汀泗桥北伐战役遗址
『壹』 北伐汀泗桥战役遗址在哪
现位于湖北省咸宁市汀泗桥火车站北约500米的京广铁路西侧山头上展开了一场空前激版战,大败北洋军,在中国权革命史上写下光辉的一页。汀泗桥北伐战役遗址1988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成为湖北省中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贰』 汀泗桥的战役遗址
北伐汀泗桥战役遗址,占地面积20 万平方米,重点保护区一个是马家山,另一个是塔垴山。京广铁路从这两座山山脚下穿过。马家山占地面积2万平方米。建有大门楼、烈士纪念亭、碑、墓及陈列室,周边设有护栏。整座山柏树撑天,树木成排,花草成片,绿化规划布局合理。遗址大门和烈士纪念碑、亭的建筑风格,设计容为一体,门楼采用绿色花岗石,铁门用铸铁和方管烧接而成,门楼顶部有叶剑英亲笔题词“北伐先锋”楷体字样。烈士纪念碑位于烈士墓前5米处,与墓成中轴线对称布局,碑占地面积为9.33平方米,高5.2米,为乳白色麻质花岗岩砌制,基座高0.32米正方形,每角设方形立柱一根,高0.64米,边长0.275米,柱头为半球形,碑座为四边形,高1.5米,碑身为四方锥体型,在碑身四个面上都镌刻着“国民革命军第四军北伐阵亡将士纪念碑”,胡以民题词的隶书字样,最上方有国民党党徽图案。烈士墓冢占地面积为54.67平方米,墓首为四柱三间式牌坊,中刻碑一块,其上刻有“国民革命军第四军阵亡将士之墓,民国十八年十月立”等字样。
纪念馆经烈士墓冢前几步下五级台阶至陈列室门上挂有北伐汀泗桥战役遗址纪念馆,纪念馆内注有简介,图片及说明,内容分别为:北伐风云、汀泗鏊战、名将风范和业绩永存四大部分,左边是玻璃橱窗,橱窗内存放有当年北伐军用过的兵器及用品和一些实物资料。塔垴山占地面积18万平方米,现存有老铁桥和古石桥、碉堡、炮台、战壕、猫耳洞,这里曾是北伐战役时期双方交战争夺的重要战场。
『叁』 汀泗桥有什么景点
汀泗桥镇星星村山高人稀,2000余村民,散居于花纹山的峻岭之中。这里森林覆盖率达90%以上,竹子犹如满天星星,总面积近10万亩,俗称“星星竹海”,是华中地区最大的竹林风景区,也是联合国林农组织定点考察基地。 星星竹海,山峦起伏,但见竹海莽莽,遍地修篁,环境优雅,气候宜人,风景十分秀丽。 无论春夏秋冬,这里总能让人有着无尽的美感。春雨过后,我们看到的是竹笋破土而出,直指云天;盛夏时节, 秀竹婆娑,临风起舞;暑尽寒来, 苍翠挺拔的老竹,仍笑迎霜雪。或如甲胄裹身的武士,或如柔情似水的少女,成阵的竹林,更象一队队,一排排金戈铁马的兵团。还有那风中的涛声、雨中的青翠、雾中的朦胧,雪中的傲然,竹的自然天性和象征纯洁、正直、虚心、坚韧、文静、高雅的品格,无不使人感慨万千。 星星竹海,千岩万壑,有山有水,最高海拔为731米,雨量充沛,气候温和,夏无酷暑,年平均气温15℃左右,十分适宜竹子的生长。这里的竹子种类繁多,共有五大类三十多个品种,楠竹、淡竹、水竹、紫竹、苦竹、箬竹、石竹、麻竹、凤尾竹、花皮竹、梅花竹、龟甲竹、罗汉竹、……其中,楠竹最多,资源最丰富,并以杆长、节稀、肉厚、径大、首尾匀称而闻名。 来到星星竹海,让人感到来到竹的世界。在那苍茫浩瀚的竹海中,竹乡人打的是竹伞、戴的是竹笠、住的竹楼、坐的是竹椅、睡的是竹床、吃的是竹笋……利用竹麻进行手工造纸是竹乡农民的一项传统副业,自制日用竹器更是早有传统,鼎盛时期形成了竹厂街,至今街名俱存。沿着蜿蜒的山路,步入地竹农人家,吃一口竹筒饭,喝一口竹叶酒,炒一盘竹笋,听听竹歌,看看竹舞,品着竹乐,实在别有风趣。
其它的旅游景点
星星竹海景区,还有其它的旅游景点:奇石林公园中巨石林立,有的象海狮,有的似大象,或卧或奔,形态各异,人称“奇石博物馆”。“铁锚尖”石峰的顶部,有一个深不可测的“火山口”,附近的石壁上镶嵌着许多古生物珊瑚化石,星星竹海在远古时期很可能是一片汪洋大海。星星竹海最东端的石垴峰,是观日出,赏竹海风光绝佳之处,山下的鸣水泉,湖水清澈见底,青山叠翠,碧波千顷。 “竹海山庄”及三处农家饭庄,则是富有浓郁山村特色的餐饮地方。[2]
汀泗桥
汀泗桥镇是一个具有丰富历史文化底蕴乡镇。镇上目前尚存古建筑面积12000平方米,有始建于宋代的汀泗桥、汀泗街、庙巷、胭脂路;始建于明清的醉仙阁、寿春堂及宋、明民居、商铺、作坊。其中名扬天下的便是北伐时期威名远扬的汀泗桥。 汀泗河分东、西双岔道自南北纵贯镇区,架在河上的古桥,始建于1247年,为湖北省现在最古老的石拱桥。 修建这座桥,还有一段故事。唐朝以前,这条浅浅的小河上并没有桥,老年人和孩子需要人背着才能过去。好心的丁四住在河旁边,只要看到老人和孩子过河就会放下手中的活,下水扶一把,或者干脆背过去。若遇洪水,只能望河兴叹。就这样,背背扶扶,一辈子转眼过去了,丁四自己也是老人了,再也没有办法帮别人,于是将一生积攒的钱修了一座桥。大家为了纪念这个好心人,就管这桥叫丁四桥,管桥下的河叫丁四河。唐朝时候,丁四桥已经被水冲毁了好几次,几乎没有用了。贞观年间,玄奘西游前告太宗,国内需做万件好事,方能功德圆满,取回真经。一心向佛的太宗于是派出一万名和尚在全国范围内每人做一件善事。其中有一个和尚到了这里,便用随身携带的官银以及化缘得到的布施,修起了一座结实的三眼石拱桥。这就是今天汀泗桥的雏形。 宋朝时,汀泗桥正式进入县志,而且前两字都加上了三点水旁,于是丁四桥就成了汀泗桥。 汀泗桥所处地形十分险要,桥东群山叠嶂,桥西湖泊密布,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与汀泗桥相依的汀泗桥镇,是一座古老的集镇。走到汀泗桥小街上,两旁商铺相连,路是青石板的路,房子是砖木结构的,还看得到那种一扇一扇木板沿着槽子推拢的门。有时候古色古香的石板街也繁华喧闹,以物易物这种最古老的交易方式还时有发生。一切都和从前一样古朴,仍保留着古老岁月斑驳的痕迹。
飞仙洞
飞仙洞位于汀泗古镇海拔600多米的花坪山麓中。洞外万亩翠竹随风摆动,洞口上仙女石像,好像要腾空飞起。“仙女”下面便是飞仙洞。明朝末年,湖广高僧指宗大师曾在洞中修炼81年,今有清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御赐无字石碑一座矗立。 飞仙洞主洞全长1500米,最大落差40多米,呈螺旋楼层状,形似立体迷宫。上层为“仙宫”。钟乳奇石形成各种珍禽异兽,金猴雄狮,维妙维肖。最奇特的要数“音乐石瀑”,它能发出十四级音阶,在“音乐石瀑”上能弹奏简单的乐曲,堪称华夏一绝。飞仙洞中层为“龙宫”。天池奇观、天河飞流、定海神针、龙宫宝藏,美景历历在目。龙宫里最有名的“神龙入海”真是栩栩如生,洞壁上还有取走了一具恐龙化石留下的痕迹,龙头龙尾历历在目。第三层是“海底”。海底有山脉起伏,山中有洞,洞中藏山,那天然形成的山峰,似华山的险峻、泰山的雄伟,让人惊叹自然的无穷奇妙。
『肆』 汀泗桥战役的遗址保护
全国解放以后,党和政府对汀泗桥战役遗址进行了修缮,并派专人看护,1988年1月1日国务院将汀泗桥定为“北伐汀泗桥战役遗址”,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叶剑英元帅题字;“北伐先锋”。
为纪念北伐战争六十五周年、七十周年和七十五周年,咸宁市邮政局于1990年、1996年、2001年分别刻制纪念邮戳各一枚,发行纪念封一枚,邮戳和纪念封分别以汀泗桥和纪念碑为主图案,以纪念、宣传汀泗桥战役和遗址。
汀泗古镇
汀泗桥镇旅游资源丰富,有独特的历史、山水景观。
汀泗桥镇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地势南高北低,东南面山峦重叠,中部丘陵起伏,西北河湖交叉。这种天赋的地理优势,使游人不仅可以领略到厚重的历史人文内涵,也可以处一地而全揽山水之胜境。
北伐汀泗桥战役遗址是国内外知名的战争遗址之一。1926年8月,国民革命军由湘向鄂挺进,军阀吴佩孚调集重兵扼守汀泗桥,企图阻拦国民革命军北上;汀泗桥因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在数番激战后,27日,叶挺率领国民革命军第四军独立团先遣队向吴佩孚军队发起了猛烈的攻击,敌军全线溃退,国民革命军占领了汀泗桥,为攻取武汉打开了南大门,使革命的势力迅速发展到长江流域。此役十分惨烈,北伐军第七军军长李宗仁回忆:战后三个月,路过汀泗桥,依然觉得血腥扑鼻,必须用手绢掩口鼻方能通过。
为了纪念这一重大战役及在战役中牺牲的烈士,1929年,国民革命政府在此修了烈士墓、纪念碑和纪念亭,建成“汀泗桥北伐烈士陵园”以示纪念。现在的塔垴山顶,仍有战争留下的碉堡与战壕遗址。2002年,数十名专家学者建议加强北伐战争研究,建立北伐汀泗战役纪念馆,收集、收藏北伐战争的历史资料和实物,用声光电手段制作战役模拟系统,重现战役经过,使之成为北伐战争文博和研究中心。同时,兴建北伐战争胜利广场,在广场上建立北伐战争胜利纪念碑,铸造叶挺铜像,使纪念馆、广场、纪念碑成为鄂南的标志性建筑。现在纪念馆已经落成,其它工程正在续建,成为爱国主义教育与人们凭吊峰火战场,学习军事知识的旅游胜地。
从纪念馆往东南方向二十多公里,就到了星星竹海风景区。这里既是联合国林业考察基地,又是湖北省最大的竹林风景区,总面积10万亩,人称“万亩竹海”。1996年被命名为省级风景名胜区。景区林茂、竹秀、松奇、石怪,环境优雅,气候宜人,是理想的旅游休憩地和避暑胜地。原党和国家领导人李先念、胡耀邦、王任重、宋平、胡启立等都曾先后来此视察。现划分为五大景区,即百像园、迷你园、流芳园、情人岛、石龙景区。林海中翠竹亭、观竹台、半山泉、石龙、群仙会龙、石龙戏珠、王氏天葬、天深洞、古树林、柏树界、蔡仙崖等主要景点星罗棋布,各显千秋。
湖北省文物局昨日宣布,北伐战争时期叶挺独立团指挥部旧址被列入文物保护范畴。据介绍,该旧址是咸宁市咸安区第三次文物普查组近日在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汀泗桥镇发现的。旧址为一栋欧式二层砖混楼房,平面呈正方形,边长12.6米,面阔三间,整体结构保持完整(如图)。该旧址的发现进一步丰富了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汀泗桥战役遗址的内容。1926年,叶挺率国民革命军独立团北上发动汀泗桥战役,设指挥部于此。
北伐汀泗桥战役遗址,占地面积20 万平方米,重点保护区一个是马家山,另一个是塔垴山。京广铁路从这两座山山脚下穿过。马家山占地面积2万平方米。建有大门楼、烈士纪念亭、碑、墓及陈列室,周边设有护栏。整座山柏树撑天,树木成排,花草成片,绿化规划布局合理。遗址大门和烈士纪念碑、亭的建筑风格,设计容为一体,门楼采用绿色花岗石,铁门用铸铁和方管烧接而成,门楼顶部有叶剑英亲笔题词“北伐先锋”楷体字样。烈士纪念碑位于烈士墓前5米处,与墓成中轴线对称布局,碑占地面积为9.33平方米,高5.2米,为乳白色麻质花岗岩砌制,基座高0.32米正方形,每角设方形立柱一根,高0.64米,边长0.275米,柱头为半球形,碑座为四边形,高1.5米,碑身为四方锥体型,在碑身四个面上都镌刻着“国民革命军第四军北伐阵亡将士纪念碑”,胡以民题词的隶书字样,最上方有国民党党徽图案。烈士墓冢占地面积为54.67平方米,墓首为四柱三间式牌坊,中刻碑一块,其上刻有“国民革命军第四军阵亡将士之墓,民间十八年十月立”等字样。
纪念馆经烈士墓冢前几步下五级台阶至陈列室门上挂有北伐汀泗桥战役遗址纪念馆,纪念馆内注有简介,图片及说明,内容分别为:“北伐风云、汀泗鏊战、名将风范和业绩永存”四大部分,左边是玻璃橱窗,橱窗内存放有当年北伐军用过的兵器及用品和一些实物资料。塔垴山占地面积18万平方米,现存有老铁桥和古石桥、碉堡、炮台、战壕、猫耳洞,这里曾是北伐战役时期双方交战争夺的重要战场。
『伍』 汀泗桥战役的简介
复制了一下啊,。
北伐战争由叶挺独立团一九二六年五月二十日奉命进入湖南,增援唐生智部而拉开序幕。七月九日国民革命军正式誓师北伐,当时国民革命军的军事力量与吴佩孚、张作霖、孙传芳三大军阀相比,显然是敌强我弱。据此,北伐军采取了先打吴佩孚,再打孙传芳的战略部署。于是,国民革命军入湘作战,攻克湖南以后便迅速形成挺进湖北、直逼武汉的态势。
为了打开通往武汉的道路,肃清湖北境内的军阀,国民革命军分几路军向武汉进逼,其中以共产党人叶挺率领的独立团所在的国民革命军第四军,从湖南进入湖北后,从蒲圻的中伙铺、官塘驿一带一直追敌至咸宁汀泗桥与敌人展开了激战,史称汀泗桥战役。
意义
北伐战争是在国共合作条件下举行的一场反帝反封建的正义的革命战争,在这场战争中,北伐军广大官兵表现了高度的爱国主义和为革命勇于献身的精神,共产党人更是起了先锋模范作用。由共产党直接领导的,以共产党员为骨干的叶挺独立团发扬了不怕牺牲、英勇善战的风格,更是一支特别能战斗的队伍,他们为那场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出色的贡献。汀泗桥战役是北伐战争3个主要战役的第1个战役和关键战役,为贺胜桥战役、武昌战役的胜利打下了基础。它是第一次国共合作的重要成果之一,加速了中国革命进程,为在武汉建立国民政府打下了基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北伐战争中,尤其是汀泗桥战役中,全国人民,特别是咸宁人民的大力支持,也是赢得那场战争的重要原因。咸宁人民长期处于反动军阀的统治之下,军阀吴佩孚的军队和地方反动政权对咸宁人民长期横征暴敛,咸宁人民早已对他们恨之入骨
『陆』 丁泗桥战役的战争是
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以共产党员为骨干的国民革命军第四回军叶挺独立团同吴佩孚答的北洋军在此展开一场空前激战,大败北洋军,在中国革命史上写下光辉的一页。
汀泗桥北伐战役遗址位于现咸宁市汀泗桥火车站北约500 米的京广铁路西侧山头上,1988 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成为湖北省中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柒』 请说五个革命遗址以及一个革命先辈事迹
延安革命遗址、瑞金革命遗址、北伐汀泗桥战役遗址、长汀革命旧址、刘公岛甲午战争纪念地,再加一个:平江起义旧址
喜欢周恩来总理,所以说一下这位前辈的事迹
一、一九一八年五月,段祺瑞政府和日本政府秘密签订了卖国的《中日共同防敌军事协定》,引起中国留日学生的强烈反对。加上日本神田乐板警察局长在演说中肆意侮辱中国,更使中国留学生义愤填膺,同日本政府展开了针锋相对的斗争,这一时期,周恩来经常在神田中华青年会谊的地下室里,撰写传单,翻译文件,印发宣传品,他在各种大小集会上发表爱国讲演,和留日的爱国学生一起示威游行,声讨、揭露日本帝国主义和中国军阀政府的罪行。中国留日学生的斗争,一次次遭到日本警察的镇压。周恩来原来同许多留日学生一样,把日本看作中国学习的榜样,想从中找到救中国的出路。现在他对日本越来越失望了,便毅然决定弃学回国“返国图他兴。”
二、抵制日货
一九一九年十一月十六日,正当爱国群众运动继续向前推进时,日本军国主义的暴徒又在福州打伤多名抵制日货的中国学生,并打死一名警察,造成“福州惨案”,举国为之震动。福建学生罢课抗议,各省市学生奋起响应,形成抵制日货运动的高潮。十二月十日,由天津男女学生共同组成的天津中等以上学校学生联合会(新学联)成立,号召抵制日货。十五日,周恩来作为新学联的执行科长,到天津总商会讨论抵制日货的具体措施。二十日,在南开操场召开有十多万人参加的国民大会,当场焚烧在街市检查所得的十多卡车日货。会后举行了示威游行。
三、请愿被捕
一九二○年一月,天津学联调查员在魁发庄洋货庄检查日货时,遭到日本浪人的毒打。当各界代表向直隶省公署请愿时,军警又毒打学生,并逮捕了各界代表马骏、马千里等二十多人。随后并查封天津学联和各界联合会所。当晚,周恩来主持在法租界维斯里堂地下室召开觉悟社秘密会议研究对策,决定举行更大规模的游行示威,由周恩来、郭隆真出面领导。一月二十九日,各校学生五六千人集合后,以周恩来为总指挥,奔赴直隶省公署请愿,群众公推周恩来和于方舟、郭隆真、张若茗四人为代表进去见省长,四人竟被逮捕。在公署门外的请愿学生也遭到武装军警镇压,重伤五十余人,造成天津“一·二九”流血惨案。当晚,周恩来等四名代表被押往营务处,他们沿途高呼:“同胞万岁!”“打倒卖国贼!”“誓死不屈!”等口号,街道两旁的群众无不为之动容。
这是周恩来第一次遭受反动当局逮捕。
四、风雨之舟
一九三七年十二月三十一日,长江汹涌澎湃,周恩来站立在甲板上,手扶栏杆,他要穿过雨雾迷朦的大江,再乘车到武汉大学去讲演。副官一再劝阻:今天风大浪急,过江有危险,建议他改日赴会,但是,他斩钉截铁地说:“这次应邀演讲不能改期,一定要按时去!”
因为他心里明白,此次赴武汉工作,任务十分艰巨。武汉三镇,水陆交通要道,自抗战以来,有着国内外各种政治势力,存在形形色色的“山头”与“码头”,要把各种进步力量团结在一起,形成统一的抗日救国力量。困难再多,也要克服,必须消除各种误解,扭转各种偏见,排除各种障碍,才能动员民众,组织民众,实行全民抗战,这就需要勇气和信心,要一点一滴地去工作。而武汉大学,堪称是湖北抗日宣传的先锋队,大学师生们思想活跃,需要鼓舞,也需要引导,必须毅然前往!
渡船在波涛滚滚的大江上颠簸了近一个小时,才靠上武昌的中华门码头。
五、动情让车
一九三七年十二月三十一日,周恩来渡过长江冒雨乘车到武汉大学做报告。刚到大东门外,前面一群人吵吵嚷嚷,不知出了什么事,警卫怕出意外,示意司机绕道过去,周恩来命令停车,并下车打听。一个神情激愤的中年人,指着额头淌血的同伴大声诉说:“先生们,大家评评,爱国有什么罪?抗日有什么罪?我们在这里张贴抗日救国的标语,一伙流氓竟然向我们扔石头,那些巡逻队,不但不帮我们抓坏蛋,反而说我们阻碍交通,扰乱治安,这年月还有没有公理?”原来,这些青年是爱国组织“民族先锋队”成员。
周恩来看了看墙上和地上的标语,走近那个受伤的人,用温和而坚定的语气说:“你们‘民族先锋队’的行动是对的,我支持你们,人民也会支持你们的!”接着回过头去对那位愤慨的中年人说:“你用我的车子,把这位受伤的同伴送到医院去包扎,要快!”这时警卫员说:“没了车,如何去武大?”周恩来看了看表,说:“还早哩,误不了,我们步行去。”于是迈开大步,与警卫员向珞珈山走去了。
六、盛赞三元里
一九三八年三月二十五日下午,周恩来参加了武汉学联成立的大会,会后立即被与会者围拢了。他同青年人一一握手,态度温和,语言亲切,这使青年们兴奋极了,如同老朋友一般,无拘无束地谈起来。他问他们是哪里人,到武汉习惯不习惯,在哪所大学,学什么专业。
周恩来问起一个外表黑瘦的男同学,“你是哪里人啊?”“我家住广州北郊三元里!”“好哇!你是三元里抗英人民的后代!三元里人民是英雄啊,他们不畏强暴,靠着拳头,大刀,三尖矛,组成了平英团,把有洋枪、洋炮的英帝国主义者打得狼狈不堪,真了不起呀!我们今天抗日救国,可得好好学习三元里人民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精神啰!”
那个黑瘦青年十分激动,他也谈起了当地人民中流传的抗英故事,大家听得津津有味。
围拢上来的人越来越多,都为周恩来的长者风度所吸引,久久舍不得离开。
七、武汉献金
周恩来出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副部长期间,努力利用合法条件为抗战做贡献。一九三八年六月下旬,他领导第三厅开展了“七七”抗战一周年纪念活动,其中包括“七七”献金。目的是通过宣传募捐来激发老百姓的爱国热忱和抗战决心。政治部以前搞过三天募捐,才捐得四千元。这一次盛况空前:早上,献金台前人山人海。周恩来和中共代表团、八路军办事处全体成员组成“中共献金团”,周恩来把他当月政治部副部长的薪金全部献出,毛泽东打来电报,献出他的国民参政员的月薪。五天中,献金人数达五十万以上,献金总额超过百万元。六座献金台,每台八个工作人员,后增加到二三十个。献金者有工人、农民、船员、店员、小贩、人力车夫。乞丐教养所全体乞丐绝食一日,把节约下来的钱捐献。当时有人说:“这次献金是中国兴亡的重大测验!测验结果,中国不会亡!中国一定复兴!”
八、献金台
为纪念“卢沟桥事变”一周年,国民政府采纳周恩来和第三厅的意见,在武汉三镇分别设立献金台,广泛开展“献金周”活动。
九时左右,周恩来带领献金队来到江汉失钟楼下,献金台就设在这里。这是一座用竹席、门板、长凳等临时搭起来的彩台,台子两边的立柱上贴着一副对联:“捐寸纱可显抗日志,献分银能表救国心。”台下两个红彩绸中间,挂一副横标:“有钱出钱,有力出力。”
台前站满了人,两列挤得弯弯曲曲的是象盘龙似的献金队伍,人们争抢着要看看政治部的周副部长。每个人手上都握着布袋、钱包、储蓄罐,神态专注地等待着,似乎手中握的不是钱币,而是一片爱国之心。一个小姑娘来到台前,双手将储蓄罐往台上送,由于个子太小,踮起脚尖也够不着台边儿,周恩来抱起她问:“这钱是哪儿来的?”小姑娘回答:“是我存下来的,我要献金,给前方打仗的叔叔们献金。”小姑娘双手捧着储蓄罐,恭恭敬敬送了上去。
台前的人群发出一片赞叹声,小姑娘很有礼貌地对周恩来说:“谢谢!”
接着周恩来又领着献金的群众高唱“大刀向鬼子头上砍去!”歌声久久在武汉上空回荡着。
九、越东题词
秋瑾,近代杰出的女革命家,号竞雄,别名鉴湖女侠。她堪称是绍兴人民的骄傲。她一九○四年挣脱封建家庭,赴日留学,投入革命潮流。归国后,力倡女权,鼓吹武装暴动,推翻满清统治。她在绍兴主持大通学堂,联络各地会党,组织光复军,与徐锡麟分头准备皖、浙两省起义,不幸被捕,宁死不屈:“秋风秋雨愁煞人”的绝命诗句,享誉中外。辛亥革命后,孙中山多次纪念秋瑾,鲁迅对她亦十分推崇。
一九三九年三月二十九日,周恩来借视察钱塘江南岸抗日防线之机,回绍兴“省亲”。他在同亲友和各界的交往中,屡屡讲解国内外的形势,勉励大家同侵略者斗争到底。此时,他多次提到秋瑾,号召家乡人民继承鉴湖女侠的革命精神、发扬女革命家不怕抛头洒血的斗争气概,共赴国难。他提笔飞书,写下“勿忘鉴湖女侠之遗风,望为我越东女儿争光”的豪迈题词。
『捌』 汀泗桥之战遗址纪念馆可以让我们了解那一期的历史
汀泗桥战役遗址纪念馆位于湖北省咸宁市咸安区西南10公里的汀泗桥镇境内。
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湖北省中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汀泗桥战役
北伐战争是大革命运动的高潮。1926年8月,国.民.革命军由湖南向湖北挺进,军阀吴佩孚调集重军,扼守汀泗桥,企图阻拦国.民革命军北上;27日,叶挺率领以共.产.党.员为骨干国.民革命军第四军独立团发扬不怕牺牲、英勇善战的精神,向吴佩孚军队发起了猛烈的攻击,敌军全线溃退,国.民革命军占领了汀泗桥,为攻取武汉打开了南大门,使革命的势力迅速发展到长江流域,在中国革命史上写下光辉的一页。
『玖』 汀四桥之战遗址在哪一时期
北伐战争时期。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以共产党员为骨干的国民革命军第四军叶挺独立团同吴佩孚的北洋军在此展开一场空前激战,大败北洋军,在中国革命史上写下光辉的一页。汀泗桥北伐战役遗址位于现咸宁市汀泗桥火车站北约500 米的京广铁路西侧山头上,1988 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成为湖北省中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汀泗桥战役遗址简介北伐汀泗桥战役遗址,占地面积20 万平方米,重点保护区一个是马家山,另一个是塔垴山。京广铁路从这两座山山脚下穿过。马家山占地面积2万平方米。建有大门楼、烈士纪念亭、碑、墓及陈列室,周边设有护栏。整座山柏树撑天,树木成排,花草成片,绿化规划布局合理。遗址大门和烈士纪念碑、亭的建筑风格,设计容为一体,门楼采用绿色花岗石,铁门用铸铁和方管烧接而成,门楼顶部有叶剑英亲笔题词“北伐先锋”楷体字样。烈士纪念碑位于烈士墓前5米处,与墓成中轴线对称布局,碑占地面积为9.33平方米,高5.2米,为乳白色麻质花岗岩砌制,基座高0.32米正方形,每角设方形立柱一根,高0.64米,边长0.275米,柱头为半球形,碑座为四边形,高1.5米,碑身为四方锥体型,在碑身四个面上都镌刻着“国民革命军第四军北伐阵亡将士纪念碑”,胡以民题词的隶书字样,最上方有国民党党徽图案。烈士墓冢占地面积为54.67平方米,墓首为四柱三间式牌坊,中刻碑一块,其上刻有“国民革命军第四军阵亡将士之墓,民间十八年十月立”等字样。
纪念馆经烈士墓冢前几步下五级台阶至陈列室门上挂有北伐汀泗桥战役遗址纪念馆,纪念馆内注有简介,图片及说明,内容分别为:“北伐风云、汀泗鏊战、名将风范和业绩永存”四大部分,左边是玻璃橱窗,橱窗内存放有当年北伐军用过的兵器及用品和一些实物资料。塔垴山占地面积18万平方米,现存有老铁桥和古石桥、碉堡、炮台、战壕、猫耳洞,这里曾是北伐战役时期双方交战争夺的重要战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