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游记遗址 » 登华山游记

登华山游记

发布时间: 2021-01-13 00:36:39

Ⅰ 哪位能写一篇华山游记,400字左右,要写在

到华阴时,已是中午.孟夏时节,天气炎热,胡乱吃过饭即准备登山.当地友人告诉我们,上华山最好是晚上.毕竟是夏天,白天酷热,极耗体力.晚上爬山,白天的余热渐渐消散,比较凉快.于是我们就坐下来纳凉聊天.看看快到夜里十一点多,就收拾好行装,开始爬山.
只见山道弯弯,曲折向上,延伸到苍茫的夜色中.好在山路两旁有小灯映照,山路台阶倒也看得清楚.尽管在夜里,白天的热气犹在.人并不多,很是寂静.只是时时可闻山泉潺潺流淌,又有蟋蟀、蚱蜢等的鸣叫,伴着偶尔的蛙声,组成美妙的夜山交响乐.多亏在夜里,爬山也不甚觉得,约摸个把小时,前面有一处小店,灯火通明.店前摆些桌椅,招呼游人驻足休息.其旁有一木盆,用管子引来山泉水,将里面盛着的大堆西红柿、黄瓜和西瓜冲洗干净,招徕客人.我们趁着休息的间隙,打听店主距离.原来这儿离最近的北峰还远着呢.便继续前行.越走越累,坚持走了四个多钟头,就到了最为险峻的所在——千尺幢和百尺峡了.
约摸四点钟左右,我们终于爬到了华山北峰顶.
“无限风光在险峰”,伟人毛主席的诗句字字似金,昭示世人为了理想、为了无限风光去努力奋斗、追求!这其间定然是充满艰难困苦、充满伤痛挫折,可是只要坚持不懈,就一定会领略险峰之上的无限风光!

Ⅱ 游记作文400字

暑假,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去西安,洛阳旅游.我们参观了秦始皇兵马俑,开封府,游览了华清池,嵩山少林寺,还攀登了华山.

"自古华山一条路",说得就是华山的险.大客车把我们载到山脚下,我们就得换坐小型中巴车上山.山路蜿蜒曲折,一边是壁立的山崖,一边是看不见底的深渊,汽车稍有不慎,就会坠入深渊.一路上,我都紧紧攥住妈妈的手,把心提到了嗓子口.幸好开车的叔叔驾驶技术好,把我们平安送到了索道站.

我们坐上了缆车,缆车把我们带到了半空中.导游阿姨说:"这是亚洲最长的一条索道,上下落差高达750米."我大着胆子向下看,下面是万丈深渊,当年"杨志荣智取华山"的那一条小道就像是一条游蛇.我又环视四周,仰望上面,仿佛华山上覆盖着积雪,因为华山上最多的不是树木,而是白色的裸露的陡峭的山崖.

缆车把我们送到了半山腰.爬山就开始了.导游阿姨说:"华山有东,西,南,北,中五个主峰,其中北峰最低,西峰最高最美,传说沉香劈山救母的故事就发生在西峰."我连忙说:"爸爸,我们爬西峰."爸爸说:"好啊!只要儿子肯攀登,老爸一定奉陪到底."

我们一家人整装出发.我们脚踩石梯,手攀铁链,爬过了连绵起伏的五云峰,爬过了险象环生的龟背石,来到了苍龙岭.苍龙岭就像龙的脊背,一条极其陡峭的石梯向上延伸,石梯的两旁则是云雾缭绕的悬崖,一看保管你吓得腿肚子发抖.妈妈爬了没几级,就打退堂鼓了.我和爸爸则是知难而进.我攀着铁链,像狗一样伏在石梯上,眼望着高高的西峰,一步一步踩实石阶,一步一步前进,心里只有一个念头:一定要爬上西峰,一定要征服华山!也不知爬了多少时间,也不知流了多少汗水,终于闯过了鬼门关——苍龙岭.我和爸爸稍作休息,就一鼓作气爬上了西峰.

华山的西峰太美了!我来到了云的上面,登山途中的那些面目狰狞的山峰全成了云雾缭绕的矮子,阵阵清风吹来,真叫人感到心旷神怡,鸟儿和一些不知名的虫儿一起演奏着动听的音乐,突然一只小松鼠跃过林间……爸爸说:"无限风光在险峰嘛!"我说:"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 "

暑假旅游不但让我开阔了眼界,增长了见识,而且锻炼了我的意志.我爱旅游

网上搜的仅供参考。建议你还是写自己的经历。

Ⅲ 制作一张英语手抄报内容以华山游记为题才

Last sunday. I and my father, mother, grandparents, brother went to huashan
by bus. In the morning we came down the mountain. I saw wooded mountains, wild flowers bloom. We climb up the hill along the mountain path. Come halfway up the mountain, I feel a little tired, began to rain,My West Lake silk umbrella missed,. Dad said to me,“Jane, don’t do anything halfway.”at last,So I insisted reached the top, the top of the scenery so beautiful.We were flying kites, I was thirsty, my mother bought me a bottle of water, .finally we went home.finally,Since then, I've kept the umbrella。i was very happy

Ⅳ 《徐霞客游记》之《滇游日记》之《游太华山记》的翻译

云之南方。

仅仅是云南这么一个名字,是不是就足以让徐霞客念念不忘?否则,难以解释他在年过半百之后仍然远赴云南,“途穷不忧,行误不悔”。自入滇至东归,行程三千余公里,历时一年零九个月,而《滇游日记》占了《徐霞客游记》40%的篇幅,如果不是病重缠身,他对于云南的记录,是不是还会超过如今存世的25万字?云南对于徐霞客而言,究竟承载着什么样的抱负和雄心?

我们一抵达昆明,就赶到云南徐霞客研究会会长朱惠荣家中拜访。朱惠荣年已古稀,但是一听我们说起徐霞客,他的精神立刻矍铄起来。“云南可以说是徐霞客一生行走的终点,不过徐霞客去云南真正的原因,是为了完成长江源的考察。因此,可以说他不是冲着云南而去的,但是云南却成了他一生在故乡之外生活时间最长的地方。云南,是他的最后一次壮游,这里的壮,可以说是‘悲壮’的‘壮’。”

眼前这个取了典型江南名字的贵州老人,一生执教于云南大学历史系,说话不多,字字严谨。然而,地处边远的他却不声不响做了一桩了不起的事情――他在迄今为止三十年的时间里,几乎以一己之力完成了《徐霞客游记全译》、《徐霞客游记校注》,可谓穷经皓首,让人肃然起敬。

因为朱惠荣的历史地理学背景,又曾经参与过谭其骧主持的著名的《中国历史地图集》的编撰,1976年底,云南人民出版社约请他对《徐霞客游记》进行校注。“一开始的时候没有说好什么时候交稿,可是后来时间一年一年过去,出版社着急了,和我商量能否先出版一部分。我也急了,这是一个完整的校注,不可能彼此断开,结果一做就是九年时间。”朱惠荣告诉记者,“等到交稿的那天,写满字的稿纸已经堆成了一大堆,忽然想到把它们称了一称,结果吓了一跳,足足十斤重!”

作为科班出身的教授,朱惠荣心里十分清楚,《徐霞客游记校注》是为学术研究提供的“范本”,来不得半点含糊。为此,他几乎遍寻了所有可以得到的《徐霞客游记》版本,达几十种之多。其中最早也最珍贵的两个版本,因为藏于北京图书馆,只能复制成胶片带回云南,用学校里的显微阅读机一行行看。“那个显微阅读机比较贵,用的灯泡也贵,因为阅读量太大,灯泡一个接着一个坏掉,一直坏到只剩两个的时候,怕别的同事有意见,我只能放弃了阅读机。后来自己掏钱买了高倍放大镜,白天的时候在太阳光底下看,看到最后,把眼睛看坏了,充血。”

《徐霞客游记校注》于1985年出版,书中收录迄今为止仍然最全面的游记附录。它于1994年重印,1999年出增订本时还收入了朱惠荣的最新校注,可以说,这是一本没有尽头的“校注”。

1991年,贵州人民出版社又约朱惠荣“翻译”《徐霞客游记》,也就是后来作为“中国历代名著全译丛书”之一的《徐霞客游记全译》。用朱惠荣的话来说,这是一个“普及版”,中学文化水平就能读。尽管如此,他一如既往地认真,一译就是七年。

因为记者行前读的,正是这本《徐霞客游记全译》,对其中译文的质朴无华留下了深刻印象。对此,朱惠荣十分认同记者的感受,他说,写这个译文的时候,他时刻考虑的,是要让人看得懂。“准确、简明,这是我对自己译文的要求,古人说,藏之名山,那也是等待有朝一日能有人看得见,读得懂。”他还告诉记者,那一个个看似简单的标注、词语,往往都是他花上几天时间才考证清楚的。

《徐霞客游记全译》于1997年出版,之后台湾购买此书版权出了竖排本《徐霞客游记》。因为丛书统一体例的因素,《徐霞客游记全译》没有收录附录,成为朱惠荣反复提及的遗憾。

三十年来,因为和“徐霞客”结下不解之缘,他白天教书,熬夜著述。“不写文章,不参加学术活动,甚至连到别的大学讲课的时间也腾不出来。”但是《徐霞客游记校注》、《徐霞客游记全译》迄今已经累计出版近五万册,还不包括台湾版本的册数。尽管译注著作稿费微薄,微薄到只有“象征意义”,对此朱惠荣却说:“过去没有计较,现在仍不计较,我不过是为了让更多的人去读《徐霞客游记》,做了一点铺路的事情。”

让我们记住这个已经融入《徐霞客游记》的名字,朱惠荣。(郑慧)

链接一:播撒霞客精神的种子—昆明市徐霞客小学见闻

在昆明,有全国第一所以徐霞客名字命名的小学。这自然成为我们前往采访的理由。一所小学以明代的科学家名字命名,于当代有何现实意义,这又是我采访中最想探究的问题。

出昆明城,往西山方向行进约30分钟车程,我们来到了绿荫环抱的碧鸡山麓。此时,一棵开满了灿烂的玫瑰色的三角梅古树深深地吸引了我们,在大树下,昆明市徐霞客小学的牌子让我们倍感兴奋。

放眼望去,半卧着的大理石徐霞客塑像在鲜花的簇拥下正脸含微笑,似在迎接着远道而来的故乡亲人,又似在笑对蓝天,咏诵着不朽名篇《游太华山记》。

当杜校长得知我们这批不速之客来自霞客的故里时,露出的是惊讶而又如遇亲人般的神情。她介绍说,徐霞客小学命名于1994年11月10日。1638年,徐霞客从昆明渡滇池,来到了与学校相邻的升庵祠,在祭拜了当时著名的学者、文学家杨慎(号升庵)后游太华山,并写下著名的《游太华山记》。正因为此,昆明市专门设立了徐霞客纪念馆,并将该校命名为徐霞客小学。

进入校区,教室里张贴着徐霞客的画像,走廊里布置着各班级学习徐霞客精神的专题,荣誉室内更是放满了名人题词和各类奖状、奖杯。杜校长说,十多年来学校以“热爱祖国,献身科学,尊重实践”的霞客精神为办学宗旨,在学生中广泛开展“寻找徐霞客的足迹”、“绿色的承诺”、“我讲徐霞客的故事”等多种纪念活动,让孩子们从小就敬仰徐霞客,崇敬霞客精神。她十分自豪地告诉我们,在这里,每个学生都会向您讲述徐霞客的故事,背诵霞客精神。她还告诉我们,附近的6所小学都已统一命名为霞客小学,学生也从原来的480余名扩展为2300多名。

在孩子们幼小的心田播撒霞客精神的种子,让孩子们在霞客精神的感召下茁壮成长,这不正是我们要寻找的答案!我们民族的伟大精神,不正是在这样的传承中得以发扬光大!

“西山苍苍,草海茫茫,碧鸡山学子迎着朝阳,欢聚霞客学堂。热爱祖国,献身科学,尊重实践,是我们的榜样。争做四有新人,一代更比一代强。”

在返回驻地的路上,徐霞客小学的校歌久久在耳边回响。(陆元钢)

链接二:西山脚下探访徐霞客纪念馆

和徐霞客小学一墙之隔,占地十余亩的徐霞客纪念馆在绿树掩映下显得幽雅宁静。早已迎候在门口的吴馆长向我们介绍:1638年夏,徐霞客由滇池乘船至杨太史祠,拜访云南当时赫赫有名的博学状元杨升庵,并在杨升庵所在的太史祠进餐,随后畅游太华山,一天之内“蹬危崖、历绝壁、探深穴、行密林、上下穿梭”,写下了著名的《游太华山记》。徐霞客当年进餐的杨太史祠(又称升庵祠)如今已成为云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昆明市徐霞客纪念馆则由杨太史祠一墙之隔的普贤寺后院改建而成。

纪念馆内陈列着大量关于徐霞客的图片、资料、实物等,一幅幅图画向人们展示徐霞客的人生历程,展厅入口处的徐霞客像绾帽飘带,一手持书,两眼平视万里之外的家乡。众多藏品中两件实物引起我们浓厚的兴趣:一是徐霞客手稿的复制品,徐霞客在鸡足山考察时,曾赠送妙行和尚七律诗二首,诗稿成为徐霞客幸存于世的唯一手迹,现存云南博物馆,属于国宝级珍品;二是纪念馆内收藏有二十年前无锡日报社结集出版的《重走霞客路》小册子,同行的老师说,二十年前无锡日报社也曾举办类似重走霞客路新闻采访活动,只是没有今天的规模,二十年弹指一挥间,今天,报业集团又一次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徐霞客的伟大壮举。

据吴祥馆长介绍,纪念馆改扩建于1994年,目前硬件设施稍显落后,他们正投入30余万元对展馆进行重新布置,今年10月有望布展到位。有理由相信,昆明作为徐霞客滇游的重要目的地,徐霞客及其游记将成为昆明旅游的重要品牌之一。(朱海录)

Ⅳ 一篇关于华山游记

退了房间,打听了去火车站的公车,离开青年旅社。太阳还没升起,但已经感觉到闷热逼人。公车上人不少,但路上车不多,到火车站时差一刻七点,先把行李存了,又问去华山的游一路怎么坐,答曰在广场对面的解放饭店门口。这时收到刘海龙的短信,两人碰头之后直奔解放饭店,但没找到游一路,再找人问,答曰在邮政公寓楼下,晕倒了,于是返回,果然看到了国营的游一路——之前已经有无数个人向我冒充国营的游一了。
等待开车的时候在座位上整理行李,我带了一个大背包,里面有一条裤子一件衬衣,是预备早上看日出时候穿的,山上要比下面冷,而日出前后又是一天之中最冷的时刻。还带了洗漱用品、手机充电器、隐形眼镜药水一小瓶、华山旅游手册一本、陕西旅游资料书一本、面巾纸和湿巾若干包。刘海龙带了两个康师傅碗面、五包我喜欢的鬼脸嘟嘟和奥利奥饼干、两瓶水、两个午餐肉罐头、一个鱼罐头、一把刀和他自己的手机充电器。我嘲笑他背这么多是自讨苦吃,根本没有必要,而后来的事实说明,他准备的食物全都是有用的。我们把所有的东西放进背包,我身上还有一个小挎包,放着我们俩的手机、钱包、防晒霜和一包面巾。刘海龙还买了豆浆和鸡蛋饼做早餐,预备车上吃的,但我昏昏欲睡,没什么食欲,而一点一点靠近华山的兴奋和在旅途颠簸中愈发难受的坐椅让我无法入睡。
八点半左右到达华山西门,车还要继续往东门开,如果要爬山就在这个门进,如果要坐索道就到东门进,全车那么多人,只有我和刘海龙两个人要用爬的,于是只有我们两个人在西门站下车。下了车先到一家超市买了两瓶冰水,一幅印在手绢上的登山图,一副手套。还有很长一段路才到玉泉院,一路上都是小商店,不断有人尾随着我们,向我们描述在这样闷热的天气里白天登山有多么恐怖,让我们去他们的旅店住下,等到晚上再爬,我们一概不予理睬。还有很多人向我们推销手套,我干脆把手套拿在手里,省得麻烦。快到玉泉院的时候有一个老太太,死命的纠缠着我们,让我们买她手里小把小把的香,说只要五毛钱。最后没有办法,我干脆给了她五毛钱求她不要再跟着我们了,才算完事。
世界上有些地方我们可能每天经过,但其实却很陌生,而还有一些地方,我们不曾到过,却无比熟悉,好像一直就生活在那里,对那种环境和氛围都感到亲切。以前我从不曾到过华山,但是我对这里的每一条山道、每一个景点、每一个典故都有了解,朋友曾开玩笑般的说我对华山比对自己家的厨房还熟悉。我也曾半开玩笑的说,我前生就生长在华山——我不信轮回,这样说只是为了表达我对华山宿命般的熟悉和热爱。
玉泉院是华山脚下第一个景点,是徒步登山的起点,也是道教全真派圣地——不仅这里,整个华山都弥漫着全真派的气息——且说玉泉院。传说玉泉院里的泉眼与山顶玉女峰的水相通,因此命名为玉泉,玉泉院里有多处胜迹,光绪和慈禧题写匾额的大殿、相传为陈抟亲自建造的亭子等。我们走到这里的时候已经气喘吁吁汗流浃背了,于是坐到树荫里的石凳上休息,刚坐下就觉清凉之风吹来,精神为之一爽。稍事休息,涂好防晒霜,我们便继续向前走。从后门出了玉泉院,走过一个小小的火车隧道,再向前不远就是华山山门了,山门上“华山”二字让我雀跃不已——我终于来到了魂牵梦萦的华山!
在山门附近看到一群小孩带着游泳圈往山上走,我们好奇的问他们去哪儿,他们回答,山上有水,去游泳。果然,过了售票处就看到路边有条小溪,顺着大大小小的石块流着,遇到稍平缓的地方就积成水潭,不深,清澈见底。山路顺着水路走,没有台阶,都是坡路,怀疑小一点的汽车都可以开上来。地图上标得清楚,从玉泉院到五里关之间有五里山路,五里关也是进山门后第一关和第一个景点。我换算了一下,一里五百米,五里就是两千五百米,并不算远呀!很快就可以到了。于是走走停停,不断的坐在路边休息,看到有一个台阶可以走到溪边去,兴奋的连忙跑下去洗手洗脸,爽得不得了。

Ⅵ 华山游记开头怎么写我是前年去的,在线等,急!!

华山 ,因古代“华”与“花”互为通假字,故又名“花”山。东风朝阳峰,西峰莲花峰,南风落雁峰,北峰云台峰,中锋玉女峰,远处看,就像一朵盛开的花朵一样...........

您看可以吗?

Ⅶ 越西县红军洞游记(作文600字)

国庆节,我有幸和爸爸妈妈及朋友们一起去领略西岳华山的风光。
华山不仅雄伟奇峻,而且内山势峻峭容,壁立千仞,群峰挺秀,以险峻称雄于世,自古以来就有“华山天下险”“奇险天下第一山”的美誉。
我们乘车来到华山脚下,我抬头向上望去,“哇,华山好高呀!”郁郁葱葱的树丛中隐隐约约显露出上山的石阶。我们选择了智取华山路,奋力向上爬着。一路上,我和好朋友吕艺林,还有妈妈遥遥领先。我们经过了华山雄骨、仙人指路等景点来到了望月桥,休息了一会,奇怪的是爸爸他们还没有追上来。我们继续往上爬。
我们爬上了飞龙梯,看到了飞龙梯是那么的陡,石阶好像是从天上挂下来的。我抓紧铁链像小猴子一样,手脚并用向上爬。爬到半路,我往下看,下面的人就像一个人踩在另一个人的头上,妈妈在下面着急地喊:“瑞子,不要往下看,继续往上爬”。终于,我们来到了北峰顶。站在北峰顶,真是“举头红日近,回首白云低”。
妈妈告诉我,北峰是华山五峰的最低的一个山峰。可是我从这次爬山中领悟到了一种不畏险阻,勇敢攀登的精神,我们的学习也需要的是这种精神。

Ⅷ 关于华山游记的初中作文

清明节,和几个朋友去了华山。
去前,很激动,从未去过什么名胜古迹,即便同学说:“清明节,你去上山,不吉。”,也未能阻止我。
去时,火车行至渭南,大雨磅礴,敲得火车皮叮叮当当,还好,火车到站时雨停了,吃了点饭,包车前往华山脚下。在山下,该买的买了,无趣。本来计划十点爬山的,也就提前了五个小时。携带装备:一个挎包,500mg营养快线、矿泉水各一瓶、熟牛肉一斤,蛋糕一袋,泡面一桶,手电筒一个,草帽一顶,布鞋一双【没登山鞋】。
去后,腿疼,总觉得不写点什么,枉了此行,于是伏灯写了游记。
登车时间为下午一点十二分,至下午三点四十我们已来到华山脚下,同行人员中,除了我和xxxxxx是单身外,其余人等都是结对而行,自然我们分成几拨筹备登山工作,我们三人买了帽子、手电筒.....蓝郁奇还要买手杖,我制止了,说:“我们正年轻力壮的,爬山拿个手杖太丢人了,那是给上了年纪的人用的。”他也就打消了这个念头。
见许多人买了写着“战胜华山,一生平安”字的红色布条系在头上,或者胳膊上,蓝郁奇给我们一人买了一条,我认为那是裤带,不愿扎在头上。他本来是系在头上的,见我不系,也取了下来。时至五点钟,我们在山下各庙宇也转够了,准备爬山。门票180元,持学生证100元,我和蓝郁奇没带学生证,犹豫之下,忍痛掏了180元,是以决定要把华山好好爬一下,爬了东峰看完日出,再爬中峰,下午再于西峰看日落。【可当我们看完日出后,没了干粮,已经很累了,想想还有回去的路,也就没有完成此想法,恨恨地说,华山你等着,下次带足食物再爬你。】
因为过于激动,以至于快到山顶时才十二点钟,路灯昏昏。听说山顶风刮的很大,气温很低,有积雪,而我们穿的单薄,便于王母宫外缩了一个多钟头,那段时间我们坐在冰冷的地上,认识不认识的人,都挤在一块,谈南说北,很是温馨,我记得说到自身家庭成员时,我们都不是独生子,其中还有三个人都是双胞胎,并且担任哥哥的角色,谈起来,都不喜欢自己的弟弟,想起我这次爬山的经费,可能还要我弟弟为我担负一部分,就说有个弟弟还是好的,并“教育’他们要处理好兄弟关系。
因为太冷,我们又继续登山,此间因为爬山的人太多了,我们与蓝郁奇走失,在一个“中国料理”上方的不远处,我们已经感受到了寒意,心想山顶更冷,便走偏路,找了一处落叶很厚的地方蜷缩其中,可地面回潮,睡了不到半个钟头,我俩半边身子冻得麻木,按何元钊的话说,我们那天晚上和猪一样滚在一片腐叶之上。最后实在冻的不行了,就去租了两件军大衣,一件四十五元,没办法这里一桶泡面都能卖到二十元。我们后悔没在王母宫那一块租,那里才三十元,那时我们也感到冷了,然何元钊讲的陈音刚的故事让我们打消了这个念头,他说,有一年冬天,天气很冷,陈音刚打完篮球,浑身冒汗,他把衣服脱了,跑到外面指着天,做泼妇状大骂:“有本事冻死我、有本事冻死我.....”
披上大衣,我们也不惧严寒了,仰天说:“有本事冻死我。”,上了东峰,途径金锁关、云梯。令我印象最深的是云梯,石阶凿刻在垂直于地面的山体之上,须拉着铁链方能上,前面的路虽大多也陡,但此处为最。为了给女生表现,男生们奋起直上,我寻求刺激,自然也不愿错过。说真的,上的时候我双腿有些打颤。
至东峰顶,其象壮观,人山人海,根本无我们立足之地,此时四点半,据日出还有两个小时,我们挤在一块小崖石上,委曲求眠,即便身披军大衣,双腿也是裹不严的,冻的瑟瑟发抖。就明白了一个道理:“你找的位置的好坏与你受冻时间的长短成正比。”
全观 那块崖石,类似一个馒头,顶端立着一块四面体大碑,上面的字我忘了,却记得三个小字:“观日台”。
在“馒头”上,站了约莫近千人,并且一直延伸到其南方。我们四点钟到达,有些晚,勉强挤在“馒头”边沿坐下,因为斜坡的缘故,坐不稳,屁股一直往下滑,很冷,不知道风从那个方向吹。有人抱怨自己是花钱找罪受,我不后悔,毕竟也是一种体验。
人群观望处事三四棵大松树,我便以为那个方向就是东方,太阳将会从树后出来,也同时有了疑问,为什么不将那几棵树砍去。在寒风中,迷迷糊糊蹲了一个小时后,人群开始骚动,接着起立向后移动,我也顺势挤入了人群中央,大家的头转向了另一个方向,这个方向望去漆黑一片,,无任何遮挡物,才意识到刚才一直望着的方向是北方,因为人的密度很大,蹲坐已是不可能,就都傻傻站在那里,像是信徒在等待圣物的出现。
过了二十多分钟,人群中有人说,变蓝了。的确,天边出现了暗蓝色,随着时间的推移,蓝色也越来越亮,慢慢地透出红色,东方的云,似乎被镶上了一圈金边,而我们身后的黑夜也在红色的渗透之中慢慢变蓝,人群中,手机、照相机都高高扬起,竞相拍照,生怕错过了每一个瞬间,因为人群的原因,我并不能清楚地看见太阳是如何神奇般地升起的,我只能从周围人高举的手机中看个大概。处于边缘的人因为见大家看的激动,自己却看不见,就爬上了房顶,甚至攀上树顶,看得我心惊胆战。众人的照相机也对着树上、房上的人一阵狂拍,可能只有这副情景才能体现出自己内心的感情吧。
随着太阳的缓缓升起,人们渐渐疏散,我才看清自己所处周围的情形。我不清楚太阳是从远处的混沌之中犹抱琵琶半遮面地露出,还是像蛋黄一样慢慢地剥出。但我发现那一切是那么的美,天空飘着橘红色的云絮,有好几处天空是如此的纯净。我的正前方是万丈悬崖,向下望,众山皆小,白色的崖石裸露,如少女肌肤之性感,如男子肌肉之雄壮,不远处还有几株迎客松于崖边婀娜多姿。
此时太阳开始变得耀眼,映出众人脸上金色的微笑。

热点内容
一部国外电影,一个老男人骑个摩托车 发布:2024-08-19 09:13:10 浏览:920
脖子上有睾丸是什么电影 发布:2024-08-19 09:03:17 浏览:374
变形金刚撒谁家的 发布:2024-08-19 08:43:06 浏览:478
美国男电影双胞胎 发布:2024-08-19 08:42:20 浏览:764
黑人橄榄球少年收养电影 发布:2024-08-19 08:25:26 浏览:918
夏目哉大片 发布:2024-08-19 08:09:22 浏览:806
他第一部出演的电视剧是,的英语 发布:2024-08-19 08:07:54 浏览:654
电影检索 发布:2024-08-19 07:48:52 浏览:198
谁有视频 发布:2024-08-19 07:41:55 浏览:141
成龙香港鬼片电影大全 发布:2024-08-19 07:39:46 浏览: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