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河撑篙门票
❶ 剑河上的桥原文
《剑河上的桥》
第一次听说剑桥、喜爱剑桥还是因了诗人徐志摩的那首《再别康桥》。不到剑桥,剑桥在我始终是个幻影;既到剑桥,才知剑桥不仅可以入诗,更可入画。
闲暇时,曾沿着剑桥漫步。有意无意间,大致数了一下剑河上的桥,十八九座,也是经意或不经意地散落在流水之上。晨曦初现或夕阳向晚,一日之间,剑河上的桥会给你不同的心境。
如许多的桥自然不会风格一致,强要分类,却也不易。好在大多数人并不想从建筑学上去研究,只要喜欢就行。我便是这其中的一个,因而我笔下的剑桥也就附着了我个人的情感和遐思……
这是座普通的桥,如果放在别处,我不会多看上一眼,但它却是剑河的第一桥。锈迹斑驳的古老桥身横卧河面,桥下水如蓝染;两岸茂林叠嶂,草坪间黄花点点;更有垂柳一络,牵风引浪,令人心神皆醉……
建在乡野、与大自然相融相谐固然得造桥之妙诣,但桥址选在城内,凭借周遭景物,却又生成自己动静各殊画面的桥,也令人叹为观止。剑河上的女王桥、三一桥、叹息桥、数学家桥等皆属此类。
据说圣约翰学院这座空灵剔透的小桥之所以名曰“叹息”,是因为分属桥两边的男女学生只能相望兴叹。我不明白既然有桥,他们为何还要临流叹息?也许他们故意营造这种优雅、浪漫的情调亦未可知。叹息桥的建筑风格与威尼斯那座同名桥一般无二,但因座落在典雅的书院之中,感觉上却又比威尼斯那座与监狱为邻的叹息桥温馨得多。
在剑河上,数学家桥的历史可能算不上是最悠久的,但其造型却绝对是最别致的。乍一看这座连接女王学院的小木桥非常简陋,但其中却包含了奇妙的数学构思。数学家桥初筑于1749年,周身虽无一根铁钉,却坚固无比。1867年,维多利亚时代的一个好奇又好动的英格兰人将整座桥拆开,探究其中奥秘,却无力复原,无奈只得求助铁螺钉。自1669年牛顿来此教授数学,剑桥的学术地位便得到大大提高,至今,其数学研究仍处领先地位。难怪酷爱数学的剑桥人在区区一座小桥上也要费一番脑筋。
剑河上的桥依据周围的环境以及造桥人的个人品味而呈现多彩的姿态,石桥的肃穆凝重,一如木桥的轻盈秀丽,同样让人开畅襟怀。我喜欢叹息桥的空灵多情,但我也不排斥造型上要呆板得多的国王桥和女王桥。单孔平跨的国王桥连接着庄严的国王学院和秀美的剑桥后院,这里环境清幽,荫浓如盖。课余约上一二同窗在此荡舟戏水,足以怡神。
世人所熟知的剑桥人竞舟的场所是在剑河下游。春夏间,开阔的水面上百舸争流,双桨划船、薄皮舟、长形撑篙船如鸥凫出没于烟波之中。于是,观赏这一盛况的最佳所在,便非大铁桥莫属了。
据说,在没有剑桥大学之前,这里是一个荒凉的渡口。既然是渡口,可见是没有桥的。随着剑桥的书香日益飘向四方,剑河上的桥也多了起来。“好花须映好楼台”,这些桥终究成为剑桥大学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徐志摩在与剑河相依相伴数载之后,感叹“康桥的灵性全在一条河上”。诚哉斯言!但我还认为,剑河的灵性,至少有一半是属于那些桥的……
1.文章第①段提到《再别康桥》的作用是------------------
2.第④段中作者写剑河第一桥是极普通的桥。既然是极普通,作者为什么感
到"心神皆醉"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