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河遗址
① 白河县有什么古建筑
文物古遗址
白河县城绣屏山古生物化石点
在白河一中至县政府机关后院,沿绣屏山坡地段发现有石斧、石凿、骨锥。出土还有剑齿象、梅花鹿、野猪、仓鼠、箭猪等动物骨骼化石。化石上多有砍砸、刮削痕迹。石化程度深的近似绿玉。
牛家湾汉、三国、南北朝遗址
位于县城西10公里汉江南岸第二阶地,东西长200米,南北宽100余米。出土有灰色素面大板瓦、筒瓦,板瓦长40厘米、宽25厘米、厚2.5厘米。还有素面陶罐、盆、瓮等,另有“正始元年”、“元熹二年”纪年砖。在遗址附近还有南北朝墓群,70年后多被毁作耕地。
月儿潭秦、汉、三国、南北朝遗址
位于月儿潭街后,东西长180米,南北宽100米,上延至麒麟沟,出土有大量薄壁灰色素面陶器,几何纹、叶脉纹长条砖和“太康”、“天监”、“熹平”、“和平”、“正始”、“鸿嘉”纪年砖。附近有砖券墓(俗称参筒),出土有平底圆腹灰陶罐、贝币、半两、五铢钱、铜箭镞、弩机等。
红花县南北朝遗址
位于仓上乡冷水河与裴家河交汇处东侧一级阶地上,东西长300米,南北宽100米,南高北低,地势开阔平坦,土层较厚。出土有细绳纹红陶片、圆腹薄壁素面灰陶罐,几何纹、波浪纹、叶脉纹、宝相纹长条砖,并有砖券墓,“红花县”地名旧县志无载。传说白河县城原定建此,因选址县官嫌土轻而弃。道光年间有人以古砖上“红花”二字杜撰为“红花县”。讹传日久,变成地名。据实查考,疑为古代村镇遗址。该遗址西侧临冷水河,河北阶地上亦有大量砖券墓,墓室中有陶猪、陶狗、灰色素面薄壁陶罐等陪葬品。
茅坪遗址
位于茅坪街北侧缓坡地带,在这一地段已发现过石斧、石凿、石铲、石刀、陶器,浅层地下有绳纹砖与素面砖,现为耕地。
张家庄新石器遗址
位于冷水乡观音滩下东南250米,面积约8500平方米,文化堆积层厚0.70~0.90米,距今约5000年左右。出土有褐色绳纹夹砂陶罐、盆、瓮和泥质红陶钵,石器有石斧、石刀。70年代后受破坏严重。
大坪新石器遗址
位于大坪街西南100米,面积约600平方米,文化堆积层厚0.70米,距今4000年左右。出土有红色夹砂陶罐、盆,个别器物上绘有兰纹。稍有破坏。
② 黄河支流示意图
黄河支流示意图,如下所示:
黄河支流是指黄河流域沿岸汇入黄河的河流。黄河从青海发源到山东入海沿途经九省,先后有13条主要支流汇入主河道,使河道逐渐开阔,形成浩瀚的黄河之水。发源于中国青海省巴颜喀拉山脉,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山东9个省区,最后于山东省东营市垦利县注入渤海。
(2)白河遗址扩展阅读:
黄河流域幅员辽阔,山脉众多,东西高差悬殊,各区地貌差异也很大。又由于流域处于中纬度地带,受大气环流和季风环流影响的情况比较复杂,因此,流域内不同地区气候的差异显著,气候要素的年、季变化大。
黄河流域的太阳总辐射量在全国介于中间状况,北纬37°以北地区和东经103°以西的高原地带,为130~160千卡/平方厘米·年;其余大部分地区为110~130千卡/平方厘米·年,虽然不及国内西南部,尤其是青藏高原地区强,但普遍多于东北地区和黄河以南地区,为我国东部地区的辐射强区
黄河流域气温的年较差比较大,总趋势是北纬370以北地区在31~37℃之间,北纬370以南地区大多在21~31℃之间。
黄河流域气温的日较差也比较大,尤其中上游的高纬度地区,全年各季气温的日较差为13~16.5℃,均处于国内的高值区或次高值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