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游记遗址 » 乐山导游记

乐山导游记

发布时间: 2021-01-11 23:46:19

『壹』 乐山大佛导游250字作文。

这个暑假,我和爸爸去了世界闻名的乐山大佛,那里的大佛可真大真壮观啊!专

我和爸爸刚从凌云寺出属来,就看见了大佛那巨大的头。大佛的头可大了呢!有14.7米。大佛的耳朵可大了,有7.7米。哇!姚明都没有他一个耳朵这么大。鼻子和眉毛都是5.6米的。

我从沿着山边的小道走下去。我往山下一看,天啊!这么高,看得我腿直发抖,这更让我明白了大佛有多么高。

到了山下,我和爸爸再抬头看大佛的时候,连大佛的眼睛都看不见了,看得最多的而是高高的腿。再看,大佛犹如一座与无论比的天神。爸爸告诉我:“大佛一共有71米,连手指都有8.3米呢!

乐山大佛的建造这是海通,他在修大佛的时候,很多人来找他要钱,可海通却说:“自目可剜,佛财难得”。海通这种精神深深地打动了我,我以后要向他学习。

『贰』 乐山大佛导游词

导游词一:游客们,今天我们参观的就是世界上最大的弥勒佛石像—乐山大佛。乐山大佛坐落在我国四川省西南部,周围便是岷江、青衣江、大渡河这三条大江,统称“乐山三江”。它通高71米;肩宽24米;耳朵有7米长,每个耳朵能钻进去两个人;它的眼睛和嘴巴长3.3米;眉毛和鼻子的长度是5.6米。令人想不到的是,它头的直径竟有10米,有5层楼那么高呢!而它的手指却有8.4米长,不要说与大佛比,就是个大佛的手指比,你也小得不得了。它的膝盖到脚背总长28米,脚宽8.5米,如果人挨人站着,它的每只脚可以站100多人呢!乐山大佛头上的发髻有1021个。人们说它:山是一尊佛,佛是一座山。乐山大佛建于公元713年,可以计算一下,乐山大佛已经矗立在这1200多年了!乐山大佛两侧的岩石叫做“红砂岩”,是一种容易风化的岩石。乐山大佛为什么能保存1200年呢?因为它的位置处于凌云山西面阴坡处,周围林木稠密,地质结构稳定。乐山大佛是一个名叫海通的和尚发起建造的。当时,岷江水势汹涌,常常淹死过路的行人。海通和尚不忍心看下去,于是便筹集巨款,修筑乐山大佛,愿它能抵住这汹涌的江水。当时,一名财主想得到这笔巨款,当海通知道了他的想法以后,便对财主说:“我宁愿把我的眼珠挖下来,也不会给你这笔钱。”他见财主不信,便用双手挖下了自己的眼珠。财主见了,吓得魂飞魄散,这才打消了念头。过后,海通又号召了很多人来修筑乐山大佛。就这样,人们一锤锤地修造了90年,乐山大佛才修筑成功。今天的介绍就到这里了,希望我的介绍能给大家留下深刻的印象。导游词二:各位游客:大家好!欢迎各位到乐山大佛景区来观光旅游。现在我们看到的就是举世闻名的千年古佛——乐山大佛。它是世界上最大的一尊石刻弥勒佛,通高71米,肩膀的宽度是24米,头的直径是10米,耳朵有7米长,嘴巴和眼睛的长度是3.3米,眉毛和鼻子的长度是5.6米,颈高3米,指长8.3米,从膝盖到脚背28米,脚的宽度是8.5米,头上的发髻有l021个。乐山大佛雄伟壮观,人们形容它:“山是一尊佛,佛是一座山”。乐山大佛始建于唐玄宗开元初年(也就是公元713年),竣工于唐贞元十九年(公元803年),大家可以计算一下,乐山大佛矗立于此已经1200年了。设计现在请大家看一看大佛两侧的岩石。这种岩石叫红砂岩,是一种质地疏松,容易风化的岩石,乐山大佛就是在这种岩石上雕刻而成的。那么大佛为什么能历经1200年“风雨不动安如山呢”?首先我们看一下大佛所处的位置。 打字很累的,但能帮到你还是很高兴。望你采纳哦!

『叁』 介绍乐山大佛,导游词

各位游客朋友: 大家好。今天我带大家参观的就是闻名遐迩的世界第一大石刻佛像----乐山大佛。乐山大佛地处四川省乐山市,岷江、青衣江、大渡河三江汇流处,与乐山城隔江相望。游客朋友们:乐山大佛是世界遗产,请大家不要在大佛上乱写乱刻,也不要任意攀爬,时值旅游旺季,请你时时留意自己的随身物品,注意安全。今天我们的参观游览线路是:先沿着游道登凌云山参观大佛头部,接着沿九曲栈道而下“临时抱佛脚”,再回到凌云寺游览后返回停车场。游览时间约3小时。 据考证:佛像开凿于唐玄宗开元初年,也就是公元713年,海通和尚为了治理水患,自剜双眼发起了大佛的修建;法师圆寂后,剑南西川节度使章仇兼琼继承了对大佛的修建;在章仇兼琼被调回京城后,继任者韦皋不仅捐出了自己的俸金,还奏请朝廷动用了麻盐税款,终于在公元803年竣工。,历时90年,工程相当浩大。一千多年来,乐山大佛阅尽多少人间春色,经历多少朝代更迭,依旧肃穆慈祥,1996年,乐山大佛与峨眉山一道,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自然与文化》双遗产目录。
乐山大佛为何享誉世界,我想应该归功于它的两个其他大佛所无法取代的特色吧。所谓“大佛”,到底有多大呢?山西大同云冈石窟佛大吧?但乐山大佛是它的三倍;阿富汗的巴米扬大佛通高53米算大了吧?但乐山大佛比他还要高出18米。当代诗人戈壁舟曾经赞誉:“山是一尊佛,佛是一座山。带领群山来,挺立大江边。”是对他最贴切的形容了;其次,一千多年的沧桑变化,乐山大佛依旧巍然不动,为什么呢?这就不得不提到他巧妙的排水系统了。清代诗人王士祯有咏乐山大佛诗“泉从古佛髻中流”。可见施工技艺之巧妙。现在就请大家仔细端详这尊大佛。大家可以看看大佛头顶的发髻,猜猜有多少个呢?1021个!不可思议吧?这是1962年维修时,以粉笔编号数清的。这些发髻远看与头部浑然一体,实则是以石块逐个嵌就的。近看就可以看到每块螺髻根部裸露处,有明显的拼嵌裂隙,无沙浆粘接。大家再看他的耳朵。耳朵有7米长,可以站两个人呢。大佛右耳耳垂根部内侧,有一深约25厘米的窟窿,维修工人曾从中掏出许多破碎物,细看乃腐朽了的木泥。这说明南宋范成大在《吴船录》中记载“极天下佛像之大,两耳犹以木为之”是真的。由此可知,长达7米的佛耳,不是原岩凿就,而是用木柱作结构,再抹以锤灰装饰而成。可见古代人们的智慧不可估量。大家再仔细看看他的胸部,看到什么了吗?据1962年维修的负责人介绍,当时发现大佛胸部有一封闭的藏脏洞。封门石竟是宋代重建天宁阁的纪事残碑,但不知何年,因何原因,这天宁阁的纪事残碑唐竟然嵌在了大佛的胸部,千古之谜,谁人能解?维修者将此残碑移到海师洞里保存,可惜1966年被人毁掉了。 相传,当年海通大师和石匠石青为了降伏妖龙,治理水患,经过千辛万苦才开始了对大佛的修建,石青冒着生命危险在风雨中凿刻排水系统,海通大师更是用“自目可剜,佛财难得”来保证了大佛的顺利修建。那么现在有个小小的问题要考考大家了:乐山大佛从凿好到现在到底有没有镇住这三江水患呢?!当然是镇住了!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有三点:第一,乐山大佛是依山而凿的,当时凿下的大量石块填入了江中,相对提升了河床的高度,减少了地下暗流漩涡的存在。其二,当时是佛教极其兴盛的时代,而修凿了一个山一样大的大佛,在人们看来佛越大佛法就越大,因此有了心理慰藉,减少了恐慌。第三,乐山大佛作为一个很好的航标端坐于三江交汇口,无论行船从哪个方向过来都可以很清晰地看到大佛的位置。由此三点,我们可以说乐山大佛是真正的镇住水患了。好了,请大家随我沿栈道走下大佛去细细了解吧。 有不完善的地方,你自己可以改一下。

『肆』 乐山大佛导游词50字长就50字

乐山大佛景区位于乐山市郊,岷江、青衣江、大渡河三江汇流处,与乐山城回隔江相望.
凌云山答紧傍岷江,上有凌云寺,建于唐代.依山开凿大佛一座,通高71米,脚背宽8.5米,为当今世界第一大佛.大佛为唐代开元名僧海通和尚创建,历时90载完成.大佛为一尊弥勒座像,雍容大度,气魄雄伟,被诗人誉为“山是一尊佛,佛是一座山”.
近年,发现了以乌尤山、凌云山、龟城山构成的乐山巨形睡佛景观,隔江望去,酷似一巨大佛像仰卧于三江之上,卧佛直线长1300多米.巨型卧佛的发现,为大佛景区更添魅力.

『伍』 乐山大佛的导游词

各位旅客朋友们:

大家好!

乐山大佛具有一套设计巧妙,隐而不见的排水系统,对保护大佛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在大佛头部共18层螺髻中,第4层、第9层和第18层各有一条横向排水沟,正胸有向左侧也有水沟与右臂后侧水沟相连。两耳背后靠山崖处,有洞穴左右相通;胸部背侧两端各有一洞,但互未凿通,

这些水沟和洞穴,组成了科学的排水、隔湿和通风系统,防止了大佛的侵蚀性风化。

沿大佛左侧的棱云栈道可直接到达大佛的底部。在此抬头仰望大佛,会有仰之弥高的感觉。坐像右侧有一条九曲古栈道。

栈道沿著佛像的右侧绝壁开凿而成,奇陡无比,曲折九转,方能登上栈道的顶端。这里是大佛头部的右侧,也就是凌云山的山顶。

乐山大佛是一尊弥勒佛。唐代崇拜弥勒佛。佛经说弥勒出世就会“天下太平”,武周时期,武则天曾下令编造了一部《大云经书》,证明她是弥勒转世,百姓对弥勒的崇拜帮助她在男尊女卑的封建时代登上帝位。

布袋弥勒佛是根据中国五代时期的一个名叫契此和尚的形象塑造而成的。契此是浙江奉化县人,乐善好施,能预知天气和预测人的吉凶,经常拿着一个布袋四处化缘。

在逝世前他曾说“弥勒真弥勒,化身千百亿,时时示世人,世人自不识”,因而大家都认为他是弥勒佛的化身,寺庙里的弥勒佛也塑成了他的形象——一个笑口常开、大肚能容的布袋和尚。

『陆』 乐山大佛导游词怎么写

写自己叫xx,可以叫我小(姓),我们今天来到乐山大佛,现在就去看看吧!
(乐山大佛的样子)。
(乐山的佛的作用)。
(乐山大佛的传说)。
(导游的提醒不要xx(干吗)。

『柒』 乐山大佛导游词要有提示游览注意事项的350字

Hi,大家好抄,我就是你们的袭导游,欢迎你们来参观乐山大佛。
乐山大佛的历史有一千多年了,尽管大佛崖壁上数百种石刻,数千尊造像风化严重,但从幸存的部分石刻中,犹能窥见盛唐风貌,其工艺之精妙,堪与甘肃墩煌,洛阳龙门和山西云冈等地的石刻辘美。
乐山大佛地处四川省乐山市郊,岷江,青衣江,大渡河三江汇流处,与乐山城隔江相望。乐山大佛雕凿在岷江,青衣江,大渡河汇流处的崖壁上,依岷江南岸凌云山栖霞峰临江峭壁凿造而成,又名凌云大佛,为弥勒佛坐像。乐山大佛是唐代摩岩造像中的艺术精品之一,是世界上最大的石刻弥勒佛坐像。大佛双手抚膝正襟危坐的姿势,造型庄严,排水设施隐而不见,设计巧妙。佛像开凿于唐玄宗开元初年,是海通和尚为减杀水势,普渡众生而发起,招集人力物力修筑的至唐德宗贞元19年完工,历时90年。被诗人誉为“山是一尊佛,佛是一座山。”乐山大佛景区由凌云山,麻浩岩墓,鸟龙山,巨型卧佛景观等组成,面积约8平方公里。景区属峨眉山风景名盛区范围,是国家4A级风景名胜区,闻名遐区的风景,旅游盛地。
谢谢你们来参观乐山大佛,欢迎你们下次再来。

『捌』 乐山大佛导游词120多字作文

长大是一场必复经的苦旅,它制既是一段过程,也是最终的目的地。就像剥蒜一样,一片一片剥落下来,那些曾经经历过的磨难成了一条条清晰的纹理,印记在我们心头怎么也抹不掉。而最初的我们也就被后来的世俗一层层包裹起来,显得臃肿笨拙,那稚嫩的双眸也被世俗所蒙蔽,变得浑浊模糊。再也得不到那些温暖的回眸,曾经嘴角易浮的纯真少年再也扬不起那单纯的头颅。在重压之下,一切挣扎都显得苍白而无力。
长大是一场无需解释的蜕变,这蜕变必然打破幸福,经历痛楚,百转千回之后,萦绕在

『玖』 求峨眉乐山简单的导游词

峨眉山地处中国四川的西南部,在青衣江、大渡河之间拔地而起。这里云雾缭绕气象万千。最高峰万佛顶,海拔三千零九十九米。传说这座大山是远古时期一位石匠的杰作。他用神锤神针,把女娲补天剩下的一块石头雕成这座雄奇巍峨的大山。远远望去,山势飘逸。又好似姑娘的两道秀眉目,因此石匠为它取名“峨眉山”。

峨眉山是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佛教中普贤菩萨的道场。

为什么峨眉山会成为佛教名山?又为什么这里会成为普贤菩萨的道场呢?其实峨眉山最初为人们所知并非佛教而是道教。这里曾是道家看好的风水宝地。是修炼成仙的理想居所,被道教奉为第七洞天。

传说这块石上所刻的“大娥”两字就是出自一位名士之手。公元九世纪未,一位道骨仙风的长者来到峨眉山。他成天访仙问道采药炼丹。闲暇之余常在这块巨石之下习武炼丹。这个人就是被道家奉为北五相的吕洞宾。

吕洞宾道号纯阳子。后人为纪念他,专门建起了这座纯阳殿。是娥眉山中最负盛名的道观。殿后的山坡上如今还保留完好。石碑记载了道教往日的辉煌。

然而不久,峨眉山的平静,却被传说中的一个老药农的奇遇改变了。一天清晨,年过花甲的蒲公象往常一样上山采药。突然他发现地上有一行大如茶盘、状如莲花的脚印。蒲公沿着这奇特的脚印一直追到山顶,脚印却消失了。随后伴随一阵天簌之音,茫茫云海中升起一轮五彩缤纷的光环。光环中有一头长着长长鼻子的白象,托着一位头戴金冠手握如意,盘腿座在莲花台上的菩萨。惊恐万分的蒲公倒头便拜。事后蒲公经一位高僧的点拔,才知道那就是佛教中的普贤菩萨的瑞相。后来他在发现普贤菩萨瑞相的崖顶,修建了一座专门供奉普贤菩萨的寺院,后人取名初殿,自己也皈依了佛门,这年是公元63年。从此峨眉山开始了长达一千多年的普贤菩萨信仰。

普贤菩萨在峨眉山显相三百年后,高僧慧持不远万里,专程来到峨眉山朝拜。他发现息心岭一带地势宽广群峰环绕,是个修建寺院弘扬佛法的好地方。公元399年慧持在这里建造了这座普贤寺。这是峨眉山山上唯一一座以普贤法号命名的寺院。从此普贤的命运与普贤道场的兴衰紧紧联在一起。

佛教的进入打破了道教在峨眉山的一统天下。同时也拉开了峨眉山上佛道之争的序幕。

白蛇传的故事源于峨眉山一个古老的传说。传说中的白娘子是峨眉山上修炼千年后得道的蛇仙。她和青蛇幻化成人形从峨眉山来到杭州西湖。白娘子偶遇书生许仙,两人一见衷情结为夫妻。本以为从此可以幸福美满白头偕老。谁曾想遇见了和尚法海。这个和尚使他们的命运发生了巨变。尽管白蛇早已得道成仙,并幻化为漂亮的女子。但她还是没能抵挡雄黄酒的药力。白娘子喝下酒后,很快显出了原形。发现真相的许仙被吓得魂飞魄散奄奄一息。白娘子历尽艰幸盗来仙草救了许仙的命,却挽回不了他的心。许仙最终皈依佛门,跟随法海和尚去了金山寺。白娘子与法海和尚争夺许仙,就象现实生活中佛教与道教争取更多的信徒一般。佛教提倡的众生平等和普贤菩萨提倡的“脚踏实地、注重实践”,既通俗易懂又易于修行,非常适合世俗常人的心态。比起道家的羽化成仙更为实际,更容易让普通百姓接受。峨眉山的佛教渐扩展自己的地盘。山中的道士有的远走他乡,有的干脆改信了佛教。普贤道场信者如云香火鼎盛。

此时戏中的白娘子已回天乏术,但为了抢回许仙她孤注一掷。使出浑身解数兴风作浪,水漫金山寺。白娘子和法海和尚各显神通。然而固然有千年道行白娘子,最后还是被法海收入钵盂中,镇压在雷峰塔下。就象白娘子拼命抢救自己的爱情那样。在峨眉山,道教做为本土宗教也竭尽全力维护着自己原有的地位。斗争也由此进行得更加的激烈。

唐会昌五年,即公元845年。当朝皇帝推崇道教。于是朝廷下令废除寺院驱逐僧尼,禁止佛教传播。佛像被毁,溶化钟器用来铸造钱币。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会昌灭佛”。会昌灭佛持续了十年之久。峨眉山的佛教遭受重创。普贤寺也未能幸免。

公元874年新皇帝继位。开明的宗教政策,使峨眉山的宗教重新迎来了一个发展的机会。这一年有一个叫慧通的和尚来到了峨眉山。满目疮痍的普贤寺使他心痛不已。于是他劝说自己的妹妹慧续法师上山,重修普贤寺共振普贤道场。慧续也就因此成为了进入峨眉山的第一位比丘尼。

普贤寺做为普贤道场最具代表性的寺院,经过整修扩建在公元876年重开山门。为了让普贤寺从此远离火光之灾。根据中国的五行学说中的水能克火之意,改名为白水寺。宋朝时又改作白水普贤寺。从此峨眉山中的佛教寺院越建越多,普贤道场重新兴盛起来。白蛇传故事的一波三折,巧妙折射出了峨眉山上的佛教逐渐取代道教的那段历史。尽管道教在峨眉山的影响比佛教较早。但是,由于普贤信仰迅速兴起和普及。道教退出了峨眉山的中心地位。众多的道观相继改成了寺院,形成了佛教独尊的局面。

白蛇传故事的结局在峨眉山还有另一个版本。经普贤菩萨的点化,白蛇和青蛇化作了牛心亭前的白龙江和黑龙江。奔流不息的江水冲刷着坚硬牛心石,仿佛在告诉世人,她们已皈依了佛门终成正果。

公元一世纪,也就是蒲公巧遇普贤菩萨瑞相的同时。一些佛教徒在峨眉山的东面凌云山麻浩崖壁上雕刻了这尊世界上现存最早的佛像。五百年后,凌云山上又一次响起了铁器的叮当声。好奇的人发现,正在指挥众人开山凿壁的是一个叫海通的和尚。

凌云山位于峨眉山以东三十多公里的乐山境内。山下就是岷江、青衣江、大渡河三江汇合处。每当雨季来临。肆虐的洪水象脱缰的野马横冲直撞。吞没农田和房屋,百姓苦不堪言。此时普贤菩萨进入一个兴盛时期。此情此景促进海通禅师立下一个宏愿“在凌云山上开凿一尊与山齐高的大佛像,凭借佛的威力,镇伏洪水保佑苍生。”。由此,这个注定让后人惊叹的浩大工程在公元713年开始了。

在大佛的后面有一个山洞叫海师洞。当年开凿大佛时,海通就一直住在这个山洞里。为了保护修建大佛募集到的资金,海通愤怒地刺下自己的眼睛,也因此吓跑了前来勒索的贪官。每天,海通都要柱着拐杖,由小和尚搀扶着来到工地。他说“我虽然看不见,但要听着把大佛建成。”。可是,大佛的头像刚刚刻完,海通就园寂了。接替海通工作的章仇××也上调离任。后经剑南西川节度使韦皋大力资助。这项艰巨而又漫长的工程,才又得以继续进行。

唐德宗贞元十九年,即公元803年。这尊凝聚着三代人心血的佛像终于完成,取名乐山大佛。此时距海通和尚最初开凿大佛已经过去了整整九十年。乐山大佛的建成,与峨眉山普贤道场的兴盛一起迎来了佛教在中国西南方鼎盛时期。

乐山大佛通高七十一米,是世界上最高的弥勒座像。它代表未来,象征光明吉祥和希望。刚刚凿刻好的大佛,不是我们今天看到的这个样子。它身穿樱珞披肩金碧辉煌,端座在为之避风挡雨的十三层木制楼阁大像阁内气势恢弘。公元十三世纪未,大像阁不幸毁于战火,乐山大佛从此裸露在风雨之中。

直到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一个游客偶然间发现凌云山和周边的几座山峰恰巧组成一个仰面而卧的巨型睡佛,大佛恰巧立座于睡佛的心胸部位。这一发现印证了佛教所谓‘佛在心中’的古老圣喻。佛是一座山,山是一尊佛。睡佛怀拥大佛座东西面与峨眉山遥相呼应,形成世上罕见的佛教人文景观。

峨眉山虽地处中国偏远西南。但是普贤道场的兴盛历代受皇帝的重视。公元980年,宋太宗的一道圣旨给峨眉山带来了一场巨变。在这年秋季一个难得的睛天里,普贤寺的高僧 茂真和尚急匆匆的下山了。尽管不知其中原由,茂真还是昼夜兼程,匆匆来到了千里之外汴京。茂真和尚来到皇宫后,宋太宗请出了身怀六甲的皇后。原来宋太宗皇帝求子心切,想请 茂真和尚算一算皇后是否能为他生一个太子。茂真和尚沉吟许久终于答应了。他奏请皇帝准许他做三天佛事。皇帝答应了。茂真和尚率领百名僧众举行了隆重的法会。三天三夜日升日落。茂真一直在普贤菩萨像前焚香颂经。第四天佛晓,皇宫上空出现了一片金色祥云。没过多久,皇后果然生下了一个男孩,就是后来宋真宗赵恒。太宗喜得贵子,对普贤菩萨深信不凝。可是他那里知道,茂真和尚出家之前曾经还是一位颇有经验的医生,为了感谢普贤菩萨的恩德,。太宗皇帝御赐三千两黄金在普贤寺铸造普贤菩萨铜像。这座铜像高7.85米,重62吨。头戴金冠的普贤菩萨端座于白象背负的莲花台上。它造型精巧,比例匀称。无论是体积重量,还是工艺水平都堪称绝世之作。随后太宗皇帝还御旨:全山各寺都要供奉普贤菩萨。并特别增设了官员驻扎在普贤寺,掌管全山宗教事务。从此峨眉山与山西武当山、安徽九华山、浙江普陀山并称为中国佛教的四大道场。

公元1600年,明朝神宗皇帝继位后。两次下旨拔款重修普贤寺。重修的普贤寺为了避免发生火灾。四壁都由红砖砌成没有用一根木材,人称无梁砖殿。砖殿园顶方墙,直观而又朴素的反映出天圆地方中国古代的宇宙观。墙上一千多尊铁制佛像围绕着当年宋太宗御赐的普贤菩萨的铜像,象征着普贤菩萨与三千弟子永驻峨眉山这片净土。无梁砖殿建成时,恰逢慈圣太后七十大寿。于是明宗亲笔御题“圣寿万年寺”,取代沿用了一千多年的寺名。同时神宗皇帝还特意赏赐了一枚“普贤愿王之宝”的金印。这枚金印,加上从斯里兰卡请回的嘉叶佛舍利和缅甸国王赠送的贝叶经,并称为万年寺镇山三宝。从此万年寺在峨眉山普贤道场的诸多寺院中,占据了中心地位声名远播。

四百多年来,无梁砖殿经历了大小十八次地震均安然无恙。公元1946年,万年寺又一次遭受灭顶之灾。其它建筑均遭大火化为灰烬。只有砖殿保护着普贤菩萨铜像巍然屹立在一片废墟之中。

到了明清两朝,峨眉山全山供奉有二百六十多座寺院,供奉着近三百尊普贤菩萨塑像,常年有数千僧尼吃斋念佛,居士信徒不计其数。普贤菩萨道场的香火达到了它的顶盛时期。

日月轮回,千古流传的白蛇传仍在吟唱着。自从蒲公当年见到普贤菩萨的瑞相之后,光环依旧,菩萨就再也没有现身。人们把这稀世罕见的灿烂光环叫作佛光。佛光在翻滚的云海中幻化一个佛的世界,僧侣们为自己构铸了一个圣洁的精神乐园。拥有亿万年生命的峨眉山淋浴在霞辉璀璨佛光里,深含着佛是一座山、山是一尊佛禅机。

『拾』 大家好!请帮帮忙!请你们告诉乐山大佛导游词怎么写350字的

Hi,大抄家好,我就是你们的导游,欢迎你们来参观乐山大佛。
乐山大佛的历史有一千多年了,尽管大佛崖壁上数百种石刻,数千尊造像风化严重,但从幸存的部分石刻中,犹能窥见盛唐风貌,其工艺之精妙,堪与甘肃墩煌,洛阳龙门和山西云冈等地的石刻辘美。
乐山大佛地处四川省乐山市郊,岷江,青衣江,大渡河三江汇流处,与乐山城隔江相望。乐山大佛雕凿在岷江,青衣江,大渡河汇流处的崖壁上,依岷江南岸凌云山栖霞峰临江峭壁凿造而成,又名凌云大佛,为弥勒佛坐像。乐山大佛是唐代摩岩造像中的艺术精品之一,是世界上最大的石刻弥勒佛坐像。大佛双手抚膝正襟危坐的姿势,造型庄严,排水设施隐而不见,设计巧妙。佛像开凿于唐玄宗开元初年,是海通和尚为减杀水势,普渡众生而发起,招集人力物力修筑的至唐德宗贞元19年完工,历时90年。被诗人誉为“山是一尊佛,佛是一座山。”乐山大佛景区由凌云山,麻浩岩墓,鸟龙山,巨型卧佛景观等组成,面积约8平方公里。景区属峨眉山风景名盛区范围,是国家4A级风景名胜区,闻名遐区的风景,旅游盛地。
谢谢你们来参观乐山大佛,欢迎你们下次再来。

热点内容
一部国外电影,一个老男人骑个摩托车 发布:2024-08-19 09:13:10 浏览:920
脖子上有睾丸是什么电影 发布:2024-08-19 09:03:17 浏览:374
变形金刚撒谁家的 发布:2024-08-19 08:43:06 浏览:478
美国男电影双胞胎 发布:2024-08-19 08:42:20 浏览:764
黑人橄榄球少年收养电影 发布:2024-08-19 08:25:26 浏览:918
夏目哉大片 发布:2024-08-19 08:09:22 浏览:806
他第一部出演的电视剧是,的英语 发布:2024-08-19 08:07:54 浏览:654
电影检索 发布:2024-08-19 07:48:52 浏览:198
谁有视频 发布:2024-08-19 07:41:55 浏览:141
成龙香港鬼片电影大全 发布:2024-08-19 07:39:46 浏览: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