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游记遗址 » 洛阳乐游记

洛阳乐游记

发布时间: 2021-01-13 16:22:10

㈠ 急求一篇洛阳游记~谢谢~

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建都最早、朝代最多、历史最长的都城没有能比得上洛阳的了。这座有着近5000年历史的古城。自夏以来,先后有13个王朝在此建都,累积建都时间长达1529年。被誉为九朝古都。

洛阳,因在洛河之北而得名,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有着深厚的古文化底蕴。是一个让人"梦回千年"的地方:定鼎九洲,东汉太子,张衡三仪,蔡伦造纸,建安风骨,洛阳纸贵等史事,在这里发生,“若问古今兴废事,请君只看洛阳城."。因此这里成为被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历史文化名城和七大古都之一。

洛阳是我们河南之行的第三站,离开郑州到达洛阳已是傍晚时分,洛阳的同行为我们安排好了酒店之后,带我们到了一家名为“真不同”的饭店,品尝了洛阳鼎鼎有名的“水席”。据说:洛阳水席始于民间,唐代武则天时,将洛阳水席旨进皇宫,加上山珍海味,制成宫廷宴席,又从宫廷传回民间。遂形成特有的风味,因仿制官府宴席的制作方法,故又称官场席。千百年来,洛阳水席,久传不败,红白大事,率先用之。

洛阳水席,有24道菜,简称“三八席”。先上6个冷盘下酒,冷盘为4荤4素。继上16个热菜,热菜用不同型号的青花海碗盛放。16菜中有4个压桌菜。其它12个菜,每3个味道相近的为一组,每组各有一道大菜领头。叫“带子上朝”,吃一道上一道,如行云流水。

洛阳水席,有三大特点:一是有荤有素,有冷有执;二是有汤有水,北方南方均为可口;三是上菜顺序有严格规定,搭配合理。水席中以“燕菜”最著名,据说,当年周总理陪外国领导人参观洛阳时特意点了这道菜。所谓“燕菜”其实就是用萝卜精切若丝,形如燕窝,故名“燕菜”,如果不是明示,真能以假乱真,细细品来,清爽利口,味道真的很特别。

第二天用过早餐后,热情的主人带我们驱车前往洛阳南郊12公里处的伊河岸边,游览了被誉为中国古代三大艺术宝库之一,与大同云岗石窟、敦煌千佛洞石窟齐名的的龙门石窟。

八月的洛阳,天高气爽,蓝天白云之下,绿树青风之间,伊河两岸青山对峙,美丽的伊水于山间北流,在阳光下微微闪起鳞光,两岸青山雄伟粗狂,远望犹如一天然门阙,故史称“伊阙”。汉时已有“龙门”之称,传说隋炀帝即位后,总觉坐镇长安不易控制全国,而洛阳为“天地之所合,阴阳之所和”,可“控以三河,固以四塞”,且水陆相通,便起迁都之意。便亲率文武官员,浩浩荡荡,到达洛阳,当其观此伊阙心中大喜,对身边文武言道:“此非龙门耶?自古何不建都于此?”身旁大臣随即恭维:“自古非不知,以俟陛下。”于是“伊阙”从此便正式改作“龙门”。

龙门石窟建在伊水东西两侧的山体峭壁之上,南北长达1公里,我们沿着伊水的右岸开始,一边爬山,一边细细观赏这宏大的石窟建筑群。据记载:龙门石窟始凿于北魏 (公元494年)前后,历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隋等诸朝大力营造。到了唐太宗至玄宗时期,由于太平公主和武则天崇尚佛教,龙门石窟又迎来了开凿的第二次高峰。经过自北魏至北宋400余年的开凿,至今已应有石窟1352个,佛龛750个,造像10万余尊,碑刻题记3600余品,佛塔40余座的大规模石窟群,数量之多位于全国各大石窟之首。

龙门石窟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是建于北魏时期的古阳洞、宾阳洞、莲花洞、药方洞等。石窟内的造像内容丰富,造型精美,最大的佛像高达17.14米,最小的仅2厘米。其气魄之博大,蕴涵之深邃,雕刻之精湛,堪称世界雕塑艺术宝库中光彩夺目的奇葩。

顺路南行,经过敬善寺、万佛洞等来到了最宏伟的奉先寺。由于时代久远多数窟洞和佛像已受到了严重的破坏,而龙门石窟的最大的一尊佛像——卢舍那佛,却相对完整地保存了下来,佛像身 高17.14米,头高4米,耳朵长1.9米,造型丰满,仪表堂皇,衣纹流畅,具有高度的艺术感染力,尤其是佛像的面部据说是仿照武则天的面容雕成,居高临下从容不迫地俯视着芸芸众生,淡淡的笑容,丰颐而秀目,是高尚、丰富、开阔和典雅的完美结合体,无不令人驻足观望、留恋忘返。听导游说,佛像的位置是经过精心的挑选,尤其是她的眼睛,无论你站在那个位置,你都会觉得她在直视着你。我左中右的试了试,确实感觉那双含笑的眼睛一直在直视着我.

药方洞刻有药方140条,这是古代医学成就传之后世的一个重要方法。,从另一个角度也反映了我国古代医学的成就。据说把一些药方刻在石碑上或洞窟中,在别的地方也有发现,

离开石窟已是正午时分,四个多小时在不知不觉之中从脚下溜走,就近吃过午饭,我们驱车从依山傍水的龙门石窟驱车到白马寺,也好像从寂静闯进了繁华。白马寺里里外外,花团锦簇,接纳着同样花团锦簇的进出人流。

被誉为“中国第一古刹”的白马寺,位于洛阳市东大约12公里处。北依邙山,南系洛水,绿树红墙,梵殿宝塔,环境极为肃穆幽静。“马寺钟声”被誉为“洛阳八大景”中第二景。

白马寺初建于东汉明帝永平11年(公元68年),距今已有1900多年的悠久历史了。古籍记载,汉明帝刘庄夜寐南宫,梦见金人飞绕殿庭,身长丈六,顶有白光,后知是佛,遂遣大臣蔡音 、秦景等十八人,出使西域,拜求佛法。蔡、秦等西行至大月氏(今阿富汗至中亚一带),缘会印度高僧摄摩腾、竺法兰。二梵僧应汉使邀请,以白马驮载佛经佛像同返京都洛阳。翌年,汉明帝敕命于京都洛阳西雍门外修建僧院,以纪念白马驮经之功,故名白马寺,被佛门弟子尊为“祖庭”和“释源”。

进入景区大门,原来左边才是寺门,门前的一对白马用石栏围起来。这一对石马本是某皇帝陵前的白马,后来被白马寺的住持给移到寺门前,并且保留至今了。寺院内有数幢楼阁,主要包括天王殿、大雄殿、接引殿、清凉台和毗卢阁等一系列建筑。大佛殿是白马寺的主体建筑,建于明代,殿中供奉着“释迦三圣”明代泥塑像,即释迦牟尼佛,文殊菩萨和普贤菩萨。大佛殿后就是大雄殿,殿内两旁分列十八罗汉,殿中供奉着的是“三世佛”,即释迦佛、药师佛和阿弥陀佛。殿后面北而立的韦力天将,是白马寺内仅存的一尊元代泥塑作品。走过接引殿,就是历代存放经书的所在地——清凉台。寺内的最后一层殿是毗卢阁,高耸于清凉台之上。始建于唐代,元代重建,明代重修。殿内供奉着的是“华严三圣”。毗卢阁前,东西各有一殿,供奉用白马驮经的印度两高僧摄摩腾及竺法兰。

第二天主人带我们观赏了享誉华夏的洛阳牡丹。牡丹为我国著名花卉,花朵硕大,花容端庄,品种繁多,雍容华贵,被称为"万花一品"、"花中之王"、"冠绝群芳"的"花王"。牡丹又名百两金、木芍药、富贵花、洛阳花等。唐代李正封有"国色朝酣酒,天香夜染衣"的诗句,又使"天香国色"成为牡丹的雅号。
牡丹为我国园艺化栽培较早的木本灌木花卉之一,其最初由野生变为家养,是从人们发现了它的药用价值开始的, 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说:"牡丹虽结籽而根上生苗,故谓"牡"(意谓可无性繁殖),其花红故谓"丹"。 洛阳地脉花最宜,牡丹尤为天下奇。"由于洛阳气候温和,雨量适中,土地肥沃,加之园艺大师们巧植善种,培育出许多色,型皆佳的珍品,使牡丹变异千种,名品日增,誉满全国,遂有"洛阳牡丹甲天下"之称。
自古洛阳人爱花成俗,邵雍的名诗:"洛阳人惯见奇葩,桃李开花未当花。须是牡丹花盛发,满城方始乐无涯",正是这种习俗的真实写照。"今日牡丹花更好,五洲四海争相来。"在洛阳牡丹盛开的日子里,花开如海,人似潮涌,"九衢游人"慕名而来。来观赏洛阳牡丹的独特风采,都为这所倾倒,所陶醉,真乃是"花开花落二十日,一城之人皆若狂。"
最绿的牡丹是"豆绿"(近与叶绿) 最黑的牡丹是"冠世墨玉"(深紫发黑)。花瓣最多的牡丹是"魏紫"(约六七百片)。最红的牡丹是"火炼金丹"(国旗红)。最白的牡丹是"夜光白"。 最蓝的牡丹是"蓝田玉"(粉里透蓝)。最佳的间色牡。是"二乔"(一朵花上两种颜色)。最能以假乱真的牡丹是"荷包牡丹"(叶似牡丹而非牡丹)。

走在洛阳的大街小巷,随处可见卖唐三彩的,大大小小的唐三彩方方正正地排列到马路旁,6匹8匹头彩马很便宜,10到50元不等。唐三彩创始于南北朝,极盛于初唐以后,距今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洛阳唐三彩主要产品有粉彩文武佣、唐代仕女、龙头杯、特大型三彩马 等300多种。唐三彩造型浑厚丰满,工整细腻,刀法简朴,线条流 畅,显示了盛唐时期的精神面貌和艺术水平。不仅富有独特的艺术 风格,而且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

在洛阳的两天里,我抽时间游览了洛阳的市容市貌,说实话,无论我怎样细心的留意,已经看不到作为一个九朝古都曾有过的辉煌,也没有看到现代化城市应有的勃勃生机,只有当我面对石窟大佛的时候,才能引起我对遥远的唐朝古风,那种崇拜与向往。

㈡ 写一篇游记运用空间顺序300字

西安游记今年暑假,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去西安,洛阳旅游.我们参观了秦始皇兵马俑,开封府,游览了华清池,嵩山少林寺,还攀登了华山. "自古华山一条路",说得就是华山的险.大客车把我们载到山脚下,我们就得换坐小型中巴车上山.山路蜿蜒曲折,一边是壁立的山崖,一边是看不见底的深渊,汽车稍有不慎,就会坠入深渊.一路上,我都紧紧攥住妈妈的手,把心提到了嗓子口.幸好开车的叔叔驾驶技术好,把我们平安送到了索道站. 我们坐上了缆车,缆车把我们带到了半空中.导游阿姨说:"这是亚洲最长的一条索道,上下落差高达750米."我大着胆子向下看,下面是万丈深渊,当年"杨志荣智取华山"的那一条小道就像是一条游蛇.我又环视四周,仰望上面,仿佛华山上覆盖着积雪,因为华山上最多的不是树木,而是白色的裸露的陡峭的山崖. 缆车把我们送到了半山腰.爬山就开始了.导游阿姨说:"华山有东,西,南,北,中五个主峰,其中北峰最低,西峰最高最美,传说沉香劈山救母的故事就发生在西峰."我连忙说:"爸爸,我们爬西峰."爸爸说:"好啊!只要儿子肯攀登,老爸一定奉陪到底." 我们一家人整装出发.我们脚踩石梯,手攀铁链,爬过了连绵起伏的五云峰,爬过了险象环生的龟背石,来到了苍龙岭.苍龙岭就像龙的脊背,一条极其陡峭的石梯向上延伸,石梯的两旁则是云雾缭绕的悬崖,一看保管你吓得腿肚子发抖.妈妈爬了没几级,就打退堂鼓了.我和爸爸则是知难而进.我攀着铁链,像狗一样伏在石梯上,眼望着高高的西峰,一步一步踩实石阶,一步一步前进,心里只有一个念头:一定要爬上西峰,一定要征服华山!也不知爬了多少时间,也不知流了多少汗水,终于闯过了鬼门关——苍龙岭.我和爸爸稍作休息,就一鼓作气爬上了西峰. 华山的西峰太美了!我来到了云的上面,登山途中的那些面目狰狞的山峰全成了云雾缭绕的矮子,阵阵清风吹来,真叫人感到心旷神怡,鸟儿和一些不知名的虫儿一起演奏着动听的音乐,突然一只小松鼠跃过林间……爸爸说:"无限风光在险峰嘛!"我说:"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 " 暑假旅游不但让我开阔了眼界,增长了见识,而且锻炼了我的意志.我爱旅游.

㈢ 洛阳有什么好玩的

先说门票价格,龙门今年已经涨至120元,除了西山东山石窟还包括白园香山寺,关林也涨至40元了。栾川鸡冠洞涨至80?其他景点门票基本保持不变。另外洛阳绝大多数景点凭学生证等可以买半价优惠门票。

再说各牡丹观赏园的门票价格。根据13日新闻,花会时间为4月1日至5月10日,5月11日各观赏园恢复免费开放或执行正常门票价格。

今年牡丹观赏园门票实行基准价格和弹性价格相结合的定价方法。基准价格为花卉盛花期的门票零售价格,弹性价格为基准价格与早开期、败落期花情花期相联动的门票零售价格。各牡丹观赏园门票价格一览表:

神州牡丹园、王城公园(含动物园):

4月1日至4月8日早开期40元/人次,4月9日至4月26日盛花期50元/人次,4月27日至5月10日败落期40元/人次;

中国国花园:4月1日至4月8日早开期40元/人次,4月9日至4月26日盛花期50元/人次,4月27日至5月10日败落期30元/人次;

隋唐遗址植物园:4月1日至4月8日早开期20元/人次,4月9日至4月26日盛花期40元/人次,4月27日至5月10日败落期20元/人次;

国家牡丹园:4月1日至4月8日早开期40元/人次,4月9日至4月30日盛花期55元/人次,5月1日至5月10日败落期40元/人次;

国际牡丹园:4月1日至4月8日早开期20元/人次,4月9日至5月3日盛花期50元/人次,5月4日至5月10日败落期20元/人次;

洛阳牡丹园、洛阳国花园:4月1日至4月8日早开期20元/人次,4月9日至4月30日盛花期40元/人次,5月1日至5月10日败落期20元/人次;

郁金香花园:4月1日至4月8日早开期20元/人次,4月9日至4月26日盛花期40元/人次,4月27日至5月10日败落期20元/人次;

西苑公园(含牡丹灯会)、牡丹公园:门票均为20元/人次。

另外牡丹花会期间赏花导游讲解服务坚持游客自愿原则,每批次50元,不得强制服务,强行收费。景区内公厕一律不得收费。

中国国花园电瓶车服务价格:由东(或西)大门到西(或东)大门,单程票价每人次5元,游客可在同向行驶的各站点凭票上下车。隋唐遗址植物园电瓶观光车每人次10元,人力观光三轮车每小时10元/车,超过规定时间每小时加收5元。乘坐电瓶车、观光三轮车由游客自愿选择,严禁与门票强制搭售,强行收费。

市区内各公共停车场(点),统一执行《洛阳市车辆存放服务收费管理办法(试行)》规定的停车收费标准,即8点至23点,小型汽车每车次3元,中型汽车每车次5元,大型汽车每车次8元;23点至次日8点,不分车型,过夜车辆每车次收费10元。停车场点不得以任何理由和方式擅自提高收费标准,损害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再说吃:
河南省内的各种主要小吃,在洛阳都开有店,比如开封最著名的第一楼在洛阳就有分店,洛阳大街小巷都有信阳菜馆,所以在洛阳就可以吃到很多河南小吃...
涧西珠江路,老城居业家园,西工的王府井新都汇商圈等都是小吃店比较密集的地方,除此之外大街小巷都有饭店,不必太担心吃饭地方。
广州市场那个小吃街通宵营业,就是卫生还要进一步提高,而且政府可以扶持做大。
吃洛阳水席,未必非要去真不同,因为旅游旺季游客很多,质量下降和不合理要求是在所难免的,其实一般的水席店质量未必差,价格比较实惠。不过真想去真不同,听说他家要在新区新开了店,也可以去他们的新区店试试看,估计人应该不会太多?
说洛阳特色店,我对这方面不是很了解,除了老洛阳面馆,百碗羊汤,起源小厨之类我也不是很清楚,还是让其他洛阳网友来补充好了。

再说住:
感觉最近1年来,洛阳涌现不少快捷酒店,家庭宾馆,除了这种最普通的旅馆,各种星级酒店也一应俱全,所以住宿即便在旅游旺季应该不会太紧张了吧?不过如果真找不到合适地方,可以试试洗浴中心,不仅可以过夜洗澡,有的还送早餐之类,算是比较划算。再有就是大学附近的旅馆很多,很多网友也推荐过。

最后说行:
到各旅游景点之间都有公交开行,票价1元或1.5元,无人售票上车投币,所以要准备好零钱。即便做公交,也不会太贵。

至于旅游纪念品之类:
以唐三彩这个洛阳最主要的旅游纪念品为例,洛阳最有名质量最有保障的应该是九都牌唐三彩,店主要设在王城公园西门马路对面,只是花会期间生意太好导致服务质量下降,平时貌似还有9折折扣?除此外在东花坛还有专门的唐三彩市场,今年在关林市场钱江商贸城新开了大型的旅游品市场,各种商品一应俱全,感兴趣可以去看看。其他家的唐三彩只要是正规店质量应该也不会太差,龙门石窟等景区附近的旅游商品也很丰富,我看也有很廉价的唐三彩。

我去年的旅游路线安排供参考:

第一天:于是决定先去逛老城,下午再去白马寺。坐9路到廛河桥,从大石桥开始逛起,经东西大街到中州路上任师傅吃水席。其间穿插我对洛阳历史和民俗的介绍,而且还去看了文峰塔和鼓楼,鼓楼是可以上的,门票也不贵。(丽景门被我忽略,想看再下面看看就可以了。后来想起来还应该去文庙看看,建议其他来洛阳老城逛的朋友可以加上。)吃完在丽景门九龙鼎附近盘桓了下就坐公交去白马寺了。(就是等车等的时间太长,车上人太多,希望改进)我那天刚好听说阊阖门遗址的主体工程已经完工免费对游客开放。于是把同学扔白马寺后我先去打探了下消息,一看可以参观,于是返回白马寺大门刚好同学看完出来便一起赶往阊阖门遗址(注意,我来回步行6公里)。打车大概要5~6.5,我和出租车司机讲好18块负责我们去和回,并在现场等我们20分钟。看完本打算坐公交去洛浦,我同学请客直接打车过去。结果时间比预想的多出了些,(建议坐公交,到洛浦时间可以稍晚些,这样可以顺便看看夜景和洛阳城市风光)打车直接到御博城的口,因为凤丹白已经开了,同学第一看到牡丹(虽然是最普通单调的品种),还是很震撼的。然后暴走至珠江路,随便找了家店解决晚餐。(外地来的游客可以到珠江路上的起源小厨,这也算是开遍洛阳的一个特色餐馆了。如果还有精力,可以到牡丹广场南昌路再逛逛夜景之类的。)

第二天:
九点起床,本打算先去隋唐城遗址改成了直接去关林,于是参观隋唐城遗址被我取消了(后来想想,一天可能逛不了这么多点)。关林我因为是本地人正好可以办1元游的项目,12元钱可以在一年内逛12次。完了在关林路上找店吃饭,因为害怕龙门景区的饭店宰人。但是感觉关林路上的小吃店太少,而且很不集中,后来才知道大多小吃店在关林门口那条南北向路上。吃完去龙门,到那已经下午2点,刚好龙门夜游已开通,和同学协商后,决定在龙门游到晚上7点亮灯后。既然这样定下来,时间就比较充裕,于是只有一反常规游客线路,先从东边白园游起,最后游西山石窟。穿过龙门石桥,很少有人不被洛阳八景之首的龙门山色震撼!当天是清明,游客已经很多了,如果包括本地市民,那么全天到龙门的游客应该不只政府公布的2万(这个数字不包括持旅游年票的游客),而且我感觉已经超过了最佳观赏游览人数!(后来听说第2天游客达到3万人,那几乎就是人看人了)我没有买门票,所以一路负责看包和提前打探线路。他们在白园里面游玩的时候,我先去香山寺礼佛台打探情况,他们在香山寺,我去龙门南桥,到西山的南侧出入口,确认了可以从南侧进入西山石窟游览。最后大家在礼佛台合影后去东山石窟,很遗憾的是东山石窟不允许游客北进南出,这点希望管理局有变通。这样玩完这3个点,已经快下午5点,我把他们扔到西山石窟,就赶往新区音乐喷泉探路。(总的来说我认为龙门不管是历史还是山水还是值得多花点时间细细品,看的内容也多,累的话也可以多休息下,可以下午2点多到一直看到7点亮灯,路线先东后西更合理些,而且西山的南门离庐舍那也更近些。)(定鼎门不具备对外开放条件,我进去粗略看了下又赶往音乐喷泉)赶到喷泉后发现新贴的通知说8:00~8:20开放,但是当时已经快7:30了,已经没有时间再赶回龙门接他们了,于是发短信要他们务必在7:30赶往景区外面,然后搭出租车在8:00前赶往喷泉现场。(外地游客可以在7:20左右在龙门西山石窟门口花2元坐电瓶车至公交站,再在那里打车在8:00前赶往喷泉现场,如果能在景区门口直接打到车最好!打车价格应该十多块,可以直接给司机说到洛南音乐喷泉,最好说明拉到喷泉正面不要到背面去了)然后就是焦急的等待,好在最后一刻前他们终于赶到南湖,一下车喷泉表演刚好开始,于是他们又被震撼。看完后才发现洛南的出租太少打车真困难,当然也可以坐公交了。不过最后还是打到车,到丹尼斯百货下车到游记泡馍烩面馆吃烩面了。

第三天:
终于基本按时的起了次床,上午安排的是古墓博物馆,出租车去,但是坐27路公交回。同学有对《鬼吹灯》等盗墓小说和墓葬文化很感兴趣的,结果他给这个景点的评价最高,游玩过程中赞叹不停。不过这是我们几天去的所有景点里人气最低的,(刚好适合细细游览)外地来的游客绝对值得到这个博物馆一游,况且门票20也不算贵!中午在我家吃,饭后赶往王城广场。就是这次,等9路公交等了好长时间,可见特殊时间里公交已经成为洛阳旅游的瓶颈!(其实不只这次,第二天我先从龙门回的时候等公交,因为公交晚来了5分钟,结果也是迅速在公交站聚集大量游客,即便3条公交线明显增大了发车密度!总之在洛阳的4天里,交通尤其是公交的表现不够让人满意!)路上又是严重的堵车,因为中州中路基本被外地车占领,从博物馆到七里河桥西,慢车道已经彻底成了露天停车厂,两侧不时看到举旗带帽的外地旅游团。好不容易赶到广场,先去南侧看周公的雕塑,再带着他们看了广场上固有的表演——老洛阳人门自娱自乐的吹拉弹唱,别具洛阳特色。然后把他们扔到天子驾六,我先赶往洛阳博物馆,吩咐他们看完坐出租在博物馆门口见面。到了博物馆才知道花会期间开始收外地游客门票钱,这真是太糟糕了,(不过对本地户口依然免费)洛阳政府真小气!不过今年洛南新的博物馆已经建好了,加之世界邮展在那里举办,机会难道还是值得一看的。走马观花的看完博物馆直接去了期待已久的王城公园,其实看到公园门口人山人海,如果不是因为来的比较早,其它地方的牡丹基本没开,我肯定不会带他们去王城而去专业的牡丹园的。(4月10日以后来洛阳看牡丹的游客,尽量不要去王城公园看人头了,建议还是去游客相对较少,牡丹种类更多面积更大的专业牡丹园)进去后果然是大田牡丹没开,好在精品区的牡丹都怒放了,不过这样也依然是人比花多,看到的牡丹品种还不到百种,想照张理想点的照片是基本不可能的。看完牡丹,我的2个同学因为要提前一天走,还要找下其他的学姐什么的,便先去火车站了。我带着剩下2个逛了动物园,还有西侧几乎没有游客的周文化区。出了公园西门天已经黑了,决定带他们去西工小街吃洛阳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小街锅贴,结果买个锅贴也要排长队,平时生意也是这么好?(晕~~)吃完锅贴,慢悠悠的晃到新都汇家乐福,一路上赏夜景和路景,特别象新都汇这样的地方,很适合不买干逛!快9点的时候到家乐福购物后坐9路回家。

第四天:
因为今天离洛,而且可以逛的也都逛的差不多了,本来想去小浪底,但大家都比较累了,于是取消小浪底计划,有意晚起了次。结果起时10点,本来安排有去周山或我高中母校,最后也没有时间而没去成,又是一个遗憾。决定沿着建设路,看看洛阳老工业基地,重点看了洛铜和一拖的大门,还在一拖门口照相。(很可惜不能进去参观,不然我们的游程就更完美了)完后拐到青岛路,穿马路市场到东方广场沃尔玛,买了很多吃的,并且向同学推荐雅香楼的面包蛋糕。其实在外地旅游如果不想在吃上花冤枉钱,那么大的超市绝对是很好的选择!经上海市场步行街,在西苑路坐车到美陶买三彩。现在是美陶一年之中生意最好的时候,结果售货员服务态度很差,我们挑的时间稍长了会就爱理不理,说如果知道我们买这么少(总共400元)就不接待我们了...我真是无语,生意再好服务态度和质量也不应该下降!(事实上400的唐三彩我们3个人路上拿到学校真的很受罪,毕竟我还带了不少吃的)最后去网吧整理了一下照片,在家里吃了个晚饭休整一下,就去火车站了离洛了。

㈣ 郑州哪个出版社最好啊,我是洛阳的,我想出一本文艺类的书籍,请问郑州哪个出版社实力最强,最好,谢谢

郑州市的出版社不多,文艺类的建议你考虑以下出版社
1.中州古籍出版社
2.河南文艺出版版社
3.海燕出版社

北京的权出版社多,你要是自己掏钱出书,不妨上新闻出版署的网站,看一下北京的,比河南的还便宜。
郑大出版社很一般了,出个教材还可以,根本不在新华书店系统发行,卖书是个难题。

㈤ 求一篇作文泉州风景的游记 字数300

泉州开元寺。开元寺占地面积78000 平方米。它规模宏大,构筑壮观,景色优美,曾与洛阳白马寺、杭州灵隐寺、北京广济寺齐名。开元寺初名“莲花寺“,后改为“兴教寺”、“龙兴寺”。唐开元二十六年(公元739年)唐玄宗下令全国各州建一座开元寺,遂改现名。人们常说“自古名山僧占多”,其实是冤枉了出家人。与世无争的僧人隐身在高山峻岭之上,本意是修心养性,却常成为德高望重的高僧,因而山以僧名,闻名遐迩。而泉州开元寺就座落在平平无奇的鲤城区西街,与凡世的隔绝只靠山门前这堵象征性的屏障一紫云屏,这无形中缩短了尘世与佛门的距离。缺少名山大川的陪衬,却多了善男信女的亲近,这就是泉州开元寺的独特之处。泉州开元寺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是福建省“十佳”风景区,或许大家想知道,开元寺何以能够闻名海内外呢?那就让我们一起慢慢领略、细细品味吧。眼前这座别致的建筑就是开元寺的山门,也叫天王殿。它建于唐武则天垂拱三年(公元687年),前后已经过几次火灾烧毁与重建,现存建筑是民国十四年(公元1925年)修建的。大家先请看这石柱:上下端略细,中部较粗,呈梭子状,学名梭柱,据考证为唐朝的石柱风格,年代已十分久远了。石柱上还悬挂有一木制对联“此地方称佛国,满街都是圣人”。这是南宋大理学家朱熹所撰,近代高僧弘一法师所写的。它是泉州这个具有浓厚宗教文化色彩的古城风貌的真实写照。分坐在天王殿两旁的是按佛教密宗规制所配置的密迹金刚与梵王。它们怒目挺胸,状极威严,与一般寺庙所雕塑的四大金刚有较大差别,有人谑称它们为“哼哈二将”。跨过山门就到了拜亭。站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拔地而起的东西塔和宽敞明亮的东西两廊对称地排列在两旁,而我们所在的位置就在开元寺的中轴线上。佛教传入我国巳有一千多年历史,并在中国落地开花,与中国文化融为一体。开元寺的布局就突出了我国古建筑的南面为尊和中轴线为主的特点。拜亭前的这个大石庭,是个“凡草不生”的拜庭,供古今官民朝拜和活动。每逢农历二十六日,这里人山人海,梵呗声声,一派泉南佛国景象。石庭两边分列着八棵200至800岁的大榕树,阴翳蔽日,盘根错节,增添了开元寺静寂、庄严的气氛。树下排列着11座唐、宋、明时期不同形式的古经幢、小舍利塔,以及两只贔屃。庭中还置立着一座3米多高的石雕焚帛炉,盖钮雕蹲狻猊,炉身周雕幡龙、祥云、莲瓣、蔓草等纹饰,形制优美,雕工精妙。焚帛炉稍后两侧,还有两座南宋绍兴十五年(公元1145年)泉州南厢柳三娘捐建的印度萃堵波的方形石塔,塔上刻有萨锤太子舍身饲虎的故事,是印度教在南宋时留下的痕迹。在中轴线上的主体建筑,就是眼前这座大雄宝殿。因传说建殿之时有紫云盖地,所以又叫紫云大殿。大殿上方这块巨匾写有“桑莲法界”四个魏碑风格的大亨,以应桑开白莲之说。早在唐朝初期,泉州已盛产丝绸。这片地原是大财主黄守恭的桑树园,后来捐给匡护大师建寺。关于这件事,有一个很动人的传说:一天,黄守恭梦见有一个僧人向他募地建寺,他说等桑树开白莲花后就献地结缘。几天后,满园桑树果然都开出白莲花,黄守恭深被无边佛法所感动,果然把这片桑树园捐献出来。其实,黄守恭本为乐善好施之人,桑开白莲之说乃是人们敬慕佛祖,附会而成,但这一神奇的传说却为泉州人民所津津乐道,世代相传,因而开元寺也得了“桑莲法界”的美称。大雄宝殿始建于唐朝垂拱二年(公元686年),先后经过唐、南宋、元、明几次受灾与重建,现存建筑物是明代崇祯十年(公元1637年)遗物。大殿通高20米,面宽九间,进深六间,面积达1387.75平方米,大殿出拱深远,外观雄浑,保存唐朝宏模巨制、巍峨壮观的建筑风格。大殿正中供奉的是御赐佛像毗卢遮那佛,汉译大日如来,是佛教密宗的最高神抵。其两旁是五代王审邽修大殿时增塑的四尊大佛,依次为东方香积世界阿閦佛,南方欢喜世界是宝生佛,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北方莲花世界成就佛,合称五方佛,也叫五智如来。这五尊大佛金光闪烁,衣纹清晰,神容慈祥,法相庄严,双手分别作说法、施与、接引、禅定等相,工艺精巧,令人叹绝。五方佛的胁侍有文殊、普贤、阿难、迦叶以及观音、势至、韦驮、关羽、梵王、帝释等诸天菩萨、护法神将共10尊。在大殿后正中供奉着密宗六观音的首座圣观音以及善才、龙女和两翼神态各异的十八罗汉。开元寺历代住持皈宗不一:有法相宗、律宗、净土宗、密宗、禅宗等宗派,而大殿却能保持这种罕见的规制,这既值得夸耀,也是值得研究的。大雄宝殿还有一个“百柱殿”的雅称。全殿原计划设立柱子一百根,后来因为需要放置佛像和腾出给佛教徒朝拜的地方,便加长了珩梁,减少了立柱,成为86根柱子的“百柱殿”。崇祯十年(公元1637年)右参政、按察使曾樱与总兵郑芝龙重修开元寺紫云大殿时,将其中木柱全部换成石柱。百柱殿的柱子形式丰富多彩,有宋、元、明各时期的海棠花式柱、圆柱、方柱。楞梭柱、蟠龙柱等。尤其是殿后廊檐间那对16角形辉绿岩石柱,雕刻着古代印度和锡兰流传的古印度教大神克里希那的故事和花卉图案24幅,引起中外学者的极大兴趣。它与殿前月台须弥座束腰处的72幅辉绿岩狮身人面像和狮子浮雕,同为修殿时从已毁的元代主印教寺移来的。它们是宋元时期泉州海外交通繁荣发达,中外文化友好交流的历史见证。在五方佛前石柱和珩梁接合次,有两排相向的24尊体态丰腴、纹饰华丽、色彩斑斓,双翼舒展的天女,梵文“频伽”(即妙音鸟)。据佛经说:此鸟发声微妙,仙音优雅,连歌神紧那罗都不及她。他们原是佛的侍者,而能工巧匠们把她们的下半身嵌人柱榫里,翼胁之下爪足外露,上半身向前伸出,昂首挺胸,短衣半袒,樱洛圈胫胚,双臂伸展,腕着驯镯,手棒文房四宝,瓜果点心,丝竹管弦,翩翩若仙。他们不但给人以美的艺术享受,而且用以代替斗拱,依托粗大的珩梁,减少其过大的跨度,极为巧妙地将宗教、艺术与建筑融合起来,令人称绝。百柱殿的后侧西边,是据说开过白莲花的千年老桑树,即“桑蓬古迹”。看到它老态龙钟的样子,大家都相信它已有一千多岁高龄了,对其是否开过白莲花大多不去追究了。不过,在老桑树下,立有一块古老的石碑,言之凿凿,似乎确有其事。在1925年的一次雷雨中,老桑树被雷电一劈为三,其中一技坠落在地上,于是僧人们将其用一块花岗岩托起,并镌一对联“此对生莲垂拱二年,支令勿坏以全其天“,老桑树果然奇迹般地活了下来,而且枝繁叶茂,青春焕发。前几年,大风将树于从托石上吹落地,末等人们再次扶植,它已落地生根了。如今,“三树同根”的老桑树犹如一朵盛开的花朵,向着北、东、南三个方向延伸开去,一年四季,郁郁青青。大殿后面的甘露戒坛,建在中轴线的第二台阶上。据说唐朝时候,此地常降甘露,一个叫行昭的和尚于是在这里挖了一口甘露井。北来天津三年(公元1019年)在井上建坛,遂称甘露戒坛。南宋建炎二年(公元1108年)敦炤和尚认为戒坛不符合规范,又按《南山图经》改建为五级,其间高低宽窄都有严格的限制。后经元、明多次重修,现存建筑是清康熙五年(公元1666年)重建的四重檐八角攒尖式结构。坛顶正中藻井采用如意斗拱,交叠上收,如蜘蛛结网,似回纹织锦,结构复杂而精巧。坛之四周立柱斗拱和铺作间24尊“飞天乐伎”,身系五彩飘带,手持琵琶、二弦、洞萧、响板,轻歌曼舞,翩翩若飞。它们与百柱殿的频伽一样,既是建筑艺术的瑰宝,也是研究南音与南戏十分宝贵的形象资料。藻井下分五级。坛台的最上层供奉明代的卢舍那佛木雕坐像,其所坐莲花台座有一千叶莲花瓣,每片莲叶上各刻一尊6厘米大小的佛像,十分精妙。卢舍那四周各层侍立着金刚钩、金刚索、金刚铃、金刚锁四菩萨,还有释迦牟尼、阿弥陀佛、寒山、拾得、千手观音的及韦驮天将等24尊菩萨神像。其中尤以八大金刚塑像为最佳。它们怒目结发,赤足袒胸,显得无比威严。环绕坛座的束腰处还有护三皈、护五戒的各种神王牌64个。戒坛是佛教徒受戒的地方,这种神秘肃穆的氛围,正可使人敬畏不迭,诸念俱灭,一心皈依。据说这种戒坛在全国已寥若晨星了。常言道物以稀为贵,大家也算有眼福了。戒坛之后,就是有“百宝楼”之称的藏经阁。这里原来是法堂,是元代至元二十二年(公元1285年),僧录刘鉴义建造的。元、明时期已经过多次重修,至民国十四年(公元1925年)圆瑛和尚改建为水泥仿木结构的二层楼阁。楼下现为寺僧念经礼佛处,上层收藏各种版本经书3700多卷。五代时的开闽王王审知身居王位,独霸闽疆,纯属机缘偶然,因此他当了闽王后,就与佛结缘,起大信心,立大誓愿,皈心受持,以求心理平衡。他先后舍钱百万缗造大殿等建筑,并搜集一万两黄金白银,研细为泥,请开元寺义英法师写了两部金银《大藏经》,现二楼还保存有残页。另外还有元朝如照法师刺血写成的《法华经》以及泰米尔文的贝叶经。它们是我国珍贵的佛学典籍。除此之外,藏经阁还保存有从盛唐至民国的历代文物。其中各代玉、铜、瓷、木质的大小佛像、菩萨、罗汉、天王、神将等32尊。明代大书法家张瑞图及现代高僧弘一法师等名家的字迹和木板楹联也珍藏在这里。一楼大厅里还收藏有12口南宋以来的方钟,其中特别有价值的是清道光十七年(公元1837年),“鹿港郊公置”的铁钟,钟上铸有与泉州通商的鹿港郊46家商号的铭文,是研究台湾与泉州经济史的很有价值的资料。在中轴线的两边,还有一些建筑群:东有由迦蓝祠改建的檀樾祠,纪念施主黄守恭。黄氏四安(南安、惠安、同安、安溪)后裔及海外紫云家族无不以此为荣。有俗称“小开元寺”的准提禅林,原供奉天台宗的准提菩萨;西有尊胜院,现已开辟一部分为弘一法师纪念馆,有水陆禅寺,以供寺僧栖息。耸立在拜庭两侧广场中,相距约200米的八角五层楼阁式仿木结构石塔就是泉州东西塔,它是开元寺的重要文物。它以塔身的雄伟、形制的奇妙,建筑的神工和雕镂的精美而扬誉海宇,吸引着自宋至今的无数中外学者和游人前来游览、观瞻、揣摩和研究。东塔名“镇国塔”,咸通六年(公元865年)由倡建者文偁禅师建成五层木塔。前后经过几次毁坏与重修,易木为砖。至嘉熙二年(公元1238年)本洪法师才易砖为石,后由法权法师,天锡法师继造,前后经十年才完工。东塔通高48.24米,塔平面分回廊、外壁、塔内回廊和塔心八角柱四部分。塔为框架式的结构。正中的塔心柱直贯于各层,是全塔的支撑。各层塔心柱上的八个转角处均架有石梁,搭连于2米厚的塔壁和倚柱,顶柱的护斗出华拱层层托出,缩小石梁跨度。石梁与粱托如同斧凿,榫眼接合,使塔心与塔壁的应力连结相依形成一体,大大加强了塔身的牢固性。塔壁使用加工雕琢的花岗岩,以纵横交错的方法叠砌,计算精确,筑工缜密。稳固的基础,配置着符合力学原理的坚实塔心,使这座重达一万多吨的建筑物虽经历700多年风霜雨露而巍然不动。公元1604年的八级地震,也无法动摇动它的根基。石塔不但坚固无比,而且造型精致。塔檐呈弯弧状向外伸展,檐角高翘,使塔身有凌空欲飞的态势,显得轻盈。每一层各设四个门和四个龛,逐层互换。这样既平均分散重力,又可使塔的外型更加生动和美观。每层塔檐角各系铜铎一枚,微风吹动之时,铎1声叮咚,悦耳怡人。塔顶有八条大铁链,连结八个翘角与刹顶,显得气势磅礴,紫气飘摇。每一层塔壁上还刻有十六幅浮雕,分别刻有人天乘,声闻乘、缘觉乘、菩萨乘和佛乘,共计80幅栩翎如生的人物雕像。刀工细腻,线条流畅,巧夺天工。东塔已于1997年人选全国四大名塔邮票,可称得上:石塔之王。西塔名仁寿塔。五代梁贞明三年(公元917年)王审知由福州泛海运木来泉州建此塔,初名“无量寿塔”。北来政和四年(公元1114年)奏请赐名“仁寿塔”,前后经毁坏与重修多次,易木为砖,至宋绍定元年至嘉熙元年(公元1228-- 1237年)由自证法师易砖为石,先于东塔十年建成。西塔通高44.06米,略低于东塔,其规模与东塔几乎完全相同。唯男性有须观音及猴行者浮雕引起游客与学者的广泛兴趣。泉州开元寺石塔是我国古代石构建筑瑰宝。从石塔的建筑规模、形制和技艺等方面来看,都可以说得上精妙绝伦。它充分体现了宋代劳动人民高度的智慧和伟大的创造性。它不但在中国石塔中堪称佼佼者,在世界上也是首屈一指的。它既是中世纪泉州海外交通鼎盛时期社会空前繁荣的象征,也是泉州历史文化名城特有的标志。现在,东西塔影雕作品已成为我市最高层领导人馈赠佳宾的珍贵礼品。因此可以说,东西塔已成为泉州的象征。既是泉州人民的骄傲,也是海外侨胞和台湾同胞所憧憬的乡影。即使是没有到过泉州的人也常在说:做人要“站着像东西塔,躺着像洛阳桥”,可见东西塔在他们心目中的份量。大凡名刹,必有名僧。历代开元寺僧人,或以佛学著作称胜,或以诗词文章闻名,或弘道扬名,或入世献身,代有高僧:唐代开山祖匡护大师,五代唯识大师,律宗释弘则,净土宗释楚勤,南禅释文展,桥成造化的释义波,禅宗第一住持释妙恩,温陵禅师释戒环,蔼益大师释智旭,“为文似柳、为诗似陶“的释大圭,更有“念佛不忘救国、救国不忘念佛”、集佛学、书法、金石、音乐、绘画、诗文于一身的现代律宗高僧弘一法师。开元寺的得道高僧,也有不少出国弘法。如清朝顺治年间的木庵禅师,漂洋过海,扬名东瀛,成为日本黄檗宗的第二世传人;新中国成立后的转逢老和尚,足迹遍及印尼、尼泊尔、缅甸、泰国、新加坡、马来西亚。现任住待道元法师也曾应邀前往巴西弘法,禅风远播。“佛国名传久,桑莲独擅声”,泉州开元寺以其悠久的历史,神奇的传说,独特的规制,巧妙的建筑、珍贵的文物、优美的艺术和卓越的声誉,正吸引着成千上万的僧民信众和十方游客前来礼朝膜拜,旅游观光。

㈥ 随州洛阳游记作文600字

映现出点点暖意,空气中迷漫着温馨而热烈的气息。请财神、选对联、买鞭炮内、容购年货……行色匆匆中,人们感受到了日子的芳香与忙碌,时间也在这盛大的节日里散发出沉淀已久的醇香。餐桌沉沉,谱写着深深的期盼与祝福。亲人们相互依靠,互赠快乐,静静体味着家的温馨,灵魂的皱纹在这最深最沉的时刻得以温柔的伸展。幸福的感觉就这样点点滴滴地渗透到了人们的心里。
慵懒的冬季在震天的爆竹声中渐渐远去。在欢乐的热浪里,在吉祥的祝福声中,春天悄然而至。千年的循环依旧,春天淡淡的温柔里有着无法隐藏的美丽。温暖而不炙热,明媚而不妖邪,宽容而不凌厉。她用坦然宽厚的笑容,解释所有的老茧和血泡,解释所有的期待和向往。这是一个充满朝气的季节,所有的希望都在这里萌芽。春风柔柔地吹化了冰雪,吹散了薄雾。春天的歌声穿过叠障的尘世,唱绿了石缝中的小草、江边的树林和庭院的青苔;唱来了南飞的大雁;唱醒了沉睡中的青蛙……唱出了一个多彩多姿的世界。

㈦ 传统文化经典篇目

中华传统文化经典参考书目

《论语》、《大学》、《中庸》、《孟子》、《诗经》、《尚书》、《礼记》、《易
经》、《春秋》《四书集注》、《增广贤文》、《三字经》、《史记》、《后汉书》、《三
国志》、《资治通鉴》、《左传》、《战国策》、《公羊传》、《读通鉴论》、《道德经《庄子》、《荀子》、《韩非子》、《墨子》、《孙子兵法》、《鬼谷子》、《明夷待访录《论衡》、《神灭论》、《幼学琼林》、《百家姓》、《千字文》、《颜氏家训》、《近思
录》、《传习录》、《严复集》、《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清代学术概论》、《楚辞》、《汉赋》、《陶渊明集》、《昭明文选》、《李太白全集》《韩昌黎集》、《白香山集》、
《杜工部集》柳河东集》《苏轼集》《千家诗》、《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
《陆放翁全集》、《稼轩长短句》、《古文观止》、《乐府诗集》、《十八家诗抄》、《王
临川集》、《窦娥冤》、《元曲选》、《封神演义》、《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
传》、《西游记》、《儒林外史》、《聊斋志异》、《世说新语》、《西厢记》、《浮生六
记》、《菜根谭》、《小窗幽记》、《围炉夜话》、《闲情偶寄》、《镜花缘》、《陶庵梦
忆》、《桃花扇》、《长生殿》、《牡丹亭》、《说文解字》、《文心雕龙》、《诗品》、
《人间词话》、《书目问答》、《宋元戏曲考》、《太平广记》、《古今图书集成》、《黄
帝内经》、《本草纲目》、《梦溪笔谈》、《天工开物》、《山海经》、《洛阳伽蓝记》、
《水经注》、《徐霞客游记》以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其他经典篇目。
希望可以帮到你,学习,望采纳。

㈧ 暑假游记作文500字

南京旅游
8月15日,我去南京旅游,玩了紫金山的中山陵和南京大屠杀纪念馆。
8月15日是纪念在南京大屠杀中遇难的中国同胞们的日子。1937年12月13日侵华日军于1攻陷中国的南京之后,在南京城区及郊区对中国平民和战俘进行的长达6个星期的大规模屠杀、抢掠、强奸、活埋等战争罪行。据中国学者考证,在南京大屠杀中死伤的中国民众高达30万人以上,而日本学者则众说纷纭,但有部分人却试图抹杀事实。
我来到南京大屠杀纪念馆里面的一个大屏幕下便听到一位伯伯说了一个在南京大屠杀中的感人故事:当时他还小,日军就来到南京大屠杀,并闯入了他们家中。母亲在前,父亲在后,他躲在父母的身后,结果父亲被日军的一枚子弹而丢失了性命,母亲的胸脯也被日军连捅三刀。在死前,母亲卸开全部的衣服为他喝最后一口奶。看到这儿,我热泪盈眶!
中山陵,真是依山而筑,坐北朝南,岗峦前列,屏障后峙,气势磅礴,雄伟壮观!陵墓入口处有个高大的花岗石牌坊,上面有中山先生手书的“博爱”两个金字。我从牌坊开始上达祭堂,祭堂中央供奉中山先生坐像。祭堂东西护壁大理石刻着中山先生手书的遗著《建国大纲》。二重门为独扇铜制,门上镌有“孙中山先生之墓”的石刻。中间是长形墓穴,上面是中山先生汉白玉卧像,下面安葬着孙中山先生的遗体。

㈨ 中国一些古城资料

【古都长安】
1、历史地位:
长安,意为“长治久安”,现今西安城的旧称,是我国七大古都之首。与开罗、雅典、罗马并称“世界四大古都”。
从公元前11世纪到公元10世纪左右,先后有周、秦、西汉、隋、唐等13个朝代或政权在长安建都及建立政权,历时1100余年。 在长达千余年的历史中,长安作为全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以其辉煌的历史闻名于世。并历来为地方行政机关——州、郡、府、路、省的治所。
明代洪武二年(1369年)将长安改为“西安府”,并在唐长安城皇城的基础上,修建了城墙,奠定了今日西安城区的风貌。
2、汉唐长安:
汉高帝五年(公元前202年)置县,七年,定都于此。
汉长安是在秦咸阳遗址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史记》:“汉长安,秦咸阳也”,张衡《西京赋》云:西汉长安“乃览秦制,跨周法”,《三辅黄图·序》也云:“武昭,治咸阳,因以汉都”。
《旧唐书 地理志》说:“京师,故秦之咸阳,汉之长安也。” 秦咸阳从惠文王以后,就不断向南扩展,在渭河以南修建了章台、兴乐宫、甘泉宫、信宫、阿房宫及七庙等建筑。刘邦夺得天下后,经娄敬、张良等的劝说,建都长安。先修缮秦的兴乐宫而改为长乐宫,然后在秦章台基础上建未央宫;惠帝时筑城墙,并建东西市;武帝时建光明宫、桂宫、北宫、建章宫,汉长安初具规模。即汉长安城是在秦都咸阳基础上建立的,说明在都城选址上是汉承秦制的。 汉朝宫阙均在今西安市汉城保护区内,位于北二环以北,而汉代的武帝文帝景帝陵墓,在今咸阳市境内。
此后西汉、东汉(献帝初)、西晋(晋愍帝)、前赵、前秦、后秦、西魏、北周、隋、唐皆定都于此,东汉、三国·魏、五代·唐皆以此为陪都。西汉末绿林、赤眉,唐末黄巢领导的农民起义军也曾建都于此。汉唐时代,又是对外经济文化交流中心。西汉时城内有专为外人而设的居住区,唐侨居的外人,来自亚洲各地,远至波斯、大食,多时数以万计。
隋开皇二年(582)在汉长安城东南建新都大兴城,入唐后改称长安,仍为都城,仅作了局部修建和扩充。唐长安城唐长安城鸟瞰复原图周长达35.56公里,面积约84平方公里,是现在西安城面积的9.7倍,汉长安城的2.4倍,北魏洛阳城的1.2倍,隋唐洛阳城的1.8倍,元大都的1.7倍,明南京城的1.9倍,明清北京城的1.4倍,公元447年所修君士坦丁堡的7倍,公元800年所修巴格达的6.2倍,古代罗马城的7倍。至盛唐,长安为当时规模最大、最为繁华的国际都市。
唐长安是世界历史上第一个达到百万人口的大城市。唐长安的人口中,除居民、皇族、达官贵人、兵士、奴仆杂役、佛道僧尼、少数民族外,外国的商人、使者、留学生、留学僧等总数不下3万人。当时来长安与唐通使的国家、地区多达300个。唐的科技文化、政治制度、饮食风尚等从长安传播至世界各地。另外,西方文化通过唐长安城消化再创造后又辗转传至周边的日本、朝鲜、缅甸等国家和地区。唐长安成为世界西方和东方商业、文化交流的汇集地,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国际大都会。
唐长安城由外郭城、宫城、皇城3部分构成,总面积80多平方公里。外郭城平面长方形,东西长9721米,南北宽8651.7米,周长36.7公里。每面有3座城门,除南面正门明德门为5个门道外,其余皆为3个门道。宫城位于廓城北部中央,平面长方形、南北1492米,东西2820米。中部为太极宫(隋大兴宫),正殿为太极殿(隋大兴殿)。东为皇太子东宫,西为宫人所居的掖庭宫。皇城接宫城之南,有东西街7条,南北街5条,左宗庙,右社稷,并设有中央衙署及附属机构。后来,李世民为其父所修避暑的大明宫,李隆基时又把自己当临淄王时的王府改扩建成了兴庆宫,三座宫殿合称三大内。
长安城以宽达155米的朱雀大街为中轴线,11条南北向的大街和14条东西向的大街,把外郭城划分为100多个整齐划一的里坊。

【古都洛阳】
洛阳(英译:Loyang 汉语拼音:luòyáng)
历史用名:(“洛邑”“雒邑”“雒阳”“成周”“新大邑”“神都”“雒京”“中京”)等。
洛阳位于河南省西部、黄河南岸。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是世界“四大圣城(耶路撒冷、麦加、洛阳、雅典)”之一、是“丝绸之路”(洛阳、西安)起始点之一、是中国历史上唯一被命名为“神都”的城市、是中国历史上建都时间最早、建都时间最长的城市、也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和“感动世界的中国品牌城市”。洛阳因地处古洛水之北岸而得名。以洛阳为中心的河洛地区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洛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永怀河洛间,煌煌祖宗业”。中国古代伏羲、女娲、黄帝、帝喾、唐尧、虞舜、夏禹等神话,多传于此。帝喾都亳邑,夏太康迁都斟鄩,商汤定都西亳;武王伐纣,八百诸侯会孟津;周公辅政,迁九鼎于洛邑。平王东迁,高祖都洛,光武中兴,魏晋相禅,孝文改制,隋唐盛世,后梁唐晋,相因沿袭,共十三个王朝。汉魏以后,洛阳逐渐成为国际大都市。“崤函帝宅,河洛王国”,洛阳在历史上相当长的时期内,曾经是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亦是道路四通八达的交通枢纽。
西周初期,在中国建立了第一个大公路网,洛阳是其中心,驰道驿路,其直如矢,无远不达;隋大业元年(公元605年),隋炀帝在洛阳建都,下令开凿大运河,至此形成了以洛阳为中心,向东北、东南辐射总长达2000多公里的南北水运网;
洛阳是中华文化的读本。史学考证知,文明首萌于此,道学肇始于此,儒学渊源于此,经学兴盛于此,佛学首传于此,玄学形成于此,理学寻源于此。圣贤云集,人文荟萃。洛阳还是姓氏主根、客家之根。
中华民族最早的历史文献“河图洛书”就出自洛阳。被奉为“人文之祖”的伏羲氏,根据河图和洛书画成了八卦和九畴。从此,周公“制礼作乐”,老子著述文章,孔子入周问礼,班固在这里写出了中国第一部断代史《汉书》,司马光在这里完成了历史巨著《资治通鉴》,程颐、程颢开创宋代理学,著名的“建安七子”、“竹林七贤”,“金谷二十四友”曾云集此地,谱写华彩篇章,左思一篇《三都赋》,曾使“洛阳纸贵”,张衡发明地动仪,蔡伦造纸,马钧发明翻车.....以洛阳为中心的河洛文化和河洛文明,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核心和源头,构成了华夏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特别注释: 洛阳的历史上的情况比较复杂,容易引起误解。 1. 商、周、汉、魏诸朝都有多次迁都的历史,洛阳是其中的一个。2. 出于战略上和经济上的需要,一些巨大王朝会设立陪都,例如唐,举世公认其首都为长安,洛阳之所以称为其都,是因为唐代统治者定洛阳为其行宫和巡幸之地,并与长安享有相同建制,而部分皇帝更长时间留在此地,故有“东都洛阳”之称。虽然在对整个皇朝之影响和地位上不能和长安相提并论,但毕竟有别于一般的地方行政单位。
【十三朝古都】
朝代 名称 都城位置 所居帝王 建都时间 .
夏 斟鄩 偃师二里头 太康、仲康、孔甲、帝皋、夏桀 前2070年—前1600年
商 西亳 偃师尸乡沟 商汤、外丙、仲壬、太甲等 前1600年—前1046年
西周 洛邑、成周 瀍河两岸 成王、康王、昭王、穆王等 前1046年—前771年
东周 洛邑 王城(涧河两岸) 平王至赧王,共25王 前771年—前256年
东汉 雒阳 汉魏故城 光武帝至献帝,共12帝 25年—190年
曹魏 洛阳 汉魏故城 文帝至元帝,共5帝 221年—265年
西晋 洛阳 汉魏故城 武帝至愍帝,共4帝 265年—313年
北魏 洛阳 汉魏故城 孝文帝至孝武帝 共七帝 493年—534年
隋朝 东都 隋唐故城 炀帝、恭帝 606年—618年
武周 神都 隋唐故城 武则天 公元690年-905年
后梁 西都 隋唐故城 太祖、郢帝、末帝 909年—913年
后唐 东都 隋唐故城 庄宗、明宗、闵帝、末帝 923年—936年
后晋 西京 隋唐故城 高祖 936年—938年(约2年)。
洛阳,从中国第一个王朝夏朝开始、先后有商、西周、东周、东汉、曹魏、西晋、北魏、隋、唐、后梁、后唐、后晋“十三个”朝代在此建都,是中国建都最早,朝代最多,历史最长的都城。
【十五朝古都】
“十三朝”古都是官方一直沿用的说法,但根据史书记载和考古发现,最确切的说法是在“十三朝古都”的基础上加上西汉、武周两个朝代的都城,这是目前学者普遍认可和接受的事实。
【十七朝古都】
在“十五朝古都”基础之上加上北宋、民国两个朝代。
【三十一个朝代】依史书记载和依建都时间,洛阳先后有帝喾、夏、商、西周、东周、战国韩、秦末河南王、西汉、更始、东汉、曹魏、西晋、北魏、隋、李魏、郑、唐、武周、燕、后梁、后唐、后晋、中华民国等二十三个政权,同时加上新莽、后赵、东魏、北周、后汉、后周、北宋、金等八个陪都政权,因此共有三十一个政权。所以,无论从建都的朝代,或者是从政权的数量,洛阳都是中国历史上建都最早、朝代最多、时间最长的都城。注释:
1.公元前202年二月初三,刘邦在定陶称帝,史称西汉或前汉。刘邦称帝的当月,从定陶来到洛阳。《资治通鉴》记载:“帝置酒洛阳南宫。”评功论赏,文臣武将,皆大欢喜,遂定都洛阳。五月间,齐人娄敬路过洛阳,劝说刘邦迁都长安。经过一场辩论,刘邦才决定将都城西迁至长安。
2. 洛阳曾经是中华民国的陪都,“一·二八”淞沪之战和八年抗战中,曾两次迁都,前一次迁洛阳为“行都”,第二次迁重庆为“陪都”,南京作为中华民国法定首都的地位不改。

【北京】
建于1420年的天坛是北京最为著名的古迹之一早在七十万年前,北京周口店地区就出现了原始人群部落“北京人”。而北京建城也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最初见于记载的名字为“蓟”。公元前1045年北京成为蓟、燕等诸侯国的都城;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以来,北京一直是中国北方重镇和地方中心;自公元938年以来,北京又先后成为辽陪都、金上都、元大都、明、清国都。1949年10月1日正式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首都。
距今70万年,北京猿人生活在北京西南郊周口店的山洞里,北京是人类发源地之一。
北京最早见于文献的名称叫做蓟。公元前十一世纪时,蓟国是统治中国北方的西周王朝的一个分封国。春秋(公元前770年-前476年)中期,位于蓟国西南面的另一个封国燕,吞没了蓟,并迁都于蓟城。从这时起,直到公元前226年燕国被强大的秦国所灭,蓟城一直是燕的都城。据考古学家考证,当年的蓟城就在现北京城区的西南部。
公元938年,蓟城成为辽的陪都。辽是崛起于中国东北方的少数民族契丹人建立的。因为蓟位于它所辖的疆域的南部,所以改称南京,又叫燕京。一个多世纪以后,另一个少数民族女真人建立的金朝将辽灭亡,并于1153年迁都燕京,改名中都。1214年,金朝因受到新兴的蒙古族军队的进攻,被迫迁都汴京(今河南开封),第二年蒙古铁骑入占中都。1267年,蒙古族首领忽必烈下令在中都城的东北郊筑建新城。四年后这位首领即在兴建中的都城内登上皇帝的宝座,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的元朝。1276年新城全部建成,这便是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在游记中称之为“世界莫能与比”的元大都。从此,北京取代了长安、洛阳、汴梁等古都的地位,成为中国的政治中心,并延续到明、清两代。1911年10月10日,中国爆发了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第二年二月清帝被迫宣告退位。至此,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溃亡,北京作为帝都的历史到此结束。1912年4月孙中山辞去中国民国临时大总统职务,临时参议院选袁世凯出任,首都迁至北京。
在此后的30多年里,北京历经苦难:先是连年不断的军阀战争,使当年的帝都变得衰微破败;1937年日本侵略军侵入,古城在血与火中苦熬了8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政府接管这座城市。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北京成为新生的共和国的首都。
市名
北京在不同的朝代有着不同的称谓,大致算起来有二十多个别称:蓟(公元前11世纪)、幽州(最早见于《尚书·舜典》)、幽都(唐代)、南京(五代时,公元938年)、燕山(北宋宣和四年,公元1122年)、中都(公元1153年)、大兴(金代)、大都(元九年,公元1272年)、汗八里(元时)、北平(明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北京(明永乐元年,公元1403年)、京师(明永乐十八年,公元1420年)。此外还有:蓟城、燕都、燕京、京城、汗城、宛平。前人一般用“京师”来称呼北京。此外,北京的别称还有长安、春明、日下、帝京、京邑、京国、京华等。北京历史上除了用过上述名称外,还有秦汉之时,北京曾是广阳郡的治所;隋大业年间,曾是涿郡的治所;唐天宝年间,曾是范阳郡的治所;辽代时曾是析津府的治所;明清之时,曾是顺天府的治所,于是广阳、涿郡、范阳、析津和顺天府也成了北京的别称。

文化艺术
冰糖葫芦:从800年前的宋代流传至今的美食北京是有着三千年历史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北京在历史上曾为五代都城,在从辽朝起的800多年里,建造了许多宏伟壮丽的宫廷建筑,使北京成为我国拥有帝王宫殿、园林、庙坛和陵墓数量最多,内容最丰富的城市。其中北京故宫又称紫禁城,这里原为明、清两代的皇宫,住过24个皇帝,建筑宏伟壮观,完美地体现了中国传统的古典风格和东方格调,是我国乃至全世界现存最大的宫殿,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天坛以其布局合理、构筑精妙而扬名中外,是明、清两代皇帝“祭天”和“祈谷”的地方,是我国现存最大的古代祭祀性建筑群,也是世界建筑艺术的宝贵遗产。颐和园是北京著名的旅游景点圆明园是我国最有名的皇家园林,园中山青水绿,在中外园林史上享有盛誉,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被誉为“万园之园”。明十三陵是北京最大的皇家陵寝墓群,内有明代13个皇帝的陵墓,尤其是现代发掘的明定陵,规模浩大,极为壮观。

传统文化
庙宇
北京的宗教寺庙遍布京城,现存著名的有:佛教的法源寺、潭柘寺、戒台寺、云居寺、八大处等。道教的白云观等。伊斯兰教的北京牛街礼拜寺等。藏传佛教(喇嘛教)的雍和宫等,天主教西什库天主堂、王府井天主堂等。基督教的缸瓦市教堂、崇文门教堂等。
胡同
胡同是最具北京特色的民居之一,最早起源于元朝,“胡同”一词在蒙古语中是“小街巷”的意思。北京的大小胡同星罗棋布,数目达到7000余条,每条都有一段掌故传说。胡同的名称五花八门,有的以人物命名,如文丞相胡同;有的以市场、商品命名,如金鱼胡同;有的以北京土语命名,如闷葫芦罐胡同等。经调查,北京最古老的胡同是三庙街,至今已有900多年的历史;最长的胡同就是东西交民巷,全长6.5里;最短的胡同,长不过十几米;最窄的胡同要数前门大栅栏地区的钱市胡同,宽仅0.7米;而位于东城区的南锣鼓巷,现在已经成为北京八条特色商业街之一。
四合院
四合院就是东南西北四面建房,合围出一个院子,院子的外墙又组成了胡同的边墙。院内北房为正房,东西两侧为厢房,除大门外,没有窗户或通道与胡同相连。四合院里宁静、封闭,是老北京的传统民居。散落在市区的名人故居和王府一般都是比较正宗的四合院,如前海西街的恭王府。近年来北京的高楼大厦越建越多,四合院已经不多见了,现在只有在二环路里还有两片较完整的四合院区。
中轴线
北京中轴线是指明、清北京城的中轴线,北京的城市规划具有以宫城为中心左右对称的特点。北京的中轴线南起永定门,北至钟鼓楼,长约7.8公里。从南往北依次为,永定门,前门箭楼,正阳门,中华门,天安门, 端门, 午门,紫禁城, 神武门,景山, 地安门,后门桥,鼓楼和钟楼。从这条中轴线的南端永定门起,就有天坛、先农坛;太庙、社稷坛;东华门、西华门;安定门,德胜门以中轴线为轴对称分布。中国著名建筑大师梁思成先生曾经说:“北京的独有的壮美秩序就由这条中轴线的建立而产生。” 永定门、中华门、地安门都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被拆毁,而近年来又重新修建了永定门城楼。
城池
北京城池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两代王朝明和清的都城城防建筑的总称,由宫城、皇城、内城、外城组成,包括城墙、城门、瓮城、角楼、 敌台、护城河等多道设施,曾经是中国存世最完整的古代城市防御体系。北京城门是明清北京城各城门的总称。根据等级以及建筑规格的差异,分为宫城城门、皇城城门、内城城门、外城城门四类。明清北京城有宫城城门四座(一称六座)、皇城城门四座(一称六座、或七座)、内城城门九座、外城城门七座,在民间有“内九外七皇城四”的说法。清朝灭亡后,北京城池逐渐被拆毁,除宫城保留较好外,现皇城城门只有天安门被保留,内城仅存正阳门、德胜门箭楼、东南角楼以及崇文门一段残余城墙,外城则完全被毁,只有永定门被重建。
京剧
京剧是地道的中国国粹,深受京城老百姓的喜爱,走在北京的街头,经常可以听到路边传来抑扬顿挫的京戏段子。京剧的源头还要追溯到几种古老的地方戏剧,1790年,安徽的四大地方戏班——三庆班、四喜班、春公班、和春班——先后进京献艺,获得空前成功。徽班常与来自湖北的汉调艺人合作演出,于是,一种以徽调“二黄”和汉调“西皮”为主,兼收昆曲、秦腔、梆子等地方戏精华的新剧种诞生了,这就是京剧。在200年的发展历程中,京剧在唱词、念白及字韵上越来越北京化,使用的二胡、京胡等乐器,也融合了多个民族的特色,终于成为一种成熟的艺术。京剧集歌唱、舞蹈、武打、音乐、美术、文学于一体,与西方歌剧有类似之处,所以被西方人称为“peking opera”。除京剧外,北京还有双簧、 相声、评书、京韵大鼓等,样样堪称国粹。
燕京八景
燕京八景指北京旧时的八个景观,包括蓟门烟树(西土城)、卢沟晓月(卢沟桥)、金台夕照(金台路)、琼岛春荫(北海公园)、居庸叠翠(八达岭)、太液秋风(中南海)、玉泉趵突(玉泉山)和西山晴雪(香山、八大处)。北京地区八景的说法最早见金代古籍《 明昌遗事》,此后历代方志包括《 宛署杂记》(明)、《 宸垣志略》(清)等对燕京八景均有提及,早期的燕京八景与之后的燕京八景略有出入,至清乾隆年间,乾隆皇帝亲自主持修订了燕京八景的说法并下旨建造御书燕京八景碑,燕京八景的景观和描述才固定下来。

饮食
北京的风味小吃历史悠久、品种繁多、用料讲究、制作精细,堪称有口皆碑。清代《都门竹枝词》云:“三大钱儿卖好花,切糕鬼腿闹喳喳,清晨一碗甜浆粥,才吃茶汤又面茶;凉果炸糕甜耳朵,吊炉烧饼艾窝窝,叉子火烧刚卖得,又听硬面叫饽饽;烧麦馄饨列满盘,新添挂粉好汤圆……”这些小吃都在庙会或沿街集市上叫卖,人们无意中就会碰到,老北京形象地称之为“碰头食”。京味小吃的代表有豆汁儿、豆面酥糖、酸梅汤、茶汤、小窝头、茯苓夹饼、果脯蜜饯、冰糖葫芦、艾窝窝、豌豆黄、驴打滚、灌肠、爆肚、炒肝等。

热点内容
一部国外电影,一个老男人骑个摩托车 发布:2024-08-19 09:13:10 浏览:920
脖子上有睾丸是什么电影 发布:2024-08-19 09:03:17 浏览:374
变形金刚撒谁家的 发布:2024-08-19 08:43:06 浏览:478
美国男电影双胞胎 发布:2024-08-19 08:42:20 浏览:764
黑人橄榄球少年收养电影 发布:2024-08-19 08:25:26 浏览:918
夏目哉大片 发布:2024-08-19 08:09:22 浏览:806
他第一部出演的电视剧是,的英语 发布:2024-08-19 08:07:54 浏览:654
电影检索 发布:2024-08-19 07:48:52 浏览:198
谁有视频 发布:2024-08-19 07:41:55 浏览:141
成龙香港鬼片电影大全 发布:2024-08-19 07:39:46 浏览: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