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去福泉山遗址
❶ 以下哪一项不属于今日上海境内的三处史前文明遗址
以下哪一项不属于今日上海境内的三处史前文明遗址
A. 良渚遗址 B. 福泉山遗址 C. 查山遗
【A】
查山(查山位于上海市金山区朱泾镇东南21公里,金卫镇北部。)遗址:在松金公路东侧查山脚下。1977年,当地基建施工时发现。遗物分布在查山东南山坡上和东山坡下面的耕地上。查山东南山坡上,第一层出土为西周和商代遗物,第二层为马家浜文化堆积物层。在坡下耕地上,第一层出土有唐、宋陶瓷片,第二层出土有南北朝至唐、宋时期的遗物,第三层出土的为春秋战国时代遗物和早期印纹陶文化马桥类型(商代)遗存。共出土各时期文物20件。
福泉山遗址:福泉山遗址位于上海市青浦区重固镇西侧,经多次挖掘,清理了宋、唐、汉、战国、良渚文化、崧泽文化墓葬共154座和良渚文化祭坛和崧泽文化居址等重要遗迹多处,其中以良渚文化高台墓地的发现最为重要。
良渚文化遗址:良渚文化遗址位于杭州城北18公里处余杭区良渚镇。1936年发现的良渚遗址,实际上是余杭县的良渚、瓶窑、安溪三镇之间许多遗址的总称。是新石器时代晚期人类聚居的地方。年代为公元前3300年至公元前2000年,是长江下游良渚文化的代表性遗址。遗址总面积约34平方公里。
良渚文化遗址不属于今日上海境内的三处史前文明遗址
希望能帮到你。
❷ 重固镇的文化遗址
福泉山遗址
福泉山遗址因为遗址内的“福泉山”而命名。福泉山又名薛道山、覆船山,呈不规则的长方形,东西长约94米、南北宽84米、高7.5米。20世纪80年代,通过大规模的考古发掘,证明福泉山主体是人工堆筑而成的高台墓地,共出土玉器、石器、陶器等各类文物达2800余件。福泉山完整保留了距今6000以来各个时期的文化遗存,有新石器时代的马家浜文化、崧泽文化、良渚文化与战国、汉代等时期遗址。2010年福泉山遗址被授牌,成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2013年被定为全国150处大遗址之一,也是上海市唯一一处国家级大遗址。它被誉为“东方的土建金字塔”、“古上海的历史年表”、“上海的发祥地”。
骆驼墩遗址
骆驼墩古文化遗址位于重固镇北约1.5公里处,土墩东西长35米,南北宽20米,高约2.5米。清光绪青浦县志上有相传,“宋理宗林如墓葬于此”的记载。遗址发现于1957年,1959年被列为青浦县文物保护单位。
金泾桥
金泾桥又名观月桥,座落于章埝村河东街南市,是一座拱形单拱石桥。光绪版青浦县志云:“章伯颜于金湄建观月堂,堂前有金泾桥。”可见宋代已有此桥,但几经整修,现除石拱保持原状外,桥面与桥栏,多次修补后,已呈紫、青、黄等多种石色。桥长20米,宽约2.5米,桥拱内圈仍保有多处石刻,但字迹模糊难辨。
法会庵
法会庵在重固镇北市,通波塘东岸,庙泾桥北堍。相传系青龙寺下院,原房廊十间,占地十余亩,尼众十人。清咸丰战乱时被毁。光绪十一年(1909年),里人朱丁氏建茅屋三楹复之,挽“了深”来茅庵住持,讲经传教,苦行佛事,博得善男信女崇敬,香火日盛。宣传元年(1909年)重固镇陆周氏等发起墓捐,遂将草庵改建为瓦房十间,增添佛象,遂重具规模。
❸ 上海著名古迹和遗址简介
鲁迅故居、蔡元培故居、黄炎培故居、宋教仁墓、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会址纪念馆等。
1、鲁迅故居
位于上海市山阴路上的大陆新村9号。这是一座砖木结构,红砖红瓦的三层楼房.在此期间,鲁迅写了许多战斗性杂文,并编辑《译文》杂志,翻译《死魂灵》等作品。
提倡木刻版画,还编辑整理瞿秋白遗著《海上述林》。1935年致电祝贺工农红军胜利到达陕北,1936年初积极参加文学界和文化界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工作等等事情。
2、蔡元培故居
华山路303弄16号三层住宅一幢是中国民主革命家、教育家蔡元培的故居,故居房屋已于1984年被列为上海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3、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会址纪念馆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会址纪念馆,简称中共一大会址,是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会址位于上海市兴业路76号,是一幢沿街砖木结构一底一楼旧式石库门住宅建筑,坐北朝南。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于1921年7月23日至7月30日在楼下客厅举行。
4、黄炎培故居
内史第(黄炎培故居),在上海浦东新区川沙新镇新川路218号。原为江苏省川沙厅城王前街“内史第”,清咸丰九年举人、内阁中书沈树镛的住宅。黄炎培故居在第三进内宅楼。
5、宋教仁墓
宋教仁墓是民主革命的先驱、中国民主宪政之父、中华民国与中国国民党主要缔造者宋教仁先生之墓,建于1924年6月。位于上海市闸北公园内。
❹ 杭州良渚文化博物馆的观后感
良渚文明被称为中华文明的黎明时代,其文明起源和发展的诸多之谜等待考古学家去破解。近日,在桐乡屠甸一个名叫姚家山的地方,一个高规格大墓被发现,遗址出土200多件文物也让考古人员惊叹不已。昨天,省文物考古所王宁远对外宣布,这是良渚一个高等级贵族的大墓,可能是良渚王国地方首领的坟墓,其规格仅次于余杭反山王陵大墓。 考问良渚有几个中心 上世纪三十年代,良渚文化被发现,上世纪八十年代,余杭反山大墓群的发掘同样石破天惊。反山大墓被认为是良渚文化最高等级的“王陵”。反山出土的数千件文物,再次证明了余杭良渚遗址已被认为是良渚文化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宗教中心,宛如“一国之都”。 统治中心被确认了,但良渚王国的次中心在哪里?据王宁远介绍,考古人员曾在江苏江阴高城墩遗址、上海福泉山遗址发现过一批良渚大墓,那些遗址已被确认为次中心。但良渚文化还有多少次中心,还有待考古人员进一步发掘和研究。 王宁远说,姚家山遗址可以说是一个次中心,填补了这一地区次中心的空白。从墓的大小和出土文物来看,墓主人应是浙北地区这一良渚文化次中心的首领。但其具体统治范围现在还不能确定。王宁远介绍,这个大墓长4.3米、宽2米。在墓中同时发现玉钺、三叉形器、玉琮。从以往的发掘看,这三者同时出土,代表了良渚贵族中的较高等级,表明墓主人是一个显赫的贵族。 首次出土玉耘田器 在姚家山遗址中,出土了包括玉耘田器、玉三叉形器、玉梳背、玉琮、玉镯、玉钺、玉柱形器、玉珠串等200多件文物,考古人员表示,通过研究,将破解多个良渚文化之谜。 一个小型的玉耘田器首次被发掘出来。此前,也有一个玉耘田器,被收藏在台北故宫博物馆,但一直未被考古证实,成了一个不解之谜。王宁远说,此次发现,可以证明那个玉耘田器是真的。王宁远说,在良渚时期,农业是社会生产的一个重要方面。玉耘田器,再加上发掘出的玉镰,都是礼器,不能从事实际生产。考古人员认为,这表明当时生产工具已礼制化,也表明墓主人已脱离了最直接的农业生产。姚家山遗址距今约4000多年,属良渚时期晚期。其规模和出土文物比不上反山,但仍十分难得。此次考古人员一共发掘了六个大墓,四个贵族大墓都朝南,而二个较低等级的墓面北,为何会这样安放,还有待研究。每个墓还有多个小型祭坑,墓和祭坑的关系如何,王宁远说以前从未研究过,这次希望能够得到答案。 据了解,余杭反山、瑶山因处于良渚遗址,已被严格保护起来,不再进行考古发掘。此次姚家山遗址的发现更显得珍贵。姚家山遗址考古发掘还未结束,相信会有更多惊喜等着我们。
❺ 求中国古代文化遗址总录及详细介绍
良渚文化 良渚文化是一支分布在太湖流域的古文化,距今5300~4000年。考古研究表明,在良渚文化时期,农业已率先进入犁耕时代;手工业趋于专业化,琢玉工业尤为发达;良渚文化时期墓葬中出土大量的琮、璧,说明墓主人生前大量占有他人的劳动,也正说明了私有制产生和阶级的分化,是国家形成的前奏,预示着东方文明曙光的升起。分布于余杭境内的“良渚遗址群”,是良渚文化的中心。良渚遗址群将成为实证中华5000年文明史的圣地。
良渚文化的象征——玉琮 中华民族尚玉之风源远流长,玉在中国古代一直是许多美好、珍贵、高尚事物的代称,美物、美名、美德、美人,都可用玉指称。玉为美石,也是一种矿物。从矿物学角度看,玉可分为硬玉(翡翠)和软玉(阳起石、透闪石)两类。
有的研究者认为琮是原始宗教中沟通天地的神器,璧很可能是财富的标志物。琮是良渚文化玉器中体积最大、制作及雕刻最精的玉器。1986年,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发掘了位于杭州市余杭县雉山村南侧的反山墓地,发现了距今5000年左右的良渚文化贵族墓葬11座,出土了一件最大的玉琮,高8.8厘米,孔径4.9厘米,外径17.6厘米,重6.5千克,是迄今发现的“玉琮之王”。玉琮嫩白略带浅黄色,矮方柱体,孔小壁厚,俯视如璧形。
红山文化 是由距今五、六千年前活动在燕山以北、大凌河与辽河上游流域的部落集团创造的农业文化。红山文化全面反映了我国北方地区新石器时代的文化特征和内涵。其后,在邻近地区发现有与赤峰红山遗址相似或相同的文化特征的诸遗址,统称为红山文化。迄今已发现并确定属于这个文化系统的遗址,遍布在辽宁西部地区的几近千处。
位于辽宁省凌源县境内的牛河梁红山文化遗址的发现,特别是其中的“女神庙”、祭坛、“积石冢”等充分展示了我国北方地区史前文化的最高成就。专家们由此对中华文明起源史、中华古国史进行了新的思考:把中华文明起源史的研究,从4000年前提早到5000年前;把中华古国史的研究,从黄河流域扩大到燕山以北的西辽河流域。
女神庙全长约22米,宽约2~9米,主体建筑长18.4米,系一半地穴式建筑遗存。庙为多室组成,主室为圆形,左右各有一圆形侧室。主室北部为一近方形室,南部似有三室相连,成一横长室,左右对称,主次分明,布局严谨而又有所变化。这种建筑格局,作为中国建筑的传统延续了几千年,已可追溯到此。
夏商周断代工程中有关夏代年代学的研究
“夏商周断代工程”是“九五”期间国家重点科技攻关计划项目。这一项目在1995年秋开始筹备,1996年5月16日正式启动。经过多学科的200位专家5年来的集体努力,目前已经达到计划预定的目标。2000年9月15日,在科技部组织召开的“夏商周断代工程项目验收会”上,断代工程顺利通过了由有关专家学者组成的验收组进行的验收。《夏商周断代工程1996~2000年阶段成果报告》简本和《夏商周年表》由世界图书出版公司正式出版。
❻ 以下哪一项不属于今日上海境内的三处史前文明遗址
以下哪一项不属于今日上海境内的三处史前文明遗址
【A】
A. 良渚遗址 B. 福泉山遗址 C. 查山遗
查山(查山位于上海市金山区朱泾镇东南21公里,金卫镇北部。)遗址:在松金公路东侧查山脚下。1977年,当地基建施工时发现。遗物分布在查山东南山坡上和东山坡下面的耕地上。查山东南山坡上,第一层出土为西周和商代遗物,第二层为马家浜文化堆积物层。在坡下耕地上,第一层出土有唐、宋陶瓷片,第二层出土有南北朝至唐、宋时期的遗物,第三层出土的为春秋战国时代遗物和早期印纹陶文化马桥类型(商代)遗存。共出土各时期文物20件。
福泉山遗址:福泉山遗址位于上海市青浦区重固镇西侧,经多次挖掘,清理了宋、唐、汉、战国、良渚文化、崧泽文化墓葬共154座和良渚文化祭坛和崧泽文化居址等重要遗迹多处,其中以良渚文化高台墓地的发现最为重要。
良渚文化遗址:良渚文化遗址位于杭州城北18公里处余杭区良渚镇。1936年发现的良渚遗址,实际上是余杭县的良渚、瓶窑、安溪三镇之间许多遗址的总称。是新石器时代晚期人类聚居的地方。年代为公元前3300年至公元前2000年,是长江下游良渚文化的代表性遗址。遗址总面积约34平方公里。
良渚文化遗址不属于今日上海境内的三处史前文明遗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