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游记遗址 » 徐霞客游记封面图片

徐霞客游记封面图片

发布时间: 2021-01-14 16:01:00

『壹』 《徐霞客游记》是谁整理编订成册的

徐弘祖(公元一五八六年~一六四一年),字振之,号霞客,明代江阴(今江苏江阴)人,是回我国历史上著名的答旅行家和地理学家。他出生于官僚家庭,自幼好奇书,而不为当时的科举制度所束缚。

霞客从二十二岁起开始旅行,泛舟太湖,登东、西洞庭山。之后又历游天台、雁岩、白岳、武夷、庐山、太和、罗浮、五岳以及佛教四大名山中的洛伽、九华、五台等名山。

在当时交通条件十分简陋的情况下,霞客外出考察,有时坐船、骑马或乘轿,但主要是步行。旅途中还几次绝粮,数次遇盗,都濒临绝境。但无论在何种情况下,霞客在一日行程结束后,总要把当日经历与观察所得记录下来。

霞客在旅途中以日记体裁所写的这些记录,在他去世的时候还只是一些初稿,没有编订成册。后逢战乱,原稿也散佚,幸亏霞客幼子徐寄苦心收集,才能刊刻成书,这就是现行的《徐霞客游记》。

『贰』 《徐霞客游记》作品

明徐弘祖(号霞客)著《徐霞客游记》是我国古代一部名著,用日记体裁记述了作者的旅行考察,涉及地貌、水文、地质、植物等,开我国地理学系统观察自然,描写自然的新方向。游记文笔生动旖旎,长期以来又作为文学作品传世。本选评选取《徐霞客游记》中的名篇加以注释,并予以精彩的讲评。阅读这些篇章,山光云影,宛然在目;泉流风声,倾耳可听,而其中又活跃着徐霞客凌艰越险、嵯峨磊落的身影。

『叁』 徐霞客游记的作品目录

游天台山日记复
游雁宕山制日记
游白岳山日记
游黄山日记
游武彝山日记
游庐山日记
游黄山日记后
游太华山日记
游太和山日记
闽游日记前
闽游日记后
游天台山日记后
游雁宕山日记后
游五台山日记
游恒山日记
黔游日记一
滇游日记一
游太华山记
滇游日记二
盘江考
永昌志略
丽江纪略
法王缘起
溯江纪源

『肆』 徐霞客游记有多少页

明末徐弘祖经34年旅行,写有天台山、雁荡山、黄山、庐山等名山游记内17篇和《浙游日记》、《江右游容日记》、《楚游日记》、《粤西游日记》、《黔游日记》、《滇游日记》等著作,除佚散者外,遗有60余万字游记资料。死后由他人整理成《徐霞客游记》。世传本有10卷、12卷、20卷等数种。主要按日记述作者1613~1639年间旅行观察所得,对地理、水文、地质、植物等现象,均作详细记录,在地理学和文学上卓有成就。
出版社: 贵州出版集团,贵州人民出版社; 第1版 (2008年9月1日)
丛书名: 中国历代名著全译丛书
平装: 1950页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开本: 16
ISBN: 9787221082121
条形码: 9787221082121
尺寸: 23.2 x 17.4 x 11.4 cm
重量: 2.3 Kg

『伍』 徐霞客游记是怎样创作的

徐霞客(1587—1641),名弘祖,字振之,号霞客,南直隶江阴(今江苏江阴)人。他出生于书香门第的地主家庭,祖辈都是仕途中人,由于父亲徐有勉对官场深恶痛绝,虽满腹经纶,却发誓不再当官,只愿做名洁身自好的隐居之士。据说,有一次,两个官员慕名而来,想要与他结交。霞客的父亲闻后竟从后门溜走,悄悄穿过竹林,乘船到太湖游玩去了。在父亲的影响下,徐霞客从小爱读历史、地理一类书籍、图册。在私塾读书的时候,经常背着老师,把地理书放在经书下面偷看,看到出神的时候,不禁眉飞色舞。徐霞客的母亲是一个目光远大,支持儿子做地理考察的贤淑女人。十几岁那年,徐霞客的父亲死去,他很想亲自到名山大川去游历考察一番。但是他想到母亲年事已高,家里没人照顾,徐霞客不敢提及出游一事。但知子莫如母,母亲还是觉察到了霞客的心事。于是就跟他说:“男儿志在四方,哪能为了我留在家里,做篱笆下的小鸡、马圈里的小马呢!”母亲为他准备行装,还给他缝制了一顶远游冠。在母亲的支持下,徐霞客踏上了出游之路。

徐霞客出游旅程

徐霞客出游,自22岁开始游太湖,到54岁从云南抱病而归,用30余年的时间做地理考察,这30年大致可以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一时期,遍访了江苏、浙江、安徽、江西、福建、广东、南河、河北、山西、陕西、湖北、湖南、广西、贵州、云南等16个省和自治区。早期游泰山、天台山、雁荡山等,写下名山游记17篇。这个时期旅行的特点是每次出游的时间较短,路程较近,稍远一点的也是交通比较方便之地,出游的时间也有间隔。这是因为在他40岁以前有老母健在,所以是“定方而往,如期而还”。每次游历回家,他跟亲友谈起各地的奇风异俗和游历中的惊险情景,别人都吓得说不出话来,他母亲却听得津津有味。

老母亲死后,徐霞客就把他全部精力扑在游明吴彬《罗汉图》历考察的事业上。在他50岁那年,开始了一次路程漫长的旅行。他化了整整4年时间,游历了湖南、广西、贵州、云南4省,一直到我国边境腾冲。他跋山涉水,到过许多人迹罕至的地方,攀登悬崖峭壁,考察奇峰异洞。有一次他经过一座高耸的山峰,发现悬崖上有一个岩洞,根本没路可通。他冒着生命危险,像猴子一样爬上了悬崖,终于到达了洞口。游历了西南各省是他科学收获最大的时期,他在《游记》中,详细记载了各地的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情况,特别对岩溶地貌的分布、类型和特点作了广泛的考察与描述,使这方面的认识达到了世界的最高水平,为地理学的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

徐霞客在考察中,经历了千难万险,除了大自然的悬崖峭壁,深涧急流,还有出人意料的毒蛇猛兽,强盗贼人。有一次,他们在湘江乘船的时候,遇到了强盗,他们的行李财物被抢劫一空,静闻和尚因为受伤,在半路上死去。到最后,连他随身的仆人也离开他逃走了。但是这些挫折都没有动摇他探索自然的决心。他曾豪迈地说:“吾荷一锸来,何处不可埋吾骨耶!”

徐霞客的地理发现徐霞客通过长期的地理考察,写出了一部内容丰富的《游记》,对所经各地的山脉、河流、岩石、地貌、气候、生物、物产、交通、工农业生产、商业贸易、城镇、风俗习惯等,做了详细记载,是一部学术含蕴丰富的著作。

徐霞客在地理学上最突出的成就是对岩溶地貌的考察和研究。1636年至1640年,他对广西、贵州、云南做了考察,对岩溶地貌的分布、类型、特征和成因都进行了详细的记录和分析研究。他记述了峰林、孤峰、石芽、溶沟、落水洞、漏斗、竖井、岩溶盆地、岩溶洼地、岩溶天窗、盲谷、干谷、天生桥、穿山、溶帽山、溶洞、石笋、石柱、地下河、洞穴瀑布等20多种岩溶地貌的特征,给以定名和分类。

在对比分析各地岩溶地貌的差异后,他将西南三省分为三大区,即云南高原南部、贵州高原南部、广西盆地,这既和现代地貌学的分类基本相符,也有地貌区划的思想,是难能可贵的。水对岩溶地貌的形成起着重要作用,他通过观察地表水与地下水对石灰岩的溶解作用,对岩溶现象的成因和发育做出了正确解释。

1953年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对桂林七星岩进行考察,他们发现当年徐霞客踏察过的15个洞口大部分可以找到。他们绘制的七星岩平面图和描图也证实了徐霞客描述的准确性。徐霞客是中国和世界系统研究岩溶地貌的先驱者,他的游记是世界上研究岩溶地貌的最早的宝贵文献。

对河流水文的研究徐霞客也有突出成就。他对各地河流的分布和水文特征有很详细的记述。记载了江、河、溪、渎、涧等大小河流500多条,对发源地、流域面积、流速、含沙量、侵蚀作用等水文情况皆有正确的描述。1636年至1637年,他经过考察和研究写出了《江源考》的论文,指出金沙江是长江的上源,纠正了《禹页》以来认为岷江是长江上源的错误。他对河流的侵蚀作用,流速和河床升降对侵蚀所起的作用,也作了正确的阐述。

徐霞客游记对植物地理也有贡献,他记述了150多种植物,记述了海拔高度和风速对植物的影响,纬度对植物花期的影响,高山低温、风大对植物形态的影响等,取得了规律性的认识。

他对火山、地热、人文地理也做了考察,在地学成就是多方面的。19世纪以前,西方只有少数研究者对局部岩溶区域和现象做过观察和解释,而徐霞客在17世纪30年代即对热带、亚热带的岩溶现象做了大范围的系统的考察与描述,并对岩溶现象的成因和分类提出了科学观点,这是使西方学者所望尘莫及的。他是一个具有坚强意志,充满探索精神,百折不挠的伟大学者。

『陆』 徐霞客游记的开篇地在那里

五一班组织学生划船.如果每条船坐4人就有16人没划船;如果每条船坐6人,则有一条船上差4人.五一班有学生多少人?一共租了多少条船?
(列算式回答)

『柒』 李寄的整理《徐霞客游记》

李寄步入花甲之年时,着手整理父亲游记残稿,并正在设法寻觅游记其它几种抄本,打算在自己有生之年里,编辑出一部较完整的《徐霞客游记》,以慰老父在天之灵。
徐霞客在崇祯十四年(1641)逝世时,生前所写西行日记尚末整理成集。他在弥留之际曾托家中塾师季会明辑订,并嘱徐仲昭协助刻印。季会明不负重托,经遍搜游稿遗佚,补正修订,因地分集,于崇祯十五年(1642)腊月编成《徐霞客西游记》,为游记最早抄本。清顺治二年(1645)江阴守城抗清,遭兵燹之灾,徐门又遭遇奴变,徐霞客长子徐屺、侄徐虞卿遇难,季会明整理的这部游记和《徐霞客诗集》均遭劫毁或散佚,但还有一部分季会明整理的游记稿本,以及徐霞客带回来的大理石标本在徐屺之子徐建极手中。后来,山东刘果督学江南,刘读过钱谦益的《初学集》,仰慕徐霞客,特访问霞客之孙徐建极,索记游之书。徐建极便将残存的霞客游记稿本及大理石送给刘果。刘果不久丁忧回原籍山东,霞客游记稿本从此没了下落。
李寄最早读到的,是一部重新整理的游记,但已非原件,早被传抄者涂改得而面目全非,他还是随手抄录誊真,视作珍宝,将之置于案头。游记被传抄者你借我抄,抄者又各自牵强附会,迭加删改,更是残缺失真。康熙三十三年(1683),李寄已65岁,他在再次整理游记抄本时,看到季会明加的一份按语中,提及第一部《徐霞客西游记》全集只有宜兴庠生曹骏甫处才有抄本,立即托人到宜兴打听,得知18年前曹骏甫所抄抄本已辗转到宜兴史夏隆处。他喜出望外,便扶杖徒步到宜兴,拜访已73岁的史夏隆,觅到了游记最早抄本。李寄如获珍宝,将稿本带回江阴由里山。
此后几年,李寄在山居庵秀峰阁将宜兴所得抄本和自己手头几种抄本互相对照,结合平时自己搜集到的游记资料,加以校勘、补充、订正。他得自宜兴史氏的抄本虽仅4册,尚非全稿,但已是当时仅有的可供参校的本子了。李寄从中补得《游太华山日记》、《游颜洞记》、《盘江考》三文。他还要“从日影中照出曹氏原文,与季本互校成书。”李寄经历了许多艰辛,终于辑录成一部相对完整的《徐霞客游记》,人们称之为李介立本。300多年来,《徐霞客游记》出现了数十种抄本,研究《徐霞客游记》的“徐学”界,历来都把“李介立本”视为“诸本之祖”。
李寄整理编定《徐霞客游记》脱稿时,已是70高龄。年老体弱,加心力交瘁,已是重病缠身。他投奔友人夏世名,临终之际对夏世名说:“不要为我准备棺材。你家屋后有个旧水车筒,截为两段,一半垫,一半盖,用以藏我的尸体就足够了。”1690年,李寄病逝,终年72岁。夏世名没有按照李寄的话去做,而是按照礼节为李寄举办丧事,将他葬在由里山母墓之侧。李寄的生前著述、诗稿、书籍,也由门人陈其忠收藏。我们现在能见到的李寄部分著作,就是后人从陈氏处访得,得以流传下来的。
继李寄之后,杨名时、陈泓又先后对《徐霞客游记》作过校雠。直至乾隆四十一年(1776),徐镇根据李介立整理本将《徐霞客游记》刊刻成书,正式出版。此时,距徐霞客逝世已135年,李寄逝世也已86年。

『捌』 《徐霞客游记》是一本什么样的书

《徐霞客游记》是一则以日记体为主的地理著作,明末地理学家徐霞客经过34年旅行,写有天台山、雁荡山、黄山、庐山等名山游记17篇和《浙游日记》、《江右游日记》、《楚游日记》、《粤西游日记》、《黔游日记》、《滇游日记》等著作,除佚散者外,遗有60余万字游记资料,死后由他人整理成《徐霞客游记》。世传本有10卷、12卷、20卷等数种,主要按日记述作者1613~1639年间旅行观察所得,对地理、水文、地质、植物等现象,均作了详细记录,在地理学和文学上做出卓有价值的贡献。

《徐霞客游记》的编辑整理和流传,除了徐霞客家的塾师季梦良的幼子李介立(徐霞客的小儿子,为徐霞客侍妾周氏所生)作出了很大贡献外,民间藏书家的珍藏、校订、增补,也是《徐霞客游记》得以保存和流传的一个重要因素。
《徐霞客游记》中涉及到生活中并不常见的名词:很多古地名、古民族名和古代历史遗迹。为此,后人不但对原文中的生僻字词进行了详尽的注释,对于原文中出现的一些古地名也追根溯源,在注释中将古地名的地理位置准确标示出来,减少了普通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对地理位置描述的困惑和障碍,更令读者在阅读过程中有一种身临其境之感。最后,后人按照整部书的风格选取了精美古朴的木版画,配合图说,或是概括性地介绍了书中出现的风景名胜,或是介绍徐霞客当年途经之处的人情风物,呈献给读者的不仅是文字上的享受,更有一种文化和艺术美感上的提升。

徐霞客在游历过程中曾经多次遭遇险境,这已经远远超越了游玩的境界,而是彻彻底底的探险、冒险了。他这种执着的精神被现代的旅行家们称为“徐霞客精神”,所以徐霞客也成为那些富有冒险精神、探索精神的旅游爱好者们所推崇的对象。

《徐霞客游记》对于地理学家是一份珍贵的地理科学报告,对普通读者而言,它更像是一本旅游指南,书中那一片片壮阔辽远的风景,一座座高峻雄伟的山峰,似乎正在催动我们渴望冒险的心,在攀登中获得乐趣,在探索中寻觅真知。

『玖』 《徐霞客游记》的目录!

徐霞客游记 目录
第一篇 游天台山日记 第二篇 游雁宕山日内记 第三篇 游白岳山日记
第四篇 游黄山容日记 第五篇 游武彝山日记 第六篇 游庐山日记
第七篇 游黄山日记后 第八篇 游九鲤湖日记 第九篇 游嵩山日记
第十篇 游太华山日记 第十一篇 游太和山日记 第十二篇 闽游日记前
第十三篇 闽游日记后 第十四篇 游天台山日记后 第十五篇 游雁宕山日记后
第十六篇 游五台山日记 第十七篇 游恒山日记 第十八篇 浙游日记
第十九篇 江右游日记 第二十一篇 粤西游日记一 第二十二篇 粤西游日记二

『拾』 徐霞客的作品

《徐霞客游记》
《江源考》
《盘江考》
《鸡足山成》
《浙游日记》、
《江右游日记》、
《楚游日记》、
《粤西游日记》、
《黔游日记》、
《滇游日记》
《天台山游记》、
《雁荡山游记》、
《黄山游记》、
《庐山游记》

徐霞客游记:
《徐霞客游记》
《徐霞客游记》以日记体为主的中国地理名著。明末徐弘祖经30多年旅行,写有天台山、雁荡山、黄山、庐山等名山游记17篇和《浙游日记》、《江右游日记》、《楚游日记》、《粤西游日记》、《黔游日记》、《滇游日记》等著作,除佚散者外,遗有60余万字游记资料。死后由他人整理成《徐霞客游记》。世传本有10卷、12卷、20卷等数种。主要按日记述作者1613~1639年间旅行观察所得,对地理、水文、地质、植物等现象,均作详细记录,在地理学和文学上卓有成就。
在地理学上的重要成就有: (1)喀斯特地区的类型分布和各地区间的差异,尤其是喀斯特洞穴的特征、类型及成因,有详细的考察和科学的记述。仅在中国广西、贵州、云南3省区,他亲自探查过的洞穴便有270多个,且一般都有方向、高度、宽度和深度的具体记载。并初步论述其成因,指出一些岩洞是水的机械侵蚀造成,钟乳石是含钙质的水滴蒸发后逐渐凝聚而成等。他是中国和世界广泛考察喀斯特地貌的卓越先驱。 (2)纠正了文献记载的关于中国水道源流的一些错误。如否定自《尚书·禹贡》以来流行1000多年的“岷山导江”旧说,肯定金沙江是长江上源。正确指出河岸弯曲或岩岸近逼水流之处冲刷侵蚀厉害,河床坡度与侵蚀力的大小成正比等问题。对喷泉的发生和潜流作用的形成,也有科学的解释。 (3)观察记述了很多植物的生态品种,明确提出了地形、气温、风速对植物分布和开花早晚的各种影响。 (4)调查了云南腾冲打鹰山的火山遗迹,科学地记录与解释了火山喷发出来的红色浮石的质地及成因;对地热现象的详细描述在中国也是最早的;对所到之处的人文地理情况,包括各地的经济、交通、城镇聚落、少数民族和风土文物等,也作了不少精彩的记述。 他在中国古代地理学史上超越前人的贡献,特别是关于喀斯特地貌的详细记述和探索,居于当时世界的先进水平。
在文学上的主要特点是: (1)写景记事,悉从真实中来,具有浓厚的生活实感; (2)写景状物,力求精细,常运用动态描写或拟人手法,远较前人游记细致入微; (3)词汇丰富,敏于创制;绝不因袭套语,落入窠臼; (4)写景时注重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同时注意表现人的主观感觉; (5)通过丰富的描绘手段,使游记表现出很高的艺术性,具有恒久的审美价值。
此外,在记游的同时,还常常兼及当时各地的居民生活、风俗人情、少数民族的聚落分布、土司之间的战争兼并等等情事,多为正史稗官所不载,具有一定历史学、民族学价值。《徐霞客游记》被后人誉为“世间真文字、大文字、奇文字”。

热点内容
一部国外电影,一个老男人骑个摩托车 发布:2024-08-19 09:13:10 浏览:920
脖子上有睾丸是什么电影 发布:2024-08-19 09:03:17 浏览:374
变形金刚撒谁家的 发布:2024-08-19 08:43:06 浏览:478
美国男电影双胞胎 发布:2024-08-19 08:42:20 浏览:764
黑人橄榄球少年收养电影 发布:2024-08-19 08:25:26 浏览:918
夏目哉大片 发布:2024-08-19 08:09:22 浏览:806
他第一部出演的电视剧是,的英语 发布:2024-08-19 08:07:54 浏览:654
电影检索 发布:2024-08-19 07:48:52 浏览:198
谁有视频 发布:2024-08-19 07:41:55 浏览:141
成龙香港鬼片电影大全 发布:2024-08-19 07:39:46 浏览: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