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参观记或游记
⑴ 怎样写游记或参观记作文
学会写游记或参观记
学会写游记或参观记
随着生活的丰富多彩,我们常在老师的带领下,或节假日和爸爸妈妈一起,到某处去参观、游览,那里的景色,令人心旷神怡,那里的物品,令我们流连忘返,把这些内容记下来,就称为游记或参观记。如何写好游记或参观记呢?
(一)要定好游记或参观记的顺序。
游览一处名胜,参观一处地方,总不能想起什么就写什么,想到哪里就写到哪里,一定要有一个顺序,这样才能做到“言之有序”,常用的顺序有时间顺序:可以按时间的不同组织全文,使全文时间清晰、顺序清楚;也可以按地点的顺序:参观或游览了不同的地点,把每个地点的见闻和感受写清楚;还可以按参观或游览的顺序写,先参观游览的先写,后参观游览的后写,也能做到顺序清楚。
(二)要安排好文章的详略。
一篇游记或参观记,可能要记叙的不止一个地方,然而我们不能把所记叙的地方都详写,也不能都略写,那样,文章就缺少了起伏,就成了流水帐。这就要求有详有略,使文章有起有伏。如何确定详写的内容呢?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考虑,凡是符合以下之一的,或同时符合几点的,都可以做为详写内容。
1. 紧扣文章题目的内容应详写。题目是文章的眼睛,题目往往能提示文章的主要内容,凡是符合题目的内容,就要详写,这样才使文章的内容紧扣文题,不至于“下笔千言,离题万里”。例如,题目题《桂林山水》,那么桂林的山,漓江的水就必须详写,不然,内容和题目就不吻合了,至于其它的内容,都应略写,使文章详略得当。
2. 给你印象最深的地方要详写。
给你印象深就记得牢,在动笔时,所参观或游览的内容才能不时浮现在你面前,才能印象深,记得牢,写得详,不然,都是模模糊糊,怎能写详呢?
3. 最有特色的内容应详写。
写游记或参观记,就要写出所游览或参观之处的特色,这样,才能打动读者,因此,要紧紧抓住特点,进行详写,这样,特点才能突出,才能写出参观或游览之处的与众不同之处,才能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例如我们学过的课文《桂林山水》就紧紧抓住桂林山的“奇”、“秀”、“险”和漓江水的“静”、“清”、“绿”的特点,进行详细描写,使桂林的山水给人留下难忘的印象,而这些详写内容,正是别处的山水所不具备的,至于别处也常有的内容,作者就没有多费笔墨,这样就能特点突出。
4. 最能表现中心的内容要详写。
内容反映了中心,尤其是详写内容,它暗示了作者的写作意图,指示了文章的中心,因此,要详写,这样,才能使文章中心突出。例如《桂林山水》作者是为了赞美桂林山水的美丽,在天下属第一。因此,作者用大量的笔触,描绘出桂林山的秀美,漓江水的绚丽,使我们读后真地感受到“桂林山水甲天下”,“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很好地表达了文章的中心。
5. 别人了解少的内容可以详写。
不少同学,把别人烂熟于胸的内容,还不奈其烦地大写特写,其结果是费力不少,读起来索然无味,如同嚼蜡,只有抓住别人不了解或了解比较少的内容详写,读者才会有新鲜之感,才有吸引力。例如,老舍先生曾写过一篇《猫》,他并没有详写猫有胡子,猫爱吃鱼,猫的眼睛能根据光线的变化而改变,猫的脚上有肉垫,走起路来悄然无声……,因为,这些内容,大多数人早已知晓,作者紧紧抓住猫鲜为人知的特点——性格古怪做为详写内容,看后使我们长知识,又增加了对猫的了解,也更喜欢看。
(三)定下了详写内容,如何把详写的部分写详呢?同学们要注意以下几点:
1. 叙述得要清楚明白。
文章是写给别人看的,不是你看到的事别人全都看到,而要把你看到的清清楚楚介绍给读者,这就是叙述,一定要清楚、明白,让读者能看懂。
2. 描写得要详细、具体。
叙述只是告诉读者你看到了什么,只能给读者大概的印象,为了使印象清晰,让读者有身临其境之感就需要对所叙述的事物进行具体的描写,这样才能使事物给读者留下清晰的印象。例如鲁迅先生在《少年闰土》中叙述了农村夜晚有天空、圆月、海边、沙地和西瓜,使我们知道有什么,但到底什么样的,我们不清楚,紧接着,鲁迅先生对以上事物进行了描写,深蓝的天空,金黄的圆月,无边的沙地,碧绿的西瓜……,这样农村的广阔,美丽的夜景就出现在我们眼前。
3. 要适当地写出自己的所闻。
所闻能补充所见的不足,使所见更加丰富,生动,所闻可以指当时听见的,也可以是以前听说的或通过别的途径得到的知识,例如《少年闰土》中鲁迅先生写“剌猹”,在写“猹”时,写到“我不知道猹是怎么一回事,只知道它状如小狗而且很凶猛”就利用了所闻,把猹的样子和习性介绍出来。
4. 要及时写出自己的感受。
文章有感受才有感情,写文章就要表达自己的真情,这样,文章才能言之有情,才能拨动读者的心弦,例如《少年闰土》中鲁迅先生听闰土讲看瓜剌猹后,发出感叹,“啊,我从不知道西瓜有如此危险的经历,先前只知道它在水果店里出卖罢了……”表达出鲁迅先生对闰土知识丰富的赞美之情。
(四)要安排好文章的过渡。
游记或参观记不止记一个地方,那么这些地方怎么有机地衔接在一起呢?这就需要过渡。有了过渡,就能使内容之间衔接紧密,过渡自然,浑然一体,天衣无缝,过渡方法很多,常用的有以下几种:
1. 运用词语过渡。
有此顺序词是常用的过渡词,运用词语过渡,使文章顺序清楚,过渡自然。
2. 用承上启下的句子过渡。
在两个内容间,使用一个句子,使这个句子一半是承接总结上文的内容,一半是引起或介绍下文的内容。使两部分内容用这个句子有机地衔接在一起,这个句子我们称为过渡句。
3. 地点过渡。
这也是游记或参观记中常用的过渡方法。我们可以把从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的路线,地点弄清楚,然后组织成过渡句,例如,上面内容写了“划船”,下面准备写“游动物园”可写成“下了船,沿着石铺的小路,跨过一座石拱桥便来到动物园。”这样,就把两处内容很好地衔接起来了。
(五)要写出游览或参观的总感受,把文章推向高潮。
文章总应在高潮中结束,这样,才能使读者回味无穷,因此,在一篇游记或参观记即将结束后,也应写出这次游览给自己的印象或启迪,使文章在高潮中结束。
练笔:以“游×××”或“×××参观记”为题,写一篇游记或参观记,以落实以上讲的要求和技巧。
⑵ 仿照《七月的天山》的写法写一篇参观记或游记
校园美景 我们的校园非常美丽,而且独具一格.进入校门,南教学楼楼顶上的“尚美、立人”四个大字映入眼帘.穿过楼前空地,来到南教学楼大厅.一排排架子上摆放着精致的小制作和整齐的书籍.最吸引人的是一串风铃,这是用易拉罐和小玻璃药瓶做成的,它会随风发出悦耳的“叮叮”声.课间的时候,同学们三三两两地坐在架子下面,津津有味地看书,有时还交头接耳,相互讨论书中精彩的内容.再顺着楼梯向上走,可以看到墙壁上栩栩如生的画,还可以听到朗朗的读书声在教学楼内回响.透过教室的窗口,可以看到同学们伏在课桌上认真地写字.老师像辛勤的园丁照顾花草一样,在同学们之间穿梭查看.“叮零零”的铃声响起,教室的门打开了,同学们蜂拥而出,在走廊内排好队列,到操场上做操.宽敞的操场上空,五星红旗随风飘扬.随着广播体操的音乐,同学们整齐地做着动作,时而打拳,时而踢腿,时而砸拳,个个精神抖擞,好像天下无敌的武林高手.在这美丽的校园里,我们快乐地学习,快乐地玩耍,快乐地成长.
⑶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习作4(写一篇参观记或游记)400字啊,速度,好的再加分
这就是黄山,奇甲天下的黄山。我终于何以登上这让我盼望已久的黄山。无数的奇松怪石天然巧成,奇异飘渺的云海,清澈见底的温泉,并称黄山四绝。
黄山的奇松怪石很有名,松树本是很普通的植物,可黄山的松树就与众不同了。它只要一条石缝,一撮土就可以立于天地之间。它依山势和风向扎根在悬崖峭壁中,顽强的生存下来,漫山遍野到处郁郁葱葱,像给群山披上一身绿色的被子,天下闻名的松树有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它们个个千姿百态神韵飞扬。
不知不觉我已经到了妙笔生花和笔架峰的景点,我想如果我能拿起这支神笔,一定能写出天下妙笔生花美妙绝伦的文章。接着我们又到了仙人晒靴的景点,我想这只靴子一定是湿得太厉害了不信你看一看,它都在哪晾晒了几千年了。
我登上黄山的一座山顶看见远处的山中有雾气磅的云海,怎么难到我们到了海边了吗?噢这就是云海,云海千姿百态,形象万千,有时变成汹涌澎湃的海浪,有时像一群安静的小绵羊,山峰在云海之间若隐若现,云海这神奇的美容师,更让黄山披上了一种神秘的色彩,我身在其中,觉得自己仿佛在人间仙境一般,有一种腾云驾雾的感觉。
让我感到遗憾的是由于时间太匆忙我就没去成黄山四绝之一温泉。以后我一定要第二次登上黄山
⑷ 写一篇参观记或游记500字写秦兵马俑写的很好的一篇作文
暑假里,我和爸爸、妈妈到西安旅游,参观了被世人称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的秦兵马俑博物馆。那天上午,我和爸爸、妈妈坐上了开往西安的火车,到了西安站,我们坐车去了秦兵马俑博物馆。兵马俑博物馆位于西安市东郊的临潼区,距西安市大约20多公里。一路上,沿途秀丽的城市风光,郊外大片大片的石榴园,挂满青黄柿子的柿子园,从车窗前一掠而过,漂亮极了。美丽的风光引起了车上游客们的“啧啧”赞叹。
汽车开到了博物馆门前,来这里旅游人可真多啊!男的。女的。老的。少的。中国人。外国人,一群群。一队队,络绎不绝。一进大门,迎面一座巨大的拱形建筑物首先映入我的眼帘。我们先进了第一个俑坑,我问爸爸:“怎么这么多陶俑?”爸爸说:“这只是第一个俑坑,三个俑坑有近8000个佣人,现在出土的只有几百个。这些佣人中包括有将军俑、武士俑、文官俑、车马俑、军吏俑等等。他们身份不同,装束不同,神态也不同。我仔细观察,那些方阵队伍最前面的一定是将军俑,他们一个个头戴金盔,身披铠甲,手握宝剑,威风凛凛。后面那些没有盔甲的,一个个挺胸而前,目视前方,精神抖擞,一定是武士俑。跟随导游阿姨小红旗,我们又来到了战车俑坑,我彷佛一下子走进了2000多年前的古战场,战车滚滚、万马嘶鸣。健壮的马匹,拉着战车上秦国的勇士驰骋疆场的壮观场面。战马造型逼真;勇士们神态各异,或站、或蹲,摩权擦掌,强弩待发,壮观极了。最让我惊叹的是秦国军队的军事指挥部和后勤保障系统。各级指挥分列,布局合理,等级分明;后勤物资存储丰富,堆放整齐。无不显示出秦国军队的强大,国家的富裕。导游阿姨说:“这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最富裕的国家”。我想:这么宏伟壮观的巨型工程,在科学技术还不发达的封建社会,全靠民工勤劳的双手建造。这充分体现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才能和智慧,同时也反映了封建帝王的奢侈与浪费。
下午,我怀着恋恋不舍的心情离开了。我想:中华民族不愧是一个有着灿烂文化的伟大民族,中华民族一定会立足于世界民族林的!
⑸ 写一篇参观记或游记腾冲300字---400字。
科技馆参观记
国庆期间,爸爸带我来到了上海科技馆。科技馆里版有许多分区,有权儿童乐园、热带雨林区、地震展区等等。 我们先来到了热带雨林区。这里的环境很好,到处都是参天古树,还有瀑布。瀑布的水很清凉,我还用水洗脸呢!这里的每棵树都是从真的热带雨林移栽过来的。瀑布边有竹桥,走上去一晃一晃的,很刺激。
接着,我们到了动物世界。其实这里的动物都是机器的。我看到一条很大的蛇,嘴巴里舌头一伸一伸,身体一直在动,特别逼真。 地震很刺激。我们在桥上,地震开始了,都晃来晃去的,幸亏我抓住扶手,不然被震下去可不得了。 细菌天地里面都是显微镜。里面的细菌一条一条的,我真害怕他们钻我身上去。 儿童乐园最好玩。里面有一个喷泉,你只要对着话筒大喊一声,喷泉就会随着你声音的高低喷水,不过你要小心喷到你身上。如果你身临其境的话,会知道这种感觉有多刺激!
⑹ 你参观、游览过哪些地方请学习例文的写法,写一篇参观记或游记,题目自定。
写自己去看过的景点,或去的公园,看完之后就写一个自己喜欢、感兴趣的地方。
⑺ 小学语文苏教版,五年级下册习作4,写一篇参观记或游记的作文,至少500字。急呀!!!
游绍兴东湖
打开影集,一张张游览绍兴东湖的窄片映入眼帘。这使我回忆起前年去绍兴东湖的情景。
前年春节,我在爸爸妈妈的带领下,来到东湖。
步如东湖大门,眼前一片宽阔。远处有一座约摸200米长,100米高的孤山,它象一只猛虎,俯伏在地面上;又好似一条卧龙,盘踞在池边狂饮。高山上长满了雪松等各种常绿树。前几天刚下过鹅毛大雪,树枝上挂着毛茸茸的亮晶晶的银条,树冠上挤压着沉甸甸的雪球儿。银装素裹,白茫茫一片。
这座山十分陡峭,险峻。仿佛被一把巨大无比的快刀切过一般,人也觉无办法从崖上爬到山顶的。据说这座山是古代工人开凿而成,这是我十分敬佩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
在山脚下,是一片碧绿的湖水。
这湖水平的像一面镜子,倒映着孤山的秀姿;这湖水绿得像一块碧玉,无暇而明丽。面对清澈见底的湖水,使我想起了绍兴名酒:黄酒,大概就是此湖水酿制而成的吧,喝一口,甘甜级了。
我随着人流上了百米长的竹林小道,透过枝叶婆娑的竹林,看到了乳白色的雾气缠枝绕旋,飘飘悠悠。竹子上层的积雪开始融化,而下层的雪却挂上了冰凌,像一条晶莹的玉柱,闪闪发光。在白雪的映衬下,青竹翠色欲流,刚劲挺拔。
“绍兴是个好地方,江南水乡美名扬.......”一个年逾花甲的老伯伯得意洋洋的哼着小调,而我听着小调,看着东湖美景,如痴如醉在这山水之中。啊!绍兴东湖,你不愧为祖国母亲身上的一颗明珠。
“咔嚓咔嚓!”爸爸设下了我在这里的镜头。童年的大自然与秀美,一起留在我心中。
(望采纳,作文书上的)
⑻ 求一篇参观记或游记大约300-400字左右
虎跑泉
再后来,我们去了被乾隆爷誉为天下第二泉的虎跑泉。
走去虎跑泉的小径上很有那么一种感觉。路虽是由水泥筑成的,但大概由于有些年头了,呈现出一种苍老的斑驳。左边是青翠的小山丘,偶尔也会有一两处坍圮的亭子或石凳,像在纪录岁月的沧桑。右边的树也长得茂密得很,投下来的影几乎遮住了整个路面,更妙的是在这绿树丛中竟还有一股清流顺着路旁而欢跃。水汩汩作响,无限的协调与悠扬,让人忍不住去幻想,搬一张摇椅,半躺或半卧其间,身旁一壶清茶,茶香浸润到空气中,若有若无的环绕于心间。这悠然的情趣陪上这脱俗的雅境,真乃人生一大乐事。可惜现实中无法做到,我只好默默吟一句“古池畔/青蛙一轻跃/水叮咚”,让心去体味这种境界了。
这条路的感觉是如此之好,我不由得去想象那第二泉的风貌。相传,这泉是一位高僧口渴时看到一只老虎在不远处刨土,他后来受到指引挖下去,遂得此泉。有着这样一个传奇色彩的泉,究竟会是什么样子呢?
近了,近了。虎跑就在前面,我加快步子走过去,兴冲冲的一看,却令我大失所望。这也叫泉?!因为名“虎跑”,于是人为地把出水处给雕了个虎头,虎头里冒出的是跟自来水差不多的一条细流。美好的想象一下子被打碎了,真觉得自己不该走完那最后的十米。
算了,生活就是这样。当我们为一个目标追逐的时候,往往会忘记最美的风景也许就在那追逐的途中。有时,或许追到手的只不过是失望而已。所以,追逐的脚步请不要太匆匆,放慢点儿,看看身旁的风景吧。
西湖
在杭州的最后一天,我总算去了西湖,算是去圆自己的一个梦吧。古语有云:上有天堂,下有苏航。而杭州又以西湖最为出名,古往今来,有多少文人墨客为她写下诗篇。杭州的西湖已不仅仅是一处景,她负载着太多的历史与文化的沉淀,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她已成为中国文化某一侧面的象征。所以,当我提笔要写她时,总觉得无从下手。
无疑,西湖是美的。我们去时是个雨天,看到的满是西湖的娇美。水灵灵的荷叶在风中起舞,粉嫩粉嫩的荷花含羞的为自己遮上雨帘。湖水是清的,隐隐泛着莹莹的绿。千万雨丝打在湖面上,建起一个个水泡,像极了一颗颗珍珠从水里涌出。湖畔都种着垂柳,柳枝随风摇曳,有说不出的柔情。调皮地,我钻入柳帘中,叶儿拂过我的脸,痒痒的,她也在逗我乐。
西湖有什么出名的景致,我去时不知道,在那儿时也不想知道。多好的景子也是从别人眼里看出来的,你缺了他的心境、环境,未必能品出那美来。我觉得西湖的美是浑身散发出来的,不必局限于哪一点。只要有心,必能读出属于你自己的那份美来。
⑼ 写一篇游记或参观记,400字,急,谢谢了
登黄山的前一天,那种期盼以久事情马上就要实现的兴奋劲儿是难以名状的。虽然天气预报第二天黄山会下雨,看不到云海,许多同行的朋友更是在纷纷惋惜,却丝毫不能降低我的游性。苏公曾有诗云:“欲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沫总相宜”。我坚信,名川大山不是浪得虚名的,想必黄山也如西子湖一般罢,晴天会有晴的美,雨天自有雨中的秀,怪石奇松的美景在纷纷的雨雾中不知是什么样子。但如果在细雨蔼雾中的黄山漫步、品景,岂不是别有一番情趣。我窃喜、期待。
第二天果然阴阴沉沉,牛毛细雨飘飘散散,又惹来不少朋友阵阵埋怨。车行黄山脚下,抬头远望,山巅雾气缭绕,层林尽染,朦胧雨雾中的黄山像笼着一层薄纱,如少女一般欲遮还羞,仿佛在等着小伙子来挑开心扉。此时此刻,这座让多少人在梦里才能见到的奇山近在咫尺,另大伙先未登,已神往,那些埋怨天公的朋友也是满脸的兴奋。为了节约时间,导游安排我们乘座缆车上山,只是无法用自己的脚步去感触黄山的一景一石,不禁有丝丝遗憾。缆车越来越高,从车窗望去,周身苍茫茫一片,如腾云驾雾。偶而间,或一丛丛奇特的松林或几块褐色的山石从缭绕的雾气中映入眼帘,后又一晃而过,与碧空晴天的景致大不一样,仿佛进入天境一般,不时引来大家一阵阵的惊喜和唏虚声。还未正式登山,大家已被这似真似幻景致陶醉了。
下得缆车,首先来到了丹霞峰。小雨也知人意,不知几时悄悄的走了,只是雾气更大更重了。黄山真是名不虚传,虽然雾气遮掩了远处的磅薄美景,但眼前的奇山怪石就足以大饱游人的眼福,青松穿崖破石,巧石如雕如塑,山峰刀削斧壁,云雾迷漫缭绕,称之阆苑仙境,真是名符其实。丹霞峰在黄山诸峰中是较为宽阔厚重的,满山的苍松翠柏,一条山路平缓弯延地通向松林深处,两旁的松树郁郁葱葱,错落有致,高大修直,朴实稳健,松林里的枝干都是向着同一方向笔直地伸展,如眉清目秀的小伙,又似帅气精干的后生一手贴背,一手伸开,欢迎游人的到来。行走其间,虽不能远眺黄山诸峰,但耳闻山间瀑水哄鸣,目睹路旁山花烂漫,手触那一根根松针上的晶莹露珠,只觉的俯拾即景,如诗如画。
一路行去,山路渐陡,顺着台阶攀行而上,不少同行朋友已是汗流浃背。黄山大小峰共80多座,千峰竞秀,层峦起伏,诸峰山路或曲折弯延,或笔直钻天,或逶迤入地,攀行在这些山路上游览黄不仅是观赏美景,更是对游人勇气、意志的磨练和考验。我们一行人登上气势宽阔的光明顶,又穿过险象环生的“一线天”,几巅几伏的走下来,竟又有不少朋友掉队了。我们一行只剩6人了,大家稍作休息,便要攀登黄山第一高峰——莲花峰。该峰海拔1864米,远观如同一支莲子,因此得名。上山的台阶依山开筑,陡峭峥嵘,险峻异常,踏上又窄又密的石阶,心里麻麻的,再不敢说话,只是闷着头往上走,到得最后,索性手脚并用,奋力爬行。经过一番大汗淋漓的拼搏,我们终于站在了这座很少人能到达的莲花顶!举目眺望,浓雾迷蒙,白云浮生,顿感红俗世皆如浮云苍狗。20多个学生在为登高而欢呼和拍影留念,和峰下人群熙熙攘攘的气氛相比,这里清静了许多。爬上一块石,天地间苍苍茫茫一片,周身云雾行走,触手可及,一股一股的雾气从山谷卷起,扑面而来,清新舒畅,直使人如入梦幻之境,来到了太虚,禁不住忘情地闭上眼睛。突名,朋友的一声呼叫,把我从梦幻中拉了回来,小心翼翼地握住栏杆铁链向下望去,云雾缭绕,不知深邃,高处不胜寒的感觉顿时袭上心头,上山这前,导游说黄山积泰山的雄伟,峨嵋的秀丽,衡山的云雾,华山的险峻于一体,而此时险和华山的险是绝对不同的,明明很安全,但大家每走一步还是紧紧抓住栏杆或是扶住山石,不敢松手,仿佛一松手,身体就会飘融到这茫茫云雾中,惹得众人既惊恐又兴奋,发出一阵一阵的尖叫声。
下山的路上游客甚多,见面便是会心的相对一笑,大家全没了陌生感,新朋故知,一起谈对黄山的观感。累了时有的便三五成群的坐在石阶上歇歇脚,有的却结伴去戏那山涧的泉水,手指触到那清冽冽的山泉,疲惫全消。
下得山来,“却顾所来径,苍苍横翠微”,回望那一行行的台阶,竟有一种恍如隔世的感觉。
希望对你能有所帮助。