砥洎城门票多少钱
『壹』 有关砥洎城的人物故事
李自成(明末农民起义领袖)
李自成(1606年—1645年),原名鸿基,明末农民起义领袖,世居陕西米脂李继迁寨。童年时给地主牧羊,曾为银川驿卒。1629年起义,后为闯王高迎祥部下的闯将,勇猛有识略。荥阳大会时,提出分兵定向、四路攻战的方案,受到各部首领的赞同。高迎祥牺牲后,他继称闯王。
当时中原灾荒严重,社会阶级矛盾极度尖锐,李岩提出“均田免赋”等口号,获得广大人民的欢迎,部队发展到百万之众,成为起义军中的主力军。1643年在襄阳称新顺王,并在河南汝州歼灭明陕西总督孙传庭的主力,旋乘胜进占西安。次年正月,建立大顺政权,年号永昌。不久攻克北京,推翻明王朝。四月,多尔衮率八旗军与明总兵吴三桂合兵,在山海关内外会战李自成。李自成战败,退出北京,率军在河南、陕西抗击。1645年5月17日,在湖北通城九宫山元帝庙遭村民误杀。
李自成的故事
从小我爷爷常给我讲李自成的故事,所以我非常崇拜李自成。
有一天去昌平环岛玩的时候看见了他的雕像。他骑在马上英姿飒爽、英勇无敌,李自成(1606—1645),明末农民起义领袖,杰出的军事将领,原名鸿基。
曾为银川驿卒。崇祯二年(1629年)起义,后为闯王高迎祥部下的闯将,勇猛有识略。崇祯十六年(1643年)在襄阳称新顺王,同年,在河南汝州(今临)歼灭明陕西总督孙传庭的主力,旋乘胜进占西安,1644年正月建立大顺政权,年号永昌,同年3月18日攻克北京推翻明王朝,四月,多尔衮率八旗军与明总兵吴三桂合并,在山海关内外击败李自成。顺治2年(1645)在湖北通山九宫山考察地形,李自成神秘消失(一说战死,另有出家之说等等)
这就是我的偶像——李自成。
李自成起义
『贰』 砥洎城属于哪个省哪个县
砥洎城 编辑词条
砥洎城亦称润城小城,位于山西省阳城县润城镇。内城平面呈椭圆形,建筑容多以砖、石、炼铁钳锅为材料修筑而成。城设有水、旱二门。城内主街分十大街坊,沿城墙筑有环城路,其余通道则为住宅巷道,所有巷街口皆为“丁” 字形。城墙上筑有望楼、炮口、女儿墙、藏兵洞等防护设施。城内建筑门类齐备,有庙宇、厅堂、宅院、花园、水井,还有过街楼点缀于小巷之中。整个建筑用材考究,做工精细。2006年5月25日,砥洎城作为明代古建筑,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叁』 山西阳城旅游业的现状和阳城旅游业的发展史
山西阳城旅游业的现状和阳城旅游业的发展史
一、我县旅游文化资源家底厚重,开发潜力巨大
濩泽阳城,处于华夏文明北方核心区。数万年的考古史和4500多年的文明史,造就了内涵丰富、品位独特的阳城文化。
——历史久远,文化厚重。我县境内有礁峣山、索泉岭和走马岭等三处新、旧石器遗址。有关史籍记载:舜曾“渔于镬泽”,禹曾“导析城至于王屋”,汤曾“祷雨桑林,以观桑者”,养蚕缫丝的历史源远流长。科举时代曾创造过“十凤齐鸣、十凤重鸣”的佳话。阳城先民不同时期的生产、生活遗址和轨迹,广布城乡,俯仰兼是。
——名人先贤,灿若星河。从金元至明清,有123人中进士,其中最著名的有明代张居正改革时期的得力助手,历任户部、吏部尚书的王国光;清文渊阁大学士,历任工部、户部、吏部尚书,《康熙字典》总阅官,一代帝师陈廷敬;清文华殿大学士兼吏部尚书田从典。还有南宋著名画家萧照、南明吏部尚书、文学家张慎言,父子武进士璩塘、璩秀玺等。
——文物遗址,星罗棋布。我县共有全国文物保护单位6个(海会寺、砥洎城、下交汤帝庙、屯城东岳庙、寿圣寺,开福寺),省级4处,市级10处,县级47处,国家级历史文化名村2个,省级历史文化名镇2个,省级历史文化名村5个。
——文化遗产,享誉海内。阳城犁镜制作技艺、阳城琉璃手工工艺和阳城焙面娃娃制作工艺已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阳城道情、阳城绵纸、南关扛桩故事、手工制糖、广禅侯的故事、阳城旱船和阳城裤马等八项列入省级保护项目。其中,阳城犁镜曾远销东南亚及澳大利亚,阳城琉璃曾进入皇宫紫禁城,阳城焙面娃娃先后获文化部“中国民间艺术一绝大展”银奖和省文化厅举办的“山西省民间艺术一绝大展”金奖。今年2月,又代表山西省赴京参加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此外,还有女娲抟土造人、炼石补天、尧王东坪选舜王、大禹神斧劈石门、嫘祖养蚕、愚公移山、鬼谷授艺等久远的神话故事和民间传说。
——生物资源,丰富多彩。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金钱豹、梅花鹿,二级保护动物猕猴、大猊(娃娃鱼)等生物资源。还有第四纪冰川遗留下来的古老树种,濒临灭绝的国家一级重点保护植物红豆杉等。
——山水文化,异彩纷呈。我县有蟒河、云蒙山、鳌背山、杨柏大峡谷、银河峡谷、盘亭大峡谷等自然风光,有小尖山、天坛山、崦山、中华山等文化名山,有凤栖湖、九女湖、西冶水库等北方稀缺的湖光山色风光,还有灵泉洞、修真古洞、黑龙洞等神秘洞窟。
丰富的文化资源储备,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是阳城旅游文化产业丰富内涵、提升品位的重要战略资源。其中,一些主题文化,不仅是阳城,甚至是全国、乃至世界级的文化瑰宝。
——析城山。是尧舜禹汤和周穆王等圣帝名君的亲践之地,许多古今历史文化典籍均有记载,现留存于世的北宋徽宗圣旨碑、汤帝行宫碑记、汤帝行宫铭文等珍贵文物,有力地佐证了析城山是华夏雩祭文化的发源地,奠定了其“华夏祷雨第一山”的尊崇地位;析城山还是2.5亿年前,历次地壳运动所形成的、至今仍保存完整、完好的封闭式高山岩溶洼地,即喀斯特地貌,在华北地区独一无二,在中国也很罕见,具备了申报世界地质公园的资源潜质;析城山还是峨眉派武功创始人之一,东魏镇南大将军林时茂避难、修练武功和出家之地,与峨眉派武功有深厚的历史渊源;析城山还是160年前我县王发屯闹盐粮、反抗清政府腐朽统治的主要活动区域。析城山还有许多美好的历史神话和民间传说,是我县开发旅游文化产业非常珍贵、不可多得的重要资源,如能以“大禹治水圣地、商汤祷雨名山”的定位精心打造,必将成为我县继皇城相府之后又一个“金字招牌”。
——“一河两山三峡谷”。“一河”即蟒河,“两山”即云蒙山、鳌背山,“三峡谷”即杨柏大峡谷、银河峡谷、盘亭大峡谷,这些是我县开发山水旅游、度假休闲、寻幽探险的主要资源,可作为我县发展旅游文化产业的重要支撑点。
蟒河,是人和山水亲密接触,人和动物和谐相处的景点,现已完成了一期开发,于今年“五一”对游客开放。如能在二期开发时,注重“兰草文化”的挖掘,将会使景点的品位大大提高。
云蒙山,是俗传春秋战国时鬼谷子开坛授艺之地。鬼谷子在此教授的孙膑、庞涓、苏秦、张仪等四大名徒,对当时中国历史发展进程,产生了很大的影响。鬼谷子授艺之地,争家很多,有待考证,但现在云蒙山下,却真实的分布着好多以鬼谷命名的村庄和地名,如谷子洞、斩鬼村、斩鬼坡等。云蒙山还是阳城极顶,以海拔1951.4米的高度傲视群峰,其山势雄浑、峰峦交错、林木葱茂、曲径通幽,岚气弥漫,云雾笼罩,以“森林氧吧、休闲旅游、寻幽探险”的定位进行开发,将成为我县一个王牌景点。
鳌背山,类型与云蒙山相似,素有“鳌背山赛过天高”之谓,山势险要,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在抗日战争时期,曾是唐支队歼灭国民党西府和土匪的主要战场,具有休闲、探险旅游和经色旅游的资源潜质。
杨柏大峡谷,山奇水秀,洞幽林密,峡谷风光在我国北方堪称一流,可与著名的太行大峡谷、龙潭大峡谷相媲美,也具有申报世界地质公园的资源潜质。同时还有深厚的文化内涵,是《尚书·禹贡》所载大禹治水从“砥柱、析城以至王屋”的主要路径,还是我国文坛巨匠、人民作家、“山药蛋派”创始人赵树理曾经生活、战斗和从事文学创作的地方,是他的著名小说《灵泉洞》、《李有才板话》的生活原型地和作品原创地,也可以说是“山药蛋派”的发源地之一。把这些秀美峡谷风光和珍贵人文资源进行同步开发,必将大大提高景区的内涵和品位,大大增加景区的含金量。
银河峡谷和盘亭大峡谷,地貌奇特,风光秀美,有阳城古八景之一的盘亭列嶂,其独有的五彩石资源被赋予了深厚的文化内涵和蕴味,产生了“盘古开天”、“女娲补天”等神话传说。
——名相府第。皇城相府和天官王府具有同等的资源品位和开发价值。其中皇城相府经过多年精心打造,在全市旅游行业独领风骚,名满华夏,成为我县旅游文化开发的成功范例。天官王府是明万历年间政治家、财政家,王国光的府邸,人文底蕴和建筑风格堪与皇城相府媲美,如果加以开发,将会成为阳城第二个“皇城相府”。
——清官文化。明成化年间的杨继宗,因为官清廉而名满天下,曾任嘉兴知府九年,被誉为“天下不爱钱的,只有杨继宗一人”,他任满离去时,“郡属七县官民攀车挽留,几百里不绝”。蟒河的“绝兰碑”,据今已200多年,讲述的是清嘉庆年间阳城知县秦维俊为了百姓的利益,冒着诛九族的危险,上书朝廷,为百姓彻底免除了每年进贡兰草的苦差,蟒河的百姓皆拍手称颂,于是自发地为这一清官——秦太老爷立石记之,取名“绝兰碑”。
——民居文化。砥洎城。是华北地区现存尚好的明代民居代表,是建筑史上稀缺的实物资料。南明吏部尚书张慎言曾为其题诗“但索有窗皆映竹,须教无槛不临花。日均空翠来湘箔,篆袅青烟出绛纱。”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洪上范家十三院和安阳潘家十三院是南派晋商大院的典型代表。洪上范家十三院建于清乾隆年间,距今已有两百多年,其规模之洪宏大、建筑之豪华、人文之厚重,实为罕见。安阳潘家十三院建于清嘉庆年间,设计布局与众不同,重在实用性,兼顾对称性,既精美而又独特。这两个晋商宅院的建筑风格、规模及人方价值丝毫不差于乔家大院、王家大院、渠家大院等著名晋商大院。
——红色文化。我县是革命老区,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朱德、彭德怀、邓小平、徐海东等曾在阳城工作和战斗,留下了上河会议旧址、枪杆会议旧址、町店战斗旧址等革命遗迹,我县还是中共晋豫区党委和八路军唐支队的诞生地,这些都是我县宝贵的红色旅游资源。
二、我县旅游文化产业开局良好,发展空间巨大
阳城旅游,乐观地看,三晋知名,全市领先。
2008年,游客接待量达到90.2万人次,实现门票收入3455.39万元,旅游总收入1.6亿元;旅游企业达到29家,旅游直接从业人员达到3200多人;旅游星级宾馆和定点饭店10家,床位948支,接待能力达到近千人; 旅游纪念品开发达到四个系列32个品种。其中,皇城相府,持续投入,景区设施服务不断完善,已跻身全国著名旅游景区行列;蟒河景区,也初具规模,恢复开放;析城山景区,开发总体规划也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最后修订。其他众多的景点,如海会寺、九女湖、郭峪城等,也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开发。可以说,我县旅游开局不错,势头看好,前途光明。
阳城旅游,客观地看,体量不大,魅力不够。
2008年全县旅游收入仅占全县GDP的1.57%,旅游从业人员仅占全县劳动就业人员总数的2%;全县国家A级以上的景区只有1个,日均游客接待量还没有突破1万人的大关,尤其是游客人均在阳游览时间没有超延24小时、48小时这两个最重要的指数标准,阳城旅游的总体认知度还停留在“皇城一花独放”的层面上。其主要表现是:
——对旅游文化产业的认识不到位。我们还没有根本上从“一煤独大”发展经济的思维定势中解脱出来,还没有完全从单纯依靠煤炭发展县域经济的模式中跳出来。对旅游文化产业作为朝阳产业的前景还缺乏足够的认识;对旅游文化产业在我县转型发展中的战略地位和重要作用还缺乏足够的认识;对旅游文化产业带动三产服务业强劲发展的巨大作用还缺乏足够的认识;对旅游文化产业可以安排成千上万劳动力长期稳定就近就业的作用还缺乏足够的认识。全县上下没有形成齐心协力发展旅游文化产业的良好氛围。
——旅游文化产业整体开发不到位。具体表现为散、乱、小、慢。散就是缺乏宏观指导,开发格局散,各自为战,单打独斗;乱就是开发局面混乱,开发主体混乱、各吹各的调,想怎么干就怎么干,甚至破坏了宝贵的旅游资源,失去了独特的风格;小就是开发投入小、开发力度小,小打小闹,没有气魄;慢就是反应迟纯,行动迟缓,按部就班,开发速度慢。
——对文化资源的挖掘不到位。我们还没有认识到历史文化资源在开发旅游中的重要作用,全县上下,特别是相关职能部门工作思路不够明晰、工作重点不够突出,工作成效不够显著,使很多国宝级的珍贵文化资源得不到合理的挖掘、开发和利用,有的珍贵文物甚至被偷盗、被破坏。
——旅游景点与地域文化的结合不到位。旅游文化产业是一个完美的、科学的结合,旅游是载体,文化是灵魂,文化可以大大提高旅游的品位和内涵,把旅游和文化有机结合,旅游文化产业才能够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才能够做大做强,做成品牌。如:析城山以商汤祷雨为核心的雩祭文化,体现了古老的民本思想内涵,与当今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古今贯通、一脉相承,具有国家级甚至世界级的资源品位,至今得不到深度挖掘和合理利用。六福客栈的故事反映了人类追求和平的博爱情怀,同时也是我县联系欧美和台湾地区的文化纽带,至今也未能很好的保护和开发。极具南派晋商建筑风格的洪上范家十三院和安阳潘家十三院,其人文价值可与乔家大院、王家大院、渠家大院等著名晋商大院相提并论,也没有得到很好的保护和开发。
阳城旅游,理性地看,统筹不够,合力不强。
——推进旅游文化产业的工作机制不畅。旅游文化产业关联度大,影响力强,涉及面广,牵涉到国土、规划、林业、环保、交通、电力、通讯、发改、城建、宣传、教育、文化(文物)等多个部门,需要各个部门的通力协作和配合,仅靠旅游局势单力薄,职能有限,很难担当起如此艰巨的任务。由于缺乏一个级别高、权力大,协调力强的组织领导机构和令行禁止、顺畅有效的工作机制,使我县旅游文化产业在方方面面、众多环节上困难重重、举步为艰,造成了“铁路警察、各管一段”,各吹各的号,各唱各的调的混乱局面,延缓了产业链的形成和快速健康发展。
——指导全县旅游文化产业发展的规划滞后。我县至今没有把旅游文化作为支柱产业列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中长期规划。由于缺乏一个指导全局、统驭各方的总体规划,无法从宏观层面上对全县旅游文化产业进行科学有效的宏观指导和技术指导,致使我县各个旅游景点长期以来划地为牢、各自为战、无序开发,使全县很多优质的旅游文化资源,得不到很好的整合和开发利用,各景区重复性投资、低水平开发、恶性竞争、品位反差巨大。皇城相府风声水起、热火朝天,其它景区车马零落、游人可数,暴露的正是整体规划开发不同步的问题。
——对旅游文化产业的宣传推介力度不大。旅游文化产业是眼球经济,开发初起的包装、宣传、推介对促进产业开发和招商引资影响巨大。我县上下,特别是宣传、文化、旅游等相关职能部门,对全县自然风光和人文资源,没有精心包装并通过有效的手段推介出去,使外地人只知皇城,不知阳城。在旅游文化项目招商的运作上,没有主动走出去,与国内知名的大开发商和集团公司联姻结亲,使许多有开发前景的旅游景点和文化产品,由于缺少资金和财力支持而无法开发或半途搁浅。
三、几点建议
1、提高思想认识,营造良好氛围。思想认识是实践的前提,是行动的先导。要充分认识到旅游文化产业是越挖越多,越挖越美,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永续利用,可持续发展的朝阳产业,是无污染、低消耗、产生绿色GDP的产业,是继煤炭之后,我县经济转型发展必须倚重的又一个支柱产业,是可以带动三产服务业蓬勃发展,安排大量劳动力长期稳定就业的惠民、富民、安民产业。我们应像抓煤炭那样狠抓我县的旅游文化产业,大打一场大力发展旅游文化的攻坚战,变旅游文化资源优势为经济发展优势。要在国家级的广播电视、报刊杂志上,大力宣传我县丰厚的旅游文化资源。要以宣传、文化、旅游、文物等部门为责任主体,组织全县文化人,挖掘我县的历史人文资源,并通过举办不同形式、高层次的学术研讨会、座谈会,在国家级学术层面上,奠定我县诸如“商汤祷雨”、“峨眉派武功源流地之一”等在全国的地位。要在发展旅游文化产业的过程中,不断增进全县人民对我县优秀历史文化的了解,提高全县人民的文化素养,达到提升人气、涵养脉气、鼓舞士气的目的。要增强全县上下发展旅游文化产业的紧迫感、责任感,在全县营造一个人人关注旅游文化产业发展、人人支持旅游文化产业发展、人人参与旅游文化产业发展的良好氛围。
2、加强组织领导,创新发展机制。欲兴非常之业,必施非常之策,根据旅游文化产业发展的迫切需要,必须建立一个权力大、协调力强,能够统驭全局、督促左右、指挥各方,有利于旅游文化产业快速健康发展的强势组织领导机构,形成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挂帅、四大班子齐抓共管,各职能部门积极参与,全县上下倾力支持的强大合力。
要创新发展机制,坚持以创新求发展。一是要明确组织领导机构的职责,强化、完善功能,形成有效调动相关部门、社会力量,效率高、合力强的大旅游工作机制。二是创新投资体制,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导国内外知名旅游文化产业开发商和我县国有民营企业投资旅游文化产业。三是建立旅游产业发展专项经费,强化财政扶持力度。从财政收入中提取一定比例,主要用于旅游规划、形象宣传、公共信息平台、环卫、游客投诉中心、标识系统、培训、奖励等公共服务建设,优化发展基础和环境。
3、制定总体规划,突出阳城特色。要搞好全县旅游文化产业的总体规划,重点细化大析城山区域的详细规划。要以创建全国旅游强县为奋斗目标,以建设4个4A级以上旅游景点,形成年300万人的接待能力为重点,制定指导我县旅游文化产业发展的指导性规划,并纳入全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中同步实施。在制定规划时,要注重把握三个方面:一是规划要突出阳城地域文化特色。对我县的文化资源科学分类,精挑细选,突出亮点,明确重点,真正把阳城历史上产生过重大影响的特有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技术发明、工艺技术等,与景区景点的旅游开发结合起来,纳入统一的开发规划中。二是做规划既要请全国知名专家,又要听取本地文化人的意见。三是规划要起点高,有前瞻性,要参考旅游强县的标准,从而使规划更切合阳城的实际,更好的服务于全县旅游文化发展,更有利于扩大阳城的美誉度、知名度,涵养阳城人文精神。
4、强化精品意识,打造知名品牌。一是整合资源,整体策划。应着重考虑把皇城相府、蟒河、析城山这三个核心景区和周边的其他景点有效地整合起来做成精品;着重考虑旧县城文物群的开发,像平遥古城那样,把旧县城打造成我县的精品旅游景点,要注重对县城东关旧街现存文物的保护,要划定红线,避免在城市规划、建设和房地产开发时对珍贵文物的破坏;二是提升品位,推出精品。我们阳城有些文化遗产,不仅在山西是精品,而且在全国、甚至全世界也是文化瑰宝,这正是我们打造旅游精品的宝贵的战略资源。比如:析城山、阳城犁镜、乔氏琉璃、范家、潘家十三院,还有阳城的祷雨、狩猎、耕织、养蚕等农耕文化等。
5、加大政策扶持,强化政策保障。建议县委、县政府制定相应的优惠政策:一是景区政策。以创建国家级、世界级旅游文化景点为目标,制定类似建瓷园区开发中实行的优惠政策。二是开放政策。鼓励和支持旅游企业跨行业、跨区域重组,向规模化发展。三是优先政策,优先保证旅游文化产业的重点工程的文化开发项目。四是优惠政策。在财税政策方面对旅游文化开发项目实行优惠,扶持其做大做强。五是奖励促进政策。对阳城旅游文化产业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个人、旅游企业和企业家进行重奖。
总之,通过全县上下的努力,力争在3-5年内把我县建成全国旅游强县,逐步使旅游文化产业发展成为我县国民经济的新兴支柱产业之一,扩大我县旅游文化产业在全县GDP中的份额和比重,增强我县经济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真正从战略上实现我县经济的转型发展、安全发展和和谐发展。
上下积淀五千年,文化挖掘无穷期,用旅游文化产业发展阳城,繁荣阳城,打造阳城,让阳城旅游文化成为三晋的品牌、全国的品牌、世界的品牌,是时事之所迫,是人民之所望,是我们共同之担当。
『肆』 润城砥洎城的名人故事
阳城润城砥洎城清代出了数学家张敦仁,一城有三进士。【张利著,上党回文化研究,大众文艺答出版社,2007.5,第55页】
金牛的传说
作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的砥洎城,虽然早已名声遍及大江南北,但一些美丽的传说和神秘的事件还是鲜为人知,这里讲的是关于金牛的传说。
据老人们一代又一代相传,润城村北的砥洎城下有一个很难被人发现的石门,石门打开后有一石洞,洞中有一盘石碾,一头金牛在推碾,旁边一人看着,没日没夜地碾,碾出来的都是金子。
【张家庆著,千年流韵 沁河流域传统节日的风俗特征·民间故事,山西古籍出版社,2007.12,第247页】
『伍』 砥洎城的结构
砥洎城,来虽系砖石木建结构源,但从形体规格、建筑用料到实用价值等方面却十分讲究。民居共分十大街坊,摆布井然有序,高低错落有别,巷道形成许多丁字街口,且巷深墙高,道路显得尤为狭窄。住宅之间每自巷顶架设过街楼相通,人行方便。民居大多为单进式二进院,每坊之中院与院连为一体,相互连接,四通八达。院中房屋多为双层,大部分设有楼道。正房亦有三层者,但屋身偏低,不设门和楼道,呈阁楼式。民居门额皆为“XX居”字样,很有点文雅之派头。明代一家商人在寨上建了一座紧四合院,门上即书“有恒居”,木石建筑工艺精细,四梁八柱,四门八窗,极具民俗特色。
明南京吏部尚书、祖籍润城屯城人张慎言,于崇祯十三年(1640)曾对家乡民宅题诗云:
但索有窗皆映竹,须教无槛不临花。
日均空翠来湘箔,篆袅青烟出绛妙。
不难看出这里的民宅建筑不仅是当今保存尚好的明代民居之代表,且又具浓烈的江南水乡之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