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游记遗址 » 蓝田猿人遗址

蓝田猿人遗址

发布时间: 2020-11-22 16:20:39

A. 蓝田人遗址的考古价值


公王岭属中更新世早期人类化石,对探索和考察人类起源具有重大意义。这里的古人类化石、经脑容量测定比北京人更为原始。年代为75—115万年左右,是中国长江以北发现最早的人类化石之一。 不但证明了中国是人类发源地之一,驳斥了中国人种“外来说”的错误,而且证明了马克思关于“劳动创造人”的理论的正确。同时具有重大的学术价值,蓝田猿人的发现,扩大了已知的中国猿人的分布范围,增加了世界猿人化石的分布点,丰富了人类物质文化纪录,也提供了黄河流域古文化发展的一个重要佐证。 蓝田人遗址因其年代古老和特殊的考古研究价值。曾被评为20世纪中国
百项重大发现之一,陕西省20世纪十项重大事件之一,蓝田猿人又是亚洲北部迄今发现的最古老的直立人类,被国际考古界誉为20世纪60年代考古重大发现。 而最近国家文物局准备将蓝田猿人遗址申报为世界文化遗产。
此外,在遗址中还发现了用火遗迹,出土了多种用于生产生活的石器和42种动物化石。动物化石大多属于华北地区中更新世动物群中常见种,也有少数华南中更新世动物群中常见种,对于研究古代的气候变迁和生物进化有非常重要的参考价值。

B. 蓝田猿人遗址的景点介绍

遗址特点
蓝田猿人是旧石器时代早期人类遗址。中国直立人化石及旧石器时代早期文化遗物出土地点。位于西安市东南蓝田县东15公里处的公王岭和县西北10公里处的泄湖镇陈家窝两地。是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在公王岭挖掘出土的人类头骨化石;陈家窝挖掘出土的人类下颌骨化石。还有一起出土的动物化石和旧石器,包括刮削器、砍砸器、尖状器、石片、石球等约200多件。
蓝田人猿遗址是国务院公布的“第二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在这些地层里蕴藏着各时代丰富的动物化石和地球气候环境变迁的信息。从出土的古动物化石到一百多万年前的古人类化石,蓝田为地质学家、古生物学家、考古学家和人类学家提供了广阔的用武之地。
遗址博物馆
1979年,在公王岭蓝田猿人头骨化石出土地点,修建了纪念亭和文物陈列室,成立了蓝田猿人遗址保管所。位于蓝田县公王岭,距西安约50公里,建在蓝田县公王岭的山腰上,这是一座飞檐高翘,精致玲珑,具有鲜明民族风格的六角碑亭,亭内竖立着蓝田猿人化石出土纪念碑,碑上雕刻蓝田猿人的复原胸像,碑身下刻“蓝田猿人头盖骨化石出土处”,背面有郭沫若题词。以纪念碑为中心,周围环绕文物陈列室,主要是旧石器,包括刮削器,砍砸器,尖状器和石片,石球等约200多件。
2012年7月,依托遗址发掘现场而建的遗址类博物馆更名。分为公王岭遗址展区、陈家窝遗址区、室内展陈区、园林休闲区。占地 13058平方米 ,展出旧石器时代及更为古老的地层石等各类化石、石器百余件,另有大熊猫、水鹿、猕猴、野猪、剑齿虎、猪豹等30多种动物化石,被誉为“中华民族之根、人类之魂”。

C. 有关“蓝田猿人遗址”的解说词。。。。急急急急急急,,,,语文。

蓝田人遗址属旧石器朝代,位于西安市东南蓝田县公王岭和陈家窝两地。 1963年在陈家窝村厚30米的红色土层底部发现了一个老年女性的下颌骨化石和牙齿10余枚;1964年5月,又在蓝田县城东20公里的公王岭红土层底部的钙质结核土中,发现了一个基本完好的中年女性头骨化石和一批古生物化石,旧石器等。两者因都属蓝田,又是亚洲人种,按照国际科学命名惯例,定为直立人蓝田亚种,人们通常把她称为"蓝田猿人"或"蓝田人"。
蓝田人遗址1963年7月,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的调查队在进行田野调查时,在蓝田县城西北大约10公里的泄湖镇陈家窝发现了一老年女性下颌骨化石。在第2年5月在公王岭地层中发现一个基本保存完整中年女性头骨化石。
陈家窝化石距今60万年左右,属中更新世中期。在公王岭蓝田猿人化石出土地附近,伴出旧石器时代人类使用许多生产工具,有尖状器和砍砸器、刮削器和石片、石核等打制石器。尖状器一面有刃,另一面保留着石块原状,适于于手握。刮削器有直刃以及凹刃、凸刃和复刃四种形式,用于刮削木制工具有剥取兽皮。
蓝田猿人文化遗存,主要是打制的石器,共50余件,分尖状器和砍砸器与刮削器,器物以单面加工为主,手法极其粗糙。与蓝田人同时存大动物有30多种,既有大熊猫和水鹿、猕猴,又有野猪与剑齿虎、猪豹,自然条件十分艰苦.
但是,不少学者认为,这两件标本所显示原始性程度明显不同,两个地点时代又有先后之分,建议给公王岭头骨另立新种蓝田人;给陈家窝下颌骨以直立人陈家窝亚种的学名,亦可称“陈家窝人”。
蓝田人属中国早期人类化石。其前额低平及较宽、眉骨粗壮隆起、骨壁较厚、眼眶略方、嘴部前伸。颅内耳高七十一毫米,脑容量有778.4毫升,基本和印度尼西亚爪哇人的775—900毫升相当。根据古地磁法测定,公王岭与陈家窝古猿人化石层位先后有三个不同的数据:
1、陈家窝:距今65万年;
公王岭:距今75—80万年。
2、陈家窝:距今53万年或50万年;
公王岭:距今98万年或100万年。
3、陈家窝:距今65万年;
公王岭:距今115万年。
一般可以说公王岭距今大约100万年左右,其地质年代是中更新世早期,或早更新世晚期。陈家窝化石距今60万年左右,属中更新世中期。公王岭还出土了四十余种动物化石,而最引人注目的这一些动物化石中具有强烈的南方色彩,如剑齿象与大熊猫及爪兽以及毛冠鹿、水鹿等。这就说明蓝田猿人所生活的秦岭北麓,在当时气候温暖与湿润,植被繁茂,林木丛生,很适合于原始人类繁衍和生息。陕西蓝田公王岭猿人头骨发现,具有重大的学术价值。它扩大已知的中国猿人的分布范围,增加世界猿人化石的分布点,对探索和考察人类起源具有重大意义。[2]

4考古意义

蓝田人是中国早期的人类,他的发现意义十分重大,不但证明了中国是人类的发源地之一,驳斥了中国人种“外来说”的错误,而且证明了马克思关于“劳动创造人”的理论的正确。
蓝田人是旧石器时代早期人类,属直立人。分别发现于陕西蓝田县的公王岭和陈家窝两地。公王岭蓝田人距今大约80-75万年,陈家窝蓝田人距今约53万年。
蓝田人化石于1963—1965年在陕西省蓝田县公王岭更新世早期地层中被发现。考古学家研究表明,蓝田人比后来的北京人大脑容量要小一些,大约有778毫升。但是有一点却引起了人们的关注,那就是他们已经能完全直立行走,而且这是已发现的亚洲北部最早的直立人。这个发现的意义十分重大,因为直立起来,是成为人的重要标志。

5种族
蓝田人
“蓝田人”曾泛指中国陕西省蓝田县的公王岭和陈家窝两地发现的旧石器时代早期的直立人化石;但不少学者主张,这一名称以专用于公王岭的直立人化石为宜,而另把陈家窝的直立人化石称作“陈家窝人”。公王岭地点的地质时代为中更新世早期,古地磁断代的年代数据,一是距今约100万年,一是距今约80万至75万年;陈家窝地点的地质时代亦属中更新世,用古地磁法测定的年代数据,一是距今约65万年,一是距今约50万年。在公王岭,与人类化石同层,还出土了以三棱大尖状器为特色的石器,并发现了用火遗迹。公王岭化石是亚洲北部迄今发现的最古老的直立人化石。[

D. 蓝田猿人遗址的考古研究

在这些地层里却蕴藏着各时代丰富的动物化石和地球气候环境变迁的信息。从出土的古动物化石到一百多万年前的古人类化石,蓝田为地质学家、古生物学家、考古学家和人类学家提供了广阔的用武之地。
经研究人员对公王岭动物群化石进行研究分析,发现它们具有强烈的“南方动物种”属特点。比如大熊猫、东方剑齿象、华南巨貘、中国貘、毛冠鹿和秦岭苏门羚等动物,都属于华南及南亚更新世时期的森林性动物。根据这一发现,研究人员得出两个结论:(一)当时蓝田一带气候温暖、湿润,林木茂盛,适合古人类及上述动物群生存。(二)当时秦岭山脉并不像现在这样高大雄伟,成为南北气候的分水岭,尚未形成阻碍南北动物迁移的地理屏障。因此,生活于今秦巴以南的古人类和动物群,可以根据气候的变化向北自由迁移。 蓝田人遗址因其年代古老和特殊的考古研究价值。曾被评为20世纪中国百项重大发现之一,陕西省20世纪十项重大事件之一。
蓝田猿人又是亚洲北部迄今发现的最古老的直立人类,被国际考古界誉为20世纪60年代考古重大发现。 而最近国家文物局准备将蓝田猿人遗址申报为世界文化遗产。此外,在遗址中还发现了用火遗迹,出土了多种用于生产生活的石器和42种动物化石。动物化石大多属于华北地区中更新世动物群中常见种,也有少数华南中更新世动物群中常见种,对于研究古代的气候变迁和生物进化有非常重要的参考价值。

E. 蓝田猿人遗址观后感

观后感写法
大体上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由读而引出感,这开头部分就好比一条醒目的标语或引子一样,先交待清楚读了什么书,有什么感想。一般来说,这一部分要求简明扼要、开门见山,千万不要绕圈子、卖关子、遮遮掩掩,而是要用肯定的语气概括地说出感受是什么?简单但明确,不含糊,这样就可以了!不必展开来说。
第二部分,具体谈感受是什么。我们读书看报阅读文章都有一个过程,都需要一段时间,而我们的感受也是在这个过程、这段时间内一点一点产生的,感受由浅到深,感受由心而发、发自内心,因此要自然真实,有感而发,不要无病呻吟,虚假不实,这样才能感人,打动读者。
写法上,可采用夹叙夹议的形式,“叙”就是把感人的故事情节或人物形象或词句叙述出来,“议”就是抒发自己的感受,要有层次地把自己的感情一步一步地推向顶点,得到升华。
叙述是简述,抓住要点,不要照抄原文,但可以引用原文句子,不过不能太长,否则就有凑字数的嫌疑,再者,这样也影响文章的结构。
第三部分,把感受落实到自己的现实生活中去,联系生活中的事例来谈感受,因为“感”的目的就是要指导我们的实际行动,要不就毫无意义了。具体说来,就是把自己在现实生活中的所作所为和文章中感动自己的人或事情做比较与对比,找出差距,找出不足,树立学习的榜样。
第四部分,文章的结尾,要对全文内容做个收尾总结,可以进一步抒发理想或希望与祝愿,把全文的情感升华到顶点。

F. 蓝田猿人的概况

蓝田猿人

蓝田猿人(Homo erectus lantianesis)在中国发现的直立人化石之一,1963年夏,首先在陈家窝村发现了蓝田猿人下颌骨,陈家窝村位于陕西省蓝田县城西北约10公里的泄湖镇附近。其后,1964年在公王岭发现了蓝田猿人头盖骨和部分面骨,公王岭在蓝田县城以东十多公里的秦岭北麓。

在公王岭发现的猿人头骨化石计有:完整的额骨、顶骨的大部分,右侧颞骨的大部分和右鼻骨的鼻根部、右上颌体的额突部以及右上第二、三臼齿和左上第二臼齿,这些人类化石是从同一块堆积物中修理出来的,属于同一个体。它的额骨前部的眶上圆枕硕大粗壮,在眼眶上方几乎形成一条横行的骨脊,额鳞非常低平,头骨壁极厚,脑量小,大约为780毫升,这些形态比北京猿人和爪哇猿人原始。

在陈家窝村找到的下颌骨与北京猿人下颌骨相似,但也有区别,如蓝田猿人下颌骨的前端倾角小,臼齿列角大等等。

与蓝田猿人化石同一层位还发现大量哺乳动物化石,例如剑齿虎、肿骨鹿、爪兽、大熊猫、剑齿象、埃楚斯坎熊、蓝田金丝猴等。根据动物群的性质及古地磁、氨基酸等测定,比较一致的看法是:公王岭的地质时代为中更新世早期;陈家窝的地质时代可能略晚于公王岭而与北京猿人接近。

G. 蓝田猿人遗址离葛排镇多少公里

蓝田猿人遗址走107省道进入福银高速,到达葛牌镇,全程51公里。

H. 蓝田猿人遗址主要出土的文物是什么

蓝田猿人遗址主要出土的文物是古人类和伴生的动物化石,及制作粗糙的旧石器等。

陈家窝遗址出土的下颌骨化石,属于一位老年女性个体,比较完整,其特征是具有多个颏孔,有明显的联合部突起和联合棘。

公王岭的猿人头骨由比较完整的头盖骨、大部分上颌骨和附在它上面的第二、第三臼齿,以及一些零星碎块组成。这是属于一位30岁左右的女性,头骨壁极厚,额部明显后斜,前额低平,没有额窦,眶上圆孔硕大粗壮,在眼眶上方几乎形成一条横行的眉脊。圆枕两侧向外延展,向后明显缩窄。头骨高度较小,脑容量为778毫升。复原后的蓝田猿人头骨倾斜并有明显的颏三角,从整体看比北京人和陈家窝出土的下颌骨化石都要原始,尽管如此,由于他们的主要特征所显示的阶段性是相似的,因此,人们将其确定为同一类型,统称为“蓝天直立人”。

蓝田猿人遗址

I. 蓝田猿人遗址距现在多少年

110万年到150万年

J. 蓝田猿人遗址的地理环境

遗址位于西安市东南蓝田县公王岭和陈家窝两地。蓝田县位于西安市东南方向,距西安只有十几分钟车程。附近有公王岭猿人遗址,陈家窝猿人遗址,涝池河沟遗址,沙河遗址,红河遗址等。
远古者115万年前,居住在850~1100米高程的黄土岭区。近者6000年前,生活在450米高程的灞河阶地。这虽是一个让人无法直观的历史时段,但从林林总总迹象看,人类能在这里发展壮大是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的,而且始终是与大自然相生相处,相盛相衰。 气候:蓝田属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雨量适中、雨热同季、四季冷暖分明、气候宜人,但具有气象灾害亦多且频繁的特点。年平均气温13.1℃,日照2148.8小时,无霜期212天,
水文:平均降水量720.4毫米,主要集中于7—9月,占全年总降雨量的55%。
土壤:由地表黄土层和松散的砂砾石构成,下面的砾石层大小和沙层分布不均,结构松散,稳固性交接程度比较差,容易出现滑坡和泥石流。

热点内容
一部国外电影,一个老男人骑个摩托车 发布:2024-08-19 09:13:10 浏览:920
脖子上有睾丸是什么电影 发布:2024-08-19 09:03:17 浏览:374
变形金刚撒谁家的 发布:2024-08-19 08:43:06 浏览:478
美国男电影双胞胎 发布:2024-08-19 08:42:20 浏览:764
黑人橄榄球少年收养电影 发布:2024-08-19 08:25:26 浏览:918
夏目哉大片 发布:2024-08-19 08:09:22 浏览:806
他第一部出演的电视剧是,的英语 发布:2024-08-19 08:07:54 浏览:654
电影检索 发布:2024-08-19 07:48:52 浏览:198
谁有视频 发布:2024-08-19 07:41:55 浏览:141
成龙香港鬼片电影大全 发布:2024-08-19 07:39:46 浏览: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