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仑山遗址
1. 历史上有多少生活在甘肃河西地区的“外国人”
在永昌县一个叫者来寨的村庄里,一些村民高鼻梁、深眼窝、黄头发,体貌与众不同。根据有关方面考证,这些极具欧洲人特征的村民,就是古罗马后裔。然而,日前根据兰州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汪受宽教授运用历史学、文献学的方法进行查考,在先秦以前一直到明清时期,曾有大量的外国居民和过客,在河西地区经商、居住或生活。
根据史料记载,唐朝时期,有诸多的商人、使者来华。其中,波斯曾多次遣使入朝,还有许多波斯商人长期留华不归。这些,有考古资料可以得到证实,1955年出土于西安城西土门村附近的苏谅妻马氏墓志载明,墓主就是留居长安城的波斯人。根据《册府元龟》记载,在647年至762年的115年间,波斯28次派使节到唐朝。阿拉伯帝国在唐史中称为大食。史载,651年至747年近一个世纪里,大食22次通使唐朝。除了波斯和大食之外,昭武九姓与唐的来往亦非常频繁。
昭武九姓,是中国南北朝、隋、唐时期对西域锡尔河以南至阿姆河流域的粟特民族和国家的统称。具体指康国、安国、钹汗国、米国、史国、何国、乌那曷国、穆国、漕国共九国的王族皆姓昭武,为昭武九姓。九姓的祖先是月氏人,原居河西昭武城(有学者称“张掖”即“昭武”转音)为匈奴所破,迁居葱岭,分为多个小国。昭武九姓“人皆深目高鼻,多须髯”。李白曾以诗的语言进行描述:“金天之西,白日所没。康老胡雏,生彼月窟……碧玉炅炅双目瞳,黄金拳拳两鬓红。华盖垂下睫,嵩岳临上唇。不睹谲诡貌,岂知造化神。”由此,准确表现了昭武九姓绿瞳、卷发、鼻高的欧罗巴人种特征。
汪受宽教授说,唐代武威有许多欧罗巴种人定居或做官,凉州更是昭武胡人的一个居住中心。唐岑参的诗中,有许多提及河西凉州胡人的诗句:“君不闻胡笳声,最悲紫髯绿眼胡人吹。”“昆仑山南月欲斜,胡人向月吹胡笳。”“凉州七城十万家,胡人半解弹琵琶。琵琶一曲肠堪断,风萧萧兮夜漫漫。”
另外,白居易在《西凉伎》中,借胡人狮面舞形象表达了凉州胡人因安西路断无法返回故乡的悲伤:“西凉伎,假面胡人假狮子……紫髯深目两胡儿,鼓舞跳梁前致辞。应似凉州未陷日,安西都护进来时。”李端《胡腾儿》更有诗言:“胡腾身是凉州儿,肌肤如玉鼻如锥。桐布轻衫前后卷,葡萄长带一边垂……”
蒙元时期(公元1226年-1368年)中亚人蒙古族于13世纪初在蒙古草原兴起,1206年,成吉思汗建立蒙古国,成吉思汗及其子孙通过一系列的战争,不仅消灭了西辽、西夏、金、大理、南宋而统一中国,蒙古的铁骑还横扫整个大陆和东欧,从而建立了东起鄂霍次克海、西至多瑙河横跨亚欧大陆的蒙古帝国。
蒙古人在西征的过程中,将征服地大批具有生产、作战能力的工匠、士兵、学者、青年男子和妇女、儿童掳获,迁徙到东方,从青壮年中挑出一些人,编为签军,加入蒙古军队。根据相关方面统计,蒙古人共从中亚掳掠了100万左右人口(该数据为蒙古人西征前军队总数的15万左右的7倍)来到中国,开始了中亚人在中国的民族变迁过程。1226年蒙古军队攻占西凉府(今武威),1227年灭西夏,河西走廊成为蒙古大汗的控制地区。1229年成吉思汗之子窝阔台继位为大汗,将其次子阔端封于西凉为中心的西夏故地。而阔端的部众之中有许多来自中亚签军,这些属于欧罗巴种的色目人,长驻武威、永昌一带,对当地人的血统有一定的影响。
汪受宽教授指出,河西走廊是东西方交流陆路的必经之地,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使以河西及宁夏为主的甘肃行省成为被蒙古人掳掠的中亚人的最早聚散地,同时也是东来中亚人的居留地,仅在“肃州(今酒泉)东关内两条各一里多长的街道上经商者‘番回居大半’”。
2. 昆仑山8.1级地震遗址在什么地方
地理位置抄:中国青海省昆仑山口西
震中经纬度:北纬36.2度,东经90.9度
昆仑山地震是指2001年11月14日17点26分发生在北纬36.2度,东经90.9度的震中位置在中国青海省昆仑山的里氏8.1级的地震。是建国以来中国大陆内部震级第二大地震,仅次于1950年8月15日西藏墨脱8.6级地震。青海、四川、甘肃部分地区有震感。至11月15日上午11时,震区还连续发生多次余震,致使青海主要震区部分房屋倒塌,青藏公路(国道109线)多处断裂,昆仑山出现一条大裂缝带。昆仑山8.1级地震破裂主要由北西西向左旋走滑主地震破裂,北东东向张扭性分支地震破裂,地震鼓包,张扭性裂陷规律性组合而成。地震位置较为偏僻,未发生人员伤亡。
3. 青海的外星人遗址和昆仑山死亡谷究竟是怎么回事
德令哈外星人遗址
▲昆仑山死亡谷西部的水利枢纽
地质考察队曾探测到该地区磁异常,越往深处走越强烈。电磁场与云中电荷互相作用形成雷电云,专门袭击奔跑的动物。这种推测虽有一定的道理,但解释不了无雷电时人畜死亡现象。
4. 中华民族的神祗在昆仑山,在昆仑山上有遗址吗
有遗址...虚无缥缈 有缘者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