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山的游记
㈠ (1)清朝桐城派古文家_________的散文名篇《登泰山记》是一篇冬日登泰山的游记,其中观日出一段尤为精彩
(1)姚鼐 (2)罗曼·罗兰 (3)虽与日月争光可也外无期功强近之亲石破天惊逗秋雨横槊赋诗 |
㈡ 蹬泰山游记英语作文
nowadys,more and more students like to go to school by bike,but we should traffic rules must we observe?the following is the answer.
first,we should ride on the right,then ,when the traffic light is red,we shouldn't go,until it turns to green.besides,we should not ride too fast,because we are students,we can not control the bike well,if we ride too fast,we will fell off the bike cause traffic accident.
this is the traffic rules i think we must observe.
㈢ 描写山水的游记及赏析
杜甫《望岳》 岱宗夫如何? 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 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 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 一览众山小。 杜甫《望岳》诗,共有三首,分咏东岳(泰山)、南岳(衡山)、西岳(华山)。这一首是望东岳泰山。开元二十四年(736),二十四岁的诗人开始过一种“裘马清狂”的漫游生活。此诗即写于北游齐、赵(今河南、河北、山东等地)时,是现存杜诗中年代最早的一首,字里行间洋溢着青年杜甫那种蓬蓬勃勃的朝气。 全诗没有一个“望”字,但句句写向岳而望。距离是自远而近,时间是从朝至暮,并由望岳悬想将来的登岳。 首句“岱宗夫如何?”写乍一望见泰山时,高兴得不知怎样形容才好的那种揣摹劲和惊叹仰慕之情,非常传神。岱是泰山的别名,因居五岳之首,故尊为岱宗。“夫如何”,就是到底怎么样呢?“夫”字在古文中通常是用于句首的虚字,这里把它融入诗句中,是个新创,很别致。这个“夫”字,虽无实在意义,却少它不得,所谓“传神写照,正在阿堵中”。 “齐鲁青未了”,是经过一番揣摹后得出的答案,真是惊人之句。它既不是抽象地说泰山高,也不是象谢灵运《泰山吟》那样用“崔崒刺云天”这类一般化的语言来形容,而是别出心裁地写出自己的体验——在古代齐鲁两大国的国境外还能望见远远横亘在那里的泰山,以距离之远来烘托出泰山之高。泰山之南为鲁,泰山之北为齐,所以这一句描写出地理特点,写其他山岳时不能挪用。明代莫如忠《登东郡望岳楼》诗说:“齐鲁到今青未了,题诗谁继杜陵人?”他特别提出这句诗,并认为无人能继,是有道理的。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两句,写近望中所见泰山的神奇秀丽和巍峨高大的形象,是上句“青未了”的注脚。“钟”字,将大自然写得有情。山前向日的一面为“阳”,山后背日的一面为“阴”,由于山高,天色的一昏一晓判割于山的阴、阳面,所以说“割昏晓”。“割”本是个普通字,但用在这里,确是“奇险”。由此可见,诗人杜甫那种“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创作作风,在他的青年时期就已养成。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两句,是写细望。见山中云气层出不穷,故心胸亦为之荡漾;因长时间目不转睛地望着,故感到眼眶有似决裂。“归鸟”是投林还巢的鸟,可知时已薄暮,诗人还在望。不言而喻,其中蕴藏着诗人对祖国河山的热爱。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最后两句,写由望岳而产生的登岳的意愿。“会当”是唐人口语,意即“一定要”。如王勃《春思赋》:“会当一举绝风尘,翠盖朱轩临上春。”有时单用一个“会”字,如孙光宪《北梦琐言》:“他日会杀此竖子!”即杜诗中亦往往有单用者,如“此生那老蜀,不死会归秦!”(《奉送严公入朝》)如果把“会当”解作“应当”,便欠准确,神气索然。 从这两句富有启发性和象征意义的诗中,可以看到诗人杜甫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这正是杜甫能够成为一个伟大诗人的关键所在,也是一切有所作为的人们所不可缺少的。这就是为什么这两句诗千百年来一直为人们所传诵,而至今仍能引起我们强烈共鸣的原因。清代浦起龙认为杜诗“当以是为首”,并说“杜子心胸气魄,于斯可观。取为压卷,屹然作镇。”(《读杜心解》)也正是从这两句诗的象征意义着眼的。这和杜甫在政治上“自比稷与契”,在创作上“气劘屈贾垒,目短曹刘墙”,正是一致的此诗被后人誉为“绝唱”,并刻石为碑,立在山麓。无疑,它将与泰山同垂不朽。
㈣ 《登泰山游记》的翻译
泰山的南面,汶河向西流去;泰山的北面,济水向东流去。南面山谷的水都流入汶水,北面山谷的泰山十八盘水都流入济水。处在那阳谷和阴谷南北分界处的,是古长城。最高的日观峰,在古长城以南十五里。
我在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从京城里出发,冒着风雪启程,经过齐河县、长清县,穿过泰山西北面的山谷,跨过长城的城墙,到达泰安。这月28日,我和泰安知府朱孝纯从南边的山脚登山。攀行四十五里远,道路都是石板砌成的石级,共有七千多级。
泰山正南面有三条山谷,(其中)中谷的水环绕泰安城,这就是郦道元书中所说的环水。我开始顺着中谷进去。走了一半,翻过中岭,再沿着西边的山谷走,就到了泰山的顶巅。古时候登泰山,沿着东边的山谷进入,道路中有座天门。这东边的山谷,古时候称它为“天门溪水”,是我没有到过的。现在经过的中岭和山顶,挡在路上的像门槛一样的山崖,世上人都称它为“天门”。一路上大雾弥漫、冰冻溜滑,石阶几乎无法攀登。等到已经登上山顶,只见青山上覆盖着白雪,(雪)光照亮了南面的天空。远望夕阳映照着泰安城,汶水、徂徕山就像是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停留在半山腰处的云雾,又像是一条舞动的飘带似的。
戊申这一天是月底,五更的时候,我和子颖坐在日观亭里,等待日出。这时大风扬起的积雪扑面打来.日观亭东面从脚底往下一片云雾弥漫,依稀可见云中几十个白色的像骰子似的东西,那是山峰。天边云彩形成一条线颜色十分奇异,一会儿又变成五颜六色。太阳的上面,红的像朱砂一样,下面有红光晃动摇荡着托着它。有人说,这是东海。回头看日观峰以西的山峰,有的照到日光,有的没照到照,或红或白,颜色错杂,好像弯背的样子。
日观亭西面有一座东岳大帝庙,又有一座碧霞元君庙.皇帝的行宫就在碧霞元君庙的东面。这一天,(还)观看了路上的石刻,都是从唐朝显庆年间以来的,那些更古老的石碑都已经模糊或缺失了。那些偏僻不对着道路的石刻,都赶不上去看了。
山上石头多,泥土少。山石都呈青黑色,大多是平的、方形的,很少有圆形的。杂树很少,多是松树,松树都生长在石头的缝隙里,树顶是平的。冰天雪地,没有瀑布,没有飞鸟走兽的声音和踪迹。日观峰附近几里以内没有树木,积雪厚得同人的膝盖一样平齐。
桐城姚鼐写
㈤ 求一篇泰山英语游记!!
Last week,we had a winderful time on Mount Tai.The weather there was nice.As soon as we arrived there,we begin to climb Mount Tai.It took us almost the whole night to get to Wanghai Stone.
We saw the sunrise and the sea of clouds on Mount Tsi and visited Dai Temple in the daytime.In the evening,we had a big dinner in a local restaurant.That was an exciting experience.
㈥ 有关泰山的游记
时隔两年再次造访泰山,故地重游,更有种别样的感觉,一种既熟悉又陌生的心情,让我的心躁动不安。想步前尘,有新悟。已往的我,只感受到泰山的雄浑与苍重,体味了欣喜与淡然的心情,这次不知会有什幺收获,只记得上次登顶,俯瞰一切的感觉甚爽,便兴冲冲的奔向山顶。
十分疲惫,几丝欣慰,顶着驼背,感到颓废,终算未白费。我已在顶,俯瞰万物缥缈,深感天高地远,茫茫宇宙孑然一身,万物尽空之感顿生。
山中有二题字,看后觉得甚妙。这两字便是“果然”。何谓“果然”,题字有意说泰山之名不虚传,百闻不如一见,一见之下,所见实胜所闻,心中感叹,实非数字所能表达,急中生智,便有“果然”二字。山果然,水果然,旭日果然,落霞果然。二字概括了山下所有的题字,亦是作者对临途所见题字的肯定。对于游者,一路至此便有种前后照应之感,一路风景,一路心境,到此终融会贯通,大有豁然开朗之感,果然,果然。
古往今来之名人,皆在此留下几点痕迹,故此,泰山又是历史的见证者,苍苍泰山,浑浑天地,确是人类永远的神。
境由心生,形由心役,有心者三花聚顶,五气朝元,全神贯注于一点之中,大有无往不利之势,可破万重山,行千里路,获得的是,经历通过心的消化形成的境界,磨砺通过形的感受产生的力量。
感由空而发,身由空而逸,无心者无得无失,离化万物,放浪形骸于山水之间,大有远离尘嚣之感,可乐于山色,逸于跋涉,获得的是,恬然通过形的消化形成的活力,景色通过心的体味产生的顿悟。
泰山之行,使我感受了有心与无心两种状态,亦是一种人生的体验。
上山之时,如临大敌,有时限,拼速度,泰山之路匆匆而来匆匆而过,心为登顶绝无他念。景致转瞬即逝,在心中留下无数背影等待回味。泰山之景的零距离接触和飘然飞逝在我心中产生了更多的遐想与神秘。但经历了苦与累,看到了挑山人的肩与背,品察了泰山古老的石阶,一个接一个,令人头晕,令人目眩。数千阶的石梯倚靠在苍重的泰山上,自然的宏大激发了我的力量,登泰山之巅是现在我唯一的目的。茫茫远眺,历历在目,城市与山群分在泰山之巅的两侧。我身心俱惫,但步伐依然不慢,穿梭于山顶的一些角落,享受小天下的感受。
我心中激情已逝,恬淡由心而生,眼中所见顿显人身之渺小,人心之巨大。如果说那边山峦的迭起是泰山的威严,那这边城市的崛起便是人类的威严。泰山如茶,既苦涩又清淡。上山时只尝到了石阶的苦涩,下山时终品到了山气的清淡。没了心情的紧迫,没了腿脚的酸软,没了来时的匆匆。一路闲散而下,缓缓而行,大饱眼福,领略了来时忽略的景致,清淡中包含苍重的泰山令我的心如沉水,静流无音。时至山脚,心中不免又升起一番离愁别绪。
没有云海,没有日出,没有晚霞,未见世间所谓奇观丽景,却见到了一个真实的泰山,一个看似普通的泰山在中国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封禅的泰山是权力的象征,雨中的泰山是文人的向往,古老的泰山是中国文明发展的巨证。然而泰山对于我们又是什幺?这是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随着年龄的增长,经历的不同,每个人对它的印象都在不断地变化。但毫无疑问,在每个人的心中,泰山永远是个谜一样的身份。
㈦ 找一篇泰山游记
时隔两年再次造访泰山,故地重游,更有种别样的感觉,一种既熟悉又陌生的心情,让我的心躁动不安。想步前尘,有新悟。已往的我,只感受到泰山的雄浑与苍重,体味了欣喜与淡然的心情,这次不知会有什幺收获,只记得上次登顶,俯瞰一切的感觉甚爽,便兴冲冲的奔向山顶。
十分疲惫,几丝欣慰,顶着驼背,感到颓废,终算未白费。我已在顶,俯瞰万物缥缈,深感天高地远,茫茫宇宙孑然一身,万物尽空之感顿生。
山中有二题字,看后觉得甚妙。这两字便是“果然”。何谓“果然”,题字有意说泰山之名不虚传,百闻不如一见,一见之下,所见实胜所闻,心中感叹,实非数字所能表达,急中生智,便有“果然”二字。山果然,水果然,旭日果然,落霞果然。二字概括了山下所有的题字,亦是作者对临途所见题字的肯定。对于游者,一路至此便有种前后照应之感,一路风景,一路心境,到此终融会贯通,大有豁然开朗之感,果然,果然。
古往今来之名人,皆在此留下几点痕迹,故此,泰山又是历史的见证者,苍苍泰山,浑浑天地,确是人类永远的神。
境由心生,形由心役,有心者三花聚顶,五气朝元,全神贯注于一点之中,大有无往不利之势,可破万重山,行千里路,获得的是,经历通过心的消化形成的境界,磨砺通过形的感受产生的力量。
感由空而发,身由空而逸,无心者无得无失,离化万物,放浪形骸于山水之间,大有远离尘嚣之感,可乐于山色,逸于跋涉,获得的是,恬然通过形的消化形成的活力,景色通过心的体味产生的顿悟。
泰山之行,使我感受了有心与无心两种状态,亦是一种人生的体验。
上山之时,如临大敌,有时限,拼速度,泰山之路匆匆而来匆匆而过,心为登顶绝无他念。景致转瞬即逝,在心中留下无数背影等待回味。泰山之景的零距离接触和飘然飞逝在我心中产生了更多的遐想与神秘。但经历了苦与累,看到了挑山人的肩与背,品察了泰山古老的石阶,一个接一个,令人头晕,令人目眩。数千阶的石梯倚靠在苍重的泰山上,自然的宏大激发了我的力量,登泰山之巅是现在我唯一的目的。茫茫远眺,历历在目,城市与山群分在泰山之巅的两侧。我身心俱惫,但步伐依然不慢,穿梭于山顶的一些角落,享受小天下的感受。
我心中激情已逝,恬淡由心而生,眼中所见顿显人身之渺小,人心之巨大。如果说那边山峦的迭起是泰山的威严,那这边城市的崛起便是人类的威严。泰山如茶,既苦涩又清淡。上山时只尝到了石阶的苦涩,下山时终品到了山气的清淡。没了心情的紧迫,没了腿脚的酸软,没了来时的匆匆。一路闲散而下,缓缓而行,大饱眼福,领略了来时忽略的景致,清淡中包含苍重的泰山令我的心如沉水,静流无音。时至山脚,心中不免又升起一番离愁别绪。
没有云海,没有日出,没有晚霞,未见世间所谓奇观丽景,却见到了一个真实的泰山,一个看似普通的泰山在中国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封禅的泰山是权力的象征,雨中的泰山是文人的向往,古老的泰山是中国文明发展的巨证。然而泰山对于我们又是什幺?这是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随着年龄的增长,经历的不同,每个人对它的印象都在不断地变化。但毫无疑问,在每个人的心中,泰山永远是个谜一样的身份。
对了 你看看姚鼐的《登泰山记》有兴趣伐
"下有红光动摇承之,或曰,此东海也。"
㈧ 泰山游记1000字
泰山游记
站在玉皇顶上,脚下是1545米的泰山极顶,平生第一次征服五岳,且是五岳之首,正所谓“挽弓当挽强,擒贼先擒王”。泰山天下雄,站在巍巍泰山之巅,对那些高瞻远瞩的伟人志士的崇敬之情油然而生,“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目光无穷尽的延伸,小天下便可以尽收眼底,但伟人志士毕竟是少数,大多的人还是无法挣脱先天生理缺陷的束缚,目光穷极处只有天地间的那一条含混不清的线。
登山对于一些人来说总觉得不是什么难事,比如说我,但事实证明那只是我的一相情愿。泰山归来,我十四岁的生命历程中所遇到的那些所谓的山便有了一个可爱的名字“小山丘”,与泰山的气势恢弘、雄奇壮阔相比,它们太渺小了,老爸说: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不知道黄山是不是真的有如此了得的气质。
今天,我怀揣着一颗近似于朝圣的心站在了泰山脚下,在岱庙祭拜了泰山圣母,攻山随即拉开序幕。我一向热衷于爬山这项运动,也骄傲于自己的速度,所以这场战役无论是从战略上还是战术上一概藐视!那种神情好象是扬言伸腿拌倒大象的蚂蚁。但事实证明这是一场绝对的攻坚战,我们完全低估了这头大象的实力。
我们选择的登山时间是下午的四点,老天爷给足了我们面子,来之前在几个不同的网站查到的天预报都是有小到中雨,来的路上还是阴沉沉的,下午三点半天空突然放晴,看日出看来是可以的了。从岱宗仿出发还不到红门,我们就深刻的体会到李健吾同志当年的雨中登泰山是多么幸福的一件事情。
暑假登泰山并不是一个明智的选择,人会很多,我们不是什么帝王君主、名人政要,没有权利下达那些只准自己放火,不许百姓点灯的龌龊命令而独自一人欣赏泰山的美丽风光,好东西是要大家一起分享的,独乐乐不如众乐乐,所以我们的登山就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开始了。
从岱宗仿沿路而上,两边是卖各种纪念品的商铺,这种第三产业随着近几年的旅游热而迅速火暴,社会物质的极大丰富让人们不仅仅满足于吃、穿方面的追求,在享受着精神大餐的同时带点当地的特产、工艺品也成为一种需要,“登上泰山,全家平安”的红线带成为大家必买的商品,系在腰间,系在手上,系在头上,系在背包上……虽然只有5角钱,却是大家对美好心愿的一种向往,一种憧憬。手杖是比较畅销的,想要亲历登山乐趣而又对自己没有信心的游客多半会选择一根比较称心的手杖作为辅助,当然我们的狂妄让我们不屑于买那东西,这也为回家后浑身酸痛埋下伏笔。
没有时间的压力,登山完全成为一种休闲,红门—一天门—中天门—十八盘—南天门—玉皇顶,这就是我们此行的路线,也是古代帝王祭拜封山的路线,又称泰山御道,它是历史悠久的登顶路,千百年来都为登山主道。能踏着帝王的足迹游览东岳,本身就是一大幸事。御道就是御道,皇上走的,果真是名不虚传,树林荫翳,幽深曲折,凉风习习,松涛阵阵,若是雨季,肯定是飞瀑直下,水声潺潺,实为避暑纳凉、观光旅行之佳处,皇帝老儿还真会找地方。
和父母拾级而上,从红门登到万仙楼,参拜斗母宫,游柏洞,经壶天阁,至回马岭,这一段应该说走的还算轻松,沿途孔子登临处给人无限遐想,脑中想象着这位老圣人当年游历泰山的情形,拐棍儿当然是肯定的了,不知道当时有没有双肩背包,孔圣人的档次应该背个adidas或是NIKE,最苦的还要算是古人那罗里罗索的衣服,孔圣人的思想禁锢了世人也禁锢了自己,不能穿短裤啊,热不热啊.斗母宫里的千年财神树当然是要拜一拜的了,不说原因地球人也都知道。沿途各种体的石刻很多,这也是我比较感兴趣的东西,也沾点文人墨客的味道嘛,嘿嘿,虽然石刻上的很多字根本就不认识,石刻一个都不能落下,都要看一遍,只为了找到自己心中一直很衷情的那块 “虫二”,当然虫字上是有一撇的,石刻不仅显示了古人的巧夺天工,更显示了古人的智慧,“虫二”,风月无边也。铁汉柔情,身为天下至雄的泰山也有浪漫的一面,同心锁、许愿树都成为情侣们发誓相伴终生的神圣之处,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可惜自己身边还缺一位可人儿啊!
回马岭再往上,路已经开始陡峭,这里都是如此,十八盘还要怎样?但从地图上可以看出,十八盘还在十万八千里之外。按地理学的角度分析,对流层以下垂直高度每升高一百米,气温下降0.6℃,再加上天色渐暗,已感到阵阵凉意,就是这个原因,所以才有“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之说,我们在泰山又看到了桃花。凉了,身体的那个极点也在这个时候到来了,脚步沉重起来,呼吸也不匀称了,回马岭到中天门一段歇了有三四次,一瓶水下肚,马上从皮肤散出汗来,我们的速度也减了下来,六点半终于来到中天门,肚子已经开始抗议了,中天门上热闹不以,大家都在此调整一下身体的疲劳,吃点东西,为攻十八盘做最后的准备。
从中天门远眺,原来泰山的极顶是在后面的那个山头,好比一个树叉的两条树枝,中天门的这条比较短,而南天门的那条比较长而已。就在树叉间便是坐索道之处,当然我们还是把这个机会留在下次,接着登,go go go ! follow me!
夜幕下来了,登顶开始了,人也不自觉的兴奋起来,趁着习习晚风直取山顶!曹刿同志说作战要: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不过当你置身于十八盘中段的时候,你就会深刻的感受到曹刿的这翻话纯粹的扯淡,这不往死里整人么,怎么一鼓作气,腿里灌满了铅,拖都拖不动,就差把手也加上了。花开两朵,各表一枝,还是让我们从头来看看这场恶战吧,携中天门休息的余威迅速抢占云步桥至望云松,夜幕下的泰山更显雄奇壮阔,风姿绰约,仰望,泰山如同威猛高大的将军,千百年来守护着齐鲁大地。路上没有灯光,十八盘上游人的手电筒如点点繁星,而整个十八盘这是也成为一条美丽的银河,直通南天门。又如镶满宝石的玉带,挂在泰山之巅。十八盘就在眼前了,自古有“慢十八,紧十八,不紧不慢又十八”之说,可见十八盘的险峻复杂,十八盘是陡,平均倾角估计超过了35度,不要以为这是一个很小的数值,我是学过采矿学的,如果设计的斜坡道数值超过30度的话,工人是要骂娘的。置身十八盘中根本就分辨不出紧十八或是慢十八,只觉得一开始就紧,而后越来越紧,不敢往上看,更不敢往下看。腿已麻木,只会做抬腿,迈步如此机械的运动。路人的脚步更缓,歇息的频率也大了起来,何来一鼓作气?
游人兴致没有因为身体的疲劳而减退,爬十八盘的大多是年轻人,年轻的朋友在一起比什么都快乐,所以谁都不用介绍谁,不论来自何方,因为大家志同道合,所以互相鼓励,互相打气,谈笑风生,倒可以暂时的忘却爬山的疲惫。不知道什么时候,月亮也爬到的半山腰,都说泰山日出妙不可言,泰山晓月更别有一翻风姿。在月光的笼罩下,南天门已经是若隐若现了,登顶的朋友激动的呼喊声也渐渐清晰起来,终于的,我们的旅程可以告一段落了,激动的心情溢于言表,突然的,象是大力水手突然吃到菠菜,力大无穷起来,一路小跑的登上南天门,而后也冲着山下大喊:泰山~~~我们上来拉~~~。6681级终于凭借自己的能力登了上来。
到这里,我们的旅程先告一段落,先不急着登顶,南天门后方有一个相对空旷的广场,也有一些旅店和小吃摊,当务之急是给身体补充些能量。怎么过夜是一个我们从来都没有考虑的问题,因为我们只有一个选择,那就是一人花上十元钱租件军大衣然后在山上随便找个避风的场所小憩一下,旅店我们是住不起的,尤其是暑假期间。风很大,夜很凉,为看日出的人们在死扛。一个太阳忽悠了几亿人前赴后继。
一夜无眠,凌晨三点我们便向日观峰进发,那里是看日出的最佳地段,从我们晚上九点成功登陆南天门到凌晨三点,短短六个小时,象是天兵下凡,又象是破土而出,偌大的南天门全是人,而后一路经天街、碧霞祠至唐摩崖,到日观峰,有地方的地方就有人,人多嘛,正常,很符合中国国情。此行赚足了老天爷的面子,占到了一个观日出的绝佳地段,等吧!据有经验的人介绍,太阳估计要5点一刻才会出来,天呐,在这里等,要不是军大衣山厚实,山风差点把我当成风筝放了。天渐渐放亮,才看清楚,整个日观峰已经没有了落脚的地方,跑来头大象估计一脚踩死一片。
太阳也是比较害羞的,象是在云中看到有如此多的人在期待着他的闪亮登场,觉得不好意思一般,四点半天地间的那条线就已经微微泛红,整整又是半个多小时,还是没有露出头来。大家都在翘首期盼,天已大亮,东方已是通红一片,不知道谁的一声大喊:出来了~~~~。果然,太阳终于想明星耍大牌一样的露出了弯弯的一角,而后整个日观峰上闪做一片,唰唰唰唰,咔咔咔咔,相机不停。真怕太阳被闪晕,而后跌落。在相继的闪烁中,太阳一点点的挣脱着桎梏,缓缓的升起,象是使出全身力气一般跳出云海,光芒万丈,熠熠生辉。那升起的感觉似曾相识,好象有点从十八盘登上南天门的感觉。
从露出尖尖角到最终的照耀大地,短短的20分钟左右,心情从焦急到激动,然后是兴奋,感谢上天的垂青与恩赐,以一颗感恩的心情来看待事情,那样会觉得豁然开朗。
下山更是恐怖而又有些好笑,恐怖的是人多,真多,太多,多的夸张!好笑的90%的人多穿着军大衣,从高处俯瞰,象是军队拉练又象是红卫兵造反,整个路上一片绿色。
上山容易下山难,在泰山上应该说是上山难下山也难,且不说路险且陡,混同于接踵的人群中,想快也快不了,想停也不敢停,就这样一点点的往前挨。逮着个机会,跑到路边的小摊上吃个煎饼卷大葱,喝碗凉粉,便再也拿不动步 子。
到此,我们的旅程结束了,泰山之行给我的感觉是兴奋的,是激动的,虽然也有小的挫折,但凭借我们的能力还是解决的了的。旅行本身就不必在乎目的地,沿途的风景才是主要的,人多但心是静的,用心感受才能体会出风景的真谛!
㈨ 泰山的游记这个作文题目合不合理
五岳泰山人人皆知,今年十一假期,我有幸攀登了五岳之首的泰山。孔子曾有“登泰山而小天下”之叹,而唐代诗人杜甫则写下了“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斜的豪言壮语。来到泰山才知道泰山真的与众不同。
我们下午来到泰安,老远就看见了高峰耸立在眼前。因为天气原因,天空总是雾蒙蒙的,像给泰山披上了薄薄的纱一样,使那原本巍峨陡峻,气势磅礴的泰山,显得如此娇嫩,奇妙。我不禁发出感叹:“这就是大自然的美!”
一切准备就绪,我们向泰山进发。这次来泰山,最主要的目的就是观赏日出。所以,我们同大多数来泰山登山的人一样,选择夜晚登山。出发时已是晚上11点,街上几乎没有人,但还是能看见一些来登山的游客,背着大包小包向泰山走去。
晚上登泰山,只能用手电照明。一路上只有不多的摊位那儿才有灯光。所以两侧的一些石碑没有看见,只看见脚下石级。由于山势险峻,我们光是从红们到中天门就爬了3个小时。刚开始登山时我们体力充沛,登地快,但后来体力越来越差,感觉腿很沉,抬不起来。登几级台阶就要歇一会儿。脚下的路也从刚开始的平缓转险峻了。随着海拔的不断升高,气温越来越低,我们不得不添加衣物。就这样走走歇歇,终于,我们登到了中天门。中天门在泰山的半山腰,站在中天门抬头仰望,便可以看见高处好像是从天而降的一串灯光。
今晚的天空特别的干净,深蓝色的天空点缀着明亮的星星、皎洁的月亮还有鱼鳞状的丝丝白云。半个月亮在白云间穿梭,时而出现在白云前面给游人照明,时而又躲在白云后面偷看,好象在玩捉迷藏。我还发现月亮不仅可以发光,也可以向太阳一样给云朵镶上金边。随着我们攀登的越来越高,我感觉一身手就可以摘下一颗颗明亮的星星了。妈妈还给我讲了怎样辨认北斗七星、牛郎星、织女星……妈妈还回忆了她上中学时在家门口看星星的事情,当时妈妈拿着书坐在院子里,对照着书来找星星,辨认星座。可如今在北京却很少能看见星星,有的星座妈妈也忘记了。
从中天门继续向上,行程只不过1000米,但这段路却是最艰苦的。从五松亭开始,就是登泰山的最艰险之处——十八盘。这里几乎垂直上下,站在下面一级台阶上,稍稍把身体向前倾,便可以轻而易举地摸到上面的台阶了,这真是令人害怕。当地还有一句俗语:“到了十八盘,游人心里寒。”十八盘的每一级台阶都很高,所以腿要抬得高才能迈上去。其实,手脚并用往上爬是个很好的办法,这样可以减轻负担,既安全,又轻松。但是游人太多了,后面的人紧跟着前面的人,当时的情况根本不允许“爬行”。
登上南天门已是凌晨5点钟了,我几个小时没有合过眼了。在休息的时候,我都会困的直磕头呢!这时天渐渐亮了。回首俯视,泰安市的全景近在眼前,点点灯光像是满天繁星。这时的我们一个个都腰酸背痛,就连我这个体力最充足的人,也没有力气再向上到玉皇顶了。虽然路途如此之近,但还是决定留在这里看日出。
月亮渐渐消失,天边也慢慢的红起来。我看见一颗明亮的星星孤独的挂在天上,这就是启明星。不一会,太阳的光芒映红了天空,启明星也不见了。红光给云朵镶上了金边。太阳缓缓地从地平线上升起,太阳公公示意我们,新的一天开始了。
从下山的缆车上看十八盘好象是挂在泰山山体表面的一幅几乎垂直的天梯。我不敢相信,我竟然登了上来。这才是泰山真正的模样呀!
㈩ 写景游记
泰山游记
素有“五岳独尊,雄镇天下”之美誉的泰山,乃华夏文化的一个缩影,又是“天人合一”思想的寄托之地。千百年来吸引着赫赫帝王盛典登封,历代名人竞相留迹,四海游客朝拜如云。而此次的泰山之旅,也是蝶舞学校组织的山东半岛之行的第二站。
心怀期盼,蝶舞一行抵达泰山脚下的天外村,在此登上旅游巴士前往中天门。放眼眺望那笼罩在晨雾里的泰山,宛如是一位欲说还休的仙子,显得那么朦胧、羞涩,静静地等待着我们去顶礼膜拜。车在山里绕来飘去,车窗外,沟壑悬垂,转眼间就抵达了中天门。
中天门位处泰山半山腰,常年笼罩在浓绿之中。虽是盛夏,可山上凉风习习,空气清新。蝶舞一行将在此兵分二路,一路步行上山,另一路乘坐缆车上山;考虑到后面的行程还要登崂山,决定乘缆车前行。登上缆车,开始了8分钟的“天游”,俯视那巍巍壮观的起伏群山,跨越那葱郁的林海及叠嶂的楼阁庙宇,再往上则是山石疏朗,便见南天门赫然在目了。
行至南天门,便由“人间”踏入到了“天庭仙界”了。回首俯视,“十八盘”天梯高悬,乱云飞渡,那种“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感觉呼之欲出。穿过南天门,在天街上漫步,山风浮动,衣袂飘飞;行进间,那山中骤然升起一层烟波,一阵云雾,置身其中,宛如仙境,心怀蓦地打开,层云荡胸,凡尘俗事尽抛脑后,遐意之极。随后游览了金碧辉煌的碧霞祠,便继续朝着玉皇顶进发。
行至到历代摩崖石刻前,那浓郁的墨香犹在,飘逸的墨韵尚存。静静观览着历代文人雅士吟咏题刻和碑记,抚摸那些字体,似仿佛触摸到到历代先贤们跳动的脉搏,一股怀古之情油然而生。继续前行,游览了日观峰,登上了最高峰玉皇顶,举目四望,群山起伏,令人感受到“登泰山而小天下”之气势,那千岩万壑都融于缥缈的云海之中,仿佛也承载着千年的厚重。
夏日的泰山佳境天成,气候瞬息万变,刚返回南天门时,天空便飘起了毛毛细雨,转瞬间又逐渐变成倾盆大雨,那风卷着雨声、溪声、瀑声,浑然一体,其势如万马在山间奔腾。蝶舞决定领悟风雨下泰山的感觉,和女儿撑着雨伞,缓缓拾阶而下,慢慢体味着“泰山新雨后,天气凉如秋”的意境。信步“十八盘”,下到一半,回首仰望,越发感觉到泰山的巍峨、沉浑、峻秀、雄奇。
移步之间,过了“十八盘”,峰回路转,万壑争流,可谓是一步一景。随着山石的降低,那雨也渐渐变小,雨丝凉凉柔柔,随着山风飞舞飘落,浸润着山石树木、小草泥土、游人访客。山中到处是雨的印记,宛如一幅绝妙的写意画卷。徜徉在这灵动的画卷中,享受着这清醒和空灵,真乃妙不可言。在小腿肚子的颤抖中,艰难地回到了中天门,大伙会齐,便登上返回的中巴,难忘的泰山之旅也即将结束。
“仁者乐山”。此次泰山之行,仿佛就像在阅读一部博大精深的教科书,耐人寻味。那泰山的一花一草,一树一石,一虫一水,一碑一字,一石阶一担夫,一佛音一香火,都是那么的令人难以忘怀,回味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