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垒鸣沙山门票
❶ 木垒哈萨克自治县的旅游景点有哪些
木垒胡杨林、木垒鸣沙山、老君庙、原始胡杨林等。
❷ 木垒鸣沙山的攀登沙山
最让你童兴大发的抄还是“滑沙”。当你从山顶偕伴向下滑行,流沙顺势而下,脚下流沙如浪,两耳响声大作。我曾看过许多描述沙鸣的文章,大都以雷鸣之声形容它,其实一点也不确切,木垒鸣沙山的沙鸣声完全像喷气式飞机发出的声音,沉默而持久。更有趣的是,沙山中流动的细沙不是向下流,而是由下向上流淌,就像湖水因风绉面,荡起一圈圈柔和优美的涟漪。从沙山上的不同位看下滑会有不同的响声,而且滑痕稍现即逝,马上平复,令人称奇不已。当汽车开近沙山时,似有雷鸣号角之声从沙山内部发出,时断时续,时高时低,忽如丝弦悠扬,忽若铁骑奔突。那流动的细沙不是向下流,而是由下向上流淌,就像湖水因风绉面,荡起一圈圈柔和优美的涟漪。
❸ 木垒有什么好玩的
木垒哈萨克自治县
鸣沙山
鸣沙山,又叫响沙山。哈萨克族称之为“阿依艾库木”,“阿依艾盖库木”是呼喊的意思,“库木”为沙漠。据说很早的时候有一个名叫叶勒森的哈萨克牧民放牧到这里迷失了方向,他在沙漠里转啊转,忽然听到一阵一阵急促的喊叫声,他惊喜万分。可是,找了很久也没有找到喊叫的人,他感到非常奇怪。又找了好长时间发现是沙山发出的轰鸣声,心里十分惊惧,以为是到了魔鬼呆的地方。以后人们又把这里的沙漠叫做“叶勒森库木”。意思是说“能听到鬼叫的沙漠”。
坐落在这片浩瀚沙海中的鸣沙山共有5座,其中一座最大的目测长度为500—800米,相对高度50—70米左右,西南—东北走向。游人到沙山之前,强大的雷鸣号角之声从沙山之内发出,时续时断,时高时低,忽而笛声悠悠,如泣如诉;忽而丝弦悠扬,情意柔和缠绵;忽如铁骑狂奔,金瓶怒炸。人们爬到上面随着沙的流动,雷鸣般的响声振聋发馈,犹如轰炸机群飞来而令人毛骨悚然。数人并排下滑,股下就象触电一般生出一种剧麻感。有趣的是,沙山上的流沙不是从上往下流,而是从下往上飘,好象碧绿的湖水微风吹拂荡漾起柔和优美的涟漪。滑到底端回眸一望,原来的沙痕竟然无影无踪,引起人们无尽的臆想遐思。
据说,全世界这样的沙海景观屈指可数。已知全国范围内也仅有甘肃的敦煌,宁夏的腾格里,内蒙古的毛乌素沙漠和新疆巴里坤发现有如此迷人绝伦的自然景观,而其中响声之大,乐趣之多当以木垒鸣沙山为最。
一堆沙山为什么能发出如此令人震撼的轰鸣声?大自然怎地神工鬼斧般地创造出如此的奇特景观?有人认为这里的地下可能有某种磁性物质;也有人认为这里的天空有强磁场存在;还有人认为这里的流沙属石英沙构造。当然,一个古老的传说也不失为一种说法。相传,唐代时平西大元帅樊梨花率兵平定突厥叛乱,到了芦花河(今木垒河)由于长途奔波,士兵们疲惫不堪,加之西突厥在河西岸重兵防守,樊梨花只好派200亲兵连夜绕道红柳峡到铁勒道总营(今巴里坤)搬兵。200亲兵沿北新道急速而行,不想到了鸣沙山遇到了一股强大的黑风,瞬时间将200亲兵埋在了沙下。如今人们听到沙山发出的哀怨声,便是樊梨花200亲兵的呼救声。比较科学的说法是认为这里可能有某种磁性物质,造成空中磁场极强,人体运动产生的静电与风吹流沙发生摩擦,在磁场作用下便发生强烈的轰鸣声。有人曾做过这样的试验:下雨天后,若雨水渗入10公分,推动覆盖的湿沙层,沙山会象地震般的轰鸣,引得大地颤抖;雨水渗入20公分左右,沙山便无一点声音,但下面的干沙丘用脚蹬仍可发出微弱的声音。
翻滚泉
在木垒县东北120公里处,鸣沙山以南的地方黄沙掀起整齐的波浪,在广袤的沙海中有一丛翠绿的芦苇在微风中摇曳,似乎向人们频频示意。在这身姿婀娜,青春洋溢的苇丛中有一泓碧水,牧人叫她"救命泉",诗人称她"月亮泉",哈语名字叫"喀依纳尔",意思是沸腾翻滚的泉水。该泉水冒出地面时,似水沸之状,故有此名。翻滚的积水呈圆形,犹如一轮满月,面积约10平方米。泉水清澈见
木垒哈萨克自治县
底,水从泉底向外喷涌而出,泉底纯净的青沙不断被冲成变幻无穷的花样。时而荷花朵朵、时而风起云涌、时而微波荡漾,四个泉眼喷水弄沙在阳光下的折射下,色彩缤纷,犹如变幻无穷的万花筒。翻滚泉(哈依那尔)
翻滚泉,又叫“黑水泉”,因泉吐黑水而得名。哈萨克则不因水黑而贬低,庄重地称之为哈依那尔,意思是“生命之泉”。
千里戈壁,广袤旷野,一片翠茂的芦苇在徐徐清风中摇曳,隐藏其中的一眼积水面积不过10平方米的小泉却在中国的地图上名闻遐迩,给人们带来了生命的呼唤。
相传在地老天荒的远古,这里是一片大海,大海中生活着一条造福万物的黑龙。有一天,突然,天崩地裂填埋了大海,干涸了海水,黑龙为了不使沧生竭渴而死,便将诺大的身驱变成了一个小盆地,日夜不断地把腹中积存的海水吐出地面,滋润万千生灵。黑龙悠悠荡荡喷吐而出的水在阳光彩云的映照下呈现出黑色,故称之为“黑水泉”。泉中虽有黄沙溢慢却是极为清澈,捧几口喝下,如同甘洌的矿泉水,浸入肌肤,沁人心肺,水是生命之源,可以想象,汉唐和明清时期,来往于“骆驼路”上的先民们头顶烈日,跋涉于千里大漠的时候,惊奇地发现一眼翻滚着生命激清的清泉,他们该是何等的欢欣鼓舞!一定会奋不顾身地扑向她那饱满的胸怀,尽情地吮吸琼浆玉液般的乳汁,刻骨铭心地永远记着她那卓越的风姿。
高山岩画
在木垒县境内的群山中发现的岩画较多。在照壁山乡平顶山村,东城乡鸡心梁牧业村山中,大南沟乌孜别克乡鹿场山中,白杨河乡山中和该乡芦塘沟村山中,博斯坦牧场的霍加木沟,大石头乡乌宗布拉克村山中都有岩画,分布很广。岩画是古代人凿在山崖和石壁上的图画,属人类早期文化遗址。博斯塘岩画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岩画中有大量动物图案,狩猎、放牧场面,还有祭祀、舞蹈、人物肖像。生动地反应了古代游牧民族的生产生活场景。
在博斯塘哈沙霍勒,有一幅珍贵的岩画,画中有个女的盘腿坐着比男人高。苏北海教受说他看过南北疆山中不少的岩画,在这里发现这幅属于母系氏族社会的岩画还是首次。岩画中的女人高51厘米、宽81厘米。她的帽子是尖的,两手叉腰,穿着多种格子纹饰的衣服,挺直了身躯,端坐不动,显出女人肥大的臀部和两条修长的腿,让人感到十分威严而又神采奕奕。她的脸正对着前来朝见的人。左边一个男人正牵引两个骑马人前来朝谒,右手高举着一件物品向端坐的女人示意。这幅形象逼真的岩画,已距今三千多年了,虽经历风雨雪雹的剥蚀,仍清晰地显现在今天人们的面前。这不是木垒古老历史的见证么?!
新疆大学历史系教授苏北海老先生说过:“木垒县博期塘牧场纵横几十公里之内的天山中,一座山连着一座山,从山麓到山顶都是岩画,不下几万幅。这不仅在国内各省是罕见的,在世界各国也是少见的”。地处木垒博斯塘乡的霍加墓沟山色青黛,曲折蜿蜒,山峰陡峭,寂静肃穆。
在群山相连,岩画分布极为广泛的峭壁上最珍贵的一幅岩画,当属女酋长接受男人谒拜图。画中的女人高51厘米,宽18厘米,头冠尖顶帽,双手叉腰,穿着多种格子纹饰,身驱挺直,威严禁坐,显示出女人肥大的臀部和修长的双腿,令人感到威严而又神采奕奕。其脸部正对着前来朝见的人。左右各一个男人正牵着两个骑马人,右手高举着一件物品向端望的女人示意。苏北海教授说:“从这幅画中可以看到远古时候的男人对女人十分崇敬,不管多少人来,她都昂然而坐,决不起来迎接。显然只有母系氏族社会,女权高于一切的时候才能如此。远古艺术家所以把女人刻划得如此威严而高大,正是当时母系氏族,社会内妇女操纵一切权势的反映。因此这幅岩画中的妇女显然是凿刻的一个母系氏族的酋长”。这幅画距今已有三千年的历史。
在数不清的岩画中,或凿刻牧羊人;或弯弓射箭追捕猎物;或牛驼悠闲;或奔马嘶鸣,一个共同的特点都是活灵活现,栩栩如生,雕刻的技艺已达相当程度,虽然雕刻的粗犷,却不失豪放。尤其是对人的凿刻,头上多是尖顶帽。这使人一下就想到如今的哈萨克人御寒的缎面尖顶四瓦形,两旁有下圆大护耳,背后还有一个下面也是圆形护肩背的狐狸皮帽子。从这些着装可以看到,头戴尖顶帽民族确与古时的乌孙、塞种和车师族有着密切的关系,史籍中记载不清的地方,岩画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有关氏族学的极为形象的珍贵资料。
木垒岩画分布极为广泛。东起大石头,西止鸡心梁马圈湾,地域跨度几十公里都有类似的岩画存在。无论画中是放牧之余的娱乐舞蹈,还是对生殖器的崇拜,无不反映出原始氏族社会人们对生活和生产时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情不自禁的追求。
霍加墓
木垒县博斯坦霍加墓在县城东南约60多公里处,因地处木垒县博斯坦乡境内而得名。海拔高度约2400米。墓下方西北处有一圣水泉和一大片麻扎(坟茔)。游人和朝圣者乘车只能行驶到圣水泉,然后徒步登山行约2公里方能到达霍加墓。
❹ 木垒有什么好玩的地方,木垒旅游攻略
木垒有什么好玩的地方,木垒旅游攻略
由木垒鸣沙山北行30公里,可见一片回郁郁葱葱、遮天蔽日的林带答,那就是著名的[原始胡杨林]。据说这片方圆30多平方公里的胡杨林至少有6500万年的历史虽然历经风雨沧桑,却仍然保持着古的原始风貌。胡杨是一种生命力极顽强的原始树种,素被人类誉为抗击沙漠的勇士。树身高达20多米。铁干虬树,龙盘虎踞,好不壮美,且有层层绿叶,形状各异或叶圆似卵,或状态如柳叶,层层叠叠,密不透风。走进胡杨林,扑面而来是一种原始的气息,会让你感受到一种原始生命的律动。那磅礴向上的气势,向你展示着不屈不挠的精神,那鬼斧神工般的形态,更使你感到大自然的壮美。千百年来,它们以顽强的意志抗击着沙漠的侵蚀。让人惊叹的是,这些铁骨铮铮的树干,形状千姿百态,有的似鲲鹏展翅,有的象骏马扬蹄,还有的如纤纤少女。简直就是一座天然艺术宫殿。有诗写道:“矮如龙蛇数变形,蹲如熊虎踞高岗。嬉如神狐九尾,狞如夜叉牙爪张。”胡杨林之美,由此诗可略见一斑
❺ 木垒县有什么好玩的
木垒县
木垒县
木垒县
鸣沙山,又叫响沙山。哈萨克族称之为“阿依艾库木”,“阿依艾盖库木”是呼喊的意思,“库木”为沙漠。据说很早的时候有一个名叫叶勒森的哈萨克牧民放牧到这里迷失了方向,他在沙漠里转啊转,忽然听到一阵一阵急促的喊叫声,他惊喜万分。可是,找了很久也没有找到喊叫的人,他感到非常奇怪。又找了好长时间发现是沙山发出的轰鸣声,心里十分惊惧,以为是到了魔鬼呆的地方。以后人们又把这里的沙漠叫做“叶勒森库木”。意思是说“能听到鬼叫的沙漠”。
座落在这片浩瀚沙海中的鸣沙山共有5座,其中一座最大的目测长度为500—800米,相对高度50—70米左右,西南—东北走向。
据说,全世界这样的沙海景观屈指可数。已知全国范围内也仅有甘肃的敦煌,宁夏的腾格里,内蒙古的毛乌素沙漠和新疆巴里坤发现有如此迷人绝伦的自然景观,而其中响声之大,乐趣之多当以木垒鸣沙山为最。
一堆沙山为什么能发出如此令人震撼的轰鸣声?大自然怎地神工鬼斧般地创造出如此的奇特景观?有人认为这里的地下可能有某种磁性物质;也有人认为这里的天空有强磁场存在;还有人认为这里的流沙属石英沙构造。当然,一个古老的传说也不失为一种说法。相传,唐代时平西大元帅樊梨花率兵平定突厥叛乱,到了芦花河(今木垒河)由于长途奔波,士兵们疲惫不堪,加之西突厥在河西岸重兵防守,樊梨花只好派200亲兵连夜绕道红柳峡到铁勒道总营(今巴里坤)搬兵。200亲兵沿北新道急速而行,不想到了鸣沙山遇到了一股强大的黑风,瞬时间将200亲兵埋在了沙下。如今人们听到沙山发出的哀怨声,便是樊梨花200亲兵的呼救声。比较科学的说法是认为这里可能有某种磁性物质,造成空中磁场极强,人体运动产生的静电与风吹流沙发生摩擦,在磁场作用下便发生强烈的轰鸣声。有人曾做过这样的试验:下雨天后,若雨水渗入10公分,推动覆盖的湿沙层,沙山会象地震般的轰鸣,引得大地颤抖;雨水渗入20公分左右,沙山便无一点声音,但下面的干沙丘用脚蹬仍可发出微弱的声音。
❻ 乌市到木垒看胡杨鸣沙山自驾游路线、日程怎么安排
鸣沙山是地球第一响,胡杨林不愧为世界胡杨王。乌市到木垒看胡杨鸣沙山自驾游路线、日程的安排。
首先从吐乌大高速走,如果走高速不行的话,可以从米泉--阜康--吉木萨尔--奇台--木垒。
到木垒之前应订好住的宾馆,现在旅行的人多了,住宿紧张,最好先安排好,避免到时候影响行程!
胡杨林要在静中看。观胡杨林,不宜发出声响,更不可攀爬躁动,这里每棵树都生长了几千年,是神树,你要怀着敬畏之心,走进林子,走到树旁,平心静气,观赏她,朝拜她。最好是变换角度,发挥想象,静静的体会她的千种风姿,感悟胡杨的百折不挠,坚强执着。
游鸣沙山要迎着太阳。最好是在晴天,从向阳的一面山体滑下,就会听到飞机般的轰鸣声。在太阳照射到的阳面,只要用手轻轻一拨,山体就会震动,你会更加惊叹。
观胡杨林最好避开强光。日出或日落映衬下,胡杨的身躯会更加伟岸。此时,站在胡杨树旁,静静观赏胡杨绝唱、胡杨日出、胡杨挽歌,体味胡杨之沧桑,人生之短暂,生命之顽强,而后你就会更加珍惜时光,加倍努力工作,不让时光虚度。
鸣沙山和胡杨林是在一起,距离很近,可以用一天时间游玩。早上去,晚上回来,或者你晚上直接回也行,回来时候到乌兹别克乡前面就是高速的入口了。
建议早一天去,休息好。一定记得多带水,充电宝还有防晒的!
❼ 木垒胡杨林门票是多少
你好,胡杨林鸣沙山两景区门票通票70元一人,根据景区特色,有毡房可供住宿普通10人毡房价格为400元一间。可自行扎营,备好睡袋防潮垫和保暖衣物。
希望我的回答可以帮到你
❽ 木垒胡杨林鸣沙山景区的门票多少钱
线路介绍:距离乌鲁木齐440公里,乌市出发途经吉木萨尔、奇台、木垒、鸣沙山到达胡杨林,途中3个收费站。驾车乌市至木垒需要三个半小时木垒至胡杨林四小时,东三县全程限速。
路况介绍:从乌鲁木齐到木垒路况较好,从木垒至胡杨林景区路况为沙石平整路面但弯道多急,车速不宜过快,自驾车游客对路况不熟一定要小心驾驶注意安全行驶,拐弯不能过急。
景区介绍:木垒胡杨林整个林带呈东西走向,总面积3平方公里,林内古木参天,地貌起伏、形成形态各异的土丘,杂以大片的红柳、梭梭,至今还保持着一种原始的风貌。
注意事项:胡杨林鸣沙山两景区门票通票70元一人,根据景区特色,有毡房可供住宿普通10人毡房价格为400元一间。可自行扎营,备好睡袋防潮垫和保暖衣物。
❾ 新疆巴里坤镇的鸣沙山的简介
鸣沙山
木垒鸣沙山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昌吉州木垒县哈依纳尔北5公里处,当地哈萨克人称其为“阿依艾库木”,意为“有声音的沙漠”。其山雄踞沙海,平地而起,共有5座赭红色的沙丘,其中最大的一座约500米,垂直高度过100米左右,呈现西南至东北走向。平时常有雷鸣号角之声从内发生,时断时续,时高时低,忽而声响如万马奔腾、忽而柔细若琴若笛。假如你抓一把细沙奋力扬出,立刻就会激起无数蛙鸣。当你数人并排下滑,但闻遍山雷声滚滚,大有叱咤风雷之势。故此得名。
更有趣的是,那流动的细沙不是向下流,而是由下向上流淌,就像湖水因风绉面,荡起一圈圈柔和优美的涟漪。一清代诗人曾:“雷送余音声袅袅,风生细 响语喁喁”。可见鸣沙山的迷人之处。鸣沙山下不远处,有一泉,形同满月,周围黄沙浩浩,虎视狼逼,千百年来却不为其所灭,实在叫人惊叹不已。但见泉水由沙底而出,清澈透明,饮之清凉甘洌,泌人肺腑。使鸣沙山更添几处神奇。
天地奇响,自然妙音──鸣沙山,位于甘肃敦煌市南郊七公里的鸣沙山北麓,面积约200平方公里。鸣沙山、沙峰起伏,山“如虬龙蜿蜒”,金光灿灿,宛如一座金山。鸣沙山曾被称为“沙角山”。处于腾格里沙漠边缘,与宁夏中卫县的沙坡头、内蒙古达拉特旗的响沙湾和新疆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境内的巴里坤镇同为我国四大鸣沙山之一。是“郭煌八景”之一,景名“沙岭晴鸣”。
所谓鸣沙,并非自鸣,而是因人沿沙面滑落而产生鸣响,是自然现象中的一种奇观,有人将誉为“天地间的奇响,自然中美妙的乐章。”当你从山巅顺陡立的沙坡下滑,流沙如同一幅一幅锦缎张挂沙坡,若金色群龙飞腾,鸣声随之而起,初如丝竹管弦,继若钟磬和鸣,进而金鼓齐,轰鸣不绝于耳。自古以来,由于不明鸣沙的原因,产生过不少动人的传说。相传,这里原本水草丰茂,有位汉代将军率军西征,一夜遭敌军偷袭,正当两厮杀难解难分之际,大风骤起,刮起漫天黄沙,把两军人马全都埋入沙中,从此就有了鸣沙山。至今犹在沙鸣则是两将士的厮杀之声。
据《沙州图经》载:鸣沙山“流动无定,俄然深谷为陵,高岩为谷,峰危似削,孤烟如画,夕疑无地。”这段文字描述鸣沙山形状多变,其原因是流沙造成的。游人攀上沙丘,由山顶往下滑,沙砾随人体而落下,也会发出一阵阵轰响,近闻如兽吼雷鸣,远听如神声仙乐。自古人们将这一景观传为一奇。山体高达数十米,东西绵亘40多公里,南北纵横20公里,海拔1650米,宛如两条沙臂张伸围护着鸣沙山麓的月牙泉。
1994年1月10日,甘肃省鸣沙山─月牙泉风景名胜区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名单。
中国三大鸣沙山?
1) 甘肃敦煌“鸣沙山”
(2) 内蒙古达拉特奇“响沙湾”
(3) 宁夏中卫“沙坡头”
鸣沙山 月牙泉
是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鸣沙山,位于敦煌城南约5公里处,东起莫高窟崖顶,西接党河水库,整个山体由细米粒状黄沙积聚而成,狂风起时,沙山会发出巨大的响声,轻风吹拂时,又似管弦丝竹,因而得名为鸣沙山。鸣沙山有两个奇特之处:人若从山顶下滑,脚下的沙子会呜呜作响;白天人们爬沙山留下的脚印,第二天竟会痕迹全无。
月牙泉被鸣沙山环抱,长约150米,宽约50米,因水面酷似一弯新月而得名。月牙泉的源头是党河,依靠河水的不断充盈,在四面黄沙的包围中,泉水竟也清澈明丽,且千年不涸,令人称奇。可惜的是,近年来党河和月牙泉之间已经断流,只能用人工方法来保持泉水的现状。月牙泉边现已建起了亭台楼榭,再加上起伏的沙山,清澈的泉水,灿烂的夕阳,景致相当不错,一定不要错过哦!
交通:从市区有中巴直达(但也许不是最方便),也可打车到鸣沙山(约需15元左右),体力好的人不妨自己租自行车前往。
门票:80元
购物:从敦煌市区到鸣沙山的途中,有一条街边有很多小摊的“骆驼一条街”,主要出售一些旅游纪念品,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用绒布制成的工艺品骆驼,形态各异,可爱逼真,充满童趣,且价格相当便宜。
特别关照:鸣沙山的日落景观非常漂亮,不可不看,所以游览时间最好选在夏季黄昏;在景区乘骆驼时,要先讲好价钱,以免麻烦;沙山上风沙很大,最好作一点防范措施。
内蒙古达拉特奇“响沙湾”
响沙湾在蒙语中被称为“布热芒哈”,意思是“带喇叭的沙丘”。它坐落在内蒙古达拉特旗境内库布其沙漠东端,北距草原钢城50公里,高大的沙丘呈月牙形状约有80多米高,横亘数公里,金黄色的沙坡掩映在蓝天白云下,有一种茫茫沙海入云天的壮丽景象,好似一条金黄色的卧龙。
银肯响沙(即响沙湾)居中国各响沙之首,被称为“响沙之王”。它位于内蒙古鄂尔多斯市达拉特旗南部,库布其沙漠的东端,北距草原钢城包头市50公里,银肯是蒙语,汉语意思是“永久”,银肯响沙陡立于罕台河谷西岸,有清泉从坡底涌出。响沙湾沙高110米,宽400米,依着滚滚沙丘,面临大川,背风向阳坡,地形呈月牙形分布,坡度为45度角倾斜,形成一个巨大的沙丘回音壁。沙子干燥时,游客攀着软梯,或乘坐缆车登上“银肯”沙丘顶,往下滑溜,沙丘会发出轰隆声,轻则如青蛙“呱呱”的叫声,重则像汽车、飞机轰鸣,又如惊雷贯耳,更像一曲激昂澎湃的交响乐。
响沙湾的沙漠面积约有1.6万平方公里,沙坡斜度约50°,其上没有任何的植被覆盖,从沙丘的顶部向下滑会响起“嗡嗡”之声。响沙湾的沙鸣奇迹至今仍是一个谜团,千百年来,人们解释不了响沙的成因,却赋予它许多美丽的传说。传说很早以前;这里是一座规模宏大的喇嘛庙,正当千余喇嘛聚众颂经,击鼓吹号时,突然狂风大作,顷刻间,将寺庙掩埋在沙漠之中,这声音,便是喇嘛们冤魂未散,至今仍在击鼓、吹号的声音..... 传说固然美丽,但不能揭开响沙之谜。近年来学者提出了“地形说”、“共鸣箱原理”、“静电学说”来揭示它的成因,还有人认为,响沙湾沙丘之中的含金量较大,因此发出响声;也有人认为沙漠表面的沙子细且干燥是沙鸣的原因。然而,没有哪种解释将响沙湾的谜团彻底解开。
这几年,响沙湾又开发了骑骆驼游沙漠、沙漠滑翔伞、滑沙车、地方民族歌舞等旅游使得响沙湾更具魅力。
这里沙丘连绵分布,景色壮观,嫩黄色的沙漠,一望无垠,景区内有东西500米长的沙湾,呈弯月状,沙丘高度110米,坡度为40度,从沙丘顶部滑下,沙子会发出轰鸣声,形成著名的“响沙”奇观,是罕见的自然景观。除此以外,在这里骑骆驼、玩滑翔伞等项目都将让你兴奋难忘。
在这里滑沙,真是件最惬意不过的事了,坐在沙丘上,双腿前伸,用力下滑时,耳畔会响起“嗡嗡”的轰鸣声,随着下滑速度的加快,声音也越来越响,令人惊异不已。骑骆驼沙海探奇则是另一种体验,在摇曳不定的驼背上,明丽的蓝天、白云、黄沙都悠远无边,让人有一种神游物外的不真实感。
沙坡头
沙坡头: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卫市.以沙漠生态治理与旅游圣地闻名于世.
《中国国家地理》推出“中国最美的地方”宁夏沙坡头入选。
宁夏沙坡头自然保护区
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卫市,1984年建立,面积1.3万余公顷,主要保护对 象为腾格里沙漠景观、自然沙尘植被及其野生动物。
地处腾格里沙漠东南缘,是草原与荒漠、亚洲中部与华北黄土高原植物区系 交汇地带,植物有422种,野生动物有150余种,充分展示出一个以亚洲中部北温 带向荒漠过渡的生物世界。
该保护区是中国第一个具有沙漠生态特点,并取得良 好治沙成果的自然保护区,是干旱沙漠生物资源“储存库”,具有重要的科学研 究价值。
宁夏沙坡头旅游区
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卫市的沙坡头游览区是一处景观独特的游览区。
过去,沙坡头是以治沙成果而闻名。包兰铁路在中卫境内六次穿越 沙漠,其中以沙坡头坡度最大,风沙最猛烈。为了保证铁路畅通,避免 路轨被沙埋住,从50年代起,在铁路两侧营造防风固沙工程。这项工程 取得了成功,铁路两侧巨网般的草方格里长满了沙生植物,金色沙海翻 起了绿色的波浪 ,包兰铁路沙漠段几十年来安然无恙。这一治沙成果引 起了全世界治沙界的普遍关注,不少外国治沙专家慕名前来考察。
到了80年代,旅游部门发现沙坡头有着独特的景观,便将它建成一 个颇具特色的游览区。
沙坡头游览区的特色之一是滑沙。游人从高约百米的沙坡头的坡顶 往下滑,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和地质结构,滑沙时座下会发出一种奇特 的响声,人钟巨鼓,沉闷浑厚,称之为“金沙鸣钟”。
特色之二是沙山北面是浩瀚无垠的腾格里沙漠。而沙山南面则是一片郁郁葱葱的沙漠绿洲。游人既可以在这里观赏大沙漠的景色,眺望包兰铁路如一条绿龙伸向远方;又可以骑骆驼在沙漠上走走,照张相片,领略一下沙漠行旅的味道。
特色之三是乘古老的渡河工具羊皮筏,在滔滔黄河之中,渡向彼岸。 这种羊皮筏俗称“排子”,是将山羊割去头蹄,然后将囫囵脱下的羊皮, 扎口,用时以嘴吹气,使之鼓起,十几个“浑脱”制成的“排子”,一 个人就能扛起,非常轻便。游人坐在“排子”上,筏工用桨划筏前进, 非常有趣。
许多人在评价中国旅游区形象的说到,“看的多,玩的少;让人沉思的,让人心情愉快的少”,在宁夏这片被中国旅游界称之为“中国旅游最后的处女地”的土地上,当神秘的面纱被掀起时,一次“看的过瘾,玩的尽兴”现代时尚的沙漠旅游拉开了序幕。因为这里好看,2005年10月被最具权威的《中国地理杂志社》组织国家十几位院士和近百位专家组成的评审团评为“中国最美的五大沙漠”之一;因为这里好玩,在2004年10月被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旅游电视委员会、全国电视旅游节目协作会、中央电视台评为“中国十大最好玩的地方”之一。
沙坡头旅游区位于宁夏中卫市城区以西20公里腾格里沙漠东南边缘处。这里集大漠、黄河、高山、绿洲为一处,即具西北风光之雄奇,又兼江南景色之秀美。自然景观独特,人文景观丰厚,被旅游界专家誉为世界垄断性旅游资源。
沙坡头旅游区是国家首批AAAA级旅游景区,是第一个国家级沙漠生态自然保护区,是中国三大鸣沙一一沙坡鸣钟所在地,丰硕的治沙成果于1994年被联合国授予“全球环保500佳单位”的光荣称号,同年被国务院授予“科技进步特别奖”被世人称为“沙都”。2004年被国家体育总局授予“全民健身二十个著名景观”。2007年5月8日,中卫市沙坡头旅游景区经国家旅游局正式批准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
这里有中国最大的天然滑沙场,有总长800米、横跨黄河的“天下黄河第一索”--沙坡头黄河滑索,有黄河文化的代表一一古老水车,有中国第一条沙漠铁路,有黄河上最古老的运输工具——羊皮筏子;有沙漠中难得一见的海市蜃楼可以骑骆驼穿越腾格里沙漠,可以乘坐越野车沙海冲浪,咫尺之间可以领略大漠孤烟、长河落日的奇观。黄河南岸是一块三面环沙,一面靠山的“U”半岛,这里地形优越,景观奇特,民俗淳朴,资源丰富,可以在演绎中心观看具有异域风情的、民族特色的歌舞表演,可以住宿黄河塞上人家干农家活、吃农家饭、睡农家炕、享农家乐;滨河浴场可以体验母亲河的沐浴,秦代长城和陶窑在这里留下了千古不朽的遗址。
❿ 木垒哈萨克自治县的旅游景点
鸣沙山:鸣沙山位于木垒县城东北130公里处,起于戈壁砾石地面,相对高度可达100米,长约1500米,宽约800米。鸣沙山的沙鸣是一大特色,只要沙粒顺沙大面积滑动,便会发出隆隆的轰鸣声,这种声音响度大,传播远,颇具节奏,恰如战斗机群低空作业,由远至近,由近至远,声音雄亮,经久不息。
原始胡杨林:原始胡杨林距离木垒县城东北150公里处,在一个被汉族人称为“梧桐窝子”,哈萨克族人称为“玉托朗格”(意为毡房似的胡杨林)的地方。胡杨林面积约30平方公里,距今已有6500万年。胡杨“活着一千年不死,死后一千年不倒,倒后一千年不朽”,因而有“沙漠英雄树”的美称。
高山岩画:在木垒县境内的群山中发现的岩画较多。在照壁山乡平顶山村,东城镇鸡心梁牧业村山中,大南沟乌孜别克族乡鹿场山中,白杨河乡山中和该乡芦塘沟村山中,博斯坦牧场的霍加木沟,大石头乡乌宗布拉克村山中都有岩画,分布很广。生动地反应了古代游牧民族的生产生活场景。
石人子沟:石人子沟位于木垒县城以南28公里的南部天山。石人子沟蒙语为夏干布特,在木垒河的上游。河段呈东西向,长13公里,河谷宽350米。河段南岸有众多支流汇入其中,右岸坡度相对较缓,约15—20度,森林、草原茂密,春季柳絮飞舞,当地人称夏干布特,“夏干”蒙语意为白色,“布特”即一丛之意。而石人子沟之名则因沟口有一块高约2米,状如人形的石头而得名。
民族博物馆:木垒哈萨克自治县民族博物馆,位于县城新建西路,创建于1987年,主展厅以时间为引线,共展出文物1000余件,其中国家一级文物达10余件。所属文物特色显著,其中以早期社会、民风民俗、表现草原游牧文化的文物最具有代表性。展厅内还展有自先秦至明清的其它各类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