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写游记
『壹』 游记怎么写
1.首先游记可以有日记的方式,就是流水账的表达,至少要把游的地方的事情给大致描述出来,先把人物,时间,地点,交通,和背景等介绍在前面,要让读者(读者也可以是自己)知道有一个框架,就是一群人或者一个人,在什么时候通过什么样的方式去了什么地方,有个这个框架,一切就会很清楚,然后就可以开始正文了。
2.游记的地方经常是自然景观,也可以是非自然景观,但是如果去参观可口可乐工厂,也是可以写成一篇游记的形式,就是对象可以是很多东西,也可以把旅游的过程描述成游记。
3.一定需要介绍此次出行的目的,可以是因为天气好,或者因为有空,或者因为一个什么原因而有了这次出行的计划,这样才可以清楚地渲染整个框架,而不至于很唐突的说就是一次出行,会显得更加真实。
游记,可以叙述多议论少,可以夹叙夹议等,但是如果议论占了全部篇幅就不太好,去玩了什么,看到了什么是必须要先说清楚的,不一定非得要按照时间顺序,但是一定要描绘好景点,比如一次去爬山为例,就要说看到的景色,路上遇到的故事,看到的山、树什么的。尽量要描述清楚那个地方,让读者有代入感,知道去了哪里,就好像读者也看到了一样。
(1)这样写游记扩展阅读:
写游记,最重要的是写出自己内心的想法,而不是将其他人的东西东拼西凑地搬过来。这样并没有什么意义。如何将自己内心中的想法准确表达出来,这是小编下面与大家讨论的主要问题。
一篇对人们有意义的游记应该是包括了出行前,出行中,出行后三个部分。很多人写游记都只会写出行时发生的事情。但是,出行前的准备也是很重要的。出行前所考虑的东西要更多,要了解出游地的天气状况,了解风景区及其路线,还有了解一些风土人情等等。但也不必写得太过于详细,简单交代如何制定自己出行线路就好,毕竟文章主要部分在出行时。
现在说出行时,来到一个地方,免不了吃吃吃,把好吃的东西拍下来,分享给读者,文章也很有吸引力。看见风景,不要只上传照片,让人们了解这个地方的最好方式,是告诉人们这个地方曾经发生了什么。比如说广西桂林市兴安的灵渠,就是秦始皇开凿运河时留存下来的。景区里面的飞来石,相传是白鹤大仙飞石镇妖。虽然只是个传说,但也为人们了解景区提供了更多的资料。
参考资料网络-游记
『贰』 写游记开头怎么写
如果写游记的话,有多种选择。例如用“去桂林山水的游记”为例:
第一种:开门见山形式。
例子:早就听说桂林山水的大名了,这个假期,爸爸妈妈就带我去了风景优美,景色秀丽的桂林。
第二种:修饰手法(比如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
例子:(排比)黑暗中,快乐是灯塔;沙漠中,快乐是甘泉;童年中,快乐是糖果......而在我心中,快乐,还是那次难忘的桂林之旅。
例子:(比喻)桂林的山水像中国的仙女一般,那么优美有那么秀丽。这次假期,我就去了桂林,去拜访了这“中国的仙女”。
第三种:歌词引入或者名言引入。
例子: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这个假期,我就去了桂林,看看这桂林山水究竟是怎么“甲天下”的。
『叁』 游记怎么写
一、什么是游记
游记,顾名思义,就是记游,也就是对一次出行、游览、参观……等的记录。在这里,游的含义有多种:游历、旅游、游玩、游览、参观、访问、考察等。
二、游记的分类
游记可以分为很多种。以记录行程为主的是记叙型游记;以抒发感情为主的是抒情型游记;以描绘景物、景观为主的是写景型游记;通过记游来说明一个道理的,是说理型游记。但是,不论哪一种游记,都是通过对自然风光、风景名胜、城市景观、景观中的人与事进行描绘,来达到记事、抒情、说理等目的。所以写作游记时,一定要具备“游”的记录,没有“游”,也就不会有“游记”。
三、游记的写作方法
不论是哪一种游记,在写作时都要注意以下几点:
1、游记中的线索
有人说,写文章如同串珠,没有一根线索将其中各个要素联结起来,这篇文章就会支离破碎,或者杂乱无章。写游记更是这样,一定要有一条合理的线索贯穿其中。这条线索也可以说是写作的顺序。
游记中,最常用的写作顺序就是行踪了,即按照游览的先后次序来写。比如一篇参观动物园的游记,就可以按照参观的顺序一一记述。此外,还有以景物的组织关系、方位关系等作为记游的线索的。我建议大家初学写游记时,一定要用一定的线索来组织文章,以求在一开始就养成条理清晰的写作习惯。
2、游记中的主体
主体指的是做这件事的人或集体,既然是游,就一定有游的主体。在游记的写作中,如果缺少了人,就与说明文或写景散文差不多了。对游记中主体的点明也有多种不同的方式,可以在一开始就点明,比如在一篇游记的开始,一位作者就这样写道:“今天,我们班的同学在班主任李老师的带领下参观了广州动物园”,点明游记的主体是“我们班的同学和李老师”;此外,游记的主体还可以在写作过程中自然出场,也可以在文章结尾指出。
3、游记中的写景
对景物的描写也是游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人是主体,景是客体。游记中的写景,应根据写作的需要,有选择、有重点地写。游记中的景物描写最好能够配合文章的主题。
4、游记中的地点
在写游记时,一定要注意说明游览或参观的地点,比如九寨沟、神农架等。
5、记游要分清主次
游记虽然是对游览过程的记录,却不是面面俱到的记录。游记中,重要的行程、有特色的景观、对表现文章主体有重要作用的事物等,要重点描写,其它的则应一笔带过,或者干脆略去不写。这样写出的文章,才会主次分明,主题突出,玲珑有致。
写游记应该注意的事项:
1、顺着游路写,条理清楚。
写游记跟写其他形式的记叙文一样,条理清楚是十分重要的。按游览路线的先后顺序,既点明游览点的名称,又要说明它们的空间位置,这样就能有条不紊了。
2、忌「头重脚轻腰肢细」的毛病。
写游记时,材料的取舍、布局应最先注意。很多人在不知不觉中会犯这样的毛病:
A:「头重」:不重要的起头太长,占了太大篇幅。例如:旅游的准备过程,连置装、买零吃、等,都要大肆记叙一番。
B:「脚轻」:收束快速。碍于全文已废话连篇、时间不够,便草草收场,或随便发表一些与名胜古迹毫无关系,无关痛痒的心得交代了事。
C:「腰细」:文中主要的中间段正是精华,却写得又短又少。而最关键的应是「到达目的地后的游览经过」,若是三言两语,不痛不痒,容易给读者一种「行色匆匆,一无所获」的感觉。
『肆』 如何写好游记
一、按游览的顺序写。我们在参观或游览一个地方时,是随着时间的推移、空间的转移而进行的,因此,我们必须以游览为线索,由先而后依次记述游览过程中所见到的景物,这样,读者才会对你游览的地方有一个清晰的、全面的印象。
二、写出景物的特点。大自然的景物各不相同,都有自身的特点,我们要认真回味游览时的所见所感,选取自己印象最深刻的或最有特色的景物,作具体地描写,并对重点部分进行生动细致地刻画。
运用联想,采用比喻、拟人等方法,将景物的特点写出来,使景物形象逼真,让读者宛如亲眼所见一般。
三、分清主次详略。我们在写游记时,面对繁多而又千姿百态的景点,美丽而又令人回味的山水,写什么好呢?这都必须根据文章的中心确定主次详略,把最具代表性的、最使自己激动、最令自己难忘的景物,当作主要内容,进行详细描述。
如景物怎样美、怎样奇,你和游人怎样感叹,你凝望着什么,展开怎样的想象等;次要景物可略写或不写,这样重点就突出,游记也就生动了。
四、融入真情实感。在描写景物的过程中,要把自己的思想感情融进文章的字里行间,做到既有所见所闻,又有所思所感,这样可以丰富文章内涵,深化习作主题,使文章更具感染力。
(4)这样写游记扩展阅读:
如果一定要给好游记界定个标准应该具备以下特质:
1. 美。
无论文、图,记录了旅行之美,让人“虽不能至,心向往之”。
2. 动情。
无论文、图,叙述了旅行路上的真实故事,细节感人至深。
3. 有趣味。
旅行通常充满美好,即便此行苦难忧郁,有趣味地表达是至高追求。
4. 有价值。
别担心“文笔不好”,攻略式的记录,细心的各类贴士,能无微不至地帮助到其他旅行者解读“未知”也是好文章。
5. 有情怀。
我们鼓励对风景的深入描摹,我们更提倡关注人的生活,四时之景不同,但人性之美不应季变幻。
参考资料:
网络-游记
『伍』 怎样写游记或参观记作文
学会写游记或参观记
学会写游记或参观记
随着生活的丰富多彩,我们常在老师的带领下,或节假日和爸爸妈妈一起,到某处去参观、游览,那里的景色,令人心旷神怡,那里的物品,令我们流连忘返,把这些内容记下来,就称为游记或参观记。如何写好游记或参观记呢?
(一)要定好游记或参观记的顺序。
游览一处名胜,参观一处地方,总不能想起什么就写什么,想到哪里就写到哪里,一定要有一个顺序,这样才能做到“言之有序”,常用的顺序有时间顺序:可以按时间的不同组织全文,使全文时间清晰、顺序清楚;也可以按地点的顺序:参观或游览了不同的地点,把每个地点的见闻和感受写清楚;还可以按参观或游览的顺序写,先参观游览的先写,后参观游览的后写,也能做到顺序清楚。
(二)要安排好文章的详略。
一篇游记或参观记,可能要记叙的不止一个地方,然而我们不能把所记叙的地方都详写,也不能都略写,那样,文章就缺少了起伏,就成了流水帐。这就要求有详有略,使文章有起有伏。如何确定详写的内容呢?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考虑,凡是符合以下之一的,或同时符合几点的,都可以做为详写内容。
1. 紧扣文章题目的内容应详写。题目是文章的眼睛,题目往往能提示文章的主要内容,凡是符合题目的内容,就要详写,这样才使文章的内容紧扣文题,不至于“下笔千言,离题万里”。例如,题目题《桂林山水》,那么桂林的山,漓江的水就必须详写,不然,内容和题目就不吻合了,至于其它的内容,都应略写,使文章详略得当。
2. 给你印象最深的地方要详写。
给你印象深就记得牢,在动笔时,所参观或游览的内容才能不时浮现在你面前,才能印象深,记得牢,写得详,不然,都是模模糊糊,怎能写详呢?
3. 最有特色的内容应详写。
写游记或参观记,就要写出所游览或参观之处的特色,这样,才能打动读者,因此,要紧紧抓住特点,进行详写,这样,特点才能突出,才能写出参观或游览之处的与众不同之处,才能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例如我们学过的课文《桂林山水》就紧紧抓住桂林山的“奇”、“秀”、“险”和漓江水的“静”、“清”、“绿”的特点,进行详细描写,使桂林的山水给人留下难忘的印象,而这些详写内容,正是别处的山水所不具备的,至于别处也常有的内容,作者就没有多费笔墨,这样就能特点突出。
4. 最能表现中心的内容要详写。
内容反映了中心,尤其是详写内容,它暗示了作者的写作意图,指示了文章的中心,因此,要详写,这样,才能使文章中心突出。例如《桂林山水》作者是为了赞美桂林山水的美丽,在天下属第一。因此,作者用大量的笔触,描绘出桂林山的秀美,漓江水的绚丽,使我们读后真地感受到“桂林山水甲天下”,“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很好地表达了文章的中心。
5. 别人了解少的内容可以详写。
不少同学,把别人烂熟于胸的内容,还不奈其烦地大写特写,其结果是费力不少,读起来索然无味,如同嚼蜡,只有抓住别人不了解或了解比较少的内容详写,读者才会有新鲜之感,才有吸引力。例如,老舍先生曾写过一篇《猫》,他并没有详写猫有胡子,猫爱吃鱼,猫的眼睛能根据光线的变化而改变,猫的脚上有肉垫,走起路来悄然无声……,因为,这些内容,大多数人早已知晓,作者紧紧抓住猫鲜为人知的特点——性格古怪做为详写内容,看后使我们长知识,又增加了对猫的了解,也更喜欢看。
(三)定下了详写内容,如何把详写的部分写详呢?同学们要注意以下几点:
1. 叙述得要清楚明白。
文章是写给别人看的,不是你看到的事别人全都看到,而要把你看到的清清楚楚介绍给读者,这就是叙述,一定要清楚、明白,让读者能看懂。
2. 描写得要详细、具体。
叙述只是告诉读者你看到了什么,只能给读者大概的印象,为了使印象清晰,让读者有身临其境之感就需要对所叙述的事物进行具体的描写,这样才能使事物给读者留下清晰的印象。例如鲁迅先生在《少年闰土》中叙述了农村夜晚有天空、圆月、海边、沙地和西瓜,使我们知道有什么,但到底什么样的,我们不清楚,紧接着,鲁迅先生对以上事物进行了描写,深蓝的天空,金黄的圆月,无边的沙地,碧绿的西瓜……,这样农村的广阔,美丽的夜景就出现在我们眼前。
3. 要适当地写出自己的所闻。
所闻能补充所见的不足,使所见更加丰富,生动,所闻可以指当时听见的,也可以是以前听说的或通过别的途径得到的知识,例如《少年闰土》中鲁迅先生写“剌猹”,在写“猹”时,写到“我不知道猹是怎么一回事,只知道它状如小狗而且很凶猛”就利用了所闻,把猹的样子和习性介绍出来。
4. 要及时写出自己的感受。
文章有感受才有感情,写文章就要表达自己的真情,这样,文章才能言之有情,才能拨动读者的心弦,例如《少年闰土》中鲁迅先生听闰土讲看瓜剌猹后,发出感叹,“啊,我从不知道西瓜有如此危险的经历,先前只知道它在水果店里出卖罢了……”表达出鲁迅先生对闰土知识丰富的赞美之情。
(四)要安排好文章的过渡。
游记或参观记不止记一个地方,那么这些地方怎么有机地衔接在一起呢?这就需要过渡。有了过渡,就能使内容之间衔接紧密,过渡自然,浑然一体,天衣无缝,过渡方法很多,常用的有以下几种:
1. 运用词语过渡。
有此顺序词是常用的过渡词,运用词语过渡,使文章顺序清楚,过渡自然。
2. 用承上启下的句子过渡。
在两个内容间,使用一个句子,使这个句子一半是承接总结上文的内容,一半是引起或介绍下文的内容。使两部分内容用这个句子有机地衔接在一起,这个句子我们称为过渡句。
3. 地点过渡。
这也是游记或参观记中常用的过渡方法。我们可以把从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的路线,地点弄清楚,然后组织成过渡句,例如,上面内容写了“划船”,下面准备写“游动物园”可写成“下了船,沿着石铺的小路,跨过一座石拱桥便来到动物园。”这样,就把两处内容很好地衔接起来了。
(五)要写出游览或参观的总感受,把文章推向高潮。
文章总应在高潮中结束,这样,才能使读者回味无穷,因此,在一篇游记或参观记即将结束后,也应写出这次游览给自己的印象或启迪,使文章在高潮中结束。
练笔:以“游×××”或“×××参观记”为题,写一篇游记或参观记,以落实以上讲的要求和技巧。
『陆』 怎么写游记的开头
提倡模仿。模仿是写作教学的必经阶段。对模仿这种方法的确认,来自于长期的思考和反复的实践。人们常常自觉不自觉地使用模仿来写作。
人尽皆知,学习绘画要求临摹,学习书法要求临帖。不管是学习国画还是学习西方画的创作,都要求学生首先把所有的绘画名作用心阅读一遍,然后还一定要精心地临摹相当数量的名作。自古至今, 模仿的例子可以说数不胜数,特别是不少大作家都是这样。
(6)这样写游记扩展阅读:
汉代杨雄以善于模仿出名。他的著作中《太玄经》模仿《易经》,《法言》模仿《论语》,诗赋模仿司马相如的作品。小小的王勃模仿瘐信的诗句“落花与芝盖同飞,杨柳共春旗一色”,写出名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中国古典四大小说都有比较清楚的模仿的著作或者底本。《红楼梦》模仿了《金瓶梅》。《西游记》和《三国演义》都有历代传下来的神话或者话本。郭沫若的诗歌模仿了歌德、泰戈尔和惠特曼三位世界大诗人的诗歌。
他还爽快地说:我有一个写作秘诀,就是先看人家的书再写。鲁迅的小说模仿了东欧的一些小说,据说在他的26篇小说中就有16篇属于模仿之作,最明显的是第一篇成名作《狂人日记》就和果戈里的一篇小说同名。
巴尔扎克的《高老头》,据人们研究,模仿了莎士比亚的剧作《李尔王》中的父女关系发展线索。文学传统中伟大的作家都不排斥模仿,我们更没有理由自负高傲地反对模仿。
阅读的内容,一是阅读哲学、政治、经济、文学等方面的社会科学书籍。二是阅读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书籍,文理兼通,尤其是阅读自己专业以外的书。三是阅读写作方面的书籍,揣摩名家的方法技巧。
阅读方式一是泛览。还可以称为博览,略读,通读,赏读等。陶渊明正是这样做的,“好读书不求甚解”。诸葛亮也是“观其大略”。阅读时候往往采用速读法,或者称跳读法。
巴尔扎克在《路易·拉别尔》一书中描写了这种阅读法:“他的目光一下子能抓住七八行,而且他的智力理解意义的速度是与眼睛的速度相等的,往往是一个唯一的词便能使他掌握全句的意义。”二是精读。还可以称为攻读,研读,熟读。
这是带着清醒的抽象思维的意识去阅读,以理解掌握书籍的内容。有的人还发展为抄读和诵读。尤其是诵读,可以说是对原著的一种再创造。
阅历。人们称为读“活书”,是读“自己的书”。鲁迅先生说,要“用自己的眼睛去读世间这一部活书”。阅历是写作的根本途径。写的都是个人在当代生活中的认识和感受。因此,古人常常强调“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阅历实际上是一生经历中的观察体验。观察是对事物外在形态及其所处环境从总体到局部的视觉运动。而体验则是自身在现实生活处境中的独特感受和发现。从记叙文体来说,观察成分多的文章多是报告文学一类的新闻或者应用文,注重认识的反映论。
不少偏重于题材新颖的小说实际上是这样的。而体验成分多的文章,向内心深处开掘,能够写出灵魂深处的东西,情绪气氛沉浸笼罩全篇。不管怎么说,阅历都是写作的根本的途径。
『柒』 怎么写游记
怎样写游记呢?
一、按游览的顺序写。我们在参观或游览一个地方时,是随着时间的推移、空间的转移而进行的,因此,我们必须以游览为线索,由先而后依次记述游览过程中所见到的景物,这样,读者才会对你游览的地方有一个清晰的、全面的印象。
二、写出景物的特点。大自然的景物各不相同,都有自身的特点,我们要认真回味游览时的所见所感,选取自己印象最深刻的或最有特色的景物,作具体地描写,并对重点部分进行生动细致地刻画,运用联想,采用比喻、拟人等方法,将景物的特点写出来,使景物形象逼真,让读者宛如亲眼所见一般。
三、分清主次详略。我们在写游记时,面对繁多而又千姿百态的景点,美丽而又令人回味的山水,写什么好呢?这都必须根据文章的中心确定主次详略,把最具代表性的、最使自己激动、最令自己难忘的景物,当作主要内容,进行详细描述,如景物怎样美、怎样奇,你和游人怎样感叹,你凝望着什么,展开怎样的想象等;次要景物可略写或不写,这样重点就突出,游记也就生动了。
四、融入真情实感。在描写景物的过程中,要把自己的思想感情融进文章的字里行间,做到既有所见所闻,又有所思所感,这样可以丰富文章内涵,深化习作主题,使文章更具感染力。
如果你注意了以上几点,那么,你一定会写出成功的游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