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游记遗址 » 礼辛镇遗址

礼辛镇遗址

发布时间: 2021-01-12 22:55:13

⑴ 市长你好:甘谷县礼辛镇马坡村由于异地搬迁现把以前的老院拆除,但村里的古树也砍了,种一颗树要几十年

这里没有市长,你直接去市政府才可以找到市长。

⑵ 甘谷的古代建筑

甘肃省甘谷县大像山位于文旗山上,也位于古老的丝绸之路上。它成功的将石窟文化和古代建筑融为一体,成为国家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大像山,根据释迦牟尼的“乘象入胎”的传说,叫做“大象山”才是更加精确的。大象山石窟是悬崖大象,被人称为是“甘谷八景之一”,大约有二十二个窟龛,且大多都是呈现方形的,并且还设有僧侣修行的禅窟,这在全国是很少见的。 大象山上除了甘谷大佛,还有很多其他的著名景点,比如太昊宫、永明寺、千佛洞、伏羲庙、文昌阁、财神殿、关圣殿、双明洞、睡佛窟。虽然各个景点的名字有所不同,但基本上都和佛教、僧人、庙宇分不开。如果您是一个佛家的信仰者,来到这儿,一定会对佛教有更加深入和更加透彻的感悟。在大象山还流传着很多的民间传说,有大佛胡须、夜得神力。这里的每一个人不见得能说全每个传说的来龙去脉,但是多多少少都了解一点。如果您对这些传说感到好奇,不要害羞,说不定站在你身旁的那个人就知道呢! 甘谷的风景包括石窟景观、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当然,也有人用另外一种方式来概括,即一廓两线,分别为古冀文化长廊、石鼓山风景旅游线和礼辛镇古遗址旅游线。 大象山的交通十分方便,行车8公里就到了火车站,您也可以直接乘坐火车到甘谷下车。此外,你也可以在天水火车站直接乘坐汽车到达大象山。

⑶ 甘谷县大象山作文

我的家乡在甘肃省甘谷县 面积1572平方千米,人口60万,我们县环境算是稍微温和的,年温差比较大,应该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以下是关于我家乡的简介:
甘谷,古称冀,周庄王九年(公元前688年),建冀县,迄今有2680年,为全国县治肇始之地,有“华夏第一县”之称。
甘谷山川秀美,历史悠久,民风淳朴,人文荟萃。巍巍朱圉雄峙,滔滔渭水长流,名山大川,载于《尚书》,深厚的文化积淀,孕育了不少仁人志士。相传华夏人文初祖太昊伏羲氏诞生于县南“古风台”,当年大禹治水,导渭于河,遗迹犹在,春秋时石作蜀负笈齐鲁,游学洙泗,师从孔子,名列七十二贤;蜀汉大将军姜维,在三国后期继承诸葛事业,力撑蜀汉半壁江山,“远志”风范,遗泽后世;清代翰林院侍读学士巩建丰,被誉为“关西师表”。境内文物古迹星罗棋布,县城西南四十里处传为秦先祖非子牧马之地。有仰韶文化和齐家文化多处,出土珍贵文物1000多件,或藏于北京故宫,或存于省博物馆。县城西石窟群绵延十余公里,尤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 单位大像山石窟最为驰名,凿于北魏而泥妆于盛唐的释迦牟尼大佛像,是渭河流域唯一的唐代大佛,高23.3米,宽10.02米,塑造超凡,为国内所罕见。县城西南35公里处的尖山寺省级森林公园,林木葱茏,青松苍翠,峰峦竞秀,林壑幽美,登临其上,陇山渭水,尽收眼底。华盖寺、姜维墓、蔡家寺各具特色,为海内处游人所仰慕。人文资源和自然景观构成了独特的地域文化,形成了以大像山为依托,映带华盖寺、天门山、尖山寺、姜维故里、蔡家寺相呼应的陇上黄金旅游热线。
甘谷县气候温和,物产丰富。川道区地势平坦,土层深厚,灌溉条件良好,适宜于发展优质高效农业,有“金腰带”之称。南岭渠使南山6万亩农田变得富庶丰饶,十余万亩天然次生林和广阔的草地,为发展畜牧业提供了优质天然资源。陇海铁路纵贯全境,宝兰二线即将通车,316国道从县城南通过。以这两条交通大动脉为主线,和县、乡、村公路构织成交通网络,把甘谷城乡和外地联在一起。

⑷ 我的旅行去大象山英语作文60词

  1. Yesterday, I traveled in the Elelphant Mountain with my friend, Tom.

  2. I prepared some food and water for lunch and started the travel.

  3. We climbed the mountain and ate lunch at the top of the mountain.

  4. We have a great time yesterday.

⑸ 如何去甘谷县礼辛镇

甘肃省天水市

⑹ 写篇作文

成全
他刚进初中那年,母亲抱回哇哇大哭的她,她哭是因为饿,尚不知失去双亲之痛。天上掉下个“林妹妹”,他异常欣喜。
他读高中时,牵了她小小的手,送她进幼儿园,她总是在他松手的刹那,用力扯下他来,踮起小脚,柔软的小嘴在他颊上,亲一下,再亲一下,旋即转身,跑向她的教室,他总担心她摔跤,跟在身后喊:小妹,慢一点!她快乐的应答着,却不转身,裙裾上的蝴蝶结在奔跑中,展翅欲飞。
高中毕业,他考进本地学府,她正好7岁。医生说,7岁,是做心脏手术的最佳年龄。他请假,和妈妈一同照顾她,他看到父亲签字的手在颤抖,心便紧了又紧,却买了她喜欢的卡通画册,一字一行,惟妙惟肖的读给她听。术后她醒来,费力的叫一声“哥”,声音飘渺如云烟,惹得他跑出病房,抱着医院的水杉树,如孩童般大哭。
他大学毕业,很多次机会可以去更大的城市,找更适合他的职位,可是他始终不肯。母亲催促,他只是沉默,急了才说:我走了,小妹会死掉!母亲骂他乱讲话,却不再逼他去外地。
初夏,菱角新上市,她便吵着要他买来吃,他不肯,怕硬硬的菱角磕破她的手或唇,她便假装呜呜哭泣,却透过指缝看他的反应,他明知,也不揭穿,依了她,买下两斤菱角,一个一个用菜刀拦腰切断,再一个一个挤出粉白的米来,她只顾捡了丢进嘴里,急得他连声喊:慢一点哎,小祖宗!她得意的笑,捡一个大粒的,扔进他的嘴里。
她高中,身体更虚弱,成绩总是不及人家,他索性换了一份清闲的工作,薪水少了很多,却可以每日下班回家辅导她,她哭,他哄,她笑,他亦笑:“小妹,你几时才长大?”
她进大学,他已近而立,依旧单身。她开始带男孩子回家,开心甜蜜的模样。母亲催他结婚,他只好谈下一个女友,她见了,很礼貌的叫他女友为姐姐,彼此牵手去那个叫阿呀呀的小店买女孩子的红妆。
翌年开春,他在女友的要求下去北京发展,担心着她,她轻松笑曰:老哥你怎么那么罗嗦,什么事,爸妈和男朋友替我罩着啦!秋天,没有任何预言与铺垫,她心脏病突发,他匆忙赶回,已再也不能听到她叫他哥。
她曾带回家来的那个男孩子叫住他:我从来就不是她的男朋友,她只说哥不是亲生胜亲生,为她牺牲太多,要给他正常的生活。
他细心替她收拾卧室,宛如她同往日一样放学就要回来,却在梳妆台上,碰到他送她的不倒翁,剧烈的摇晃中,他看到底部刻有细如蚊蝇的两行小字:前尘往事断肠诗,侬为君痴君不知。
那是她的字体,大概是在他去北京后刻上去的吧?他抱着不倒翁,跌坐在地,心痛如裂。
他一直在等她长大,却不知道,水逝流年里,她已然懂得,世间有一种爱,叫成全……
这是中考满分作文哦

⑺ 我的家乡我的家 作文 5年级水平,要两篇

甘谷大象山是一处石窟艺术与古建筑文化完美结合的胜地,殿宇窟龛错落有致、疏朗自然,亭台楼阁、斗拱飞檐,是传统古建艺术珍品;雕塑自然、书画壁画充分体现了古代造型艺术的独特风格,自古闻名遐迩。

石窟东距著名的天水麦积山石窟100公里,西去武山水帘石窟40公里,三处石窟由于地理位置的邻近和长期的历史背景相同,相互影响,相互融合,形成了甘肃东部佛教石窟寺艺术的特有风格和体系。

甘谷大象山,位于天水市甘谷县境内距县城五华里处。那里有一座正看如旗,横看似龙的山峦拔地而起,旧名文旗,现名大象山。山上松桧丛生,丁香溢彩,亭台楼阁依山而建,雕栋画廊绿树掩映。山中悬崖间,峭壁上有大洞窟一个,洞内坐石胎泥塑大佛一尊。据考证,甘谷塑佛造像可远溯北魏,先后共经历了四个朝代,300多年。

甘谷有着十分丰厚的文化积淀。据甘谷县文化局工作人员介绍,从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遗址出土的人面鲵鱼彩陶瓶所表现出的中华民族图腾——龙的雏形以及被列为“四大汉简”之一的甘保汉简、精美的北魏石造佛像、造像塔到华贵浪漫的唐三彩风首壶;从万民敬仰的人文始祖太昊伏羲氏,七十二贤之一的孔门弟子石作蜀、蜀汉大将军姜维到“行完而洁”的翰林学士巩建丰等名贯千古的陇上先贤,无一不反映甘谷文化历史的源远流长,映衬出甘谷人民的勤劳与智慧。这里自古商贸活跃,汉唐时期为古丝绸之路商旅重镇,宋有“茶马大市”之盛名,明享“商旅之家”的美誉。

三大景观

据《甘谷史话》记载:甘谷境内的文化景点大致可分为石窟景观、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三大类,按其分布,可用“一廓两线”来概括,即:古冀文化长廓、石鼓山风景旅游线和礼辛镇古遗址旅游线。

“古冀文化长廓”主要包括以大象山为中心,沿渭河一线分布的蔡家寺、渭水峪遗址、南山寺及毛家坪遗址等多处遗址。石鼓山风景旅游线包括尖山寺森林公园、古坡海潭寺、九墩牧场及石鼓山等多处自然景观。礼辛镇古遗址旅游线包括新兴姚仲纪念址、贯寺青砖牌坊和礼辛镇遗址等。

文旗山是秦岭山脉西端的一条余脉,东西走向。山体挺拔,毓灵峻秀,巍峨多姿。文旗山与东侧的簸箕山遥相呼应,统称旗鼓山。文旗山因其巅悬崖上开凿塑造的一尊通高27.3米的释迦牟尼大佛像,而称作大佛寺,为甘谷县八景之一。有民谣说:“佛乡有个大佛寺,顶得蓝天咯吱吱。”甘谷县八景中称之为“悬崖大象”。

大佛洞窟两旁,依山附势修有长长的走廊,如同一条腰带。廊上窟龛相连,巍峨壮观,现存二十二个窟龛,大都平面近方形。正壁开大圆拱龛和设高坛基,并有僧人修行的禅窟,这是大象山窟龛特殊之处,在全国也很罕见。

“乘象入胎”

大象山横岭之上楼阁鳞次,祠宇相望。自山脚攀登而上,经韦陀殿,再穿越飞栈阁道直上至最高处三圣殿,上有石刻:“白云封处”。山上楼阁殿宇建筑,依山就势,密布山岭,层层楼阁,座座殿院,逐台登高。有墨翟殿、伏羲殿、鲁班殿等。相传鲁班殿为大象山建筑全部竣工后用所剩零块木料拼凑为梁架而建造,殿宇结构奇巧,玲珑剔透,独具匠心,充分显示了精湛的建筑技艺。窟龛以大象窟为中心向左右罗列,西侧紧倚飞云岩,有七窟,东侧攘连松花崖,有十四窟,大佛洞窟两旁依山势建有长长的走廊将窟龛相连。

大象山自从以大佛闻世更名后,世人一直沿称大像山。原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先生根据释迦牟尼“乘象入胎”的传说,认为起名大象山更为确切。虽仅一字之差,且同音,但意义深远,从此正式命名为大象山。大象山是历代文人墨客前往览胜,赋词作诗赞颂之地。每年农历四月八日有庙会,游人络绎不绝,热闹不凡。登山屹窟北望,渭水烟波东泻,铁路、公路横贯渭川、通济渠水畅流,渭北山丘莽莽,景象秀丽壮观。1981年9月10日,甘肃省人民政府将大象山石窟正式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并拨专款进行维修。

建寺久远

凿窟习禅,流行于我国北朝时期,大象山石窟至少能为研究我国北方佛教宗派的发展提供一定的线索。据史料记载,甘谷大佛石窟造像可远溯至北魏,具体年代已经无从稽考。现存释迦牟尼大佛像始凿于北魏,一直到盛唐才趋完美。大佛石胎泥塑,身高23.3米,腰阔10.4米,高大魁梧,温顺善良,坐于30米高的石窟内,栩栩如生。

据史料记载,大象山石窟大规模开窟造像大约始自姚秦,佛事活动盛行于北朝以后,鼎盛于唐。甘谷大象山永明寺设戒碑有云:“陇右密迩关中,襟带五凉,当姚秦北周之际佛教盛行于禹城。而大陕西来吾陇甘谷为必经之地。窟像设之胜若麦积崖,大象山直遥应敦煌而无逊色,而2000年来高僧大德传胜衍绪亦不亚东南。”

大象山不但因大佛、古建筑群而闻名,更为独特的是每至古历四月八“浴佛节”前后,满山遍野的紫丁香花争相怒放,香味益人。寺院里,梵钟声声,香烟袅袅,木鱼笃笃,佛号声声,神光赫赫。商贾游人慕名前来,为陇上名山增添了又一道风景。宋代《太平寰宇记》载:“悬崖有大象一躯,身长九丈。自山巅至山下一千二百三十丈,有阁道可蹬,盖自古为胜迹矣。”明清时期,大象山的宗教活动更为兴盛,佛、道、儒三教并存,各凿洞窟,各建庙宇。游客四时不断,特别是每年四月八日的浴佛节,数以万计的游人,参加春游盛会,热闹非凡。大象山石窟以其丰润优美的自然景观和华夏的人文景观,成为甘肃省东南部三个主要石窟群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悬崖大象”

和国内诸多石窟雕刻不同的是,大象山石窟群都凿于高出地面约300米的悬崖峭壁上。包括大象库、睡佛窟等。

大象窟即6号窟,亦称大佛殿,是大象山石窟的主窟。窟内石胎泥塑大佛像是全国大型造像中不可多得的珍贵文物。从造像技法圆润流畅、丰满细腻的特点看,当为盛唐时期作品。宋、明、清各代都有维修和重妆、挂彩。大窟周壁有小龛70余个,龛前有金刚、白鹤童子、人面鸟等悬塑小像。大象窟檐原为木结构三重檐楼阁建筑,经年久风雨侵蚀已坍塌,现拱型龛楣为1985年国家拨款建成;同年还补塑了大佛的手足和膝下衣纹等残损部分。如此巨大的造像,在甘肃东部地区所有石窟中仅有此例,是渭河流域唯一的唐代大佛,也是全国大佛开凿相对高度最高的造像。填补了这一地区唐代造像的不足。其余石窟大多为平面近方形,不少洞窟都是带有僧房的禅窟,这些以僧人为主的佛窟,在内地的各石窟中比较罕见。

睡佛窟位于三星福、禄、寿洞东侧。北向,平面长方形。前壁紧靠小禅窟右上角辟明窗。清代重塑莲叶观音像,以高度夸张手法,塑造了一尊宁静善良而又悠然自得、半卧莲叶之上的观音菩萨。造像超越佛教规范,失履半卧。艺术家用泥巴塑造了一尊栩栩如生的劳动人民所敬仰的神尊。
行了吧

⑻ 甘肃十大文明古镇之一礼辛镇在哪里

礼辛镇-------甘肃省十大古镇之一

“礼让是远古遗风,穷源溯低,五千年漫长历史,纵彩陶石斧不言,谁能抹煞”
“辛勤为斯邑本色,播雨犁云,卅七载大好时光,既舜日尧天何敌,人尽讴歌”

------礼辛镇门门联 乡人李荣敬作
一、 简介
(一)、地理位置
礼辛镇位于甘谷县西北38公里处,东经:104度59分-105度08分。北纬:34度51分-34度58分。西北与通渭县常河、青堡乡毗邻;南与武山县咀头乡接壤;东南与本县大石、谢家湾乡相邻。六盘山脉从西延伸入境,属黄土梁峁沟壑地区。清溪河由西向东穿越全境,将其分为川台、南山、北山三部分。地势西北偏高,东南稍低,海拔最低1684米,最高2041米。相对高差357米。
(二)、土壤
全乡土壤有绵土、红土、淀土、潮土、鸡粪土、盐碱土六类。从全乡土壤养分来看,有机质相当于全国土壤养分的5级,含氮为4级,速效养分含量情况:氮缺、磷极缺、钾正常。总体来说土壤肥力差,是发展农业生产的不利因素。
(三)、河流
清溪河是境内主要河流,由西向东贯穿全境。发源于通渭县榜罗乡涧滩及陇西县岘儿湾一带,经通渭县毛家店流入礼辛境内。途经大石至安远汇入散渡河。全长46公里。上游建有林寺峡水库。是礼辛乡的主要水源,年平均径流量为383.81万m3。我乡地下水含量丰富,水质较优,适合灌溉及水产养殖。
(四)、气候
全乡年平均气温7.0-8.3摄氏度,活动积温3129摄氏度;最热7月份,平均气温20.7摄氏度;最冷一月,平均气温零下4摄氏度,无霜期157-146天,历年平均日照总时数1900-2100小时,每日照百分率48%,太阳总辐射量为114千卡/cm2年。
(五)、雨水
由于礼辛接近甘肃中部的干旱地区,受其影响,年降雨量较少。川台区年平均降水量450-550mm/年;北山区年平均降水量400-500mm/年;南山区年平均降水量500-610mm/年。其中7、8、9三个月降水量为250-300mm,约占全年降水量的50%,由于降水量分布不均,满足不了农作物生长的需要。形成了冬干、春旱、夏秋多雷雨的降雨特征。气候干燥、温差较大,雨量较少,属干旱山区。
(六)、畜牧养殖与种植
礼辛的养殖业曾一度繁荣,五六十年代就已开展人工培育、引进、杂交优良品种。家畜养殖主要有马、牛、驴、骡、猪等,羊、兔、也有少量饲养,50年代引进了河曲马、蒙古马、山丹马、秦川牛、关中驴、蒙古黑头羊和新疆细毛养等良种;家禽养殖主要以鸡为主,曾引进来杭、浦东、狼山、澳洲黑等优良鸡种,大大提高了养殖效益。
由于特殊的环境地理位置礼辛的粮食作物主要有如下一些品种:小麦、水稻、油麦、扁豆、玉米、高粱、土豆、黄豆、蚕豆、谷、粟、和荞麦等。六七十年代引进了许多优良籽种,如小麦中的成农4号、天选15号、35号等;玉米有:中单2号、金黄后;高粱有牛心红;土豆有:小白花、东北长薯等。油料作物有:胡麻、油菜等。
果树种植目前是礼辛主要的经济收入,近几年一直发展较快。主要经济果木有:桃、苹果、梨、杏、其中产于南山的黑梨以其肉厚、多汁、皮薄而深受人们的赞誉,成为礼辛当地的一个招牌果品,年年畅销兰州、天水、县城等地。
礼辛境内药材资源丰富,主要的药材品种有:党参、杏仁、桑皮、桃仁、丹皮、花椒、赤芍、黄芩、黄芪、红花、麦芽、生地、枸杞、知母、丹参、苍耳子、冬花、柴胡、五加批等。其中以党参、花椒为代表畅销全国,每年都有大批量的药材销往全国各地。
(七)、野生动植物资源
礼辛全境野生动植物资源丰富。野生动物当中,中小型较多,常见的有:野兔、崖濑、松鼠、田鼠等。体型较大的有狼、狐狸等,数量正在急剧减少。野生飞禽候鸟类有:家燕、杜鹃、野鸭、大雁;留鸟类有:野鸽、啄木鸟、喜鹊、麻雀、鹰、乌鸦、斑鸠、猫头鹰、野鸡、画眉、百灵、鹞等。鱼类有:小鱼(俗称土鱼)、草鱼、鲫鱼、青鱼等,两栖类有:青蛙、雨蛙、蟾蜍等。陆栖爬行类有:蜥蜴、壁虎、青蛇等。

二、历史沿革

(一)、概要
礼辛地处甘谷县西北部,历史悠久。南庄遗址出土的文物说明早在新石器时代礼辛先民就在此繁衍生息。目前全乡境内发现的新石器时代遗址有:南庄、冯山、岳家门、扬家坪等处。出土了大量新石器时代的文物,如各种彩陶、陶钟、红陶俑、石器、骨器、玉器等。据《甘谷县志》记载,“一条由长安出发经秦安、千户、甘谷、安远、礼辛、毛店、车场、巩昌(陇西)金城(兰州)河西走廊通往西域、中亚、欧洲的古丝绸之路横贯礼辛全境。在礼辛境内长约5.5公里,路面宽4-5米。汉时已具雏形。相传公元前138年张骞应募第一次出使西域时经此道西去。唐宋时已成为车马大道,此路延至明清仍是经礼辛西去的唯一一条通道。近年来在庙儿坪、杜家沟、冯山、魏家窑、尉坪等处发现发掘了大量的汉代古墓葬,出土了大量的文物如汉五珠钱、大泉五十钱、铜鍪、铜壶、铜驽机等,其中铜壶造型精美别致、纹饰繁缛。这些文物的出土都提供了有力的历史佐证。同时礼辛境内还出土了大量春秋战国时代文物如;蒜头铜壶、铜钟、铜钫、铜鼎等,据专家考证为先秦文物。
(二)、建制沿革
北宋仁宗庆历五年(1045年),置达隆堡(《甘肃新通志》《中国历史地图集》—宋辽金时期卷载)
元代设里甲,由蒙古人充任长官(现在礼辛某些地方敬奉的甲神就为当年统治当地的蒙古鞑靼)。
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称礼辛里。礼辛先民根据白居易诗句“我生礼义乡,祗自取辛勤”以其土瘠民勤、淳朴好礼而取名礼辛。
明天启七年(1627年)“凡邑有里,市有集,伏羌弹丸,里有十二,集仅有三。县城间日一集;永宁镇每月六集,礼辛镇每月六集”(天启年《伏羌县志》载)。
清康熙五十七年五月二十一日(公元1718年6月19日),甘肃省通渭南7.5级地震,通谓城北笔架山一座山峰崩塌、滑坡,压死四千余人。甘谷北山南移(滑坡)覆压永宁全镇,礼辛镇留存一半,西北村无有存者。死伤约三万余人.礼辛街向西延伸修建新街(今上、中两街)(清.《伏羌县志》载)。近年来在地震遗址上出土了大量文物如:青花瓷器、铁铧、火盆、酒杯、砚台、香炉、清顺治钱等。
清乾隆十四年(1749年),仍称礼辛里(县设里正制)
清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全县设四所十二里。礼辛里下设十甲:头甲陈、二四甲李、三甲马(回族,已迁往他乡)、五甲已绝、六甲堡东来、七甲尉、八甲马、九甲九家山、十甲贾(分为上十甲、下十甲)(《旧伏羌县志》《家访资料》载)。
民国初(1912年),建置沿袭清代,仍为礼辛里。
(附:民国十八年国民党内政部改定甘肃省部分省名,伏羌改为甘谷)。
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甘谷全县调整为五区,礼辛为第四区下辖十乡。
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甘谷全县乡镇调整,实行邻闾制,五户一邻,五邻一闾,五月取消区制。
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国民党内政部颁发分区设署办法大纲,改乡镇为区署,五区并为四区,礼辛辖上下两联保,区署办公地驻礼辛镇。
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根据国民党“新县制”撤消区署设区指导员,全县设为七镇十乡,152保,改联保办公处为镇公所,礼辛镇公所下设7保75甲(1保:尉坪、柏林、下贾家沟;2保:贾山、冯山、山里湾、水泉湾;3保:神泉、马坡、常湾、冰滩;4保:礼辛上、中、下三街;5保:马庄、九家山、高家湾、庙儿沟;6保:陈庄、杨川、寨子;7保:杨湾、元咀、吊坪、王山河沟)。
1949年8月5日,礼辛地区解放
1949年9月,甘谷县人民政府在礼辛设置平阳区,12月取消国民党保甲制度。
1950年3月,县人民政府局部调整行政区划,改平阳区为礼辛区下辖礼辛乡、董渠乡等9乡。
1953年3月,各区普遍缩小乡的管理范围,礼辛7区下辖礼辛、王川等13乡。
1956年8月11日,全县仍为6区1镇,全县70乡并为50乡,礼辛区下辖榆川乡、永兴乡、王窑乡、王川乡、贯寺乡、礼辛乡、平阳乡7乡。
1957年6月16日,全县将6区1镇合并为3区16个直属乡,礼辛仍为一区。

三、集市贸易
礼辛集市贸易,渊源已久,早在北宋时期就是内地与西夏互换茶马的大商埠。据明《伏羌县志》记载,明天启七年(1627年)始设镇,开始有大规模的集市,沿街商铺云集,杂货脚骡店、粮食店、客栈等纷纷出现,清康熙57年大地震后,礼辛街道中心西移。据清《伏羌县志》记载,清乾隆14年(1749年)伏羌县镇有五,礼辛、艾家川、牛蹄湾、五十铺、小乐门有集市。民国有城防镇、盘安镇、礼辛镇、大石镇、金山镇、姚庄、西三十铺、颉家庄八个集市,这时期礼辛镇的集市贸易有了长足的发展和繁荣,物资交流频繁,开始增加4日一集(称小集)固定铺面20余处,市上有专门的牲口市、猪市、粮食市、山货市、商品主要有:农用铁器、布匹、茶叶、马匹、土盐、香腊纸表、干鲜调料、文具等。客栈林立,小吃丰富。著名的有:李大保“包子”刘润德“羊肉”李四牛儿扯面等。风味独特,吸引了来自各地的商贾。
附:1983年在南庄清地震遗址上出土了四枚银币,经中国钱币学会鉴定为西藏地方政府早期钱币。据《西招图考》记载,清乾隆五十七年,尼泊尔王国政府为西藏地方政府铸造银币,此币正为此时铸造的钱币,由于铸造量少,此类钱币存世极少,有极高的文物收藏价值,对于研究当时西藏的经济以及甘肃省与西藏的经济交流有极高的学术价值。古币的出土说明我乡先民,除耕读之余还积极与外界进行商贸交流。

四、文物
宋槐:礼辛有宋槐22株,属省级重点保护文物,平均高约30余米,直径平均约2米,1975年时任甘谷县县委书记的李光中、县长徐永安指示悉数砍伐,木料搬运至县城修建甘谷饭店(现已拆除)。现仅存一株。(附:笔者认为此些槐树应为明代洪武、永乐年间,由山西洪洞大槐树移民所植,他们在到达新的定居地后栽种槐树借此寄托对故乡的相思之情)。
北极宫;原址位于礼辛老爷山,始建于元代,康熙57年大地震,老爷山滑坡,北极宫被毁,传说寺中有一铁钟滚于下街寺梁(后北极宫所在地),清雍正年间重建,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时任县长张孝友将其划归礼辛国民小学所有。 其建筑严格按中轴线布局,讲究左右对称。
门楼,门楼前有一戏楼,木架结构,可朝东朝西开,每年三月三在此举行盛会;一进院:僧房、家神庙,东厢(龙王庙);二进院(正院):东厢(天、地、水三官庙庙),西厢(鲁班殿、花儿娘娘殿)正殿(无量祖师殿),匾额高悬、琳琅满目;三进院:东厢(吕洞宾祠)西厢(华佗祠)正殿(天爷殿)。整个建筑布局规模宏大,建筑雄伟。其中天爷殿为砖木结构,四披头的“八卦”悬山顶式,四角檐有风铃悬挂,吸收了南方建筑的艺术风格,加上佛教艺术所需的艺术造型,蔚为壮观!
当铺:位于礼辛镇中街,传说为安远王家所建。构件复杂,为两层木质楼房,前后两面明窗,十分壮观,后卖于陈少溪所有,民国时又为礼辛镇公所驻地。解放后为礼辛区、乡、社政府驻地,1986年拆除。
姑嫂寺:位于候家寨子,始建无可考。明永乐年间重建,规模宏大。后改名为举天寺。1965年大跃进时期拆除。
魁星阁:位于下街,始建无可考。1952年拆除。
财神庙:位于下街,始建无可考。1956年拆除。
双庙川泰山庙:位于下街,始建无可考。1956年拆除。
文昌宫:位于中街,始建无可考。清同治年间回民叛乱被焚毁,后又重建,但规模大不如以前,1959拆除。现又在原址重修文昌宫,为两层混凝土木混合建筑。
上街戏楼:为一层木架楼,每逢诸神圣诞或者有重大喜事,打开两面朝上下街演戏。始建无可考。1958年拆除
下街戏楼:始建无可考。1958年拆除。
下街东:有紫气门。下街西:有乾元门。上街西:有市西蕃门。上街北:有西翰垣门。
上堡:位于上街,名曰:西翰堡,始建无可考。清同治年间约1868年维修。
中堡:位于中街,名曰:履中堡,始建于清嘉庆年间,为当地举人,时任四川棉州知州的贾文召所建府邸,整个建筑占地面积2000mm2。建筑恢弘奢华。其建筑也严格按中轴线布局,讲究左右对称。中轴线建筑从南向北依次为:门楼、仪门、一进院(过厅院)、二进院(正厅院)、三进院(凉亭院)、望河楼、花厅、祠堂等。由当时的四川木匠修造,建筑精美,十分华丽,解放后陆续拆除,现只剩过厅院。
下堡:位于下街,名曰:万全堡,始建于清康熙年间,约1662年,为李氏祖李石铃所主持修建。
牌坊:位于中街,建于清嘉庆年间。时任绵州知州的贾文召申报朝廷,以饬令嘉奖李氏节烈之妇,为嘉庆帝亲笔手书“圣旨”两字。,每逢端午节在此搭台演戏,并有扇鼓巫师纪事,(当时由当地德高望重的管家沟管师纪事)为当时甘谷境内唯一一座木构件牌坊,大跃进时期拆除。
菩萨楼:位于上街,上悬“紫竹宫”匾额。楼为两层,高大壮观,每年二月十九日为庙会。现已在原址重修。
龙王庙:位于上街,上堡大门旁边。已拆除。

⑼ 礼辛镇在哪儿

礼辛镇-------甘肃省十大古镇之一

“礼让是远古遗风,穷源溯低,五千年漫长历史,纵彩陶石斧不言,谁能抹煞”
“辛勤为斯邑本色,播雨犁云,卅七载大好时光,既舜日尧天何敌,人尽讴歌”

------礼辛镇门门联 乡人李荣敬作
一、 简介
(一)、地理位置
礼辛镇位于甘谷县西北38公里处,东经:104度59分-105度08分。北纬:34度51分-34度58分。西北与通渭县常河、青堡乡毗邻;南与武山县咀头乡接壤;东南与本县大石、谢家湾乡相邻。六盘山脉从西延伸入境,属黄土梁峁沟壑地区。清溪河由西向东穿越全境,将其分为川台、南山、北山三部分。地势西北偏高,东南稍低,海拔最低1684米,最高2041米。相对高差357米。
(二)、土壤
全乡土壤有绵土、红土、淀土、潮土、鸡粪土、盐碱土六类。从全乡土壤养分来看,有机质相当于全国土壤养分的5级,含氮为4级,速效养分含量情况:氮缺、磷极缺、钾正常。总体来说土壤肥力差,是发展农业生产的不利因素。
(三)、河流
清溪河是境内主要河流,由西向东贯穿全境。发源于通渭县榜罗乡涧滩及陇西县岘儿湾一带,经通渭县毛家店流入礼辛境内。途经大石至安远汇入散渡河。全长46公里。上游建有林寺峡水库。是礼辛乡的主要水源,年平均径流量为383.81万m3。我乡地下水含量丰富,水质较优,适合灌溉及水产养殖。
(四)、气候
全乡年平均气温7.0-8.3摄氏度,活动积温3129摄氏度;最热7月份,平均气温20.7摄氏度;最冷一月,平均气温零下4摄氏度,无霜期157-146天,历年平均日照总时数1900-2100小时,每日照百分率48%,太阳总辐射量为114千卡/cm2年。
(五)、雨水
由于礼辛接近甘肃中部的干旱地区,受其影响,年降雨量较少。川台区年平均降水量450-550mm/年;北山区年平均降水量400-500mm/年;南山区年平均降水量500-610mm/年。其中7、8、9三个月降水量为250-300mm,约占全年降水量的50%,由于降水量分布不均,满足不了农作物生长的需要。形成了冬干、春旱、夏秋多雷雨的降雨特征。气候干燥、温差较大,雨量较少,属干旱山区。
(六)、畜牧养殖与种植
礼辛的养殖业曾一度繁荣,五六十年代就已开展人工培育、引进、杂交优良品种。家畜养殖主要有马、牛、驴、骡、猪等,羊、兔、也有少量饲养,50年代引进了河曲马、蒙古马、山丹马、秦川牛、关中驴、蒙古黑头羊和新疆细毛养等良种;家禽养殖主要以鸡为主,曾引进来杭、浦东、狼山、澳洲黑等优良鸡种,大大提高了养殖效益。
由于特殊的环境地理位置礼辛的粮食作物主要有如下一些品种:小麦、水稻、油麦、扁豆、玉米、高粱、土豆、黄豆、蚕豆、谷、粟、和荞麦等。六七十年代引进了许多优良籽种,如小麦中的成农4号、天选15号、35号等;玉米有:中单2号、金黄后;高粱有牛心红;土豆有:小白花、东北长薯等。油料作物有:胡麻、油菜等。
果树种植目前是礼辛主要的经济收入,近几年一直发展较快。主要经济果木有:桃、苹果、梨、杏、其中产于南山的黑梨以其肉厚、多汁、皮薄而深受人们的赞誉,成为礼辛当地的一个招牌果品,年年畅销兰州、天水、县城等地。
礼辛境内药材资源丰富,主要的药材品种有:党参、杏仁、桑皮、桃仁、丹皮、花椒、赤芍、黄芩、黄芪、红花、麦芽、生地、枸杞、知母、丹参、苍耳子、冬花、柴胡、五加批等。其中以党参、花椒为代表畅销全国,每年都有大批量的药材销往全国各地。
(七)、野生动植物资源
礼辛全境野生动植物资源丰富。野生动物当中,中小型较多,常见的有:野兔、崖濑、松鼠、田鼠等。体型较大的有狼、狐狸等,数量正在急剧减少。野生飞禽候鸟类有:家燕、杜鹃、野鸭、大雁;留鸟类有:野鸽、啄木鸟、喜鹊、麻雀、鹰、乌鸦、斑鸠、猫头鹰、野鸡、画眉、百灵、鹞等。鱼类有:小鱼(俗称土鱼)、草鱼、鲫鱼、青鱼等,两栖类有:青蛙、雨蛙、蟾蜍等。陆栖爬行类有:蜥蜴、壁虎、青蛇等。

二、历史沿革

(一)、概要
礼辛地处甘谷县西北部,历史悠久。南庄遗址出土的文物说明早在新石器时代礼辛先民就在此繁衍生息。目前全乡境内发现的新石器时代遗址有:南庄、冯山、岳家门、扬家坪等处。出土了大量新石器时代的文物,如各种彩陶、陶钟、红陶俑、石器、骨器、玉器等。据《甘谷县志》记载,“一条由长安出发经秦安、千户、甘谷、安远、礼辛、毛店、车场、巩昌(陇西)金城(兰州)河西走廊通往西域、中亚、欧洲的古丝绸之路横贯礼辛全境。在礼辛境内长约5.5公里,路面宽4-5米。汉时已具雏形。相传公元前138年张骞应募第一次出使西域时经此道西去。唐宋时已成为车马大道,此路延至明清仍是经礼辛西去的唯一一条通道。近年来在庙儿坪、杜家沟、冯山、魏家窑、尉坪等处发现发掘了大量的汉代古墓葬,出土了大量的文物如汉五珠钱、大泉五十钱、铜鍪、铜壶、铜驽机等,其中铜壶造型精美别致、纹饰繁缛。这些文物的出土都提供了有力的历史佐证。同时礼辛境内还出土了大量春秋战国时代文物如;蒜头铜壶、铜钟、铜钫、铜鼎等,据专家考证为先秦文物。
(二)、建制沿革
北宋仁宗庆历五年(1045年),置达隆堡(《甘肃新通志》《中国历史地图集》—宋辽金时期卷载)
元代设里甲,由蒙古人充任长官(现在礼辛某些地方敬奉的甲神就为当年统治当地的蒙古鞑靼)。
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称礼辛里。礼辛先民根据白居易诗句“我生礼义乡,祗自取辛勤”以其土瘠民勤、淳朴好礼而取名礼辛。
明天启七年(1627年)“凡邑有里,市有集,伏羌弹丸,里有十二,集仅有三。县城间日一集;永宁镇每月六集,礼辛镇每月六集”(天启年《伏羌县志》载)。
清康熙五十七年五月二十一日(公元1718年6月19日),甘肃省通渭南7.5级地震,通谓城北笔架山一座山峰崩塌、滑坡,压死四千余人。甘谷北山南移(滑坡)覆压永宁全镇,礼辛镇留存一半,西北村无有存者。死伤约三万余人.礼辛街向西延伸修建新街(今上、中两街)(清.《伏羌县志》载)。近年来在地震遗址上出土了大量文物如:青花瓷器、铁铧、火盆、酒杯、砚台、香炉、清顺治钱等。
清乾隆十四年(1749年),仍称礼辛里(县设里正制)
清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全县设四所十二里。礼辛里下设十甲:头甲陈、二四甲李、三甲马(回族,已迁往他乡)、五甲已绝、六甲堡东来、七甲尉、八甲马、九甲九家山、十甲贾(分为上十甲、下十甲)(《旧伏羌县志》《家访资料》载)。
民国初(1912年),建置沿袭清代,仍为礼辛里。
(附:民国十八年国民党内政部改定甘肃省部分省名,伏羌改为甘谷)。
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甘谷全县调整为五区,礼辛为第四区下辖十乡。
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甘谷全县乡镇调整,实行邻闾制,五户一邻,五邻一闾,五月取消区制。
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国民党内政部颁发分区设署办法大纲,改乡镇为区署,五区并为四区,礼辛辖上下两联保,区署办公地驻礼辛镇。
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根据国民党“新县制”撤消区署设区指导员,全县设为七镇十乡,152保,改联保办公处为镇公所,礼辛镇公所下设7保75甲(1保:尉坪、柏林、下贾家沟;2保:贾山、冯山、山里湾、水泉湾;3保:神泉、马坡、常湾、冰滩;4保:礼辛上、中、下三街;5保:马庄、九家山、高家湾、庙儿沟;6保:陈庄、杨川、寨子;7保:杨湾、元咀、吊坪、王山河沟)。
1949年8月5日,礼辛地区解放
1949年9月,甘谷县人民政府在礼辛设置平阳区,12月取消国民党保甲制度。
1950年3月,县人民政府局部调整行政区划,改平阳区为礼辛区下辖礼辛乡、董渠乡等9乡。
1953年3月,各区普遍缩小乡的管理范围,礼辛7区下辖礼辛、王川等13乡。
1956年8月11日,全县仍为6区1镇,全县70乡并为50乡,礼辛区下辖榆川乡、永兴乡、王窑乡、王川乡、贯寺乡、礼辛乡、平阳乡7乡。
1957年6月16日,全县将6区1镇合并为3区16个直属乡,礼辛仍为一区。

三、集市贸易
礼辛集市贸易,渊源已久,早在北宋时期就是内地与西夏互换茶马的大商埠。据明《伏羌县志》记载,明天启七年(1627年)始设镇,开始有大规模的集市,沿街商铺云集,杂货脚骡店、粮食店、客栈等纷纷出现,清康熙57年大地震后,礼辛街道中心西移。据清《伏羌县志》记载,清乾隆14年(1749年)伏羌县镇有五,礼辛、艾家川、牛蹄湾、五十铺、小乐门有集市。民国有城防镇、盘安镇、礼辛镇、大石镇、金山镇、姚庄、西三十铺、颉家庄八个集市,这时期礼辛镇的集市贸易有了长足的发展和繁荣,物资交流频繁,开始增加4日一集(称小集)固定铺面20余处,市上有专门的牲口市、猪市、粮食市、山货市、商品主要有:农用铁器、布匹、茶叶、马匹、土盐、香腊纸表、干鲜调料、文具等。客栈林立,小吃丰富。著名的有:李大保“包子”刘润德“羊肉”李四牛儿扯面等。风味独特,吸引了来自各地的商贾。
附:1983年在南庄清地震遗址上出土了四枚银币,经中国钱币学会鉴定为西藏地方政府早期钱币。据《西招图考》记载,清乾隆五十七年,尼泊尔王国政府为西藏地方政府铸造银币,此币正为此时铸造的钱币,由于铸造量少,此类钱币存世极少,有极高的文物收藏价值,对于研究当时西藏的经济以及甘肃省与西藏的经济交流有极高的学术价值。古币的出土说明我乡先民,除耕读之余还积极与外界进行商贸交流。

四、文物
宋槐:礼辛有宋槐22株,属省级重点保护文物,平均高约30余米,直径平均约2米,1975年时任甘谷县县委书记的李光中、县长徐永安指示悉数砍伐,木料搬运至县城修建甘谷饭店(现已拆除)。现仅存一株。(附:笔者认为此些槐树应为明代洪武、永乐年间,由山西洪洞大槐树移民所植,他们在到达新的定居地后栽种槐树借此寄托对故乡的相思之情)。
北极宫;原址位于礼辛老爷山,始建于元代,康熙57年大地震,老爷山滑坡,北极宫被毁,传说寺中有一铁钟滚于下街寺梁(后北极宫所在地),清雍正年间重建,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时任县长张孝友将其划归礼辛国民小学所有。 其建筑严格按中轴线布局,讲究左右对称。
门楼,门楼前有一戏楼,木架结构,可朝东朝西开,每年三月三在此举行盛会;一进院:僧房、家神庙,东厢(龙王庙);二进院(正院):东厢(天、地、水三官庙庙),西厢(鲁班殿、花儿娘娘殿)正殿(无量祖师殿),匾额高悬、琳琅满目;三进院:东厢(吕洞宾祠)西厢(华佗祠)正殿(天爷殿)。整个建筑布局规模宏大,建筑雄伟。其中天爷殿为砖木结构,四披头的“八卦”悬山顶式,四角檐有风铃悬挂,吸收了南方建筑的艺术风格,加上佛教艺术所需的艺术造型,蔚为壮观!
当铺:位于礼辛镇中街,传说为安远王家所建。构件复杂,为两层木质楼房,前后两面明窗,十分壮观,后卖于陈少溪所有,民国时又为礼辛镇公所驻地。解放后为礼辛区、乡、社政府驻地,1986年拆除。
姑嫂寺:位于候家寨子,始建无可考。明永乐年间重建,规模宏大。后改名为举天寺。1965年大跃进时期拆除。
魁星阁:位于下街,始建无可考。1952年拆除。
财神庙:位于下街,始建无可考。1956年拆除。
双庙川泰山庙:位于下街,始建无可考。1956年拆除。
文昌宫:位于中街,始建无可考。清同治年间回民叛乱被焚毁,后又重建,但规模大不如以前,1959拆除。现又在原址重修文昌宫,为两层混凝土木混合建筑。
上街戏楼:为一层木架楼,每逢诸神圣诞或者有重大喜事,打开两面朝上下街演戏。始建无可考。1958年拆除
下街戏楼:始建无可考。1958年拆除。
下街东:有紫气门。下街西:有乾元门。上街西:有市西蕃门。上街北:有西翰垣门。
上堡:位于上街,名曰:西翰堡,始建无可考。清同治年间约1868年维修。
中堡:位于中街,名曰:履中堡,始建于清嘉庆年间,为当地举人,时任四川棉州知州的贾文召所建府邸,整个建筑占地面积2000mm2。建筑恢弘奢华。其建筑也严格按中轴线布局,讲究左右对称。中轴线建筑从南向北依次为:门楼、仪门、一进院(过厅院)、二进院(正厅院)、三进院(凉亭院)、望河楼、花厅、祠堂等。由当时的四川木匠修造,建筑精美,十分华丽,解放后陆续拆除,现只剩过厅院。
下堡:位于下街,名曰:万全堡,始建于清康熙年间,约1662年,为李氏祖李石铃所主持修建。
牌坊:位于中街,建于清嘉庆年间。时任绵州知州的贾文召申报朝廷,以饬令嘉奖李氏节烈之妇,为嘉庆帝亲笔手书“圣旨”两字。,每逢端午节在此搭台演戏,并有扇鼓巫师纪事,(当时由当地德高望重的管家沟管师纪事)为当时甘谷境内唯一一座木构件牌坊,大跃进时期拆除。
菩萨楼:位于上街,上悬“紫竹宫”匾额。楼为两层,高大壮观,每年二月十九日为庙会。现已在原址重修。
龙王庙:位于上街,上堡大门旁边。已拆除。

⑽ 甘肃十大文明古镇之一礼辛镇在哪里

礼辛镇-甘肃省十大古镇之一 “礼让是远古遗风,穷源溯低,五千年漫长历史(一)、概要 礼辛地处甘谷县西北部,历史悠久。南庄遗址出土的文物说明早在

热点内容
一部国外电影,一个老男人骑个摩托车 发布:2024-08-19 09:13:10 浏览:920
脖子上有睾丸是什么电影 发布:2024-08-19 09:03:17 浏览:374
变形金刚撒谁家的 发布:2024-08-19 08:43:06 浏览:478
美国男电影双胞胎 发布:2024-08-19 08:42:20 浏览:764
黑人橄榄球少年收养电影 发布:2024-08-19 08:25:26 浏览:918
夏目哉大片 发布:2024-08-19 08:09:22 浏览:806
他第一部出演的电视剧是,的英语 发布:2024-08-19 08:07:54 浏览:654
电影检索 发布:2024-08-19 07:48:52 浏览:198
谁有视频 发布:2024-08-19 07:41:55 浏览:141
成龙香港鬼片电影大全 发布:2024-08-19 07:39:46 浏览: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