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遗址
A. 澳门圣保罗教堂被如何烧毁
圣保罗教堂始建于1 6 0 2 年,1 6 3
5 年9 月2 2 日被一场大火吞噬,只剩下前
壁即现今所见的大三巴牌版坊权。
澳门拥有众多西式的天主教堂,其中圣保罗教堂建造时代最久远、最著名,人们习惯称之为“大三巴”。圣保罗教堂建于1637年,是当时东方最大的天主教堂。该景点位于澳门大巴街附近的小山丘上,是圣保罗教堂的前壁遗迹,也是澳门的名胜。这间教堂与火结下不解之缘,从其雏形起台至现时仅存的前壁牌坊,先后经历3次大火,屡焚屡建,见证了澳门的历史。1835年1月26日黄昏,圣保罗教堂被一场大火烧毁,仅残存了现在的前壁部分。因为它的形状与中国传统牌坊相似,所以取名为“大三巴碑坊”。
大三巴牌坊是澳门最具代表性的名胜古迹,为1637年竣工的圣保罗大教堂的前壁,此教堂糅合了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与东方建筑的风格而成,体现出东西艺术的交融。雕刻精细,巍峨壮观。单是大三巴牌坊的造价,300年前已高达3万两白银,可谓珍贵至极,在当时享誉东南亚。后于1835年惨遭大火焚毁,仅遗教堂前的68级石阶及花岗石建成的前壁,因貌似中国牌坊得名。
B. 求澳门十字门古战场详细介绍
位于横琴岛上的“十字门古战场”一直少为人所知,其实她是我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军专事战场。1278年,南宋小皇属帝宋端宗赵昰及陆秀夫、张世杰等文武重臣、军士民众数十万人在元兵追击下,南逃至横琴岛一带;立足未稳,元兵追至。宋军进退无路,在十字门海域拼死相搏,杀声震天,击浪飞溅,血染碧海,元军为之丧胆……在历史上留下悲壮的一页。
现在她包含在横琴乡村游项目中,这个“渔舟不经御舟到”的古战场引来了无数人凭吊。
C. 澳门的三大巴牌坊,原来是什么建筑物的遗迹
教堂
D. 澳门的人文景观历史遗迹,和中方有哪些代表
澳门历史城区是一片以澳门旧城区为核心的历史街区,其间以相邻的广场和街道连专接而成,包括属妈阁庙前地、亚婆井前地、岗顶前地、议事亭前地、大堂前地、板樟堂前地、耶稣会纪念广场、白鸽巢前地等多个广场空间,以及妈阁庙、港务局大楼、郑家大屋、圣老楞佐教堂、圣若瑟修院及圣堂、岗顶剧院、何东图书馆、圣奥斯定教堂、民政总署大楼、三街会馆(关帝庙)、仁慈堂大楼、大堂(主教座堂)、卢家大屋、玫瑰堂、大三巴牌坊、哪里吒庙、旧城墙遗址、大炮台、圣安多尼教堂、东方基金会会址、基督教坟场、东望洋炮台(含东望洋灯塔及圣母雪地殿圣堂)等20多处历史建筑。——常识建筑篇。
E. 圣保禄教堂遗迹大三巴牌坊上的人表示什么意思
大三巴是澳门八景之一,是闻名遐迩的澳门标志。它矗立在数十级台阶上,巍峨壮观,每日吸引无数海内外游客慕名前来参观。
大三巴牌坊,其实只是百年前圣保禄教堂遭火焚后残余的前壁。“三巴”是“圣保禄”的粤语读音,其状又似中式牌坊,大三巴牌坊由此得名。圣保禄教堂(SAOPAULO)始建于1580年(明万历八年),1595年和1601年先后两次遭火毁,1602年第三次重建,历时30多年,于1637年(明崇祯十年)正式竣工,成为当时东方最大的天主教堂。
1835年,一场大火使整座教堂化为灰烬,仅剩下花岗岩前壁和壁前的68级石阶。历经3次火劫后,教会认为此乃天意,遂弃之不建,剩下遗壁兀立苍天。澳门的人口中,百分之九十都是中国人,他们按照自己的习俗,称之为“大三巴牌坊”,赋予中国文化的色彩,也显现了澳门中西文化交融的特色。
大三巴,这面360年前圣保禄教堂的前壁,保留了十分典型的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巴洛克风格。坚实的花岗岩基座上,自下而上分为5层:第一层即入口层,共有3个门并有10根爱奥尼柱式支撑及装饰墙面,小门门楣上有耶稣会会徽的浮雕图案,正门上则写有“MATER DEI”,说明此教堂供奉圣母。
第二层由10根壁柱及由7朵玫瑰花浮雕装饰的3个窗口组成,正中刻有“天主圣母”的拉丁文字样,窗口与壁柱间以棕榈树点缀,左右壁龛内供奉着4位天主教圣人像。
第三层正中央深凹的拱形壁龛内供奉着圣母玛利亚铜像,围绕着圣母像的有中国和日本象征的牡丹和菊花。两侧各有3位天使浮雕,左侧3根壁柱中有智能之树及七翼龙的浅浮雕,右侧3根壁柱中有精神之泉和西式帆船的浅浮雕。
第四层正中有一座圣婴的雕像,左右两侧4根壁柱中间是耶稣受难的刑具浮雕;三角形顶部中间是一只铜鸽,代表着圣神,两旁有太阳月亮及星辰,象征圣母童贞怀孕的时刻。顶部之上则竖立着十字架。
大三巴牌坊那赫然大气的构架与同样庄重的赭石色,是最能让人怀旧的沧桑之色。有人比喻,大三巴就像一块历史的拓片,孑然峭立,用它单薄的身躯,抗击150年的狂风雷暴,万劫不坠。摩挲它那花岗岩的石雕,就像轻抚饱经历史风霜的肌肤。更有人说,每次伫立在大三巴都会有所憬悟,它可以说是一道历史的伤疤,拥有一种令人震撼的缺陷美!
尽管大三巴没有涉及特别重大的历史事件,却不可否认它成了澳门中西文化交融的象征,代表着对多元文化的包容和尊重。大三巴后面的圣母升天教堂遗址博物馆及天主教艺术博物馆,展示了天主教在澳门传播的历史和当年的辉煌。
大三巴牌坊下面是宽宽长长的68级石台阶。每次游人来到大三巴,无论是自下而上还是自上而下,都要反反复复地在台阶上走上几个来回,从各个不同的角度细细瞻仰大三巴,欣赏它的宏伟壮丽,品味它的历史沧桑。
对于世世代代生活于此的澳门人来说,宽宽的大三巴石阶又是他们孩童时竞登嬉戏的好地方,每逢喜庆节日之夜,这里还是举行“醒狮”、“醉龙”表演的场所,记录下生活的点滴……这里是澳门人活动的重要场所。澳门的许多重大活动、节日庆典、民间联欢等都在这里举行。
F. 澳门的大三巴牌坊,原来是什么建筑物的遗迹
大三巴牌坊是天主之母教堂(即圣保禄教堂)的前壁遗址。
圣保禄教堂属圣保禄学内院。容天主教的耶稣会士早在1565 年已在圣安多尼堂侧建立起第一间会院,后又在大三巴山上修建新会院,并附设教堂和供讲授教理之用的学校。至1594 年,该学校升格为学院(当时的大学),成为远东地区最早的一所西式大学,这就是著名的圣保禄学院。
与圣保禄学院毗连的圣保禄教堂,创建于1580 年,于1595 和1601年先后两次失火,教堂焚毁。1602年开始第三次重建,现在牌坊左侧还存有当时的奠基石。整个建筑工程直至1637-1640年间才完全竣工;目前所见的教堂前壁就是最后落成的部分。1835 年,一场大火烧毁了圣保禄学院及其附属的教堂,仅剩下教堂的正面前壁、大部份地基以及教堂前的石阶。自此之后,这里便成为世界闻名的圣保禄教堂遗址。
G. 据说澳门有一处遗址曾被外国火烧,现在保留骨架.请说下它的历史.
澳门大三八牌坊
三巴牌坊是圣保禄教堂的前壁遗迹,是澳门着名的名胜。
教堂原本由一名意大利籍的耶稣会神父设计,由日本工匠以鬼斧神工的技术协助建成。1602年奠基,1637年全部竣工,而教堂前一段长石阶则於稍后完成。
这间教堂与火结下不解之缘,从其雏型起始,至现时仅存的前壁牌坊,先后经历三次大火,屡焚屡建,是一所活生生的历史见证。
1835年1月26日黄昏,圣保禄教堂失火,一发不可收拾,焚烧了两个多小时,整幢教堂几乎付诸一炬,幸好教堂最珍贵的前壁仍能保存屹立,成为今日的大三巴牌坊,期间曾数度修葺,最近一次大规模的维修保养工程於1991年进行。
圣保禄教堂的建筑,揉合了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与东方建筑的风格而成,中西合壁、雕刻精细,单独是大三巴牌坊的造价,三百年前已达三万两银。
游览大三巴牌坊,除欣赏巍峨壮观的前壁之外,还要细心浏览壁上精致的浮雕及其意义。
从牌坊顶部逐层而下,先是一个高高在上的十字架,其下再分三层,每层的壁龛均藏有一铜像,是澳门早年的制炮工厂出品。十字架对下是一具铜鸽,据云代表圣神,像的旁边围有太阳、月亮及星辰的石刻,象徵圣母童贞怀孕一刹那时光。
铜鸽之下是一个耶稣圣婴像,像的旁边刻有用以钉死耶稣的工具。
第三层的正中刻着一个童贞圣母雕像,旁边以两种花朵围绕分别是牡丹和菊花,前者代表中国,后者代表日本雕像左方还刻「永恒之众」,一艘「葡式帆船」及「面目狰狞的魔鬼」。右方则刻有代表生命之树及圣母征服魔鬼并刺穿其骷髅的图像,象徵正义战胜死亡。
第三层的下面有一层壁龛,有四位耶稣会圣人雕像。牌坊的底部有三面大门,正面的大门上刻有拉丁文MATER DEI字样,意即「天主圣母」,两侧的门上刻有耶稣的记号 "IHS"。
从大三巴牌坊邻近的大炮台城堡下望,可以看见整座教堂原迹及其后面广场的一些石刻。
H. 澳门有座古老的教堂叫什么名字历史上被大火烧了几次
大三巴牌坊,其正式名称为圣保禄大教堂遗址(葡萄牙语:Ruínas da Antiga Catedral de São Paulo),一般称为大三巴或牌坊,是澳门天主之母教堂(圣保禄教堂,于1580年竣工)正面前壁的遗址。大三巴牌坊是澳门的标志性建筑物之一,同时也为“澳门八景”之一。
2005年与澳门历史城区的其他文物成为联合国世界文化遗产。大三巴牌坊建筑糅合了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与东方建筑的风格而成,体现出东西艺术的交融,雕刻精细,巍峨壮观。由三至五层构成三角金字塔形,无论是牌坊顶端高耸的十字架,还是铜鸽下面的圣婴雕像和被天使、鲜花环绕的圣母塑像,都充满着浓郁的宗教气氛,给人以美的享受。牌坊上各种雕像栩栩如生,堪称“立体的圣经”。
大三巴牌坊是最具代表性的“澳门八景”之一,位于炮台山下,左临澳门博物馆和大炮台名胜,为天主之母教堂(即圣保禄教堂)的前壁遗址,曾浴火重生。建筑糅合了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与东方建筑的风格而成,体现出东西艺术的交融,雕刻精细,巍峨壮观。
大三巴牌坊是西方文明进入中国历史的见证。1583年,著名的传教士利玛窦在这里改绘世界地图为《万国图》,加上中文标识,送给了中国地方政府。1569年,大三巴附近建起了圣加扎西医院,西医、中药在这里开始流入华夏大地。葡萄牙医生戈梅斯也从澳门将“种牛痘”引入中国,医治当时的不治之症“天花”。大三巴附近的“圣保禄学院”,是东亚最早的一所西式大学,实施西方教育的同时,还在这里对即将进入东方的传教士进行东方文化的培训。澳门回归后,巍峨挺拔的大三巴牌坊的广场、石坊上,几乎天天都有数以千计的澳门各界人士在这里集会、高歌。历经四百多年沧桑的大三巴,迎来了她辉煌的新生,见证澳门曲曲折折的回归历史。
澳门大三巴牌坊为圣保禄教堂遗址,“三巴”即“圣保禄”的粤语音译。该教堂始建于1637年,先后经历3次大火,屡焚屡建,直至1835年10月26日,最后一场大火将其烧得只剩下教堂正门前壁,此墙因类似中国传统牌坊而得名“大三巴牌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