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大都城墙遗址
⑴ 元大都城墙遗址的文物保护
1957年被公布为市级文物古迹保护单位。
1989年9月北京市朝阳区政府于健安东路西端北侧立有《元大都城垣遗址》碑一座,碑高2.5米,宽4米,厚1米。碑面东向刻有600余字的《大都赋》;碑面西向刻有《元大都城垣遗址》碑铭,碑文简要介绍了元大都城墙七百余年沧桑变迁。
位于北土城东路南侧的城垣遗址已辟为公园,名“旭芳园”。园内植树六千余株,铺设花纹甬道,建有以种植各种海棠为主的园林景点,取名“海棠花溪”。
2006年5月25日,被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⑵ 现在的北京还有金都和元大都的遗址吗
金中都城是以现在广安门为中心周长37里的正方形城池,现在广安门东侧立有一个金中都遗址的青铜标志。
现在的丰台区三路居凤凰嘴村为城西南墙角,墙体残高3米,绵亘约百余米,墙南面的水渠应为金代护城河遗迹。此为金中都遗址较大的一处。
元朝时的元大都遗址只能看到土城墙了,现在在学院路能看到元大都的西城墙,元大都的北城墙在现在地铁10号线的沿线,从西土城到芍药居附近。西土城、北土城那里都有元朝的土城墙遗址,况且象健德门、安贞门、光熙门还都是元大都城门的名字。
故宫附近绝对没有金、元的皇城遗址,一个是金中都离故宫较远,金中都基本是在现在二环的外边,故宫始建于明永乐4年(1406年),1420年基本竣工,是明朝皇帝朱棣始建,那时的朱棣和明朝的大臣比较的迷信,想要镇住元朝的龙脉,所以基本上是把元大都都给拆了,故宫后边的景山也没有那么高,景山原是元朝皇宫的中心,朱棣为修建故宫而拆了元朝的皇城,和故宫的护城河挖掘的土所堆砌起来现在的景山。
明时期的皇宫和现在的故宫范围是一样的,清朝的多尔衮和顺治也想把明故宫拆了,但是那个时候国力不允许,并且他们也舍不得把这么庞大、威严的宫殿拆除从建,只能是在乾隆时期在景山上陆续建了万春亭等5坐亭子,以此来镇住明朝的龙脉。但是明清时期的皇城包括现在的景山公园,现在的地安门就是明清时期皇城的北门。
⑶ 元大都城墙遗址的建筑结构
肃清门和健德门的瓮城土墙,还部分残存于地面之上。从肃清门和光熙门基址的钻探情况表明:城门的地基夯筑的很坚固,城门建筑是被火所焚毁的;大量的木炭屑和烧土的堆积层证明,城门建筑可能仍为唐宋以来的“过梁式”木构门洞。城的四角都建有巨大的角楼。城外部等距离地建有加强防御的“马面”(凸出于城墙外部的墩台,宋代称为“马面”,明清则称为墩台。),其外再绕以又宽又深的护城河。城墙全部用夯土筑成,基部宽达24米。为了加固城墙,在夯土中使用了“永定柱”(竖柱)和“絍木”(横木)。城墙的收分很大,根据已发掘的城墙的收分推算,它的基宽、高和顶宽的比例为3:2:1。为加强防御,又在大都城的十一个城门建造了瓮城和吊桥。
⑷ 元大都遗址的简介
地理位置:元代都城遗址,位于北京市。年 代:公元1267年~公元1368年。发掘年代:1964年。简 介:大都城是元代的都城,包括今北京市旧城的内城及其以北部分,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都市。它始建于元至元四年(1267年),至元十三年(1276年)基本完工。大都城平面呈长方形,城墙全部夯筑而成,四面辟有城门11座,由外城、皇城和宫城组成。全城南北长7600米,东西长6700米,总面积约50多平方公里。皇城位于外城南部中央,宫城在皇城的偏东部,全城的规划设计,均以汉族统治者建都的思想为主导,遵循前朝后市,左祖右社的制度。城址内发现有城门、街道、水涵洞、下水道、居住遗址等遗迹,出土物以瓷器为主。意 义:元大都遗址的发现,为研究元代都城的布局、结构及风貌,提供了丰富的资料。
⑸ 元大都城墙遗址的遗址原貌
元大都始建于1267年(元世祖至元四年),建成于1276年(元至元十三年)。元大都平面呈长方形,大都城周长为28600米,东城墙长7590米,西城墙长7600米,北城墙长6730米,南城墙长6680米,面积约50余平方公里,设11座城门。东面的三座城门为光熙门(今和平里东,俗称“广西门”)、崇仁门(今东直门)、齐化门(今朝阳门);南面的三座城门为文明门(今东单南)、丽正门(今天安门南)、顺承门(今西单南);西面的三座城门为平则门(今阜成门)、和义门(今西直门)、肃清门(今学院南路西端,俗称“小西门”);北面两座城门为健德门(今德胜门小关)、安贞门(今安定门小关)。
⑹ 元大都的现存遗迹
元大都土城现存北段、西段城墙遗迹,以及护城河(小月河)。现被开辟为元大都遗址公园。肃清门瓮城土墙南半部遗迹也清晰可见。
⑺ 元大都城墙遗址的介绍
元大都城墙遗址(The relic of the urban walls of Da (in Yuan Dynasty))位于北京市海淀区和朝阳区,由若干段东西走向的元大都的外郭城墙遗址组成,属于元代古遗址。东起北京市土角楼西侧服装学院以东673米处,西至昌平路,全长6730米。元大都始建于1267年(元世祖至元四年),建成于1276年(元至元十三年)。因其全部用土夯筑而成,又名土城。现遗址为元大都北城墙,城墙历经700余年风雨侵蚀及人为破坏,至今区域内尚存的遗迹有大小豁口九处。土城遗迹高低不等,东段最高6~7米,西段最低2米;基宽不一,约20~26米。元大都城墙的建筑形式、建造方法和周密严谨的规划设计,成为研究元代建筑和元代城市营造工程以及北京城市发展史重要的实物数据。1957年被公布为北京市市级文物古迹保护单位。2006年5月25日,被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⑻ 元大都遗址公园在什么地方
北京,横跨海淀区、朝阳区,西起海淀区学院南路明光村附近,向北到黄亭子,内折向东经马甸容、祁家豁子。
元大都城垣遗址公园呈狭长带状,全长9公里,公园中“蓟门烟树”、“大都建典”、“古垣新韵”、“大都盛典”和“龙泽鱼跃”五大节点把朝阳段和海淀段连接起来,从西到东展示了元大都至今北京城市700多年的发展脉络。
(8)元大都城墙遗址扩展阅读:
主要景点:
1、双都巡幸
“双都巡幸”景区是公园的最西端,在建德门桥东侧。至元元年(公元1264年)忽必烈正式在燕京设立都城,并改名为“中 都”,至元九年(公元1272年)又将其地位提升称为“大都”。
当时在草原上有另一个政治中心为开平府,称为“上都”。这种两都 并立,是元代政治统治的特点之一。
2、蓟门烟树
指的西直门以北的元大都城墙遗址西段,这段城墙为夯土构建,元末明军攻陷大都后,将元大都北侧城墙南移5里,蓟门烟树所指一段城墙遂遭荒废,在夯土城墙的遗址上树木生长,遂称蓟门烟树。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元大都城垣遗址公园
⑼ 元大都城墙历史
元大都城墙遗址是元代大都城的外郭城墙遗址,主要以土夯筑,俗称土城。
城墙始建于元世祖忽必烈至元四年(1267年),到元顺帝至正十九年为加强防御,又在大都城的十一个城门建造了瓮城和吊桥。明朝建立后,在原来元代城墙的基础上,用砖包砌起来,并将元代的北城南移1千米,重新建筑明城墙。因此,元代的北城墙和西城墙的北段保存了下来。城墙全部用夯土筑成,为了加固城墙,在夯土中使用了“永定柱”(竖柱)和“纴柱”(横木)。元大都城墙的建筑形式、建造方法和周密严谨的规划设计,成为研究元代建筑和元代城市营造工程以及北京城市发展史重要的实物数据。
⑽ 请教北京的朋友 元大都城墙的问题
这位朋友您好,您看到的的确旧址北京元大都城墙的遗址。毕竟从营建元大都(1267年)到现在时间已经很久了,元城墙又是夯土造的,没有城砖,所以历经风吹雨打造成墙体剥落,加之先前人们保护文物的意识不高,都是元大都城墙没有完好保存的原因。现在保留的城墙是原来的西段和北段的一部分。遗迹堆土距城下地面2.7-7米不等,基宽20余米。
元大都土城遗址公园西起学院南路明光村,这里筑了个城台,作为起点的标志,同时防止水土流失。这应该算是比较高的部分。还有就是“蓟门烟树”碑的地方也还比较高。(蓟门烟树是燕京八景之一,可惜现仅存石碑。)
今遗址尚存约12公里,城墙外围还有护城河的遗迹,是规模最大、最能反映元大都城市规模、布局、方位的重要历史遗迹。国家为了保护它,修了元大都城墙遗址公园,植树木花卉、清理河道,改善环境。于是乎,成了您现在看到的样子。
希望我的回答对您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