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龙县古遗址
『壹』 卢龙有什么古迹
卢龙,历史悠久,人杰地灵。 1988 年,卢龙县被确定为全国对外开放县,并列入河北省秦(秦皇岛)—唐(唐山)—沧(沧州)环渤海湾开放序列。卢龙县交通发达,京哈、京秦、大秦、三条铁路和 205 、 102 两条国道及京沈高速公路横贯东西,县境内乡乡通油路。现代化通讯网覆盖全县,电力条件优越。
卢龙县地处河北省东北部,位于东经118°46’至119°08’、北纬39°42’至40°08’之间。东距滨海城市秦皇岛80公里,西距新兴城市唐山89公里,周边与抚宁、昌黎、滦县、迁安、青龙五县为邻。卢龙秦皇岛市辖县,总面积1021平方公里,其中耕地64万亩。现辖12个镇,548个行政村。 卢龙县辖6个镇、6个乡:卢龙镇、潘庄镇、燕河营镇、双望镇、刘田各庄镇、石门镇、下寨乡、刘家营乡、陈官屯乡、印庄乡、蛤泊乡、木井乡。
卢龙县迄今已有3500余年的历史。上古唐尧之世属冀州之域,隋唐以来县城曾为郡、州、府、县治所。史志所载名胜古迹颇多,有文物至今犹存,金大定年间重修的石幢,现为省级重点保护文物。商朝时这里曾是孤竹国的国都。历史上著名的逊让君位的伯夷、叔齐,其故里就在此地。春秋战国至秦、汉时这里是辽西郡。金昌绪的[春怨]“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诗中的辽西恰是指此地。西汉著名将领李广也曾在此地驻守。李广箭穿石虎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坐落在城南六里之处,称为“虎头唤渡”的古渡口,就相传是其射虎之地。正式将此地命名为卢龙县始于隋朝,据说是因其北部依傍古之漆水(今青龙河)而有其称。卢龙也是秦、汉长城的古塞名,叫“卢龙塞”,在今河北的喜峰口一带,因山体色黑形似龙而得名。由此也可以说,卢龙县名也是由“卢龙塞”移用的。
辽、金时,将这里改称平州。元朝时,这里是永平路的治所。从明朝起这里又改称为永平府。当时此地地处边关,又是连接山海关和京师的交通要冲,因而这里又成为了一座军事重镇。明末,皇太极因屡攻宁城不克,就是从这一带的隘口突袭得手,从而兵临北京城下的。清朝时,这里仍称永平府。清廷在这里长期驻守重兵,以拱卫京师和保卫皇陵[清东陵]。在明、清两朝,永平府一直是京东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因而这里也就有了“京东第一府”之称。
卢龙的古城建筑和城外原有的八景绝大部分已毁于战火,现存的古迹仅有始建于金代的石幢[俗称石塔]。石幢呈八角形,共有七层,高约十米。幢的四周有十二根石柱和栏板环绕,柱、栏上刻有云中浮龙、石狮、和人物造型,其形态各异,姿态优美,极其生动。幢身的上、下均雕刻着八条盘龙,幢身中间刻有佛像、飞天神象、佛经和创建石幢记。整座石幢造型极为美观,雕刻极为精湛,堪称为石雕中的杰作。
卢龙县有丰富的矿产资源。现已初步探明的金属和非金属矿产有34种,矿产产地137个。矿产资源以砂石为主,建筑砂储量3.4亿吨,含碳酸钙在0%以上的石灰石储量1.2亿吨,花岗岩储量30万立方米,白云石、硅石、重晶石等储量丰富。铁、金、油母页岩等也有一定储量。主要矿产资源具很好的开发条件。
卢龙县工业发展较快。工业门类比较齐全,现已初步形成符合当地特点的生产体系。全县县办工业52家,有煤炭、化工、机械、纺织、水泥等22个工门类。主要产品有350多种,有31种达到省级以上标准。DL乳酸、钢丝锁、柠檬酸钠、手把壶、油石等20多种产品打入国际市场。工业企业尤以石、水泥、陶瓷等产品为主的建材业发展较快。县域南部石门地区有武山水总公司、陶瓷总公司、武山石矿等7个规模较大的建材企业,已经构成了建材工业基地的雏形。目前,全县乡镇企业中农用汽车系列、璃纤维制品系列填补了省内空白,汽车内装饰板、柠檬酸钠、电教器材等填了国内空白。
卢龙县农业已形成稳固的基础,多年来农业生产持续稳定增长,发展创汇农具有广阔的前景。农业生产条件好。过近几年大规模的配套建设,主分干渠灌溉网遍布全县,1992年实现了全县水利化。农产品丰富多样,农物有甘薯、玉米、小麦、水稻、花生、大豆等。甘薯是主栽作物,卢龙素有“薯县”、“粉乡”之称,是华北甘薯主产区之一,甘薯种植面积近30万亩,年产鲜薯5.5亿公斤以上。以甘薯为原料搞多层次加工已形成规模。化工产品有乳酸、柠檬酸钠,出口日本、德国、荷兰等国。正在研制开发的有L型乳、柠檬酸、总溶剂、酒精、医药、植物胶、变性淀粉、饴糖、蛋苕酥等化工品和食品;加工的食品有淀粉、粉条、粉丝、粉皮、罐头、薯脯、薯酱、冷、薯叶柄、薯枣、膨化薯片等。全县7家汤粉厂年生产能力1.5万吨,产品大部分出口。从长远看,薯类产品原料丰富,逐步由传统加工向深层次、综合开发发展。卢龙发展干鲜果品加工业有充足的原料,尤其是卢龙的“石门核桃”以个大、皮薄、香甜、含油量高而驰名中外。卢龙素有养猪的传习惯,牛、羊、鸡、鸭、鹅等畜发展较快,几年前卢龙已被确认为全国奶山羊、商品牛基地县。
卢龙县交通、邮电、电力等基础设施建设为吸引外商提供了良好条件。京山、京秦、大秦三条铁路横贯东西,五个火车站均匀分布;公路四通八达,京山、京秦、三抚干线公路环绕四周,乡级公路1992年全部实现油路化。电话与秦皇岛市并网,可以与国内外直拨通话。供电条件较好。其它方面的基础套设施也比较齐全。
『贰』 古代的龙城指的是天水还是太原呢
后世对“龙城"的解释最受重视的是清人阎若璩的说法。他在其所著的《潜邱札记》写道,“王少伯《出塞》诗,‘但使龙城飞将在’,遍阅《文苑英华》凡十数本并同。惟宋椠本《王荆公百家诗选》‘龙’作‘卢’。或者颇以为疑,来质余。余曰,‘卢’是也。李广为右北平太守,匈奴号曰‘飞将军’,避之不敢入塞。右北平,唐为北平郡,又名平州,治卢龙县。唐时有卢龙府、卢龙军,杜氏《通典》,‘卢龙塞在县西北二百里。’其土色黑,山如龙形,故名。若’龙城’,见《汉书·匈奴传》,‘五月,大会龙城,祭其先、天地、鬼神。’崔浩曰,‘西北胡皆事龙神,故曰大会处为龙城。’所以,唐窦威《出塞》,‘潜军度马邑,扬旆掩龙城。’杨炯《从军行》,‘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即王少伯又《从军行》,‘去为龙城战,正直胡兵袭。’则‘龙城’明明属匈奴中,岂得冠于‘飞将’上哉?”自阎若璩此说一出,后人或赞同,或否定,或并列二说,或另辟他说,不一而足。
此外,这些诗往往以处在华北、西北地区的边关要塞与“龙城”相对,如用玉关、天山、轮台、马邑、雁门来与“龙城”作对句,都是一东一西,说明当时人把玉门关、雁门关一带看做是中原与外裔在中西部地区的分界线,而把龙城一带看做是中原与外裔在东部地区的分界线。至于南北朝诗人将“龙城”与李广牵连起来,且为“飞将”冠上“长安”字样,这就进一步说明当时的诗人并不以“龙城”代指右北平。
『叁』 古代平洲是指哪里
古代平洲是指河北卢龙。
东汉时于东北方仅设幽州;汉献帝时,公孙度据辽东,自称为平州牧。曹魏分辽东、昌黎、玄菟、带方、乐浪五郡为平州,治所在襄平(今辽宁辽阳市)。不久仍废入幽州。
西晋咸宁二年十月,分昌黎、辽东、玄菟、带方、乐浪等郡国五置平州。统县二十六,户一万八千一百。
永嘉之祸后到十六国时期,被慕容氏诸燕占据。313年,高句丽攻陷辽东后,北燕将平州迁至辽西的昌黎郡。
北魏灭后燕后,将平州迁至河北肥如(今河北卢龙北),辽西改为营州。
隋朝属县只有卢龙,大业五年(609)户二千二百六十九。辖境相当今河北省陡河流域以东、长城以南地区(抚宁、昌黎、卢龙及唐山市全境)。
后唐同光初,入于辽(923),属南京道。
元太祖十年(1215)改为兴平府。北宋末金人灭辽,宋人欲得平、滦地,即此。其后金兵南下,南路都统斡离不即由此进军燕山。
(3)卢龙县古遗址扩展阅读
卢龙县殷商时期为孤竹国都,在传国千年的历程中,这里一直是国都所在地,著名的历史典故“夷齐让位”、“不食周粟”也发生在这里。
从1996年开始,卢龙县相继建成“孤竹文物馆”,成立“孤竹文化研究会”,创办《孤竹风》杂志,整理出版了《孤竹史稿》、《卢龙记忆》、《走近孤竹》等集学术研究和文学创作一体的书籍。2008年申报“中国孤竹文化之乡”,2009年获批。
卢龙尊胜陀罗尼经幢座落在卢龙县城内南门里十字路口处。据《平州石幢记》载,石刻经幢为唐仪凤年间始建,后于“正隆四年五月二十日遭风雷暴至仆之于地”。
金大定九年(1169年)兴工重建,十一年落成。1956年,被河北省批准公布为河北省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被列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