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湖桥遗址博物馆门票
1. 跨湖桥遗址博物馆有什么主要东西
跨湖桥遗址博物馆
杭州市萧山跨湖桥遗址博物馆坐落于风景秀丽的浙江湘湖旅游度假区,跨湖桥遗址博物馆是一座综合跨湖桥遗址博物馆反映跨湖桥遗址考古发掘和研究成果的专题性博物馆,前身为2006年4月开馆的跨湖桥遗址临时陈列馆,2009年9月28日新馆建成开馆 ,其中收藏和展示出土的骨、木、石、陶等器物。博物馆占地83亩,建筑面积6800平方米,展陈区域由"八千年回首"主题陈列和遗址保护厅组成,建筑总体以船为造型。2009年9月28日正式对外开放。
跨湖桥遗址自1990年6月首次发掘以来,经过三次考古发掘,其中2002年发掘出土的独木舟及相关遗迹,中华第一舟经碳十四测定,距今8000-7000年,是迄今发现的世界上年代最早的独木舟。独木舟采用火焦法制作,出土时在其周围发现桩架结构、木桨、石锛、编织物等大量相关遗迹和遗物,对研究我国造船史、交通史以及世界造船史,都将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被誉为"世界第一舟"的跨湖桥独木舟,采取原址保护的方式,安卧在湘湖水底下6.5米的遗址厅内。、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湘湖路978号(近湘湖)。
交通:K716(跨湖桥站下,向北步行220米)、K707(跨湖桥站下,向南步行380米)均可到达。
2. 跨湖桥遗址博物馆小小讲解员文化知识问答题
1、湘湖最早的历史文献,目前所见到的为_____许景衡所撰的《方文林墓志铭》。
A、宋 B、明 C、清
2、湘湖的前身可以追溯到西城湖。而最早见于史书的关于西城湖的记载的是北魏郦道元的_____ 。
A、《再续行水金鉴》 B、《水经注》 C、《地理志》
3、现存最早的明_____《萧山县志》在第一卷•山川和第二卷•水利两处记述了湘湖,清康熙和清乾隆年间修的《萧山县志》、民国《萧山县志稿》等志书也对湘湖有所记述,而且越来越翔实。
A、万历 B、嘉靖 C、景泰
4、在湘湖的历史上有三本专业志——清初毛奇龄所撰的_____三卷、清中叶於士达所编的《湘湖考略》和民国时周易藻所编的《萧山湘湖志》。
A、《湘湖记略》 B、《湘湖记》 C、《湘湖水利志》
5、北宋政和二年,在县令_____的主持之下“以山为界,筑土为塘”,建成一个人工湖,这就是后来的湘湖。
A、杨时 B、魏骥 C、朱筠
6、越州永兴(今萧山)人_____生性旷达豪放,好饮酒,常与李白、李适之、汝阳王李进、崔宗之、苏晋、张旭、焦遂饮酒赋诗,时称“醉八仙”。
A、杜甫 B、张夏 C、贺知章
7、汉末童谣曰:“天子当兴东南三余之间”。“三余”之中,_____即萧山。
A、余暨 B、余姚 C、余杭
8、孙权黄武年间,改余暨为永兴,属会稽郡。唐_____,改永兴为萧山,沿用至今。
A、天宝元年 B、 贞观元年 C、圣历五年
9、萧山自西汉建县,至1988年1月1日撤县设市,历经_____余年,其行政区划屡有变更。
A、1000 B、2000 C、3000
10、萧山位于北亚热带季风性气候区南缘,地形类型多样,以_____为主。
A、山林 B、盆地 C、平原
11、_____是春秋时越国苎萝人。“闭月羞花之貌,沉鱼落雁之容”中的“沉鱼”,讲的就是她浣纱的经典传说。
A、西施 B、王昭君 C、貂蝉
12、南朝江氏舍宅建寺。南宋书法家_____ 因此而题匾“江寺”,遂有江寺之名,现为萧山县级文保单位。
A、张即之 B、王安石 C、赵孟
13、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楼塔《细十番》始于明朝洪武年间,由明代宫廷御医_____从宫廷带入民间。
A、楼鄯 B、楼晋 C、楼英
14、20世纪60年代起,湘湖附近陆续兴建起许多砖瓦厂,传统的以湘湖_____为原料的砖瓦业普遍发展。
A、淤泥 B、粘土 C、黄土
15、2006年5月28日,跨湖桥遗址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_____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A、第一批 B、第二批 C、第六批
16、_____,“跨湖桥考古学术研讨会暨《跨湖桥》考古报告首发式”在萧山举行,国内考古界权威人士郑重地向新闻媒体宣布了“跨湖桥文化”的命名。跨湖桥文化的命名,标志着一个崭新的考古学文化概念正式诞生。
A、2006年12月 B、2005年12月 C、2004年12月
17、明代学者刘宗周有撰联:“此地曾传尝胆事,我来犹忆卧薪人。”此地是指_____。
A、查浦 B、一览亭 C、老虎洞
18、春秋末期,湘湖一带属于_____疆域,是吴越相争的主战场之一。
A、吴国 B、楚国 C、越国
19、湘湖建成之后,作为一个人工湖泊,蓄洪防旱,灌溉周边九乡农田。每亩田纳原粮七合五勺,称“_____ ”。
A、均包湖米 B、方田均税 C、摊丁入亩
20、湘湖,隔_____与西湖南北对称,被称为西湖的“姐妹湖”,是“人间天堂”又一颗明珠。
A、西小江 B、浦阳江 C、钱塘江
21、“翻九楼”是萧山的所前、_____ 一带流传的一种民俗活动。已于2008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A、浦阳 B、瓜沥 C、南阳
22、以下萧山名人中_____曾奉调应召参与《永乐大典》的纂修工程。书成还任,荐任太常博士。
A、赵纶 B、单道 C、魏骥
23、来裕恂民国《萧山县志稿》记载的寺庙宫观达306座,佛教建筑占293座。正如_____所称“吴越多淫祠”。
A、《战国策》 B、《越绝书》 C、《论语》
24、浣纱溪畔有范蠡庵、起步庙。范蠡庵乡人称_____,以范蠡在此访得西施,有功于越,乡人思之,故名。
A、娘娘庙 B、日思庵 C、后江庙
25、航坞山,又名龛山,位于瓜沥镇,与钱塘江遥遥相对,山势险峻。是萧绍平原上的一座“名山”,山上有宋代_____ ,香火鼎盛,游客如云。
A、白龙寺 B、白马寺 C、安山庙
26、跨湖桥遗址位于萧山城区西南约_____的城厢街道湘湖村。遗址西南约3公里为钱塘江、富春江与浦阳江三江的交汇处,在此形成曲折之形,往北再折向东流入东海。
A、400公里 B、40公里 C、4公里
27、明代_____有《题湘湖图》诗云:“君山洞庭隔江水,彭蠡无风波浪起;明窗晓晴图画开,兴入湘湖三百里。”
A、朱元璋 B、刘伯温 C、常遇春
28、跨湖桥遗址的第二次抢救性考古发掘从2001年的5月正式开始,至_____底结束。发掘面积为300多平方米。
A、7月 B、8月 C、9月
29、跨湖桥时期已经出现了家养_____,这是国内目前发现的最早的。
A、羊 B、牛 C、猪
30、跨湖桥遗址发现的木弓作为弓的特征十分明确,弓柎完整,特别是采用_____的边材料制作,外捆扎树皮增加其强度,说明当时的制作技术已经比较成熟,被国外学者称之为“中国第一弓”。
A、松木 B、桑木 C、柳木
31、传说_____ 死后成了潮神,每当他发怒时,就乘着素车白马,在钱塘江中奔腾吼叫。从此,钱塘江潮水大发,波涛翻滚,怒浪汹涌。
A、伍子胥 B、范仲淹 C、屈原
32、越王城遗址,距今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是当年句践屯兵抗_____的重要军事城堡。
A、楚 B、吴 C、秦
33、跨湖桥遗址出土的独木舟,用整段_____挖掘而成,经测定是世界上最早的独木舟。
A、马尾松 B、水杉 C、花梨木
34、1960年,“湘湖旗枪”改名“湘湖龙井”。1966年,复名“湘湖旗枪”。1980年,省物价委员会和省供销社联合命名“湘湖旗枪”为“_____”。
A、西湖龙井 B、浙江龙井 C、湘湖龙井
35、以下湘湖特产中,宋时为贡品的是_____。
A、莼菜 B、樱桃 C、菱角
36、《萧山县志》载:“杨梅主要产区在_____和湘湖附近山坡,已有800余年栽培历史。”
A、浦阳镇 B、所前镇 C、进化镇
37、清乾隆年间,_____《孙氏宗谱》创录了湘湖八景。
A、小湖孙村 B、孙家村 C、湖里孙村
38、_____坐落在压坞山南侧。《萧山湘湖志》记载,该寺咸丰辛酉年被毁,同治年间重建,民国12年重修。
A、湘云寺 B、东殿寺 C、莲华寺
39、_____位于史家桥村,明嘉靖四十年奉旨赦建,以表彰本乡11人中举甲科。
A、节孝承恩坊 B、湖中双凤坊 C、甲科济美坊
40、关于萧山县境范围的文字记载,最早见诸于_____《嘉泰会稽志》,当时全境东西宽六十二里,南北长九十里。
A、北宋 B、南宋 C、明
41、位于最西端的萧山、富阳两地交界处,主峰海拔744米的_____是萧山最高峰。
A、老虎洞山 B、船坞山 C、航坞山
42、_____时,西兴、坎山等地,为吴越国王钱镠的屯兵处。
A、 春秋战国 B、 五代十国 C、三国
43、萧山历史悠久,商、周时期,已有部落和村庄。春秋战国时,为越国属地。西汉时,始建县,属_____ 。
A、临安府 B、绍兴府 C、会稽郡
44、中国宋代瓷器生产,以汝窑、_____、哥窑、钧窑、定窑五个窑口产品最为有名,后人统称其为“宋代五大名窑”。
A、官窑 B、寿州窑 C、霍窑
45、作为近代杰出画家,_____在“四任”之中成就最为突出。英国《画家》杂志认为他的艺术造诣与西方梵高相若,在19世纪中为最具有创造性的宗师。
A、任熊 B、任薰 C、任伯年
46、1841年9月英军进攻浙江定海,定海镇总兵_____ 、处州镇总兵郑国鸿、寿春镇总兵王锡朋率部血战,先后阵亡。史称定海三总兵。
A、关天培 B、余步云 C、葛云飞
47、萧山最早的金融机构是钱庄,而最早的钱庄为临浦_____,创办于清光绪二十四年。
A、泰孚钱庄 B、源泰钱庄 C、道源钱庄
48、跨湖桥遗址原是城厢砖瓦厂取土工地,砖瓦厂从_____起就在这里挖土烧砖。
A、19世纪70年代 B、20世纪70年代 C、20世纪80年代
49、_____,萧山市文管办接到浙江广播电视大学萧山分校来电,反映该校学生郑苗在湘湖捡到几件出土文物。6月1日,工作人员前往实地调查。10月10日到12月11日,省考古所与市文管办联合进行了第一次发掘。
A、1990年5月30日 B、1995年5月30日 C、2000年5月1日
50、橡子窖藏发现于跨湖桥遗址1990年第一次发掘区,共有_____。坑内都存有大量的橡子。
A、1处 B、2处 C、3处
51、在跨湖桥遗址出土陶器中,品种分为黑陶、灰陶和_____三类。生活用具主要有釜、罐、钵、盆、盘、豆六类,另有器盖、支座及少量不明器物。
A、白陶 B、红陶 C、彩陶
52、跨湖桥遗址共出土完整石器_____,主要有石锛、石斧、石凿、磨石、石锉、石镞、璜形饰件等,功能包括生活用具、生产工具、狩猎器具等。
A、15件 B、35件 C、135件
53、石镞是一种_____,出土3件。其中有一件青灰色石料,残长3.3厘米、翼宽1.35厘米。形如柳叶,铤部及锋尖均已残损。
A、生活用具 B、狩猎器具 C、生产工具
54、跨湖桥遗址共出土木器_____,主要有锥、盘、勺、铲、镞、叉、弓、桨、浮标、梯、器柄等,另有一些不名器物,包括砣形器、槌形器、管形器、尖槽形器、铲形器、哑铃状器、凹形器等。
A、12件 B、26件 C、126件
55、_____是用动物肢骨锯切磨制而成的。形态圆润,尾端均有对穿孔。
A、骨针 B、骨笄 C、骨叉
56、彩陶是跨湖桥文化最重要特征之一,_____的新石器时代遗址中,尚无其他遗址出现如此丰富的彩陶。
A、中国 B、中原地区 C、东南沿海地区
57、跨湖桥遗址2002年发现的 “独木梯”是_____存在的一种间接证明。
A、土墙式建筑 B、洞穴式建筑 C、干栏式建筑
58、跨湖桥遗址考古发现,距今7000-8000年前_____时代早期,萧山已有人类活动。
A、旧石器 B、新石器 C、青铜器
59、跨湖桥遗址,是由古湘湖的上湘湖和_____之间有一座跨湖桥而命名。
A、钱塘江 B、中湘湖 C、下湘湖
60、2003年5月,在湘湖区域发现了与跨湖桥遗址同类型的_____。
A、河姆渡遗址 B、下孙遗址 C、马家浜遗址
61、在报请国家文物局批准后,省考古所与_____联合组成考古队,仍由省考古所蒋乐平任领队,对下孙遗址进行考古发掘。发掘工作从2003年11月开始,至2004年1月结束。
A、萧山图书馆 B、萧山文化馆 C、萧山博物馆
62、下孙遗址与跨湖桥遗址直线距离仅_____,均因海浸而遭废弃。遗址上部的潮间带、潮上带为特征的海相沉积一致。
A、1000米 B、3000米 C、2000米
63、下孙遗址陶器相对单调,外观比跨湖桥遗址的陶器差,陶衣褪色严重,不见_____。这可能是保存的环境条件不同所致。
A、彩陶 B、黑陶 C、灰陶
64、洪武九年,知县张懋在湘湖畔造了一座祠,以纪念湘湖的创建人及保护人,春秋祭祀,名为“_____ ”。
A、杨氏祠 B、顾冲祠 C、四长官祠
65、《湘湖——九个世纪的中国世事》一书由_____学者萧邦齐所著。
A、美国 B、法国 C、意大利
66、魏骥墓位于石岩乡_____。魏骥,字仲房,号南斋,官至南京吏部尚书。他对湘湖水利建设多有贡献,并著有《萧山水利事述》。
A、戚家坞 B、青山张 C、湖山村
67、勾践是_____后裔。春秋末期越国的君主。越王允常之子。因“卧薪尝胆”而名垂千古。
A、大禹 B、殷纣 C、嫘祖
68、越国遭受战争创伤,田地荒芜,人口减少,生产受到很大破坏。为使国家富强,勾践采纳了范蠡、文种提出的“_____”之策。
A、三年生聚,三年教训 B、五年生聚,五年教训 C、十年生聚,十年教训
69、公元前496年前后_____入越,辅助句践廿余年,终于使句践灭吴。又以“大名之下,难以久居”,遂乘舟泛海而去。
A、文种 B、范蠡 C、西施
70、清人王勉《湘滨秋泛》诗云:此中畅得游人意,湫口窑头都作记。借问霜天何处钟,船娘遥指杨岐寺。” 即咏 _____ 。
A、杨岐钟声 B、横塘棹歌 C、山脚窑烟
71、一览亭旁的先照寺,系 古刹。每当旭日东升,万道霞光首先照亮古寺的黄墙飞檐。“旭日之光先照此寺”,寺名由此而来。
A、北宋 B、南宋 C、隋唐
72、位于石岩山巅的一览亭,是全景式观赏湘湖和钱塘江的最佳位置。登亭西望,千顷湘湖尽收眼底,两岸青山历历在目。此景名为_____。
A、城山怀古 B、跨湖夜月 C、览亭眺远
73、明朝嘉靖年间,孙学思荣升中书舍人。嘉靖三十三年(1664),他为了便于湖西的孙氏与湖东的_____两姓往来,在湖上造了一座横穿湖面的跨湖桥。
A、王氏 B、张氏 C、吴氏
74、明清以降,临浦一直是萧绍平原的重镇。民国时期为浙江省四大名镇之一(塘栖、南浔、兰溪、临浦),素有“_____”之称。
A、十里铺 B、水市 C、小上海
75、毛奇龄康熙十八年(1679)举博学鸿儒科,授翰林院检讨、国史馆纂修等职,奉命撰写_____。
A、《宋史》 B、《明史》 C、《清史》
76、萧山跨湖桥遗址博物馆是一座综合反映跨湖桥遗址考古发掘和研究成果的专题类博物馆。_____9月28日正式对外开放。
A、2007年 B、2008年 C、2009年
77、东方文化园位于义桥镇杨歧山麓。园区以周易八卦布局,儒、_____ 、道三家同构建筑。
A、法 B、墨 C、释
78、首届中国国际跨湖桥文化节将于2010年_____举行。
A、7月18日 B、8月18日 C、9月18日
79、2004年6月5日,在休博会国内重点城市合作会议上,_____正式成为休博会的首位形象大使。
A、杨澜 B、姚明 C、刘翔
80、蔡东藩写_____的时候,社会上未见有民国史的书籍,而他则敢于撰写,并对清廷之腐败,予以抨击。从此可以看出他的胆识和才能。
A、《民国通俗历史》 B、《民国历史扼要》 C、《民国通俗演义》
3. 距今已有8000年,世界上年代最早的独木舟在哪里
在湘湖旅游度假区,除了造型独特,博物馆的材料选择同样别出心裁,其外观采用了锈蚀质感的材料,尽显历史沧桑感。
4. 萧山机场附近景点
1,浙江湘湖旅游度假区
浙江湘湖旅游度假区系首批国家级版旅游度假区。度假区位权于杭州市萧山区城西,距杭州市中心约20公里,隔钱塘江与西湖风景名胜区相对,与西湖、钱塘江构成杭州旅游风景的金三角。
2,萧山钱江观潮城
萧山钱江观潮城位于萧山区南阳赭山,是一个观赏钱塘江大潮的观潮点,每年前往观潮的游客络绎不绝。观潮期间,都会举行中国国际钱江(萧山)观潮节,至2014年已举办了二十一届。
3,杭州乐园
杭州乐园是长三角地区著名的综合性主题公园,地处湘湖中心区域,地铁直达,交通便利。园区分为玛雅部落、失落丛林、冒险岛等主题区域。
4,杭州市萧山跨湖桥遗址博物馆
杭州市萧山跨湖桥遗址博物馆坐落于风景秀丽的浙江湘湖旅游度假区,是一座综合反映跨湖桥遗址考古发掘和研究成果的专题类博物馆。
5,浙江杨岐寺
浙江杨岐寺位于浙江省萧山市义桥镇戚家山村,背靠杨歧山,左邻湘湖,右连渔浦,远山近水,渔浦村落,风光秀丽,历史上“杨岐钟声”列为“湘湖八景”之一。
5. 跨湖桥遗址博物馆的馆藏文物
跨湖桥遗址自1990年6月首次发掘以来,经过三次考古发掘,其中2002年发掘出土的独木舟及相关遗迹,经碳十四测定,距今8000-7000年,是迄今发现的世界上年代最早的独木舟。独木舟采用火焦法制作,出土时在其周围发现桩架结构、木桨、石锛、编织物等大量相关遗迹和遗物,对研究我国造船史、交通史以及世界造船史,都将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被誉为“世界第一舟”的跨湖桥独木舟,采取原址保护的方式,安卧在湘湖水底下6.5米的遗址厅内。
1、第一部分——跨湖桥文化的诞生
人类文明的总体路径,是从山地、洞穴向河谷、平原发展。从实际的考古发现看,浙江地区最早的新石器时代文化分布于浙中山区,跨湖桥文化是山地文化向平原文化发展的早期一支。跨湖桥文明的诞生与气候环境的变化有密切的关系。全新世偏早期曾发生过一次间歇性的降温事件,东亚低纬度地区呈现一种干旱的气候状态,人类为了更好的生存,被迫向水源更为充沛的下游转移。古跨湖桥人沿江而下,带着已经萌芽的农业文化传统,来到更适宜人类生存的河口地带,在距今8000年~7000年之际,迅速繁荣发展起来,创造出一支具有地域特色的史前文明。
2、第二部分——跨湖桥人的活动
跨湖桥人在古湘湖之滨生活了近千年之久。农业、采集、渔猎支撑着他们的基本生活。他们制作骨器、木器、石器作为生产工具,制作各种各样的精致陶器作为生活器皿,木作技术也已经十分发达,榫卯技术已经出现,值得称道的是,跨湖桥人自然知识十分丰富,跨湖桥人懂得了用生漆涂饰木器、用动物或植物的胶汁粘补陶器,在他们的精神世界里,已经出现拜火崇日的宗教观念。
3、第三部分——农业起源的探索
农业起源是人类从攫取型经济向生产型经济转变的历史性事件,被称为“伟大的农业革命”。 从“世界农业起源图”揭示了农业的三大中心,说明农业起源与人类文明息息相关。同时,人类的生存形态已经开始从单纯依赖自然资源的狩猎采集向食物生产过渡,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动植物驯化。跨湖桥遗址的稻作遗存分布范围较广,50%以上的稻谷明显不同于普通野生稻,是人类驯化后的栽培稻。跨湖桥文化中,野猪驯化成家猪也是一个重要的环节。
4、第四部分——聚焦跨湖桥遗址
主要集中展示了跨湖桥遗址发现、发掘、研究及文化命名的发展历程。跨湖桥遗址自1990年第一次发掘至今历时近二十年。跨湖桥遗址的发现,打破了河姆渡文化、马家浜文化对浙江新石器时代文化的两分体系,建立起区域文化的多元格局,为长江流域新石器时代文化研究中整体观念的形成树立了新的坐标。期间,社会各界和多学科专家对跨湖桥遗址的研究和保护倾注了大量心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