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文明遗址
Ⅰ 中国有史前文明遗迹吗
中国上古神话就可能是史前文明遗留。
《人是太空人的后代》 书中,作者:葛瑞姆·汉卡克引用大量的中国上古神话,和中国古籍内容来佐证自己对史前文明的推测。很值得一看。
科学家根据当今发掘和发现的各种不同史前人类文明遗迹提出多次史前文明猜想。认为人类的发展并非以往想象的那样,而是周期性的,不同时期地球存在不同的文明。
关于存在史前文明的猜想有许多,但未得到学界公认。然而,留给后代子孙仅是神话,以及灾难带给人类痛苦的教训。
Ⅱ 夏朝的文明遗址……
河南省偃师市二里头村位于伊、洛二水之间,距离洛阳市约公里,东西长约2.5公里,南北宽约1.5公里。是夏代都城遗址。1959年这里出土了大量石器、陶器、玉器等,其中小件铜器如刀、爵、铃等,是我国迄今所见最早的青铜器。第三期文化层中发现两处大型宫殿夯土台基。其中西边一处面积约10000平方米,在台基中北部有一座面阔8间、进深3间的宫殿基址,四周环以廊庑。在遗址东南部还发现大面积铸铜、制陶作坊遗址。该处现已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考古学家在中国最早的都城遗址——河南偃师二里头发现了始建于二里头文化晚期偏晚阶段的大型建筑基址,这使得夏商周断代工程结束后的考古界出现了新的兴奋点。殷墟曾震惊世界,二里头也将引领中国古代文明研究走向新的辉煌。
夏朝的建立者禹在建立政权以后,为便利于政治统治,将天下分为九州,洛阳就是当时的豫州。禹将都城定在阳城(今河南登封),与洛阳相距不过百里,所以洛阳也属于夏朝统治的中心。在夏朝的第三个帝王太康(启的儿子)统治时期将都城迁到了洛阳。关于这一点史书里记载,“太康居斟郡,羿亦居之,桀又居之。”斟寻阝,据历史学家考证,就在今洛阳市偃师的二里头村附近。
夏朝在太康继位以后,由于太康贪图享乐,不务朝政,整日只知游猎玩耍,导致东夷部的后异乘机反叛,并攻占了夏的都城斟寻阝,赶走了太康,一度夺取了夏王朝的统治权力。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太康失国”事件。太康失国以后,与弟弟仲康一起逃往东方,不久很快死去。仲康的儿子相依靠其它东方诸侯残存发展,处境困难,最后在相的儿子少康时才又恢复了夏王朝的统治,这在中国历史上又称“少康复国”。少康恢复夏王朝统治以后,夏朝才有了进一步的发展,活动区域以伊洛一带的河南地为中心,东通东海,西连西河,北及燕山,南逾长滩,所有夏、夷诸部的众多邦国均都臣服于夏的统治。
少康以后,夏朝几世均不在洛阳建都,至夏朝最后一个国王夏桀统治时期才又定都于斟寻阝。这一点(史记·吴起列传)是这样记载的:“夏桀之居,左河济,右泰华,伊阙在其南,羊肠在其北。”显然就是洛阳所处的位置。
总的来看,夏朝主要活动中心在洛阳,亦即史书记载的斟寻阝。然而几千年过去了,斟寻阝故城早已埋入地下,成为人们难以寻觅的历史遗迹,我们根据史书记载的地理方位,判断夏代的斟寻阝就在我们洛阳。由于长期以来缺乏考古资料的证明,不少人对此表示怀疑,直到1959年中国社会科学院专家徐旭率队来豫西作夏墟调查时,在洛阳市偃师县城区西南9公里处的二里头村南高地上发现了沉睡几千年的夏都斟寻阝,这一点才成为不争的事实。研究表明,洛阳在夏代太康、孔甲、帝皋、夏桀四个帝王统治时期曾是都城,为夏代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的中心。
二里头遗址包括偃师二里头,圪挡头和四角楼三个自然村,总面积400万平方米,堆积着四期文化层。经考古发现,二里头文化遗址规模宏大,设施完备,内容丰富。宫殿、陵寝、房屋、道路、水井多有发现,并且还发现了当时的铸铜遗址,发现了原始的青铜工具,其中有武器和酒器,说明我国青铜文化的历史在夏代已经相当成熟,同时也说明洛阳是我国最早进入青铜时代的地区。二里头晚期的文化层还出土了大量的玉制品,有琮、圭、璋等礼器,陶制品则更多,有陶塑的龟、猪、羊头以及陶器上刻划的一头二身龙蛇纹、龟纹和人物形象。这些考古发现反映了夏代文化艺术的发展,同时也反映了古代洛阳人民的聪明智慧。
另外,考古工作者从二里头遗址的灰坑中发现了许多埋葬的奴隶,其形状各异,有仰身,有俯身,有的被捆缚,有的身首异处。他们或因苦役而累死,或因奴隶主的酷刑而丧生,或因当时奴隶制时代的人祭、人牲制度而被活埋殉葬,反映了当时奴隶主统治的惨忍。夏代奴隶主暴虐无道的统治,不可避免地遭到了广大奴隶的拼命反抗,他们愤怒地诅咒夏朝的奴隶主统治,甘愿与其同归于尽。在当时阶级矛盾十分尖锐的情况下,东部的商族兴起,在其首领商汤的领导下推翻了夏朝最后一个国王夏桀的统治,夏朝经历了四百七十余年历史以后终于灭亡。
1959年夏,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开始了对“夏墟”的考古调查,偃师二里头从此进入学者的视线,中国考古学界由此开始有目的、有计划地探索夏文化。
此后,中国夏商周三代考古工作者对二里头遗址进行了持续不断的发掘,发现了大型宫殿基址、大型青铜冶铸作坊、制陶、制骨遗址,与宗教祭祀有关的建筑以及400余座墓葬,出土了成组的青铜礼器和玉器,证明了二里头是中国最早的都城遗址。
Ⅲ 中国最早的古人类遗址是哪里
中国最早的古人类遗址是位于云南元谋县大那乌村北约500米的山腰处的元谋人遗址,此内外,通过容对元谋人遗址的探索和研究,有力地证明了云南高原是人类早期活动的重要地区之一,并且它还是迄今为止所发现的中国人最早的老祖先的遗址。
(3)原始文明遗址扩展阅读:
元谋人遗址发现的价值:
元谋人遗址的发现,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和科研价值,中国及一些国家已将此发现写进了教科书。1982年2月,国务院公布元谋人遗址为第二批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元谋人”的发现,将中国人类历史向前推进了100多万年,表明地处长江流域的云南是人类起源与发展的关键地区和核心地区,有力地挑战了人类起源于非洲中心这一学说,为人类起源与发展多元中心论提供了强有力的科学支持。
Ⅳ <中国古代史>中国原始农耕文化遗址有哪些原始农耕文化的特征又有哪些
西安半坡遗址
西安蓝田人遗址
四川资阳人遗址
沈阳新乐遗址
河姆渡遗址
龙山文化遗址
红山文化遗址
山东大汶口文化遗址
中国原始社会遗址代表文物大全
夏家店遗址
(下层为公元前2000年~公元前1500年,上层为公元前1000年~公元前300年)
中国北方青铜时代遗址,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
发掘年代:1960年
夏家店下层文化和夏家店上层文化命名地,为探寻中国北方青铜文明提供了重要资料。
夏家店上层文化陶鬲:炊器(右上,高37厘米)
夏家店上层文化青铜短剑:兵器(中,长33.6厘米)
夏家店上层文化陶鼎:炊器(左下,高13.7厘米)
2006-7-22 14:19 candy
东下冯遗址
(公元前19OO年~公元前1500年)
夏商时期遗址,位于山西省夏县。
发掘年代:1974年
为了解晋南地区二里头文化的内涵以及探索夏文化都有积极的意义。
石磐:乐器(上,长68厘米)
青铜爵:酒器(下,高12厘米)
2006-7-22 14:19 candy
二里头遗址
(公元前1900年~公元前1500年)
夏代晚期城址,位于河南省偃师市。
发掘年代:1959年至今
二里头文化命名地,并初步被确认为夏代晚期都城。
镶嵌绿松石兽面纹青铜牌饰:装饰品(左上,高14.4厘米)
鸭形陶壶:水器或酒器(左下,高10厘米)
青铜爵:酒器(右下,高22.5厘米)
2006-7-22 14:19 candy
圆山遗址
(公元前2400年~公元前1100年)
新石器时代贝丘遗址, 位于台湾省台北市。
发掘年代:1953年
为了解台湾史前文化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人兽形玉玦:装饰品(上)
右肩石斧:工具(中)
陶罐及残口沿:盛器(下,最大者高14厘米)
2006-7-22 14:20 candy
东湾仔北遗址
(公元前3700年~公元前500年)
新石器时代至青铜时代早期遗址,位于香港马湾岛。
发掘年代:1997年
为了解香港地区的史前文化提供了重要资料。
陶器座:炊器(上,高18.2厘米)
长颈圈足陶壶:食器或水器(下,高26厘米)
2006-7-22 14:20 candy
石峡遗址
(公元前2900年~公元前2700年)
新石器时代遗址,位于广东省曲江县。
发掘年代:1973年。
为探索中国岭南地区原始社会的解体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玉玦:装饰品(上,直径6.3厘米)
玉玦:装饰品(中,直径8.8厘米)
玉琮:礼器(下,长14.1厘米)
2006-7-22 14:20 candy
卡若遗址
(公元前3000年~公元前2000年)
新石器时代遗址,
位于西藏自治区昌都县。
发掘年代:1978~1979年
卡若文化命名地,西藏高原新石器聚落遗址的首次发掘。
12号房址:(背景,长54O厘米)
双体兽形陶罐:食器或水器(中,长32厘米)
大理石和粘土岩制项饰:装饰品(背景右,长52厘米)
2006-7-22 14:21 candy
齐家坪遗址
(公元前2000年左右)
新石器时代遗址,位于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
发现年代:1924年
齐家文化命名地,揭开了黄河上游史前文化研究的序幕。
陶瓮:盛器(左上,高11.8厘米)
三角纹彩绘陶片:(右上,高4.7厘米)
器耳部陶片:(右中上,高4厘米)
器耳部陶片:(右中下,高4.8厘米)
三角纹彩陶双耳罐:食器(下,高10.2厘米)
2006-7-22 14:21 candy
王城岗遗址
(公元前2469年~公元前1543年)
新石器时代城址,位于河南省登封县。
发掘年代:1975年
对研究中国龙山时代的城和社会历史具有重要意义。
陶鬶形器:水器或酒器(上,高16厘米)
陶杯:水器或酒器(左下,高8厘米)
陶豆:食器(右下,高12.6厘米)
2006-7-22 14:21 candy
陶寺遗址
(公元前2500年~公元前1900年)
新石器时代遗址,
位于山西省襄汾县。
发掘年代:1975年至今
对探索中国古代文明的起源和尧舜时代的社会历史有重要意义。
彩绘龙纹陶盘:水器(上,口径37厘米,高8.8厘米)
陶异形器:具体用途不明(下,高83.6厘米)
玉琮:礼器(背景,边长7厘米)
2006-7-22 14:21 candy
石家河遗址群
(公元前3000年~公元前2000年)
新石器时代遗址群,位于湖北省天门市。
发掘年代:1954年至今
为探索长江中游文明的起源找到了重要的突破口。
彩陶高足壶:食器(上,高16.1厘米)
玉人头像:礼器或装饰品(下,高3.7厘米)
2006-7-22 14:22 candy
良渚文化遗址群
(公元前3300年~公元前2000年)
新石器时代遗址群,位于浙江省余杭县。
发掘年代:1936年至今
对研究长江下游地区的文明起源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玉琮,礼器(上,高4.5厘米)
玉琮:礼器(下,高10厘米)
2006-7-22 14:22 candy
城子崖遗址
(公元前2500年~公元前2100年)
新石器时代城址,位于山东省章丘市。
发掘年代:1931年
龙山文化命名地,是中国史前城址的首次发现
白陶鬶:酒器或水器(上)
黑陶罍:食器或礼器(下)
2006-7-22 14:22 candy
牛河梁遗址
(公元前3770年~公元前292O年)
红山文化祭祀遗址,位于辽宁省凌源、建平两县交界处。
发掘年代:1983年至今
揭示了红山文化的祭祀生活。
玉猪龙;礼器(右上,高14厘米)
彩色女神头像:(下,高22.5厘米)
2006-7-22 14:23 candy
柳湾墓地
(公元前2500年~公元前1100年)
新石器时代至青铜时代氏族墓地,位于青海省乐都县。
发掘年代:1974年~1979年
揭示了当地居民的墓葬形态,对研究甘青地区各原始文化的内涵、序列及其相关问题提供了有价值的实物资料。
彩陶带嘴陶壶:水器(上,高25厘米)
彩陶人像陶壶:水器(下,高34厘米)
2006-7-22 14:23 candy
马家窑遗址
(公元前3100年~公元前2700年)
新石器时代遗址,位于甘肃省临洮县。
发掘年代:1924年
马家窑文化命名地,是黄河上游甘青地区新石器时代文化的首次发现。
彩陶尖底瓶:水器(上,高26厘米)
彩陶豆:食器(下,高16.4厘米)
2006-7-22 14:23 candy
崧泽遗址
(公元前4000年~公元前3000年)
新石器时代遗址,位于上海市青浦县。
发掘年代:196O年
崧泽文化命名地,为研究太湖地区原始文化和上海史前史提供了重要资料。
猪首形陶匜:水器(中右,高6.7厘米)
黑陶壶:水器或酒器(中左,高19.5厘米)
鱼鸟形玉璜:装饰品(上、下,长6.6厘米)
2006-7-22 14:24 candy
屈家岭遗址
(公元前3000年~公元前2600年)
新石器时代遗址,位于湖北省京山县。
发掘年代:1954年~1989年
屈家岭文化命名地,对认识长江中游地区和江汉平原的史前文化有重要意义。
带盖陶甑:蒸煮器(左上,通高35厘米)
镂孔喇叭形圈足陶豆:食器(右下,高17厘米)
陶纺轮:纺织工具(背景,最小者直径3.5厘米)
2006-7-22 14:24 candy
城头山遗址
(公元前4000年~公元前2800年)
新石器时代城址,
位于湖南省澧县。
发掘年代:1991年
为深索长江流域新石器时代聚落遗址形态提供了丰富的资料。
黑陶壶:酒器或水器(上,高15.5厘米)
彩陶杯:酒器或水器(下,口径10厘米)
2006-7-22 14:24 candy
大溪遗址
(公元前4400年~公元前3300年)
新石器时代遗址,位于重庆市巫山县。
发掘年代;1925年至今
大溪文化命名地,首次发现了长江中游地区新石器时代文化。
彩陶碗:食器(上中,高6.6厘米)
单耳彩陶杯:水器(左下,高6厘米,右下,高8.5厘米)
参考资料:中国原始社会遗址代表文物大全
Ⅳ 中国原始社会著名的原人遗址和代表文化有哪些
猿人遗址:重庆巫山、云南元谋、陕西蓝田、北京周口店、安徽和县、湖北阳县、南京汤山等
中国原始社会代表文化:浙江余姚河姆渡、陕西西安半坡、山东泰安大汶口、河南渑池仰韶、四川三星堆等
Ⅵ 长江流域分布着哪些原始文化遗址
长江干流和支流流经我国广大地区,横跨我国西部、中部和东部共计19个省、市版、自治区。长江权流域雨量丰富,气候温暖湿润,农作物生长期长,非常适合人类生存。因此,它是中华文化的重要发源地。长江流域分布着很多新石器时期的原始文化遗址,它们在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史中占据着不可忽视的地位。比如彭头山文化、大溪文化、河姆渡文化、良渚文化、屈家岭文化、宝墩文化、营盘山文化等。
Ⅶ 长江流域有哪些原始文化遗址
长江流域分布着很多新石器时期的原始文化遗址,它们在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史中占据着不可忽视的地位。比如彭头山文化、大溪文化、河姆渡文化、良渚文化、屈家岭文化、宝墩文化、营盘山文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