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洮马家窑遗址公园
A. 谁有马家窑遗址高清大图
B. 临洮有哪些景点
岳麓山公园:岳麓山公园位于临洮城东一里许,因宋代山上修建东岳庙而得名,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近年有识之士八方奔走,方为集资,对历史名山进行了全面规化和全方位整修,使这颗陇上名珠重新焕发出夺目的光彩。岳麓山雄伟挺拔,绿树成荫,是理想的游览胜地。富丽堂皇的山门,犹如飘带横贯山腰的洮惠渠,从山底就给岳麓山平添了几份壮观,几许骄美。沿新修的水泥台阶,越过穿云亭,便到东岩寺门首。东岩寺原为道教寺观。如今成了县博物馆。这里陈列着新石器时代斑烂多姿的马家窑文化、辛苦文化和寺洼文化的出土文物,其展品之精美,叫人叹慕不已,尤其是彩陶,品种之全、数量之多,在全国亦堪称一流。其它各个朝代的文物也令人目不暇接,叹为观止。拾级而上,就到了闻名遐迩的椒山书院。这里最早叫塔院。明代嘉靖年间,被贬官狄道的兵部员外郎杨继盛在这里兴办超然书院,聘请为师为蕃汉子弟讲学,后来杨继盛被严嵩诬陷致死,狄道人民为怀念他的功德,将超然书院改为椒山书院,并在此建立了椒山祠。椒山祠现存悬楼五间。登上悬楼,但见南屏黛色碧如玉,一脉洮水流入川。从凤台迤骊而上,甘南农民起义纪念馆赫然在目。这是为纪念震惊全国的甘南农民起义而修建的。省人民政府撰写的纪念起义的碑文,刻
在纪念塔上,字里行间,充满着对起义军领袖王仲甲、肋巴佛等人英雄事迹的褒扬和悼念。在椒山书院一侧,有一组亭台,与东岩寺成犄角之势。这些亭台中,这些亭台中,一览亭凌空绝顶,悬亭半悬空中,平添险绝情致。岳麓山顶,有烈士陵园,敬读刻在石碑上的先烈英迹,亦发摧人奋起和感到肩头的份量。山头的最南端,建有临洮儿女进新疆纪亭。岳麓山还有“龙泉涌月”的佳景和“东岩伏冰”的奇观,而每到春节,这里举行的灯展更是叫人流连忘返。成千盏各具特色的大型灯具,五光十色,美不胜收。尤其是冰灯,造型优美,晶莹剔透,光亮如玉,别具一番情趣。
哥舒翰纪功碑:当地人称“石碑观”,在临洮县城内南大街,坐北向南,有三面砖壁维护。碑额、碑身、碑座均为巨石制成。额高0.92米,已破裂为三块,并有残缺。碑身高4.25米,宽1.84米。额刻兽物跌裂怪形(似为雄狮,并有云纹),碑座共为五层,高2.4米。碑的正面刻隶书十二行,据说碑文为唐明皇御笔,字体秀丽。现存70余字,据张维《陇右金石录》考证:“此碑既录于金石略,又有哥舒二字,自系边人为哥舒翰纪功所作。观西鄙人哥舒翰纪功所作。观西鄙人歌:‘北斗七星高,哥舒夜带刀。至今窥牧马,不敢过临洮’之诗,盖边人之称韩深矣。唐初置临洮军于狄道,其后始移鄯州节度衙内。故此碑立于狄道。”哥舒碑为唐天宝八年(公元749年)所立。现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马家窑遗址:属于新石器时代文化遗迹。甘肃爷韶文化马家窑遗存,以最初在马家窑发同而得名,位于临洮县洮河西岸西坪乡马家窑村,北距县城10公里。该遗址包括了新石器时代较早期的“马家窑文化”和较晚期的“齐家文化”、更晚期的“寺洼文化”,并有仰韶文化的遗存。该遗址出土彩陶等遗物非常丰富,文化层厚0.3~0.5米,东西长350米,南北宽280米。马家窑遗址,属全区唯一的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辛店村东遗址:系晚于马家窑文化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是“辛甸文化”的命名地。包括郭家村的石家坪祁家孤遗址和辛甸村的骆驼崖遗址。祁家孤遗址,东西长500米,南北宽200米,骆驼崖遗址,东西长50米,南北宽150米。辛甸文化的遗存甚为丰富,灰层厚1米左右,遗物颇多。出土陶器几乎全为夹砂粗陶,彩陶器也很多,表面均施浅红色陶衣。除了彩陶,还有绳纹陶片和素陶片及很少的细泥陶片。辛甸村东遗址为省级文物单位。
寺洼山遗址:寺洼山遗址 系新器时代晚期的文化遗址。位于临洮县城北20公里,洮河西岸衙下乡衙下村。遗址的分布面积辽阔,南北长1500米,东西宽800米,为“寺洼文化”的命名地。除了寺洼文化外,还有丰富的新石器时代较早期的马家窑文化遗存。寺洼文化的器形以罐最多,鬲、鼎较少。陶器多为夹砂粗陶,表面磨光,劲部都有对称的双耳。高肩、深腹下杀,马鞍形口沿,平底,表面多为红褐色,间有褐色斑点。多为素面,少量有红色彩绘。器形、纹饰都具有辛店文化的特征。石刀两侧有缺口,石斧有肩。遗迹灰层断续相连,厚1米左右,陶片等遗物非常丰富。该遗址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战国秦长城及西端起点遗址:战国秦长城,始建于秦昭王三十七年(公元前270年)。首起今临洮县新添乡三十墩南坪北庄,进入峡口后,沿万长岭而下,越沟进入峡口乡后,沿万长岭而下,越沟进入八里铺乡。再经沿川、塔湾、东 铺、石家楼、尧店等8个乡界进入渭源县境。长城从新添乡三十墩望儿嘴至尧店乡长城坡东南出界,水平距离长41000米,起伏长度90华里。战国秦长城从临洮出镜,经渭源、陇西、通渭、静宁,进入宁夏回族自治区隆德、固原县境内,复入甘肃环县,一直往东北与陕西长城相连,势如游龙,奔腾于万山之巅,气势磅礴,雄伟壮观。至今残存地墙基、城障、关门、烽燧等遗迹尚十分明显。墙基宽约为14米,高0.5—3米,为夯土板筑,夯土层厚8—13厘米,暴露遗物甚丰,曾出土长达70厘米的筒瓦和5060厘米的板瓦,系筑长城用的构件。战国秦长城及其西端起点遗址举世瞩目,它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高度智慧的结晶,也是我们伟大祖国的象征。
龟石公园:黄河最大支流洮河流域的南屏山下,正在崛起一座风格独特,神妙奇异的旅游新景点——龟石公园,又称“神龟园”。这座“神龟园”,座落在洮河海巅峡附近的塔下王家村。那用十万颗洮河白石嵌镶成的“龟”子形园路,周围附近以绿色草坪和青松,巨型龟石就蹲卧在龟字中心的十字型水塘上。这人龟石重约1000公斤,头尾、背、腹、甲皆俱;龟背宽100厘米,身长100厘米,周边长427厘米,背上有乳白色与褐色水波状花纹,龟头呈锥形,头顶长65厘米,从头到颈环绕着30圈乳白与褐色的螺旋纹。更神奇的是,石龟嘴唇上下显露出几颗洁白的牙齿。整个石龟形象逼真,光泽圆润,活灵活现。在龟石公园四角耸立的“万猴石”、“猛虎下山石”、“中华地图石”等象拱云托月一样,将巨型石龟衬托得神彩飞扬。龟石园于93年底又建成“中国龟文化展厅”,展出有关龟文化的书法、绘画、神话传说、文学作品、刺绣、地毯等工艺品。并将在塔下王家村砖塔前雕成大型石雕唐僧取经(过通天河)塑像,为龟园增辉添色。神龟园以它独有的魅力引起中外宾客的情趣和赞赏。一位新西兰友人不辞辛劳来到龟园,对龟石仔细观察研究,认为有很大的观赏价值,还有很大的地带地层研究价值。兰州黄河石艺术协会名誉会长周林海题词:“神龟奇石
奇景,中华大地一绝”。巨型龟石是1992年7月新华社陕西分社离休老记者王得温,在临洮县塔下王家村探亲时发现的,在他的倡导下,当地和外地工作的众乡亲捐资捐款捐力,得以建成此园。
三甲水电站:三甲水电站位于临洮县三甲洮河干流上,是洮河水力规化的第十六个梯级(最末一级),距县城25公里,离兰州120公里。三甲电站属河床式水力枢纽,坝基岩石为下白垩系的沙质粘土岩层。左岸是厂房挡水段,每机设一排砂廊道,上游还设有挡水段,右岸为闸坝相同布置。坝线全长225米,最大坝高33.4米。厂房安装有4台0.625万千瓦水轮发电机组,设计水头16.6米,单机最大引用流量46.6秒立方。三甲水电站即是洮河开发水利资源,以电为先导,促进经济繁荣的龙头项目,又是游览胜景。尤其是水库,综合利用价值很大。
临洮县博物馆:临洮县博物馆成立于1957年,是全区最早的博物馆。前身是1941年成立的“民众教育馆”。馆址在临洮县城东约1里的岳麓山东岩寺内,面积为1568平方米。博物馆现有展厅一座,长年兴办临洮县历史文物展览。分为化石,新石器时代的马家窑文化、半山类型、马厂类型、齐家文化、辛店文化、寺洼文化,战国秦汉文物、铜铁器、瓷器、画像砖等专题专柜展出。展品约200余件,按时代发展顺序重点介绍了马家窑文化等几种古文化遗存的特点,以实物宣传了临洮是人类文明起源较早的地区之一。在举办历史文物展览的同时,还举办古钱币和历史货币展览。该馆现有藏品几千件,在各级各类文物中,尤以新石器时代及青铜时代的遗物居多。有时代较早的战国秦长城遗物,汉代铜、陶器、金代狄道县印,宋代画像砖,元代瓷器,清代《狄道县志》木该版等较为珍贵的文物。每年平均参观人数为一万五千人次
C. 马家窑文化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区
马家窑文化出现于距今5700多年的新石器时代晚期,历经了3000多年的发展,因专首先发现于属甘肃省临洮县的马家窑村而得名,主要分布于黄河上游地区及甘肃、青海境内的洮河、大夏河及湟水流域一带。马家窑文化以一种独立的文化形态向世人展示了图案精美、内涵丰富、数量众多,达到世界巅峰的彩陶文化。在我国甘肃省临洮马家窑村远古文化遗址,存在着大量的上古时代代表华夏文化的彩陶器皿。
D. 临洮马家窑彩陶文化博物馆怎么走
本数据来源于网络地图,最终结果以网络地图最新数据为准。
马家窑遗址介绍:
马家窑遗址是黄河上游新石器时代晚期到青铜时代的著名遗址。遗址地处洮河西岸的一级阶地上,临洮县城西南 10公里洮河西岸马家窑村南面。1924年首次发现并进行了考古发掘。马家窑文化或马家窑类型由此得名。
1957年起经甘肃省博物馆等机构的多次调查,1964年试掘。遗址断崖暴露的文化层厚约3.5米,房址有方形、圆形,多为半地穴式。居址旁有公共墓地,仰身直肢葬,随葬彩陶较多。马家窑类型的陶器以细腻光洁的泥质橙黄陶为主。彩陶特别发达,均为黑彩。施彩的部位极为广泛,多施于口沿和外壁,有的施于盆、钵类的内壁。纹饰以几何形花纹为主,常以弧边三角、直线、圆点等花纹相互组合,构成动感较强、极具韵律的旋涡纹、同心圆纹、果实叶茎纹以及蛙纹、变体鸟纹等。图案布局因器物造型、功用不同而异,构图富丽明快,线条流畅多变。夹砂粗陶多饰绳纹和各类堆纹,个别器物上部施彩,下部饰绳纹。器形主要有瓮、罐、壶、瓶、盆、钵、碗以及带流锅等。石器有铲、刀、镰、磨盘等。
马家窑文化的马家窑类型叠压在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之上的地层关系,从而确定了两者的时代早晚关系。此外还发现了马家窑文化的半山类型和马厂类型、齐家文化、辛店文化以及寺洼文化等遗存,当中以马家窑类型的文化遗存最为丰富,马家窑文化以及马家窑类型也均以该遗址命名。
遗址南北宽约280米,东西长350米,巴廊沟从遗址的中部穿过,沟沿一带被水冲刷开来,文化层暴露在外,厚约0.3~0.5米,内涵丰富。房屋有方形、圆形两种,结构多为半地穴式。居址旁有公共墓地,盛行仰身直肢葬式。 面积约 9 万平方米。遗址文化内涵丰富,包含有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马家窑文化的石岭下类型、马家窑类型、半山类型、马厂类型和齐家文化、辛店文化、寺洼文化等,其中以马家窑类型最为丰富。该遗址对研究马家窑文化及黄河上游地区诸史前文化具有重要价值和意义。198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
保护单位。
E. 马家窑时期有生活遗址为什么找不到墓葬区
能找到啊,谁说找不到。
马家窑文化的墓葬,经发掘的有2000多座,墓地一般和住地相邻,流行公共墓地,墓葬排列不太规则,多数为东或东南方向。盛行土坑墓,有长方形、方形和圆形等。葬式因时期和地区不同而有变化,一般有仰身直肢、侧身屈肢和二次葬。墓葬内一般都有随葬品,主要有生产工具、生活用具和装饰品等,少数随葬粮食和猪、狗、羊等家畜。有的墓地的随葬品,男性多石斧、石锛和石凿等工具,女性多纺轮和日用陶器,反映出男女间的分工。随葬品在数量和质量上都存在着差别,而且越到晚期差别越大,有的随葬品达90多件,而有的一无所有。这种贫富差别的增大,标志着原始社会逐步走向解体和中国文明曙光的来临。
马家窑文化,一九二三年首先发现于甘肃省临洮县的马家窑村,故名。马家窑文化是仰韶文化向西发展的一种地方类型,出现于距今五千七百多年的新石器时代晚期,历经了三千多年的发展,有石岭下、马家窑、半山、马厂等四个类型。主要分布于黄河上游地区及甘肃,青海境内的洮河、大夏河及湟水流域一带。
F. “马家窑文化”怎样得名的
1944年和1945年,中国考古研究所所长夏鼐先生到甘肃进行考古工作,发掘了临洮寺洼山遗址,认识到所谓甘肃仰韶文化与河南仰韶文化有颇多不同,认为应将临洮的马家窑遗址作为代表,称之为“马家窑文化”。
G. 关于临洮遗迹的导游词
临洮,古称狄道,兰州南大门,自古为西北名邑、陇右重镇、古丝绸之路要道,是黄河上游古文化发祥地之一,有“彩陶之乡”、“兰州的卫星城“、”兰州的后花园”的称号。
1、马家窑文化
马家窑文化是黄河上游新石器时代晚期文化。因最早发现于马家窑遗址而得名,年代约为距今5000年-4000年。马家窑遗址位于甘肃省临洮县洮河西岸的马家窑村麻峪沟口,1923年-1924年,瑞典地质学家兼考古学家安特生在甘肃、青海一带调查,其助手们在1924年发现马家窑遗址并进行了发掘。1957年开始,甘肃省博物馆对遗址进行了多次调查,发现了马家窑类型叠压在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之上的地层关系。马家窑文化和马家窑类型均由该遗址而得名。
2、辛店文化
辛店文化是商周文化在甘肃、青海地区的一种表现,距今约3600年——2600年。临洮县辛店镇的辛店遗址,是辛店文化的命名地,除丰富的辛店文化遗存外,还有马家窑文化遗存,它包括辛店镇石郭家行政村的石家坪、郭家沟遗址和辛店行政村的骆驼崖遗址等。辛店文化的陶器,几乎全都是夹砂粗陶,彩陶器很多。
3、齐家文化
齐家文化以发现于洮河西岸的广河齐家坪而得名,其时代约为公元前1890年—公元前1620年,是父系氏族文化的代表。此期彩陶文化的发展进入了晚期。齐家文化彩陶以泥质和砂质的橙黄陶器为主,也有部分灰陶。器形多属壶罐类,壶有小口鼓腹和高领折肩篮纹壶,罐有双耳罐和双大耳罐,以双大耳罐和侈口高颈深腹双耳罐最富代表性。
4、寺洼文化
寺洼文化,因1924年首先在临洮县衙下集镇寺洼山村发现而命名,此遗址又名庙坪鸦沟遗址。寺洼山遗址内除寺洼文化外,还有丰富的马家窑文化遗存。寺洼文化的墓葬,同时还发现过铜器,其年代距今约为3300年—2500年。
寺洼文化的器形,以罐最多,罐器都是灰砂粗陶。陶器表面磨光,颈部都有对称的双耳,高肩,马鞍形口沿,平底,表面多为红褐色,间有褐色斑点,一般不具纹饰,有的仅在耳和颈部有附加的泥条堆纹,作曲线状或指压纹。
H. 临洮马家窑遗址在什么时候被列为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44年和1945年,中国考古研究所所长夏鼐先生到甘肃进行考古工作,发掘了临洮寺洼山遗址,认识到所谓甘肃仰韶文化与河南仰韶文化有颇多不同,认为应将临洮的马家窑遗址作为代表,称之为“马家窑文化”。1988年,临洮马家窑遗址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被评为“20世纪中国百项考古重大发现”之一。2006年,中央电视台《探索·发现》栏目,制作了六集电视专题片《神秘的中国彩陶》,该片由甘肃省马家窑文化研究会王志安会长担任顾问和彩陶文饰解读的主讲。播出后在全国引起对马家窑文化的很大兴趣和关注。
I. 马家窑文化的重要遗址有哪些
马家窑文化的重要遗址有东乡林家、临洮马家窑、广河地巴坪,以及兰州的青岗岔、花寨子、土谷台、白道沟坪与永昌鸳鸯池和青海乐都柳湾等20多处。
J. 马家窑文化的遗址
马家窑来文化的重要遗源址有东乡林家、临洮马家窑、广河地巴坪,以及兰州的青岗岔、花寨子、土谷台、白道沟坪与永昌鸳鸯池和青海乐都柳湾等20多处。1988年,临洮马家窑遗址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被评为"20世纪中国百项考古重大发现"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