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游记文素材
A. 游记(散文)怎么写
到“形散而神不散”,明确并把握中心,用心去感受体会。散文中,“我”居重要地位,并非必须以第一人称去描写,而是要突出“自我”,张扬个性,表达出自己真实情感或者意见及主张。散文也是一种虚实结合,因实出虚的艺术,要以客观外物铺开心灵之路。总之,处处有情,有性灵之美。 一)精于立意 “凡文以意为主”。散文的“意”是存在于深厚的生活土壤和浩瀚的生活海洋中的。要获得它,必须依靠我们对生活的深入观察、感受、理解。因此,散文立意只要从生活实际出 发,凭着鲜明的感受,锋锐的观察能力,同人民同时代共同跳动的脉博,深厚的感情,丰富 的想象,深沉的思索,就会感到我们生活中洋溢着的诗意。这诗意,就是使我们心灵受到触 动的东西,使我们眼睛豁然开朗的东西,思想突然升华的东西,感情更为纯洁的东西,它就 诗的灵感。我们要为自己的散文立意就要赶紧捕捉住它。因为这里面有心灵的颤动,思想的 闪光。刘白羽说:“哪怕是微弱的闪耀也比没有闪耀要好,这才不是一般的照相,这才是文 学。” 譬如,一个作家去看茶花,品种繁多,美不胜收的茶花引起了他的思索:“茶花是美啊。 凡是生活中美的事物都是劳动创造的。是谁白天黑夜、积年累月,拿自己的汗水浇着花,象 抚育自己儿女一样抚育着花秧,终于培养出这样绝色的好花?应该感谢那为我们美化生活的 人。”这就是思想的闪耀,作家十分宝贵它,就及时把这个意思记下来。后来,他听一位花 匠介绍一种茶花说:“这叫童子面,花期迟,刚打开骨朵,开起来颜色深红,倒是最好看的。” 并没有引起思索,但他是记住这种茶花的名称的。过了一会,恰巧一群小孩也来看茶花,这 事引起了作家的注意,他看见孩子们一个个仰着鲜红的小脸,甜蜜蜜地笑着,唧唧喳喳叫个 不休,心灵猛然一颤,不禁脱口说出:“童子面茶花开了。”而花匠听了这话省悟后说:“真 的呢,再没有比这种童子面更好看的茶花了。”这话使得一个念头突然跳出他的脑海,他说:“我得到一幅画的构思。如果用最浓最艳的朱红画一大朵含露乍开的童子面茶花,岂不正可 以象征着祖国的面貌?”于是,作家就把看茶花引起的感受、思索写成一篇文情并茂的散文 《茶花赋》。这个作家就杨朔。而读者、评论者通过阅读就可以悟出作家写此文的立意:歌 颂如花的祖国,歌颂美化祖国的劳动人民。 (二)善于构思 构思是写作者对生活素材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加工、提炼 的过程。写作者要在构思中为散文的思想内容寻找尽量完美的艺术形式,使思想性与艺术性 达到和谐的统一。因此,构思要解决立意、选材、创造意境、确定体裁、基本手法、布局谋 篇等问题。这里着重讲讲确定体裁、寻找线索、创造意境三个问题。 第一、确定体裁。散文的体裁灵活多样。我们有了一个好的意思(思想),并且选取了 表现这一意思(思想)的材料,那么就要考虑:是写成书信体,还是写成日记体?是写成随 笔,还是写成偶感?是写成游记,还是写成回忆录?是写成序或跋,还是写成读后感?确定 具体体裁的原则是内容决定形式,形式为内容服务。譬如到苏州旅游之后,你感到要向父母 报告一下自己的游踪和观感,你就可以写成书信;你在游玩中遇到一些使你感动的人或事, 你就可以写随笔、漫录;你在游玩虎丘、狮子林、寒山寺、西园、留园等地之后,觉得寒山 寺的钟特别吸引人,并引起你的遐思,你就可以写成如《社稷坛抒情》那样诗意浓郁的抒情 文;你如果是旧地重游,吃到苏州某种土特产而忆起往事,则可以偏重于回忆,写成《小米 的回忆》那样的回忆式的散文……总之,要根据立意内容来确定表现形式--具体的体裁。 一是感情线索。我们的感情在生活中发生变化,如由厌恶到喜爱,或从喜欢到厌恶,就 可以用这条感情的线索把一些似乎没有关联的材料联结起来。如杨朔写《荔枝蜜》就是利用 感情线索,才把儿时记忆、从化疗养、荔枝树林、苏轼诗词、喜尝蜂蜜、参观蜂场、赞扬蜜 蜂、农民劳动和夜晚梦蜂等事串连起来的。 二是事物线索。如曹靖华在日常生活中感受到:今天仍然需要发扬延安时期“小米加步 枪”的艰苦奋斗精神,就搜罗记忆中有关小米的往事,用小米把发生在不同地点、不同时间、不同情况下的事件组合在一起。许多托物咏志的散文也是以物为线索的,如茅盾的《白杨礼赞》。 三是人物线索。如写某一个人物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的活动,可以用这个人物作为线 索串连起来,也可以用另一个人物把不同时间、不同地点、不同人物、不同内容的事物串连 起来。这个人物还可以是写作者本人——“我”。 四是思绪线索。如面对某一事物、景物沉思遐想,“鹜趋八极,心游万仞”,“观古今于 须臾,抚四海于一瞬”,“笼天地于形内,挫万物于笔端”。就能通过联想与想象,把有关的 材料组织在一起,表达原定的主题思想。如秦牧的《土地》、杨朔的《海市》、贾平凹的《丑石》等。 五是景物线索。“一切景语皆情语也”。通过景物描写,在写景中融进写作者的思想感情。如《天山景物记》、《西湖即景》。 六是行动线索。如游记以游程行踪为线索。刘白羽写《长江三日》就以游程为主线来写, 当然,全文还有一条哲理性的思绪线索:“战斗——航进——穿过黑夜走向黎明”。 “文无定法”,散文的线索很多,以上六种线索是较为人们常用的。 第三、创设意境。散文的意境是情和景的交融,是意和境的统一,是作者浸透了时代精 神的主观感情、意志与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统一。意是灵魂,境是血肉。意高则境深,意 低则境浅。散文的这种意境应是诗的意境,即所谓“诗情画意”。它是可以捉摸的,可以感 受的,是物质的,形象的,但它又是动人心弦的,震颤魂魄的,是精神的,性灵的。如朱自 清写《荷塘月色》,全篇着力于“淡淡的情趣’,顺着沿路走来、伫立凝想的线索,通过描绘 使小路、荷塘、花姿、月色、树影、雾气、灯光……色彩斑烂,可见可感,而叶香、蛙鸣、 蝉声,又可味可闻。更加上心情的抒写,巧妙的譬喻,创造出一种淡雅、闲静、情景交融的 意境。这种优美的意境,正是散文写作者要努力追求、刻意创造的。 构思方法可以向前人借鉴,更需自己创新。过去就有一个青年作者发明出一种“散文快 速构思法”,为《青春》、《采石》等刊物的编辑所重视。 (三)巧于布局 。散文一般篇幅短小,布局有方便的地方,但要布局得好,却因篇幅短小而有其难处。这 犹如一座大山上有小堆的乱石,常常无损大山的壮观。但是一个小园中有一堆乱石,就很容 易破坏园林之美。因此,散文的布局--结构十分重要。参观苏州园林,从它精巧的建筑布 局上,我们可以得到启示,可以借鉴它的园林建筑布局来考虑散文的布局。叶圣陶在《苏州 园林》中写道,苏州园林建筑的设计者和匠师们“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 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总之,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 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作为散文的写作来说,也要这样讲究材料的布局、配合、映衬、层次。苏州园林不讲究对称,但散文布局有时则需讲究对称,或对比。叶圣陶又说:“苏 州园林在每一个角度都注意图画美。”那么,散文的整体布局要讲究艺术性,它的局部的布 局不是同样要讲究艺术性吗? 至于布局的具体方法是很多的,前面讲的线索问题也与布局有关。这里可以着重提一下 的是:不少散文的布局都要巧设文眼,开头往往似谈家常,结尾则加以深化,画龙点睛, “卒章显其志”,并且首尾呼应,通体一贯,有机结合。初学散文写作,不妨学习这种布局 的方法。 (四)明于断续 。散文要“散”得起来,除了选材要有技巧之外,就是在叙写上要注意断续的技巧。明于 断续,才能使散文的行文上挥洒自如。贾平凹说:“记住:越是你知道多的地方,越要不写 或者写得很少;空白,这正是你要写的地方呢。”他认为,“讲究了‘空白’处理,一是散文 可以散起来,断续之,续断之,文能‘飞起’,神妙便显也。二是散文可以含蓄起来,古人 也讲过:意在笔先,故得举止闲暇,看似胡乱说,骨子里却有分数。”我们要多阅读古人优秀的散文作品,学习他人的断续技巧,在写作实践中多次运用之后就必然 熟能生巧。……相信自己,祝你成功~~
B. 有关游记素材
饿……不要把文章直接贴上来……
我要的是随便哪里的名胜的简介……
最好夸版张一权点的介绍……
介绍得神乎其神最好……
对了,有点传说的话就最好了……(凑字啊……凑字要用啊)
随便哪里的名胜都可以……国外的也可以……不要离中国太远的……
C. 如何写出有创意的游记
如何写出有创意的游记
在创新方面,非虚构作家往往不能够像小说家那样自由发挥。非虚构作家必须呈现出被察觉到的事实真相。如果文章缺乏真实性,他们的声誉也会因此而受到影响。但是避免凭空捏造并不是意味着我们不能借助想象力和使用有创意的写作技巧来提高文章的质量。
虚构和非虚构类文学作品的创作形式是共通的。在关于创意游记写作的第一部分,将会教给大家一些从小说写作上借鉴而来的有助于提高创新性的技巧,这些技巧同样适用于博客等写作。
线索
开篇可以用一个能够激发兴趣的当地人的故事来吸引读者的注意力。在我最近的一篇游记《苏格兰高地上隐匿的宝石》中,我提到过一位为了逗孙子开心而来回骑自行车的耄耋老人,他很喜欢上高尔夫课,这也是我选择他作为主要的刻画对象的原因。一个人物类线索要比一个没有生命的物体更具有吸引力,除非这个景点或者建筑物是真正地与众不同。
角色
游记中还可以写与该地密切相关的知名度较高的人,尤其是当你的旅行恰巧遇上他们的生日或祭日,或者你目睹了发生在他们身上的有趣的一刻。你要像一个小说家那样,去了解他们的背景故事,描述他们的性格、外貌和经历的奇闻趣事。当我在加泰罗尼亚旅行的时候,我得知当天恰巧是高迪的生日,我就去拜访了他的出生地瑞乌斯并写了一篇游记。当你描绘你遇到的那些当地人时,不要仅仅提到他们大致的外貌,还可以交待一下他们怎样穿戴服饰,怎样走路,身体语言,以及他们生活环境中的日用品等。如果你与当地人交流过,可以在文中引用一些他们说过的话,这样读者也能“听”到他们。(当需要详细地引用对话或者要拍摄当地人时,要记得首先征得他们的同意。)
如何写出有创意的游记
视角
还可以借助其他的视角,比如他人对当地文化或建筑的想法来增加游记的深度。《歌之版图》的作者布鲁斯·查特文曾请一位研究土著文明的俄裔澳大利亚人阿卡迪做为他旅行的向导和顾问。研究西藏的中国学者孙书云曾与甘孜的仁增一家在一起生活了一年的时间,透过他们的视角,她观察并用影像纪录了西藏传统的农耕文化。她的深邃的洞察力为她的游记《西藏一年》增色不少。即使你只是在一个地方做短暂停留,你也可以与当地人和其他旅行者交流,包括你的旅行同伴,至少你可以从他们那里获得不同的观察视角。
背景故事
与别人分享你的背景故事,比如你为什么要去某个地方。这样不仅是吸引读者,也有助于提高文章的可信度。我们都不可避免地带有个人的主观想法,甚至是偏见,即使这样,我们也要尽量客观地分析和评价。十几年前,在整理一位婶婶留给我的几箱布满灰尘的书和杂志时,我发现了一本1914年的国家地理杂志,这本书的书签是一张皱得发黄的杏仁蛋白软糖的发票(我的婶婶曾经开过一间茶室)。这本杂志让我看到了最让人惊异的照片:被薄雾笼罩的群山,富有异国情调的建筑,还有穿着海蓝色长大衣的高贵的男士们…我的婶婶是否也曾期待着独自去这些地方?这个书签是否暗含着某种信息?我的下一步就是确定到达那里的路线。事实上我去那里某种程度上是很自然地受我的旅游冲动的驱使。
倒叙
运用简单的倒叙的手法将你的旅游见闻与其它地方及文化做对比,尤其是与那些你自己亲身感受到的。无论是骑着驴子在塞文山脉中探险,还是在写到南太平洋的时候,罗伯特·路易斯·史蒂文森经常倾听内心深处来自苏格兰的声音。非评判性的比较异同点能够使你更加清晰地塑造出你所希望的东西。
在这一部分中,我将分享有关创意游记写作的最后五种密切相关的技巧——主题、结构、开端、结尾和细节。这些技巧就好比制作美味佳肴的食材,你需要把它们有创意地搭配起来,这样你的游记才会更加地有趣,会给读者留下深远的印象。
主题
主题就是那些将你的游记内容组织起来并形成一个整体的想法或视角。主题除了能使你的游记写作更有目的性和方向性,也为你展现旅行的经历提供了背景烘托。在一篇文章中,主题会提供观点倾向性和增减文章内容的依据。
你的旅行的目的地和所见所闻将会决定游记主题的选择。比如,当地的历史文化、食物,或者你的一次长途跋涉。
结构
结构就是文章的形式或者说框架,它包括你怎样讲述你的故事、事件的顺序、以及用来划分游记段落的事件之间的因果关系链条等。结构为你的读者提供了一个阅读游记的路径。如果认为游记的主要特点就是讲述旅行经历本身,那你写出的游记也许就仅是一个按照时间顺序列出的简单的行动清单,这种流水帐式的游记很难抓住读者的注意力。
结构与主题密切相关,比如,在对一次长途跋涉的介绍中,跟随徒步的路线很明显是游记的一部分。其它的主题则提供了更多潜在的创意想法:如果主题是与历史有关,你就可以以现代为开端,然后采用倒叙的手法回顾历史,反之亦然。如果你的旅游地有河流的主干线,那就从介绍河口开始追根溯源;从山峰到峡谷,从城市到乡村。一定要有创意,同时确保不偏离你的主题和素材,游记要有逻辑性,让读者便于理解。
开端与结尾
正如我在第一篇中所建议的,以线索为开端。但是一些旅行前的细节对于你的读者来说毫无吸引力,比如订票、匆忙中把袜子塞进行李箱等。所以不妨尝试以一个戏剧性的到达目的地的经历为开端,或者旅行中体会到的第一个惊喜,以及你为什么去那里和怎样到达那里的曲折的经历,要把表达的重心放在最精彩的部分上。同样,最让读者满意的结局也要从与此相似的角度来考虑。我们可不想一路跟随着你直到回到家里。
细节
一些小的事实和细节能够让读者产生共鸣,也确保了游记内容的真实性。比如,在当地的一个市场闲逛,如果只是简单地描述当地的手工艺品、艺术品或美食,这些东西虽然五彩斑斓颇能引人注意,但却很难给读者带来新鲜感,触动他们的内心,因为他们的生活中遇到过太多类似的纺织品或美食。不妨带着读者走进当地人的厨房去看看美食的制作过程,当然,如果能分享一下你自己动手制作美食的经历就更好了。
最后,真心希望这篇文章能给你带来一些创意游记写作方面的启示和灵感。
D. 怎样写好游记作文
写好游记,要注意以下四点: 一、细心观察,手写心记。 游记的写作犹如蜜蜂采花酿蜜,素材主要来源于游览见闻。细心观察,就是要抓住有特色的景观和对表达中心有重要作用的事物。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事物的特色都是在比较中显示出来的。游览过程中我们就是要善于运用比较的方法,捕捉眼前的景物与其他地方的景物有什么不同之处。有些同学只顾热闹或贪玩,常常忽视景点中的人文资料,如神话传说,乡风民俗,名人轶事,诗词典故,碑文楹联等等,结果是丢了西瓜抓芝麻,写起? 自然内容贫乏,索然无味。所以,必要时还必须心记手写,也可以回来后查看有关资料,以保证内容的丰富充实。 二、依据中心,决定取合。 旅途见闻的内容丰富多彩,但是不可能什么都写进文章里。下笔前首先要理一理自己的思绪,想一想本次游览的主要感受是什么?确立一个中心,然后决定:哪些内容详写,哪些内容略写,哪些内容不写。题材的取舍,当然首先要选新颖有趣的内容,更要选有个性、有地方特色的材料,特别是上文提到的那些人文资料,不仅能使你的文章主题鲜明,中心突出,而且读起来更有文化内涵,从而使你的文章更有社会价值。 三、紧扣游踪,疏密有致。 游记的内容往往多而杂,写出来怎样才能做到清晰而不繁乱呢?最常用和最简便的方法就是:移步换景。即以游踪的变化为线索,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地点的转换,完整有序地写出重要的游览过程。当然也要避免写成一本流水账或一幅游览路线图。所以,写作中要用浓墨重彩突出重要的点,跳出一般性的过程交代,使整篇文章成为几个主要景点活动的有机组合体。为了使这个组合体结构匀称,我们还要运用一些穿插的技巧,将与景点有关的资料、数据等内容,通过游览者的交谈或引用等方式适时介绍,这样,就可以调整文章的结构,消除看上去有些部分“臃肿肥胖”、有些部分又显得“面黄肌症”的毛病。 四、写好景物,注入感情。 古人云:文章是案头的山水,山水是地上的文章。描写名山秀水是游记的重头戏,写好的关键是注入自己的真感情。我国古代众多游记名篇,“案头的山水”绝不仅仅是自然山水的反映。作者游踪所至,美景在目,心有所感,形诸笔墨,往往物中有我,景中见情,不仅写出了山水的蓬勃生机和无穷妙趣,还能含蓄蕴藉。意味隽永地把作者的身世和人生理想表现出来,达到直抒胸臆、情景交融的效果。当然这不是一日两日的功夫,正好说明了好笔头要靠长期反复磨练的道理。
E. 麟油西湖游记作文素材
人们常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杭州之所以美,是因为它独有的西湖.西湖以它特有的魅力名扬四海,每天吸引着世界各地的游人,为它流连忘返.去杭州西湖游玩,一直是我盼望已久的愿望.
5月1日下午,我和爸爸妈妈、伯伯和赵阿姨一起加入游览西湖的人流.西湖位于杭州市中心,它依偎在山的怀抱中,像一位害羞的小姑娘.
西湖湖水清澈、碧绿,宛若一颗镶嵌在群山中的宝石,在太阳光下熠熠生辉.西湖边上的柳树的嫩绿色的树叶青翠欲滴,枝条随着微风扭动着柔软的腰肢,舒展开细长的手臂,提起翠绿的裙摆,跳起了优美的舞蹈.
我们沿长长的堤岸走了3个小时,由于游人很多,最后决定坐船到对岸.船大约有6米长.在微风中,船开始出发了.船夫在撑篙,我们坐在椅子上,尽情观赏西湖的美景.我们荡漾在西湖上,心里很兴奋.
波光粼粼的湖面上碧波荡漾,泛起的水波在阳光的照射下像闪着银光的鱼鳞.我把手伸进水里,水流冲击着我的手,把手往后冲,感觉舒服极了.微风轻轻吹拂着脸,凉丝丝的,真惬意!
我们乘坐的小船在湖面上荡漾着,不知过了多久,此时,夕阳西下,出现了美丽的晚霞.我立刻兴奋起来,拿出相机,“啪!啪!”地把迷人的晚霞美景拍了下来――水天相接的地方被染成了橘红色,中间是还没落下去的金色的太,那里的湖水倒映着晚霞,湖水好像变成了橘红色的,美丽极了!不一会,橘红色消失了,天空中出现了一丝丝鱼肚白,又过了一会,天空变成了深蓝色.
船在湖面上行驶,我们也兴奋不已,船穿过一座桥,停靠在了岸边,我们下了船,心里都在想:“如果再坐一次就好了!”
我们上了岸,一阵淡雅的花香扑鼻而来,我们穿过西湖岸边的树林,依依不舍地离开了美丽的西湖……
2.游西湖
前几天,爸爸挑了一个风和日丽的日子,带着我和妈妈游西湖.我们兴高采烈地上路了.刚上湖时,不远处起了大雾,把整个西湖都笼罩了.这时,只是朦朦胧胧地看得见断桥.雾中的桥身呈灰色,湖堤犹如一条黑色绸带,随着波浪荡漾起伏.
桥上的人不多,有几个靠在桥栏上垂钓,一个个都悠闲自得的.整个湖面上静极了,似乎连鱼儿游声都听得见.雾中的柔柳似一团团绿色的浓烟在飘来荡去.
我弯下腰,用手捧了一些水.西湖的水真清.啊!放在嘴里,还觉得有一股甜味.爸爸说,前几年由于环境污染,西湖变的很脏,水很差,荷花也枯萎了,水鸟也不见了.近两年,西湖进行了很大的治理,沟通了西湖和钱塘江的水路,使水质大为改观.同时,又注意了环境的保护,西湖比以往更美了.在爸爸说的时候,我不时地在湖面上看到有鱼儿钻出来,它告诉我爸爸所言不假.
在船上我兴奋不已,放眼看去,西湖处处是美景.远处,湖边堤岸上花红柳绿,游人如潮.有的在指指点点的景赏;有的在照影留念,想把美丽的西湖带回家珍藏;还有的小朋友在追逐嬉闹------近处,湖水微波荡漾,时不时的泛起些小圆晕.让人误以为是水生碧玉.那三潭印月,则好像是水中长出来的葫芦.我坐在船头,迎着微风,闻着花香,陶醉在湖光山色的美景中,竟突然莫名奇妙地生出恨自己不是杭州人的感叹来了.
下船后,我们沿湖岸走着,只见湖面上色彩缤纷的船只犹如朵朵莲花,美不胜收.
F. 作文让写游记的感受,怎么写啊
没找到游记结尾的写法,这是游记的写法,希望对楼主有用~!游记是一种以记述参观访问、旅途见闻为主要内容的文体.一般以描写为主要手段,又常与抒情议论相结合来表达作者独特的感受.如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不仅描绘了巴陵胜状的岳阳楼大观,写了满目萧然的霪雨之日和令人心旷神怡、宠辱皆忘的艳阳情景,还抒发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情怀.写好游记,要注意以下四点:一、细心观察,手写心记游记的写作犹如蜜蜂采花酿蜜,素材主要来源于游览见闻.细心观察,就是要抓住有特色的景观和对表达中心有重要作用的事物.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事物的特色都是在比较中显示出来的.游览过程中我们就是要善于运用比较的方法,捕捉眼前的景物与其他地方的景物有什么不同之处.有些同学只顾热闹或贪玩,常常忽视景点中的人文资料,如神话传说,乡风民俗,名人轶事,诗词典故,碑文楹联等等,结果是丢了西瓜抓芝麻,写起?自然内容贫乏,索然无味.所以,必要时还必须心记手写,也可以回来后查看有关资料,以保证内容的丰富充实.二、依据中心,决定取合旅途见闻的内容丰富多彩,但是不可能什么都写进文章里.下笔前首先要理一理自己的思绪,想一想本次游览的主要感受是什么?确立一个中心,然后决定:哪些内容详写,哪些内容略写,哪些内容不写.题材的取舍,当然首先要选新颖有趣的内容,更要选有个性、有地方特色的材料,特别是上文提到的那些人文资料,不仅能使你的文章主题鲜明,中心突出,而且读起来更有文化内涵,从而使你的文章更有社会价值.三、紧扣游踪,疏密有致游记的内容往往多而杂,写出来怎样才能做到清晰而不繁乱呢?最常用和最简便的方法就是:移步换景.即以游踪的变化为线索,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地点的转换,完整有序地写出重要的游览过程.当然也要避免写成一本流水账或一幅游览路线图.所以,写作中要用浓墨重彩突出重要的点,跳出一般性的过程交代,使整篇文章成为几个主要景点活动的有机组合体.为了使这个组合体结构匀称,我们还要运用一些穿插的技巧,将与景点有关的资料、数据等内容,通过游览者的交谈或引用等方式适时介绍,这样,就可以调整文章的结构,消除看上去有些部分“臃肿肥胖”、有些部分又显得“面黄肌症”的毛病.四、写好景物,注入感情古人云:文章是案头的山水,山水是地上的文章.描写名山秀水是游记的重头戏,写好的关键是注入自己的真感情.我国古代众多游记名篇,“案头的山水”绝不仅仅是自然山水的反映.作者游踪所至,美景在目,心有所感,形诸笔墨,往往物中有我,景中见情,不仅写出了山水的蓬勃生机和无穷妙趣,还能含蓄蕴藉.意味隽永地把作者的身世和人生理想表现出来,达到直抒胸臆、情景交融的效果.当然这不是一日两日的功夫,正好说明了好笔头要靠长期反复磨练的道理.
G. 如果想写游记作文,但没有素材怎么办
素材是由观察得来的,只要旅游时带上一颗热爱的心和善于观察的眼睛,就能找到素材啦!
写作时,也可以加上你游历时的感受和见解,就能写出一篇好文章啦!
祝你好运!
H. 游记作文怎样写
思路分析]下面是大体的介绍至于怎么写只要按照下面的原则结合自己的兴趣和特点写最好[解题过程]一、什么是游记?游记,顾名思义,就是记游。也就是对一次出行、游览、参观……等的记录。在这里,游的含义有多种:游历、旅游、游玩、游览、参观、访问、考察等。二、游记的分类游记可以分为很多种。以记录行程为主的是记叙型游记;以抒发感情为主的是抒情型游记;以描绘景物、景观为主的是写景型游记;通过记游来说明一个道理的,是说理型游记。但是,不论哪一种游记,都是通过对自然风光、风景名胜、城市景观、景观中的人与事进行描绘,来达到记事、抒情、说理等目的。所以写作游记时,一定要具备“游”的记录,没有“游”,也就不会有“游记”。三、游记的写作方法不论是哪一种游记,在写作时都要要注意以下几点:1、游记中的线索有人说,写文章如同串珠,没有一根线索将其中各个要素联结起来,这篇文章就会支离破碎,或者杂乱无章。写游记更是这样,一定要有一条合理的线索贯穿其中。这条线索也可以说是写作的顺序。游记中,最常用的写作顺序可能就是行踪了。即按照游览的先后次序来写。比如一篇参观动物园的游记,就可以按照参观的顺序一一记述。此外,还有以景物的组织关系、方位关系等作为记游的线索的。我们建议大家初学写游记时,一定要用一定的线索来组织文章,以求在一开始就养成条理清晰的写作习惯。2、游记中的主体主体指的事做这件事的人或集体。既然是游,就一定有游的主体。在游记的写作中,如果缺少了人,就与说明文或写景散文差不多了。对游记中主体的点明也有多种不同的方式,可以在一开始就点明,比如在一篇游记的开始,一位作者就这样写道:“今天,我们班的同学在班主任李老师的带领下参观了北京大学",点明游记的主体是"我们班的同学和李老师”;此外,游记的主体还可以在写作过程中自然出场,也可以在文章结尾指出。3、游记中的写景对景物的描写也是游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人是主体,景是客体。游记中的写景,应根据写作的需要,有选择、有重点地写。游记中的景物描写最好能够配合文章的主题。如一位同学写一篇游览长城的文章,就分别着重对长城的古老壮观与周围干净整洁的景区环境进行了描写,将景物描写与文物保护与环境保护的主题紧密地结合了起来。4、游记中的地点在写游记时,一定要注意说明游览或参观的地点,比如海洋馆、大草原、科技馆等。5、记游要分清主次游记虽然是对游览过程的记录,但却不是面面俱到的记录。我曾看到过一位大学生写的游记,从早上起床写起,然后写怎样吃早饭、怎样出门坐车、路上都见到了什么、发生了什么……一一写到,一直到最后怎样回到了家里。一篇游记,写了上万字。却没有任何能让人留下深刻印象的地方。这样的写作不是游记,而是流水帐,是没有人愿意读下去的。 游记中,重要的行程、有特色的景观、对表现文章主体有重要作用的事物等,要重点描写,其它的则应该一笔带过,或者干脆略去不写。这样写出的文章,才会主次分明,主题突出,玲珑有致。答案补充
I. 求游记素材
中青网旅游指南中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