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游记遗址 » 圪垱坡遗址

圪垱坡遗址

发布时间: 2020-11-23 09:12:28

A. 焦作景点名大全

安阳城遗址 陈家沟 慈胜寺
村北遗址 当阳峪瓷窑遗址 东石寺遗址
圪垱坡遗址 贵城寨遗址 过风口
韩愈陵园 韩愈墓 花地岗遗址
家岩寺塔 嘉应观 焦作黄河文化影视城
居德寺碑 李固遗址 李嶷墓碑
秒乐寺塔 平皋遗址 千佛阁
青天河 青天河风景名胜区 群英湖风景名胜区
山阳城遗址 神农坛 胜果寺塔
石佛滩摩崖造像 太行山猕猴自然保护区 汤帝殿
陀罗尼经幢 万仙山景区 王屋山
西梁所遗址 许衡墓 义井遗址
影寺 于国故城 月山寺
云台山风景区 窄涧谷太平寺摩崖造像 赵张弓遗址
赵庄遗址 州城遗址 朱载育墓
朱载堉墓

B. 圪垱坡遗址的基本简介


圪垱坡遗址
圪垱坡景观
位于沁阳县西南20公里崇义乡肖寺村,村下全为遗址。1965年,河南省博物馆和沁阳县文化馆联合对该遗址进行试掘。整个遗址高出四周农田2--4米,文化层分四层。
第一层:土色浅灰,出土有小口尖底瓶口沿、红陶黑彩网状纹盆、红陶红彩网状陶罐,夹砂灰陶瓮。
第二层:土色浅灰,夹有红烧碎土块,出土有单唇小口尖底瓶和双唇小口 尖底瓶、夹砂灰陶罐、鼎足等。
第三层:土色灰褐,出土有葫芦口形尖底瓶、白衣黑彩红陶盆、红陶红彩罐等。
第四层:土色浅灰,出土有葫芦口形尖底瓶、红陶浅腹盆、红顶钵、红陶瓮等。
第三、四层出土器物中,以红陶居多,灰陶少见,有量“红顶式”陶器。器物以素面为主,彩陶中多为红陶施红彩,有少量的白衣彩陶。纹饰以勾叶纹、垂弧纹、三角弧纹为主,也有用横直线组成的图案。
第一、二层出土器物仍以红陶为主,但灰陶数量明显增多,出现了极少的磨光黑陶。器物以素面为主,但有少量的弦纹和绳纹。彩陶占很大比例,红黑彩兼施,出现了红黑综紫等多种颜色施于一器的情况。
纹饰除沿用三、四层以外,还用了大量网纹、鸟爪纹、山形纹等。该遗址三、四层属仰韶文化早期,一、二层属仰韶文化晚期。 1963年6月,公布为河南省第一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C. 焦作人进来帮个忙!

焦作主要旅游景点:云台山 ·焦作青天河 ·神农山 ·焦作沁阳神农坛 ·焦作影视城 ·嘉应观 ·群英湖· 月山寺 ·北平皋遗址 ·慈胜寺 ·村北遗址 ·东石寺遗址 ·圪垱坡遗址 ·贵城寨遗址 ·过风口 ·花地岗遗址 ·家岩寺塔 ·居德寺碑 ·李固遗址 ·妙乐寺塔 ·千佛阁 ·山阳城遗址·神农坛 ·胜果寺塔 ·石佛滩摩崖造像 ·汤帝殿 ·陀罗尼经幢 ·西梁所遗址 ·许衡墓 ·义井遗址 ·影寺 ·于国故城 ·窄涧谷太平寺摩崖造像 ·赵张弓遗址 ·州城遗址 ·朱载育墓 ·赵庄遗址 ·韩愈陵园

你们只有2天时间。焦作最值得玩的就是修武的云台山了。从焦作火车站附近的汽车站有班车直达,那里,需要2天,正好你们游玩。好吃的是河南的烩面,估计你们那也有。云台山旅游管理的非常不错。一般不会碰上宰客的现象。

D. 圪垱坡遗址的地理位置


圪垱坡遗址位于焦作市东北部安阳城乡贵城寨村东南1公里处。《左传》(隐公十一年)杜注:“贵在修武县北”。《水经注》也载:“修武县北有故贵城”。现在城虽然已经被破 坏,但是还有个别地方略高出地面,经过专家和学者考证,为古代贵城遗址。总面积有10万平方米,文化层较厚。1961年考古工作者进行试掘。出土文物有石器、陶器、骨器、化石等。石器有铲、斧、镰、凿、刀、锛等,均为磨制而成。陶器有罐、瓮、盆等,多为碎片,灰陶居多,红陶较少,多为素面,个别饰有绳纹,红陶上面都有彩绘,少数灰陶上也有彩绘。还出土有牛角、鹿角化石。属仰韶文化向龙山文化过渡时期,即仰韶晚期文化,说明在新石器时期,焦作己有人类居住。

E. 这是哪里的景区

没有查询到这个景区的具体地点。
我怀疑这个景区的照片是人工合成的。
而且这个瀑布也不可能那么大的水量。

F. 圪垱坡遗址的史料记载

《水经注》有载:“济水又东南,迳絺城北,而出於温矣。”、“修武县北有故贵城”。现在城虽然已经被破坏,但是还有个别 地方略高出地面,经过专家和学者考证,为古代贵城遗址。总面积有10万平方米,文化层较厚。1961年考古工作者进行试掘。出土文物有石器、陶器、骨器、化石等。石器有铲、斧、镰、凿、刀、锛等,均为磨制而成。陶器有罐、瓮、盆等,多为碎片,灰陶居多,红陶较少,多为素面,个别饰有绳纹,红陶上面都有彩绘,少数灰陶上也有彩绘。还出土有牛角、鹿角化石。属仰韶文化向龙山文化过渡时期,即仰韶晚期文化,说明在新石器时期,焦作己有人类居住。

G. 圪垱坡遗址的旅游指南


圪垱坡遗址文物 闻名中外的四大怀药 焦作市行政区域处沁河下游,南濒黄河,北依太行,土壤肥沃,四季温差明显,很早就有种植地黄、牛膝、山药、菊花四种中药材的传统习惯。

H. 圪垱坡遗址的文化发展

圪垱坡遗址景观
圪垱坡文化属仰韶文化向龙山文化过渡时期,即仰韶晚期文化仰韶文化是黄河中游地区重要的新石器时代文化。仰韶文化1921年在河南省三门峡市渑池县仰韶村被发现,所以被称为仰韶文化,它的持续时间大约在公元前5000年至3000年。它的分布在整个黄河中游从今天的甘肃省到河南省之间。在中国已发现上千处仰韶文化的遗址,其中以河南省和陕西省为最多,是仰韶文化的中心。
圪垱坡文化是距今约5000~7000年中国新石器时代的一种文化。1921年首次在河南省三门峡市渑池县仰韶村发现。主要分布于黄河中下游一带,以河南西部、陕西渭河流域和山西西南的狭长地带为中心,东至河北中部,南达汉水中上游,西及甘肃洮河流域,北抵内蒙古河套地区。已发掘出近百处文化遗址,出土文物均反映出较同一的文化特征。
生产工具以较发达的磨制石器为主,常见的有刀、斧、锛、凿、箭头、纺织用的石纺轮等。骨器也相当精致。有较发达的农业,作物为栗和黍。饲养家畜主要是猪,并有狗。也从事狩猎、捕鱼和采集。各种水器、甑、灶、鼎、碗、杯、盆、罐、瓮等日用陶器以细泥红陶和夹砂红褐陶为主,主要呈红色,多用手制法,用泥条盘成器形,然后将器壁拍平制造。
红陶器上常有彩绘的几何形图案或动物形花纹,是仰韶文化的最明显特征,故也称彩陶文化。选址一般在河流两岸经长期侵蚀而形成的阶地上,或在两河汇流处较高而平坦的地方,这里土地肥美,有利于农业、畜牧,取水和交通也很方便。如临潼姜寨的村落遗址,约有100多座房屋,分为5组围成一圈,四周有濠沟环绕,反映出当时有较严密的氏族公社制度。仰韶文化属于母系氏族公社制繁荣时期的文化。早期盛行集体合葬和同性合葬,几百人埋在一个公共墓地,排列有序。各墓规模和随葬品差别很小,但女子随葬品略多于男子。
圪垱坡遗址距今大约7000年左右,是中国新石器时代彩陶最丰盛繁华的时期。它位于黄河中游地区,遍及河南、山西、陕西、甘肃、河北、宁夏等地。
圪垱坡文化的制陶工艺相当成熟,器物规整精美,多为细泥红陶和夹砂红陶,灰陶与黑陶较为少见。其装饰以彩绘为主,于器物上绘精美彩色花纹,反映当时人们生活的部分内容及艺术创作的聪明才智。另外还有磨光、拍印、等装饰手法。造型的种类有杯、钵、碗、盆、罐、瓮、盂、瓶、甑、釜、灶、鼎、器盖和器座等,最为突出的是双耳尖底瓶,线条流畅、匀称,极具艺术美感。

I. 圪垱坡遗址的介绍

圪垱坡遗址共有两处,一处位于沁阳市柏香镇肖寺村,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另一处位于焦作市东北部安阳城乡贵城寨村东南1公里处。两处遗址内涵相似,均以仰韶文化和龙山文化为主。

J. 想知道: 焦作市 沁阳历史文化资源 在哪

历史文化资源

沁阳,古称覃怀,河内。历代为州、郡、路、府治,豫西北政治、经济、文化中心。1989年7月1日,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沁阳为河南省历史文化名城。2006年,国家民政部公布沁阳为千年古县。悠久的历史,积淀了厚重的历史文化和星罗棋布的人文景观,全市现有天宁寺三圣塔、朱载堉墓、沁阳北大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处,圪垱坡遗址、邘国故城、窄涧谷太平寺摩崖造像、古羊肠坂、邘邰静应庙、沙滩园龙王庙、药王庙木排楼、曹谨墓、太平天国北伐军围攻怀庆府指挥部旧址、神农山古建群等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4处,野王古城、邓禹冢、李商隐墓、何瑭墓、韩文公祠、神仙洞遗址、九渡寨等市级文物保护单位87处。另有文物景点100多处。1979年以三圣塔为依托,在天宁寺原址上建立了沁阳县文物保护中心。1984年成立了沁阳县博物馆,1991年,又成立了朱载堉纪念馆,使之成为展示沁阳历史文化,进行爱国主义、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要场所。
怀庆府:沁阳自古以来一直是豫西北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素有“覃怀之城”、“河朔名邦”的美誉,秦统一后,沁阳为河内郡,北魏以来置怀州,元代改为怀庆路,明代设怀庆府,辖河内、济源、孟县、温县、修武、武陟六县,府衙设在河内县(今沁阳)。清代增辖原武、阳武,扩为八县。原怀庆府老城城,商铺林立,经济繁荣;文庙书院,星罗棋布,文化底蕴浓郁。在城市建筑布局上,怀庆府城集防御、交通、水系、人居为一体,形成了“一水穿怀,湖塘相连,四门不照,府县分列”的特点,尤其市怀庆老城的水系布置,及具其科学性,号称“北方水城”。怀庆府城墙,在上世纪七十年代,随着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被逐步拆除,现仅存东北角一段。怀庆府衙位于老城中心,解放后改建为电影院。县衙、文庙、察院等仅存遗址。现老城区内仍存天宁寺三圣塔、清真寺、韩文公祠、药王庙木牌楼等遗迹。
沁阳市博物馆简介:沁阳市博物馆是一座地方综合性博物馆。1979年在原天宁寺旧址上成立沁阳第一个文物保护中心——文物保护管理委员会。1984年11月在有馆址、有人员、馆藏文物丰富的情况下经省文物局批准成立沁阳博物馆。天宁寺始建于隋代,时名长寿寺,唐武后时易名大云寺,金代又易名为天宁寺。沁阳市博物馆现有面积1060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2000多平方米,是河南省旅游景点之一,国家级优秀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在流散文物管理方面,曾受到文化部的表彰,并摸索总结出一套成功经验,在全国中小城市进行推广,二十多年来多次被评为省市文物系统先进集体。
沁阳市博物馆以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天宁寺三圣塔为主题,前有雕梁画栋的仿宋式山门,后有大雄宝殿之台基,两侧为仿古建筑的展厅和办公用房,院内碑碣林立,错落有致,环境优雅,景色宜人。馆中设苑是博物馆的一大特色,石苑内玉泉翠蔚,鱼跃荷池,垂柳依依,小桥流水,中有古建与园林相结合的楼台亭谢,围建150米的长廊内陈列着历代石刻照像200多件。其内容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为历代石刻艺术品;第二部分为书法艺术品,这里主要展示两套法帖,第一套为明清之际著名的书法家王铎所书的《延香馆贴》,第二套为康熙皇帝所书的《点翰堂御书法帖》;第三部分为历代墓志铭,陈列着魏至民国墓志铭80余方,内容涉及人文、地理、边关等重要文史资料。这些石刻展品,其中许多都是国内比较珍贵的精品和孤品。琳琅满目的石刻文物,上自汉魏,下迄明清,各以其宝贵的史料价值、卓越的艺术造型和精湛的书法技艺为国内外学者、艺术家和广大书法爱好者所珍视。沁阳市博物馆现以《河内石苑》、《沁阳革命史迹》、《唐代大诗人李商隐》为基本陈列,同时经常举办接待各类中心展览和临时展览,为我市两大文明建设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朱载堉纪念馆:朱载堉纪念馆位于市区北寺街中段,原为明郑藩乐府旧址,占地一千一百平方米。1991年将此辟为“朱载堉纪念馆”,原全国音协名誉主席吕骥先生题写馆名。国家AA级景点。严济慈、王任重、卢嘉锡、周巍峙、李铎、柳倩等书题匾额楹联。馆内设四个展厅,以文、图、物、雕塑相结合的形式,集中展现朱载堉家世、生平、学术成就及在国内外的影响等几个方面的内容。开馆以来,来自世界十多个国家的专家、学者和宾客光临沁阳参观馆内陈列,是展示沁阳历史名人文化的重要场所。
天宁寺三圣塔:天宁寺三圣塔创建于金大定十一年(公元1171年),整体外观仿唐,是一座十三级叠涩密檐式砖塔,由塔基、塔身、塔刹三部分组成,高32.76米,平面呈方形,每层高度与宽度逐级递减收敛,呈优美的抛物线形。内部结构又似宋代作法,把回廊走道、竖井、壁龛、心室、拱券、攒顶等各种工艺巧妙结合,融为一体,使其造型美观、体量平衡、加大整体钢性,三者达到完美统一,为河南金代塔中形体最大、保存状况最好、石刻艺术资料及塔铭题记最丰富的一座,具有较高的文物价值。
朱载堉墓:朱载堉(1536-1611年),字伯勤,号句曲山人,明怀庆府河内县(今沁阳市)人。杰出的科学与艺术巨星,世界历史文化名人。明太祖朱元璋九世孙,郑藩第六代世子。他一生自甘淡泊,七次上疏辞爵让国,潜心致力于音律、历算的研究,在广泛的科学、艺术及其交叉学科领域里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在世界科技史上为我国夺得多项世界第一。其最杰出的成就是在世界律学史上首创了十二平均律的理论和计算。而且在音乐、舞学、天文、历法、数学、物理、计量等方面都做出了突出的贡献。集大成著有《乐律全书》等十多部著作。卒谥“端清”,享年76岁,葬于九峰山之原。
朱载堉墓座落在九峰山南麓的三级台地上,南向。墓区平面呈“甲”字形,占地六千多平方米。神道长120米,两侧松柏簇拥。墓冢为园形,冢前树“朱载堉之墓”碑刻一通。冢区围墙环抱,围墙两壁上镶嵌着名人名家的题词。
沁阳北大寺: 沁阳北大寺位于沁阳市老城区西北部,创建于元至正年间,明嘉靖四十年重建,清代增建。现存厦、殿、厅、堂与附属房屋八十余间,占地三千一百多平方米。主体建筑呈轴对称布局,三进三段,内存明清碑刻十余通。轴线建筑自前而后体量与高度逐渐增加,分别以孔雀蓝、绿、黄三彩琉璃瓦件饰顶。厦殿设门二道,前置栅栏门,中设棋盘门。过庭为单檐悬山顶,两山半穿斗梁架间饰以壁画。过庭之后为礼拜殿,由客厅、前后两重拜殿及窑殿组成,其建筑间均有泄水牵搭,构成一体,纵深达36米。客厅为卷棚歇山顶。拜殿由两座建筑组成。前殿为单檐歇山顶,后殿为单檐悬山顶,五彩重昂斗拱,拱眼壁饰以壁画,殿内梁、檩、柱、枋用材硕大,雕梁画栋,沥粉贴金,富丽堂皇。窑殿(主殿)面阔三间,进深一间,殿内三室顶部分砌三个穹隆顶。殿顶为亭塔式与楼阁式相结合,饰以琉璃件十字脊,兽吻达七十多个,檐下镶嵌琉璃枋、拱及垂莲柱,色彩缤纷,玲珑多姿,巍巍壮观。为我国伊斯兰古建筑的精华之作,具有较高的历史、科学和艺术价值。
沁阳药王庙木牌楼:位于沁阳市老城区东北隅的合作街药王庙内。碑载:“庙创于乾隆五十二年(1787年),初峻于嘉庆十三年(1808年)。后增修四圣殿、对庭、潇洒阁、东禅院。药王庙建成后,成为各方药商祭拜药王、洽谈怀药贸易的中心。现仅存木牌楼和东西对庭。
药王庙木牌楼建于清嘉庆六年(1801年),屹立于长10.5米、宽3.2米的台基上,为四柱三间牌楼式建筑。四根立柱一字形排列,每根立柱前后均有抱鼓石,正背两面的枋额华板均为透雕木刻。木刻内容有人物故事、锦禽花卉、祥龙瑞兽等。主题画面饰以贴金装饰,富丽堂皇,形成一条自然完美的艺术画廊,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在枋额雕饰上,正面凤在上、龙在下,背面龙在上、凤在下,有其一定的社会意义。尤其是该牌楼吸收石枋的优点与古建筑顶饰相结合,更吸取前代牌楼的精华,使之风格一新,是不可多得的古建精品。
古羊肠坂:古羊肠坂位于沁阳市北25公里的常平乡常平村北碗子城山间,古为京洛孔道,豫晋交通之咽喉。该坂道因其在山间崎岖缠绕,形似羊肠故名,现存古坂道长900多米,唐代山顶平地筑小城,后称为"碗子城关"。
羊肠坂地势险要,战略位置极为重要,为兵家必争之地。坂道周代已有。春秋时为赵国重要的通道,孔子北说赵国曾过此地。战国时,秦将白起率军克羊肠攻赵,取得了长平之战的胜利。魏武帝曹操北征高干,在此写下了著名诗篇《苦寒行》。以后历代均在此筑城设卡。抗战期间,这里是国民党四十军常平阻击战的重要战场。现存关卡、石寨墙、碗子城、孟良寨、古羊肠坂石刻等遗迹多处。
曹谨墓:曹谨墓位于河南省沁阳市城区南关村东。座北面南,墓区南北长80米,东西阔15米,神道两侧原有石马、石羊、石望柱各一对,前部有石牌坊等石刻文物,文革中遭到破坏,1999年修复。
曹谨是我国近代史上一位杰出的历史人物,他一生为官三十多年,慈惠善政,勤廉为民,"所至民亲,既去民思"。尤其是他在台湾凤山、淡水的八年中,挖渠圳修水利,使凤山"收谷倍增,民乐厥业";捕海盗平械斗,使"淡北七百里得安堵";抵外侮抗英夷,捍卫了民族的尊严和祖国领土的完整;兴文化办教育,使当地"文风日盛,人才骤增",深得台湾同胞的爱戴,被称为"宝岛禹王",奉若神灵,春秋祭奠。道光二十九年因病逝世,咸丰二年归葬于此。修复后的曹谨墓,松柏成荫,花草成园,已成为对广大人民群众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台湾同胞常来举行盛大祭拜活动的场所。
李商隐墓:李商隐墓位于沁阳市区东1.5公里沁河南岸的覃怀办事处庙后村南。1987年1月7日沁阳县人民政府公布李商隐墓为第二批文物保护单位。
李商隐(813-858年),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唐怀州河内县(今沁阳)人。开成二年(837年)进士,累官东川节度使判官、检校工部员外郎。因受牛李两党党争的影响,一生辗转在官僚幕府,政治上终不得志。李商隐自幼聪颖,刻苦攻诗,时与温庭筠齐名。其诗律绝优工,富于文采,长于抒情,含辞典丽,为我国古代十大著名诗人之一。著有《李义山诗集》《樊南文集》。
按李商隐墓园规划,东西宽76米,南北进深242米,总面积1.84万平方米。设计为四个区,分别是门前广场、陈列接待区、诗碑大观园、墓冢区。2001年对墓冢区的整修工程已经结束。整修后的墓冢区四周砌围墙,墓冢平面呈方形,边长九米,周围以青石砌筑平台,台上筑盝顶形封丘,冢前树碑一通,碑首雕作盘龙,碑身正面正中篆书"唐故李商隐之墓",碑阴上部刻李商隐生平简介,下部刻清康熙32年《河内县志》古迹图。墓冢四周铺设方砖,并植松柏绿化。
邘国故城:邘国故城位于沁阳市西北15公里西万镇邘邰村东南。北依太行屏障,南瞰沁河平原,地势北高南低。邘国是商代鄂侯封地。西周时,鄂侯南迁,周武王封次子邘术于此。故《史记》徐广注:"鄂――作邘"。《水经注》载:"其(邘)水南流,经邘城西,故邘国也。城南有邘台。……京相璠日,今野王西北三十里有故邘城,台是也。"现从地面上仅能看到其北城墙及东城墙一段,其余城垣均夷为平地。古邘城西北角有一高台,面积约1300余平方米,高9米,相传姜子牙曾在此钓鱼,故曰"钓鱼台"。
在邘国故城西北还有一小城,清代复修,原设门,皆以砖石拱券,门额有石刻,东曰"迎旭",南曰"古邘城"。因近年村建城大部分被拆除。从仅残存的城墙看,夯土层为战国时期,可能是战国时期古邘国的卫星城或为统治阶级单独居住的地方。加强对邘国故城的保护,为研究古代城址及邘姓起源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郗城遗址:郗城遗址位于沁阳市区西南13公里柏香镇贺村西北。郗城始建于西周,沿用至汉代。据《水经注》记载:“济水又东南,迳絺(郗)城北”。郗城在筑城时因地制宜,东北角一段临潴龙河(济水)依水而建。经调查,城址平面呈不规则七边形,总面积约10万余平方米。原城墙宽14-16米,高2-5米不等,现仅存西北角一段,其它城墙深埋于地面之下。该城设东、西两个城门,且不对称。因未勘探发掘,城中建筑布局不详。但采集遗物丰富,且时代跨度较大,包含有龙山、商、周、春秋、战国、汉代等时期的文化遗物、遗存。郗城为周代豫西北著名的“十六邑”之一,而且延续时间长,它不仅对研究西周及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经济及历史文化有着极其重要的价值,而且为古代城址考古和郗姓起源研究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
碗子城:碗子城与羊肠坂位于常平乡常平村北宛子山间。山腰一台地亩许,春秋战国间筑城,因城池仅30多平方米,故名碗子城。羊肠坂盘旋在太行山间,南起邘国故城,北接壶关,相传该坂道为帝尧时所开,现存古坂道长800多米。此段有古碗子城、关卡、兵站、城堡、烽火台等古代军事设施建筑、遗址九处。碗子城是古坂道上的重要城堡、太行径咽喉要地。秦昭王四十七年(前260年),秦兵抢夺此城,发动“长平之战”。汉建安十一年(206年),曹操在河内募兵屯田一年后,北上太行山进击叛将高干,面对此城以及感受军旅生活的艰辛,歌吟羊肠坂,写下《苦寒行》。唐会昌三年(843年),李德裕派兵征讨叛藩刘稹,夺取此城。秦至近代,古羊肠坂及碗子城都是兵家必争之地。
野王古城:野王古城,始建于西周,秦王政六年(公元前241年)为卫国都邑。北魏至清末,历为郡、州、路、府的署地。元至正二十年(公元1360年)重修。明、清两代均有增筑。城周长九里一百四十八步,高四丈,宽三丈三尺。护城河宽五丈,深二丈五尺。城墙外用砖砌,设四门楼,城墙上建角楼、炮台与垛隍。民国17年改四门额:东“朝曦”为“中山”,西“万成”为“自由”,南“朔南”为“平等”,北“拱极”为“共和”。解放后,城墙逐渐被毁。现残存的城西北与东北角城墙为元代重筑。东北角段从原城关镇塑料厂起,东南到杂免营,全长485米,宽2--14.8米不等。
野王古城是“千年古县”传承的重要载体,是沁阳悠久历史文化的见证,它对研究豫西北政治、经济、文化、军事都有着极其重要的价值。
沁园遗址:沁园位于府城东北沁水北岸,金时为官僚宴游之地。今名北金村,原有《沁园图刻石》,后移至城角禹王阁。阁废石轶。据《后汉书》,汉明帝把女儿封在野王(今沁阳),为沁水公主。他为女儿在沁水之阳修建的庄园名叫“沁园”。后来庄园被外戚窦宪倚势强夺,有人写诗以咏其事,名其调为“沁园春”。今沁阳市北金村是“沁园春”词牌的发源地。元耶律楚材在《过沁园有感》中写:“昔日曾游沁园春,今日重来迹已陈,水外无心修竹古,雪中含恨瘦梅新。垣颓月榭经兵火,草没诗碑覆劫尘,羞对覃怀昔时月,多情依旧照行人”。

热点内容
一部国外电影,一个老男人骑个摩托车 发布:2024-08-19 09:13:10 浏览:920
脖子上有睾丸是什么电影 发布:2024-08-19 09:03:17 浏览:374
变形金刚撒谁家的 发布:2024-08-19 08:43:06 浏览:478
美国男电影双胞胎 发布:2024-08-19 08:42:20 浏览:764
黑人橄榄球少年收养电影 发布:2024-08-19 08:25:26 浏览:918
夏目哉大片 发布:2024-08-19 08:09:22 浏览:806
他第一部出演的电视剧是,的英语 发布:2024-08-19 08:07:54 浏览:654
电影检索 发布:2024-08-19 07:48:52 浏览:198
谁有视频 发布:2024-08-19 07:41:55 浏览:141
成龙香港鬼片电影大全 发布:2024-08-19 07:39:46 浏览: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