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隋朝
❶ 《历史上真实的唐僧取经》主要内容
玄奘,玄奘出生于隋朝末年,俗名陈祎。生在书香世家,幼年时接受了很好的教育。可惜人生无常,五岁那年,母亲去世。十岁那年,父亲去世。此后,玄奘十一岁时跟随在寺院中出家的二哥,学习佛家经典。
直到13岁那年,他正式在洛阳净土寺出家,法名玄奘。玄奘出家时,正是隋朝时期。当时对于僧人出家,有着非常严格的要求。只有那些天资聪颖的人,才能被挑选剃度。
后来因为战乱,玄奘离开了寺庙,云游四方。在此过程中,玄奘发现佛学南宗和北宗存在许多差异,且无法证明孰是孰非,于是他产生了去天竺国求取佛经的想法。
唐朝贞观年间,政府禁止私人随便出国。凡出入国境都要得到国家批准。627年的八月,玄奘向政府申请出境,遭到拒绝。决心西游的玄奘,便夹在商人中间混出了玉门关,单人匹马的踏上了西行的征途。那一年,玄奘二十八岁。
玄奘在极度干燥的沙漠中断水四天五夜,与一般人在正常的环境当中断水,更不可以相提并论。因此在这个时候,玄奘感到自己的生命大概就快要结束了。
于是,根据史书的记载,虔诚的他对菩萨做了一番特别的禀告:玄奘此行不求财利,无冀名誉,但为无上正法来耳。仰惟菩萨慈念群生,以救苦为务,此为苦矣,宁不知耶?
这段话的意思就是:玄奘我此行不求名声,更不考虑财宝利益,我只是为了追求无上的佛法,菩萨你是应该救苦救难、佑护众生的,我如此艰难困苦,难道菩萨您不知道吗?
历经艰难,玄奘终于到达天竺的那烂陀寺。那烂陀寺是当时印度研究佛教最高的地方,这里的大长老戒贤法师学问高深,受众人推崇。玄奘拜于戒贤法师门下,跟他学习佛法。
玄奘在这里学习了五年,认真听讲以外,又贪婪地读完了寺里所藏的各种经书,取得优异成绩,成为天竺闻名的第一流佛教学者了。玄奘并没有因此自满。后来,他又漫游印度东部、南部、西部各处,巡礼圣迹,访求名师。两年多以后重返那烂陀寺。戒贤法师请他在寺内讲经。
印度戒日王在都城曲女城(现在印度北方邦卡瑞季)举行了一次规模空前的学术辩论会。玄奘在会上宣读了他用梵文写的论文。大家都被玄奘精辟的论述惊服了。十八天的会期,没有一个人驳倒他的论点。曲女城大会使玄奘在印度享有极高的声誉。
玄奘离国已久,怀念祖国的心情越来越迫切。戒日王一直不愿意让玄奘离开,愿意给他荣耀、地位,寻常人求遍一生的东西。但是,玄奘知道自己要的是什么。西行漫漫,不只要解决自己的疑问。他要回到故土,告诉那里的人们,帮助他们解决疑问。
一别故土十七载,玄奘再次回到了长安。唐太宗亲自接见了玄奘,还多次提议,让玄奘还俗,帮助自己处理国家大事。。但在玄奘看来,他自己要做的事情是翻译佛经,而不是其它。
翻译佛经是一件非常耗费精力的事情。之后的19年,玄奘一直埋首于翻译佛经,并在弟子辩机的帮助下,写下了那本《大唐西域记》。玄奘还将中国的《老子》,翻译成梵文。玄奘一共翻译了75部经论,1335卷经书。这是一个令人惊奇的数量。
但早年西行路途的艰难,以及常年翻译工作的繁杂,都让玄奘身体受到极大损伤。公元664年,玄奘在翻译完《咒五首》后,预感到自己大限将至,便搁笔不再翻译。同年二月,玄奘圆寂。
看着唐僧取经路线,广大网友好奇唐僧为什么舍近求远,不直接从西藏或者云南进入印度。其实这和当时的社会情况有着莫大的关系。
1、唐僧当时没有世界地图。在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之前,人们对世界地理位置完全是局部认识,我还记得鸦片战争都开打了,道光皇帝还问“英吉利到回疆有无旱路可通”之类的问题。更别说比清朝更早近一千年的唐朝,唐僧当时真不知道该如何走直线。
2、云南、西藏在唐朝的时候,大部分地区仍属于未开化或未知地区,人迹罕至,路径稀少甚至是没有,唐僧要是能爬上珠峰,再从山那头下去,进藏南,那真成神仙了。
3、反观唐僧走的这条路,虽然现在看上去很绕远,但在古代,却是一条很成熟的到印度的路线,也是被证明到印度可行的路线,因为这条路线与有汉以来,商旅们走了千年的丝绸之路,正是一条路。
❷ 谁能介绍几部关于唐朝的电影和电视剧
以唐朝为背景的影视剧可以说是很多,电影如《大唐玄奘》《超时空救兵》等,电视剧如《至尊红颜》《秦王李世民》等。
唐朝可以说是中国的一个鼎盛时期了,其中的所有人津津乐道的杨贵妃、李世民、武则天,都是很多现如今电视剧的题材,但是有些只是为了影视追求效果,最后展现出来的却是偏离了历史的记载,所以在观看的时候不要太过于较真哦。
❸ 在隋唐时期,“青龙四出世,白虎三投唐”中的青龙指的是谁,白虎又是谁
在很多人的。在很多人的心目中。隋唐演义的历史地位绝不亚于四大名著。在这部小说中,很多人物的设定到现在依然脍炙人口。在民间有青龙四出世,白虎三投唐的说法。其实这讲的是7个人物。在这部小说的设定中,青龙星君,唐朝的冤家对头,每一次转世投胎都给唐朝带来刀兵之灾。在整个隋唐的世界观中,青龙星总共投胎4次,分别投胎到了单雄信,盖苏文、苏宝同安禄山这4个人的身上。既然有唐朝的冤家对头,自然也少不了唐朝的晴天顶梁柱。白虎星就是唐朝的好朋友在这个小说中,白虎星总共投胎3次,分别为罗成、薛仁贵、郭子仪。
青龙白虎第一世单雄信vs罗成。
苏宝同死后,整个唐朝边境平安无事,直到安禄山的出现。安禄山发动叛变,使得唐朝的盛世就此告终。但是一物降一物,安禄山虽然勇猛,但是遇到郭子仪就得吃瘪,正如以前历代白虎星君压制青龙星一样,这一代的白虎郭子仪也拿捏的青龙,安禄山死死的。中安史之乱被郭子仪平定,郭子仪也成为了历史上福禄寿考功集大成的唯一一人。
当然所谓的青龙与白虎,这都是古代迷信的说法,科学昌明的今天,我们就当成茶余饭后的谈资,一笑而过就可以了。
❹ 有关家的诗句
1、洛阳城里见秋风, 欲作家书意万重。——唐代张籍《秋思》
译文:客居洛阳版城中,秋风惹人相思。权想写一封家信,只是思绪万端,匆匆忙忙之间,如何写进情感?
2、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唐代杜甫《春望》
连绵的战火已经延续到了现在,家书难得,一封抵得上万两黄金。
3、寄书西飞鸿,赠尔慰离析。——出自唐代李白的《淮南卧病书怀寄蜀中赵徵君蕤》
译文:托西飞长鸿捎去一封书信,赠给你安慰那离别分隔之情。
4、寄书道中叹,泪下不能缄。——出自唐代李白的《秋浦感主人归燕寄内》
译文:多少思念,多少感叹,泪下如雨,浸湿糨糊,信不能封缄。
5、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唐代杜甫《月夜忆舍弟》
译文:戍楼上的更鼓声隔断了人们的来往,边塞的秋天里,一只孤雁正在鸣叫。从今夜就进入了白露节气,月亮还是故乡的最明亮。有兄弟却都分散了,没有家无法探问生死。寄往洛阳城的家书常常不能送到,何况战乱频繁没有停止。
❺ 隋朝,唐朝,宋朝,元朝,明朝,清朝的科技及文化(要简略)
隋朝:
文化
1提倡朴实文学,反对南北朝华丽骈文。
2音韵学与目录学成就卓越。
3佛道儒并重,相辅治国。
4山水画已发展成独立的画科。
科技
1赵州桥是最古老的石拱桥。
2《皇极历》是当时最先进的历法。
3京杭大运河的贯通。
4发明世界最早的整体雕版印刷。
唐朝:
文化
1唐诗是中国文学成就的杰出代表,是中国古诗不可逾越的巅峰。
2唐画吸收了西域特征与宗教色彩,壁画发达。
3唐朝宗教政策宽容,以道教为国教。
科技
1天文学家李淳风造浑天仪,僧一行在世界上首次测量了子午线的长度。
2药王孙思邈的《千金方》。
3中国《金刚经》的印制是目前世界上已知最早的雕版印刷。
宋朝:
文化
1产生了新儒学即理学,儒、道、佛交汇发展。
2完成了古文运动。在唐宋散文八大家中,宋人占了六家。
3词达到全盛。话本在中国文学史上开辟了新的纪元。
4史学著作丰富,达到了中国古代史学发展的顶峰。
科技
1四大发明,三项活字印刷、火药、指南针在两宋时期完成或开始应用的。
2沈括《梦溪笔谈》是“中国科学史上的坐标”。
3医学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法医学著作《洗冤录》。
元朝
文化
1元朝的思想上兼收并用。
2元朝文学以元曲与小说为主。
3宗教繁多。
科技
1元朝在天文历法方面比较发达,郭守敬《授时历》是人类历法史上的一大进步。
2地理学《元一统志》、《舆地图》大批游记类著作的出版。
3农业技术《农桑辑要》《王祯农书》《农桑衣食撮要》等书。
明朝
文化
1王阳明“心学”,强调“致良知”及“知行合一”。
2明代小说艺术成就最高,长篇小说中的《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短篇小说“三言”、“二拍”。
3明代剧作《牡丹亭》。流行戏曲唱腔主要有弋阳腔和昆山腔(昆腔)。
4宫廷画家居画坛主流。
科技
1绘有坤舆万国全图。
2吴敬撰《九章算法比类大全》徐光启与利玛窦开始合译《几何原本》。
3宋应星在《论气·气声》中对声音的产生和传播作出了合乎科学的解释。
4朱棣《普济方》是我国现存最大的一部医方书。李时珍著《本草纲目》
5徐光启撰《农政全书》。
6郑和率大型远洋船队到达西洋三十余国;徐霞客著《徐霞客游记》。
7宋应星在《天工开物》产生化学元素概念的萌芽。
清朝
文化
1曹雪芹《红楼梦》代表着中国古典小说最高水平。
2京剧源于明朝的昆曲和京腔,是中国的“国粹”。
3清代绘画由文人画占主导地位,山水画科和水墨写意画法盛行。
科技
1康熙制成了《皇舆全览图》。
2园林建筑在世界上是享有盛名的。
3清末中国的交通事业有所发展。詹天佑京张铁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