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游记遗址 » 山东临朐龙岗历史遗址

山东临朐龙岗历史遗址

发布时间: 2021-01-13 00:22:36

❶ 我是山东临朐县龙岗镇蒿科村的 在20年前我妈拾出去一个女孩现在应该在临朐南边的一个村子里姓白有知情者联

到白家李兆去打听打听!到了临朐很好找的!!!

❷ 山东临朐的历史文化

[编辑本段]历史沿革汉置临朐县。因县城东临朐山而得名。一说朐为水名,其城侧临朐川为名。
旧志载,黄帝曾登封沂山,帝尧之子丹朱曾封于丹水。夏为季荝氏封地。商为逄伯陵封地。西周为缾(骈)邑,为纪国所辖。春秋,今县境置缾邑、东阳邑;战国为朐邑,齐国所辖,为齐相管仲封地。秦,境内无县治,今县境大部属临淄郡,南部属琅琊郡。西汉设有临朐、朱虚、挍3县和缾、临原2个侯国;东汉,今县境有临朐、朱虚2县。三国魏晋,境内仍设临朐、朱虚2县,初临朐属徐州东莞郡、朱虚属青州城阳郡,后同属东莞郡;南北朝时期,境内设昌国、朱虚、般阳、西安、安平5县。隋朝将各县统一为临朐县。唐、宋属青州,元朝属益都路,明、清属青州府。民国初,属胶东道,1925年改属淄青道,1927年直属山东省。1949年属昌潍专区,1967年昌潍专区改称昌潍地区,1981年更名潍坊地区,1983年改称潍坊市,临朐顺次属之。
1992年10月6日,将石家河乡的南辛庄村、二泉村、曾家沟村、中山村、耿家沟村和白塔乡的夏家山村划归辛寨镇管辖。
1993年6月24日调整临朐县部分乡镇行政区划,即:撤销杨善乡,设立杨善镇;撤销营子乡,设立营子镇;撤销龙岗乡,设立龙岗镇;撤销箕子山乡,设立吕匣镇,以原箕子山乡和寺头镇的孙家庄、吕匣店子、丁家北坡、青崖、西吕匣、东吕匣、双龙、河东、东峪、凤凰坪、赵家北坡、东福泉、中福泉、西福泉、上洋河、下洋河、东蓼子、西蓼子等18个行政村为吕匣镇的行政区域,镇人民政府驻吕匣村;撤销盘阳乡和七贤乡,以原盘阳乡和七贤乡的双沟、大山、梨花埠、曹家官庄、瞿家圈、猫林沟、卧龙官庄、北南流等8个行政村,辛寨镇的河北、朱家庄、谢家营、吉寺埠、熊家庄、房家庄子、孔家庄、蒲家庄、王梨花庄、殷家庄、新张庄、西半中、红庙子、东半中、小山庄等15个行政村设立卧龙镇,镇人民政府驻卧龙官庄村;以原七贤乡的其余行政区域设立七贤镇,镇人民政府驻初家庄村;撤销蒲沟乡和大关乡,设立大关镇,以原蒲沟乡和大关乡的行政区域为大关镇的行政区域,镇人民政府驻大关村;撤销林乡,将其行政区域并入上林镇;撤销米山乡,将其行政区域并入冶源镇;撤销石佛乡,将其行政区域并入寺头镇;撤销辛山乡,将其行政区域并入柳山镇。
1995年7月25日,将临朐县白塔乡的张家楼、东前韩、东后韩、东前河野、东后河野5个行政区和东窝铺、东白塔2个自然村划归昌乐县高崖镇管辖。
1996年6月28日,撤销临朐县白塔乡,设立昌乐县白塔镇,将原白塔乡所属的刘家沟、西寺后、东寺后、窝铺、白塔、史家沟、北段、山坡西沟、克家洼、卧牛石官庄、魏家沟、后河野、西前韩、南高家庄、山坡、西后韩、董家庄、栗行、建新、前河野、洛村、赵庄、孙家沟、北洋河、南洋河、大沟、闫家河、黄冢坡等28个村和临朐县大关镇的池子村划归白塔镇管辖,镇人民政府驻原白塔乡人民政府驻地;将原白塔乡所属的庞家河、西双山河、东双山河、李家沟、王家沟、大高家庄等6个村划归临朐县辛寨镇管辖,邬家官庄划归临朐县柳山镇管辖,上述区划调整后,昌乐县白塔镇,临朐县辛寨镇、柳山镇的行政区域界线以潍政请字[1996]50号、51号文所附的1:5万地形图上标绘的边界线为准(鲁政字[1996]121号)。
2004年,撤销临朐镇,以临朐镇的行政区域设立城关街道办事处;设立东城街道办事处,将东城区的20个村和营子镇11个村,共31个村,划归东城街道办事处管辖。3月16日,临朐县召开城区撤镇设街办工作动员会。
2006年,临朐县辖2个街道、15个镇、1个乡:城关街道、东城街道、五井镇、杨善镇、冶源镇、寺头镇、九山镇、七贤镇、辛寨镇、卧龙镇、蒋峪镇、大关镇、营子镇、龙岗镇、柳山镇、上林镇、纸坊镇、石家河乡。
2007年,临朐县将16个乡镇、2个街道调整为8个镇、2个街道:纸坊镇并入城关街道,杨善镇并入冶源镇,石家河乡并入寺头镇,卧龙镇并入辛寨镇,营子镇、七贤镇并入东城,龙岗镇并入上林叫龙岗镇,蒋峪镇并入大关镇并更名为沂山镇。 [编辑本段]经济建设【交通运输】青临铁路临朐段全线贯通,京津至沪宁的干线公路纵贯南北,县城距济青高速公路25公里,距胶济铁路20公里,近邻青岛、烟台、日照等重要港口。程控电话装机总量达到3.8万门,可与国内外各大中城市直拨电话。全县已实现村村通路、通电、通程控电话。
【经 济】2005年,全县完成地区生产总值71.1亿元,规模以上工业企业销售收入将突破100亿元,实现地方财政收入2.85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949元,各项指标均保持了较高增幅。
临朐是全国著名黄烟产区,蚕丝更是生产历史悠久。苹果、山楂、柿子、板栗、花椒等农副产品远销海内外。
现已建立起机电、化工、建材、轻工、食品、纺织、服装等门类比较齐全的工业体系。涌现出了秦池白酒、华一服装、奇安特运动鞋、沂蒙牌缸套、茂德皮革等一批名牌产品。目前,临朐已与日本、韩国、美国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密切的经济联系,三资企业已达近200家,实际利用外资1亿美元;出口产品有烤烟、抽纱、针织品等18个大类、120余种 [编辑本段]文化教育【文 化】临朐历史悠久,风光秀美,文化底蕴深厚,自西汉置县迄今2000余年,是全国文化模范县和著名的“小戏之乡”、“书画之乡”、“奇石之乡”,
风景名胜】这里风光秀丽,景观自然,是山东千里民俗旅游重点县。形成于1800万年前的山旺古生物化石,世界罕见,被誉为“化石宝库”。沂山国家森林公园层峦叠嶂,风光旖旎;涌泉茂竹、四季成趣的老龙湾,流光溢彩;赏心悦目的石门红叶吸引着八方来客。
【教 育】 现有临朐一中(县城)、临朐实验高中(县城)、临朐二中(冶源镇)、临朐四中(五井镇)临朐五中(营子镇)、临朐六中(县城)、临朐七中(辛寨镇)七所省级示范高中及临朐县职业中专、临朐县工贸职业中专、临朐第三职业高中三所职业中专等教育机构。
【新闻出版】有《潍坊日报(临朐版)》等报刊

❸ 临朐县龙岗原来属于益都吗

临朐县龙岗从古代就属临朐。但古时临朐属青州府管辖,青州就是益都。

❹ 山东潍坊临朐有多少年的历史了

临朐一名早在西汉就有了,汉置临朐县。因县城东临朐山而得名。 距现在有大约2200年左右。

❺ 山东临朐县的老龙湾有什么传说吗

当然有的 据说是百姓不敬神 玉帝下旨罢雨 然后有一老龙不忍百姓受苦偷偷下雨 被玉帝知晓 打下凡尘 老龙化为一个不干的水湾护佑当地百姓

❻ 临朐在什么地方

临朐县位于山东省中部,潍坊市西南部,鲁中丘陵北部。

临朐县是中华回人民共和国山东答省潍坊市下辖的一个县,古称骈邑。邮政编码262600。

2007年乡镇合并后,下辖2个街道、8个镇、一个高新产业园区:城关街道、东城街道、五井镇、冶源镇、寺头镇、九山镇、辛寨镇、龙岗镇、柳山镇和沂山镇。

(6)山东临朐龙岗历史遗址扩展阅读

部分乡镇介绍:

一、寺头镇

寺头镇隶属于山东省潍坊市临朐县,位于临朐县西南部。总面积159平方公里,辖79个行政村,93个自然村,潍九路纵贯东西,五寺、夏王、吕鲍路贯穿全镜,移动、联通网络覆盖全镇,交通通讯便利。

二、九山镇

临朐县九山镇位于潍坊市最西南部山区,地处潍坊、淄博、临沂三市交界,临朐、沂源、沂水三县交界。全镇共有64个行政村,5.17万口人,总面积254平方公里,耕地面积54435亩。

❼ 临朐的历史是怎样的

http://www.linqu-window.com/zs/ly.htm
临朐历史悠久,名胜古迹众多,是山东省千里民俗旅游线的重点县。山旺古生物化石世界罕见, 种类繁多,保存完美,其产地被国务院确定为国家重点保护区;五镇之首——沂山被列为省级风景区、国家级森林公园;天然温泉老龙湾,水深盈丈,清澈见底,有"北国江南"之称;景色诱人的石门坊,群山环翠,壁立千仞,重阳时节遍山红叶,夕阳残照,朱谷丹崖,瑰丽如画。
--------------------------------------------------------------------------------------------------
古齐长城

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多有长城。除北方燕赵长城外,尚有齐长城、魏长城、楚长城。齐长城横亘于山东中部,在临朐境内长达50公里。由于时代变迁,军事不断发展,渐失城防意义,不为军家所重,任由风雨剥蚀,人为破坏,现仅存遗址、关墟隆土逶迤于山间。长城依山而建,随峰岭沟壑上下起伏。逢悬崖、峻峭陡坡难以攀登处,用巨石砌筑3--4米高的石墙.

遇缓坡、低洼、狗谷,先以土石填平筑基,基宽7--8米;一般较平整地段,基宽8--10米。墙基均以大大石砌筑,其宽5--6米不等,高为3米许。基上筑墙,土石结合,外以石墙包皮,宽1米,每层俱有钉石勾连。内为夯土,统的院落形式,四面围墙成院,其间再以甬路、花墙相隔,分为东、中、西三院落。主体建筑于中院,前为拱形牌坊式山门,正门高出,门上石匾额,上镌“东镇庙”三大字。左右偏门略低,三门封顶俱为绿琉璃。进为拱券山门一间,顶亦系碧瓦。山门东西,各有将军殿两间,又名“神君殿”。殿后,东侧钟楼,西侧鼓楼,二楼均为亭阁式。在进为“御香亭”。亭前后台阶、左右各立名人碑刻。“御香亭”后是正殿,又称大殿,为东镇庙的主体建筑。廊台四面,石栏整齐玲珑,封顶碧瓦,檐桷凌空飞出,砌筑鳞次严整。雕梁画栋,金碧辉煌,光彩夺目。整个大殿造型、风格、彩绘,与北京故宫殿宇相似。殿前祭台,锁钉栏板结构,料以青石,设计匠心独具。台之左,有建隆御碑,右有元大德御碑亭。
西院公馆,馆门上有“万山深处”四字匾额,字大径尺,体行书,奇古浑朴,遒劲秀丽。馆内有“净风轩”三楹,中间卷厦,厦前额曰“一尘不染”。东院公馆,其规制大小,建造用料,砌筑工艺等均不及西院。
东、中、西三院,计有庙殿神堂、楼亭廊庑、道房斋舍等170余楹,是古代青州境内最大的山庙。院内千载名木古树,参天蔽日;历代御碑古碣,大家题刻,丛矗如林,计360余幢,素有“东镇碑林”之称。
“名山俗物少,古刹神木多”。东镇庙由来久远,名木古树,自然不乏。现存者仅有汉柏、唐槐、元银杏等数株。

北魏石佛

东镇沂山,是古代青州地方佛教的发祥地。《东镇述遗记札》载:“东镇寺庙祠观,多供石造像。古道明倒寺。佛四百... ...锓刻工致情态活脱”。是寺,坐落于沂山东麓,汶水左岸,即今之上寺院村。明道寺始建于东晋咸安初,盛于南北朝,有殿堂斋舍200余间,石造佛像400余尊,僧伽近百人,是东镇梵宇之冠,也是青州地方佛教的活动中心。至唐末“会昌法难”,殿宇荡平,僧众还俗,石佛砸毁,摒弃荒野。
至宋初,佛教复兴,沙门见其劫馀石佛,破首敝足,断臂残躯,掷扔寺墟沟壑,狼藉不堪,景象凄惨,对佛.

亵渎失敬,于心不忍,便筹集募金,以明道寺遗址中心,凿石穿地,砌砖成室,将抛散四处的大小破随佛石,收集聚合,安葬其中。再筑浮屠于其上,名“舍利塔”供礼拜祭祀。
时越千年,几经沧桑,朝代数改,舍利塔早已废圯,“龙窟”深埋地下,其上易为田舍。然经缜密调查,反复考究,终于找到了舍利塔遗址及其壁记,并进行了抢救发掘。
塔下“龙窟”为一圆形攒尖式的窀穸,以青砖砌筑,深数米。其间堆满石佛残体,缝隙壅塞淤泥。经发掘清理,共出土大小残破佛体700于块。多为少手缺足,颈折腰断,较完整者仅几尊。石佛多为立像,其大小不一。雕刻用料,大型造像主要是杂有淡黄斑纹的青石,其次为石灰质砂岩,再为少量滑石,另外还有几尊陶佛。雕刻形式,大型佛像尽是圆雕,中型造像深浮雕、圆雕各半,小型者多数为深浮雕,个别圆雕;较大的佛座图案纹饰,尚采用了透雕。不少造像的背光、项光、佛座四周及背面,用浅浮雕或线刻画像,镌刻了佛教故事,内容生动有趣,耐人寻味。造像种类较全,佛有释迦佛、弥勒佛、药师佛、卢舍那佛等共11种;菩萨有文殊、普贤、观音、地藏、虚空藏以及随侍阿弥陀佛的二十五菩萨等数十种,不胜枚举;明王主要有不动明王、大威德、金刚夜叉、军荼利、降三世五大名王;天有吉祥、技艺、梵天、低释天、四天王及天龙八部、药师十二神将等。部分佛像的背光、项光或佛座周围,刻有铭文,书尽魏体,大都书刻端方,笔力遒劲,是不可多得的碑刻。款识年代,大都是北魏、东魏、西魏,其中北魏后期、东魏初期居多,次之西魏、北齐,北周较少,隋、唐者虽有,却寥无几尊。造像大部敷粉彩绘,除最小者,很少塑面,尚有数尊鎏金者。所有石佛造像,面目清瘦,体态轻盈博衣宽带,衣着褶纹稠密,劲紧连绵,呈阶梯形,重要图案纹饰,多是莲花、忍冬、火焰等浮雕,大有汉魏风格。从铭文时代、造型特征不难看出,这批石佛像主要雕刻于北魏至东魏时期,是罕见的古老石造像。
从石佛的破碎部位看,多在颈项和四肢,凡断裂处都有砸击面,数量又多,当是有意砸毁的。据佛石的风化程度推断,遗形归骨舍利塔下龙窟时,已砸毁150年左右,石佛毁坏时间该于唐末。按《旧唐书·武宗纪》卷十八上载:武宗李炎,宠信道士赵归真,真排毁释氏,帝恶僧尼耗蠹天下,敕令拆天下佛寺... ...天下废寺... ...。这次毁佛即是历史上所说的“会昌法难”,沂山北魏残破石佛,正是这场法难的产物。
这批石佛造像,时代早,迄今已1590余年。数量繁多,仅独立成佛者达200余躯。种类全,佛、菩萨、明王、天各种均备。形态各异,坐立盘蹲、行飞跪卧,各种姿势均有。神情不一,喜、怒、忧、惧、爱、憎、欲七情俱全。构思精巧,造像优美,比例匀称自然,形象逼真,活现若生。雕刻煎繁得当,线条流畅,琢磨细致,工艺精湛。它的出土,为研究我国南北朝、隋唐五代时期的社会政治经济情况,佛教兴衰,僧道斗争,历史上的毁佛运动,以及古代的雕刻艺术、书法绘画等,提供了珍贵的实物史料。
东镇沂山北魏石佛,是劳动人民知会的结晶,佛教艺术的杰作,国内少见的文物瑰宝。

渎失敬,于心不忍,便筹集募金,以明道寺遗址中心,凿石穿地,砌砖成室,将抛散四处的大小破随佛石,收集聚合,安葬其中。再筑浮屠于其上,名“舍利塔”供礼拜祭祀。
时越千年,几经沧桑,朝代数改,舍利塔早已废圯,“龙窟”深埋地下,其上易为田舍。然经缜密调查,反复考究,终于找到了舍利塔遗址及其壁记,并进行了抢救发掘。

塔下“龙窟”为一圆形攒尖式的窀穸,以青砖砌筑,深数米。其间堆满石佛残体,缝隙壅塞淤泥。经发掘清理,共出土大小残破佛体700于块。多为少手缺足,颈折腰断,较完整者仅几尊。石佛多为立像,其大小不一。雕刻用料,大型造像主要是杂有淡黄斑纹的青石,其次为石灰质砂岩,再为少量滑石,另外还有几尊陶佛。雕刻形式,大型佛像尽是圆雕,中型造像深浮雕、圆雕各半,小型者多数为深浮雕,个别圆雕;较大的佛座图案纹饰,尚采用了透雕。不少造像的背光、项光、佛座四周及背面,用浅浮雕或线刻画像,镌刻了佛教故事,内容生动有趣,耐人寻味。造像种类较全,佛有释迦佛、弥勒佛、药师佛、卢舍那佛等共11种;菩萨有文殊、普贤、观音、地藏、虚空藏以及随侍阿弥陀佛的二十五菩萨等数十种,不胜枚举;明王主要有不动明王、大威德、金刚夜叉、军荼利、降三世五大名王;天有吉祥、技艺、梵天、低释天、四天王及天龙八部、药师十二神将等。部分佛像的背光、项光或佛座周围,刻有铭文,书尽魏体,大都书刻端方,笔力遒劲,是不可多得的碑刻。款识年代,大都是北魏、东魏、西魏,其中北魏后期、东魏初期居多,次之西魏、北齐,北周较少,隋、唐者虽有,却寥无几尊。造像大部敷粉彩绘,除最小者,很少塑面,尚有数尊鎏金者。所有石佛造像,面目清瘦,体态轻盈博衣宽带,衣着褶纹稠密,劲紧连绵,呈阶梯形,重要图案纹饰,多是莲花、忍冬、火焰等浮雕,大有汉魏风格。从铭文时代、造型特征不难看出,这批石佛像主要雕刻于北魏至东魏时期,是罕见的古老石造像。
从石佛的破碎部位看,多在颈项和四肢,凡断裂处都有砸击面,数量又多,当是有意砸毁的。据佛石的风化程度推断,遗形归骨舍利塔下龙窟时,已砸毁150年左右,石佛毁坏时间该于唐末。按《旧唐书·武宗纪》卷十八上载:武宗李炎,宠信道士赵归真,真排毁释氏,帝恶僧尼耗蠹天下,敕令拆天下佛寺... ...天下废寺... ...。这次毁佛即是历史上所说的“会昌法难”,沂山北魏残破石佛,正是这场法难的产物。
这批石佛造像,时代早,迄今已1590余年。数量繁多,仅独立成佛者达200余躯。种类全,佛、菩萨、明王、天各种均备。形态各异,坐立盘蹲、行飞跪卧,各种姿势均有。神情不一,喜、怒、忧、惧、爱、憎、欲七情俱全。构思精巧,造像优美,比例匀称自然,形象逼真,活现若生。雕刻煎繁得当,线条流畅,琢磨细致,工艺精湛。它的出土,为研究我国南北朝、隋唐五代时期的社会政治经济情况,佛教兴衰,僧道斗争,历史上的毁佛运动,以及古代的雕刻艺术、书法绘画等,提供了珍贵的实物史料。
东镇沂山北魏石佛,是劳动人民知会的结晶,佛教艺术的杰作,国内少见的文物瑰宝。

摩崖造像

东镇沂山,非但僧寺尼庵繁衍,石屋、石窟、摩崖造像亦多,且时代早,数量多,雕造精细,尤其是歪头崮。歪头崮摩崖造像,肇造于北魏中期,多为大型佛、菩萨像,形式浅浮雕,数量60余尊,集中雕刻于歪头崮西、南两面陡崖石壁。规模极为可观。至北周建德五年(574年),武帝宇文邕敕令拆庙毁佛,歪头崮摩崖造像自难幸免。唐朝建立,佛教兴起,除于东镇广造寺院兰若外,尚大兴金石之工,再次于歪头崮岩崖雕刻佛造像。此次面广量多,南自花枝台东侧石壁,北至南天门上下悬崖,仅大型造像即有百余躯,种类较全。形式多为浅浮雕,亦有线刻。佛像体量大小不一,雕刻细腻,刻画逼真,栩栩如生。歪头崮摩崖造像,无论数量质量,都是不可多见的造像群。至唐“会昌发难”,佛门又遭破坏,营造近200年的摩崖造像,数日之间,毁损殆尽。自此,该造像群再无重雕新刻。至清末,所剩无几。

现仅存观音像一躯,位于南天门外东侧峭壁。造像为坐式,其高1.2米,镌刻形式浅浮雕,造型丰标优美,神情安详端庄,刻工精细,生动活现。据造像面部丰满、各部比例相称、形神兼备、衣褶疏放、佩带饰物等特征,及其风化程度,考究推断,该佛像为唐刻造。
“救苦观音”造像,迄今已1000余年,历尽香烟弥漫山谷的繁华庙会,享受过人间的膜拜盛祭,也目睹毁佛风暴的劫难,它是“会昌发难”的唯一幸存者,是珍贵的历史文物。

南天门

东沂山歪头崮西南角,“十八盘”尽头,悬崖顶端高耸一小型阁楼,名“南天门”,它是登临歪头崮的唯一进出门户。
该门创建于唐代,牌楼式。北宋初,遭雷击倾毁,仁宗明道元年(1032年)复建,形式更为阁楼,明成化间复修,又改为戍楼式。清初重建,依然前制。门之左侧及东北面,与崮顶山石相连,其它诸面均临悬崖深谷,地形孤立少倚,陡绝险岌,

真可谓“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要隘。是门,于清同治中期,屡遭匪祸破坏,浸寻凋敝,至十一年(1872年)秋,因暴雨楼室倒塌,基台墙裂,其额也坠于崖下摔碎,惟剩其“庙存”之画图与题额拓片。清亡,民国建立,僧道还俗,图、片亦被其卖掉无存。
时当盛世,百业并举,旅游振兴。1994年,沂山国家森林公园开发歪头崮风景区,恢复古迹,重建南天门,门已久圯,史料少记,营造乏据,幸得邑人吉梦涛后裔,将珍存70余年的有关该门画图、拓片一并献出。按图形制于旧址复修,并将明代李昂所书题额,再镌刻于石,镶嵌门楣之上,使这经历1300余载的古建,原貌复立,重现人间。
沂山南天门,倾毁120多年,而今时未半载,霍然屹立于名山极峰之巅,重振英姿,再展新颜,迎接中外宾客。

人世蓬莱”石刻

歪头崮南面,峭壁重叠,垂立百仞,高耸云表,其侧面较平整宽大,石刻颇多,据有关史料不完全统计,共十余处。有唐代八仙之一张果老的“瀛洲仙境”石刻。有北宋仁宗时观文大学士庞籍题壁“郝崖映辉,云海飞霞”。字体行草,径尺半许,直排两行,阴刻。气韵豪放不拘,洒落大方,笔力仓劲老练。有金

代世宗大定间正隆进士张万公题刻“凌壁悬崖”。正书,笔路流畅劲健,圆润遒美。除此,还有元代兵部侍郎于钦,明巡抚应天十府陈凤梧、山东参政陈沂、左副都御使袁宗儒等名流大家题刻。 这些镌刻,可惜年久日深,雨浸阳曝,山石风化迸裂,剥蚀毁坏殆尽。现在几处,亦多漫灭不清。其中清末“人世蓬莱”刻石尚清晰若初。题刻于南天门外左侧赭色峭壁。字旁行而排列起伏有变,生动自然,字大斗方,体隶书,古朴秀丽,苍劲挺拔,镌刻形式双勾。末刻款识,小字阴文,直排两行:“同治乙丑,了一子书。”石刻虽寥寥四字,却真切活现地道出了沂山歪头崮山水奇异,云雾竟年,如同东海仙境蓬莱。

碧霞祠

祠位于歪头崮顶之阳,是朐邑内最早的“天仙圣母碧霞元君祠”。宋称“昭真祠”,明称“碧霞灵佑宫”,清曰“碧霞祠”,因碧霞元君住于泰山,又称“泰山娘娘”,乡里俗称谓“泰山老母殿”。该祠始建于北宋景佑间,元、明两朝各有修葺,并分别增建“福神庙”、九天玄女娘娘庙“。至清末失修倒塌。1915年,再重修。由于山巅起伏不平,地面狭窄,祠庙规模局促,构造粗糙简陋。
登上歪头崮,折而东,过”通玄门“,山石盘陀,小径弯曲陡立,夹道松柏摩肩,苔鲜铺地,白蜡屈曲如波,似倒影浮动,景色清净而幽雅。拽荆扳树,沿石蹬而上,约百米许,至一山坡台地,便是碧霞祠所在。祠倚山而建,体量中型,面宽3间,其用料,大架木结构,墙壁砌以砖石,形式均为硬山式,正殿砌脊,两庑卷棚,封顶俱覆以小青瓦。庙院四面砖墙,山门垂花式,封顶黄琉璃。祠

之周围,古松老柏,荫郁苍翠。岩隙间,野榆紫荆,斜身垂枝,显柢露爪,犹似虬龙蟠伏。其南岩崖,巨石层叠高耸,险峻峥嵘。登石眺望,万水千山,无边村野,尽置眼底,令人赏心悦目。院内外多白蜡树,其最老者是碧霞祠前一株,传说为清高宗弘历,于乾隆年二十年(1755年)祭游东镇沂山时亲手栽植。该树虽非高大,但稀有而古老,更是皇帝栽植,游人登临歪头崮,争相观赏,且留下了许多诗文。
此树迄今已230余载,树干枯空,外皮大半脱落,杈丫焦枯,枝叶数年萎绝,阑珊婆娑,失去生意。然近年忽复生机,重发新枝,绿叶繁茂,欣欣向荣,传为“神木”。人们喜称谓“枯木逢春”。游客们认为枯而发荣是“吉祥征兆”,每每于树下摄影留念。
歪头崮碧霞祠,是沂山风景区的主要古建之一,造型优美,建筑玲珑,又置高峰绝壁之巅,系于蓝天,大有仙家之幽。

东镇庙碑林

东镇沂山,历史悠久。自黄帝登封东泰山,舜肇州封山,定为重镇。历夏及商,皆有望秩之典。周有沉埋之祭,秦加车乘骝驹。西汉太初三年(前102年),武帝亲临其下,令礼官祀之,并建祀庙。尔后各朝,俱有加礼诏封。魏文帝瘗沉圭璋;隋开皇十四年(594年)诏就山立祠,取侧近巫一人洒扫,并所莳松柏;唐贞观十年(636年)加封沂山为“东安公”;宋真宗诏封沂山为“东安王”,元成宗封沂山为“元德东安王”;明洪武去封爵正神号,称、

“东镇沂山之神”,清雍正诏封沂山为“佑民捍御之神”并诏定每岁春秋仲月,由所在专祭,以守土正官主之,凡遇国家大典,或“天时不顺,地道欠宁”“兴师征战”,皇帝还亲自或遣重臣赴东镇祭告。由于朝廷御祭,加之沂山雄伟秀丽,大家名士,骚人墨客,纷至沓来,观光揽胜,四时不绝。其间流下了大量的古碑石刻,遍布庙院内外,丛矗如林,故有“东镇碑林”之称。据光绪三十年(1904年)不完全统计,有古碑360余幢。宣统、民国间亦有增建。碑碣大小不一,最高者近7米,低者米许。用料多为青石,极少花岗岩。时代最早者西汉,晚者民国,其中有御碑16幢,现仅剩4幢。最早者元大德御碑,位于大殿祭台西南角。碑冠蟠结青龙四条,形式浮雕,其造型美观,生动逼真。正碑镌元成宗大德二年《加封五镇诏》文。再为明洪武御碑,坐落于祭台东侧,地势较高,与大德御碑隔台相对。其用料及结构与元碑同。其造型巧思,雕刻琢磨细腻,形象神气,昂头挺颈欲动,活脱若生,人称“神龟”。游客至东镇庙,往往于此摄影留念。正碑刻明太祖洪武三年“诏定岳镇海赎神号”诏旨。是碑风格特殊,

元成宗大德御碑
封沂山为元德东安王

古朴典雅,巍峨高大,是东镇碑林之最。其余二碑,是清康熙、乾隆祖孙两代祭游东镇沂山御碑,高丈余,左曰“灵气所钟”,康熙五十年颂。右曰“大东陪岳,乾隆二十年颂”。康熙御碑,其冠较完整,碑身虽破为数块,然题刻仅”所”字下部稍残缺。乾隆御碑,仅找到碑冠,“大”字上部及“乾隆御笔之宝”印刻石块,其余正在发掘中,不久将挺身复立于东镇碑林。其它碑刻,除御遣钦差和地方官祭告东镇所留外,余碑也尽是椽笔名流,游览沂山题咏。
这些古碑,不但记载了历代朝廷官府,对沂山的诏封祭告,膜拜祀事,还刻记了风雨不调、亢旱洪滥、地震陨落等自然灾害及国家变革、外侵内乱、边关军事情况,也歌颂了东镇奇山异水、秀丽绝佳的风光。碑刻字体,正、草、隶、篆、行书、狂草均有。镌刻形式,阴刻、阳文、双钩俱全。底座碑冠,花边纹饰,深浅浮雕、线刻齐备,形式各异。文体有诏旨、祭文、记、诗、词、歌、赋、散文、题词等,其中致祭碑文与诗歌散文各占少半。篇幅长短不一,长者几千言,短者数十字。题材内容广泛,有国家政治大事,亦有当地奇事轶闻。东镇碑林,是国内少见的艺林珍薮,是研究我国古代社会政治经济情况、自然变化,以及文学、书法、雕刻艺术的珍贵实物史料。
由于碑置露天,任风雨侵蚀,日久年深,一些碑文漫漶不清,个别断裂倾倒。特别是近百年来,战乱频临,屡遭兵灾之获,加之旧时寺庙遗物,不被

人们重视,破坏甚剧。为保护管理好文物古籍,使东镇碑林复兴再世,县组织对残碑断碣进行挖掘整理。发掘考察完毕,于1985年秋后动工复立。再经1986、1987年两次施工,共复立古碑近百幢,并整理编写了《东镇碑林文集》2卷。至此,使毁伐殆尽的千载碑林,萌生再荣,驶复回春。随着各项工作的进一步深入,古碑陆续复现,东镇碑林将日臻完善。

登沂山

假日乘兴登沂峰,放眼四顾尽葱茏
玉皇顶上踏游云,歪头崮下叹迷蒙
信步古寺听松涛,驻足山居闻歌声
才过瀑布濯轻尘,又入碑林觅诗踪

沂山赏洋槐花

山脚洋槐花早放,山腰洋槐花犹香;
我自花海浮上来,山顶洋槐蕊初黄。

登沂山百丈崖

白云绕峭壁,欲登亦不难。
潺潺流水声,引我到山巅。
瀑布真面目,尽收在眼前。
千溪汇百丈,一跌化为烟。
缥缈半空里,落地归自然。
又化清溪去,滋润万亩田。

观沂山松云有感

沂山观松涛,白云来缭绕。
疑在蓝天上,仰看红日高。

❽ 临朐县的自然资源

1987年已利用的土地面积(下称土壤面积)中,耕地785427亩,园林占地605117亩,河库渠塘占地187149亩,居住、工矿、交通、国防占地204294亩,荒山荒地640945亩,未利用的疏草山地、裸岩砾石329568亩。
2000年底,临朐县共有土地274.95万亩。 临朐县水资源总量为55665万立方米,其中多年平均地表水资源总量为37200万立方米, 多年平均地下水资源量为22765万立方米,多年平均地下水可开采量为15000万立方米。临朐县人均占有水资源量642.3立方米,仅为全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的1/4,是典型的贫水区。县境内山川相间,河谷深切,水能蕴藏量较丰富。特别是南部山区,山高河床陡,比降均大于1/40,且又多属暴雨中心,多数河流具有水利发电的有利条件。
到2000年底,临朐县有9座水电站运行,共装机16台,功率1999千瓦,其中6座为坝后式电站,5座建在大中型水库坝后,1座建在小(一)型水库坝后。由于来水量不稳定,临朐县水电站发电量年际变化较大,最大年份(1995年)为224.5万千瓦时,最小年份(2000年)只有7.5万千瓦时。 植物 截至2000年,木本植物有51科、230余种,主要有杨、松、柳、榆、楸、刺槐、桐、黄栌、银杏、国槐、棉槐及苹果、山楂、桃、杏、梨、李、板栗、核桃、柿子、软枣、大枣、花椒、樱桃、香椿、桑树、荆、棘等。
藤本植物主要有紫藤、葛藤、刺叶南蛇藤、葡萄、山葡萄、爬山虎等。
草本植物约有800余种, 除具有植被价值外,从资源角度分,大致可分为柴薪类、牧草类、食用类、药材类。柴薪类草本植物以山草、茅草、蒿类为多。牧草类以骨节草、莠草、羊胡子草、翻白草、苍耳、蒺藜等为广。食用类草本植物,如灰菜、荠菜、苦菜、马齿苋、龙须菜、拳头菜、苜蓿、黄花菜、蓬子菜、蒲公英、车前等,多达数十种。药材类有柴胡、丹参、黄芪、黄芩、远志、半夏、地锦草、透骨草、徐长卿、刘寄奴、防风、益母草等五百余种。
水生植物主要是芦苇、蒲、藕、莲、浮萍等。
动物 截至2000年,境内常见的兽类有狼、狐狸、獾、黄鼠狼、刺猬、野兔、蝙蝠、家鼠、田鼠等。
爬行类主要有蛇、蜥蜴、壁虎、鳖等。
两栖类有蛙、蟾蜍等。
鸟类有153种,其中留鸟31种,候鸟、旅鸟122种。常见的有鹰、猫头鹰、麻雀、喜鹊、燕子、灰喜鹊、啄木鸟、斑鸠、山鸡、黄鹂、布谷鸟、杜鹃、水鸭、乌鸦、鹁鸽、鹌鹑等。
鱼类水生动物有鲤鱼、鲫鱼、鲢鱼、草鱼、黑鱼、鲇鱼、麦穗鱼、浮稍鱼、青鱼、鳝鱼、泥鳅及人工放养的虹鳟鱼、银鱼等。非鱼类水生动物主要有虾、河蚌、螃蟹、蚂蟥等。
县内常见昆虫计有8目400余种。其中昆虫类害虫及寄生性天敌赤眼蜂,捕食性天敌如蜘蛛、螳螂、草蛉、蜻蜓、七星瓢虫等均有分布。另多见的主要有蝎子、蟋蟀、土元、蝉、蝴蝶、蜜蜂等。 临朐县已开发利用的优势矿产资源有四种:石灰岩、花岗岩板材、观赏石、黄金。
优质化工石灰岩已探明储量1.02亿吨,是玻璃、造纸、橡胶、塑料、食品、医药等工业的优质填料。
花岗岩已探明储量2亿立方米。 其中,以东镇沂山命名的沂山红花岗石在国内花岗石饰材中占有重要地位。产品已发展到板材,台阶石、路沿石、蘑菇石等十几个品种, 销往全国各地。
观赏石的开发利用数红丝石为最早。
临朐是潍坊市黄金的重要产地,有临朐县金矿、县寺头金矿、县杨桃金矿等。

❾ 关于潍坊的历史渊源,名胜古迹,地域特征...

潍坊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早在7000多年前,就有人在这里生活定居。夏商代,境内有斟灌、寒、三寿等封国。周初,武王封太公望于齐,都营丘(今昌乐境内)。春秋时期,现市辖区分属齐、鲁、杞、莒等国。战国时,大部属齐,诸城等地属鲁。秦代,东部属胶东郡,高密置县,西部属临淄郡,东南部属琅琊郡。汉代,市境为青、徐2州刺史部所辖,分属北海、琅琊、齐3郡和甾川、高密、胶东3国。三国时,地属魏。南北朝时,南朝地为刘宋,北朝地属元魏。隋代市境属北海、高密郡。唐代属河南道,青、密2州。元属中书省山东东西道宣慰司,置益都路。明朝市境置青州、莱州2府,属山东承宣布政使司。清朝为青州、莱州2府所辖,属山东省。 民国时期,先属胶东道、莱胶道、淄青道,1927年裁道后属山东省。1948年潍县解放,成立潍坊特别市(省直辖)。1949年6月潍坊特别市改称潍坊市,仍为省辖市。1950年,潍坊市撤销,1951年重建潍坊市,为县级市,属昌潍专署。1967年3月13日,昌潍专区改为昌潍地区。1981年7月,昌潍地区改名潍坊地区。1983年10月,撤销地区建制,改建省辖(地专级)市,沿用原潍坊名称,实行市管县体制。现辖奎文、潍城、坊子、寒亭4区,青州、诸城、安丘、昌邑、寿光、高密6市(县级),临朐、昌乐2县,共有152 个乡镇、 38 个街道办事处、 9600个自然村。 1987年,撤销益都县,设立青州市。1987年4月20日,撤销诸城县,设立诸城市。 1992年12月7日,将潍坊市的五莲县划归日照市管辖。 1993年6月1日,撤销寿光县,设立寿光市。 1994年1月18日,撤销安丘县,设立安丘市。1994年5月18日,撤销高密县,设立县级高密市。1994年6月10日,撤销昌邑县,设立县级昌邑市。1994年5月23日,设立潍坊市奎文区,将原潍城区白浪河以东的东关、东园、院校、新城4个街道办事处,大虞、廿里堡、梨园3个镇和军埠口镇的刘家沙窝、李家沙窝、南家、郭家、吕家、高家涧头院、武家涧头院7个村,寒亭区郭家官庄镇的李家朱茂、杜家朱茂、玄家朱茂、辛庄、王家潭里、小南潭、西金马、东金麻8个村划归奎文区,区人民政府驻胜利东街。 2003年6月30日,将安丘市南流镇划归潍坊市坊子区管辖。2003年7月4日,山东省政府批复同意将坊子区清池街道办事处划归奎文区管辖。2003年底,全市共有152个乡镇、38个街道办事处,9600个自然村。 2007年,潍坊市进行行政区划调整。调整后,全市共67个镇,1个乡,49个街道。其中:将安丘市的黄旗堡镇、赵戈镇,昌邑市的太保庄镇划归坊子区管辖;将寿光市的大家洼街道划归寒亭区管辖。 2009年,将昌邑市饮马镇的48个村,北孟镇的横路屯、大陈、大石门等3个村,高密市阚家镇的27个村,井沟镇的7个村,相州镇的8个村划归坊子区太保庄镇管辖。将安丘市景芝镇的14个村划归坊子区赵戈镇管辖。 【经济状况】 潍坊是一个工业大市,工业在山东省排第三位。潍柴集团是全球最大的船舶动力制造基地,潍柴要做世界上最大的通用发动机生产商.。潍坊海化集团是全国最大的海洋化工生产基地。 潍坊是一个农业大市,是山东省农副产品集中产区之一。全市已建成了寿光蔬菜、诸城肉鸡、安丘蜜桃、青州食用菌、昌乐西瓜和肉鸡等一大批名优特稀农产品生产基地。6个县市区全部达到小康县标准。4个县是全国百强县。 潍坊工业发展较快。潍坊是历史上著名的手工业城市,清乾隆年间便有“南苏州、北潍县”之称,明清时代曾以“二百支红炉、三千铜铁匠、九千绣花女、十万织布机”闻名遐迩。新中国成立以来。现已初步开成以海洋化工、动力机械、农用运输车、服装及装饰面、电子通讯及信息处理、化学纤维、新型建筑材料、医药及保健品、食品饮料、造纸包装等十大产业为主体的工业体系、主要有原盐、纯碱、柴油机、空用车、程控交换机、氯化聚烯等108大类,5000多个品种。潍坊在八九十年代更是山东GDP第二,在全国25个国民生产总值过百亿城市中第16位。 潍坊通过建设“半岛商贸城”,第三产业发展迅速。对外开放成绩显著,已与5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经济技术全作关系。铁路、公路、机场、通信及城市供水、供气和商贸设施建设已取得重大进展。公路通车里程达到14万公里。全部开通了程控电话和国内处直拨电话,电话交换机总容量达到101万。市区供水普及率达100%,居民生活燃料气化率达90.03%。 2006年,潍坊市在全国47个中心城市中,排名第21位,工业利税、工业利润排名第12位。2009年潍坊市GDP达到2727亿元,居全国城市第29位。 主要企业:潍柴集团、海化集团、新郎集团、晨鸣集团、仙霞集团、耶利亚集团、巨力集团、诸城外贸、联盟化工集团、得利斯集团、福田、亚星、华光集团、泸河集团、寿光巨能控股等。历史文化】 夏有斟灌、斟寻、寒、三寿等国。商逄等封国。周属齐、鲁、纪、杞等国。秦属胶东、临淄、琅琊三郡。汉属青州、密州。宋属京东东路。元为山东东西道宣慰司益都路。明清属青州、莱州二府。1928年各县直属山东省政府。建国后到1988年,地专级行政建置主要为昌潍专区、昌潍地区、潍坊地区、潍坊市。 潍坊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名且三迹众多,旅游资源丰富。早在7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境内就有氏族部落秤和生活。夏代、商代境内分别建有封国,春秋、战国时期,分属刘、鲁等 国。青州还是我国历史上的军事重镇。久远的历史给潍坊境内留下了不同时期的文化群带,有古遗址、古建筑、古石刻和遗像等不可移动文物1800多处,其中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处,省级27处,县级400多处。 潍坊作为历史古州名郡,人才荟萃,英杰辈出,文化各人灿若星辰,生于潍坊市域或曾活动于此的高层次文化名人就有100多人。他们对潍坊的政治、经济、文化、科学的发展,有重要的影响。据传孔夫子的七十二弟子之一、精通鸟语的公冶长就生长的安丘市的书院村,至今该村还有碑文为记。春秋末期,齐国政治家晏婴,博闻强记,善于辞令,辅佐齐灵公、庄公、景公,政绩卓著。他出使楚国的故事为后人广为传颂。东汉末年徐干,是一名哲学家、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另一“建安七子”之一的孔融曾在寿光一带任过北海相,他曾“制城邑、立学校,表显儒术,荐举贤良”,“在郡六年,政绩赫然”,世称“孔北海”。北魏农学家贾思勰,肯有广泛的农事经典,对研究办业有极其重要的价值。北宋画家张择端,擅长给画车马、舟船、桥梁、城郭和街道,现有存世画<<清明上河图>>,描给了当年汴梁近郊在清明时节社会各阶层的生活景象,画面形象生动,是一件具有重要历史价值的优秀风俗画。北宋著名的金石学家赵明诚与夫人李清照多年寓居青州,他们的诗词创作,以及有名的<<金石录>>著作,名冠一时。宋代潍坊还涌现了李成等一代著名文学家和科学家。元代二钦所著地方志<<齐乘>>,以元朝山东东西道宣慰司所辖益都邑、古迹、亭馆、风土、人物等。是研究山东地方志的一部珍贵资料。明代散曲家冯惟敏,著<<海浮山堂词稿>>和<<山堂辑稿>>,所写散曲,风格爽朗,题材广泛,有些作品反映了当时的民间疾苦,讽刺了封建官僚的贪婪横暴。清代内阁大学士、书法家刘墉也是潍坊人。清道光年间潍坊陈官俊,任过户部、兵部、吏部三部尚书和协办大学士,有多种著述留于后世。其子陈介祺,第我国著名金石学家,著有<<十钟山房印举>>等专著30多部。他对潍坊的嵌银、仿古铜、铸铜印、拓片等民间工艺品的发展起了奠基作用。清朝末年,潍坊一条巷子出了曹鸿勋、王寿彭两名状元,一时传为佳话。 原籍他乡,曾在潍坊为管做事的历史名人也有许多,如唐代大书法家李邕、北宋宰相寇准、著名文学家欧阳修等等。宋代大文学家苏轼知密州,写下了<<超然台记>>和<<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等200多首脍炙人口的佳作。清乾隆年音,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曾在潍县做过七年的县令,他为政清廉,请诗书画并称“三绝”,他在此留下了不少诗文和书画,至今流传二世,为世人称颂。著名宰相刘墉,人称大清国第一才子,“刘罗锅”更是家喻户晓,其书法、绘画更是一绝,在清代自成一派。 革命时期的潍坊也有诸多的优异表现。著名的潍县攻坚战是华北平原上的第一个攻坚战,该战役在中央的正确领导及潍坊人民的浴血奋战下,取得了胜利。这场战役的成功为之后的多次攻坚战提供了宝贵经验。 现代和当代著名人物有中共“一大”代表王尽美,无产阶级革命家陈少敏,著名文学家王统照、崔嵬、臧克家、王愿坚、王大化等一大批名人志士。他们所限得的杰出成就,让世人瞩目,让潍坊人引以自豪。

热点内容
一部国外电影,一个老男人骑个摩托车 发布:2024-08-19 09:13:10 浏览:920
脖子上有睾丸是什么电影 发布:2024-08-19 09:03:17 浏览:374
变形金刚撒谁家的 发布:2024-08-19 08:43:06 浏览:478
美国男电影双胞胎 发布:2024-08-19 08:42:20 浏览:764
黑人橄榄球少年收养电影 发布:2024-08-19 08:25:26 浏览:918
夏目哉大片 发布:2024-08-19 08:09:22 浏览:806
他第一部出演的电视剧是,的英语 发布:2024-08-19 08:07:54 浏览:654
电影检索 发布:2024-08-19 07:48:52 浏览:198
谁有视频 发布:2024-08-19 07:41:55 浏览:141
成龙香港鬼片电影大全 发布:2024-08-19 07:39:46 浏览: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