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菩提祖师
❶ 菩提祖师,西游记里最后去哪里了
须菩提祖抄师的名称既然源出袭须菩提,而且他出场时的赞诗中也有"西方妙相祖菩提"的句子,似乎确定是一位西方高僧。可是悟空初上西牛贺州的仙山,从樵夫嘴里听到祖师自作的满庭芳,观其"观棋柯烂,伐木丁丁"和"相逢处,非仙即道,静坐讲黄庭"的词意,显然又是道士无疑。
所以菩提老祖究竟是何方神圣一直众说纷纭。
作者在人名上玩了个花招,谜底却十分浅显:这个真正的师父不是别人,正是悟空自己,亦即他的本心,或曰真神。所以悟空求师的地方,唤做"灵台方寸山,斜月三星洞"。灵台、方寸,都是心的别称;斜月三星,想想秦观的词句,"天边一钩残月带三星",是个拆字的字谜,谜底还是个心字。
❷ 西游记里的菩提祖师是什么来历
菩提祖师的真实身份应该就是盘古大神。
❸ 西游记中的须菩提祖师是谁为什么将孙悟空逐出师门
孙悟空的授业恩师究竟是谁
在《西游记》里不得不提一个人,他就是孙悟空的授业恩师。
第一回,孙悟空为了求道,在于南赡部洲,串长城,游小县,不觉八九年余。忽行至西洋大海,他想着海外必有神仙,独自个依前作筏,又飘过西海,直至西牛贺洲地界碰到了一个樵子。
樵夫道:此山叫做灵台方寸山,山中有座斜月三星洞,那洞中有一个神仙,称名须菩提祖师。那祖师出去的徒弟,也不计其数,见今还有三四十人从他修行。你顺那条小路儿,向南行七八里远近,即是他家了。
樵夫说的是,称名须菩提祖师。
孙悟空得到樵夫的指点后,来到了斜月三星洞。这猴王整衣端肃,随童子径入洞天深处观看:一层层深阁琼楼,一进进珠宫贝阙,说不尽那静室幽居。直至瑶台之下,见那菩提祖师端坐在台上,两边有三十个小仙侍立台下。
这里是见那菩提祖师端坐在台上。
这个称名就比较难分辨了!可以说是称名“须菩提祖师”。也可以说是称名须“菩提祖师”。究竟是叫须菩提祖师?还是叫菩提祖师呢?身份很关键。
假设这位祖师叫须菩提,没什么好争论他就是佛陀的十大弟子之一,他是佛教的。可偏偏祖师身边的人全是些童子小仙的,孙悟空更是光着个头,穿一领红色衣,勒一条黄丝绦,足下踏一对乌靴,不僧不俗,又不像道士神仙。由此可以确认祖师也是一位不僧不俗不道之人。
祖师的不僧不俗不道无非是为了隐藏身份,隐藏身份就不能用原名,反之用原名就无需隐藏。所以须菩提这个名字不能成立。这位祖师应叫菩提祖师。樵夫说的称名须菩提祖师,其本意是孙悟空见到这位祖师必须称他为菩提祖师。也就是说樵夫在提醒孙悟空。
那么樵夫为什么要提醒孙悟空?这位菩提祖师是谁呢?
对于这个问题,《西游记》里是有提示的。
第三十四回,孙悟空变作一小妖去请九尾狐狸精。走到门口,孙悟空心里道:我为人做了一场好汉,止拜了三个人:西天拜佛祖,南海拜观音,两界山师父救了我,我拜了他四拜。今日却教我去拜此怪。若不跪拜,必定走了风讯。苦啊!算来只为师父受困,故使我受辱于人!
这是孙悟空的心里话,我为人做了一场好汉,止拜了三个人。拜的这三个人说的很详细,包括身份和地点。分别是,拜佛祖在西天、拜观音在南海、拜唐僧在两界山。
不过这里有个问题!孙悟空在方寸山求道时,一见到菩提祖师,倒身下拜,磕头不计其数,临走时只得拜辞。按理说,孙悟空应该拜过四个人才对,为什么在孙悟空的心里不提拜过菩提祖师?我们来分析一下。
1)可能孙悟空把菩提祖师给忘了,所以说止拜了三个人。
2)可能是孙悟空答应过菩提祖师,决不敢提起师父一字,所以在心里想也不敢想。
3)可能菩提祖师是佛祖,观音,唐僧三人中某一个所变化的,所以孙悟空止拜了三个人其实已包含了菩提祖师。
这三种那个最可能呢?第十七回,孙悟空大闹黑风山时,行者笑道:“我儿子,你站稳着,仔细听了!我——自小神通手段高,随风变化逞英豪。养性修真熬日月,跳出轮回把命逃。一点诚心曾访道,灵台山上采药苗。那山有个老仙长,寿年十万八千高。老孙拜他为师父,指我长生路一条。
从孙悟空的这段自白来看,他不但没有忘记菩提祖师,也提到了师承灵台山。也就是说,前两种可能被淘汰了。这样一来,菩提祖师是佛祖,观音,唐僧三人中某一个所变化是最靠谱的。我们接着从孙悟空拜这三人的地点着手。
第十四回,唐僧救孙悟空出山时,只闻得一声响亮,真个是地裂山崩。众人尽皆悚惧,只见那猴早到了三藏的马前,赤淋淋跪下,道声:“师父,我出来也!”对三藏拜了四拜。孙悟空拜唐僧在两界山,所以唐僧不符合。
第十七回,孙悟空请观音收黑熊精时,行者道:“因保唐僧,路逢一事,特见菩萨,烦为通报。”诸天遂来洞口报知。菩萨唤入,行者遵法而行,至宝莲台下拜了。孙悟空拜观音在南海,所以观音也不符合。
孙悟空拜佛祖在西天。西天属于西牛贺洲,或者西牛贺洲属于西天,所以佛祖符合。同时孙悟空在说“止拜了三个人”之前,《西游记》里找不到拜过佛祖,假设这个佛祖就是如来的话,孙悟空和佛祖就在大闹天宫时见过一次面,这次见面孙悟空并没有拜。一个没拜过的佛祖孙悟空说拜了,一个拜过的菩提祖师孙悟空却不提了!这说明什么?说明,菩提祖师就是佛祖变化的。有旁证吗?还真有。
旁证一,菩提祖师给孙悟空起名字时道:我门中有十二个字,乃‘广大智慧真如性海颖悟圆觉’十二字。这十二个是佛教用语,大概意思是:拥有广大智慧,彻悟真如之理(还原宇宙的真理),进入圆满境地(达到最高境地)。即佛!菩提祖师的身份是佛。
旁证二,菩提祖师住的地方叫做灵台方寸山,斜月三星洞。菩提的意思就是大觉大悟,即佛。符合旁证一。佛的祖师顾名思义就是佛祖。而灵台方寸斜月三星的意思就是心。那合起来的意思是,佛祖住在孙悟空的心中。
酒肉穿肠过佛祖心头坐!孙悟空原是佛门中人,简称佛子。如果问一个佛子:佛在哪里?答案只有一个:佛在心中!菩提祖师是佛祖。
可话说来,《西游记》里的佛祖有三个,如来佛祖,东来佛祖,接引佛祖。这化身菩提祖师的是哪位佛祖呢?
第一回:孙悟空见那菩提祖师端坐在台上,果然是——大觉金仙没垢姿,西方妙相祖菩提。不生不灭三三行,全气全神万万慈。空寂自然随变化,真如本性任为之。与天同寿庄严体,历劫明心大法师。
《西游记》给菩提祖师的定位是大觉金仙。 大觉金仙是什么概念?在宋徽宗宣和元年(1119)尝诏改佛陀为大觉金仙。大觉金仙等于佛陀。佛陀是什么概念?佛陀是佛教的创始人释迦牟尼。释迦牟尼陀又是谁?如来笑道:“我是西方极乐世界释迦牟尼尊者。
菩提祖师是大觉金仙!大觉金仙是佛陀!佛陀是释迦牟尼!释迦牟尼是如来佛祖!够清楚了,菩提祖师就是如来佛祖。,孙悟空所谓的西天拜佛祖,实际上是西牛贺洲拜菩提。这也是孙悟空说止拜了三个人,而没有提菩提祖师的原因。因此樵夫的提醒,是为了告诉孙悟空如来佛祖现在身份。
有了这层关系,作为如来弟子的孙悟空,在学艺时的速度只能用神速来形容了。像长生不老术,菩提祖师说破根源,悟空心灵福至,切切记了口诀,子前午后,自己调息。像地煞数七十二般变化,菩提祖师遂附耳低言,不知说了些什么妙法。这猴王也是他一窍通时百窍通,当时习了口诀,自修自炼,将七十二般变化都学成了。像筋斗云,祖师却又传个口诀道,这一夜,悟空即运神炼法,会了筋斗云。
说白了,这些法术根本不用教,孙悟空本来就会的。就好比得了身体的哪吒,他的神通不减,思想不灭一样。
在这种情况下,如来以菩提的身份出现,就不是为了教孙悟空法术了。他隐藏身份是来安排任务的!佛曰:难,难,难!道最玄,莫把金丹作等闲。不遇至人传妙诀,空言口困舌头干!
金丹分内丹和外丹,作为修炼者内丹绝非等闲,这个无需强调。如来的不要把外丹当等闲的意思太明确了,那就是吃啊!
孙悟空接到的是吃金丹的任务!当然,要吃金丹首先要接触到金丹,金丹在哪里?在三十三天的兜率宫里,没得选孙悟空必须要上天。那么孙悟空要如何上天呢?我们接着侃..................
❹ 西游记菩提祖师究竟是谁佛道两位天尊谁更可能是孙悟空的师父呢
证据之一,孙悟空的金箍棒乃是太上老君炼制。老君先给大禹,再给东海龙王,辗转将这宝贝交给孙悟空。
证据之二,孙悟空被擒拿,太上老君口头上要将孙悟空炼化,但立刻为其解下勾刀,并在八卦炉中留下破绽,让孙悟空可以在其中藏身。炼化四十九天后,孙悟空不但未死,还修成了火眼金睛神通,拥有了破幻功能。
太上老君还接口开会,将兜率宫清空,让孙悟空吃到仙丹,助孙悟空炼成金刚不坏之体。
总之,若孙悟空是如来佛祖弟子,佛道本是对头,那就无法解释老君为何对孙悟空那么好,一再暗中提升孙悟空实力。
孙悟空与二郎神交战,老君不让观音用瓷瓶砸,自己用金刚琢去丢。若老君真的狠心,孙悟空必死。可老君一砸,孙悟空只是打了个跌,可见手下留情。
那老君为何要培养孙悟空呢?
只因老君对玉帝、元始天尊不满,试图颠覆现在的天庭。
太上老君本是开天辟地第一人,可是在如今的仙界只是三清之末。其卓越贡献,深远资历与其担任的职务、地位实在不匹配。因此,老君心中自然不甘心。
可是,他又不能公开反天,于是,他化身菩提——太上老君也是神话中最多化身的神仙——点化孙悟空大闹天宫。诸神看在老君面子上,都不敢对孙悟空下狠手。最后是玉帝请来当时相对中立的如来降伏妖猴。
如来也是无利不起早,在立功之后便提出要传法。玉帝也趁机扶持如来,对抗老君,这便是西游记中隐藏的仙界高层争斗。
❺ 【西游记】菩提祖师后来怎么不见了
西游记作为四大名著之一,不仅仅是因为吴承恩的文笔和写作手法好,其中还有一个很重要原因是吴承恩对西游记的布局,可谓乃世所罕见,整部西游记无论从哪方面去解读,都经的住读者们的反复推敲!
首先孙悟空学艺的山,叫做方寸灵台山,方寸灵台的意思是心,孙悟空的师傅菩提祖师,菩提的意思是心,孙悟空学艺所在的洞府叫做斜月三星洞,斜月三心用手画出来还是一个心,这三处难道只是巧合?
结合以上分析,最合理的解释是,菩提乃孙悟空心所化,而且新版西游记采取的就是这个观点,孙悟空从菩提那学完艺之后是从梦中醒来的,小易西游记看了这么久,最支持的也是这个观点!
❻ 西游记中,菩提老祖是什么来历
菩提祖师,是古典名著《西游记》中的一位祖师级人物,收孙悟空为徒,传授他七十二般变化,筋斗云,但却要求悟空出师后不能提起师门保守自己的状况,为一个精通诸子百家的世外高人形象。
在《西游记》中,有位法力无边神通广大的存在,居住在西牛贺洲“灵台方寸山,斜月三星洞”,为孙悟空的授业恩师,这便是:菩提老祖,孙悟空初见菩提老祖时,对菩提老祖还有以下的描述:
大觉金仙没垢姿,西方妙相祖菩提;
不生不灭三三行,全气全神万万慈。
空寂自然随变化,真如本性任为之;
与天同寿庄严体,历劫明心大法师。”
自从孙悟空从斜月三星洞出走以后,菩提祖师再没有出现过。
(6)西游记菩提祖师扩展阅读
悟空学艺时,菩提自述精通百家让悟空随便挑一样学,他让孙悟空选学的低级课程,就有道字门的三百六十旁门,包括术字门的请仙扶鸾、趋吉避凶,流字门三教九流的看经念佛、朝真降圣,静字门的参禅打坐、戒语持斋,动字门的采阴补阳、攀弓踏弩等等,十分驳杂;菩提开讲大道能够“说一会道,讲一会禅,三家配合本如然”。从这些能够看出:菩提不拘泥于一门一派,兼容并包、百家皆通。
后来在短短三年的时间内,又教会了悟空七十二般变化,筋斗云等等。可以说这般兼容三教九流的神通,就广度而言是《西游记》中其他神仙都难以望其项背的。
❼ 西游记 菩提祖师学艺 这一篇 原文
第002回 悟彻菩提真妙理 断魔归本合元神
话表美猴王得了姓名,怡然踊跃;对菩提前作礼启谢。那祖师即命大众引悟空出二门外,教他洒扫应对,进退周旋之节。众仙奉行而出。悟空到门外,又拜了大众师兄,就于廊庑之间,安排寝处。次早,与众师兄学言语礼貌、讲经论道,习字焚香,每日如此。闲时即扫地锄园,养花修树,寻柴燃火,挑水运浆。凡所用之物,无一不备。在洞中不觉倏六七年,一日,祖师登坛高坐,唤集诸仙,开讲大道。真个是:
天花乱坠,地涌金莲。妙演三乘教,精微万法全。
慢摇麈尾喷珠玉,响振雷霆动九天。
说一会道,讲一会禅,三家配合本如然。
开明一字皈诚理,指引无生了性玄。
孙悟空在旁闻听,喜得他抓耳挠腮,眉花眼笑。忍不住手之舞之,足之蹈之。忽被祖师看见,叫孙悟空道:“你在班中,怎么颠狂跃舞,不听我讲?”悟空道:“弟子诚心听讲,听到老师父妙音处,喜不自胜,故不觉作此踊跃之状。望师父恕罪!”祖师道:“你既识妙音,我且问你,你到洞中多少时了?”悟空道:“弟子本来懵懂,不知多少时节。只记得灶下无火,常去山后打柴,见一山好桃树,我在那里吃了七次饱桃矣。”祖师道:“那山唤名烂桃山。你既吃七次,想是七年了。你今要从我学些甚么道?”悟空道:“但凭尊祖教诲,只是有些道气儿,弟子便就学了。”
祖师道:“‘道’字门中有三百六十傍门,傍门皆有正果。不知你学那一门哩?”悟空道:“凭尊师意思。弟子倾心听从。”祖师道:“我教你个‘术’字门中之道,如何?”悟空道:“术门之道怎么说?”祖师道:“术字门中,乃是些请仙扶鸾,问卜揲蓍,能知趋吉避凶之理。”悟空道:“似这般可得长生么?”祖师道:“不能!不能!”悟空道:“不学!不学!”
祖师又道:“教你‘流’字门中之道,如何?”悟空又问:“流字门中,是甚义理?”祖师道:“流字门中,乃是儒家、释家、道家、阴阳家、墨家、医家,或看经,或念佛,并朝真降圣之类。”悟空道:“似这般可得长生么?”祖师道:“若要长生,也似‘壁里安柱’。”悟空道:“师父,我是个老实人,不晓得打市语。怎么谓之‘壁里安柱’?”祖师道:“人家盖房,欲图坚固,将墙壁之间,立一顶柱,有日大厦将颓,他必朽矣。”悟空道:“据此说,也不长久。不学!不学!”
祖师道:“教你‘静’字门中之道,如何?”悟空道:“静字门中,是甚正果?”祖师道:“此是休粮守谷,清静无为,参禅打坐,戒语持斋,或睡功,或立功,并入定坐关之类。”悟空道:“这般也能长生么?”祖师道:“也似‘窑头土坯’。”悟空笑道:“师父果有些滴j。一行说我不会打市语。怎么谓之‘窑头土坯’?”祖师道:“就如那窑头上,造成砖瓦之坯,虽已成形,尚未经水火煅炼,一朝大雨滂沱,他必滥矣。”悟空道:“也不长远。不学!不学!”
祖师道:“教你‘动’字门中之道,如何?”悟空道:“动门之道,却又怎样?”祖师道:“此是有为有作,采阴补阳,攀弓踏弩,摩脐过气,用方炮制,烧茅打鼎,进红铅,炼秋石,并服妇侞之类。”悟空道:“似这等也得长生么?”祖师道:“此欲长生,亦如‘水中捞月’。”悟空道:“师父又来了!怎么叫做‘水中捞月’?”祖师道:“月在长空,水中有影,虽然看见,只是无捞摸处,到底只成空耳。”悟空道:“也不学!不学!”
祖师闻言,咄的一声,跳下高台,手持戒尺,指定悟空道:“你这猢狲,这般不学,那般不学,却待怎么?”走上前,将悟空头上打了三下,倒背着手,走入里面,将中门关了,撇下大众而去。唬得那一班听讲的,人人惊惧,皆怨悟空道:“你这泼猴,十分无状!师父传你道法,如何不学,却与师父顶嘴?这番冲撞了他,不知几时才出来啊!”此时俱甚抱怨他,又鄙贱嫌恶他。悟空一些儿也不恼,只是满脸陪笑。原来那猴王,已打破盘中之谜,暗暗在心,所以不与众人争竞,只是忍耐无言。祖师打他三下者,教他三更时分存心,倒背着手,走入里面,将中门关上者,教他从后门进步,秘处传他道也。
当日悟空与众等,喜喜欢欢,在三星仙洞之前,盼望天色,急不能到晚。及黄昏时,却与众就寝,假合眼,定息存神。山中又没打更传箭,不知时分,只自家将鼻孔中出入之气调定。约到子时前后,轻轻的起来,穿了衣服,偷开前门,躲离大众,走出外,抬头观看。正是那:
月明清露冷,八极迥无尘。深树幽禽宿,源头水溜汾。
飞萤光散影,过雁字排云。正直三更候,应该访道真。你看他从旧路径至后门外,只见那门儿半开半掩。悟空喜道:“老师父果然注意与我传道,故此开着门也。”即曳步近前,侧身进得门里,只走到祖师寝榻之下。见祖师蜷局身躯,朝里睡着了。悟空不敢惊动,即跪在榻前。那祖师不多时觉来,舒开两足,口中自吟道:
“难!难!难!道最玄,莫把金丹作等闲。
不遇至人传妙诀,空言口困舌头干!”悟空应声叫道:“师父,弟子在此跪候多时。”祖师闻得声音是悟空,即起披衣,盘坐喝道:“这猢狲!你不在前边去睡,却来我这后边作甚?”悟空道:“师父昨日坛前对众相允,教弟子三更时候,从后门里传我道理,故此大胆径拜老爷榻下。”祖师听说,十分欢喜,暗自寻思道:“这厮果然是个天地生成的!不然,何就打破我盘中之暗谜也?”悟空道:“此间更无六耳,止只弟子一人,望师父大舍慈悲,传与我长生之道罢,永不忘恩!”祖师道:“你今有缘,我亦喜说。既识得盘中暗谜,你近前来,仔细听之,当传与你长生之妙道也。”悟空叩头谢了,洗耳用心,跪于榻下。祖师云:
“显密圆通真妙诀,惜修生命无他说。
都来总是精气神,谨固牢藏休漏泄。
休漏泄,体中藏,汝受吾传道自昌。
口诀记来多有益,屏除邪欲得清凉。
得清凉,光皎洁,好向丹台赏明月。
月藏玉兔日藏乌,自有龟蛇相盘结。
相盘结,性命坚,却能火里种金莲。
攒簇五行颠倒用,功完随作佛和仙。”
此时说破根源,悟空心灵福至,切切记了口诀,对祖师拜谢深恩,即出后门观看。但见东方天色微舒白,西路金光大显明。依旧路,转到前门,轻轻的推开进去,坐在原寝之处,故将床铺摇响道:“天光了!天光了!起耶!”那大众还正睡哩,不知悟空已得了好事。当日起来打混,暗暗维持,子前午后,自己调息。
却早过了三年,祖师复登宝座,与众说法。谈的是公案比语,论的是外像包皮。忽问:“悟空何在?”悟空近前跪下:“弟子有。”祖师道:“你这一向修些什么道来?”悟空道:“弟子近来法性颇通,根源亦渐坚固矣。”祖师道:“你既通法性,会得根源,已注神体,却只是防备着‘三灾利害’。”悟空听说,沉吟良久道:“师父之言谬矣。我常闻道高德隆,与天同寿,水火既济,百病不生,却怎么有个三灾利害?”祖师道:“此乃非常之道:夺天地之造化,侵日月之玄机;丹成之后,鬼神难容。虽驻颜益寿,但到了五百年后,天降雷灾打你,须要见性明心,预先躲避。躲得过,寿与天齐,躲不过,就此绝命。再五百年后,天降火灾烧你。这火不是天火,亦不是凡火,唤做‘阴火’。自本身涌泉袕下烧起,直透泥垣宫,五脏成灰,四肢皆朽,把千年苦行,俱为虚幻。再五百年,又降风灾吹你。这风不是东南西北风,不是和薰金朔风,亦不是花柳松竹风,唤做‘-风’。自囟门中吹入六腑,过丹田,穿九窍,骨肉消疏,其身自解。所以都要躲过。”悟空闻说,毛骨悚然,叩头礼拜道:“万老爷垂悯,传与躲避三灾之法,到底不敢忘恩。”祖师道:“此亦无难,只是你比他人不同,故传不得。”悟空道:“我也头圆顶天,足方履地,一般有九窍四肢,五脏六腑,何以比人不同?”祖师道:“你虽然像人,却比人少腮。”原来那猴子孤拐面,凹脸尖嘴。悟空伸手一摸,笑道:“师父没成算!我虽少腮,却比人多这个素袋,亦可准折过也。”祖师说:“也罢,你要学那一般?有一般天罡数,该三十六般变化,有一般地煞数,该七十二般变化。”悟空道:“弟子愿多里捞摸,学一个地煞变化罢。”祖师道:“既如此,上前来,传与你口诀。”遂附耳低言,不知说了些甚么妙法。这猴王也是一窍通时百窍通,当时习了口诀,自修自炼,将七十二般变化,都学成了。
忽一日,祖师与众门人在三星洞前戏玩晚景。祖师道:“悟空,事成了未曾?”悟空道:“多蒙师父海恩,弟子功果完备,已能霞举飞升也。”祖师道:“你试飞举我看。”悟空弄本事,将身一耸,打了个连扯跟头,跳离地有五六丈,踏云霞去勾有顿饭功夫,返复不上三里远近,落在面前,叉手道:“师父,这就是飞举腾云了。”祖师笑道:“这个算不得腾云,只算得爬云而已。自古道:‘神仙朝游北海暮苍梧。’似你这半日,去不上三里,即爬云也还算不得哩!”悟空道:“怎么为‘朝游北海暮苍梧’?”祖师道:“凡腾云之辈,早辰起自北海,游过东海、西海、南海、复转苍梧,苍梧者却是北海零陵之语话也。将四海之外,一日都游遍,方算得腾云。”悟空道:“这个却难!却难!”祖师道:“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悟空闻得此言,叩头礼拜,启道:“师父,‘为人须为彻’,索性舍个大慈悲,将此腾云之法,一发传与我罢,决不敢忘恩。”祖师道:“凡诸仙腾云,皆跌足而起,你却不是这般。我才见你去,连扯方才跳上。我今只就你这个势,传你个‘筋斗云’罢。”悟空又礼拜恳求,祖师却又传个口诀道:“这朵云,捻着诀,念动真言,攒紧了拳,对身一抖,跳将起来,一筋斗就有十万八千里路哩!”大众听说,一个个嘻嘻笑道:“悟空造化!若会这个法儿,与人家当铺兵,送文书,递报单,不管那里都寻了饭吃!”师徒们天昏各归洞府。这一夜,悟空即运神炼法,会了筋斗云。逐日家无拘无束,自在逍遥此一长生之美。
一日,春归夏至,大众都在松树下会讲多时。大众曰:“悟空,你是那世修来的缘法?前日师父拊耳低言,传与你的躲三灾变化之法,可都会么?”悟空笑道:“不瞒诸兄长说,一则是师父传授,二来也是我昼夜殷勤,那几般儿都会了。”大众道:“趁此良时,你试演演,让我等看看。”悟空闻说,抖搜精神,卖弄手段道:“众师兄请出个题目。要我变化甚么?”大众道:“就变棵松树罢。”悟空捻着诀,念动咒语,摇身一变,就变做一棵松树。真个是:
郁郁含烟贯四时,凌云直上秀贞姿。
全无一点妖猴像,尽是经霜耐雪枝。大众见了,鼓掌呀呀大笑。都道:“好猴儿!好猴儿!”不觉的嚷闹,惊动了祖师。祖师急拽杖出门来问道:“是何人在此喧哗?”大众闻呼,慌忙检束,整衣向前。悟空也现了本相,杂在丛中道:“启上尊师,我等在此会讲,更无外姓喧哗。”祖师怒喝道:“你等大呼小叫,全不像个修行的体段!修行的人,口开神气散,舌动是非生。如何在此嚷笑?”大众道:“不敢瞒师父,适才孙悟空演变化耍子。教他变棵松树,果然是棵松树,弟子们俱称扬喝采,故高声惊冒尊师,望乞恕罪。”祖师道:“你等起去。”叫:“悟空,过来!我问你弄甚么精神,变甚么松树?这个工夫,可好在人前卖弄?假如你见别人有,不要求他?别人见你有,必然求你。你若畏祸,却要传他;若不传他,必然加害:你之性命又不可保。”悟空叩道:“只望师父恕罪!”祖师道:“我也不罪你,但只是你去吧。”悟空闻此言,满眼堕泪道:“师父教我往那里去?”祖师道:“你从那里来,便从那里去就是了。”悟空顿然醒悟道:“我自东胜神洲傲来国花果山水帘洞来的。”祖师道:“你快回去,全你性命,若在此间,断然不可!”悟空领罪,“上告尊师,我也离家有二十年矣,虽是回顾旧日儿孙,但念师父厚恩未报,不敢去。”祖师道:“那里甚么恩义?你只是不惹祸不牵带我就罢了!”
悟空见没奈何,只得拜辞,与众相别。祖师道:“你这去,定生不良。凭你怎么惹祸行凶,却不许说是我的徒弟。你说出半个字来,我就知之,把你这猢狲剥皮锉骨,将神魂贬在九幽之处,教你万劫不得翻身!”悟空道:“决不敢提起师父一字,只说是我自家会的便罢。”
悟空谢了。即怞身,捻着诀,丢个连扯,纵起筋斗云,径回东海。那里消一个时辰,早看见花果山水帘洞。美猴王自知快乐,暗暗的自称道:
“去时凡骨凡胎重,得道身轻体亦轻。
举世无人肯立志,立志修玄玄自明。
当时过海波难进,今日来回甚易行。
别语叮咛还在耳,何期顷刻见东溟。”悟空按下云头,直至花果山。找路而走,忽听得鹤唳猿啼,鹤唳声冲霄汉外,猿啼悲切甚伤情。即开口叫道:“孩儿们,我来了也!”那崖下石坎边,花草中,树木里,若大若小之猴,跳出千千万万,把个美猴王围在当中,叩头叫道:“大王,你好宽心!怎么一去许久?把我们俱闪在这里,望你诚如饥渴!近来被一妖魔在此欺虐,强要占我们水帘洞府,是我等舍死忘生,与他争斗。这些时,被那厮抢了我们家火,捉了许多子侄,教我们昼夜无眠,看守家业。幸得大王来了!大王若再年载不来,我等连山洞尽属他人矣!”悟空闻说,心中大怒道:“是甚么妖魔,辄敢无状!你且细细说来,待我寻他报仇。”众猴叩头:“告上大王,那厮自称混世魔王,住居在直北下。”悟空道:“此间到他那里,有多少路程?”众猴道:“他来时云,去时雾,或风或雨,或雷或电,我等不知有多少路。”悟空道:“既如此,你们休怕,且自顽耍,等我寻他去来!”
好猴王,将身一纵,跳起去,一路筋斗,直至北下观看,见一座高山,真是十分险峻。好山:
笔峰挺立,曲涧深沉。笔峰挺立透空霄,曲涧深沉通地户。两崖花木争奇,几处松篁斗翠。左边龙,熟熟驯驯;右边虎,平平伏伏。每见铁牛耕,常有金钱种。幽禽□-声,丹凤朝阳立。石磷磷,波净净,古怪跷蹊真恶狞。世上名山无数多,花开花谢繁还众。争如此景永长存,八节四时浑不动。诚为三界坎源山,滋养五行水脏洞!【□:左“目”右“见”;】美猴王正默看景致,只听得有人言语。径自下山寻觅,原来那陡崖之前,乃是那水脏洞。洞门外有几个小妖跳舞,见了悟空就走。悟空道:“休走!借你口中言,传我心内事。我乃正南方花果山水帘洞洞主。你家甚么混世鸟魔,屡次欺我儿孙,我特寻来,要与他见个上下!”
那小妖听说,疾忙跑入洞里,报道:“大王!祸事了!”魔王道:“有甚祸事?”小妖道:“洞外有猴头称为花果山水帘洞洞主。他说你屡次欺他儿孙,特来寻你,见个上下哩。”魔王笑道:“我常闻得那些猴精说他有个大王,出家修行去,想是今番来了。你们见他怎生打扮,有甚器械?”小妖道:“他也没甚么器械,光着个头,穿一领红色衣,勒一条黄绦,足下踏一对乌靴,不僧不俗,又不像道士神仙,赤手空拳,在门外叫哩。”魔王闻说:“取我批挂兵器来!”那小妖即时取出。那魔王穿了甲胄,绰刀在手,与众妖出得门来,即高声叫道:“那个是水帘洞洞主?”悟空急睁睛观看,只见那魔王:
头戴乌金盔,映日光明;身挂皂罗袍,迎风飘荡。下穿着黑铁甲,紧勒皮条;足踏着花褶靴,雄如上将。腰广十围,身高三丈,手执一口刀,锋刃多明亮。称为混世魔,磊落凶模样。
猴王喝道:“这泼魔这般眼大,看不见老孙!”魔王见了,笑道:“你身不满四尺,年不过三旬,手内又无兵器,怎么大胆猖狂,要寻我见甚么上下?”悟空骂道:“你这泼魔,原来没眼!你量我小,要大却也不难。你量我无兵器,我两只手勾着天边月哩!你不要怕,只吃老孙一拳!”纵一纵,跳上去,劈脸就打。那魔王伸手架住道:“你这般矬矮,我这般高长,你要使拳,我要使刀,使刀就杀了你,也吃人笑,待我放下刀,与你使路拳看。”悟空道:“说得是。好汉子!走来!”那魔王丢开架子便打,这悟空钻进去相撞相迎。他两个拳捶脚踢,一冲一撞。原来长拳空大,短簇坚牢。那魔王被悟空掏短肋,撞了裆,几下筋节,把他打重了。他闪过,拿起那板大的钢刀,望悟空劈头就砍。悟空急撤身,他砍了一个空。悟空见他凶猛,即使身外身法,拔一把毫毛,丢在口中嚼碎,望空中喷去,叫一声“变!”,即变做三二百个小猴,周围攒簇。
原来人得仙体,出神变化,无方不知。这猴王自从了道之后,身上有八万四千毛羽,根根能变,应物随心。那些小猴,眼乖会跳,刀来砍不着,枪去不能伤。你看他前踊后跃,钻上去,把魔王围绕,抱的抱,扯的扯,钻裆的钻裆,扳脚的扳脚,踢打-毛,抠眼睛,捻鼻子,抬鼓弄,直打做一个攒盘。这悟空才去夺得他的刀来,分开小猴,照顶门一下,砍为两段。领众杀进洞中,将那大小妖精,尽皆剿灭。却把毫毛一抖,收上身来。又见那收不上身者,却是那魔王在水帘洞中擒去的小猴,悟空道:“汝等何为到此?”约有三五十个,都含泪道:“我等因大王修仙去后,这两年被他争吵,把我们都摄将来,那不是我们洞中的家火?石盆、石碗都被这厮拿来也。”悟空道:“既是我们的家火,你们都搬出外去。”随即洞里放起火来,把那水脏洞烧得枯干,尽归了一体。对众道:“汝等跟我回去。”众猴道:“大王,我们来时,只听得耳边风声,虚飘飘到于此地,更不识路径,今怎得回乡?”悟空道:“这是他弄的个术法儿,有何难也!我如今一窍通,百窍通,我也会弄。你们都合了眼,休怕!”
好猴王,念声咒语,驾阵狂风,云头落下。叫:“孩儿们,睁眼。”众猴脚屣实地,认得是家乡,个个欢喜,都奔洞门旧路。那在洞众猴,都一齐簇拥同入,分班齿序,礼拜猴王。安排酒果,接风贺喜,启问降魔救子之事。悟空备细言了一遍,众猴称扬不尽道:“大王去到那方,不意学得这般手段!”悟空又道:“我当年别汝等,随波逐流,飘过东洋大海,径至南赡部洲,学成人像,着此衣,穿此履,摆摆摇摇,云游八九年馀,更不曾有道;又渡西洋大海,到西牛贺洲地界,访问多时,幸遇一老祖,传了我与天同寿的真功果,不死长生的大法门。”众猴称贺。都道:“万劫难逢也!”悟空又笑道:“小的们,又喜我这一门皆有姓氏。”众猴道:“大王何姓?”悟空道:“我今姓孙,法名悟空。”众猴闻说,鼓掌忻然道:“大王是老孙,我们都是二孙、三孙、细孙、小孙、——一家孙、一国孙、一窝孙矣!”都来奉承老孙,大盆小碗的,椰子酒、葡萄酒、仙花、仙果,真个是合家欢乐!咦!贯通一姓身归本,只待荣迁仙录-名。毕竟不知怎生结果,居此界终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❽ 西游记中菩提祖师真正身份是什么
《西游记》中菩提祖师,佛道合一的名字,道家的气质打扮,儒家的行事思想,为一个精通道教、佛教及诸子百家的高人形象。亦是重合了当时三教合一的思潮。“灵台方寸”与“斜月三星”都寄托了作者三教合一的思想。
菩提祖师精通三教诸子百家, 法力无边,却只是在深山洞中隐匿授徒。他给孙悟空起的名字是佛家的称呼习惯,和后来的悟能、悟净刚好对应。
他并没有传授孙悟空想要的长生不死的方法,却在明知孙悟空会出去惹祸的情况下,用三年教会了孙悟空十八般武艺和七十二变以及筋斗云,这些都是些打斗逃生的本领。
他不让孙悟空出师门后再提起他,否则就让孙悟空万劫不复。自从孙悟空从斜月三星洞出走以后,菩提祖师再没有出现过。
(8)西游记菩提祖师扩展阅读
菩提的居所之地“灵台方寸山,斜月三星洞”,孤悬于海外的西牛贺洲地界。他似乎与其他神仙并无往来(这点不同于镇元大仙这些“散仙”),与他交往的却不乏樵夫野老。如曾指引过孙悟空的那位樵夫,就蒙他传授过一曲《满庭芳》,得以在“家事劳苦,日常烦恼”时念念,“一则散心,二则解困”(第一回)。
他座下的弟子不计其数,“见今还有三四十人从他修行”(第一回),但细算起来,不难发现其中绝大多数当是俗子凡夫。是以,菩提虽然法力通天,却并不给人以高不可攀、触不能及之感,他更像一位隐在世间的高士、圣人。这个菩提的形象也许正是吴承恩所要寄托的对“大隐隐于市”的钦佩、神往,菩提是以为高圣。
菩提祖师是世外高人,他法力无边,徒弟众多,品德高尚,口碑甚好,完全可自成派系,作者对此作了详细的铺垫,然而即使高如菩提,也对当时的统治力量无能为力,只能隐居授徒传道。
❾ 西游记里,菩提祖师在悟空头上打了三下,到底是什么意思
《西游记》开头有这样一个情节,即:菩提祖师问悟空要学什么法术,悟空这也不学、那也不学,最后祖师恼了,打了悟空脑袋三下,撇下大家走了。
大家都以为悟空惹怒了祖师,没想到半夜里,悟空偷偷潜入祖师房中,祖师却开始传授真正的法术??
故事情节出现在《西游记》第二回“悟彻菩提真妙理,断魔归本合元神”中,原文是这样写的:
(菩提祖师)走上前,将悟空头上打了三下,倒背着手,走入里面,将中门关了,撇下大众而去??
然而,悟空早已洞穿一切:
原来那猴王,已打破盘中之谜??祖师打他三下者,教他三更时分存心;倒背着手,走入里面,将中门关上者,教他从后门进步,秘处传他道也。
于是,悟空三更摸入祖师房中,道出来意,祖师嘿嘿一笑:
(祖师)暗自寻思道,“这厮果然是个天地生成的!不然,何就打破我盘中之暗谜也?”
看起来,菩提祖师打了悟空三下脑袋,就是让他三更去找自己。不过,真的是这样吗?咱不妨来看看,作者吴承恩是怎么构思出这个情节的。
其实,敲打三下这个梗是从《坛经》里化用来的,而最初的主角,是禅宗五祖弘忍与六祖惠能。话说,惠能一时兴起,做了首佛偈(就是大家都知道的“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的偈子),被五祖弘忍看到了。弘忍知道他很有慧根,但惠能一向被人瞧不起,怕当面教他会惹麻烦。于是,就想办法,制造单独和惠能在一起的机会。
惠能的主要工作是舂米(谷子去壳)。于是,五祖就找个机会,神不知鬼不觉地潜入惠能工作的地方――碓坊。五祖仔细观察,确定四下无人之后,和惠能展开了“神对话”。
五祖:米熟也未?惠能:米熟久矣,犹欠筛在。祖以杖击碓三下而去。惠能即会祖意,三鼓入室;祖以袈裟遮围,不令人见,为说金刚经。
然后,说到“应无所住而生其心”的时候,惠能大彻大悟了。
相对而言,五祖还是比较地道的,人家敲打的是碓,而不是脑袋。而西游记里,菩提祖师直接就敲打悟空脑袋了(此处有虐待动物的嫌疑)。
那么,五祖和六祖惠能的“神对话”到底是啥意思呢?咱不妨这么来理解。
惠能既然能写出“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这么牛的偈子来,必然是对佛法有一定理解的。但是,毕竟自己的体悟没有老师父指导,可能体悟的层次比较浅,体悟的东西不全面。所以,就需要老师父来帮帮忙,“筛”者,师也,把那些粗劣的东西“筛”去,剩下的就是精华了。
五祖也很聪明,知道惠能葫芦里卖的什么药,就让他三鼓悄悄来找自己,自己给他单独讲《金刚经》。
《西游记》化用了《坛经》里六祖惠能悟道的故事,用的十分巧妙。
巧合的是,《坛经》里六祖猜到五祖的提示之后,悟道了;《西游记》里,悟空猜到菩提祖师的暗示之后,也学到了真正的法术。
《西游记》可深着呢,吴承恩学富五车,这些禅宗的典故,自然是信手拈来。
关注“依他起”,每日一禅。
原创不易,还请多多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