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德游乐场
㈠ 香港七十年代粤语口水歌有个叫什么光的吗
尹光
尹光(英文: Wan Kwong),原名吕明光,香港著名歌手,是越南华侨,有庙街歌王之称、香港高胡大师冯华徒弟。
1973年,尹光与当红女星锺叮当合唱《天涯客》一曲而打响名堂,後被带到荔园及启德游乐场登台,就此开始了他在香港的歌唱事业。其初期的歌路与郑君绵相似,然而後期亦与时并进,加入嘻哈歌手的风格。歌曲比较市井及另类,歌词讽刺时弊,道出1960年代至当今廿一世纪小市民的心声,代表当时的香港本土文化。早期的作品《十四座》、《的士生涯》讲出了职业司机之苦;千禧以後的《少理阿爸》以粗鄙鬼马的风格,讲出家庭问题、滥药问题、青少年问题。因歌词用字较为粗俗,因此市面上的唱片店较少售卖尹光的唱片,只有在庙街等地方才可找到。1990年代,曾与朱咪咪在TVB欢乐今宵献唱一些酒廊金曲,及其首本名曲的净化版本。而他也曾在丽的电视做一个每星期半小时的节目来储名气。他在节目中,每星期都把要唱的粤曲改编成小曲,再配上自己填写的广东歌词。结果,因为观众对其这谐趣的风格甚为受落,令他的知名度大增。1991年1月,已故演唱会之父张耀荣因替某个歌手开了十场演唱会之後票房惨淡,赔了近八百万元。张耀荣为了止蚀, 就临时邀请尹光来表演。但是并没有任何宣传和准备。虽然如此,最後却卖出了七成门票。同年3月,他再次在红磡体育馆开了一场演唱会。在表演当日下午,红磡体育馆票站外出现长长的人龙,一万二千个座位全部爆满,为尹光带来了事业上的转变。及後在8月,他又於红磡体育馆开了第三场演唱会,成为一个一年三次登上红馆表演的歌手。
2002年,尹光凭一首歌曲『少理阿爸』红遍全港的士高场所。其後他於2007年演出亚洲电视剧集《灵舍不同》及《十六不搭喜趣来》。近年,尹光仍然於乐坛活动,例如在2008年3月於香港文化中心举行「尹光08好过瘾演唱会」 。2009年3月则在香港体育馆举「2009爆金烂演唱会」。同年,他与香港年轻嘻哈歌手欧阳靖拍摄一维他柠檬茶VLT广告。2011年,为配合2012年1月在香港文化中心举行的尹光龙咁威2012演唱会,与另一香港年轻嘻哈歌手KZ合作推出单曲《Mr. ONE》。MV於Youtube上播放短短四天已超过14万人次,并先後在新城电台和香港商业电台播放。但该曲怀疑因有语带双关的粗口歌词遭香港电台禁播。另外他亦与香港著名网上游戏商『Gameone』合作,为其网上游戏『天龙八部2』唱主题曲,并成为代言人。2012年9月24至26日,尹光获邀演出喜剧《代代纽纹柴》。由出道至现在,尹光时常穿梭香港、马来西亚、澳洲和新加坡等地登台表演。
㈡ 深圳罗湖口岸怎么到香港启德邮轮码头.谢谢05
公交线路:1号线 → 东铁线 → 观塘线 → 九巴85A,全程约36.3公里回
1、从深答圳罗湖口岸步行约1.5公里,到达国贸站
2、乘坐1号线,经过1站, 到达罗湖站
3、步行约660米,换乘东铁线
4、乘坐东铁线,经过9站, 到达九龙塘站
5、步行约200米,换乘观塘线
6、乘坐观塘线,经过1站, 到达乐富站
7、步行约230米,到达乐富游乐场站
8、乘坐九巴85A,经过6站, 到达香港盲人辅导会站
9、步行约150米,到达启德
㈢ 粤剧的艺术形式是怎样的(简洁明了)
唱念做打相结合
传统以来就有唱,一般就是着上戏服然后在台上唱一大段曲.做手不会太复杂.
后来专薛觉先把粤剧属改革,引入北派武打入粤剧的南派武打
念就念白。三分唱,七分白,念白好听,有味道,是比唱更加难。
40年代开始,粤剧做手向京昆学习,引入大量身段做手。唱念做打相结合,完成一台粤剧。
㈣ 甜甜廿四味的幕后制作
这部剧拍摄于1981年,抄张国荣时年25岁,还被称作“Leslie”,在歌坛仍未红,甚至于几年未出新碟。但是因为对演艺事业的追求,张国荣固执的没有选择回家继承家业,仍然在外独立生活。也就是香港人常用来勉励自己的“张国荣也要熬十年”时期。
以当年香港的都市风景为场景,剧中外景包括天星码头、皇后码头、大会堂、卜公码头、怡和大厦/康乐广场、维多利亚港、九龙塘、北角码头、荔园、启德机场、启德游乐场等。
㈤ 香港有过的露天游乐场名字
荔园游乐场 启德游乐场 青龙水上乐园
㈥ 香港女明星妹姐
梅艳芳(Anita Mui,1963年月10日-2003年12月30日),生於香港,籍贯广西合浦,是一位亚太区著名歌手及演员。梅艳芳在大中华地区的演艺界(尤其是香港)拥有崇高的地位和广泛的影响力、她是香港三大天皇巨星之一。不但是乐坛巨星,亦被称为「乐坛大姐大」和「舞台女王」;因其形象百变,不但被称为「百变天后」和「东方麦当娜」,而且是大中华地区首位在同一个演唱会换多套歌衫、在不同专辑封面和音乐录影带有不同造型的歌手。
梅艳芳自小与家人在荔园、启德游乐场卖唱。1982年,在无线电视及华星唱片合办的第一届新秀歌唱大赛中以一曲《风的季节》胜出,星途由此展开,成为1980年代至今香港乐坛重要的巨星,同时也是鼎鼎大名的80年代新秀冠军。其早期歌曲路线冶艳前卫,舞台衣著华丽而大胆、风格千变万化。
梅艳芳在1985年至1989年度《十大劲歌金曲颁奖典礼》连续五届夺得「最受欢迎女歌星」并於1989年度《叱吒乐坛流行榜颁奖典礼》夺得「叱吒乐坛女歌手金奖」。而於1985年推出专辑《坏女孩》销量达八白金(40万张),奠定了梅艳芳在歌坛的地位。电影演出也令她获得多项大奖,梅艳芳以1987年电影《胭脂扣》一举拿下金马奖、香港金像奖及亚太影展最佳女主角后冠,演技备受肯定。同时梅艳芳也是华人女歌手开演会最高纪录保持者,共计292场(含香港红磡体育馆147场、世界巡回演唱会145场)。
2003年,她因子宫颈癌病逝,终年40岁。离世前对事业上的辉煌与感情生活上跌跌撞撞时有所憾。同年4月1日,香港另一位演艺巨星张国荣辞世,终年46岁。无数人哀痛「一个时代的终结」,梅艳芳一生敢作敢为、演艺界奋力向上、善心不落人後的义举事迹,被称为「香港的女儿」。
在梅艳芳的演艺人生中,先後推出30多张唱片,全球销量过千万张,先後接拍约40部电影,获奖无数。香港人暱称她阿梅(「梅」粤音:mui1)或梅姐(粤音:mui1 dzɛ4),与谭咏麟、张国荣、陈百强合称为「三王一后」,是80年代香港乐坛最重要的其中三位巨星,标志著香港粤语流行歌曲的辉煌极盛期。
㈦ 梅艳芳有几个徒弟
她在乐坛广收徒弟,包括草蜢、许志安、何韵诗、谭耀文和彭敬慈。
而苏永康、梁汉文和陈奕迅等后辈亦曾受到她的提携,李蕙敏在2001年更获赏识而成为其唱片公司Mui Music的旗下艺人。
梅艳芳(英语:Anita Mui Yim-fong,1963年10月10日-2003年12月30日),已故香港歌影坛艺人,有“乐坛大姐大”之称。她的形象百变,获奖无数,是香港粤语流行乐坛辉煌极盛期的天皇巨星及标志性人物,也是香港演艺界第一位取得“歌后”及“影后”级非凡殊荣的女艺人。
梅艳芳的影响力不只在演艺界,她更代表了整个香港及华人社会,她去世后被传媒誉为“香港的女儿”。
梅艳芳在香港出生及长大,祖籍广西北海市合浦县,由于家贫,她四岁已经开始了演唱生涯,与家人在荔园、启德游乐场卖唱。念书念至中一已经辍学. 1982年,在无线电视及华星唱片合办的第一届新秀歌唱大赛中以一曲〈风的季节〉胜出,星途由此展开。
梅艳芳跟徐小凤和蔡琴一样,是华人乐坛少有的女低音。在事业早期,歌曲路线已是冶艳前卫,舞台衣着华丽大胆,风格千变万化,被喻为“百变梅艳芳”。
梅艳芳在1985年-1989年度十大劲歌金曲颁奖典礼当中连续五届夺得“最受欢迎女歌星”,并于1989年夺得叱咤乐坛流行榜颁奖典礼“叱咤乐坛女歌手金奖”及十大劲歌金曲颁奖典礼“金曲金奖”,至1990年她公开宣布不再领奖任何乐坛奖项才中断。
而于1985年推出的专辑《坏女孩》销量更高达14白金(72万张),奠定了她在歌坛的地位。她在电影界也获得多项大奖,凭香港电影《胭脂扣》于1987年至1989年间一举拿下台湾金马奖、香港电影金像奖及亚太影展“最佳女主角”殊荣,演技备受肯定。
她同时也是全球华人女歌手中演唱会场次的最高纪录保持者,共计292场(含香港红磡体育馆个人演唱会147场)。
2003年,梅艳芳因子宫颈癌并发肺衰竭病逝,享年40岁。离世前对事业上的辉煌与感情生活上跌跌撞撞时有所憾。同年,香港演艺巨星张国荣和名填词人林振强也遗憾辞世,无数人哀痛“一个时代的终结”。梅艳芳一生敢作敢为,努力拼搏,常有为善不甘人后的义举,香港人都怀缅地称她为“香港的女儿”。
她的铜像于2014年在香港星光大道树立,铜像底座有题字“香港女儿梅艳芳”[5],香港艺人中只有她跟李小龙有个人铜像。
(7)启德游乐场扩展阅读:
荣誉
梅艳芳一生推出过30多张唱片以及演出约47部电影。她是第一位获得中国国家级音乐艺术成就荣誉的香港歌手。音乐上,她29岁获得唯一第14届十大中文金曲“钻石偶像大奖”和劲歌金曲荣誉大奖,31岁获得十大金彩虹演艺红人奖。
35岁获得香港乐坛最高荣誉“金针奖”,38岁获得十大劲歌金曲致敬大奖,40岁获得中国金唱片奖(国家级音乐奖)的艺术成就荣誉,是香港乐坛最年轻的终身成就奖得主。
电影上,她先后获得两岸三地的影后荣誉,在20年香港电影累计票房中位列女演员第三,去世后获得第23届香港电影金像奖追授“演绎光辉永恒大奖”,被中国电影表演艺术学会评入“中国电影百年百位优秀演员”。
㈧ 粤剧的表演场所
在粤剧的历史里,粤剧的演出地点就像其它中国戏曲不断演变。粤剧的表演场所一般分为临时搭建的戏棚及永久性的戏台。明朝时期,人民生活富裕,大户人家会自设戏台,招聘私人戏班,而佛山祖庙前户外的华封戏台则是一个招待平民百姓的固定戏台。 到了20世纪初(民国初期)粤剧表演走进了戏院。随着设施不断完善,让观众更舒适地欣赏粤剧演出。以往广州、佛山、香港有很多著名戏院,而香港则有太平戏院、高升戏院、中央戏院、普庆戏院、利舞台,它们都见证了香港粤剧的黄金岁月。
在二次大战后,游乐场开始进入香港市民的生活中,一些著名的游乐场如启德游乐场和荔园游乐场也成了粤剧的表演场地。当利舞台在1991年被拆卸重建成利舞台广场后,新光戏院便成了香港粤剧的重镇。随着粤剧在香港式微,粤剧剧团主要在新光戏院、葵青剧院及高山剧场等地演出。 戏台的方位以底景分幕前幕后。两则出入口称为虎度门。戏台贴近观众席的部分称为台口。观众看到台口的左边就是棚面的位置。棚面后面就是把子箱。邻近把子箱的虎度门的底景位置称呼为师傅位。师傅位的幕后部分的对面就是提纲。幕后除了一道长走廊,尽是箱位,走廊尽头就是大棚箱位。从观众的角度,左边称为杂边,放的是杂箱;右边称为衣边,放的是衣箱。 虎度门又称为“渡古门”,因“渡”与古字“度”相同,即渡过之意。因为以前演员所扮演的都是已故的历史人物,所以外江班称之为“鬼道门”。在虎度门附近的“提纲位”所贴上的是一道“;提”,是开戏师爷把故事、场次、锣鼓、排场、角色的分配等用简略地写上,作为提示之用。
在20世纪30年代或之前,行内人习惯只凭提纲提示,在没有详细剧本下,故事细节内容全靠爆肚的表演方式,所以称为“提纲戏”。虽然现在看来看似笑话,但也可见粤剧伶人的功力深厚。可是后来有声的影画戏从美国登陆广州,直接对粤剧造成冲击,薛觉先认为“提纲戏”是戏行的陋习。因此薛觉先不断追求完美剧本,促使粤剧急速发展。
传统的戏台没有繁复的实景,全靠演员用身段和做手配合曲词来塑造剧目的活动空间。观众通过演员的表演加以想象体会。如《金山寺》中所用的水旗、云片,表现波涛汹涌;《游园惊梦》中花灯把杜丽娘“因情成梦”的梦境形象化、浪漫化、庄严化。运用两支旗帜来表现坐车,用做手来表达策马、开门。早期粤剧戏台没有布景,戏棚才挂一幅布幕。很多时候利用一桌两椅位置的变化,象征不同景物,例如公堂、城墙、山丘等。
20世纪初,粤剧受话剧的影响,开始出现利用布类的东西制作成的软景,在大帆布上绘画城门、花园、宫殿,山林、河岸等景物,挂在天幕做布景。后来,又出现利用木材类的东西制作的硬景。省港班兴起后,戏台便出现立体布景。工作人员用木材及布组成立体布景,有亭台楼阁、假山、树木、厅堂等等。后来,其它演员连“宇宙灯”、“吊钢线”,也搬上粤剧舞台。
20世纪30、40年代,粤剧也流行机关布景,演员和道具可以移动、可以从天而降、可以升空、也可以匿藏于台下。另外,也有在舞台上喷射真水、头盔安装电灯泡、引爆火等技俩来吸引戏迷。
㈨ 香港年宵市场的简介
截止2007年,全港共有14个户外年宵市场:
铜锣湾维多利亚公园:面积最大、人数最多,内干货摊位容: 300个,湿货摊位: 180个,熟食摊档:3个(1个大的邻近铜锣湾及2个较小的邻近天后)。
深水埗花墟公园:人数第二最多
新蒲岗东启德游乐场
长沙湾游乐场
观塘游乐场
沙田源禾游乐场 [1] [2] :位于沙田源禾路16号
大埔运动场
上水石湖墟游乐场
荃湾沙咀道游乐场
葵涌运动场
屯门天后庙游乐场
元朗东头工业区游乐场(2004年以前则是安兴游乐场)
将军澳公园
西贡万宜游乐场
上述的十四个是室外的年宵市场,较受天气影响,于1999年时在九龙湾的国际展贸中心曾举办过室内年宵市场。虽然干货的款式不及室外的那么繁多,加上场地所限,不能像室外的年宵市场般可售卖各式年花,但受到市民欢迎,故主办单位于2000年在同一地点再次举办室内年宵市场,但无论入场人数和受欢迎程度均不及1999年,自此主办单位亦没有再举办室内年宵市场。
2006年,观塘的apm市场内设室内年宵市场,规模不及1999年和2000年的室内年宵市场。在2007年,再次有主办单位在湾仔香港会议展览中心举办室内年宵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