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掌大遗址
① 官桥有啥比较有历史的地方
山东省官桥镇是古徐州首府薛国故城所在地。境内有各类文物古迹保护点70余处,其中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处(北辛遗址、薛国故城遗址)、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处(前掌大商周遗址、西康留大汶口文化遗址)、枣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处(西王宫新石器至商周遗址)。
泉州南安官桥有五塔岩、一片寺、石室岩,水碧山青、林壑幽美。尤其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蔡氏古民居建筑群,更是以其独特的闽南建筑风格,恢宏的群体建筑规模,浓厚的历史文化积淀,誉为闽南建筑大观园,列入“泉州十八景”。
安溪官桥铁峰山(俗称铁尖山),是座历史名山。峰顶有建于明万历年间的铁峰塔,有建于宋代,清康熙年间重修,奉祀清水祖师的慈济院;又有铁峰岩,庭左有座石筑尖圆僧塔,称铁峰舍利塔,形与泰山舍利塔相似。 位于镇境西南的益林村境内的犀山,是安溪东南部最高的山峰,有传说中由北宋五虎将石玉坐化的“石府将军”,有建于清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规模宏大的民间土楼“仰圣楼”,有构筑于清代、用于诱捕老虎的虎橱等古迹,是一个极具魅力的自然生态风景旅游新区。 境内西北的驷马山,唐天祐年间(904-907年),山间建有安常院,其下有石广二丈余,人呼回音响应,称为“应石”。山左有圣泉岩,泉出石中,清甘不竭。山麓有石洞,可容百人,人称“虎洞”,洞内流水潺潺,相传为林嗣环读书处,昔日曾被人们作为逃避匪乱之所。虎洞附近有古水井一口,称为“黄井”,大旱不涸。
② 薛城遗址有哪些特点
薛城遗址是我国西周、春秋时期薛国都城遗址,位于山东省滕州市张汪镇与官桥镇之间。
据《左传》记载:
薛祖奚仲为夏车正,始居薛。以后仲虺为汤左相,亦居薛。
夏、商时期的薛都是否在此尚不能肯定。战国初期,齐国灭掉薛国。公元前298年,齐湣王封靖郭君田婴于薛。田婴死后,其子孟尝君田文嗣立。
薛国故城位于薛城区以北,滕州市之南。故城分外城和内城两部分。外城平面呈不规则形,尤其是北面更严重,总长10千米。大部分城墙在地面上留有残迹。
薛国故城有城墙的夯层。已探出大城门6座,南面墙3座,由东到西分别为古午门,大城门,水门,其他三面各一座。形成于战国时期。
内城在大城的东南隅,平面呈不规则的长方形,东墙与南墙较直和外城城墙合一,西墙和北墙已湮没地下。内城在南、西、北三面各探出一座城门,门道宽8米左右。内城似即西周、春秋的薛城,并一直延续到汉代。
内城北半部和北墙外,有大面积遗址,文化堆积厚两三米,时代包括龙山文化、岳石文化、商、西周、东周和汉。
外城中部皇殿岗村东一带,有大规模的战国至汉代的冶铁遗址,堆厚约一米的地面上暴露出大量的铁矿石、铁渣、已完全氧化的锈铁块、铸范和铁器残片。可辨认的器形有斧、铲、犁、锄等诸多的农具。
铸范上有字的非常多,分阴文和阳文两种类型,但都是三个字,一种是“山阳二”,一种写着“巨野二”。
皇殿岗村西南有战国、汉代的建筑遗迹,出土“千秋万岁”卷云瓦当和铜兵器。
外城内北部的陈庄、渠庄一带附近,也发现有小型的冶铁和制陶遗址。
大城内皇殿岗遗址东的尤楼村东南,即原内城的北门附近,有史籍上多次记载的薛国太庙宗庙,即薛县内奚仲庙一座,现在依然遗存着北大殿台基,和残存的东西两座膳房等。
内城东部及东墙内外有大面积西周早期至东周墓地。东门外300米东有前掌大遗址,是商周时期的薛国贵族墓地群,主要集中在村后的河崖头和村前的岗子地。
古城内东北隅的狄庄村北有两座土冢,传为孟尝君父子墓。墓用自然石堆砌成石椁,据《水经注》记载,孟尝君墓为铁铸棺椁,两晋之前就早已被盗一空。这一带曾出土有“薛子仲安”、“走马薛仲寺”铭文的铜器。
在一座春秋晚期的九鼎墓中,一椁两棺,椁室北侧殉葬一中年女性,腰坑殉葬一老年男性,椁盖上殉狗一条,随葬品有青铜礼器、兵器、车马器和陶器、海贝等。铜礼器有列鼎、鬲、簋、簠、壶、盘、匜等。
古城北门外偏东的京沪铁路旁有战国四君子之一的平原君赵胜的门客毛遂墓地。
西周时期,薛城区境内出现奚、常两个城邑。奚邑在今区境北部的奚村一带,常邑在今南常、沙沟一带,二邑隶属于薛国。
对于薛国故城冶铁遗址处的皇殿岗高台,历代名人墨客过薛凭吊孟尝君的诗文中,对该处宫殿高台及其周为城池的残垣多有描述与感伤。
曾经身为北宋宋仁宗时代“铁官”的陈洎,专门来考察在秦汉时期专门设置铁官的薛郡薛县,感伤之余,乃作《过田文墓》一诗,以示吊古伤今。
诗中写道:
当年闻奏雍门琴,话著池台泪满襟。
何况今朝陵谷畔,池台无计可追寻。
③ 前掌大遗址的由来
前掌大村位于滕州市南25公里处的官桥镇,这里原本是一个默默无闻的小村庄,由于1964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和滕县博物馆在一次联合调查中发现了著名的前掌大遗址,从而使这个小村庄闻名国内外。
前掌大遗址距离薛国故城遗址仅1公里左右,它主要由距村西北约50米处的“河崖头”及距村南约500米处的“南岗子”两部分组成。“河崖头”遗址是一平原地区上常见的河畔高地,一条常年流水的小河——魏河,沿遗址自北向南流去。遗址南北长约120米,东西宽约100米,总面积为2万平方米,文化层距地表面30厘米一50厘米,遗址主要包含有龙山文化和商代中晚期文化遗存。“南岗子”遗址南北、东西各约1000米,总面积100万平方米 主要包含商代晚期到汉代的文化遗存。
1981 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山东队和滕县博物馆对整个遗址进行了钻探和试掘。共清理了商基4 座,以3 号墓规模最大,结构也很特殊。墓口略呈正方形,面积近100平方米,深约9 米。东、南面有斜坡墓道,长约20 米。椁上出土水牛头一个、鹿骨一架。南墓道口和二层台两侧及腰坑发现人骨7 架。还出土铜器、陶器、玉器、海贝及龟甲等遗物。
1985 年3 月进行第二次试掘,消理商晚期墓11 座,其中3座是甲字形大墓,出土王饰、骨雕、午马饰及原始青瓷等数百件。基葬大都有殉人,有的捆绑手足,有的肢体不全,未成年男女个体为数较多。在这些基葬的上层,还发现建筑遗物。
1987 年进行第三次发掘,发现了墓葬排列有着严格的布局,以214 号墓、205 号墓和14 号基等组成中轴线,左右两边排列着大墓,大墓之间分布着一些小型墓葬。在213 号墓出土的大批青铜器中还发现有"史"、"史辛"铭文,特别值得一提的是203 号墓中出土的长1.5 米、高0.6 米的嵌蚌饰漆牌和牛头形面罩,这在山东地区还是首次发现。
1991 年对该遗址进行了第四次发掘,在这次发掘中清理的一座商代晚期的"中"字型大墓非常重要。这座大墓由墓室、墓道、熟土二层台、棺椁室、殉犬坑和地面建筑组成。在墓室及墓道内外共发现柱洞21个,柱洞用青石灰夯打,埋有柱础布,洞深约60厘米,直径45 厘米,根据现存柱洞推测,墓室上方应有一个南北长约9 米、东西宽接近9 米的近似正方形的建筑。南北墓道内外的柱洞,表明其上也有相应的建筑,根据柱洞的位置和对应的距离,知其应为廊式建筑。地面建筑整体上和大墓相对应,以墓室上方的建筑为主体,配以前后廊道的"中"字型建筑,将墓室、墓道全部覆盖住。这种墓室上方覆盖地面建筑的形式在其他商代墓地还没有发现过,它的发现为我们研究商代以及商代以前的地面建筑提供了难得的资料。在此墓中还出土了许多器物,陶器、原始青瓷、青铜器、玉器、绿松石、石器、蚌器等都有出土。在这次发掘中还清理了一座"甲"字型中型墓,该墓由墓室、南墓道、熟土二层台、椁室、棺和殉犬坑组成,墓主人是一中年女性。墓内随葬品有陶器、原始青瓷器、青铜器、玉器、石器、骨器、蚌器、海贝以及少量的金箔、龟壳等。在此墓中还发现有殉人。
收获最大的要数1994 年的第五次发掘,此次发掘共清理了墓葬11 座,殉马坑2 座,祭祀设施和水井各一处。这批墓葬结构完整,随葬器物组合清晰,共出土各类器物数百件,其中有青铜器200多件,玉器20 多件,漆器近20 件,还有陶器、石器、骨器和象牙器等等。这次发掘,还在18 号墓中发现一随葬的车,车轮直径达1. 5 米,辐条清晰可辨。特别值得一提的是11 号大墓,它出土的青铜器包括了当时几乎所有的器形,有鼎、罍、卣、尊、壶、觯、盉、簠、甗、盘、觚、爵、角等,另外还有刀、戈等武器。这次发掘,由于收获重大而被评为"1994 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1995 年秋季对前掌大遗址又进行了第七次发掘,发掘面积约500平方米,共清理了墓葬11 座、车马坑3 座、殉马坑1 座,出土了大量的青铜器、陶器、玉器等。此外,还在1 座东周时期的灰坑中发现10 块带陶文的陶片,多数文字清晰,是研究东周文字的重要资料。这次发掘最重要的是发现了三座保存基本完好的商代晚期到西周早期的车马坑,商代晚期车子的遗迹目前在全国仅发现于河南殷墟、滕县前掌大、西安老牛坡三地,在山东地区更是首次发现。这三个车的车辙均为单辙,呈南北向摆放,车衡均有二马驾车,铜装饰有兽面。车舆呈东西向,车舆周边有红、黑、白等多种装饰。三座车马坑的马头装饰都不相同, 41号坑的马头用铜条装饰, 40 号坑马头为铜泡装饰, 45 号坑马头用海贝装饰。41 号坑内出土一件青铜圆饼状器,周边镶有两圈海贝,海贝以金丝相连,应该是车的伞盖,出土的青铜胄和青铜戈都贴有金箔,车舆内也有金箔工艺。车马坑内还有殉人,这些都不是一般人所能拥有的,墓主人应是非常富有的贵族阶层。
前掌大遗址的面积大,发现的墓葬多,墓葬比较集中而又排列有序。基葬中的随葬品丰富精美,出土的大量玉器、车马器、漆器等都是在山东地区前所未有的。出土的青铜器则更是令人惊叹,有数百件之多,且器类全面,造型优美,纹饰精致,大量的带有铭文的器物为研究山东地区商周之际的古国文化,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参照朱正昌总主编 鲁文生等编著《遗址》一书。
④ 薛国故城遗址的历史和文化
薛国故城
明万历《滕县志·古迹志》载:“薛城,在薛河北、县南四十里,周二十八里,盖古奚仲所封国,城则田文增筑”。田文病逝,诸子争位,齐、魏共灭之。薛国灭亡后,秦代设薛郡。汉以后至魏晋均设薛县。隋代废薛,为滕县领属之地。以后,薛地渐为村落、故城历经沧桑2000余年,至今城基犹存,清晰可见。津浦铁路沿东部穿城而过,东有官桥,西为张汪,北望龙峰两山,西濒微山湖。战国时期,这里已是拥有六万之家的名城。
故城平面呈不规则正方形。四面城墙迤逦起伏各有曲直。周长为1.06万米,现存城墙高出地面4-7米,底部宽约20—30米,全系黄土夯筑而成。故城总面积约有68平方公里。故城之内地势平坦,皇殿岗村居于城的中心,相传这里就是薛国的宫室遗迹。
在故城东北部,原有两个高大的封土堆,传为田婴、田文墓,现已荒废。《水经注·泗水》曰:“冢结石为椁,制作严固,坚不可动,莹丽可寻。今墓已开发,如宫室,以钢铁铸壁,扣之有声,行人往还,莫不迳观,以为异见矣”。1977年在薛国故城内出土了铜器4件,其铭文一为十五字,一为十七字:
“薛子中(仲)安乍(作)旅舍(簠)
其子子孙孙永宝用享”。
“走马薛中(仲)赤自乍(作)其簠
子子孙孙永宝用享”。
夏商时代的滕州地域,归属于原始社会晚期的东夷族部落,是海岱历史文化区中人类活动较多的场所之一。薛地因薛河而得名,薛河发源于沂蒙山系西端,蜿蜒向西南流经滕南平原而入古泗水(今微山湖)。据现今的考古发现得知:滕州南部境内沿薛河两岸,分布着众多的古文化遗址,从7300年前的北辛文化,历经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直到岳石文化,整个史前文化发展的历程几乎都能在这里寻找到轨迹。近年来前掌大遗址的考古发掘,弥补了史前文化和东周以前薛地历史发展脉络之间的空白和断档,对于研究整个华夏民族氏族国家形成发展的历史都有着重要意义和旁证作用。一位考古学家曾说:滕州境内以薛河为中心方圆仅20华里的区域,就分布了从北辛文化,到龙山、岳石文化,以至于阶级社会等各种文化类型的大量遗迹,并且遗存相当集中、连续和稳定,前后延续达六、七千年,这不仅在山东省,乃至在全国都非常罕见,几乎可以说:古薛国的历史,差不多就是华夏民族国家形成和发展历史的缩影……
古薛国从最早的主人奚仲受封一直到春秋战国时代孟尝君田氏父子又一次受封,完成了由任姓薛国向田氏薛国的更替和转换,其间“传六十四世,国祚千九百年”(《滕县志·薛世家》)。当然,其间任姓薛国也曾一度迁往“邳”地,但古薛城一带作为商周时期某一姓方国或侯国中心的地位一直没有改变。近年来对薛国故城城址的钻探发掘证明:现存的故城城墙下还存留着其他不同年代筑过的小城遗迹,在前掌大周围的其他地方也发现了一些时代更早的城墙寨堡的痕迹。由此可以进一步说明:滕州南部的薛河流域千万年来一直就是人类活动的重要场所,特别是进入人类文明社会以后,从夏、商、周,到秦、汉、三国,直到隋代废薛,这里一直就是历代方国、侯国、郡县统治的中心,东周时期曾一度成为古徐的中心,战国时为徐州的首府所在。
众多的文献资料说明是夏代“居于薛”的奚仲发明了车,而舟车的发明,对整个人类文明史的发展都起到了巨大的推进作用。当然,车的发明和完善未必是奚仲一人所能为,然而千百年来,人们一直尊奚仲为“造车鼻祖”,三、四千年前的“奚仲造车”,也成为中华文明曾领先世界的标志之一。
奚仲因在薛地造车而被夏禹封为“车正”(掌管车的官),薛也便成了他的封地。这是有文字记载的薛地的最早的主人。史书记载奚仲为黄帝之后,任姓,司马迁在《史记》中说“黄帝二十四子其得姓者十四人”,这中间就有任姓。而今,古薛城东部的大康留村一棵古槐树下就立有任姓宗族碑,附近村人多为任姓。如此说来,天下任姓就出自滕州市南部的古薛城附近了,其祖先便是“车”的大发明家——奚仲!
奚仲所发明的“车”是什么模样,我们至今没有见过。查诸史料,成书于春秋战国时代的《管子·形势篇》一书中有段对车的描述:
“奚仲之为车也,方圜曲直,皆中规矩准绳,故机旋相得,用之牢利,成器坚固。”
滕州历史悠久,古为“三国五邑”之地,境内文物古迹众多,埋藏丰富,因而滕州地区出土了众多精美的商周青铜器,成为滕州博物馆三大馆藏特色之一。这些级别和价值很高的青铜器及古墓葬、车马坑的出土,客观地印证了滕州地区古代文明的辉煌和久远。
有意思的是:两千多年前与古薛国处在现今滕州同一版图内的另一个“国家”——滕小国,两“国”邻接,“首都”相距不足40华里,但出土青铜器的纹饰、风格却迥异:薛国青铜器纹饰夸张、飘逸,有荆楚文化的浪漫之风,而滕国青铜器则瑾严、庄重,有宗周礼仪的正统遗范。大致同时、同地的两个古国的青铜铭器为何风格如此不同?还有待专家研究揭秘。
奚仲当年造车的地方,据说就在今天薛城区夏庄乡境内的奚公山下。奚公山(又名奚山)古属滕地,西北距前掌大遗址和薛国故城遗址不远,山顶今存两处封土坟丘,高约1米,周长5米许。冢前有两个碑座,碑已破碎,仅存“公为奚冉二墓修筑”字样,据说分别是奚仲墓和冉有墓。冉有是孔子七十二弟子之一,曾任鲁国季孙氏宰。看来他也是仰慕奚仲的威望,抑或是同宗,才选择了这一处风水宝地。另外山石上还有条车辙印迹,传说是奚仲当年造车所留。山南麓有车服祠旧址,系历代官府建祠祭祀之所,如今已荡然无存,只剩下残碑断碣、破砖旧瓦,在夕阳下述说着昔日的繁华……
《滕县志》中收录了许多历代文人前来奚公山拜谒吊古的诗文,其中一首曰:
“车正遗封奕代承,杳茫人鬼两无征。河山依旧还存薛,名分于今终长滕……”
故国神游,遥想当年车马出行的壮观,而今都已湮没于桑田沧海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