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游记遗址 » 吴承恩于西游记

吴承恩于西游记

发布时间: 2020-11-23 05:50:30

Ⅰ 吴承恩写西游记当时的社会背景和目的

讽刺当时的社会风气,表现出自己对当时社会现实的不满情绪。 建议您看一部电视剧《吴承恩与西游记》,这部电视剧,展现了吴承恩写《西游记》背景和目的。 下面,为您提供一些资料。写作背景 唐太宗时玄奘到印度研究佛法,历时十七年,取回佛经六百多部,达到「信,达,雅」之境. 「西行」为表层象徵 ,更重要「修身」过程,「修心」目标. 一念为仁,便成菩萨;一念为恶,就成妖魔. 灾害实为虚幻,将心中恶念形象话化. 作者 自幼聪颖敏慧,少年时代即以文名冠乡里.「性敏而多慧,博极群书,所著杂记数种,名震一时.」 喜读野史,爱听神怪传说,对日后撰写西游记有相当帮助. 中秀才后因不喜科举八股文,故屡试不第.后因母老家贫,不得已屈就;但性格傲岸,最后放浪诗酒而过余生. 内容摘要 写作时代为明朝中期,当时社会经济虽繁荣,但政治日渐败坏,百姓生活困苦.作者对此不合理的现象,透过故事提出批评. 共一百回,六十余万言.分回标目,每一回目以整齐对偶展现. 故事叙述唐三奘与徒弟孙悟空,猪八戒,沙僧,白龙马,经过八十一次磨难,到西天取经的过程. 内容分三大部分: 第一部分(一到七回)介绍孙悟空的神通广大.第二部分(八到十二回)叙三藏取经的缘由.第三部分(十三到一百回)全书故事的主体,悟空等降伏妖魔,安达西天取回真经. 角色分析 全书引人入胜的是--角色生动描绘 一,猴精孙悟空机智伶俐,得意忘形,诙 谐乐观,不畏艰难.二,唐三藏是非不分,滥发慈悲,懦弱无能但关心爱徒.三,猪八戒巧言令色,得过且过,好色贪心但个性忠厚.四,沙悟净个性忠厚,态度随和,负责尽职,平息争论. 以唐三藏师徒四人为主,其他妖魔鬼怪为辅. 西游记》是继《三国演义》和《水浒传》后出现的又一群众创作和文人创作相结合的作品。它的成书,酝酿了七百多年。无数民间艺人和无名作者付出了巨大的劳动,为吴承恩的《西游记》提供了深厚的创作基础。 唐太宗贞观三年(629),(注:《广弘明集》卷二十五载玄奘《请御制三藏圣序表》称贞观元年开始西行,今从《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定在贞观三年。)玄奘不顾禁令,偷越国境,费时十七载,经历百馀国,前往天竺取回佛经六百五十七部,震动中外。归国后,玄奘奉诏口述所见,由门徒辩机辑录成《大唐西域记》,介绍西域诸国的历史人情、宗教信仰、地理资源,打开了人们的眼界。以后门徒慧立、彦琮撰《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为了神化玄奘,在描绘他突破艰险,一意西行的同时,还穿插了一些神话传说,如狮子王劫女产子,西女国生男不举,迦湿罗国“灭坏佛法”等。它们虽还游离于取经故事之外,却启发后来作者创作出更多的有关取经的神话。 南宋的《大唐三藏取经诗话》开始把各种神话与取经故事串联起来,形式近乎寺院的“俗讲”。书中出现了猴行者的形象。他原是“花果山紫云洞八万四千铜头铁额猕猴王”,化身为白衣秀士,自动来护三藏西行。他神通广大、足智多谋,一路杀白虎精、伏九馗龙、降深沙神,使取经事业得以“功德圆满”。这是取经故事的中心人物由玄奘逐渐变为猴王的开端。我国古代的稗史、志怪小说如《吴越春秋》、《搜神记》、《补江总白猿传》等,都写过白猿成精作怪的故事。而《古岳渎经》中的淮涡水怪无缉抚光幌叱呵癸童含阔支祁,他的“神变奋迅”和叛逆特色同取经传说中的猴王尤为相近。《取经诗话》虽然粗糙简单,某些细节如蟠桃变幻、虎精破腹等都不近情理;但已比较清楚地显示了取经故事的轮廓。从深沙神、鬼子母国、女人国的描写上,也多少可以看到《西游记》某些章回的雏形。 取经故事在元代已经定型。元时磁州窑的唐僧取经枕上已有唐僧、孙悟空、猪八戒等沙僧师徒四人的取经形象。《永乐大典》一三一三九卷“送”韵“梦”条,引有一千二百馀字的“梦斩泾河龙”,标题作《西游记》,内容和世德堂本《西游记》第九回“袁守诚妙算无私曲,老龙王拙计犯天条”基本相同。可以想见,至迟在元末明初曾有过一部类似平话的《西游记》。此外,古代朝鲜的汉、朝语对照读本《朴通事谚解》也载有取经故事的梗概。注云:“详见《西游记》。”我们虽还不能断定《永乐大典》及《朴通事谚解》所引出自一书,但从它们时代的相近与规模的相当来看,却完全可以肯定在吴承恩著《西游记》之前,取经故事的主要内容已基本具备。《朴通事谚解》复述了“车迟国斗圣”的梗概,和《西游记》第四十六回“外道弄强欺正法,心猿显圣灭诸邪”十分相似。从书中有关的八条注里,还可以窥见元末明初取经故事的轮廓。一条注说:“法师往西天时,初到师陀国界,遇猛虎毒蛇之害,次遇黑熊精、黄风怪、地涌夫人、蜘蛛精、狮子怪、多目怪、红孩子儿怪,几死仅免。又过棘钓洞、火炎山、薄屎洞、女人国及诸恶山险水,怪害患苦不知其几。”可见取经故事本身已十分丰富复杂。注中还提到了住在花果山水帘洞铁板桥下“号齐天大圣”的老猴精,它偷得仙园蟠桃、老君丹花,又窃王母仙衣“来设庆仙衣会”。李天王奉命“引领天兵十万及诸神将”,“与大圣相战失利”。终赖二郎神捕获,被观音押入石缝,“饥食铁丸,渴饮铜汁”。唐僧取经,路过此山,将他放出,“收为徒弟,赐法名悟空,改号孙行者”。写孙悟空的来历和斗争历史已和吴氏《西游记》大体相同。注中还提到另两名护法弟子:一个是从《取经诗话》中的深沙神演变而成的沙和尚;一个是《取经诗话》中不曾提到的黑猪精朱八戒。但是他们的神通都不及孙悟空。可见这时百回本《西游记》的重要情节早已定型,为吴承恩后来的创作提供了主要的素材,打下了相当的基础。 和取经故事在话本中逐步定型的同时,类似的戏曲创作也产生了。金院本《唐三藏》和元代吴昌龄的《唐三藏西天取经》均已失传。现存元末明初人杨讷所著《西游记》杂剧,(注:按《录鬼簿》载:吴昌龄有《西天取经》,题目正名为“老回回东楼叫佛,唐三藏西天取经”;又有《鬼子母揭钵记》,相当于杨本《西游记》杂剧第三卷“鬼母皈依”。天一阁钞本《录鬼簿续集》载:“杨景贤,名暹,后改名讷,号汝斋。”名下有《西游记》剧目,当即今存《杨东莱批评西游记》。)以敷演唐僧出世的“江流儿”故事开场,这同样是后来《西游记》小说的一个重要内容。 取经故事的最后完成者是吴承恩(1510?-1582?)。(注:刘修业《吴承恩年谱》将生年定为弘治十三年(1500)左右。今按吴承恩《石鼎联句图题词》云:“因忆少小时,侍客谈此,仆率尔对曰……回思此对,二十馀年矣!”自署“丙午秋日”。丙午即嘉靖二十五年(1546),距此“二十馀年”尚云“少小”,则吴承恩生年最早当在正德初年(1510顷)。)他字汝忠,号射阳山人,淮安山阳(江苏淮安)人,出身于一个从“两世相继为学官”,终于没落为商人的家庭,“髫龄即以文鸣于淮”,却“屡困场屋”,直到嘉靖二十三年(1544),三十多岁时,始补岁贡生;后因母老家贫,作过短期的长兴县丞。但他长期度过的,却是一种卖文自给的清苦生活。这固然销磨了他“少年人谩比终军”的锐气和壮志,却也激发他“迂疏漫浪,不比数于时人”的愤慨和狂傲,使他比较容易接受当时广大人民迫切要求变革的思想感情。而他的“善谐剧”的风趣,酷爱野史奇闻的癖好,一旦和那种深沉的愤满情绪结合,便很自然地引起他继承“志怪”传统,讽刺社会黑暗的创作动机。他的《禹鼎志》就是寓有鉴戒意味的短篇志怪小说。他的诗如《瑞龙歌》、《二郎搜山图歌》等,也都表现了借神话传说,寄托扫荡邪魔、安民保国的愿望。所谓“坐观宋室用五鬼,不见虞廷诛四凶;野夫有怀多感激,抚事临风三叹息:胸中磨损斩邪刀,欲起平之恨无力;救月有矢救日弓,世间岂谓无英雄”,正是通过歌颂二郎神的搜山除妖来寄寓自己的理想的。它的浪漫主义风格,不仅可以和小说《西游记》互相印证,而且也流露了他创作《西游记》的旨趣。吴承恩虽处在前后七子“驰鹜天下”的时代,而他的诗文创作却能独出胸臆,不入藩篱。这种追求艺术独创的精神,在小说《西游记》中,则得到了最充分的发挥。 希望我的回答,可以给您帮助!

Ⅱ 吴承恩写西游记真正目的

讽刺当时的社会风气,表现出自己对当时社会现实的不满情绪。 建议您看一部电视剧《吴承恩与西游记》,这部电视剧,展现了吴承恩写《西游记》背景和目的。

吴承恩出生于一个由下级官吏沦落为小商人家庭,他的父亲吴锐性格乐观旷达,奉行常乐哲学,为他取名承恩,字汝忠,意思希望他能读书做官,上承皇恩,下泽黎民,做一个青史留名的忠臣。



吴承恩小时候勤奋好学,一目十行,过目成诵。少年时,就已名冠乡里,他除奋好学外,特别喜欢搜奇猎怪,爱看神仙鬼怪,狐妖猴精之类的书籍。如《百怪录》、《酉阳杂俎》之类的小说野史,这类五光十色的神话世界,潜默化中养成了搜奇猎怪的嗜好,这对他创作《西游记》有着重大的影响。



步入青年时代的吴承恩是狂放不羁、轻世傲物的年青人。社会地位的低下,贫穷困苦的处境,使这位大才子狂放不羁,招来了纷至沓来的笑声,被人交口称誉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



吴承恩约二十岁时,与同乡一位姓叶的姑娘结婚,婚后感情甚笃。吴承恩虽然狂放不羁,但他品行端 ,忠于自己的妻室。


嘉靖十年,吴承恩在府学岁考和科考中获得了优异成绩,取得了科举生员的资格,与朋友结伴去南京应乡试。然而才华不如他的同伴考取了,他这位誉满乡里的才子竟名落孙山。



第二年春天,他的父亲怀着遗憾去世了。接受初次失败的教训,吴承恩在以后三年内,专心致意地在时文上下了一番苦功,在嘉靖十三年秋的考试中却仍然没有考中。吴承恩羞恨交加,这年冬天,竟病倒了。



两次乡试的失利,再加上父亲的去世,对吴承恩的打系是沉重的。在他看来,考不取举人,不仅付资无由,而且愧对父母,有负先人。但他并不以为自己没考取是没本事,而只是命运不济,他认为"功名富贵自有命,必须得之无乃痴?"



生活困顿给吴承恩带来的压力并不小于科考的失利。父亲去世以后,他需要操持全家的所有开支,但他却没有支撑门户的能力,更没有养家活口的手段。家中生活来源,除了每月从学府里领回六斗米外,只能坐食父亲所留遗产了。



品尝了社会人生酸甜苦辣的吴承恩,开始更加清醒地、深沉地考虑社会人生的问题,并且用自己的诗文向不合理的社会进行抗争。

吴承恩与明代前后七子同时代,其文艺思想与他们相近, “汝忠谓文自六经后,惟汉魏为近古,诗自三百篇后,惟唐人为近古;近世学者,徒谢朝华而不知蓄多识,去陈言而不知漱芳润,即欲敷文陈诗,难矣” 。 “此论则比何﹑李通达得多,故其诗作,多自胸臆出之。朱彝尊《明诗综》 四十八谓其诗 ‘习气息除,一时殆鲜其匹。’ 吴承恩的诗作浪漫主义气息又特浓,故被陈文烛称为 ‘李太白、 辛幼安之遗也’。”

拓展资料:

《西游记》又称央视86版《西游记》,改编自明代小说家吴承恩同名文学古典名著。是由中国国际电视总公司出品的一部41集古装神话剧。由杨洁执导,戴英禄,杨洁,邹忆青共同编剧,六小龄童、徐少华、迟重瑞、汪粤、马德华、崔景富、闫怀礼、刘大刚等主演,李世宏、李扬、张云明、里坡等担任主要配音。

该剧讲述的是孙悟空、猪八戒、沙僧辅保大唐高僧玄奘去西天取经,师徒四人一路抢滩涉险,降妖伏怪,历经八十一难,取回真经,终修正果的故事。

孙悟空是中国明代小说家吴承恩的著作《西游记》中的角色之一,诨名行者,是唐僧的大徒弟,猪悟能、沙悟净的大师兄。孙悟空由开天辟地以来的仙石孕育而生,拜菩提祖师学会长生之道、七十二变、筋斗云,一个筋斗能翻十万八千里。

使用兵器如意金箍棒,能大能小,随心变化。他占花果山称王,大闹东海龙宫,被天庭招安为弼马温,又因嫌官小反下天自称齐天大圣,然后击败天军复被天庭诏安封为有官无禄的齐天大圣,大闹天宫时在太上老君的八卦炉中练就一双火眼金睛,与如来佛祖斗法,被压在五行山下五百年。

后经观音点化后保护唐僧西天取经,历经九九八十一难,取回真经终成正果,被封为斗战胜佛。孙悟空生性聪明、活泼、忠诚、嫉恶如仇,在东亚文化圈中成为了机智与勇敢的化身,中国民间有人将它奉为神明崇拜。孙悟空代表了古代中国人善良、正义、不阿的情怀和追求。

Ⅲ 吴承恩《西游记》中“唐僧师徒西天取经”的故事是以唐代 的历史事件为原型

明代吴承恩的《西游记》中“唐僧师徒西天取经”的故事,是以唐代玄奘西行5万里,历时17年,到印度取真经的历史事件为原型。

为探究佛教各派学说分歧,玄奘于贞观元年一人西行五万里,历经艰辛到达印度佛教中心那烂陀寺取真经,前后十七年,遍学了当时大小乘各种学说。公元645年玄奘归来一共带回佛舍利150粒、佛像7尊、经论657部,并长期从事翻译佛经的工作。

玄奘及其弟子翻译出典75部(1335卷),译典著作有《大般若经》《心经》《解深密经》《瑜伽师地论》《成唯识论》等。《大唐西域记》十二卷,记述他西游亲身经历的110个国家及传闻的28个国家的山川、地邑、物产、习俗等。《西游记》即以玄奘取经事迹为原型。

(3)吴承恩于西游记扩展阅读:

贞观元年(627年)玄奘结侣陈表,请允西行求法。但未获唐太宗批准。然而玄奘决心已定,乃“冒越宪章,私往天竺(释义:违反法律,偷渡前往印度)”,长途跋涉五万余里。 唐太宗贞观二年(628年),二十九岁的玄奘,玄奖为究竟瑜伽唯识学,始道途西行。

在途中经兰州到凉州(姑藏),继昼伏夜行,至瓜州,再经玉门关,越过五烽,渡流沙,备尝艰苦,抵达伊吾(哈密),至高昌国(今新疆吐鲁番县境)。受到高昌王麴文泰的礼遇。后经屈支(今新疆库车)、凌山(耶木素尔岭)。

碎叶城、迦毕试国、赤建国(乌兹别克斯坦首都塔什干)、飒秣建国(今撒马尔罕城之东)、葱岭、铁门。到达货罗国故地(今葱岭西、乌浒河南一带)。

南下经缚喝国(今阿富汗北境巴尔赫)、揭职国(今阿富汗加兹地方)、大雪山、梵衍那国(今阿富汗之巴米扬)、犍双罗国(今巴基斯坦白沙瓦及其毗连的阿富汗东部一带)、乌伏那国(巴基斯坦之斯瓦特地区),到达迦湿弥罗国(今克什米尔),行程13800余里。

Ⅳ 《西游记》作者吴承恩的简介

其实有很多妖怪并不是孙悟空打不过,而是这些妖怪孙悟空根本就不能打,因为这些妖怪的后台都很强大,比如说红孩儿,最后成为了观音菩萨旁边的童子,南海观世音菩萨的强大,相信不用我说大家也都知道,如果孙悟空随随便便就把红孩儿给打了,那么就相当于没有给观世音菩萨面子,而且观世音菩萨座下的坐骑也曾经下界为妖,这个孙悟空就更不能打了,类似的状况还有很多,所以西游记中的妖怪不是说打就能打的,当然除了这个最主要的原因之外,还有可能是以下几点原因:

3、孙悟空故意的

也有一些妖怪是孙悟空故意不打死的,因为在西游记原著当中,有好多次孙悟空与唐僧的意见都不合,孙悟空也想借此机会来敲打一下唐僧或者猪八戒,意思就是告诉他们:“打妖怪的事情都归我,但是到最后师父却不领情,你们在心里必须知道这一点,否则我就不干了。”

Ⅳ 吴承恩是在什么时候写西游记的

西游记是吴承恩在明代的时候写的,具体时间历史并没有记载。

《西游记》是中国古代第一部浪漫主义章回体长篇神魔小说。现存明刊百回本《西游记》均无作者署名。清代学者吴玉搢等首先提出《西游记》作者是明代吴承恩。

这部小说以“唐僧取经”这一历史事件为蓝本,通过作者的艺术加工,深刻地描绘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全书主要描写了孙悟空出世及大闹天宫后,遇见了唐僧、猪八戒、沙僧和白龙马,西行取经,一路降妖伏魔,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终于到达西天见到如来佛祖,最终五圣成真的故事。

《西游记》自问世以来在民间广为流传,各式各样的版本层出不穷,明代刊本有六种,清代刊本、抄本也有七种,典籍所记已佚版本十三种。

(5)吴承恩于西游记扩展阅读:

贞观年间,玄奘载誉返回长安。他从印度带回了多尊佛像,而这些佛像也成了中国制作佛像的参照标准。据专家介绍,此次展出的这尊善业泥像可能就是参照玄奘带回的佛像制作的。

在这尊善业泥像背后,刻有“印度佛像大唐苏常侍等共作”十二字铭文,也直接说明了这尊泥像和印度的渊源。而印度两字的出现,也说明了在唐代,除了天竺之外,已经有了印度这个称谓。

《西游记》非吴承恩原创:

据专家介绍,《西游记》的作者为吴承恩,但是吴承恩并非西游记故事的原创者,而是集大成者。

此前,在甘肃张掖博物馆曾对外公布了一组“西游记”壁画,在约十六平方米的墙面上,绘制着10个西天取经的故事。据专家考证,这批壁画的绘制年代可能应是元末明初,这就意味着,要比吴承恩写《西游记》的时代还要早200多年。

此外,在敦煌莫高窟中,也发现了唐僧取经壁画,比大佛寺的又要早一百多年。在壁画中,取经的队伍只有唐僧和孙悟空两个人,而这也正是西夏(北宋)这一时期流传的“西游记”版本,或许是最早的《西游记》。

“西游记”的故事虽然成型很早,但由于一直没有具体的作者,使得这部作品的改编整合者吴承恩成了作者,从而名垂青史。

Ⅵ 吴承恩写西游记当时的社会背景和目的

写作目的:讽刺当时的社会风气,表现出自己对当时社会现实的不满情绪。

写作背景:吴承恩自幼聪颖敏慧,少年时代即以文名冠乡里。「性敏而多慧,博极群书,所著杂记数种,名震一时。」 喜读野史,爱听神怪传说,对日后撰写西游记有相当帮助。

中秀才后因不喜科举八股文,故屡试不第。后因母老家贫,不得已屈就。但性格傲岸,最后放浪诗酒而过余生。

吴承恩简介

1500年(大明弘治十三年)吴承恩出生于淮安府山阳县一个学官沦为商人的家庭。

1529年(嘉靖八年),吴承恩到淮安知府葛木所创办的龙溪书院读书,得到葛木的赏识。

1550年(嘉靖二十九年)吴承恩大44岁才补得一个岁贡生,到北京等待分配官职,没有被选上。

1551年(嘉靖三十年)吴承恩接任河南新野县知县。修建行台察院,尊经阁,增修儒学,表彰贞节,兴办水利等德政事迹。

1553年(嘉靖三十二年)周游湖南新化(古梅山)卖文写书为生。

1556年(嘉靖三十五年),由于母老家贫,去做了浙江长兴县丞,常与友人朱曰藩豪饮,寄趣于诗酒之间,和嘉靖状元沈坤,诗人徐中行有往来。

1558年(嘉靖三十七年),终因受人诬告,“拂袖而归”,晚年以卖文为生,约六十七岁时到过杭州,活了大约83岁,晚年在贫穷中逝世。

(6)吴承恩于西游记扩展阅读

西游记背景

唐太宗贞观元年(627年),25岁的和尚玄奘天竺(印度)徒步游学。

他从长安出发后,途经中亚、阿富汗、巴基斯坦,历尽艰难险阻,最后到达了印度。在那里学习了两年多,并在一次大型佛教经学辩论会任主讲,受到了赞誉。

贞观十九年(645年)玄奘回到了长安,带回佛经657部,轰动一时。后来玄奘口述西行见闻,由弟子辩机辑录成《大唐西域记》十二卷。

但这部书主要讲述了路上所见各国的历史、地理及交通,没有什么故事。

及到他的弟子慧立、彦琮撰写的《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则为玄奘的经历增添了许多神话色彩,从此,唐僧取经的故事便开始在中国民间广为流传。

南宋有《大唐三藏取经诗话》,金代院本有《唐三藏》、《蟠桃会》等,元杂剧有吴昌龄的《唐三藏西天取经》、无名氏的《二郎神锁齐大圣》等。

这些都为《西游记》的创作奠定了基础。吴承恩也正是在中国民间传说和话本、戏曲的基础上,经过艰苦的再创造,完成了这部伟大的文学巨著。

《西游记》的作者明代人吴承恩(有争议)生活在明代的中后期,历经孝宗弘治、武宗正德、世宗嘉靖、穆宗隆庆、神宗万历五个时期。

明朝中后期的社会情况和开国之初有很大的不同,政治上阶级矛盾、民族矛盾以及统治阶级内部矛盾正不断激化,并且日趋尖锐。

思想文化上启蒙思想兴起,人性解放的思潮高涨,市民文学日益蓬勃发展,小说和戏曲创作进入到一个全面繁荣兴盛的时期,经济上产生了资本主义萌芽。

Ⅶ 吴承恩为什么要写西游记

一、《西游记》是当时社会情况的一个映射,是对现实社会的写照。
二、作品简介:
《西游记》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是由明代小说家吴承恩所完善中国古代第一部浪漫主义的汉族长篇神魔小说。主要描写了孙悟空、猪八戒、沙僧三人保护唐僧西行取经,沿途遇到八十一难,一路降妖伏魔,化险为夷,最后到达西天、取得真经的故事。取材于《大唐三藏取经诗话》和汉族民间传说。
自《西游记》问世以来在民间广为流传,各式各样的版样层出不穷,明代刊本有六种,清代刊本、抄本也有七种,典籍所记已佚版本十三种。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古典文学作品大量被译为西文,西渐欧美,已有英、法、德、意、世(世界语)、斯(斯瓦希里语)、俄、捷、罗、波、日、朝、越等文种。并发表了不少研究论文和专著,对这部小说作出了极高的评价。
三、人物简介:
吴承恩,字汝忠,号射阳山人。淮安府山阳县(今江苏淮安)人。他生活在明代中叶,约当公元1500~1582年间;出生在一个由文职小官僚而沦落为小商人的家庭。他极好读书,但常遭官府吏胥敲诈,对社会现实颇为不满意。吴承恩擅长绘画、书法,多才多艺。然而科举不利,至中年始为岁贡生。60岁时出任长兴县丞,又因与长官不谐,拂袖而归。后又聘任过荆王府纪善。是中国明代杰出的小说家,是四大名著之一《西游记》的作者。其故里江苏淮安东南马甸乡二堡村有修葺一新的墓园,淮安市有其纪念馆。吴承恩一生创作丰富,但是由于家贫,又没有子女,作品多散失。据记载有志怪小说集《禹鼎记》已失传。吴承恩的外甥孙丘度搜集其残存之稿,仅“存十一于千百”,包括诗一卷、散文三卷。吴承恩的诗文多散佚,有后人辑集的《射阳先生存稿》4卷存世。

Ⅷ 求吴承恩与西游记百度云盘资源

吴承恩与西游记》是由北京咏酮影视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出品,阚卫平执导,王树强、丁爱敏编剧,六小龄童、迟重瑞、马德华、刘大刚主演的神话3D立体电视剧。[1]该剧讲述了主人公吴承恩大智若愚、崇尚公正、风流倜傥、诗文书画、千古一绝的故事;孙悟空、唐僧、猪八戒、沙和尚等《西游记》人物,与剧中原始人物形象交相辉映。 2009年12月4日,该剧获比利时电影节“第一届国际立体电影节佩龙杯长篇奖”。

Ⅸ 吴承恩写西游记的写作年代是什么时候

《西游记》写作时间是明朝。

《西游记》前七回叙述孙悟空出世,有大闹天宫等故事。此后写孙悟空随唐僧西天取经,沿途除妖降魔、战胜困难的故事。

书中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僧等形象刻画生动,规模宏大,结构完整,并且《西游记》富有浓厚的佛教色彩,其隐含意义非常深远,众说纷纭,见仁见智。可以从佛、道、俗等多个角度欣赏,是中国古典小说中伟大的浪漫主义文学作品。

(9)吴承恩于西游记扩展阅读

《西游记》的出现,开辟了神魔长篇章回小说的新门类。书中将善意的嘲笑、辛辣的讽刺和严肃的批判巧妙地结合的特点直接影响着讽刺小说的发展。

所以说《西游记》是古代长篇浪漫主义小说的高峰,在世界文学史上,它也是浪漫主义的杰作,魔幻现实主义的先驱开创者。

《西游记》是中国文学史上一部最杰出的充满奇思异想的神魔小说。作者吴承恩运用浪漫主义手法,翱翔着无比丰富的想象的翅膀,描绘了一个色彩缤纷、神奇瑰丽的幻想世界,创造了一系列妙趣横生、引人入胜的神话故事,成功地塑造了孙悟空这个超凡入圣的理想化的英雄形象。

在奇幻世界中曲折地反映出世态人情和世俗情怀,表现了鲜活的人间智慧,具有丰满的现实血肉和浓郁的生活气息。《西游记》以它独特的思想和艺术魅力,把读者带进了美丽的艺术殿堂,感受其艺术魅力。

《西游记》的艺术特色,可以用两个字来概括,一是幻,一是趣;而不是一般的幻,是奇幻,不是一般的趣,是奇趣。小说通过大胆丰富的艺术想象,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创造出一个神奇绚丽的神话世界。

《西游记》的艺术想象奇特,丰富、大胆,在古今小说作品中罕有其匹的。孙悟空活动的世界近于童话的幻境,十分有趣,而且在这个世界上,有各种各样稀奇有趣的妖怪,真是千奇百怪,丰富多彩。浪漫的幻想,源于现实生活,在奇幻的描写中折射出世态人情。

《西游记》的人物,情节,场面,乃至所用的法宝,武器,都极尽幻化之能事,但却都是凝聚着现实生活的体验而来,都能在奇幻中透出生活气息,折射出世态人情,让读者能够理解,乐于接受。

Ⅹ 西游记作者简介

吴承恩(1500年—约1583年),字汝忠,号射阳山人。汉族,淮安府山阳县人。吴承恩著有《西游记》、《禹鼎记》、《射阳集》四册四卷、《春秋列传序》。吴承恩的诗文多散佚,有后人辑集的《射阳先生存稿》4卷存世。

吴承恩一生官场的失意,生活的困顿,使他加深了对封建科举制度、黑暗社会现实的认识,促使他运用志怪小说的形式来表达内心的不满和愤懑。他自言:“虽然吾书名为志怪,盖不专明鬼,实记人间变异,亦微有鉴戒寓焉。”吴承恩还写过一部短篇小说集《禹鼎志》,不过已经失传,只能看到一篇自序。

吴承恩50岁左右,写了《西游记》的前十几回,后来因故中断了多年,直到晚年辞官离任回到故里,才得以正式创作《西游记》。

(10)吴承恩于西游记扩展阅读:

吴承恩的写作特点

吴承恩与明代前后七子同时代,其文艺思想与他们相近, “汝忠谓文自六经后,惟汉魏为近古,诗自三百篇后,惟唐人为近古;近世学者,徒谢朝华而不知蓄多识,去陈言而不知漱芳润,即欲敷文陈诗,难矣” 。 “此论则比何﹑李通达得多,故其诗作,多自胸臆出之。

他在 《花草新编序》 中说: “重其人兼重其言,惟其艺不惟其类。 丽则俱收,郑卫可班于雅颂;洪纎并奏,郐曹无间于齐秦。” 强调文学创作的实绩,重视艺术作品本身的艺术价值: “丽” ,美也,艺术形式美是其价值之所在。这就突破了明前后七子的复古主义文学观,独树一帜,倡导文艺创作的 “情”“挚” ,追寻 “奇”“丽” 的艺术风格。

参考资料:吴承恩—网络

热点内容
一部国外电影,一个老男人骑个摩托车 发布:2024-08-19 09:13:10 浏览:920
脖子上有睾丸是什么电影 发布:2024-08-19 09:03:17 浏览:374
变形金刚撒谁家的 发布:2024-08-19 08:43:06 浏览:478
美国男电影双胞胎 发布:2024-08-19 08:42:20 浏览:764
黑人橄榄球少年收养电影 发布:2024-08-19 08:25:26 浏览:918
夏目哉大片 发布:2024-08-19 08:09:22 浏览:806
他第一部出演的电视剧是,的英语 发布:2024-08-19 08:07:54 浏览:654
电影检索 发布:2024-08-19 07:48:52 浏览:198
谁有视频 发布:2024-08-19 07:41:55 浏览:141
成龙香港鬼片电影大全 发布:2024-08-19 07:39:46 浏览: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