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国遗址
㈠ 在山东境内有哪些古人类遗址
1、大运河南旺枢纽国家考古遗址公园
大运河南旺枢纽是为了解决大运河跨越水脊难题而建设的大型综合性水利水运枢纽,是大运河上最具科技价值的节点之一,代表了17世纪工业革命前世界土木工程技术的最高成就,凝聚了数代乃至数十代中国人民的智慧和力量。
2、大汶口国家考古遗址公园
“大汶口,是一个值得世界华人敬仰的地方。”这里不仅是大汶口文化的发祥地,也是东夷文化乃至中华文化的发祥地!在几千年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大汶口文化作为东夷文化的杰出代表和中华文明的奠基文化,对中华文明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历史性贡献。
3、曲阜鲁国故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
鲁国故城的城市布局是严格遵循《周礼•考工记》有关城市形制规定所建,“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前朝后市、市朝一夫”。这种严谨的规划结构,充分体现了它所具有的礼制秩序,是研究我国古代城市规划、建设的典型实例。
4、齐国故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
齐国故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项目于2013年12月由国家文物局批复立项。2015年10月齐国故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项目列入《淄博市文化名城建设》重点项目。
2016年11月国家文物局《大遗址保护十三五专项规划》将齐国故城列入“具有带动和示范效应的十大保护展示工程”。2017年2月齐国故都列入山东省人民政府公布的“十大文化旅游目的地品牌”
5、城子崖国家考古遗址公园
城子崖遗址是以龙山文化为主,兼有岳石文化和东周遗存的城址,为龙山文化的代表性遗址和命名地,在学术界享有“考古圣地”的美誉。
城子崖考古发掘首次发现了一种崭新的考古学文化——龙山文化,引发学术界的震动,也打破了“中国文化西来说”,促使关于中国文化来源问题的大讨论发生重要转折,是中国考古学发展历程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㈡ 齐国与鲁国的都城现名称
战国时齐国首都临淄,在今山东省淄博市城北
曲阜鲁国故城是中国周代鲁国都城遗址。在山东省曲阜市区和东、北面
㈢ 曲阜鲁国故城考古遗址公园什么时候键成
鲁国故城于1961年3月4日被国务院公布为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0年10月9日经国家文物局公布为“国家考古遗址公园”23个立项名单之一。“曲阜片区”大遗址保护由国家文物局列入《国家文物博物馆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中的“六片四线一圈”中的一片,鲁国故城考古遗址公园由此成为“曲阜片区”的核心和关键点。
《鲁国故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规划》确定了“一轴三环五重点”的基本建设思路:“一轴”是指鲁国故城的中轴线,根据记载和考古勘探研究,从周公庙宫殿区往南延伸,最南端延长到舞雩台(鲁国的祭天场所),是鲁国故城的中轴线。中轴线是保护和展示的重点,中轴线上的周公庙宫殿建筑群基址区域是重中之重。“三环”,是指城垣、城壕和沿途参观道路。“五重点”是指周公庙宫殿建筑群基址、望父台墓葬区、舞雩台、洙河泉池、立新联中冶铁遗址。
2012年5月21日,文化部副部长、国家文物局局长励小捷,原省委副书记、省长姜大明为鲁国故城考古遗址公园建设启动揭幕。鲁国故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规划周期20年,总投资预计100亿元。“十二五”期间初见规模。
也就是说,全体建成预计是2032年,但是会根据具体境况有所波动。同时建设进度不影响古迹的开放。
㈣ 鲁兰城遗址有什么故事
据说在春秋战国时期,鲁国国王鲁国公为防御外来侵略,在鲁国南面设立城池进行防卫(现在鲁是山东省的简称)。鲁国公派自己的女儿,姓鲁,名灡,进行防守,故该城就叫鲁灡城。鲁灡城又称鲁南城(因为在鲁国的南端)。又称母城,是鲁国公女儿鲁娘娘驻守的城;鲁娘娘有两个儿子分别驻守在现在白塔埠镇的城后城和横沟乡的罗庄城;三个城堡遥相呼应。有一天鲁娘娘为了试探两个儿子是否听从自己的命令,在城头上点起了狼烟(据说是用狼粪晒干焚烧产生的烟雾,古人往往以次发出战争求救信号)。两个儿子见到母城狼烟四起,立即带兵赶到母城,见到没有战事,问母亲是怎么回事,母亲说是试探一下,看你们听不听命令。两个儿子一笑了之,各回自己的城池。三天以后,敌人果真来攻打母城,鲁娘娘再烧狼烟,发出战事求救信号。两个儿子发现狼烟,均认为是母亲试探自己,都没有出兵。鲁兰城池失守,地塌土平。鲁兰城的三个城池均成为三座泥土堆至今,而城后城、罗庄城完好无损。
㈤ 在鲁国故城山东曲阜发现了哪些青铜器
山东曲阜是鲁国故城,春秋墓葬中发现有大量青铜器,如北关村曾发现簋6件、豆1件以及车軎、铃等铜器。
后来在曲阜鲁国故城遗址墓葬中又发现一批青铜器,器物主要有鼎、甗、簋、簠、壶、盘、匜、盆以及戈、车軎等兵器和车马器,器形多为当时中原地区流行式样,纹饰也是以窃曲纹、重环纹、环带纹、垂鳞纹等为主的春秋时期常见纹饰。
有些铜器还铸有铭文,其中发现的铜器的铭文多是鲁司徒仲齐为其父伯走父做器或自做用器,铜器的器主则为鲁伯等人。
㈥ 曲阜鲁国故城遗址公园在哪里
应该是曲阜的达泉东路那吧
㈦ 鲁国古城遗址是不是靠着齐鲁理工学院
没有,姐在这里住了两年都没看到
㈧ 略述鲁国故城的规划建筑特点
西周初年,天下初定,但是对于周王朝来说,他们的统治根基并不稳定。
被推翻的殷商王朝的残余势力,以及东部地区的东夷集团成为了周王室最大的威胁,这让周武王颇不放心。为了直接掌控殷商王朝残存势力余部所在地域,武王将其分为三个部分,其中一部分由武王四弟周公旦掌管,国号为鲁,意为“鱼儿摆尾,扫荡东夷”。只是由于周公旦需要在周王朝内部辅佐周王,因此鲁国由其长子伯禽接任。
武王的预料果然不错,在其去世后不久,位于山东大地的东夷集团便与殷王朝残部和周朝的部分贵族联手,制造了一场三监之乱。好在周公旦迅速平息了这场叛乱,才确立了周王朝的统治地位。
也是在这个时候开始,周王朝的统治者们,开始尝试用周礼来平定天下,教化其他各族。
因此,在伯禽前往鲁地上任之前,周公给了他一个建议,那就是利用周礼来教化当地的百姓,而伯禽到鲁国后,也时刻牢记父亲告诫,他教导国人不仅从言行举止和内在修养上必遵礼仪规范,依周礼而行,甚至连都城建造都严格按周礼而建。总之,让国人无论何时何地都要生活在周礼之下,这样才能做到从本质上“收买人心”。
当然,在到达鲁国之后,伯禽所做的第一件事儿,就是修建高大的城墙,用以防备善于使用弓箭的东夷人的袭击。因此,伯禽在设计鲁国故城时,将其设计为“回”字型,城墙周长11771米,大“口”为国,为老百姓聚居区域,小“口”为城,为国君居住。伯禽将自己居住的宫殿区即建于国内中心位置,成四方形,国人只能围绕着中心城生活。城内有十条交通干道,东西向、南北向各五条。同时一条宽17米、南北向的中轴线从中心城正中穿越南东门而出,与城外鲁雩坛(即为天坛)遥相呼应,中轴线两旁不得有国人越雷池一步,谨守周礼。尔后每年,伯禽就会带领国人和附近姬姓诸侯宗亲在雩坛上祭天朝礼。
随后,伯禽在位的46年间,他一直念念不忘父亲周公的教导,而在他的苦心经营下,鲁国终于成为统领东方大地的礼仪之邦,儒家文化的发源地。而这种伯禽经过苦心设计的城市布局竟一直延用到明清时期的北京城规划布局中。
礼仪之邦 贫民窟与富人区
毫无疑问,鲁国的逐渐强盛也让其赢得了礼仪之邦的美誉。只是即使是这样的礼仪之邦,也仍无法避免贫富两极分化,使得其城内出现了“贫民窟”、“高档住宅区”和“高新区”等颇有些现代化味道的聚居区域。
鲁国的国际社会地位的提高,以及其不断宣传周礼的教化作用,果然吸引来了不少其他诸侯国的子民,这些拖家带口或者是独自一人来到鲁国的“移民”,或许曾抱着一个个美丽的致富梦想,以为在“礼仪之邦”可以凭着自己的双手创造财富,赢得社会地位,但是遗憾的是,大部分的“移民”最终因为种族问题而被鲁国当地人所排斥。因此他们只能集中生活在故城西部的土地上,从事着农业、手工业等这些为统治者服务的行业。民族成分让他们成为了社会的底层,一家几口人挤在一间小小的房子里,有上顿没下顿,随时面临着明天可能风餐露宿的危机,更没有任何的生活质量可言。然而最可悲的还是他们的居住环境,因为没有社会地位,他们不能享受贵族墓地的待遇,在他们死后只能依旧葬在自家门前。因此,也形成了西城贫民窟家家门前就是墓地这样“毛骨悚然”的独特风景。
而在与西城贫民窟比邻而居的北城,则是周人移民后代生活的地方。 他们大多是在朝为官的贵族富人,享受着高级别的社会待遇,不用从事生产,生活质量优渥,四周环境优雅,治安也很好,不会发生鸡鸣狗盗的事情。
他们还有令人羡慕的超大空间的高级住宅,而且如果感到环境稍有拥挤时,他们还可以迁往东城的高新区重新建造面积更大、环境更为幽美的新生活住宅区。他们还有自己专属的墓地区,就建在西城靠近宫城的地方,规格档次都非常高级而且死后都要紧挨着王室,令他们无比自得。
神秘的南东门之谜
但是,无论西城贫民窟的住房等生活条件如何艰苦,北、东城富人区的生活如何奢靡,他们却都会遵循着一条绝不会在南城居住的“行规”。
“鲁国故城布局之谜,南东门是关键。现在考古遗址公园为鲁国故城的发掘提供了契机,我们正在发掘南东门,不久后就可以还原当时的面貌。”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研究员、著名考古学家张学海说道,“其实,从鲁国故城的构造就能看出鲁国故城的重要性,但是有很多人不了解鲁国故城的意义。我们要知道没有鲁国故城,何论三孔、三孟?鲁国故城是儒家文化的基础、根基,但是除了一些残损城墙,文物都被保护在地下,没有人知道。所以,现在通过考古遗址公园这种手段把遗址文物发掘出来,让人们知道原来这个地方是有文化根基的。”
其实早在1961年,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确定,鲁国故城名列其中。“当时遗址文物保护提出一个概念,即要有保护范围、标志说明、科学档案、专人管理这四个标准。按照四有概念,我们开始在山东施行保护方案。”张学海告诉记者。
为确定鲁国故城遗址保护范围,1977年,张学海带领十几名考古队员历时两年,对鲁国故城进行专门的考古钻探、试掘。终于,在这次试掘中鲁国故城历史原貌开始层层揭开。
鲁国故城,位于现曲阜市内,10.5平方公里。西周初年,周成王封周公旦之子伯禽于鲁,都曲阜。鲁顷公二十四年(即公元前249年)为楚灭,共传世三十四位国君,国祚近900年。
“但是我们以前的理念是划定一个文物遗址保护范围,再派专人管理,那么在这个范围内是限制作业的。” 张学海表示。因此当一个接近香港总面积的鲁国故城遗址保护范围被圈定后,从此这个“保护区”就被插上了禁止的牌子,而这对于一个寸土寸金的城市发展来说是极为不利的。看着一块光秃秃的“地王”裸露在城市中,却只有考古人员知道它下面有一堆的宝贝。
“现在保护政策转变了,不再将文物埋在地下,而是将文物发掘出来,使地下文物遗址与地面建筑结合起来,考古遗址公园就是大遗址保护的新产物。但是考古遗址公园也并不是考古人员发掘出两三个点就可以完成的,考古遗址公园不等于纯粹的城市考古,它是将科研、教育、旅游休闲结合在一起的,它是一个整体的规划,鲁国故城共有48处重点保护范围,五年也只是一个阶段。”至少十年是张学海给考古遗址公园的期限。
㈨ 山东的著名建筑古迹
山东的文明史可以上溯到5000多年前,是东方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在山东发现了中国最早的文字-“大汶口陶文”和丁公村“龙山陶书”,发掘出了中国最早的城邦-“城子崖龙山古城”,拥有中国最古老的长城-齐长城.这里还是陶瓷和丝绸的发源地之一.
山东历史上出现过一大批至今仍对中华文化产生重要影响的历史名人.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孔子创立的儒家学说,成为中国文化的支柱,在世界上产生重大影响.古代著名军事家孙武的《孙子兵法》,仍然是中外军界和商界推崇的经典.中国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21年),著名的鲁国和齐国都在今天的山东境内,山东因而简称“鲁”或“齐鲁”.
山东素有“孔孟之乡、礼仪之邦”.山东人具有勤劳、朴实、重情义、守信用的传统美德,向以不怕困难、不甘落后、吃苦耐劳、勤俭努力而为世人称道.
山东省历史悠久,山川秀丽,具有丰富的旅游资源,被誉为“五岳之尊”的泰山和孔子故乡曲阜的孔庙、孔府、孔林,先后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自然文化遗产.
山东旅游把美丽的自然景观、丰富的历史文化和鲜明的地方特色融为一体,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目前,全省共有旅游景点500多处.基本形成了自己济南、泰安、曲阜延伸到邹城的“山水圣人”旅游区;以青岛、烟台、威海为一体的海滨风光旅游区;以潍坊市区为中心,以风筝、杨家埠木版年画、民俗风情为主体的民俗旅游区;以淄博齐国故城、殉马坑、蒲松龄故居为主体的齐文化旅游区;以黄河入海奇观和原始自然风貌为主体的东营黄河口旅游区;以水浒故事为主线;以梁山、阳古为重点的“水浒”旅游线.
近年来,山东旅游接待能力明显增强,接待服务体系日趋完善.全省现有星级宾馆142家,旅行社215家.2000年接待海外游客72.3万多人次,国内游客7006.9万人次.
山东省会济南,因泉水多,有泉城之称.山东的旅游资源非常丰富,有蓬莱仙阁、东岳泰山、孔子家乡曲阜.
历史文化名城
济南战国时为历下城,自晋以来历为州、府、郡治所.市区有风景优美的大明湖和趵突泉、黑虎泉、珍珠泉、五龙潭四大泉群,泉水串流于小巷、民居之间,构成独特的泉城风貌.文物古迹有城子崖龙山文化遗址,孝堂山汉代郭氏石祠,隋代四门塔,唐代龙虎塔、九顶塔、灵岩寺,宋代塑像、千佛山、黄石崖等名胜古迹.
青岛位于山东省东南部.明代中叶为防止倭寇侵袭,设浮山防御千户所.鸦片战争后,设总镇衙门.1897年后,曾被德、日、美列强先后占领.现存原提督公署、官邸和原警察署等大量欧式、日式建筑.
曲阜位于山东省中部偏南.春秋战国时为鲁国都城,秦置鲁县,隋改曲阜.有孔子故里,孔府、孔庙、孔林和鲁国故城遗址.
聊城位于山东省西部.古为齐国城邑.宋熙宁年间建土城,明清为东昌府治.城中央的光岳楼和城内的山陕会馆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有北宋时建的13级铁塔,还有运河小码头、傅氏祠堂、范筑先纪念馆等文物古迹.
临淄位于山东省中部.公元前11世纪,姜太公于齐地建立齐国,都治营丘.后更名为临淄.西周、春秋、战国时,为齐国都城,西晋以后,为州、郡、县治.齐国故城、田齐王陵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还有临淄墓群、桐林田旺遗址等古遗址、古墓葬.
邹城位于山东省南部.是孟子故乡.秦代始置驺县,北齐天保年间迁今址,唐代改“驺”为“邹”.孟庙及孟府和铁山、岗山摩崖石刻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有古建筑重兴塔、传统街道亚圣庙街和野店遗址、邾国故城、孟子林、葛山摩崖石刻等文物古迹.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德州市,苏禄王墓,明
肥城县,孝堂山郭氏墓石祠,东汉
济南市历城区,千佛崖造像(包括龙虎塔、九顶塔)
济宁市,崇觉寺铁塔,北宋
济宁市,嘉祥武氏墓群石刻,东汉
历城县,四门塔,东魏
聊城市,光岳楼,明
聊城市,聊城山陕会馆,清
栖霞县,牟氏庄园,清至民国
青州市,驼山石窟,北周至唐
曲阜,孔林,东周
曲阜,曲阜孔庙及孔府,金至清
曲阜,曲阜鲁国故城,周至汉
泰安市,岱庙,宋至清
泰安市,冯玉祥墓,1953年
滕县,薛城遗址,东周
威海市,刘公岛甲午战争纪念地,1888-1895年
潍坊市,十笏园,明至清
掖县、平度县,云峰山、天柱山摩崖石刻,北魏
益都县,临淄齐国故城,周
章丘县,城子崖遗址,新石器时代
淄博市,田齐王陵,战国
邹县,孟庙及孟府,明至清
㈩ 古代鲁国国都在现在哪座城市
鲁国故城是我国西周至战国时期鲁国的国都。南北宽2.5公里,东西长3.5公里,周回围城垣11.75公里,总答面积约1.5万亩。现在的曲阜城位于鲁故城内的西南角,约占鲁故城的七分之一。
鲁国故城是西周时期一个著名的古城,是我国东部地区的一大城镇。鲁国故城始建于西周时期(公元前11世纪后半叶),自周公之子伯禽代父就封于鲁开始,中间经过了33代,至楚灭鲁止,共八百多载。
鲁国故城是目前我国发掘的第一座西周城遗址。据古书记载,鲁城四面有城门十二个,现已探出十一个,城门之间各有干道相通。中部的宫殿区东西绵延约1公里。城东西北三面分布着炼铜、冶铁、制陶、制骨等手工作坊和居民区。城内还有墓葬区等。 鲁国故城遗址保存较为完整,城内地下保存的大量的文物古迹,对研究我国历史、文化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珍贵历史资料。
1961年,鲁国故城被公布为中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战国时鲁国的国都是哪?
在现在山东曲阜 在现在山东曲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