯朴厚道的人们每到洪水季节总要捧着三牲到河边“祀水”,一年又一年的乞求河神保佑他们。据说李冰的女儿冰儿,就曾作了“祀水”的牺牲品。到了公元前256年,蜀郡守李冰带领民工,修筑了举世无双的水利工程都江堰,从此使得成都平原水旱从人,不知饥馑。都江堰延续至今,历久不衰,主要原因就是保持了严格的岁修制度,人们为了纪念李冰,于是将“祀水”改为“祀李冰”。每到冬天枯水季节,在渠首用特有的“杩槎截流法”筑成临时围堰,修外江时拦水入内江,修内江时拦水入外江,清明节内江灌区需水春灌,便在渠道举行既隆重又热闹的仪式,拆除拦河杩槎,放水入灌渠,这个仪式就叫“开水”,北宋太平兴国三年(公元978年)正式由官方将清明节这一天定为“放水节”,到了清代又被称为“祀水”,民国后恢复了“放水节”这一称谓。“放水节”是川西人民最隆重的节日,其盛况尤胜春节。
--------------------------------------------------------------------------------------------------
http://www.confucianism.com.cn/Show.asp?id=2626

都江堰放水节

发布时间: 2006-4-5 上午 11:00:53 被阅览数: 8 次 来源: 央视国际

都江堰水利工程是成都平原的生命线,因此每年春耕前的放水被当地居民视为神圣的节日。
历史上,每年农历三月的清明节都要举行隆重的放水大典,以预祝当年农业丰收。届时,地方官员要亲自主持放水仪式,举行盛大的庆典活动。当地群众也自发地组织到二王庙祭祀李冰父子,举办二王庙庙会,又称清明会。
近些年,都江堰市政府改民间传统的清明会为政府主办的放水节。届时由身着古装的水利官员,仪仗队伍表演放水节的全过程。此间有民间歌舞表演,引人入胜。

❺ 都江堰清明放水节的程序

旧时,大典通常由四川高级官司员主持。放水前一日,有关人员先到郫县望从祠祭祀望帝、丛帝。放水之日,仪仗队抬着祭品,鼓乐前导,主祭官率众人出玉垒关至二王庙、祭祀李冰父子。随后主祭官朗诵《迎神辞》。举行祟把敷泽兴济通佑显惠襄护王、承绩广惠显英普济昭福王典礼,全体肃立;奏乐,设迎神位;还神;授花;引赞导主祭,官恭谊王位前立正;唱纪念歌;进席,献帛;晋爵,献爵;进食,献食;主祭官诣读祝位前肃立读祝’;全体向李二郎父子位前行三鞠躬礼;奠爵;焚祝帛;奏乐;设送神位送神(唱民工歌送);礼成,鸣炮。祭:把时,先到伏龙观祭李冰,再到二王庙祭二郎。
官祭一般清明岁修完毕结合放水庆典二道举行。祭完李冰父子后即到杨泅庙江边祭招后鸣饱放水.官祭之外,还有民祭。传说旧历六月二十四日是二郎生日,后两日为李冰生日。因此六月二十四日前后。川西受益区人民不辞艰苦跋涉,扶老携幼,带着祭品,来庙祭把,每日多达万人以上抓《灌县乡土志》中说:“每岁插秧毕,蜀人奉香烛,把李王,络绎不绝吁。至今民祭之日,二王庙里人山人海,香烟缭绕,虔诚之态,令人感动。
然后,砍杩槎放水。杩槎是将三根木棒的顶端都扎在一起构成的三角架,它和签子、捶笆等一起,填土筑堤,可截断流水。主持都一声令下,咚咚咚三声礼炮,身强力壮的堰工奋力砍断鱼嘴前阻断内江的杩槎上绑索,河滩上的人群用力拉绳,杩槎解体倒下,江水顷刻奔涌而出。此时,年轻人跟着水流奔跑,并不断用石头向水流的最前端打去,称为打水头。人们争舀头水祭神,认为这样可以消灾祈福,求得神灵庇佑,该俗现仍流行。
将军庙前江边鸣炮放水。随着三声炮响,两岸顿时鞭炮齐鸣,鼓乐喧天,堰工们先卸去压盘石和压盘木,将士埂挖至水面,拆去水面以上搪梁,砍断岭子木、再砍断盘杠结点竹线,拉倒撑子木和座兜,最后用大绳绑住“揭脑顶”,拉倒揭搓放水。砍揭搓放水后,主祭官等即离座策马奔成都;祈求人快水多。堰工们要用竹杆打水头,告诉流水:不要好坏朗不要冲毁桥梁,要安通顺轨,为民造福。年轻人沿江用石于迟打“水脑壳”。有的人放下鸭子,年轻人下水争抢水头鸭’。老人们则争舀头水”敬神,祈祷五谷丰登。
1949年12月中国人民解放军与民工一道抢修都江堰,次年清明举行了解放后第一个清明放水节,川西北临时军政委员会副主席李井泉主持庆典,英国《泰晤士报》为重建新闻予以报道。1957年后,修建了节制闸门,都江堰不用全部断流,砍杩槎放水仪式不再举行。
1990年,都江堰市委为了弘扬民族文化,决定恢复都江堰清明模拟放水活动。1991年的清明放水节活动丰富多彩。‘节日’期间,举办了为期三天的清明艺术节、迎春花会,李冰灯会和物资交流会,恢复了仿古祭祀表演,使中外来宾交口称赞放水节是富有民族特色和文化内涵的“天府第一盛会”。1993年的放水节,增设了祭坛,增加了面具舞等表演,城区举行了盛大的文艺表演,街头装饰一新。入夜,礼花冲天而起,灿烂夺目。文化搭台,经贸唱戏,对吸引投资,发展经济,起到了很好的作用。1994是都江堰建堰2250周年,四川省人民政府都江堰管理处,都江堰市人民政府联合举办规模宏大的都江堰国际清明放水节,更是盛况空前。

❻ 都江堰市清明放水节作文.

复“清明时节雨纷制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每年的这个节气,我们都会在心里默默地吟诵这首唐代诗人杜牧的诗句,来表达我们对先人的思念之情。
这一天,我们会来到墓前,放置一束鲜花,烧上一些纸钱,借以表达我们对亲人的思念和祝福,并在心里默默地为他们祈祷,祝福他们在天堂的那一边也能够和我们一样,幸福和快乐地生活着。此时,我们不禁会想起他们曾经和我们共同度过的那些岁月,那些画面仿佛还历历在目,想到这些,我不禁潸然泪下。
远处春的景色映入了我的眼帘,鸟儿唱着春天的奏鸣曲,漫山的桃红柳绿,遍地金黄的油菜花,“嫩芽吹叶落”,绿油油的嫩芽长了出来,到处是一片春意盎然、万物复苏的景象,这是一个充满期望和祝福的季节。清明时节,让我们在这样一个特殊的日子里,我们在缅怀过去的同时,也要对未来充满希望,珍惜生命,让自己的生命更有意义,不要虚度了这样一个美好的人生。还要对生命有一个重新的认识,让自己的每一天都充充实实的,这样才会不让自己遗憾,并且对得起他人。

❼ 都江堰清明放水节怎么来的

虽然清明放水节是远古江神和江水祭祀的演绎与发展,但清明放水节正式形成在秦汉时期。这需从清明放水节的内容说起。

清明放水节是一个种综合性的民俗民间文化活动,其内容至少包括以下几方面:其一为官方对都江堰水利工程的缔造者李冰的祭祀活动。这种祭祀活动准确可考的年代是至少不晚于汉建宁元念,即公元168念,这主要是根据1974念在岷江河道出土的汉代石刻像认定。其二是都江堰水利工程岁修工程制度的建立。

据《华阳国志?蜀志》“李冰于玉女房下白沙邮作三石认,立三水中,与江神的,水竭不至脚,盛不没肩。”的记载看,李冰于都江堰建成之后,就制定了一系列能保证都江堰运行的制度,其中重要的是“淘滩”制度,必须适时把壅积在凤栖窝弯道处的沙石清淘到规定的深度,才能保证内江水的流量。因此,可知这种“淘滩”为主的岁修制度,至少在秦代就已形成。其三是砍杩槎放水,这一生产习俗是与岁修制度相依存的,有了岁修制度,就有砍杩槎放水的生产程序。其四是“打水脑壳”写民俗活动。虽然其准确年代已不可考,但从其浓烈的巫术信仰性质来看,也应产生在秦汉时期,因为那个时代正是蜀文化中巫文化还十分盛行的时期,不然,唐代大诗人杜甫不可能在《石犀行》一诗中,对石人镇水等巫文化活动进行有违时代潮流的批判与嘲笑。

另据史载文翁于宝瓶口下开两条可到,其中一条就是三泊洞河,也即现柳河的记载来看,汉代对都江堰水利工程进行了大规模的维修和完善,也可证明清明放水节有形成和完善的条件。

为什么放水节会定载清明这一天呢?有两个原因,其一是冬季岁修工程必须在农田的春季灌溉之前完成,而古代进入春耕生产灌溉、依据农事节会,一般在清明放水节以后,因为古代清明节又称为寒食节,是为纪念两位周代的爱国人事而设立的,中国古代的人尤其重气节,因此,寒食节十分重要,这一天过后,才正式进入农事活动。其二是农耕文化中,二十四节令是指导农业生产最重要的标志,而清明这一天也正是进入春耕农忙季节的时期,而国家规定一年量词的春耕祭祀活动,也是根据农业生产的规律,定在农忙前或收获后,因此,清明节就成为放水节的首选目的。

热点内容
一部国外电影,一个老男人骑个摩托车 发布:2024-08-19 09:13:10 浏览:920
脖子上有睾丸是什么电影 发布:2024-08-19 09:03:17 浏览:374
变形金刚撒谁家的 发布:2024-08-19 08:43:06 浏览:478
美国男电影双胞胎 发布:2024-08-19 08:42:20 浏览:764
黑人橄榄球少年收养电影 发布:2024-08-19 08:25:26 浏览:918
夏目哉大片 发布:2024-08-19 08:09:22 浏览:806
他第一部出演的电视剧是,的英语 发布:2024-08-19 08:07:54 浏览:654
电影检索 发布:2024-08-19 07:48:52 浏览:198
谁有视频 发布:2024-08-19 07:41:55 浏览:141
成龙香港鬼片电影大全 发布:2024-08-19 07:39:46 浏览: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