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徒弟们
1. 西游记老版中有个国王有三个儿子,孙悟空他们三人一人收一个当徒弟。那个是哪个国家,或是哪集
是玉华洲。实际上这一集是原著的“灭法国”与“玉华洲钉耙会”两版个故事组合而成。权
第23集 传艺玉华州
玉华州国王下旨逐僧。唐僧师徒来到州境,扮成客商,住进小店。适逢三个太子领兵盘查,四人分别躲进米缸、衣箱、席筒、木柜内,被抬进宫去听候发落。夜间,悟空用隐身术潜入宫中,作法把国王、王后、妃嫔、太监及满朝文武顶上头发全部剃光。国王受此教训,自认排佛之过,礼遇唐僧师徒。
2. 西游记 里唐僧分别在哪些地方收了徒弟和马观音所赐的名分别是什么
1、唐僧在五行山揭去如来的压帖,救出孙悟空,赐号行者。
唐三藏西行,出离边界即落入魔洞,得太白金星解救。又在两界山遇猛虎,幸得刘伯钦搭救,之后念经度了刘伯钦父亲超生。在五行山揭去如来的压帖,救出孙悟空,赐号行者。
2、唐僧和孙悟空在鹰愁涧收伏白龙,白龙化作唐僧的坐骑。
小白龙本是西海三太子,因纵火烧毁玉帝赏赐的明珠而被龙王上天告忤逆,要被斩首。后因观音菩萨出面免于死罪,被下贬到蛇盘山鹰愁涧等待唐僧取经,后来小白龙腹中饥馁误吃了唐僧的马匹,被观世音菩萨点化,摘了项下明珠,锯角退鳞,化成白龙马,皈依佛门,载着唐僧西天取经。
3、在高老庄经观音引荐拜见唐僧,赐号八戒,做了唐僧的第二个徒弟。观音赐名猪悟能。
来到高老庄,庄主女儿被一长嘴大耳妖怪强占。悟空追赶妖怪来到云栈洞,得知妖怪为天蓬元帅,因调戏霓裳仙子(属于嫦娥中的一员,《西游记》中“嫦娥”是对月府所有仙女的称呼。
经观音收伏,赐名猪悟能,在此等候取经人,遂引起拜见唐僧,赐号八戒,做了唐僧的第二个徒弟。
4、在流沙河中,收伏了等候东土取经人的水怪,赐号沙和尚,做了唐僧第三个徒弟。观音赐名沙悟净。
在流沙河中,他们又收伏了观音赐名沙悟净并令其在等候东土取经人的水怪,赐号沙和尚,做了唐僧第三个徒弟。师徒四人跋山涉水,西去取经。
(2)西游记徒弟们扩展阅读
《西游记》的艺术特色,可以用两个字来概括,一是幻,一是趣;而不是一般的幻,是奇幻,不是一般的趣,是奇趣。小说通过大胆丰富的艺术想象,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创造出一个神奇绚丽的神话世界。
《西游记》的艺术想象奇特,丰富、大胆,在古今小说作品中罕有其匹的。孙悟空活动的世界近于童话的幻境,十分有趣,而且在这个世界上,有各种各样稀奇有趣的妖怪,真是千奇百怪,丰富多彩。浪漫的幻想,源于现实生活,在奇幻的描写中折射出世态人情。
《西游记》的人物,情节,场面,乃至所用的法宝,武器,都极尽幻化之能事,但却都是凝聚着现实生活的体验而来,都能在奇幻中透出生活气息,折射出世态人情,让读者能够理解,乐于接受。
《西游记》的艺术魅力,除了它的奇异想象,就要数它的趣味了。在中国古典小说中,《西游记》可以说是趣味性和娱乐性最强的一部作品。
虽然取经路上尽是险山恶水,妖精魔怪层出不穷,充满刀光剑影,孙悟空的胜利也来之不易,但读者的阅读感受总是轻松的,充满愉悦而一点没有紧张感和沉重感。
3. 读西游记,唐僧收四大徒弟情节,并写出感悟
观音点化陈玄奘去西天求取真经。唐太宗认玄奘做御弟,赐号三藏。唐三藏西行,在五行山,救出孙悟空。孙悟空被带上观世音的紧箍,唐僧一念紧箍咒,悟空就头疼难忍。
师徒二人西行,在鹰愁涧收伏白龙,白龙化作唐僧的坐骑。
在高老庄,收伏猪悟能八戒,猪八戒做了唐僧的第二个徒弟;
在流沙河,又收伏了沙悟净,沙和尚成了唐僧的第三个徒弟。师徒四人跋山涉水,西去求经。
孙悟空原是花果山上一石猴,生性顽劣,曾经在东海龙宫夺得定海神针、阎王殿上修改生死簿,甚至大闹天宫,自封“齐天大圣”,后来被如来佛压在五指山下,“饥餐铁丸,渴饮铜汁”五百年,当他有心向善时,唐僧没有拒绝,助他脱困,收为大徒弟;
猪八戒原是天上的天蓬元帅,因为酒后调戏嫦娥被打下凡间,错投猪胎,成了“猪刚鬣”,在高家庄做女婿时被孙悟空收服,唐僧高高兴兴地把他收为二徒弟;
沙和尚原是天上的卷帘大将,只因在王母娘娘的瑶池宴上失手打破玉琉璃,遭贬流沙河作了妖怪,唐僧把他收为三徒弟。
这几个徒弟都是有“前科”的,留在身边可能会造成安全隐患,教育效果也是个未知数,但唐僧并没有嫌弃他们,而是真心实意地接纳了他们,让他们和他一起上西天取经,也就是给了他们赎罪、改造、进步的机会。所以说,唐僧有着“有教无类” 的民主教育思想。
对每个学生都一视同仁,让他们享有民主、平等的教育机会,这是个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困难的问题。一个班有几十个学生,他们的学习成绩、性格特征、家庭环境等各不相同,教育的难度也有很大差异。一般来说,成绩良好、品貌端庄、乖巧听话的学生比较容易得到老师的关心、鼓励、赞扬,受到老师宠爱;而成绩落后、言行不羁、调皮捣蛋的学生让老师伤脑筋,从老师那得到的可能更多的是批评、指责、训斥,严重一点是放任自流。像唐僧那样,面对不同的学生能够敞开心扉、责无旁贷、毫无顾忌地“笑纳”,而不是挑三拣四、指手画脚、评头论足一番后无奈接受,才称得上是一名合格的好老师。平心而论,这的确是需要一定修为的啊!
“不计前嫌,放眼未来”使唐僧赢得了徒弟们的尊重和爱戴,师生关系非常和谐,整个取经队伍亲如一家,漫漫取经路也充满温馨。“团结就是力量”,还有什么困难不能克服的呢?
现在的学生讲究个性,有时意见与老师相左,甚至出言不逊顶撞老师,或者有其他一些不礼貌的行为……人无完人,孰能无过?这时我们做老师的要冷静处理:是老师的错,不妨大方承认,认真纠正,事后不会因为学生让自己“出了丑”而耿耿于怀;如果是学生的错,得让他(她)明白错在哪里,但也不要揪住不放,过去的就让它过去,往事不要再提,用宽容和理解去感化他们,这样学生会更加尊重老师、感激老师,师生关系融洽了,教育效果才会更好!
4. 西游记里三个徒弟都有介绍前世今生,唯独唐僧只介绍了凡间经历,所以我们对金蝉子不曾了解
《西游记》中,“唐僧”原是释迦牟尼如来佛的二徒弟“金蝉子”(又称金蝉长老)转世,唐三藏由金蝉子真灵转世为东土大唐高僧,喻有“金蝉脱壳”之意,所以人们将脱壳变身的蝉作为长生、再生的象征,因此在《西游记》中有吃“唐僧肉”可以长生不老的说法。唐玄奘是金蝉子转世,他已经投胎轮回十次,十次来到人间都是为了西天取经,九次被沙僧吃了,这次一定要成功,这是命运的安排。
5. 西游记里唐僧的四个徒弟代表着什么意思
大徒弟代表工作能力出色但是有自己想法的员工,二徒弟代表没能力但是会做人的员工,三徒弟代表能力一般也不太会表达自己想法的员工。四徒弟就是一只在基层工作的员工,默默无闻。
6. 西游记这本书一共有100回讲述了唐僧和徒弟们西天取经的故事表现了什么的古老
西游记这本故事当中,
师徒4人一共经过了九九八十一难,
所以里边可以说有81个小故事。
7. 西游记里面镇元大仙徒弟说他们是太乙玄门,什么意思
在西游记里,镇元大仙学的是太乙玄门之数,故而他的徒弟说他们属于太乙玄门。镇元大仙为地仙之祖,只供天地,与道门三清平辈。而在封神榜中太乙真人是阐教真仙,三清中元始门下。所以就逻辑来说镇元大仙并不是太乙真人旗下的弟子,他的辈份是高于太乙真人的,是与三清一个层级的。
太乙原为北辰神名,后衍变成为古代的一种术数。玄门(道教别称之一),是道教(道家)以及玄学的另一种称呼。太乙玄门一般也代指的道门。
在西游记中镇元大仙为地仙之祖,道号镇元子,又名与世同君。但在道教的神仙体系中并无镇元大仙,镇元大仙只存在西游记中,不可与现实的道门挂上钩。
(7)西游记徒弟们扩展阅读:
玄门是道家(道教)以及玄学的另一种称呼。
玄者,自然之祖,而万殊之大宗也。葛洪提出的一种本体论命题,“玄”是葛洪道教哲学本体论的核心概念。在《抱朴子》第一篇《畅玄》中,葛洪便开宗明义地提出“玄者,自然之祖,而万殊之大宗也”的命题。
葛洪认为,对于道或者玄不能简单断定其有或无。“论其无,则影响犹为有焉;论其有,则万物尚为无焉。”道或玄既有既无,亦有亦无,“因兆类而为有,托潜寂而为无”,而最终是“有因无而生”,“有者无之宫”,无是占主导地位的。葛洪就是在此命题基础上建立起道教唯心主义的哲学体系。
8. 西游记中唐僧徒弟的排名依次是
孙悟空,大徒弟,又名孙行者,有时自称齐天大圣;猪八戒,二徒弟,法号悟能,天蓬元帅转世;沙僧,三徒弟,法号悟净,卷帘将军转世
9. 请问西游记中唐僧共有几个徒弟
名正言顺拜唐僧为师的徒弟其实一共有5人,还不包括白龙马。
这两个人的出场在《西游记》原著第12回中有详细介绍。
"师徒们行了数日,到了巩州城。早有巩州合属官吏人等,迎接入城中。安歇一夜,次早出城前去。一路饥餐渴饮,夜住晓行,两三日,又至河州卫。"
注意原著中的用词是"师徒们"。如果仅仅是唐僧一个人赶路的话当然不可能这么表述,很明显在这之前他就收过徒弟。而原著的第十四回才提到唐僧将孙悟空从五指山下救出并收为徒弟,因此从出场和拜师先后顺序看,孙悟空还得叫这两个人一声师兄。
原来,唐僧从长安去西天取经临行之时,唐太宗李世民考虑到此行必定千难万险、颠簸劳苦,于是便送给他一些必用之物和随行人员。包括一本通关文牒、一个化缘用的紫金钵盂、一匹行脚用的白马和两名武艺高强的随从。所以唐僧离开长安时其实是一行三人,而不是我们之前认为的只身一人。此外,这两个随从都和唐僧一样,是一心向佛信念虔诚之人。这一点与孙悟空、猪八戒、沙僧并无二致,所以他们既是唐僧的保镖随从,也和唐僧保持着师徒关系。
虽然这两个人一心向佛,虔诚至极,但是他们毕竟不是观音菩萨点化之人,而是唐僧私下里收的凡间徒弟。因此这二人虽然武艺高强,但毕竟也是肉体凡胎,根本无法保护唐僧,抵御妖魔鬼怪的骚扰和威胁,二人的结局在《西游记》原著中有详细介绍。
当师徒三人来到一处名为双叉岭的地方时,遇到了熊精、野牛精、虎精这几个妖怪,这也是九九八十一难的开端。前面说过唐僧这两个徒弟是肉身俗体,根本没有孙悟空那样神通广大的本领和法力,因此轻而易举的就被这几个妖怪抓住,成为了他们的下酒菜,可以说是死的要多惨有多惨。
(9)西游记徒弟们扩展阅读
央视版《西游记》忠于原著,唐僧稳重端庄,孙悟空机敏诙谐,猪八戒愚直滑稽,沙和尚憨厚忠勇。该剧通过描述唐僧师徒降妖服怪,歌颂了取经人排除艰难的战斗精神。几乎全国的电视观众都收看过这部剧。
全剧拍完历经17年之久,尽管今天看来,该剧的在特技方面显得颇为幼稚,但是这并不影响该剧整体艺术上的成功。十几年后,中央电视台以“拍一部完整的古代名著”为由补拍了剩余故事共16集,收视率仍然很高。
10. 西游记中三徒弟取经的原因
它们都是为了赎罪,因为三徒弟都犯下了大错,为了惩治它们,才要它们共同护送唐僧取经,经历九九八十一难。
1、孙悟空:孙悟空大闹天宫,闯了大祸。被压在五指山下,用保护唐僧取经,换取自由。
2、猪八戒:猪八戒醉酒调戏嫦娥,被打下凡尘,错投猪胎,他保唐僧取经,争取修回仙体。
3、沙僧:沙僧也是如此。沙僧本是凌霄殿卷帘大将,因不慎打翻琉璃盏,被打下凡尘,每七日受万针穿刺之苦,也是借保唐僧取经,争取返回天庭,摆脱妖身。
(10)西游记徒弟们扩展阅读
人物介绍
孙悟空
孙悟空又名孙行者、悟空,被花果山众妖尊为美猴王,玉帝封其为“齐天大圣”。
花果山顶有一块仙石,困长期吸收天真地秀、日月精华,一日从中蹦出一只石猴。他发现了花果山上的水帘洞,被众猴尊奉为王,遂称“美猴王”。他被菩提祖师收为弟子,习得了高强本领,还闯到东海龙宫,强夺了“如意金箍棒”作为自己的兵器。
悟空从此成了唐僧的大徒弟。一路上,他和师弟猪八戒、沙和尚护佑师父跋山涉水,降伏了白骨精、蜘蛛精、牛魔王等形形色色的妖魔鬼怪,战胜了九九八十一难,终于成功取到了真经,修成了正果。他本人被如来封为“斗战胜佛”。
唐僧
唐僧,俗姓陈,小名江流儿,法号玄奘,号三藏,被唐太宗赐姓为唐。为如来佛祖第二弟子金蝉子投胎。唐僧勤敏好学,悟性极高,在寺庙僧人中脱颖而出。最终被唐太宗选定,与其结拜并前往西天取经。
在取经的路上,唐僧先后收服了三个徒弟:孙悟空、猪八戒、沙僧,并取名为:悟空(菩提祖师所取,唐僧赐别号行者)、悟能、悟净,之后在三个徒弟和白龙马的辅佐下,历尽千辛万苦,终于从西天雷音寺取回三十五部真经。功德圆满,加升大职正果,被赐封为旃檀功德佛。
猪八戒
原为天宫中的“天蓬元帅”,掌管天河水军。因在王母瑶池蟠桃宴上醉酒,逞雄闯入广寒宫,企图调戏霓裳仙子,霓裳再三再四不依从,东躲西藏心不悦,被纠察灵官奏明玉皇,惹怒玉帝,被罚下人间。
但错投了猪胎,成了一只野猪,修炼成精,长成了猪脸人身的模样,拥有投胎前的记忆和玉帝赏赐的兵器。在高老庄抢占高家三小姐高翠兰,被孙悟空降伏,跟随唐僧西天取经。最终得正果,封号为“净坛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